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學生心理調適與輔導
Ⅰ 請聯系自己的教學實際,運用所學理論和方法談談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現在的學生都是90後,和我們80後有著顯著的區別。面對的誘惑不同,生活條件不同,總的來說:現在的學生比我們那時候要聰明,踏實學習的比較少,貪玩的比較多。大多是一個孩子。家長對學生也比較放縱和溺愛,學生愛攀比,帶手機上網等這些不不利於學生的學習。針對這些情況,如何從心理上對學生進行輔導,從本源上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呢?一、全面理解學生,從學生的學生的家庭情入手,了解其成長及性格養成的整個過程,講道理,舉例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二、經常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學生思想的最新動向,以便能夠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教育。三、加強對學生的管理,作為一個課任老師,充分利用好自己的40分鍾課堂上,一定要嚴格要求學生,切實提高課堂效率。
Ⅱ 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調適
首先,講究方法,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來自老師給予的愛
與低年級學生相比,雖然中年級的孩子也較好地適應了學校生活,但他們畢竟還是孩子,還具有孩子活潑的天性,具備了初步辨識是非的能力,對一些人和事有了自己獨特的看法,開始對一些人和事加以關注,對一些人評頭論足,對別人的看法他們也大都比較敏感,無論是思想還是心理還是生理上都在飛速發展,所以,當老師的要是再用對待低年級學生的方法教育身心發展都逐漸復雜的中年級學生的話。那麼就可能適得其反。學生不但不會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還會產生一種對抗情緒。所以,教師要採取適當的方法,觀察學生,以關注學生的心靈成長為主要目的,以愛為根本,切實關注第一位學生的細微變化,及時了解學生的成長規律,在心理是關心他們,做他們的良師益友,不僅在學習上更在生活上做學生的導師,運用智慧讓學生感受並接受濃濃的師愛,學生如果陶然在愛的氛圍中,就會很容易接受來自教師的真誠關懷和教導,教育的結果也會事半功倍。而且,這個時期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和各人的興趣和特長,已經明顯地表露出來,學生的認識能力開始從低級水平向高級水平的過渡,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學生對道德行為的判斷從以行為的後果為標准,逐步過渡到能考慮行為動機的水平,道德行為從服從外部控制的水平,逐步向自我控制的自律水平發展,這是兒童社會性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因此,教師在心理調適的基礎上也要講究方法,注意學生道德品質的引導,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其次,教師要學會傾聽,讓學生的心靈之音得到釋放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抱怨:「這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怎麼你犯錯誤了還有理了呢?」「你說你錯了!」……如此種種,讓許多小學中年級教師苦不堪言。其實。教師往往在用成人的思維去思考孩子做過的事,以成人的眼光來評價孩子,他們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孩子也是和我們一樣的人,是和教師的人格平等的人,他們也會哭、也會鬧、也會發脾氣、也會犯錯誤,他們的一些看似錯誤的行為並不是在挑戰大人的權威,而是一種自然的再正常不過的現象。這個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已經從依附被動、服從權威的階段,逐步向獨立自主的水平發展。他們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完全服從家長和老師的意見。他們的叛逆正是表現了他們的成長和逐漸走向成熟,如果了解了這一點,教師和家長就不會再為他們的行為緊張和惱火,而要為他們的成長表示高興,遇到一些「不聽話」的情形也要泰然處之,想辦法疏導,要想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面對孩子們的一些看似「不正常」的行為,並能以平等的身份來傾聽學生的心靈之音,這樣,學生就會知道,理解自己的教師在任何時候都會抱著支持的態度聽他說話,為他解決困難。如果他有心理困擾,也肯定會迫不及待地想要和他最尊敬的老師分享了。
第三,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讓他們成長中的心靈不再受到傷害
美國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說:「人與人之間面紅耳赤的爭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其萬能的法寶就是學會換位思考。」對小學中年級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有被別人尊重、讓人認同的心理需要,十歲左右的孩子正是自我人格認同和成長的關鍵期,同樣有渴望被理解、被認同的心理需求,他們更在意的是來自教師和家長的肯定和贊揚,也在意周圍人的評價,這構成了他們成長中最重要的有效因素。當覺得一向乖巧的孩子突然有一次不聽話了,一直成績優異的學生突然有一段時間不學習了,當生性活潑天真的學生一下子沉默了,教師都要在這些反常的現象發生之後冷靜下來思考原因,設身處地想一想學生是否遇到了什麼困難,從學生本身的角度考慮一下他們自身的感受,如果真是學生錯了就想辦法讓他們改正,如果真是無意識的舉動就要加以理解,這樣,老師對學生的一些變化很容易就能想明白,並能及時為他們解決一些生活和學習方面的問題,控制好了情緒之後,老師才不會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怒氣沖天,結果是不僅沒有幫助學生克服困難,使他們健康成長,反而會讓自己的威信掃地而不利於自己以後教育行為的正確實施。
總之,面對一些正在成長的小學中年級的學生以及他們表現出來的前所未有的「怪異」的行為,教師既要以師愛為先導,以平和的心態給予學生無私的愛,更要把握好愛的尺度和方法,切實走進學生的心靈,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只有對小學中年級的學生進行及時的心理調適,幫助他們走出成長的關鍵時期,教育的天空才會出現一片麗日晴天。
Ⅲ 談談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感受與認識
大學生心理素養學習英盛觀察後的心得體會
一、通過這學期的學習,我對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從無到有,從淺到深。使我認識到: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確了解和接納自我,能正確地感知現實並適應現實,良好的適應及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平衡過去。在專家們的講課中,很多都是具有實際操作方法的,更多的注重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培養。
二、通過學習,自身心理素質有了提高。我對心理調適的技能,提供維護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質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過對個別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學習,對認識與識別心理異常現象有了認識,而且有了一定的輔導思路。心理素質良好的學生,會憑借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另一個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悅、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培養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促進自身的健康成長,提高學習教學的整體效益。
三、自己保持樂觀的心態,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通過學習,我知道了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一)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
(三)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
(四)樂於學習,並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 (五)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 四、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我們大學生有必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做到心理健康。我們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拚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3、主動與學校的心理咨詢師溝通。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咨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置心理咨詢機構。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所以當我們心中感到壓抑時,就應該及時主動的與心理咨詢師進行溝通。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質,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紀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擊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戰
void function(e,t){for(var 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a=+new Date,i=[],o=function(){this.removeEventListener&&this.removeEventListener("load",o,!1),i.push({img:this,time:+new Date})},s=0;s< n.length;s++)!function(){var e=n[s];e.addEventListener?!e.complete&&e.addEventListener("load",o,!1):e.attachEvent&&e.attachEvent("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complete"==e.readyState&&o.call(e,o)})}();alog("speed.set",{fsItems:i,fs:a})}(window,document);
為了能促進同學們身心兩方面的健康發展,也為了同學們能有一個跟加良好的心理素質,我們班開展了有關心理健康的活動,通過老師的講解、耐心疏導,使我懂得了解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質教育的著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我們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以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就可能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
我認為一個優秀的學生不僅僅是單看你的學習成績,還要看你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因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我們搞好學習和生活的基礎,為此,我要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首先我要辯證地看待我的優趣點,正確認識自己,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屬於的閃光點,只需要我們要善於去挖掘,對於我的缺點我要不斷改進。
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的熱情投入到學習當中去。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世紀,敢於冒險,敢於探索,善於競爭,善於合作,富於創造是21世紀對人才規格的基本要求。這些品質無一不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密切相關。素質教育就是要求我們在德、智、體諸方面的素質全面發展,學生素質發展有多方面的內容,心理素質不僅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其他素質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制約作用。它既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又是素質教育的歸宿。我系舉行了心理健康活動周,就是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再一個是心理素質,承受挫折的能力。帶著什麼樣的心態來看社會的問題非常重要。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態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關系、同學關系、學習問題等方面的認識和處理方式的正確與否往往會影響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是關繫到學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問題。因此,心理健康是發展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前提和基礎,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會提高。
Ⅳ 請理論聯系實際,談談大學生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適,維護心理健康
你好: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確實存在著不少問題。
下面就我知道的,做一下解答吧!
希望能幫助到幾個吧!
就業與工資待遇問題:
一、我們的大學生為了讀書許多已經是家裡清貧如洗了。接下來,畢業後,還得自己找工作,首先,自己在學校里學得都是理論知識,很少能有實踐操作與實習。即使實習,期限也很短。無法掌握住相關知識。故畢業後工作一難找,二工資低。
二、我想,最好先就業,能找到與自己專業相同或相近的專業公司先干著吧,即時一時找不到,只要有少量的工資,單位公司肯要你,你就先干著吧!至少可以積累資金與社會閱歷,也許你認為這個不重要,但作為過來人,我明確告訴你,這個很很重要。
三、一段時間,如一兩年之後,自己的能力與專業知識在實際應用上得到了提高,自己可以單獨勝任某一行業後,在找相應工資的單位與公司。
至少,我認為,大學生上手快,工作能力業績增長迅速。在單位、公司提拔的也很快。
謝謝!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Ⅳ 談談對心理健康與心理調適的認識和如何在實際工作中進行心理健康的維護
在社會——生物——心理醫學模式的前提下,心理健康對人群的健康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心理調適就像是一味沒有副作用的長期葯劑,隨時保持我們的心理健康;在實際工作中,對於個體而言,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干預可以起到比較好的效果,對於群體而言,做好整體預案非常重要,經常性的進行干預也是必要的。
Ⅵ 談談你對心理健康與心理輔導的理解
對心理健康的理解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並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的道德規范、行為方式、環境信息、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發展,並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轉化為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於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從而達到心理優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如團結友愛的校風是學生形成群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土壤,有利於使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幫助。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徵。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松理解的環境,有助於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心理輔導是通過語言交流來減輕或解除一個人所處的非正常狀態使其能擺脫不良心態進行正常的生活心理輔導是一種幫助人的技巧可以是暗示性的指導也可以是教條式的引導
Ⅶ 如何對學生進行學習心理的輔導
如何上好心理輔導活動課
很高興坐在這里和大家一起探討如何上好心理輔導活動課。由於到目前為止,學校教育還沒有明確的心理輔導活動課的教材,以及本人也是在不斷地學習和探討之中,說得不足的地方,請大家多多見諒。
心理輔導活動課也叫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它具有發展性和預防性,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活動形式,其特點是:它以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問題為主線確立活動目標,以學生的心理需要和關注熱點組織活動內容,以學生活動為主,以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體驗為核心,以學生的心理發展和成長為歸宿,以學生學會自助和助人為目的。
心理輔導課不同於一般學科課程,不是單純的心理學知識的傳授,也不是單純的心理品質的訓練,它以學生個人的直接經驗為中心,在學生沒有學習知識的壓力的情況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放鬆心情的緩沖地帶,使學生在這里能夠重新審視自我、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為更好地發展自我奠定基礎。如今學生的心理健康日益受社會、學校、家長的重視,在這種新形勢下,我們廣大教師面臨著新的挑戰,即怎麼樣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怎麼樣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心理素質。上好心理健康活動課是我們達到這一目的重要途徑之一。那麼,怎樣才能上好一堂心理輔導活動課呢?下面我就心理活動課的主題選擇、目標設定、活動形式、教學的設計流程談談我的看法。
一、確定輔導主題
主題的確定非常重要,因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設計首先要從課程的名稱開始。課程的主題是一節課的中心或「靈魂」,好的主題能吸引學生,發人深省,引發相關的思維活動。因此,科學准確地選題是班級心理活動課成功的前提。心理活動課的內容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班的具體情況確定。了解學生需要什麼,有什麼困惑,其共性的問題是什麼,有什麼個性的問題表現。這樣的設計才有針對性,學生在課堂上才有話可說。我們在確定主題時要注意三點:⑴選題不要單一。(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對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競賽主題選擇情況的調查中)大多數人選題集中在情緒和人際交往方面為主題的居多,而涉及學習心理、適應問題、網路問題、厭學問題、青春期問題等主題的較少。因此我們應當選擇一些符合青少年心理發展特點的如「長大的感覺」「多變的情緒」「消除誤會心舒暢」等等,這些主題內容具體形象、容易操作,課堂氣氛也較活躍。⑵主體范圍不宜過大。許多心理輔導老師在確定主題時,應該認真考慮主題的范圍和課堂的容量,如人際交往、讓世界充滿愛、歡樂人生、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等等。這些主題范圍就過大。主題過大,難以在一節課的時間內完成輔導任務。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個方面內容,內容確定之後要用通俗、准確的語言提煉主題。例如進行「人際交往」方面的輔導,可以提煉成「同學之間」、「師生之間」、「與父母溝通」等這樣的具體主題進行輔導。主題要小,以小見大,這樣師生在活動中就便於操作,並在活動中達到真正的體驗和感悟,起到調節心理的作用。⑶主題的內容不能引起歧義。如有位老師選擇了《信自己,收獲大》這樣一個主題,在輔導課臨結束是進行總結提問學生:「同學們,這節課大家有什麼收獲呀!」有位學生回答說:「這節課告訴我們,要相信自己,不要相信別人。」因此,我們在確定主題時,要考慮主題是否會引起學生的誤解,否則就會誤導學生,使輔導效果大打折扣。
二、設定輔導目標
輔導目標是學生通過輔導活動後要達到的學習結果,輔導過程就是圍繞輔導目標進行的。輔導目標是輔導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確定了主題後,接著我們就要緊緊圍繞這個主題制訂切實可行的目標。目標的設計應當具有導向和調控的作用,應當具體,以便於操作.在認知上應該『了解』什麼、『懂得』什麼或『轉變』什麼,在行為上要『學會』什麼,『養成』什麼或『改變』什麼,在情感上要『體驗』什麼,『感悟』什麼。其次,『可操作』主要體現在目標的適度性上,既不超越、也不低估學生的年齡特徵,目標的針對性應該非常鮮明。」上完了一節課以後,聽課老師往往會根據你所設置的目標去衡量一節課的好壞,看你的目標在你這節課上是否都達成了.而且目標的制定是否圍繞主題而定。輔導目標過多、太散,也就缺乏可操作性了。
比如:有一節主題為《快樂就在我身邊》的輔導課,心理輔導老師把目標定位三個:1、讓學生感受自己身邊的快樂並一起分享快樂。2、了解、掌握、緩解和消除不良情緒的幾種方法3、幫助學生增強對自己情緒的調控能力,形成積極的心理防禦機制。這三個目標形成三節課的內容,要在一節輔導課中完成這三個目標是不可能的。因此,在一節心理輔導課中,輔導目標的設置不宜太多,目標要集中,不要面面俱到。另外,目標的設置要有層次性,層層深入。如《多變的情緒》一課,目標可設置為: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初步了解自己的情緒變化;幫助學生懂得情緒雖然復雜多變,但卻是可以由自己來調控的、這兩個目標簡單明了,清晰、操作性強,並且層層深入。
Ⅷ 運用所學理論和方法談談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不要把理論看得過於高深,其實我們實際工作中已經這樣做了,只是沒有偏重學生的心理而已。了解學生的性格、需求,把握學生第一手資料,這些工作做到家了,指導起來就容易多了。民主平等一定要的。再有就是讓學生在放鬆的狀態下解決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