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的相關心理輔導
㈠ 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一、了解情況,有的放矢
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目標是: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提高他們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
為很好地實現目標,首先應對學生存在的心理現象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為此開展了「中學生心理行為情況調查」。從學習、與人相處、有哪些不良習慣,怎樣看待家長、老師的批評,與異性交往持何觀點、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麼?私下裡與同學談論最多的話題是什麼?等二十九項內容,以不記名問卷的形式對在校十二個班級的學生進行調查,從統計結果來看:對升入理想學校缺乏信心的佔71.3%。對家長、老師的批評指責,不能正確對待、厭煩的佔71.4%,認為自己有不良好習慣的(如:抽煙,上網吧,說謊等)佔49.7%,在精神上需要別人幫助的佔63.4%。在「最害怕的」一欄中有72%的同學填考試成績不好,遭家長老師的批評;對與異性的交往過密有31.3%同學不贊成,有42%的同學表示不會有壞影響;私下談論與學習做人無關的佔71.9%。
通過調查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在心理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通過調查,掌握了他們的具體情況,這樣便可有針對性地開展好具體工作:
1、通過開家長會、家訪等途徑,向家長介紹同學們在校表現,向他們提供心理教育方面的指導,幫助他們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應對策略,積極創造適於學生成長的社會心理環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提供必要的幫助,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如:通過召開「讓別人妒嫉我吧」主題班會,培養同學們敢為人先、勇於進取的心理品格和成就事業的毅力。通過主題辯論「怎樣對待家長、老師對我們的批評、指責」,幫助同學們培養耐受挫折、寬厚待人、能屈能伸的心理品格和堅忍不拔的性格。把握好時機,以不定形式,訓練同學們勝不驕、敗不餒、不自卑、不怯場等心理品格以及自控能力、社交能力等。
3、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只有在學生自覺成為教育的主體,即把外來的要求轉變為自覺行為時,教育工作才能有真正的效果。而自我教育的前提便是一定的自我意識水平。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觀念、自我體驗、自我概念、自我監督和自我評價等形式。自我意識在學生的個性發展中起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學生的情感、意志、行為、處理人際關系的特點,無不受到自我意識的影響和制約。自我意識較高的同學,一般都有較積極的自我形象,容易悅納自己,做到自愛、自重、自信、自尊,而這恰是學生保持心理健康、走向成功之路的基本條件。為此,班主任要幫助每個同學提高自我意識水平,如在班級張貼「自尊、自愛、自強、自信」的標語,以及與之相關的條幅,營造環境,時時警覺同學。讓同學們喊響「三我」口號——「我要做好,我能做好,我一定做好」,並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提出的「積極進步二十要」,將它們制牌掛於教室前方,創設氛圍,讓同學們時時對照,嚴格要求自己,增強自我意識。同時,要注意循序漸進、不斷完善的過程。要及時指出同學們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並予以引導、糾正。學生只有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才會產生改正和提高的願望。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潛能,及時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予以肯定、鼓勵,從而使其產生奮進的信心。除運用的自我督促、自我命令、自我鼓勵手段外,還注意讓同學們做到自我計劃、自我禁止。讓自我意識得到進一步加強。
在教育教學管理中,還要幫助學生從第三者的角度去冷靜地觀察自己,客觀地去分析自己的個性的積極特徵和消極特徵,探索自己的實際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動機水平、正視自己的價值。如:開展以「我有陋習嗎?我現有的習慣能給我帶來什麼好處?」為主題的演講討論。通過這一活動,讓同學們都受到了很好地教育,無陋習者認為更進一步提高,有的也有了很好地認識,以致努力改正。要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促其心理健康不可忽視的因素,班主任要幫助學生首先做好與自己關系比較密切、親近的同學、老師、家長的友好相處。要引導學生掌握積極傾聽的技能,准確領會他人意圖的技能,幫助學生形成虛心向他人學習的態度與對他人的長處表示贊賞的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向他人提出請求和委婉地向他人表達否定性意見的能力等。如:開展主題演講「溝通理解是關鍵——正確對待父母、老師對我們提出的要求」。要求先認真寫好演講稿,然後進行演講交流;開展「我應向他們學習」主題演講,以致同學們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等。
4、正確引導同學們對升學問題的認識。造成學生厭學、抑鬱等不良心理品質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升學的壓力(能否考上理想學校,選擇好理想的專業)。現實的情況是絕大多數同學對此很盲目、很被動。從而班主任要幫助學生了解社會、開拓眼界,使學生認識到社會需要是多方面、多層次的。而滿足社會需要便是自我價值的最好實現。在此前提下引導學生,確定切合實際的自我期望值和奮斗目標,自我設計、自我實現、不背包袱,發揮好潛能,從而取得自己滿意的結果。
二、注重反饋,提高效能。
反饋,是控制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班主任應注重做好心理輔導效能的追蹤反饋。從班主任角度講,要求不斷地把自己頭腦或生活中儲存的信息輸送給學生,讓這些信息作用於學生,引起學生的反應,從學生方面講,要不斷地把班主任輸入的信息再以不同的方式輸出。讓這些信息重新作用於班主任。學生的信息輸出能力反映了班主任心理輔導效能的高低。由於學生的心理素質高低不同,知識基礎和潛能也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對心理輔導的效能就公有不盡相同。有的部分輸出,有的原型輸出,有的同時發出新的信息。班主任應根據學生心理信息的輸出情況,及時跟蹤掌握他們的思想動向,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特點,靈活地、及時地調整心理輔導的內容和方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使學生能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反饋。成功,對一個學生本身來說,是對其進步的最高獎賞,能激勵其更好進步。同時,成功者又是一個絕好的榜樣,褒揚他是激勵其他同學最有力的手段。在教學管理中,通過評出每月「進步之星」的做法,讓同學們去體驗轉變、進步的喜悅,追求成功。另外,將走出校門(或就業或升學)同學的感受——取得成功的經驗,特別是他們在校時的心理表現、變化等。以書信、座談等形式反饋給在校同學。激起學生勇於實踐,勇於前進的信念,增強追求成功的慾望和信心,進而產生健康的心理活動,提高心理輔導的效能。
三、情感交流,貫穿始終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和對象所持的態度體驗,屬非智力因素,是對人的身心各方面有著廣泛而深刻影響的強大精神力量,它不僅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具有廣泛的影響,而且在實踐活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我一千次的確信,如果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情感和審美的清示,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人們的認識過程,總是伴隨著情感過程,認識的程度也與情感有關。從而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要注意運用好「情感」這一杠桿,首先班主任要加強自己的情感修養,重視和增強自己活動的感染力,以豐富、高尚的情感去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其次班主任要善於把自己內心的感情充分地表現出來,從而有效地發揮情感感染力的作用。再次,利用好情感遷移功能,設法使學生對班主任產生的積極情感遷移到教師所講的內容上,即「親其師,而信其道」。這樣,便能達到事半功倍,甚至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為班主任,應該充分認識到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應隨時把著眼放在如何增強對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培養的實踐中,注重做好心理輔導工作。
㈡ 請幫我收集一篇有關「大一新生的心理問題及解決方法」謝謝!
小議大一新生對大學生活常見的認識偏差及應對措施
魏廣東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102249)
秋高氣爽的日子,我們又迎來了一批新的同學,整個學校都因為這些充滿朝氣的面孔的出現而變得更加具有活力。筆者這些年接觸過不少大一新生,發現他們對大學生活的認識往往存在一些偏差,致使他們不能很好的適應新的環境,甚至對今後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關於人生目標
毫無疑問,人生目標對每個人都是十分重要的,有了目標就有了前進的方向,生活就會充實而有意義。對於大一新生而言,多數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只是在樹立人生目標時往往會犯這樣的錯誤:目標的確立並非基於自身情況的考慮,只是隨波逐流;目標過大、過空洞,沒有激勵作用;有目標卻沒有實施計劃;不是有意識地去確定目標,想到哪做到哪,目標多,變化快等等。比如有的大一新生剛入學的時候就告訴筆者,他大學四年的目標是考碩士研究生,但對於為什麼考研究生、如何才能考上研究生並沒有太多的認識,多是因為家長或者朋友認為應該上研究生所以自己也認為應該上研究生,或者認為考研究生與高考一樣,這是大學生活成功的標志。由於對考研這個目標認識不清,也沒有具體計劃,更不是發自於內心,因此它就不具有激勵作用,有目標等於沒目標,時間長了也就鬆懈下來,開始漫無目的的混日子打發時光。
如何對待人生目標問題,大一新生應該做到這么幾點:一,必須認真對待人生目標問題,在入學一開始就要給自己樹立一個合理的、可行的人生目標。二,確定人生目標時,要分為長遠目標和近期目標。長遠目標是自己較長一個時期的努力方向,比如打算大四的時候考研究生或者立志成為某個行業的專家等;實現長期目標的一個個短時間內的小目標就是近期目標,比如長期目標是努力學習考取研究生,那麼在這個長期目標的框架內可以劃分為大一的目標、大二的目標、大三和大四的目標,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分為一周、一月、一學期的目標。三,確立人生目標後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也就是要提前考慮好怎麼做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四,設立的人生目標應該符合自身情況,能夠發揮自己的特長,經過努力能夠實現。比如,愛鑽研、愛學習、不喜交際的同學就沒有必要立志成為社會活動家,而可以立志成為一個科學家。五,確定人生目標還要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對當代大學生有哪些要求,這也是同學們必須考慮的問題。
確定人生目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在剛入學的時候就能把一切考慮的非常周全,就能夠確立一個一生不變的目標,隨著自身的發展和時間的推移,先前所確定的人生目標隨時可以調整,但是,大學生可以不斷調整自己的目標,卻不能沒有目標,建立人生目標是大學生不能忽視的工作。
關於學習(專指課程的學習)
隨著高考壓力的解除,不少大一新生都鬆了一口氣,認為總算可以把學習的事情放一放了。也有不少大一新生認為大學的主要任務是鍛煉社交能力、演講能力、領導能力、實踐能力等,學習就不再那麼重要了,所謂「六十分萬歲」,能混個大學文憑就可以了。這種認識顯然不對,那些一開始就抱著「六十分萬歲」思想的同學往往很多科目都達不到六十分,那些認為能混個大學文憑就可以的同學也往往最後拿不到那學文憑。大學里的學習依然是學生最主要的任務,可以說「學習不是萬能的,沒有學習是萬萬不能的」。如果把大學生活比作一盤糖醋魚的話,那麼學習就是那條魚,其他的各種能力則是糖、醋、鹽等調料,沒有學習這條「魚」,這盤菜就不再是糖醋魚了,但是沒有各種能力這些「調料」,這盤菜也將索然無味。
學習是一門苦差事,它沒有課外活動那麼豐富多彩,也不像做一件事情那樣很快見到成果。常常有大一新生來找筆者傾訴,他們已經很努力了,但是學習成績還是提不上去,尤其是《高等數學》這樣的課程,上課跟不上老師的速度,像聽天書一樣,下課後也不會做作業,漸漸的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對學習也失去了興趣。針對學習,筆者給大一新生的建議是:首先,必須明確學習的重要性,始終把學習作為大學生活的主要任務。其次,要持之以恆,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期堅持,不能遇到困難就逃避,要意識到當前學習的不適應只是暫時的,大概兩三個月之後,多數同學都很好適應大學里的學習,能夠從容應對各門課程。最後,還要注意學習方法,老師課堂上所講的知識就是該門課程的重點,是應該掌握的,也是考試的出題范圍,因此,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及時復習,遇到不懂得問題及時請教別的同學,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學習成績自然就會有所提高。
關於戀愛
大學生一般都處在十八九歲到二十三四歲的年齡階段,戀愛是這個階段不可迴避的話題。對待戀愛,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其一認為,大學生年齡還小,學習還是主要任務,應該遠離戀愛,以免因為戀愛影響了學習;另外一種觀點則認為,大學生必須談戀愛,不然大學生活將會變得枯燥無味。大一新生對戀愛的認識大多處於兩種觀點之間,對待愛情即害怕又嚮往,缺乏理智,於是,有的同學還在軍訓期間(進入大學尚不到二十天)就已經有了男(女)朋友,互相牽著手,甜甜蜜蜜的漫步在校園里,可相處不到一兩個月又要分手,由此產生的煩惱影響了心情,也耽誤了學習。
對待戀愛時,大學生既不要過於迴避,也不要刻意追求,最好順其自然。一方面,大學階段的戀愛有其重要作用,它可以幫助大學生學會如何與異性建立親密關系、學會培養發展愛情關系,同時戀愛還是是自我認識與成長的一個過程。另一方面,戀愛並非是大學生的必修課,不是大學生活不可缺少的內容。人的一生中,二十幾歲到三十幾歲都是戀愛期,大學四年只是這一段時間里較早的部分,以後進行戀愛的時間還很多。而且,大學生心理上畢竟還不夠成熟,大學生的戀愛不僅不能持久,而且還會因為不會處理戀愛關系陷入感情漩渦,徒增很多煩惱。在處理戀愛時,筆者建議,當遇到心儀之人打算開始一段戀情時要學會慎重,不要急於確立戀愛關系;當與戀人相處中出現矛盾時要學會理智,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當即將結束一段戀情時要學會冷靜,把眼光放長遠一些,對於人的一生來講,失戀不過是長河裡的一朵浪花,很快就會過去。
關於時間管理
不少大學新生為不會合理安排時間而苦惱,除了上課、做作業,他們要參加各種各樣的班集體和社團活動,一天下來忙忙碌碌,但是回憶起來卻感覺什麼事情都沒做,慨嘆又浪費了一天的大好時光。出現這樣的現象,一是因為大一新生剛剛獨立,還沒有管理時間的習慣和能力;二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應該主動進行時間管理,時間的安排隨意性很大;三是因為參加社團太多,關注點太廣,很多時間能浪費在了無謂的事情上。大學新生要想充分利用時間,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條不紊,就必須學會進行時間管理,培養自己管理時間的能力。首先,必須主動管理時間,分析自己當前的狀況,確定自己的一個時期內的首要任務、次要任務,進而制定出一天、一周、一月的時間安排計劃。其次,要充分利用時間,提高辦事效率,防止時斷時續、懶惰和拖拉。最後,參加學生社團,要精而不要多,加入太多社團不僅浪費時間,也不能很好發揮自己的特長,根據自己的優勢和愛好選擇一兩個社團並長期堅持其中的活動就可以了。
關於交際能力
在看待交際能力上,大一新生的認識也存在很多誤解。比如,有的同學過高的估計了交際能力的對成才的作用,認為如果交際能力不強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有的同學錯誤地解讀了交際能力,認為人際交往能力強就是能說會道,就是具有很好的口才,在演講或者和別人談話時能夠吸引別人,或者認為交際能力強就是八面玲瓏,能夠從容應對同學、老師之間的關系,讓所有的人都喜歡自己,願意和自己成為朋友;也有個別同學不把交際能力當回事,我行我素,漠視人際交往,把自己封閉起來。
關於交際能力,首先,大學生確實應該重視,應該積極學習與人交往的技巧和自我表達的方法,讓別人理解你、喜歡你,能夠與同學和諧相處。其次,不能把交際能力看成是萬能的或者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標准。交際技巧和方法雖然重要,但它不是使你具有人際吸引力的關鍵,別人喜歡你的關鍵還是良好的品格,如果你是一個真誠、熱情、願意助人為樂、勤懇、努力的人,那麼即使你沒有太多人際交往技巧,也一樣會被別人接受和喜歡。再次,交際能力的內涵並不等同於能說會道,主要是指能夠以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能夠很好處理各種關系,那些只是誇誇其談的人只能具有短時的吸引力,如果沒有人格的魅力,不久就會為人所遠離。最後,大學生還要明確自己到底需要一個什麼樣的交際能力水平,如果你不是立志成為社會活動家或者交際家,那麼你只要做到在生活中能和周圍同學和諧相處、在學習和工作中能與人合作、在公眾場合下能較為准確表明自己的觀點就可以了,沒必要追求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效果。
㈢ 新生的心理輔導
您可以直接告訴原因,學生抱怨是一定會有的,也不可避免。但應該盡量把他們的專不良情緒疏導出來。一些太屬過空的空話盡量避免說出口,現在的新生不像以前的那麼乖了。他們的個性很張揚,那樣做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當然,您還可以告訴他們一些別的學校的消息,像我們學校,為了一些很牽強的理由把一些學生從好的宿舍樓搬到差的去,鬧得沸沸揚揚的。跟學生們說說,有對比,他們也會覺得心裡好過些。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
㈣ 心理老師是怎麼給學生上心理輔導課的
如何上好心理輔導活動課
很高興坐在這里和大家一起探討如何上好心理輔導活動課。由於到目前為止,學校教育還沒有明確的心理輔導活動課的教材,以及本人也是在不斷地學習和探討之中,說得不足的地方,請大家多多見諒。
心理輔導活動課也叫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它具有發展性和預防性,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活動形式,其特點是:它以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問題為主線確立活動目標,以學生的心理需要和關注熱點組織活動內容,以學生活動為主,以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體驗為核心,以學生的心理發展和成長為歸宿,以學生學會自助和助人為目的。
心理輔導課不同於一般學科課程,不是單純的心理學知識的傳授,也不是單純的心理品質的訓練,它以學生個人的直接經驗為中心,在學生沒有學習知識的壓力的情況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放鬆心情的緩沖地帶,使學生在這里能夠重新審視自我、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為更好地發展自我奠定基礎。如今學生的心理健康日益受社會、學校、家長的重視,在這種新形勢下,我們廣大教師面臨著新的挑戰,即怎麼樣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怎麼樣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心理素質。上好心理健康活動課是我們達到這一目的重要途徑之一。那麼,怎樣才能上好一堂心理輔導活動課呢?下面我就心理活動課的主題選擇、目標設定、活動形式、教學的設計流程談談我的看法。
一、確定輔導主題
主題的確定非常重要,因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設計首先要從課程的名稱開始。課程的主題是一節課的中心或「靈魂」,好的主題能吸引學生,發人深省,引發相關的思維活動。因此,科學准確地選題是班級心理活動課成功的前提。心理活動課的內容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班的具體情況確定。了解學生需要什麼,有什麼困惑,其共性的問題是什麼,有什麼個性的問題表現。這樣的設計才有針對性,學生在課堂上才有話可說。我們在確定主題時要注意三點:⑴選題不要單一。(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對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競賽主題選擇情況的調查中)大多數人選題集中在情緒和人際交往方面為主題的居多,而涉及學習心理、適應問題、網路問題、厭學問題、青春期問題等主題的較少。因此我們應當選擇一些符合青少年心理發展特點的如「長大的感覺」「多變的情緒」「消除誤會心舒暢」等等,這些主題內容具體形象、容易操作,課堂氣氛也較活躍。⑵主體范圍不宜過大。許多心理輔導老師在確定主題時,應該認真考慮主題的范圍和課堂的容量,如人際交往、讓世界充滿愛、歡樂人生、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等等。這些主題范圍就過大。主題過大,難以在一節課的時間內完成輔導任務。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個方面內容,內容確定之後要用通俗、准確的語言提煉主題。例如進行「人際交往」方面的輔導,可以提煉成「同學之間」、「師生之間」、「與父母溝通」等這樣的具體主題進行輔導。主題要小,以小見大,這樣師生在活動中就便於操作,並在活動中達到真正的體驗和感悟,起到調節心理的作用。⑶主題的內容不能引起歧義。如有位老師選擇了《信自己,收獲大》這樣一個主題,在輔導課臨結束是進行總結提問學生:「同學們,這節課大家有什麼收獲呀!」有位學生回答說:「這節課告訴我們,要相信自己,不要相信別人。」因此,我們在確定主題時,要考慮主題是否會引起學生的誤解,否則就會誤導學生,使輔導效果大打折扣。
二、設定輔導目標
輔導目標是學生通過輔導活動後要達到的學習結果,輔導過程就是圍繞輔導目標進行的。輔導目標是輔導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確定了主題後,接著我們就要緊緊圍繞這個主題制訂切實可行的目標。目標的設計應當具有導向和調控的作用,應當具體,以便於操作.在認知上應該『了解』什麼、『懂得』什麼或『轉變』什麼,在行為上要『學會』什麼,『養成』什麼或『改變』什麼,在情感上要『體驗』什麼,『感悟』什麼。其次,『可操作』主要體現在目標的適度性上,既不超越、也不低估學生的年齡特徵,目標的針對性應該非常鮮明。」上完了一節課以後,聽課老師往往會根據你所設置的目標去衡量一節課的好壞,看你的目標在你這節課上是否都達成了.而且目標的制定是否圍繞主題而定。輔導目標過多、太散,也就缺乏可操作性了。
比如:有一節主題為《快樂就在我身邊》的輔導課,心理輔導老師把目標定位三個:1、讓學生感受自己身邊的快樂並一起分享快樂。2、了解、掌握、緩解和消除不良情緒的幾種方法3、幫助學生增強對自己情緒的調控能力,形成積極的心理防禦機制。這三個目標形成三節課的內容,要在一節輔導課中完成這三個目標是不可能的。因此,在一節心理輔導課中,輔導目標的設置不宜太多,目標要集中,不要面面俱到。另外,目標的設置要有層次性,層層深入。如《多變的情緒》一課,目標可設置為: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初步了解自己的情緒變化;幫助學生懂得情緒雖然復雜多變,但卻是可以由自己來調控的、這兩個目標簡單明了,清晰、操作性強,並且層層深入。
三、設計活動形式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活動的形式應該是根據活動的具體內容、目的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而定的。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感性思維豐富而缺乏理性思維,因此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小學生心理活動的形式要多樣、輕松活潑。在活動中,我們要盡量融入音樂、美術、舞蹈、表演等藝術形式,讓學生不會感到厭倦、枯燥。而對於高年級學生,理性思維較強,因而讓學生在活動中去體會,去感悟。並在活動中,使學生不斷能接受到新的信息和他人的反饋。從中獲得新的經驗。同時喚起學生內心深處存在的一些心理體驗,增強其心理感受,以達到心理健康的目的。高年級活動的形式可以用創設問題情境、小組討論、游戲、角色扮演、小調查、小測驗等各種活動加以輔助,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思想活躍起來,讓學生全身心地獲得心理感悟,通過感悟內化為自己的行為習慣,通過習慣形成穩定的心理品質。
四、輔導過程的設計:
心理輔導過程的設計可分為三個階段:導入——展開——結束
導入階段對應的是暖身步驟。
展開階段占據了整堂課的大部分,也就是解決預期的學習結果,或者預期的學習活動要到達的標准。
㈤ 大學生心理輔導的要點,關於學習的
大學生心理健康考試復習題
簡答題
1、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要點:一是了解自我,悅納自我;二是接受他人,善於人處;三是正視現實,接受現實;四是接受生活,樂於工作;五是能夠協調和控制情緒,心境良好;六是人格完整和諧;七是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八是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 2、大學生應在哪些方面著重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
答案要點:一是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二是培養時間管理能力;三是培養表達能力;四是培養實踐能力;五是培養組織管理能力;六是培養創新能力。 3、 如何提高自我的挫折承受能力? 答案要點:一是善於調節自我抱負水平;二是提高挫折認知能力;三是建立合理的自我歸因;四是構建成熟的心理防禦機制;五是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4、簡述大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
一、抽象思維迅速發展,但不夠深刻 二、自我意識增強,但還不成熟 1、自我意識開始分化,迅速發展 2、自我意識矛盾凸顯,調控能力較弱 3、自我意識矛盾不但激化,出現混亂。 三、情感豐富,但情緒波動較大 。四、意志水平明顯提高,但不夠平衡和穩定 5、簡述如何培養大學生健康的自我意識。 大學生健康的自我意識的標准:自我定位準確,積極而客觀,自尊與自信,自主並善於合作,自我同一性良好,有效自我控制。 一、正確而全面的認識自我,客觀而准確的評價自我 1、與他人比較,認識和評價自己 2、從他人對自己的態度中認識和評價自我
3、通過反省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來認識和評價自我 4、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借活動成果認識和評價自我 二、以積極的態度認同、肯定和接納自我 1、頑強的意志力 2、合理運用社會比較策略 3、創造機會,參加實踐,獲得更多成功的體驗,培養自信心 4、調整自己的期望值 5、積極暗示自我。三、積極的完善自我 1、建立科學正確的理想自我 2、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展示自我 3、不斷完善和超越自我。 6、簡述大學生時間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原則 1、 明確的方向和目標 2、 明確時間管理的目的 3、 明確個人時間計劃 4、 做事要有次序 5、 每天安排特定做事時間 6、 用個人價值來決定自我目標 7、 切勿做事拖拉 8、 杜絕浪費時間 9、 注重借鑒他人
7、簡述如何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情緒。 一、善待煩惱 二、學會情緒表達
向自我表達,向他人表達,向環境表達,升華表達。 三、情緒的ABC理論 導致不良情緒的不合理理念: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糟糕至極
8、情緒ABC理論中,常見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哪三個特徵? (1)絕對化要求(2)過分概
況化(3)糟糕至極 9、什麼是人際交往,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因素?
人際交往:人與人之間溝通信息、交流思想、表達感情與需要,從而在心理和行為上產生相互影響的過程。人際交往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從動態的角度,指人與人之間的信息溝通和物質品的交換,從靜態的角度,人際交往指人與人之間通過動態的相互作用形成起來的情感聯系,即人際關系。
影響人際關系建立的因素,第一,空間距離。第二,才能與人際吸引。第三,個性品質與人際吸引。第四,相似或互補。第五,外貌產生吸引力。
10、如何對學習動機缺乏心理進行自我調適? (1)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標准; (2)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3)提高對學習目的和意義的認識 (4)培養與保持對所學專業的學習興趣 11、人格形成的影響因素
答:遺傳、社會文化、家庭環境、學校教育、早期童年經驗、自然物理、自我調控 12、如何調試自己的不良情緒
答:音樂、運動、傾訴、哭、正確的信念、轉移注意力、自我控制 二.論述題
1、談談如何維護正常的心理? 參考答案要點:
1、對心理健康定義定義的理解。 2、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1)了解自我,悅納自我(2)接受他人,善與人處 (3)正視現實,接受現實 (4)接受生活,樂於工作(5)能協調和控制情緒,心境良好 (6)人格完整和諧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8)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 3、結合心理課上所講授的內容,例如:(1)確立大健康意識和對自己健康負責的意識(2)掌握一定的心理自我保健方法①正確認識自己、完善自己客觀評價自己,接受自己,塑造完善的個性,培養健全的人格。②學會與人相處、樂於與人交往 接受差異,尊重個性,學會換位思考,與人相處不卑不亢,尺度合適③正視現實,適應環境從實際出發以積極的態度去處理問題,學會客觀的看待問題,面對挫折時積極學習解決問題的技巧,④學會增強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3)學會求助心理咨詢機構。並結合學生實際作答。
2、結合自身經歷及心理健康課程的學習,談一談大一新生面臨的主要心理困惑及應對策略 1、新生發展性危機期
這種情況我們也通常稱之為適應困難。自我認識的落差造成了強烈的失落感,生活上難以適應,人際關系緊張每年九月對於剛邁人大學校園的學生來說意味著人生又開始了新的歷程,他們對周圍的一切充滿了幻想。然而隨著軍訓、專業課的初步接觸,曾經在腦海中憧憬了無數次華麗的大學夢逐漸在現實中降溫,他們漸漸感到大學校園並不是他們心目中的理想王國:學習緊張、生活枯燥、親人遠離、人際關系復雜在高手如雲的集體內,昔日那種「鶴立雞群」的優越感已盪然無存,無形中在心理上產生了一種失落感另一方面,多數同學首次住校,一切生活瑣事都需要自理,但過去一切依賴父母和老師的心理習慣一時難以改變,於是便會出現對生活環境的不適應這些都會對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懂體諒他人的新生帶來適應壓力 3、請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分析。(要求:從自我意識、需要與動機、人格 特徵、人際關系、戀愛觀、學習等方面情況作一分析)
4、寫出你對「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朋」的心理學理解?
水太清則無魚,這是盡人皆知的道理。原因無非是水過於清澈,魚難以生存人; 魚的環境是水不要過分清澈,以至無處藏身;人的環境是關系不要過分緊張,以至無法相處。過分清澈與過分緊張,都含有危及生存的因素,一旦危及到生存,就必須對所存身的環境有較好的要求,因此魚要求有水草、岩隙和樹枝等賴以藏身的空間,人也要求有寬和輕松的環境,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人有小小的過錯或性格上的小小差異,他過分要求與一己的同一或者要求所有人一舉一動均符合或者滿足一己的標准,但人總是有著各種不同的性格和待人處事的方式,
除非是克隆體,否則永遠無法達到每事的一致的,因此出現摩擦以至矛盾、沖突就是必然的結果,此時如果不能以一種寬容的精神調和於其間,事勢就將無法收拾,結局便是人心不附,眾叛親離。精明的人至於苛察,就容易防閑過當以至猜忌成性,由不能容人最後發展到千方百計排陷他人,就必然失去夥伴和朋友,結果是自身也陷入孤立無援之境。
5、時間管理的具體測量有哪些?結合你的生活,談談大學生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 時間管理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是設定事情的優先順序。
美國管理學家史蒂芬·柯維提出了「時間管理四象限」定律。他把所有的事情按照重要性、緊急性兩種屬性排列。這樣,事情被分為四類,在坐標上構成了四個象限。
面臨眾多的工作任務,正確的做事順序是:第一優先:做「重要且緊急」的事情。第二優先: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第三優先:做「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第四優先:做「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
6、從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相處及學會生存的角度,論述大學規劃的主要內容,並結合實際給以說明。
從認知方面說,學習是學、思、習、行的總稱,不同年級具體側重有所不同。 從做事方面說,對社團等課外生活的把握,科學的自我管理,展開論述。 從相處方面說,明確平等、尊重、真誠、信用、寬容等交往原則。 從生存方面說,探索個人的職業目標和定位,養成職業意識和思維。
7、論述如何提高大學生的挫折承受力,並結合實際給以說明。
要求:有論點,有論述。 善於調節自我抱負水平 提高挫折認知能力 建立合理的自我歸因 構建成熟的心理防禦機制 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8、簡述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因素以及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和技巧。
1. 大學生人際交往包括如下特點:注重人與人之間平等關系的建立、注重人與人的精神交流、人際關系中的情感成分較重、大學生交往范圍擴展、交往需要和獨處需要並存,共5個方面;2. 影響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因素包括:空間距離、才能與人際吸引、個性品質與人際吸引、相似或互補、外貌產生吸引力5個方面;3.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和技巧:原則包括真誠原則、尊重原則、平等原則、信用原則、相容原則和理解原則6個方面,技巧包括主動熱情待人、善於傾聽、主動贊美別人、講究交談 9、試述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危機,表現形式是什麼、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自我支持技術有哪些? 答案要點:1.大學生常見心理危機包括發展性心理危機、情境性心理危機、存在性心理危機三個方面;2.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表現形式包括生理表現、情緒表現、認知表現和行為表現4個方面;3.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自我支持技術包括及時調整情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面對現實,正視危機以及暫時避免做出重大決定4個方面。 10、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論述人格形成的影響因素。 三、案例分析題
1、某大學一女生,學習成績在班上為第一名。雖然成績優秀,但內心卻極度自卑,看不起自己。在大眾場合不敢發言,跟別人交流時總不能恰當地表達自己,尤其是跟老師或陌生人談話,總覺得十分局促,舉手頭足不知如何是好,並且臉紅得很厲害。很羨慕別的同學在公共場合能夠從容不迫,侃侃而談。強烈希望改變自己,雖然作過很大的努力,但一直得不到明顯改觀,內心非常苦惱。從高中到大學很少異性同學交往,別人評價她是個冷漠、孤傲的人。從小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因此,在成長和交往的過程中,朋友越來越少,慢慢地脫離了群體,把自己封閉起來。後來開始反省自己,自責,決得都是自己的錯。時間一長,發現自己好象已經沒有脾氣了。不管跟誰發生矛盾,都以為是自己的錯,然後深深自責,或者把怨氣都悶在心裡。總覺得難以與周圍的同學
建立一種和諧的關系。非常擔心畢業後不能適應社會生活。近來更是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極度自卑,沒有勇氣參加任何活動。
這個女生心理上出現了什麼問題?導致其產生這些心理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答案要點:該女生所遇到的心理問題,是由其社會適應挫折所引發的人際性壓力。首先,她直接感受到的心理壓力來自於不和諧的人際關系,而且經歷了兩種極端的方式,先是過分地以自我為中心,把自我與群體、社會隔離開來,後又過於以他人為中心,事事自責,迷失和忽略了自我。其次,根本原因,是由於來訪者個性中人際溝通能力的缺乏,從而在現實生活中迫切感受到社會適應性壓力。再次,從她自身的成長經歷,能夠清楚地意識到由於人際沖突所導致的自我封閉,是個性形成的主要原因。因而,她有意識地開放自己,但突兀的開放環境,必然在一段時間內給她帶來更為巨大的人際性壓力,如果應對或自我評價不當,很有可能給來訪者帶來某種程度上的心理問題。第四、但給她面臨迫切的人際壓力時,一開始採取的是比較積極的應對方式,但由於對於個性和能力的培養過程缺乏科學認識,過於急功近利,在受挫後,極易滑向消極的應對方式,從而錯誤的自我評價,使心理問題不斷趨於嚴重化。
2、結合下圖說說,什麼是情緒?情緒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同樣是下雨,一個萬分沮喪,而另一個則發出了爽朗的笑聲?並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情緒調節的方式都有哪些,你是如何運用的?
答:情緒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現象,它是基於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情緒是人的需要獲得滿足與否的反應。
客觀事物是情緒產生的源泉,但情緒的性質和輕度並不是由客觀事物決定的,而是以需要為中介,當客觀事物滿足人的需要時,就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反之,當客觀事物不能滿足人的需要時,就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 情緒調節的方法:(1)正確評價自己(2)音樂調節(3)學會傾訴(4)適度痛哭(5)運動調節(6)自我激勵和自信心訓練 情緒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現象,它是基於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情緒是人的需要獲得滿足與否的反應。
客觀事物是情緒產生的源泉,但情緒的性質和輕度並不是由客觀事物決定的,而是以需要為中介,當客觀事物滿足人的需要時,就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反之,當客觀事物不能滿足人的需要時,就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 情緒調節的方法:(1)正確評價自己(2)音樂調節(3)學會傾訴(4)適度痛哭(5)運動調節(6)自我激勵和自信心訓練
3、許多學生剛進入大學校園時,常產生一些心理的不適應,有些迷惘、憂慮。請問大一新生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心理問題?並請根據自我經驗談談怎樣對大一新生進行心理調適。
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說,環境、角色變化引起的心理不適,除了因為進入大學後,親情、友情和鄉情的缺失,遇到實際困難喚起他們的懷舊情緒之外,現實中的大學與心目中理想的大學不統一,也是大學新生產生心理落差、心理沖突的主要原因。有些人所上的學校、所學的專業並非所愛,加之學業負擔過重、就業形勢嚴峻、學習方法存在問題、人際關系復雜等都使大學新生產生失落、孤獨、寂寞、無聊、目標缺失等消極心理,造成適應困難 4、案例一:一位少年對一位老年人抱怨自己一無所有。老 年人說:「這樣吧,我們來做一個交換。你把你的手給我,我給你100萬塊。」少年吃了一驚:「你給我1000萬也不成!」老年人又說:「那把你的雙腳給我,我讓你當州長。」少年搖搖頭說:「你讓我當總統也不行。」老年人再次建議道:「把你的雙眼給我,我讓你娶到全國最美麗的女子。」少年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就是給我一個天仙也買不了我的眼睛。」老年人奇怪地說:「你有一雙價值超過1000萬的手,重要程度超過總統地位的腳和比天仙還要緊的眼睛,那你怎麼還說自己一無所有呢?」少年恍然大悟,原來自己身上就有著非常
珍貴的東西,然而自己卻從來沒有注意過這些,更不要說充分利用自己身上的長處了。 請思考並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1、這個故事給你什麼啟示? 2、請根據你所學的有關自我認識的知識對自己做一個分析。(如:性格、外貌、心理素質、人際交往能力、愛好等。)
5、某大學大三學生王某,做在教室里看書時,總擔心會有人坐在身後並干擾
自己,有強烈的不安全感,以致於只能做在角落或者靠牆而坐,否則無法安心看書;對同寢室一位同學放收音機的行為非常反感,有時簡直難以忍受,尤其是中午睡午覺時總擔心會有收音機的聲音干擾自己,從而睡不著覺,經常休息不好。但又不好意思跟其發生當面沖突,因為覺得為這樣的小事發脾氣,可能是自己的不對。很長時間不能擺脫這種心理困境,很苦惱,嚴重影響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即將畢業,心中一片茫然,擔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時後也懶得去想這個問題,怕增添煩惱。學習一般,在班上成績中游,當看到其他同學都在准備考研究生,自己也想考,但是又不能集中精力學習。自卑,缺乏自信,生活態度比較消極,認為所有的一切都糟透了。家在農村,經濟狀況一般,認為自己有責任挑起家庭的重擔,但又覺得力不從心。
試分析王某產生心理壓力的原因,如何調適?
㈥ 如何對學生進行學習心理的輔導
如何上好心理輔導活動課
很高興坐在這里和大家一起探討如何上好心理輔導活動課。由於到目前為止,學校教育還沒有明確的心理輔導活動課的教材,以及本人也是在不斷地學習和探討之中,說得不足的地方,請大家多多見諒。
心理輔導活動課也叫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它具有發展性和預防性,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活動形式,其特點是:它以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問題為主線確立活動目標,以學生的心理需要和關注熱點組織活動內容,以學生活動為主,以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體驗為核心,以學生的心理發展和成長為歸宿,以學生學會自助和助人為目的。
心理輔導課不同於一般學科課程,不是單純的心理學知識的傳授,也不是單純的心理品質的訓練,它以學生個人的直接經驗為中心,在學生沒有學習知識的壓力的情況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放鬆心情的緩沖地帶,使學生在這里能夠重新審視自我、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為更好地發展自我奠定基礎。如今學生的心理健康日益受社會、學校、家長的重視,在這種新形勢下,我們廣大教師面臨著新的挑戰,即怎麼樣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怎麼樣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心理素質。上好心理健康活動課是我們達到這一目的重要途徑之一。那麼,怎樣才能上好一堂心理輔導活動課呢?下面我就心理活動課的主題選擇、目標設定、活動形式、教學的設計流程談談我的看法。
一、確定輔導主題
主題的確定非常重要,因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設計首先要從課程的名稱開始。課程的主題是一節課的中心或「靈魂」,好的主題能吸引學生,發人深省,引發相關的思維活動。因此,科學准確地選題是班級心理活動課成功的前提。心理活動課的內容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班的具體情況確定。了解學生需要什麼,有什麼困惑,其共性的問題是什麼,有什麼個性的問題表現。這樣的設計才有針對性,學生在課堂上才有話可說。我們在確定主題時要注意三點:⑴選題不要單一。(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對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競賽主題選擇情況的調查中)大多數人選題集中在情緒和人際交往方面為主題的居多,而涉及學習心理、適應問題、網路問題、厭學問題、青春期問題等主題的較少。因此我們應當選擇一些符合青少年心理發展特點的如「長大的感覺」「多變的情緒」「消除誤會心舒暢」等等,這些主題內容具體形象、容易操作,課堂氣氛也較活躍。⑵主體范圍不宜過大。許多心理輔導老師在確定主題時,應該認真考慮主題的范圍和課堂的容量,如人際交往、讓世界充滿愛、歡樂人生、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等等。這些主題范圍就過大。主題過大,難以在一節課的時間內完成輔導任務。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個方面內容,內容確定之後要用通俗、准確的語言提煉主題。例如進行「人際交往」方面的輔導,可以提煉成「同學之間」、「師生之間」、「與父母溝通」等這樣的具體主題進行輔導。主題要小,以小見大,這樣師生在活動中就便於操作,並在活動中達到真正的體驗和感悟,起到調節心理的作用。⑶主題的內容不能引起歧義。如有位老師選擇了《信自己,收獲大》這樣一個主題,在輔導課臨結束是進行總結提問學生:「同學們,這節課大家有什麼收獲呀!」有位學生回答說:「這節課告訴我們,要相信自己,不要相信別人。」因此,我們在確定主題時,要考慮主題是否會引起學生的誤解,否則就會誤導學生,使輔導效果大打折扣。
二、設定輔導目標
輔導目標是學生通過輔導活動後要達到的學習結果,輔導過程就是圍繞輔導目標進行的。輔導目標是輔導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確定了主題後,接著我們就要緊緊圍繞這個主題制訂切實可行的目標。目標的設計應當具有導向和調控的作用,應當具體,以便於操作.在認知上應該『了解』什麼、『懂得』什麼或『轉變』什麼,在行為上要『學會』什麼,『養成』什麼或『改變』什麼,在情感上要『體驗』什麼,『感悟』什麼。其次,『可操作』主要體現在目標的適度性上,既不超越、也不低估學生的年齡特徵,目標的針對性應該非常鮮明。」上完了一節課以後,聽課老師往往會根據你所設置的目標去衡量一節課的好壞,看你的目標在你這節課上是否都達成了.而且目標的制定是否圍繞主題而定。輔導目標過多、太散,也就缺乏可操作性了。
比如:有一節主題為《快樂就在我身邊》的輔導課,心理輔導老師把目標定位三個:1、讓學生感受自己身邊的快樂並一起分享快樂。2、了解、掌握、緩解和消除不良情緒的幾種方法3、幫助學生增強對自己情緒的調控能力,形成積極的心理防禦機制。這三個目標形成三節課的內容,要在一節輔導課中完成這三個目標是不可能的。因此,在一節心理輔導課中,輔導目標的設置不宜太多,目標要集中,不要面面俱到。另外,目標的設置要有層次性,層層深入。如《多變的情緒》一課,目標可設置為: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初步了解自己的情緒變化;幫助學生懂得情緒雖然復雜多變,但卻是可以由自己來調控的、這兩個目標簡單明了,清晰、操作性強,並且層層深入。
㈦ 心理輔導的原則是什麼
(一)、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原則:
預防是通過積極主動的有針對性開展教育和輔導,防止學生心理疾患的產生,保持政黨秩序與工作效率。
發展是指協助學生樹立有價值的生活目標,認清自身潛力和可以利用社會資源,承擔生活的責任,充分發揮個人潛能,過健康、充實、有意義的生活。
貫徹這一原則時我們應注意到:
1、 從早抓起。其實心理輔導應越早越好,特別是小學、中學。在大學也要注意,特別是低年級學生。
2、 採取主動態勢,宜未雨綢繆,注意防微杜漸。平時應針對正常學生主動開展各種適合其健全特點的認知性的、情感性的、到為訓練性的輔導活動,以提供一些對學生成長有益的經驗,增強其應付變化的能力。
3、 對於那些社會處境不利的學生、生活發生了重大事故的學生,自我期望偏高而又屢遭挫折的學生,應及早發現征侯,重點實行早期干預。這要求我們有極大的愛心、極大耐心和覺察學生心理與行為變化的高度的敏感性。
(二)、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
尊重,就是新生學生的人格與尊嚴,新生每個學生存在的權利,承認他是不同於其他人的獨立的個性,承認他與教師、與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
理解,則要求教師以平等態度,按學生的所作所為、思考、感受的本來面目去了解學生。
貫徹這一原則應注意以下要點:
1、 尊重學生個人的尊嚴,以平等的、民主的態度對待學生。我們不能居高臨下地訓斥學生,不能羞辱、挖苦、諷刺學生,不能用粗暴強制性 的了解解決學生身上的問題。需要的是對學生的元條件的關懷和接納。不論學生在談話中反映出來的觀點和情緒感受是如何的消極、不正常、不合 教師的口味、不合時宜,我們教師都要尊重他接納他,認真傾聽他的訴說,設想他的內心感受。
2、 尊重學生的選擇。我們要承認每個學生是自立的,具體決擇的能力和做決定的權利,具有選擇目標以及達到目標的手 的自由。我們不應強迫學生選擇什麼,他只是向學生提供資料和建議,為學生作出選擇提供認知前提,並供學生對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3、 運用同感瓣態度和技術加深對學生的理解。同感是站在同等的位置上,設身處地地理解,幫助引導對方領悟到。"透過眼睛看世界"。
(三)、學生主體性原則
學生主體性原則要求我們在心理輔導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作為輔導活動主體的作用。這是因為①心理輔導的基本功能是促進學生成長與發展,而成長與發展從根本上說是一種自覺的主動過程。②心理輔導是一種助人自助的過程。"助人"只是爭取,讓學生"自助"才是目的。
貫徹學生主體性原則應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
1、 心理輔導要以學生需要為出發點。輔導不以傳授系統學科知識為目的,其內容的選取與安排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圍繞學生關心的實際總是來進行。這樣才能喚起學生的興趣,成 為學生自覺的需求。
比如結合實際和熱點問題,組織班級同學展開討論。
2、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唱主角"。我們教師同學合作完成的活動,教師的作用是從旁協助,提供建議,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活動設計中要給學生發揮想像力留有餘地;在輔導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發表看法,宣洩情感、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3、 以開展活動為學校心理輔導的基本形式。
可吸引較多學生參加,看有關心理教育的影片後大家做一個影評。也可以供學生進入特定情境,有更充分的情感投入。
(四) 個別化對待原則
重視學生個別差異,強調對學生的個別化對待,是我們心理輔導的精髓。實際上我們總是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個別化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才能給全體學生提供有效的服務。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學校教育和心理輔導的目的不是要消除學生個人身上這種獨特性以及學生之中的差異性,而是要供 每個學生的獨特性、獨創性在積極的方向上得到最充分、最完美的體現。
當貫徹個別化對待原則:
1、 注意對學生個別差異的了解。在了解全班同學的其性基礎上,更要注重了解每個學生的個別性,差異性;要了解至完 性的資料,更要了解價值性資料。比如他們的性格特徵、交往的基本規律、現在最需要什麼,渴望得到的什麼或解決什麼。
2、 對不同學生衽區別對待。這不是平時我們所說在班級"一視同仁"在班級的政策和策略來說,可以一視同仁,比如評獎學金,大家公平對待,不偏不移,但對學生的心理輔導是一種頗具綜合性的助人活動方式。我們應將每個學生看作是一個具有不可重復性 的獨特存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適合牲,性別特徵、個性特徵,靈活運用基本的原理,拒出適合一個個學生的處置方法。
比如,在學生個人的障礙當中,我們要讓學生客觀地認識自我,正確地對待自我,有效地控制自我。
而在恐懼症的治療和咨詢當中,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學繞脫敏法。
3、 認真做好個案研究。個案研究是一各重視學生個別差異的輔導方法。研究的對象 是單個學生,通常是學校里的特殊學生、適應不良的學生。開展個案研究,積累個案資料,有利於深入探討個別化對待方面的經驗,提高個別輔導的實效。
(五)、思想教育與心理咨詢相結合
貫徹這一原則,應注意做好以下3點:
1、 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的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所持的態度,它制約和指導人們的思想行為。對於大學生來說,保持心理健康最根本的方法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有了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對社會對人生就有了正確的認識,就有了科學的思想方法,就能科學地分析相關事物,冷靜地、妥善地對待多種問題,包括生活、學習、工作等,保證心理反應的適度。
因此,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2、 積極開展養成教育,培養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
3、 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 不飲酒,不吸煙等。特別是學生任務重,心理壓力較大,因此,在平時我們要教育學生講究科學的生活規律,合理安排時間,適時合理用腦。
在注重好的生活方式的同時,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是抗體,是有"免疫"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能力,評價能力,特別是在挫折面前不驚慌,採取理智的應對方法。
我們教師可以利用"現身說法"也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參加到其中。
4、 進行有效的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是指受過專門訓練的咨詢人員運用心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藝對那些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心理問題有一定 困難的人提供幫助和指導。
--------------
http://jyscjzx.jyjy.net.cn/deyu/xjzx.htm#33
http://www.nylxx.cn/jykey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37
http://www.blogcn.com/user18/zhangjx12/
希望以上文章對你有幫助.
真誠、熱情、共情和保密 你可以先自己想像下是什麼意思呢?
㈧ 如何對學生進行學習心理輔導
1
對於有「精神緊張、焦慮不安」這類心理障礙的學生,教師一定要在弄清原因的前提下,與學生談心說理,耐心開解,以消除他的恐懼不安情緒。
2
對於「自卑感重,自信心不足」類學生,教師應重點啟發他們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要讓他們明白,人的才能是多元的,這方面不如別人,那方面卻可能超出別人。高爾基童年飽受貧困、磨難,卻成就了他的頑強與堅毅,貝多芬晚年遭受失聰之苦,卻諦造了他的偉大樂章。所以人不能喪失信心,相信通過努力總會取得一個屬於自己的成功。可以為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表現自己。如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活動。
3
對於「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的學生的心理輔導。堅強的意志是在與困難作斗爭過程中培養出來的,教師應通過課內外一切活動為學生鍛煉意志創造條件。首先,可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意志。有的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往往不肯動腦思考就退卻,或轉向老師同學尋求答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能包辦代替,應鼓勵他們攻克堡壘,以鍛煉他們堅韌不拔的意志。其次,可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參加體育鍛煉和比賽等方式鍛煉他們堅強的意志。
4
對於「散漫懶惰,無心向學」類後進生的心理輔導。對他們要多進行理想前途教育,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又重視培養他們的學習動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要悉心地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此外,對他們應嚴格要求,要他們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逐步培養他們的紀律觀念,當這類後進生有了點滴的進步時,教師應及時肯定和表揚,讓他們充分享受做一個好學生的樂趣,使其增強信心爭取更大的進步,從而慢慢改變其懶散厭學的作風。
5
關心愛護學生,理解尊重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這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應持的態度,又是原則方法。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教師切忌對他們諷刺、挖苦、處罰,應親近他們,同他們交朋友,引導他們把心裡話說出來,讓他們安定情緒,減輕緊張程度;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理解他們的苦惱之處,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應在平等、民主、和諧、融洽的關系中同他們擺事實、講道理,做到以情動人,以理服人。
6
教師與家長緊密配合,共同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學校當然是主角,但還需得到家長這個配角緊密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的作用。因此,學校必須定期召開家長會,讓家長懂得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教給家長相關的基本知識。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包辦、不代替,而要啟發引導,給孩子以信心和勇氣,鼓勵他們克服困難;當孩子考試、競賽受挫折時,不責備,不斥罵,而應多鼓勵,讓孩子跌倒後重新站起來,邁開堅實的步伐努力向前,直到取得勝利。此外,教師通過約見家長、家訪、信訪、電話訪等多種形式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向家長匯報學生在校的思想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與家長共同探討做好學生心理輔導的對策,以保證學生身心人格健康發展。
㈨ 如何有效的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麻煩告訴我
一、學會傾聽
會談是心理輔導的基本形式和手段,會談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之間的信息交流。會談中的信息主要有兩種:一是認知性的,一是情緒情感性的。認知性信息主要包括事實、行為、觀點、意見等,可以稱之為內容。情感性信息主要包括心理感受、情緒、情感等,其共同特點是體驗。信息傳遞的方式也有兩種:言語的和非言語的。作為心理輔導人員在輔導過程中所做的事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是接收、理解來訪求助者的認知性信息和情感性信息,另一方面是對此做出反應,即發出言語信息和非言語信息。會談不僅僅是交流信息,還是會談雙方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人際關系。對於心理輔導人員來說,每一次輔導都是一次會談,並通過會談來達到影響和幫助來訪者的目的。有效的會談是需要技巧的,所以要提高輔導效果,就必須要掌握會談技巧,其中傾聽是非常重要的技術。傾聽並不是簡單地聽,它是全身心投入,專注地聽。輔導人員對當事人的談話不僅僅是聽聽而已,還要藉助各種技巧,真正聽出對方所講的事實,所體驗的情感,所持有的態度。傾聽的習慣和態度比傾聽的技巧更重要。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願意說不願意聽,習慣於說不習慣聽。傾聽時應注意以下藝術:第一,充分運用開放性提問在傾聽時,通常使用「什麼」、「怎樣」、「為什麼」等詞語發問,讓來訪者對有關問題、事件作出較為詳盡的反應,這就是開放性提問,這樣的提問會引出當事人對某些問題、思想、情感等的詳細說明。在使用開放性提問時,應重視把它建立在良好的輔導關繫上,只有當事人對輔導員的信任,他才會在提問時作更多的回答。另外要注意問句的方式、語調,不能太生硬或隨意。第二,恰當運用封閉性問題這類提問的特徵是以「是不是」、「對不對」、「有沒有」、「行不行」、「要不要」等詞語發問,讓來訪者對有關問題作「是」或「否」的簡短回答。輔導員使用這種封閉性的提問,可以收集信息,澄清事實真相,驗證結論與推測,縮小討論范圍,適當中止敘述等等。回答這些問題,只需一兩個詞、字或一個簡單的姿勢如點頭或搖頭等,簡潔、明確。但過多使用封閉式提問,會使來訪者處於被動的地位,壓抑其自我表達的願望與積極性,產生沉默和壓抑感及被審訊的感覺。所以採用封閉性提問要適度,並和開放性提問結合起來。第三,善於運用鼓勵和重復語句指直接重復或僅用某些詞語如「嗯」、「講下去」、「還有嗎」等,來強化來訪者敘述的內容,並鼓勵其進一步講敘。重復來訪者敘述中的某些話語或內容,是鼓勵對方的一種主要方法。鼓勵與重復除了促進會談繼續外,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引導來訪者的談話朝著一定方向深化。表面上看起來,這是一種很簡單的技巧,然而正是這一簡單的技巧,使輔導員得以進入當事人的內心世界,展現出對來訪者的關注和理解。第四,准確運用說明說明又叫釋義,就是輔導員把來訪者談話內容及思想加以綜合整理後,用自己的語言反饋給來訪者。說明最好是引用來訪者談話中最有代表性、最敏感、最重要的詞語。說明使得來訪者有機會再次剖析自己的困擾,重新組合那些零散的事件和關系,深化談話的內容,更清晰准確地作出決定。同時,也有助於輔導員確認一些關鍵的信息與線索,為會談的深入打下堅實基礎。第五,有效運用情感反應情感反應與說明十分接近,區別在於說明是對來訪者談話內容的反饋,而情感反應則是對來訪者情緒情感的反饋。也就是輔導員把來訪者的情感反應進行綜合整理後,再反饋給來訪者,如「你對此感到傷心」、「這事讓你很不愉快」等等。情感反應的最有效方式是針對來訪者現時的而不是過去的情感,如「你現在很痛苦」、「你此時的心情比較好」。另外,在運用這一技術時,要及時准確地捕捉來訪者瞬間的情感體驗,並及時進行反應,使來訪者深切體驗到被人理解的感覺,這時輔導就可能朝著更深入的境界邁進。第六,避免傾聽時容易犯的錯誤初學心理輔導的人不願意傾聽,不重視傾聽,喜歡自己不停地說,這是慣常的錯誤。除此之外易犯的錯誤還有:急於下結論;輕視來訪者的問題,不認真聽;干擾、轉移、中斷來訪者的話題,對來訪者話題作道德或是非的評判;不適當地運用參與技巧,如詢問過多、概述過多等等。
二、學會尊重無條件的尊重是指對來訪者接納、關注、愛護的態度,意思是要尊重來訪者的現狀、價值觀、權益和人格。
這是建立良好輔導關系的重要條件,也是使來訪者人格產生建設性改變的關鍵條件。尊重來訪者,其意義在於可以給來訪者創造一個安全、溫暖的氛圍,這樣的氛圍可以使其最大程度地表達自己,獲得一種自我價值感。特別是對那些急需獲得尊重、接納、信任的來訪者來說,尊重和接納具有明顯的助人效果,是咨詢成功的基礎。為了要表達尊重,需注意以下幾點:尊重意味著完整接納一個人,包括他身上的消極面和缺點;尊重意味著以真誠為基礎,並非無原則的遷就;尊重意味著一視同仁,要尊重弱者;尊重意味著以禮相待,對來訪者熱情相待,禮儀周全;尊重意味著信任對方;尊重意味著保護對方隱私三、學會真誠指輔導員在輔導關系中真實地展現自己,表裡一致,言行一致,誠懇忠實地對待來訪者。真誠有兩層含義,一是輔導員真實展現自己,另一層是真誠地對待來訪者。真誠對於輔導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輔導員的真誠不僅給當事人一種安全感,而且為當事人提供了一個榜樣。受輔導員真誠的感染和暗示,當事人也會逐漸誠實地開放自己,表達自己,袒露自己的內心。真誠與其說是一種咨詢與輔導技術或方法,還不如說是一種人生態度。恰當地表達真誠,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因為那是真誠的一種自然流露。因此要注意:真誠不等於說實話,真誠與實話實說有聯系,但不能相提並論。真誠應符合對來訪者負責,有助於來訪者成長的原則,所以真誠不是什麼都可隨意的、直接的說出來,有時實話未必要實說。真誠不是自我的發泄,應適度,過多地宣洩自己反而會產生負面效果。真誠應實事求是,不必在來訪者面前過多表現自己的完美,增加修飾成分,要實事求是,既不誇大自己,也不妄自菲薄。四、學指導、解釋、忠告、自我開放等。指導就是直接指示來訪者做什麼和說什麼,或者如何說如何做,它是最具影響力的輔導技術之一。指導的本質在於直接造成行為改變,它明確地指示學習什麼、改變什麼,以及如何改變、如何學習,所以指導有強烈的行為取向色彩。盡管一些學派不贊成自指導技術,但不同學派的咨詢輔導者都或多或少使用指導。指導方式有如下幾方面:其一,是指導言語的改變,就是指導來訪者改變言語表達。如要求來訪者把「我應該」改為「我希望」。其二,是給予特殊的建議和指導,如對考試焦慮的學生建議修改作息制度,每天堅持適量的娛樂和鍛煉。其三,自由聯想式指導,如對有強迫觀念的來訪者,指導他用自由聯想的方式回想童年時經歷等。其四是角色指導,採用分色扮演、角色替代等方法,指導來訪者獲得新的經驗。其五是訓練性指導,如鬆弛訓練、脫敏訓練、宣洩訓練等。是輔導員依據某一理論或個人經驗,對來訪者的問題作出合理的說明和分析,使來訪者能夠從一個新的角度來認識自己和自己的問題。解釋是最重要的影響技術之一,它可以使來訪者的世界觀產生認知性的改變。「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就是這種效果。解釋分兩種,一種是來自各種不同的理論,另一種是根據輔導者自身的經驗、實踐與觀察。針對來訪者不同的問題,輔導者可以創造出各種不同的解釋。應該說,解釋是影響來訪者技術中最為復雜的一種,也是最有創新性的一種。運用解釋時要注意:第一,要注意了解情況,准確地把握問題,根據來訪者特點因人而異,確定解釋的理論和依據。第二,要注意解釋不能強加於人,最好在來訪者有足夠的思想准備時進行解釋。第三,解釋不能過多,防止來訪者否認輔導員的參照體系。是指對來訪者關心的問題提出建議和忠告,給予指導性和參考性的信息,以幫助來訪者思考問題,作出決策。在與來訪者面談時,提供信息,提出建議,提出勸告都是十分必要的,在職業心理咨詢中尤為重要。在學校心理咨詢與輔導中,因為學生的經驗、閱歷、知識有限,提供建議和忠告的價值則更大。但在使用這一技巧時,需注意:第一,防止這一技術技巧給會談帶來潛在的危害。如來訪者對建議或忠告不以為然,這會妨礙輔導進行。第二,建議和忠告的話語要含蓄而委婉。例如「如果我是你,我可能會……」。第三,提供的忠告和建議一般不宜太多,過多使用會失效。自我開放也叫自我暴露,自我揭示等,是輔導員公開、開放、暴露自己的某些經歷、經驗、思想、情感等,與來訪者共享。自我開放,有利於建立良好的輔導關系,為來訪者樹立好的榜樣,從而增進來訪者自我開放。自我開放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向來訪者表明在會談時對來訪者言行問題的體驗,如「我很高興,你這么信任我」,「我和你一樣,感到失望」。另一種形式則是告訴來訪者自己過去的有關經歷和情緒體驗,如「你說的這種情況,我過去也遇到過……」。自我開放需建立在一定的輔導關系之上,而且要適量。過多開放和暴露,就會擠占來訪者的時間和開放,並可能超出其心理准備,認為輔導員心理也不太健康。另外,過度開放可能給來訪者的心理帶來負強化,增加消極影響。總之,在個案的輔導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復雜的問題,但只要掌握簡單的應對技巧,我們就可以為心理有障礙或需要幫助的同學提供更好的咨詢與輔導。我們的對象是小學生,我們的輔導一定要為學生的未來發展著想,為此,我們這些非專業的輔導員一定要注意輔導的技巧。當然,輔導的技巧很多,面對不同的個體輔導的技巧也各不相同。但我們只要認識到輔導技巧的重要性,就會給我們的輔導工作提供幫助。
㈩ 如何加強學生的心理輔導
情境來是一堂課的「小天地」,源它是教師用生動形象、親切感人的語言,或描述意趣橫生的同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人物、事件與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動作畫面,並藉助一定的媒介創造出來的,教師在教學中創造性地設計好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戲劇般地進入角色,就能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點燃其思維的火花,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也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