當前位置:首頁 » 輔導課程 » 特殊兒童心理輔導措施

特殊兒童心理輔導措施

發布時間: 2021-03-07 14:04:07

㈠ 請問給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主要是聾啞、盲、智力殘疾兒童)做團體心理輔導要怎樣設計方案

團體輔導的對象都是經過嚴格挑選的,一般問題一樣的放在一起,有心理畸形的不適合團體治療,治療的目的是讓他們獲得認同感,並一起解決問題,同類人的示範是積極有效的,
心理治療需要短期治療和長期治療相結合。所以每一次都該樹立治療的目標,殘疾兒童的主要問題是自尊,自我認同,還有歸屬感,以及生活目標。以及如何面對歧視,如何在公眾面前表達。
孩子的天性是游戲,所以治療的方式也是游戲。穿插一些解釋和干預就行了。團體治療里,心理醫生的作用會近一步降低。

㈡ 自閉症兒童幾種問題行為的有效處理方法是什麼

心理治療法
(Psychotherapeutic Approaches to Treatment)
在早期,由於心因論學說盛行,因此也直接影響到自閉症兒童及其家長所接受之治療;在此時期,無論是直接針對兒童或間接針對家長,最普遍之治療方法均為心理治療法。但是此法並沒有後續相關的研究支持其理論。

醫葯療法
(Physical Approaches to Treatment)
由於受到主張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症有關學說之影響,使得曾有一段時間,治療精神分裂症之療法也常被應用在自閉症患者的治療上,因此一些治療精神分裂之葯物,也被用在自閉症之治療。但是由於自閉症與精神分裂症有很大的差異,加上難有一種葯物能有效的對自閉症患者所有的症狀有相當的療效,因此在醫葯療法上主要是處理自閉症患者的一些生理問題(如癲癇)、行為問題(如過動)之控制,或經由遺傳諮商防範自閉症之發生等方面。此外,也有研究指出,葯物的治療可以視為自閉症整體療育的一環,經由評估、用葯分析、診斷及多元之效果評量,對某些自閉症患者而言,葯物療法也可算是安全的療法之
教育療法
在一九六O年代末期及一九七O年代初期,由於自閉症不再只被視為精神分裂的一種或是肇因於心理社會方面的因素,因此自閉症的療育也有重大改變。取而代之的是重視有助自閉症社會人際,語言能力,及認知功能方面發展的方法。
在教育界,開始強調自閉症適性教育之重要,在學校設施方面,亦擴大因應而涵蓋學前教育,通學或住校、畢業後之輔導措施,許多學者研究皆顯示,自閉症兒童接受教育時間之長短和其日後之發展有很大的相關,而結構化教學之效果遠優於放任式教學法。

㈢ 幼兒園孤僻幼兒心理疏導總結

一、幼兒表現:
TT是個小班的孩子,初次見TT是在家訪的時候,那時的他在家裡跑來跑去,一會給我們看他的金魚,一會躲在門後看著我們談話,又過一會推出他的小自行車騎給我們看,又或者粘在外婆身後。感覺像個調皮的小男孩。可是他的媽媽卻告訴我說TT是個非常內向的孩子,平時出去玩都寸步不離的跟著爸爸媽媽,只要有別的小朋友靠近了,他就會退讓,不玩了,她特別擔心,TT上幼兒園能適應嗎?的確,TT是個是一個行為表現比較特殊的孩子,具體表現如下:
(1)性格很內向,不喜歡和別人接觸。
(2)膽小,不喜歡表現自己。
(3)不善表達、話語少、和老師交流較少,不主動和別的小朋友交流。即使偶爾和老師或者小朋友講話時,也總喜歡把手指含在嘴裡,顯得異常緊張。在區域活動時,小朋友有的在建築區玩,有的在娃娃家玩,還有的合作完成積木,大家玩的不亦樂乎,唯獨TT喜歡一個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是看著別的小朋友玩。
二、情況分析:
TT是第一次上幼兒園,會緊張,焦慮,不喜歡與別人交流是正常的。但是時間久了,所有的小朋友都熟悉起來了,都能開開心心的上幼兒園了,TT還是這樣。通過與TT媽媽的交談,我們了解到TT小時候很少到外面玩,多數的時間都是在家裡一個人玩玩具。與外界接觸的太少,一直都是外公外婆帶著。經過分析得出:
(1)老師往往認為TT不太喜歡跟小朋友在一起,於是在游戲的時候他說不要玩的時候也就不去勉強他,其實他是會玩的,只是希望老師能夠多鼓勵他。有的時候我發現在戶外活動時,TT常常一會看看在玩的小朋友,一會看看老師,好象想讓老師再鼓勵他一下。
(2)陌生的學習生活環境。不認識班上的小朋友,陌生的語言環境和陌生的人際環境,使他更加沉默寡言,缺乏自信,不和群。既沒有自己的好朋友,也不被社交小團體所接納。這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有的時候他看到其他幼兒和老師親親抱抱,TT的眼中盡是羨慕。
(3)TT性格內向,與外界接觸的較少,不知如何去與別人交流,害怕周圍的一切。
三、培養目標
1、能夠樂意與小朋友交往,與小朋友建立良好的關系。
2、能夠大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3、能夠主動地要求與老師親近 。
四、措施
愛不愛交往,合不合群、退縮行為是孩子能否與外界社會融洽相處的重要問題,家庭和同伴是兒童社會化發展的兩個主要場所。因而我決定在幼兒園生活以及家長工作兩方面入手,對TT不和群的心理問題進行干預。
1、在家長工作方面:
利用早晚接待的時間與TT的父母交流教育觀點及方法,並及時反饋孩子在園的表現;給家長提出了這樣幾條建議:
(1)擠出些時間親近孩子。每天有一定的時間跟孩子交談,引導孩子說出一天的幼兒園生活,認識的新夥伴及有趣的、無趣的、生氣的、沮喪的等等各種事情。
(2)創造條件讓孩子與小夥伴一起玩耍。節假日或者晚飯吃完後帶孩子去公園或親朋好友家串門,多為孩子提供交往鍛煉的機會,鼓勵孩子邀請幼兒園里的小朋友去家裡玩,歡迎主動上門來玩兒的小夥伴,並為孩子提供交往的環境、游戲和感興趣的玩具等。
2、在幼兒園中我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干預:
1)讓孩子與集體相互了解、接納。
為了讓TT盡快熟悉新的生活環境,積極創設環境,課堂游戲或者戶外活動時,鼓勵TT參與,也請其他的小朋友多邀請TT一起玩。
2)了解掌握與同伴相處的正確方法。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交往類型,TT是屬於特別內向的孩子,常常被其他小朋友忽略,於是我就多給TT創造機會,表現自己。
3、發現閃光點,在集體中樹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動力源泉。美國著名教育家馬斯洛說:「事實上,我們絕大多數人,一定有可能比現實中的自己更偉大些,只是我們缺乏一種不懈努力的自信。」
自信心對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從小培養幼兒相信自己力量的心理品質,無論對個體的身心健康發展,還是提高群體素質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TT的記憶力很好,上課的內容說過一遍他就能記住,這就是他的閃光點,上課的時候我就經常表揚,鼓勵,幫助他建立自信心。
4、教師多多引導、鼓勵。
教師的引導與鼓勵對幼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一個鼓勵的眼神就能幫助幼兒獲得成功。
5、多親親抱抱,多身體接觸。
身體的接觸是人類最原始的表達愛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雖然TT的嘴裡不說,但是我知道,他也很想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和老師親近,和夥伴親近。既然他不敢,那老師就主動的和TT多一點的接觸,多一點的撫摸,多一點的親近。
五、效果
經過一個學期的關注,TT有了很大的轉變。由原來的沉默寡言到傾聽小夥伴的交談再到參與同伴的游戲,體驗到了同伴、老師、父母親的關愛,感受到了與同伴交往的樂趣,木然的表情已失去,燦爛的笑容悄然而至,現在TT變得開朗多了,能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去,上課時主動舉手發言,喜歡和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玩,常常會跑過來抱抱老師,還經常和老師開玩笑,做怪相,有時候逗的老師捧腹大笑。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調皮搗蛋,惡作劇呢!看到TT有了這么大的轉變,看著TT每天開開心心的上幼兒園,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孩子們一張張天真燦爛的笑臉就是對老師辛勤付出的最大的回報。
六、思考
就這個案例所產生的效果來看,我覺得我所採取的措施還是十分有用的,當然,這首先得益於幾位老師對我這個案例的分析和幫助。其次,對於剛剛走上幼教崗位的我來說,我更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一件細小的事情中可能藏著一個大問題。教師要做有心人,善於觀察、捕捉發生在身邊的每一件有教育價值的事情,切不可視而不見,而應及時分析原因,對症下葯,使幼兒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促進個性的發展。
2、注重家園配合,攜手共育新苗。家庭是幼兒園的合作夥伴,幼兒園要經常向家長傳授科學育兒的方法和經驗。只有幼兒園努力是不行的。願家園聯合的悉心教育,如水般無形,卻也能如水般綿長有力,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一顆顆幼小的心靈。

㈣ 如何對殘疾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特殊兒童教育的問題上,如今正提倡無差別教育,希望他們接受正常教育,避免由於過於特殊而造成傷害。作為特殊兒童的家長就應該了解殘疾孩子與其他正常的孩子不同的心理特點。
首先,殘疾孩子的自尊心比其他孩子更強烈。由於身體的原因,他們渴望人們尊重他們。只言片語的不尊重,都可能嚴懲刺傷他們的心。正因為如此,殘疾孩子的家長往往小心翼翼地保護著那顆容易被傷害的心。
其次,殘疾孩子有較強的依賴心理。在家裡,他們依賴父母和其他家人;在學校,他們依賴老師和好心的同學。他們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懷與幫助。
第三,殘疾孩子更容易缺乏自信,有的可能產生自卑。他們往往暗嘆命運之神太不公平,為什麼把不幸留給自己。他們在羨慕其他孩子的同時,會認為自己不幸,許多該做的事情做不來。他們遇到的挫折更多,於是面臨更多的自信與自卑的選擇。
第四,殘疾孩子憧憬美好生活,渴望像所有人一樣獲得幸福。在每個殘疾孩子心裡,都有一片光明、美麗的世界。
作為家長,應該了解殘疾孩子的心理,尤其要認真體察孩子的種種想法,這會使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幫助更加有的放矢,增強效果。
為了孩子,家長應首先調整自身的心態,千萬不要被「倒霉」、「命苦」、「不幸」這些話占據頭腦。中國有句古話:「既來之,則安之。」既成的現實不能再作選擇,但是未來之路是可以選擇的。如果家長的精神被壓倒了,顧影自憐,還怎麼去激勵孩子奮勇拼搏?殘疾孩子的命運掌握在父母手裡。
在不斷調整心態的同時,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是:
一、教育孩子正視現實,正確對待自己的殘疾。世界上的事情沒有絕對的公平,每個人都會經歷不同的苦難,家長可以給孩子講述許許多多的人和事證明這個道理。讓「命運不公平」的思想見鬼去吧!
在學校里或者社會上,大多數人會關心、幫助殘疾的孩子,然而也有少數道德欠佳的人會用「瞎子」、「聾子」、「瘸子」這些不恭的語言甚至用動手動腳的欺侮行為對待他們。要教育孩子在適度忍耐的同時,可以理直氣壯地批評那些個別人:「你們這樣做講道德嗎?」「你們欺侮殘疾人算是真本事嗎?」
二、盡可能為孩子提供學習的機會。只要有可能上學的,要克服一切困難讓孩子上學。最好上殘疾兒童學校;沒有殘疾兒童學校的地方,可以隨班就讀。實在上不了學的,也要採用不同的方式讓孩子學習文化知識。這對孩子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
每個殘疾孩子的情況不同,有的可能有某方面的特長,有的雖無特長,也有相對的優勢。家長應該盡早給孩子選擇學習一技之長的機會,這是孩子未來生活的依靠。
三、對殘疾孩子認真呵護是必要的,但應該適度,努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應該收集大量的殘疾人走向成功的事例,講給孩子聽,或讓孩子自己學習。最大限度地減少孩子的依賴心理。樹立自強精神。特別是孩子遭受挫折的時候,要以具體分析、耐心指導幫助孩子選擇堅強。切切不可以過分地憐憫和護衛,降低孩子的鬥志。
四、給孩子成功的機會。對殘疾孩子不能要求太高,但如果一點沒有要求,順其自然也是不利的。讓孩子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獲得小小的成功,及時給以鼓勵,讓孩子覺得「我也能行」,日積月累,他們會獲得一種精神——不斷追求成功。
五、支持孩子參加各種群體活動,特別是有較多殘疾孩子參加的群體活動。這樣做不但可以開闊孩子的視野,豐富生活內容,更重要的是會使他們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增長適應社會的本領。有的家長總把殘疾孩子放在自己的過度保護之下是不好的。殘疾孩子也需要「放飛」,需要交往,需要朋友。

㈤ 特殊兒童個案研究方法是一種什麼樣的研究方法

一.個案研究的意義 就教育領域而言.個案研究(case study)是指針對一個人的偏差行為進行深入研究的過程.此過程須透過各種方式及管道搜集資料.加以分析整合.以了解案主問題的成因.進而提出適當輔導策略.協助改善問題.以增進個人適應. 二.個案研究的目的 透過相關資料之搜集與分析.深入了解案主問題.找出全方位的問題解決模式. 邀集相關人員透過溝通與協調.取得共識.並就份內工作適度調整並配合. 透過召開個案研討會.教師相互分享經驗.以增進輔導知能. 三.個案研究的步驟 (一)確定個案:指確定研究及輔導的對象.個案來源可從幾方面得到: 教師發現:包括導師或科任教師. 訓導單位轉介:如學生違反校規或偏差行為導致記過等. 家長提出:由家長發現學生行為異常須輔導者. 學生自認有困擾.想獲得幫助以解決問題者. 從心理測驗結果篩選而得. (二)確定個案的主要問題:是指透過導師.家長.訓育人員或案主個人的描述. 以了解案主主要問題之行為特徵.以便搜集相關資料.問題的描述重在具體 .清晰.明確.以事實的呈現為主.而非觀察者的個人意見. (三)收集資料:指收集與主要問題相關的資料. 1.資料內容: 案主的家庭背景:如家庭結構.父母親的教育程度.職業狀況.手足人數.排行. 案主個人的資料:如性別.年齡.年級.身高.體重.健康狀況.外型特徵.人格特性.案主的重要生長史. 問題發展史:如首次發生的時間.在何種情況下發生.當時家庭與學校的背景事件.問題的處理及效果. 其他層面的影響:如食慾.睡眠.情緒.行為. 家庭適應:如親子關系.手足關系.父母管教態度與技巧. 學校適應:如師生關系.同儕關系.學習態度.學習成果等. 社會適應:如社區生活.休閑等. 2.資料收集的方法 觀察法:指透過教師教學的過程.父母親平時的相處.或在晤談中諮商員的觀察.通常可了解案主的情緒穩定情形.思考狀態.認知能力等.方法雖較主觀.但多為資料收集的首要步驟. 測驗法:指運用各類心理與教育測驗來了解案主的各種能力與心理狀態.常見的有智力測驗.人格測驗.性向測驗.成就測驗或態度測驗等. 晤談法:指透過與案主的談話以獲得所需的資料.此法所獲得的資料通常較缺乏組織與結構.但因是融入晤談過程中自然而得.故案主合作意願也較高. 文件分析:指透過收集案主的日記.周記.作文或照片等文件來了解案主的情形. 游戲技術:尤其適用於兒童.通常利用游戲或玩具等相關媒材來了解兒童的想法.如娃娃家.布偶等. 投射技術:指利用繪畫或相關投射測驗來了解兒童. 生理檢查:如懷疑案主的行為症狀與生理有關.則應先就診.以排除生理因素的影響. (四)分析與診斷:資料收集完成後.分析架構常分幾個方面來看.包括學校方面. 家庭方面.社區環境方面.及個人因素方面.並根據所搜集的資料提出假設. 嚴重的偏差行為亦可以依照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所編訂之「心理疾病診斷及統計 手冊」(DSM-IV)所訂之分類架構.來分析問題的形成原因.此外.再介紹二種 常用模式以茲參考: 1.行為取向的診斷模式: 重點在了解兒童或青少年個案行為出現之前.當時及之後的環境刺激.及案主的行為-認知-情緒等層面的行為序列之間的關系.以找出個案行為的成因並發展出有效輔導策略.該模式又稱ABC模式.共包含三個層面: 先行事件(antecedants):指在個案行為出現之前或同時出現的環境刺激. 行為序列(behavior sequene)指案主面對困難情境時.其認知.情緒及行為三個層面的行為依序出現互相影響的過程. 後果事件RR,(consequences):指案主在出現問題之後.環境或他人所給予的刺激而言(喜歡或厭惡). 應用此模式來診斷時.應先與當事人或重要他人進行晤談.或進行實地觀察.以仔細辨認問題行為出現過程的先行事件.行為序列或後果事件.以茲診斷. 2.RQC模式∣轉介個案諮詢模式: 是由Knott 和Batsche(一九九一)發展出來用以診斷轉介過來的個案的理論架構和處理的流程.是一個適於衡鑒適應困難兒童的好模式.其架構包含四個部分: 兒童的家庭.鄰居和社區的概況. 兒童的就學和學習環境概況. 兒童個人的特殊狀況:包括身心發展.醫葯疾病歷史.個性(氣質).能力.態度.價值觀念.期望.社交技巧.人際關系.語言表達.自我調適.自我管理能力等. 兒童的社會-情緒結果狀況:包括其行為.情緒.人際關系之現況.適應環境的方式等. (五)輔導與處理:通常依據案主問題的成因選用適當的策略.例如進行諮商. 游戲治療.行為改變技術.進行家庭訪問等. (六)檢討輔導成效:輔導成效應作有系統的評量.從案主的反應.相關老師的意見 .家長的觀察及輔導者的自我評鑒幾方面來進行. (七)撰寫研究報告:研究報告的格式如下: 1.基本資料:姓名(或代號).性別.年齡.年級 2.個案來源:如教師轉介.家長要求等 3.主要問題概述 4.背景資料:父母及家人年齡.教育程度.職業等 (1)家庭結構 (2)家庭生活:包括父母親管教態度與方式.親子關系.兄弟姊妹關系. (3)學校生活: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成就.同儕關系等. (4)社會生活:包括社區生活.休閑.人際關系與朋友交往情形等. 5.分析與診斷 6.輔導策略 7.輔導過程 8.輔導結果 9.追蹤及檢討

㈥ 怎樣輔導一個有智障的孩子

我覺得這個孩子的情況應該還比較嚴重,不應該讓他上正常的幼兒園了,應該有針對的進行訓練和治療。各區好象都有培智學校,一個老師只訓練兩三個孩子,從學習和運動等方面來練習。 這樣的孩子大部分都會感統失調,多讓他們玩翻斗樂會有些幫助。

㈦ 智障兒童制定一份特殊的教育方案怎麼寫

那首先要明確是什麼樣的程度 多大這些才能因地制宜的寫 一、研究對象概況 小麗是我班的一個比較特殊的兒童。我接一年級新班以後,發現她與班裡大多數同學不一樣,語言表達能力差,反應遲鈍,學習有困難,常常不及格,受同學歧視,對任何事都不懂關心,智力似乎有些問題。後來徵得小麗家長的同意做了智力測試,結果智商比正常孩子低,屬於低智商。通過家訪,又了解到小麗母親患有嚴重的精神病,常發作住院,父親腿有殘疾,為生活而奔波,無暇關心女兒,小麗的生活由年事已高的奶奶料理。面對這樣一個特殊的孩子,作為教師的我倍感更有責任關愛她、幫助她。我把她作為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個案研究的對象,希望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小麗能象其他小朋友一樣健康歡快地成長。 二、制定個別教育計劃 初步的研究使我對該生有了正確的定位——低智商兒童,我又從有關書籍中了解到弱智學生的個性特徵:1.缺乏主動性;2.容易沖動,自我控制能力差;3.易受暗示,脾氣固執;4.失敗期待高於成功期待;5.動機不足,求知慾差。以小麗的行為表現和家庭情況看,由於長期遭受挫折,出現了消極情緒,事情還沒做就預期不會成功,完全沒有自信。然而,「自信」恰恰是成功的關鍵。要讓她學會關心集體、關心他人的前提是學會關心自己。「關心自己」包括很多方面,如關心自己的學習成績、行為習慣、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為人處事、形象樹立、權利義務、未來理想等等。取得成功的關鍵有兩條:一是教師,二是管理。因此我決定以「幫助該生樹立自信」為突破口,將心比心,站在小麗的立場上制定方案,讓她學會關心自己的健康成長。具體目標包括: 1.改變過去的師生交往方式,親近她,注重情感交流。 2.以談話的方式提高她的語言能力,逐步開發語言智商。 3.給予最多的關心,發揮榜樣的作用,供其模仿。 4.進行正常化的教育,給予特殊鼓勵,逐步縮小她與同學的差距。 5.抓住時機給她自信的源泉,幫助她樹立良好的形象。 6.調動教師、學生和家長的積極性,隨時解決各種問題。 三、研究的三個階段 1.低年級——悅納自己這是最關鍵的階段,悅納自己是樹立自信的基礎。教師給予充分的關愛,耐心啟發,讓她對過去的自我認識產生懷疑,逐步幫她確立自信,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 我在教學中經常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與學生建立一種對話關系,把那些已經消化理解的學科知識與自己內在的經驗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提供給學生,讓學生獨立思考。然而,我的愉快教育法對小麗同學根本無效,她始終沒有開過口。一次我耗完了耐心終於忍不住發火了:「這么簡單的字母都讀不出,你上課聽了嗎?」突然,小麗那一大一小的眼睛裡滾下了晶瑩的淚珠……霎時,一份內疚湧上心頭:我錯了,我傷害了她。缺乏自信的人往往不願敞開心扉與人溝通,這對於語言智商低的小麗來說是不利的,我要教她說話,贏取她的信任。 下課後,我坐到了她的身邊:「上課時為什麼不讀呀,是不是怕讀錯會被同學嘲笑?」小麗點了點頭。「學會了拼音才能認字、看書,你願意長大後還是一個字都不認識嗎?」她搖搖頭。「用嘴巴說!」她終於開口說話了:「不願意。」雖然是斷斷續續的三個字,但這畢竟是她邁出的第一步。「陳老師願意做你的好朋友,教你讀,好嗎?」她笑了,她那傻氣的笑容里透出的是真誠、信任。 我告誡自己:降低要求,不要期望過高。起初,怕傷害她,所以上課時不敢請她回答問題。漸漸地,我發現她思想不集中了,上課似乎與她無關。我立即改變了策略,降低了問題的難度,多次請她回答,她明顯進步了,可對其他同學來說又浪費了許多時間。看來要想兩者兼顧必須調整教學策略,在完成了正常教學任務的同時,留幾個簡單的問題,耐心等待小麗的答案,且大加贊賞。 受智力影響,她學東西總是特別慢,測驗成績也總是班裡最差的,與倒數第二的同學相差甚遠。我並不期望她能考及格,只要求她無論花多少時間,都要把當天的知識弄懂。此後,我常用休息時間教她讀准拼音,和她聊聊天,糾正學習中的錯誤,迫使她開口說話,漸漸地,她學會了逐字逐詞地回答我的問題。 終於有一天,小麗主動來找我,第一次完整地說了一句令我終生難忘的話:「陳老師,我是不是很笨啊,同學們會不會看不起我呀?」她多麼在乎別人的看法,她自卑,總是低著頭,怕見到那些歧視的目光。此時,我高興地發現,她已經學著打開心靈的一扇小窗,開始關心自己在同學心目中的形象了。她渴望一份平等,渴望被人贊賞,甚至渴望被人尊重。此刻,老師的評價具有極重的分量,甚至影響孩子的未來,「誇張一點的鼓勵」可能會成為她奮斗的目標。「你一點也不笨,因為你做事『認真』,從來沒有不做作業等情況,好多同學都比不上你,連老師都佩服你的毅力,記住:做事認真的人就是最聰明的。」小麗相信了我的話,露出了靦腆而又得意的笑容。我深信「認真」二字將是她自信的源泉,努力的方向,我要使這兩個字成為她的「金字招牌」。 她果真像我期待的那樣「認真」,哪怕做到晚上快11點鍾,也要完成每樣作業後才睡覺,甚至堅持每天默寫詞語。這份認真,使她學得扎實,每次詞語測驗都能及格,二年級下的單元測驗也基本上能及格。 2.中年級——樹立形象 這階段同學之間的關系變得復雜,她更害怕被歧視。教師要採取措施對同學施加影響,大家友好相處,幫她樹立形象,讓她學會關心自己與別人的關系,關心自己的學習環境等。 隨著年級的升高,孩子們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小麗也模仿著別人對學習馬虎了起來。為了讓大家對寫作保持興趣,我經常變換方式。有一回,我教了寫信的格式,讓同學們給我寫封信,把講台當郵筒,把講台上的縫隙當投信口。小麗在信里列舉了班裡幾位淘氣包的一大堆「罪狀」:「……罵我是笨蛋,弄臟我的書,……」上課時,我故意問大家:「從一年級到現在,我班哪位同學進步最大?」答案是有目共睹的。「你們知道小麗為什麼進步那麼快?因為她做事認真,從來沒有拖拉作業的現象,無論多晚,都堅持默完詞語,背好英語才睡覺。比起家長盯在旁邊還要賴作業的同學聰明多了,欺負她的同學才是笨蛋!」淘氣包們低下了頭,小麗也露出羞愧的神色。下課後,她悄悄地跑來對我說:「我不認真的,我也有幾次沒做完作業……」「老師知道你想完成的,一定是寫字速度慢,來不及做了。沒關系,以後遇到類似情況只要和老師說一聲,抽空補上就行了。現在老師覺得小麗不僅認真,還很誠實。」「我以後不會少做作業了。」她的笑容更自信了。 以後的日子裡,她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就會主動來問:「陳老師,剛才幻燈片上的練習題我來不及抄了,您可以把幻燈片借給我抄抄嗎」……被欺負就會來「請求援助」,碰到像「家裡的小兔子吃胡蘿卜」等新鮮事就會如數家珍般講給我聽,而我呢,告誡自己,無論多忙,都要洗耳恭聽,我的認真聽講似乎給了她極大的滿足。 在學校里,當小麗回答問題好時,我就會當眾表揚,不住地點頭,微笑或說「真好」、「你真聰明」、「我真為你感到高興」,竭力維護她在同學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但這並不是說一味地給她戴高帽子,而私低下對她的小毛病進行恰如其分的批評。除了口頭表揚,讓同學為她鼓掌外,我還給她些榮譽獎勵:當升旗手,護旗手,同學們也一致評選她為「進步快的同學」、班級第一批的「行規示範員」。我甚至買一些實物獎勵她,也許覺得我很喜歡她的緣故吧,只要看到我這兒有她喜歡的小物品,便會毫不客氣向我討:有我託人從外

㈧ 如何對中途殘疾的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心裡咨詢

我不知道孩子現在多大。
孩子在受傷後有沒有異常表現,比如沉默、一個人發呆、胡亂發脾氣、不願意見人等等情況。
對於孩子的受傷,首先得讓孩子慢慢接受這樣的一個現實,這是事實,是無法改變和逃避的;其次帶著孩子做最大的努力,努力像一個正常孩子一樣生活,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父母的言行很重要,要想孩子像正常孩子一樣生活,父母就得把他們當成正常孩子一樣對待,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對於孩子而言,現在能依靠的只有父母。
最後,可以帶孩子到一個互助中心去,就是那種很多殘疾孩子聚集的地方,讓他尋求到一種社會支持,讓他意識的他並非孤單的,特殊的,很多人和他一樣。同時帶著孩子看看別的孩子是怎麼快樂生活的,這樣對於孩子而言有了一種榜樣和支持的力量。
這其中,孩子的信心很重要,父母的耐心更是重要,這種心理咨詢最好是進行家庭心理治療,一家人都上陣,共同為孩子的未來撐起一片天空。
祝孩子笑對未來!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