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輔導課程 » 中學生交友困惑心理輔導

中學生交友困惑心理輔導

發布時間: 2021-03-12 07:51:48

Ⅰ 如何對中學生進行戀愛心理輔導

讓學生明白戀愛的真正含義,以及所要承擔的責任義務。也就是讓他們學會長遠看待問題。

從這幾方面進行心理輔導的話,應該是可以接受的。

Ⅱ 困擾中學生交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困擾中學生交友的主要因素有個人經歷、環境、自身特質、心理、等等。但更易受到這些方面的是自我的心理困擾。因為中學生感知細膩,情感脆弱,體驗深刻。在性格上依賴性強,敏感,多疑。再加上對異性的不正確看法,均可能帶來困擾。

Ⅲ 談談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個問題

有關研究表明:心理發生變化的高發區在青春期,學校里學生各種不良現象屢禁不止,各種失控越軌行為時有發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與學生素質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質較差有極大的關系。我們如果只重視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視心理健康的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就目前狀況而言,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
一、創設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他們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和影響,因此,優雅、潔凈、文明、舒適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校園中亭閣假山、名人雕像、書畫長廊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他們以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從而使他們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創設育人情境,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優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為問題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受良好心理素質的支配,同時,良好行為習慣又可內化、積淀為一定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單純的口頭說教,更應該創設各種情境,在行動中促使學生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現在一些學生自製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強。教室里有紙屑箱,他偏把紙屑往窗外丟,看見瓶罐偏要用腳去踩和踢,隨意採摘或踐踏花草等。可見,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能表現出最佳的行為效果。因此,創設各種情境,通過心理認知暗示,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學校應建立心理咨詢室,配備專職的心理咨詢師。學生通過咨詢、傾吐和宣洩,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咨詢學生反映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壓力重造成考試的自卑、抑鬱、恐懼等情緒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無法自製的不良行為問題,青春期困惑的問題等。除了求助於心理咨詢室外,學校還可以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等。
二、教師是實施心理教育的主導
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這就是說,心理健康教育單靠幾個專職教師是不夠的,必須是全體教師廣泛參與。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主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心理問題得到健康調整。當教師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師生之間加強溝通和理解,學生喜歡你的課,學習有了興趣,學業成績就能提高。同時與教師關系親密了,也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還能培養人際交往能力,這將有利於完善學生情緒狀態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發展。
教師應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教師除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外,還應培養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教師始終生活在學生之中,教師有責任和義務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學過程中參與心理指導。有的學生在心理咨詢室門外徘徊,不敢或不好意思進去,作為教師要細心觀察,經常找他們閑聊,了解他們。找出症結後就能「對症下葯」。中學生心理失衡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學習造成的心理壓力,要掌握學生的心理,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引導學生如何面對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三、發揮家庭教育功能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只能在極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社會環境和家庭影響也尤為重要。可以說,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都與其父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取得家長的合作,幫助家長發揮他的教育功能,對於改善和預防孩子的心理障礙,幫助孩子成才極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培養,學校要與家庭緊密配合,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加強溝通,時刻關注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對家長給予適當指導,對學生給予及時疏導。如學生應試心理差,教師可引導家長要以平常心態看待考試,家長的嘮叨、在意、期望高,都會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壓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際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養等都需要發揮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學生有社交恐懼心理,少與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納,或嫉妒別人,或看不慣別人,或男女交往存在隔閡與困惑等,家長應鼓勵孩子多交友,在擇友上加以指導,培養社交技巧,過多指責、約束孩子反而會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孩子,加強交流,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需要,應引起高度重視。家庭和社會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學校更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個人都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

Ⅳ 中學生愛和一些校外的人交朋友而耽誤了學習是否需要心理輔導

中學生這個年紀到了比較叛逆、想獨立的時候。對於一些生活中在家人和朋友這內里無法滿足的被關注、被愛和容被認可感,他們會通過結交一些朋友來讓他們自己有存在感。建議家裡人多和孩子做溝通,有什麼壓力和問題及時疏導,並且培養一些積極地興趣愛好。

Ⅳ 現在的學生有哪些心理困惑

當今,社會正處在轉型時期,激烈的競爭,傳播媒介的影響。再加上學校過於強調升學率,致使家庭、學校只重視對學生的知識傳授和智力因素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心理因素的發展。尤其是現在的中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心切,子女的升學、 分數成為父母心理平衡的補養品,不能客觀實際地給孩子制訂目標。這些因素的影響,使中學生們面臨著很大的心理壓力,對許多問題感到迷茫和困惑,但又不知如何解決。

我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如何?近年來,許多學者進行了大量的隨機抽樣調查,其結果表明,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有關的調查表明:「初中有4.5%的人有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20.5%的人有較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問題表現在驅體化、強迫症狀、憂郁、焦慮和敵對五個方面,教育方式、人際關系、性意識、學業壓力、性信息刺激和社會支持是影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症狀表現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誤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愛操心、缺乏觀察力、過於擔心將來的事、容易動怒、父母期望值過高、缺乏決斷能力等。又從我校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與討論來看,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結合調查結果可歸納為以下三方面問題。

(一)學習方面:

調查表明: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是:20%注意力不集中;63%缺乏克服困難的精神,沒有恆心和毅力;6%受到家長、學生和教師的責備、嘲笑、歧視而引起心理緊張;9%基礎比較差;2%智力因素。(註:本材料來自本學校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可見學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在於他們的學習品質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學習習慣非常重要。較大的心理壓力,會使學生整天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之中,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神經衰弱、出現一些異常的學習行為與習慣,從而導致厭學情緒,經調查有21%的學生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厭學情緒。

(二)人際交往方面:

學生不良的人際關系會造成一些不好的人格特徵和個性心理如:自卑、自傲、過於內向、心胸狹窄、仇視等,有的學生會產生消極悲觀的情緒及個別學生有時會有輕生的念頭。學生的不良人際關系有:

1.與教師的關系問題:調查表明有50%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好或很好,43%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一般,有7%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不好或不太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夠好,有學生自身的因素,而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與溝通,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不夠耐心,處理問題不公正,諷刺、挖苦學生等不尊重學生的做法和態度,給學生造成心理傷害,使師生關系緊張,甚至使學生產生對抗心理。

2.同學間的關系問題:調查表明68%學生之間的關系比較好,27%的學生與同學的關系一般,有6%的學生與同學的關系不好或不太好,經調查和討論由於同學關系不融洽,甚至關系緊張,有的同學就流露出孤獨感,想恢復與同學的關系,卻又不知該如何去做。

3.與父母的關系問題:調查表明67%~82%與父母的關系比較好,有6%~8%的學生與父母的關系不好或不太好,與父母的關系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父母教育方法不得當,簡單、粗暴、父母與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孩子孤僻、專橫、與父母有敵對情緒。第二,父母關系不和,對中學生的心理傷害很大,他們有被拋棄感和憤怒感;並有可能變得抑鬱,敵視,富於破壞性……會認為是父母給自己帶來並製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第三,學生自身青春期不良的心理情緒。

(三)青春期心理問題:

1.情緒方面:青春期是人由童年到成年的「過渡期」,情緒不穩定,情感既豐富又脆弱。遇到一些刺激就表現為愛哭、愛笑喜怒無常;易急躁、易沖動自我失控;過度焦慮緊張、自私、狹隘;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較差,遇到困難容易灰心喪氣。調查表明:30%的學生有情緒方面的問題。

2.行為方面:一方面世界觀還不夠成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行為能力等;另一方面又有強烈的自我體現意識,主要表現為好逞強、好與人爭斗、做事魯莽、不顧後果,逆反心理強烈,對父母或老師有較強的抵觸情緒

3.個性方面:主要表現為任性,自尊心、好奇心特別強,過高估計自己,以自我為中心,看問題片面,總把錯誤歸於別人,愛嫉妒他人。

4.異性交往方面:

中學階段是人生觀確立的重要時期,學會和異性交往,在交往中認識異性,是中學生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學生逐漸走向成熟的必不可少的環節。

初中生處於青春的萌動期,對異性感興趣、有愛慕心理,對兩性關系意識朦朧,喜歡通過看言情片或讀言情小說感受愛情。他們渴望與異性交往,但是在同異性相處時又感到害羞不自在、不能正確處理與異性交往、對與異性交往有誤解。有36%的學生對自身生理和心理的成長、發育感到恐慌或害怕這說明他們還很不成熟。基於上述原因中學生在人格上會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不容易和異性相處甚至可能產生心理、生理上的扭曲。

Ⅵ 如何對中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對中學生心理輔導的12種方法
一、聆聽法
聆聽法是指咨詢者認真、耐心地傾聽來訪者訴說的技巧,包括耳聞與目睹。耳聞即用耳聽,目睹即觀察來訪者的體態語言,從而聽出來訪者的心聲。咨詢者在與來訪者的交談中,主要是聽,而不是說;咨詢者與來訪者之間不是師生關系,而是朋友關系。咨詢者對來訪者要平等相處,熱情接待。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會聽。交談時咨詢者與來訪者需保持適當的距離,這個距離是一種心理距離,這應因人而異,因時而異。聽來訪者講話時,咨詢者既不能一直盯著人家,也不能一直不看人家。在聽的過程中,咨詢者要不時有簡短的鼓勵對方講下去的反應,如"嗯","是這樣嗎?"等等,表示自己是在關注他的講話。在聽對方的講話時,咨詢者自己的情感和體態語言也要與對方相適應。如對方高興,咨詢者要表示喜悅;對方悲傷,咨詢者要表示沉重。在聆聽時,咨詢者的身體要微微前傾,並不時適當地點頭。總之,聆聽法的關鍵是用心去聽。
二、移情法
移情(Empathy)的意思是能體驗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樣,來理解和分擔來訪者的各種精神負荷。如一個來訪者談到自己在班裡當眾受辱一事時說:"我當時氣極了,真想拿馬刀把他捅死,我也不想活了。"咨詢者則可以說:"在當時的情況下,你的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你是不是感到這件事對你的傷害太大了?"
三、認知法
認知法又稱ABCDE理論,它是指發生了事件A,由於有B的想法,便產生了心理障礙的後果C。如果通過心理咨詢,將B的想法改為為D(新的想法),就會有E這個新的後果,C這個心理障礙就消除了。這種改變認知結構的方法,就是認知法。這個方法也可以稱為"說明開導"法,接近於日常的個別思想教育。
四、移置法
移置法是指一個人的一種奮斗目標慘遭失敗,心理上受到了嚴重傷害,如能將其奮斗目標加以轉移,從而改變其痛苦的方法。如孔子仕途生涯屢遭失敗而作《春秋》,司馬遷受宮刑而著《史記》,張海迪高位截癱而刻苦自學等等。如來訪者因高考落第而痛不欲生,咨詢者就可移置其奮斗目標,可以建議其去考中專、職校或從業,若一定想上大學,不如考電視大學、職工大學,不是照樣可以進大學,何必非考上普通全日制的大學呢?
五、暗示法
暗示是一種常見的、奇妙的心理現象,人們可以通過它把病治好,也可以因為它而無病生起病來。這就是積極暗示和消極暗示。暗示法指咨詢者通過自己的語言或行為,讓來訪者接受積極的暗示,治好心病的方法。暗示法對增強自信心,克服考試焦慮、比賽怯場、自卑心理等有很好的作用,其關鍵是來訪者要相信這種暗示,否則收效甚微。
六、松馳法
松馳法是指在暗示的作用下,使人的全身肌肉從頭到腳逐步放鬆的方法,順序為幾句語言表達的公式:①我非常安靜;②我的右(左)手或腳感到很沉重;③我的左(右)手或腳感到很暖和;④我的心跳得很平穩、有力;⑤我的呼吸非常輕松;⑥我有腹腔感到很暖和;⑦我的前額涼絲絲的很舒服。這個公式最早是由德國精神病學家舒爾茨提出的,以後各國心理學家根據這個公式,編制了放鬆訓練的指導和暗示語,製成錄音帶讓來訪者進行松馳。一般一次20分鍾左右,一個療程為10天。經過訓練後,來訪者掌握了這套松馳技術,會迅速使自己的肌肉鬆馳下來,血壓會降低,心率會放慢。除了這種方法以外,也可以用深呼吸或冥想的方法使人放鬆。冥想就是讓來訪者回憶起自己經歷過的最愉快的一件事的經過,越具體形象越好。運用松馳法要有一個安靜的環境。放鬆前,人要坐或躺得舒服,注意力集中,排除雜念,呼吸平穩,入靜。此法對因緊張而引起的各種焦慮以及恐慌,尤為有效,還可改善人的記憶力,提高學習能力。這個方法通常與系統脫敏法結合起來使用。
七、系統脫敏法
系統脫敏法是指有步驟地、由弱到強地逐步適應某種引起過敏反應的刺激源的方法。如克服考試焦慮,可將引起學生過敏刺激的過程,分解成若干階段;①考試當天走出家門;②離學校還有100米;③離校還有50米;④離校還有10米;⑤跨進校門;⑥進入走廊;⑦走進教室;⑧入座;⑨考試鈴響;⑩拿到試卷。依次做好10張卡片,編好號。系統脫敏時,先拿出第一張卡(考試當天走出家門),想像當時的情景,心理有些緊張,就接著做松馳練習,放鬆全身肌肉。放鬆後,再拿起這張卡片,如再緊張,再進行放鬆,直到不緊張了,才做下面一張卡片,依次類推。直到10張卡片都做完了,考試焦慮也就消除了。這個過程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一般一天最多做一張卡片,不可心急。做後面的卡片要重做前面的卡片,一直做到想像考試的情境時不於緊張為止。
八、厭惡法
厭惡法是使外界刺激與來訪者的變態行為之間,建立起密切的條件反射,這主要用於治療那種有社會危害性的心理障礙,如性變態。咨詢者可指導來訪者,當自己一有"壞"念頭時,就用像皮筋彈痛自己的大拇指,使"壞"念頭與手指的疼痛建立起條件反射:一有"壞"念頭,就感到手痛,以此來戒除惡習。這種方法,一定要在來訪者本人有克服這個心理障礙的迫切願望時,才能進行。
九、疏泄法
疏泄法是指將沉鬱在人體內的種種不愉快感受,如悲傷的情緒等排出體外的心理過程。疏泄法有以下幾種:一是讓其痛哭一場。現代醫學研究成果表明,哭不僅可以減輕心理的悲痛情緒,還有利於人的生理健康。有人碰到悲傷器不起來,可建議他看悲傷的小說或影視節目,幫助他把眼淚排泄出來。二是向知心好友訴說自己的煩惱或悲痛。第三,可向報刊或自己信任的有關機構寫信,以疏泄自己心中的不快。咨詢室也是一種很好的疏泄場所。
十、領悟法
領悟法又稱認知領悟療法,是中國式的精神分析方法,由鍾友彬等創立。鍾友彬認為,成年人產生神經症的根源不在現在,而在於幼年時無意識的創傷體驗,如父母離異、缺少母愛、各種軀體病痛和災難、體罰、嚴重的情緒刺激、劇烈的驚嚇等,由此產生的焦慮為初級焦慮。成年人處在困境中或受到嚴重的心理創傷而產生的焦慮,為次級焦慮。次級焦慮經過心理機制的加工被變成種種神經性的症狀,但當事人本身並未意識到。所謂領悟,就是通過當事人對病因的回憶和咨詢者的解釋,使當事人醒悟到發病的根源,從而治好他的心病。
十一、激勵法
激勵法是指激發一個追求某些既定目標的願意程度的技術,包括激發動機、鼓勵行為、形成動力等因素。咨詢者要密切注意來訪者身上的閃光點,要肯定這個閃光點,鼓勵它燃燒起來,以挖掘來訪者的心理潛能。激勵要講究方法,它要求咨詢者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明確的目標、誠懇的態度和嫻熟的技巧。激發對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此法的關鍵,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喚起被激勵者的成功經驗和對成功的向入,並創造條件讓其成功。
十二、突破法
心理上的突破法是指人類為創造成功的人生,調整不健康的心理防禦機制的措施和技術,其目的是建立新的適合自己健康發展的心理機制。

Ⅶ 怎麼對初中生進行心理疏導

初中生屬**期,也是青春期,表現為和家長不合作,和老師對著干。因此,對初中生的心理輔導我把握這個特點進行,就會有效果。
首生要明白**期發生的原因。大家可能在電視上看有,有動物世界中,小動物長到一定年齡,就會離開媽媽,獨自生活,這就是生物的**的生理原因。人也一樣,如果按生物的生理**期來說,就是長大了,要求獨立了,從面表現在生理上的一種反應。
因此,在這一階段,要很好的引導,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1、以疏為主。給孩子以獨產的空間,不要管得太死,不要總是說理。這個時期大道理讓孩子明白就行,不要總掛在嘴上。不要把有些情況看得太嚴重,比如說孩子看了**電影了什麼的,你再管得嚴,孩子還是有辦法看到,只不過你不知道罷了,既使你知道了,也不要小題大作,很正常地說說,好多東西要自已明白,體現一個「疏」字。
2、以引配之。如治水一樣,以引為主,不要堵,越堵會越糟的。
3、以導助之。道理還是要講的,只不過讓防子明白了就行,有時做個提示,孩子知道就好。
4、和孩子交朋友。甚至一塊兒八卦同學,八卦社會上的事,甚至一塊做些小「壞事」,比如捉弄一下孩子的媽媽等。

別忘了給金幣。

Ⅷ 關於交友困惑

關於交友困惑

中 學 生 交 友 困 惑(推薦篇)
關鍵詞:中學生 社會交往 困惑 交友標準的多維 交友技能的缺失 交友同伴的變動 交友群體的影響 異性交往的困擾 必要的關注和干預

中學生基本是十一至十八歲之間的青少年。社會交往是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部分。青少年時期的社會交往以及由此習得的交往技能,對青少年的社會性和情感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然而中學生的社會交往現狀卻令人擔憂,他們種種交友心態和獨特價值,使他們自己有時也無法認同,困惑不已,甚至有的還出現了心理障礙,對社會、對學校、對家庭,對同伴、對自己都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困惑一:交友標準的多維
中學以後,對於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而言,同伴社會交往是最重要的社交內容。青少年對同伴的選擇性開始增強,(一般來說最要好的同伴也就一到二個)交友標准開始清晰起來。而結成穩定群體的標准則呈現出多維化趨向。有的是因家庭背景相似,有的是因為住所鄰近,有的是因為志趣共同,有的是因為性格相近,有的是因為有共同的苦悶和煩惱„„初中生一般是同性同伴關系密切,穩定持久;而高中生同伴關系中則有了異性被納入同伴群體的現象,其穩定性和持久性相對會比同性同伴關系更強。隨著21世紀的邁進,社會進入了轉型期,完全封閉的空間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日趨強勁的社會化。成人社會上存在的一切交往關系都能在學校演繹出校園版。就是頗具現代味的「網友」「書友」也已充斥在了當代的中學生生活中。但是青少年時期的自我意識敏銳和個性的不成熟,又使他們產生了自己無法擺脫的困惑。集中反映在既崇拜偶像,又反對權威,既渴望自我表現,又存在社交恐懼,既追求獨立,又逃避獨立„„凡此種種矛盾的交友標准,實際上是中學生的行為不能與成人社會期待接軌,而引起的心態和行為與成人的沖突。這種沖突不斷加深了青少年與成人社會的分離,也就是人們感慨的「代溝」。不僅如此,青少年這些矛盾而又多維的交友標准,也使同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一時難以確定自己的真正交友情緒和行為,往往變得更神經質,更情緒化,更孤僻、更沖動。若學校、家庭、同伴群體沒有給予恰當的干預,後果將會使青少年找不準自己的社會角色,最終可能成為「馬加爵」式的人物,害人又害己。

困惑二:交友技能的缺失
同學關系是中學生人際關系中最基本的一種關系 ,也是發展學生社會化的重要背景,是滿足青少年社交需要,獲得社會支持和安全感的源泉。同時與同學交往經驗也有利於青少年自我認知和人格的發展。但是,事實上我們現在的中學生卻越來越缺失了交往的技能。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受學業的競爭的挑戰,學生的學習壓力較以往更大,來自父母對孩子物質上和教育上攀高、爭名次心理期望與學生的實際能力、內心需要和自我選擇產生距離,又為壓力增添了砝碼。但是由於此時父母仍處於支配和教育孩子的地位,而中學生處於受支配、受教育的地位,所以此時家長的意志仍占親子關系的主導。來自多方面的有意無意「好學生就是學習好」的暗示使「埋頭苦讀」的「學習尖子」成為學生、家長羨慕的對象,而那

些熱衷於集體事宜的同學往往被視為「不務正業」。久而久之,不少學生忽視了同學間的交往,了解和交流缺少,交往技能也漸漸缺失了。二是現在的青少年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學業、健康、朋友、前途表現出要麼是過度保護和過分的關注,甚至是全權包辦;要麼是期待過高,干涉過多,支配過頭;要麼是過分溺愛或放任。這時的中學生雖渴望與同齡人交往,但家長錯誤地教子行為使他們習慣於以自我為中心,產生交友障礙也就在所難免了。一般表現為依賴性強,忍耐性差,人際交往少,社會成熟滯遲,易退縮和孤僻,嚴重的還會出現對外界會產生恐懼,不適應社會等神經症傾向。三是學生自身的原因。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不僅在身體方面出現了明顯的變化,身高、體重、性器官都開始發育趨向成熟,這種生理上的變化引起了中學生心理方面也出現了變化 :渴望孤獨、厭煩、反權威、關注性、厭惡學習、過分害羞或膽怯都可能是這個階段的個性心理。很明顯這些心理狀況會給學生帶來短暫的適應不良,進而導致自我評價趨低,而無法融入群體。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少年往往是社交焦慮發展的關鍵時期,若不良心理得不到矯正或改善,就有可能發展成為嚴重的社交焦慮障礙,並會持續影響到成年期的心理健康、學業成就等。

困惑三:交友同伴的變動
青少年的交友同伴已不再是建立在近距離空間基礎上的共同游戲、相互幫助、相互喜歡的玩伴。共同的興趣愛好、共同的價值觀是此階段交友的基礎。也就是說,這時的中學生更強調個性的相投,興趣的一致,空間距離往往被淡化甚至忽視。比如,有的學生能與從未謀面的「網友」在虛擬空間里如膠似漆,而對自己的老師、父母、同學卻極為冷淡,成為人們眼中的「獨行俠」;另外也有的學生則可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不斷更換著同伴群體,成為同學群體中的「逍遙過客」而他們在由一個圈子轉到另一個圈子的當口,也不斷受到同伴的排斥。這些變動使處於敏感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產生不安全感,從而改變了自己的性格。吳樺(化名)是從外地轉到本校讀書的,據她父母說她是個活潑、外向。可是因為學習環境的變化,同伴的陌生,使正處於青春期的她變得羞澀、膽小,孤僻起來。可見,交友同伴的變化對青少年的心理和人格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困惑四:交友群體的影響
在兒童階段,師生關系、親子關系佔有絕對的主導地位,對兒童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青少年階段,同伴群體形成的亞文化影響力則會超過了師生關系和親子關系。老師與家長的某些教育效果,往往會在同伴群體的亞社會中弱化或失去作用。因為對青少年來說,師生關系和親子關系是一種權威性的關系,具有不可選擇的強制性。而同伴關系是一種平等關系,沒有強迫性的指導和批評,完全是一種可選擇的自由性的關系,中學生可以自由嘗試新的角色、新的想法、新的行為,還能檢測自己內心想法和外部表現是否與同伴一致,對自我意識已萌發了的青少年更具誘惑力。但是隨著社會的開放,觀念和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具有青春期心理特徵的青少年同伴群體存在著許多不適當,甚至是不健康的因素。這必然對學生產生重大影響。比如,有的青少年交友觀不正確,或是受社會認知能力和判斷評價能力的限制,甚至有些青少年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結交了一些不良少年,因而常常會使學生在同伴內部共同情緒感染下,不由自主地與他人產生隱蔽或公開的沖突,陷自己於無法開釋的人際矛盾中。從而抑制和阻礙了正常的同伴關系的建立和發展。

困惑五:異性交往的困擾

青少年是異性交往的敏感期和頻繁期。正確的異性交往可以促進中學生的性別角色的形成,習得在正常社交場合對異性採取正確的態度、適當的行為,並能為成人後異性交往和戀愛、婚姻生活作好心理准備。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觀念的更新,人們對青少年的異性交往的認同感增強,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開始公開或半公開地結交異性朋友。可是同時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也不斷困擾著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們。青春期的個體總會在異性面前不可抑制地表現出關注和好奇,這本是很正常的事,但事實上人們總會對這些事進行一些猜疑和議論,給當事人帶來壓力和困擾。若得不到老師、家長、同學的正確對待,某些同學就可能出現封閉心理,拒絕與異性交往,嚴重的還可能出現厭惡或仇視異性的變態心理;某些同學則可能超越正常友誼的界限,過早涉入愛河,為了逃避學校和家長的監督,單獨到某些成人娛樂場所,增大了結交不良夥伴的機率,給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對於這一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徵,特別是社會交往心理和態度給與必要的關注和干預,是我們的家長 、老師和有關社會工作者必須認真探索重大課題。

Ⅸ 如何進行中學生心理輔導

依我看,不論什麼時候,什麼人都是缺少真正關心他們的的人,特別是中學生,如果用心去關心、愛護他們,心理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但也不能忽略個別學生,這樣的學生就需要做認證細致的調查,研究,做和學生談心,溝通,從精神物質方面去關心他們,不要學生一有問題就找家長,這是學生最反感的,做好溝通,能與學生溝通解決的問題盡量不要找家長,在家長面前要盡可能客觀的評價學生,還有對學生不要有等級觀念,那樣你離學生就會越來越遠,一視同仁很重要,不管他學習好不好,品德、性格上有沒有缺陷,都要一視同仁,特別是那些特殊的孩子更應該多一些關心........做一個好的老師很不容易的,不僅要付出很大的精力與時間,還要有耐心,細心和愛心,最重要的是愛心哦!

Ⅹ 青少年交往的不良心理表現

人際交往是人與人互動的過程、溝通的過程、交流的過程,通過人際交往可以促進個體的社會化發展,實現個體的社會化和人格成熟。小學時期是兒童心理發展歷程的一個重要時期,是兒童學會人際交往、適應學習生活、融入集體生活的基礎階段,小學階段良好的人際交往環境和人際關系能使孩子們心情舒暢、身心愉悅,培養樂觀豁達的品格,在當前乃至今後的生活中都能能積極主動地適應環境,應對各種問題。

然而,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得孩子們更多的是面對電視機、電話、電腦網路等,而缺少與人面對面交流溝通的機會,少年兒童在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甚至比學習問題還要嚴重,據北京市青少年服務咨詢服務中心對6萬多人次的調查,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佔42%,而學習方面的問題佔27%。在筆者近期對三到六年級學生抽樣調查中發現有50%以上的學生都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來自人際交往方面的困惑和問題,因此,對小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輔導成為我們當前心理輔導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 小學生人際交往不良心理表現

根據筆者近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和從事心理輔導教師多年來對學生的人際交往心理發展狀況分析發現,小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種不良心理傾向:

1、 怯懦心理

生性內向、靦腆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更容易出現怯懦心理,他們不善於主動和同學交流,心中有話不敢跟父母老師說,無論在學校還是家裡話都不多,是容易被集體忽視的一類人。這種孩子在小學低年級較多,隨著年級的增長,若能敞開心扉糾正怯懦心理也能順利與人交往。

2、 自卑心理

與怯懦的孩子不一樣的是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性格不一定內向,但是由於家境、長相、智力、特長等外在的原因導致其產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他們害怕失敗、害怕嘗試、害怕拒絕,也因此缺乏與人交往的勇氣。如果不善加引導,自卑的孩子將逐漸喪失膽識、魄力和獨特個性。

3、自負心理

這種孩子也許能說會道、才華出眾,深得老師的寵愛,在與同學交往時他們趾高氣揚、盛氣凌人,不會欣賞別人,習慣對人發號施令,在低年級也許他們在同學中有一定的威信,但隨著年級的升高,同學們都不願意和有這種心理傾向的孩子交往做朋友。

4、逆反心理

這種孩子內心非常想與人交往,希望受到別人的關注,他們喜歡與人抬杠,也許會在課堂上故意搗亂,對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他們的意見總是與人相左,想藉此引起別人的關注,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引起別人更深的厭惡。

5、倔強心理

性格倔強的孩子在與人交往中愛鑽牛角尖、與人較勁,遇到問題不善於變通,不願與人妥協,往往造成不可調和的矛盾,決定了人際交往中的失敗,最後朋友越來越少。這種心理的孩子也容易造成親子關系、師生關系的緊張。

6、嫉妒心理

嫉妒是伴隨著競爭而來的,在小學高段尤其是畢業班中,面臨著初中升學的競爭,同學之間開始出現猜疑、保密、不信任、留一手等,有些孩子在競爭中還出現了嫉妒、憤恨等不良心理,使得原本美好的友誼蒙上陰影。

7、勢利心理

按理說,小學生是比較純潔的,不應受金錢權勢等不良因素的影響,但現在的社會商業氣息濃厚,也或多或少影響了小學生。有的孩子就有這種「勢利」心理,愛結交對自己有利的朋友,巴結那些有錢的或是學習成績好的孩子,而且見風使舵、過河拆橋,長此以往,對自己的人格魅力造成損害。

二、小學生人際交往心理輔導策略

1、糾正不良心理 樹立交往信心

人際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傾向是孩子進行人際交往中的「絆腳石」,因此首先要幫助孩子糾正人際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傾向,樹立與人交往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態與人交往。

有怯懦、自卑心理傾向的孩子不敢主動與人交往,教師要多鼓勵,多發現其閃光點,經常當眾表揚他們,幫助孩子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樹立自信心。我以前有一個學生小周,三年級時從四川插班過來,因其濃重的方音經常引發同學的笑聲,對陌生環境的不適應和對自己講不好普通話的自卑感使他一度自我封閉,不愛與人交往。於是我一方面特意安排班中比較熱心的同學做他同桌,主動幫助他和他交朋友;另一方面在課外幫助他糾正方音,課堂上經常表揚他作業字跡端正、作文寫得好,他的每一點進步我都不忘向同學通報。漸漸的,小周活躍起來了,四年級當上了小隊長,五年級當上了中隊委員,在同學中人緣很好。

自負、逆反、倔強心理傾向的的孩子往往交不到朋友,心理輔導中教師要幫助其認識自己為什麼不受人歡迎的原因,從改變自身做起,比如有的孩子說話語氣很沖,和同學發生沖突即時是自己的錯也不願承認錯誤,還有總是和別人唱對頭戲等,這些都是人際交往中的不良因素。

「嫉妒」破壞人際關系的和諧。當一個人嫉妒另一個人的時候,就不會對那個人友善、熱情,兩個人的關系必然冷淡。嫉妒的對象越多,關系冷淡的對象越多,這就給人際交往帶來極大的妨害。要善於引導嫉妒心強的孩子學會控制排遣嫉妒心理,告訴他們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不如化嫉妒為力量,這個地方你不如他總有其他地方能超過他。

有「勢利」心理傾向的孩子因為其交朋友的動機不純,也往往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要讓他們認識到友誼的珍貴,告訴他們友誼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要克服功利心理,結交真正的朋友。

2、組織多彩活動 創設交往氛圍

組織活動是最好的人際交往心理輔導模式,在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中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交往,獲得參與、獲得發展。

(1)班級活動。組織如郊遊、登山、野炊等需要團結、合作、互助的班集體活動給學生多方交往合作的機會,增進同學間的友誼。還有以小組為單位的競賽活動、學習活動、調查活動、綜合實踐活動等調動每個學生的活動積極性和交往的熱情。

(2)心理輔導活動。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組織以人際交往為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有針對性的解決不同時期孩子的人際交往問題。

(3)團體合作游戲。像「老鷹捉小雞」「撒漁網」等傳統小游戲,寓教於樂,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集體游戲的快樂,學會合作。近年來我們學校少先隊啟動「歷奇為本輔導訓練」,即藉助簡單器械、設施,精心設計一系列的游戲活動,如「諾亞方舟」、「同舟共濟」、「穿越黑洞」、「孤島求生」等游戲,讓隊員處於一個陌生新奇的環境中,面對各種不同的挑戰,發掘個人潛能、促進合作交往、激活團隊創造力。

3、端正交往態度 學會正確交往

人際交往的關鍵是態度,有什麼樣的交往態度,就有什麼樣的交往行為,也就產生什麼樣的人際關系。小學生由於受自身認識水平發展的限制,容易產生認識上的自我中心,有的學生在人際交往中遇到障礙往往不會從自身角度分析,總是覺得別人對自己有看法,牢騷滿腹煩惱重重。如果能幫助孩子從改變自身做起,端正交往態度,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1)對待同學朋友——真誠友善,團結合作。

教育學生與同伴相處態度友善,熱情大方,說話謙虛謹慎,注意分寸,在集體生活中學會商量、等待和忍耐,學會退讓和妥協,學會忠誠與守信,學會寬容和信任,學會傾聽和接納,這些都是維持良好人際關系所必需的技能和態度。

(2)對待家長教師——尊重信任,理解關愛

「尊重」是孩子與父母老師相處最起碼的要求,有了尊重,才能虛心聽取家長教師的意見和教誨,有了尊重,才能構建良好和諧的親子關系、師生關系。

其次是要信任家長和老師,要讓學生知道父母老師都是愛自己的都是願意幫助自己的,他們社會經驗豐富,應該信任他們有事求助他們,把他們當作朋友。

「理解關愛」是相互的,要教育孩子學會換位思考,理解父母老師工作的辛苦,對自己的關心愛護,也學會關愛回報父母老師,即使是幫父母洗一次碗,在勞累時為父母捶捶背,為老師倒一杯茶……

還有不卑不亢、熱情大方、謙虛友善等也是與家長教師交往的正確態度。

4、講究交往技巧 溝通從心開始

有的同學常常有這樣的困惑:想和別人友好相處,但是不知道怎樣才能贏得大家的喜愛;朋友之間鬧矛盾了,不知道怎樣調和;遭到別人誤會了,不知道怎樣澄清事實……這就牽涉到一個交往技巧的問題,隨著人際交往范圍的擴大和社會閱歷的豐富,人們能逐漸領悟到一些交往技巧並善加運用。但小學生沒什麼人際交往經驗,所以在心理輔導中我們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人際交往技巧:

(1) 學會結交新朋友。鼓勵孩子帶著真誠的微笑主動與人交往,要相信自己是受人歡迎的,適當的場合表現自己讓別人記住你,同時也學會記住別人的名字,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樣一定能結交到真正的朋友。

(2) 學會傾聽和交談。越是小的孩子越不會傾聽,要引導孩子學會傾聽,用眼神示意對方「我在專心聽你講話」,不要打斷對方的話,適當時抱以肯定的回答。

(3) 學會贊美和感謝。真誠、適時適當地贊美是於人於己都有利的。當然還要學會感謝,學會感恩,並且要用行動表現出來,即使是一個微笑一句真誠的感謝,你都會令別人愉快令自己也感到幸福。

(4) 學會拒絕,消除誤會。與人相處中,我們總有說「不」的時候,坦陳自己的困難,學會委婉地拒絕別人,既使自己不為難又使別人心無芥蒂地接受你的拒絕,這就是拒絕的藝術了。如果受到別人的誤解,一定要以實際行動消除誤會,當語言無效時,要相信時間能證明一切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