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輔導情況
1. 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一、了解情況,有的放矢
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目標是: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提高他們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
為很好地實現目標,首先應對學生存在的心理現象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為此開展了「中學生心理行為情況調查」。從學習、與人相處、有哪些不良習慣,怎樣看待家長、老師的批評,與異性交往持何觀點、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麼?私下裡與同學談論最多的話題是什麼?等二十九項內容,以不記名問卷的形式對在校十二個班級的學生進行調查,從統計結果來看:對升入理想學校缺乏信心的佔71.3%。對家長、老師的批評指責,不能正確對待、厭煩的佔71.4%,認為自己有不良好習慣的(如:抽煙,上網吧,說謊等)佔49.7%,在精神上需要別人幫助的佔63.4%。在「最害怕的」一欄中有72%的同學填考試成績不好,遭家長老師的批評;對與異性的交往過密有31.3%同學不贊成,有42%的同學表示不會有壞影響;私下談論與學習做人無關的佔71.9%。
通過調查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在心理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通過調查,掌握了他們的具體情況,這樣便可有針對性地開展好具體工作:
1、通過開家長會、家訪等途徑,向家長介紹同學們在校表現,向他們提供心理教育方面的指導,幫助他們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應對策略,積極創造適於學生成長的社會心理環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提供必要的幫助,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如:通過召開「讓別人妒嫉我吧」主題班會,培養同學們敢為人先、勇於進取的心理品格和成就事業的毅力。通過主題辯論「怎樣對待家長、老師對我們的批評、指責」,幫助同學們培養耐受挫折、寬厚待人、能屈能伸的心理品格和堅忍不拔的性格。把握好時機,以不定形式,訓練同學們勝不驕、敗不餒、不自卑、不怯場等心理品格以及自控能力、社交能力等。
3、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只有在學生自覺成為教育的主體,即把外來的要求轉變為自覺行為時,教育工作才能有真正的效果。而自我教育的前提便是一定的自我意識水平。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觀念、自我體驗、自我概念、自我監督和自我評價等形式。自我意識在學生的個性發展中起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學生的情感、意志、行為、處理人際關系的特點,無不受到自我意識的影響和制約。自我意識較高的同學,一般都有較積極的自我形象,容易悅納自己,做到自愛、自重、自信、自尊,而這恰是學生保持心理健康、走向成功之路的基本條件。為此,班主任要幫助每個同學提高自我意識水平,如在班級張貼「自尊、自愛、自強、自信」的標語,以及與之相關的條幅,營造環境,時時警覺同學。讓同學們喊響「三我」口號——「我要做好,我能做好,我一定做好」,並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提出的「積極進步二十要」,將它們制牌掛於教室前方,創設氛圍,讓同學們時時對照,嚴格要求自己,增強自我意識。同時,要注意循序漸進、不斷完善的過程。要及時指出同學們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並予以引導、糾正。學生只有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才會產生改正和提高的願望。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潛能,及時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予以肯定、鼓勵,從而使其產生奮進的信心。除運用的自我督促、自我命令、自我鼓勵手段外,還注意讓同學們做到自我計劃、自我禁止。讓自我意識得到進一步加強。
在教育教學管理中,還要幫助學生從第三者的角度去冷靜地觀察自己,客觀地去分析自己的個性的積極特徵和消極特徵,探索自己的實際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動機水平、正視自己的價值。如:開展以「我有陋習嗎?我現有的習慣能給我帶來什麼好處?」為主題的演講討論。通過這一活動,讓同學們都受到了很好地教育,無陋習者認為更進一步提高,有的也有了很好地認識,以致努力改正。要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促其心理健康不可忽視的因素,班主任要幫助學生首先做好與自己關系比較密切、親近的同學、老師、家長的友好相處。要引導學生掌握積極傾聽的技能,准確領會他人意圖的技能,幫助學生形成虛心向他人學習的態度與對他人的長處表示贊賞的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向他人提出請求和委婉地向他人表達否定性意見的能力等。如:開展主題演講「溝通理解是關鍵——正確對待父母、老師對我們提出的要求」。要求先認真寫好演講稿,然後進行演講交流;開展「我應向他們學習」主題演講,以致同學們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等。
4、正確引導同學們對升學問題的認識。造成學生厭學、抑鬱等不良心理品質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升學的壓力(能否考上理想學校,選擇好理想的專業)。現實的情況是絕大多數同學對此很盲目、很被動。從而班主任要幫助學生了解社會、開拓眼界,使學生認識到社會需要是多方面、多層次的。而滿足社會需要便是自我價值的最好實現。在此前提下引導學生,確定切合實際的自我期望值和奮斗目標,自我設計、自我實現、不背包袱,發揮好潛能,從而取得自己滿意的結果。
二、注重反饋,提高效能。
反饋,是控制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班主任應注重做好心理輔導效能的追蹤反饋。從班主任角度講,要求不斷地把自己頭腦或生活中儲存的信息輸送給學生,讓這些信息作用於學生,引起學生的反應,從學生方面講,要不斷地把班主任輸入的信息再以不同的方式輸出。讓這些信息重新作用於班主任。學生的信息輸出能力反映了班主任心理輔導效能的高低。由於學生的心理素質高低不同,知識基礎和潛能也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對心理輔導的效能就公有不盡相同。有的部分輸出,有的原型輸出,有的同時發出新的信息。班主任應根據學生心理信息的輸出情況,及時跟蹤掌握他們的思想動向,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特點,靈活地、及時地調整心理輔導的內容和方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使學生能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反饋。成功,對一個學生本身來說,是對其進步的最高獎賞,能激勵其更好進步。同時,成功者又是一個絕好的榜樣,褒揚他是激勵其他同學最有力的手段。在教學管理中,通過評出每月「進步之星」的做法,讓同學們去體驗轉變、進步的喜悅,追求成功。另外,將走出校門(或就業或升學)同學的感受——取得成功的經驗,特別是他們在校時的心理表現、變化等。以書信、座談等形式反饋給在校同學。激起學生勇於實踐,勇於前進的信念,增強追求成功的慾望和信心,進而產生健康的心理活動,提高心理輔導的效能。
三、情感交流,貫穿始終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和對象所持的態度體驗,屬非智力因素,是對人的身心各方面有著廣泛而深刻影響的強大精神力量,它不僅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具有廣泛的影響,而且在實踐活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我一千次的確信,如果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情感和審美的清示,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人們的認識過程,總是伴隨著情感過程,認識的程度也與情感有關。從而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要注意運用好「情感」這一杠桿,首先班主任要加強自己的情感修養,重視和增強自己活動的感染力,以豐富、高尚的情感去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其次班主任要善於把自己內心的感情充分地表現出來,從而有效地發揮情感感染力的作用。再次,利用好情感遷移功能,設法使學生對班主任產生的積極情感遷移到教師所講的內容上,即「親其師,而信其道」。這樣,便能達到事半功倍,甚至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為班主任,應該充分認識到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應隨時把著眼放在如何增強對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培養的實踐中,注重做好心理輔導工作。
2. 什麼情況下需要做心理咨詢
如果在生活、學習、工作中遇到如人際交往、情緒、情感等心理不適應或心理困擾,可能需要通過心理咨詢,來解除這些困擾,減少痛苦,以便更好地應對工作、學習和生活。即使是一個健康的人,生活中往往會被很多不順利的事情困擾,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一種情緒陰霾中,就會慢慢發展成心理疾病,這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可以讓人逐漸改變與外界格格不入的思維、情感和反應方式,並學會與外界相適應的方式,如果情況嚴重,依靠心理咨詢不能解決,就要去醫院接受心理治療。
選擇像泊恩心理這樣專業的機構是很重要的,泊恩心理的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以及心理咨詢師畢業和工作於海內外知名院校及醫院共30餘位。團隊多數門診醫護人員畢業於國內以及國際知名高等院校,所有醫務人員符合國家精神衛生相關執業要求。我們致力於持續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在臨床實踐的同時堅持每月100課時以上的循證醫學(EBM)以及循證心理實踐(EBP)繼續教育。
3. 什麼是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在不同的心理流派中有不同的解釋,簡單來說,是「助人自助」,幫助來訪者學會自己幫助自己。
心理咨詢是建立在來訪者和咨詢師之間的信任關系基礎上,咨詢師通過言語、表情、肢體語言、或沙盤、繪畫、催眠、意向對話等方式幫助來訪者更多地理解和探索自己,幫助來訪者使用自己的力量選擇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
心理咨詢有兩個重要的基礎,一個是心理咨詢的科學理論體系,另一個是專業並且符合倫理的基本設置。
心理咨詢師必須經過專業和系統的培訓,掌握心理學相關理論知識和相關專業技能,才能幫助來訪者解決心理方面的問題。
這也是壹心理在篩選咨詢師的時候,要求心理咨詢師必須要有專業的從業資格證書、2年以上的系統培訓、豐富的咨詢時長、以及接受督導證明的原因。
另外,心理咨詢的主要目標是:
幫助來訪者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幫助來訪者深化自我認識
幫助來訪者糾正錯誤認知
幫助來訪者學會接納事實
幫助來訪者增加心理自由度
幫助來訪者認識解決內心沖突
幫助來訪者構建更健康的行為模式
幫助來訪者塑造良好的個性特徵
幫助來訪者形成更健康的思維模式,強化維護心理健康的意識,促進自身的心理健康。
為了讓你能更多地了解心理咨詢,這里想要解答一些關於心理咨詢的誤解,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誤解一:心理咨詢就是聊天。
解答:
每一個心理咨詢師周圍的家人和朋友都會覺得,「你的工作多好啊,聊聊天就能賺錢。」
心理咨詢不是隨便跟來訪者聊聊天,那來訪者支付高昂的咨詢費用就沒有任何的意義。
心理咨詢是咨詢師提供非常專業的無條件地積極關注、傾聽、共情,並通過不同的咨詢技術及咨詢理論背景來協同來訪者一起探索自己的困擾,幫助來訪者學會新的行為或思維模式,並且能夠在咨詢之外的環境運用,從而更好地適應生活。
誤解二:我自己也可以看心理學書籍,學一點心理知識,就可以自我解決問題了。
解答:
當遇到心理問題時,書籍和知識,對於解決自己的問題來說,有一定的作用,因為自我調適也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心理能力。
但是,這對於心理問題的解決和調適,效果甚微。
第一,從專業知識和技能上來說,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都需要接受系統的受訓,通常,一個合格的咨詢師需要接受過專門的系統知識和技能訓練,並且熟知幾個心理咨詢流派,熟練運用至少2個以上專門的心理療法,具備專業的心理識別能力和咨詢技術,這些並不是看幾本書和學幾次課程可以達到的。
第二,自我調適只能在很少的程度上緩解,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源。從實際情況看,專業的心理咨詢工作者都不會自己給自己咨詢,甚至咨詢師對身邊的親人朋友都難以進行有效的咨詢。
第三,通常來說,需要心理咨詢的情況都是經過自我調適不起效果或者效果甚微後,仍然需要求助於專業心理咨詢工作者。
小鯨魚舉個栗子~
當你感冒發燒1-2個星期時,你可以自己看一些關於「治療感冒」的書籍和知識,讓自己快點好起來。
但是,當你感冒發燒一直持續1-2個月以上,這時,你需要專業的醫生為你診斷和治療。
心理咨詢,也是一樣的噢!
誤解三:去做一次心理咨詢,我就可以徹底解脫了。
解答:
許多人對心理師抱著很高的期待,認為咨詢一次就可以解決一個已經困擾自己很久或者困擾程度很嚴重的問題。當然,也有一些人覺得,第一次咨詢之後如釋重負。其實,這兩種對咨詢的理解都是有偏差的。
心理咨詢很難快速見效,咨詢是一個持續發展和動態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包含了咨詢師和來訪者雙方建立信任關系、處理情緒、澄清問題、來訪者再次變化發展等因素。這些因素決定了心理咨詢幾乎不可能一次見效的。有效的心理咨詢耗時在幾個月甚至幾年都是有可能的,因為心理的成長、個性的完善和人格的健全是需要時間的。
一般人求助於咨詢,通常都是帶著許多長期形成的心理問題。比如,產生心理問題的錯誤觀念,不正確的行為或思考方式,童年經歷的不幸,或者原生家庭中不健康的影響模式,這些問題都不可能一次性得到解決。
通常,第一次咨詢,咨詢師會收集你的信息和情況,然後和你協調商定咨詢目標,逐步發展出咨詢的方式。所以,一般一次咨詢之後,還需要繼續預約咨詢。
誤解四:我沒有情緒,我只想理智的解決問題,所以解決問題就可以了
解答:
在中國文化基因中,表達「憤怒」「生氣」時都是修養不好的表現,而「忍」在傳統意義上被為是一種美德,意味著內心堅毅而決絕,即能忍人所不能忍。因此,我們的成長環境要求我們不表達自己的情緒,用理智的態度來面對問題。
心理咨詢的意義在於,當面對心理困擾時,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壓抑和否認情緒,而是需要在安全的環境里表達情緒,了解情緒背後的意義,從而完成對真實自己的探索和發現。心理咨詢主要關注你的「內在感受」和「內心現實」,關注對於你來說產生影響的部分。
4. 心理輔導有哪些情況
和我說 我也快心理有問題了
5. 怎樣的情況需要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實際上沒那麼神秘,只要你感到心情煩悶無法自解時便可以去找心理醫生談談,他可以給你提供必要的專業的幫助。
這就像感冒一樣,如果在家裡吃葯就能好那就OK,如果不行就去找醫生,不要等到引發了其他疾病再去上醫院。
只是,現在人們的認知提高能夠正視心理疾病了,卻依然不知道其實每個人都有過不去的坎兒,都有需要心理醫生幫助的時候。在西方國家,看心理醫生是很平常的事情,在我國還不行,起碼價格就不是三五十元能夠解決,最低要一小時一百元一次,而且心理疏導往往不是一次能夠解決的。
就像感冒不治療大多也能在一周時間自愈一樣,遇上解不開的煩悶,有親朋好友的開解和時間都能過去。如果不能,去看心理醫生吧,三五百元,想必誰都能拿的出來。
6. 什麼情況下需要做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是給正常人的心理問題准備的。當感覺到情緒低落、煩躁、苦惱、心情不好、焦慮、恐懼、人格障礙、變態心理等等消極的與不良的心理,都是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