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化療病人的心理輔導
1. 放化療期間心情不穩定的患者有什麼方法能讓他開心
人生不順心的事十有八,
九,
我們應該學會忘懷。
拿得起
放得下,
多想些開心的事,
把
節自己的情緒.
方法一;當情緒不好時,
用意識地轉移話題,或者做點別的事情
,如聽音樂.
看電視.打球.下棋散步等,
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這樣可以使情緒得到緩解
.方法二;
把自己心中的煩惱向親人或知心的朋友訴說甚至大哭一場
,或者是用摔枕頭
,大沙袋等方式
.把積壓在內心的煩惱宣洩出來,
這樣也會有利於身心健康
.但是要注意宣洩的對象,地點和場合方法也要適當,
避免傷害別人.
方法三;當你想得到一件東西,或者是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時
,為了減少內心的失望
可以找一個適當的理由安慰自己,這樣可以幫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現實,保持較為樂觀的態度.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同時祝你天天擁有好心情..
~~!·#
2. 如何消除癌症病人對化療的恐懼心理
化療作為癌症主要治療方法之一,它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也對正常細胞造成一定傷害,還常出現一系列的副反應,如惡心、嘔吐、脫發、腹痛、腹瀉、骨髓抑制,還對心、肝、腎等有一定的損害。為此,有些病人很恐懼化療而拒絕治療,還有一些病人化療一程或兩程後因化療副反應大而中斷治療,因此,如何消除病人恐懼心理,使其積極配合治療,順利完成化療呢?下面介紹一些我們的體會:首先,病人入院時應熱情地接待病人,臉帶微笑可以使病人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首因效應",可為以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記得有一位病人說,她入院時很擔心化療的副反應,曾多次想放棄化療的念頭,是護士們關懷和鼓勵,使其克服了對化療的恐懼心理。另外,消除對化療的恐懼靠病人的意志力也很重要,記得5個月前,入住我科的郭老師,因為他身體消瘦,他家裡人都反對他化療,因為怕他耐受不了化療的副作用而加快結束生命,但郭老師認為,別人能耐受,他自己也應能勝任,結果他能順利完成化療,化療的副反應也很輕。經CT復查,郭老師轉移病灶消失了,這說明他自己靠意志力戰勝自己。消除恐懼心理也有賴於病人對化療知識的認知及重要性的了解。有些病人因怕化療副作用而中斷化療,結果出院不久便出現轉移症狀,當他們再次回院化療時,都說很後悔當初不聽醫護人員的勸告,一意孤行,當他們入院後再次進行化療時,盡管他們出現的副作用還挺大,他們都堅持化療完,因為他們知道,在生命面前還有什麼不能克服?何況化療副作用隨化療結束很快消失的。作為腫瘤科一名護士,應有任務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消除患者對化療的恐懼,積極配合治療,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使其早日康復。
3. 怎樣照顧化療中的病人
化療是非常毒害身體的!治療的正面效果遠遠小於負面對生命的殺傷,95%醫生對自己比較親近的人都不建議化療,因為他們都知道這個真相! 所以,照顧化療的病人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去化療,改用其他方法治療。 明白癌症道理的人獲得了康復。不明白的人,基本都是讓醫院治死。 既然是你的目前,就一定不要化療。這也是你看到這個回復以後的孝道。 祝福老人家完全康復!
4. 如何做好癌症病人的心理工作
專家給癌症病人的建議
「癌症病人1/3是嚇死的,1/3是用葯過度病人無法耐受而死的,最後1/3才是治療無效而死的。」這話雖無科學根據,但卻說明一個道理:病人若能樂觀對待並採取正確的治療行為,就可能戰勝癌症,延長生命。
主講人:劉魯明,男,51歲,醫學教授,從醫28年。專長中西醫結合腫瘤內科治療,尤擅長肝癌、胰腺癌、肺癌等消化道和呼吸系統腫瘤。先後承擔的國家、部省級科技項目主要有:「以外放射為主中西醫結合治療大肝癌」、「參麥注射液現代化示範研究」等。1990年獲上海市醫學科技進步一等獎,1991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中醫葯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二)等7項科技進步獎,近年來發表論文四十餘篇。主編《肝癌綜合治療學》。現任中國中醫葯學會博士研究會理事、中國中醫葯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抗癌葯物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傳統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等。
患上癌症怎樣選擇並進行治療
【態度積極,樂觀主動,是一切治療的開始】
現代醫學的進展表明,很多癌症並非不治之症。經過積極治療,有的病人可能一輩子都與腫瘤共同生活,也可相安無事,只要按時復查,堅持「扶正」治療,還是可以如健康人一樣享受生命。因此在正確認識癌症的發生與治療後,癌症病人及家屬要做好長期作戰的准備,共同培養樂觀、正確的生活態度,樹立積極、必勝的信念,為患者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生活環境。
中醫學認為,突然強烈的精神刺激或反復持久的情志刺激,可使人體臟腑功能損傷,氣機逆亂,氣血陰陽失調而發病。現代醫學心理學家的許多調查研究也證實了精神因素與惡性腫瘤的密切關系。有人指出:影響癌症發生的重大生活事件一般先於癌症起病前6~8個月,而憂郁、失望、悲哀可能是癌症的先兆。已有的研究還發現,死亡、離別的悲哀、憂郁和焦慮,在癌症發病前的一年左右就可以見到。
臨床上,許多患者得知自己患上癌症時,會表現出恐懼與焦慮、孤獨和抑鬱、憤怒與仇視等等各種不良的情緒變化。有一種「想像療法」,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自我進行。病人把某一種觀念暗示給自己,如:想像自己如何戰勝了癌症,已經戰勝了癌症,等等,這樣有可能使體內的免疫機能得到改善。
平時,患者還應努力在生活中擇其樂而從之,迂其憂而棄之。不要因患上癌症帶來的諸多變化而怨天尤人、厭世悲觀,而應該努力培養「恬淡虛無」的生活態度,避免過度的情志變化和精神刺激,做到開朗樂觀、寬宏大度,遇事「泰然處之」,使自己有良好的「應付能力」。心態如何,對治療效果絕對是關系重大。
【不急不躁,制定五年「作戰」計劃】
對待癌症這樣的頑固慢性病,患者需要平和的心態,醫生也應該努力為病人制定全程治療方案(暫且定為「5年治療方案」),並將治療可能的過程告訴患者,使患者獲得最大自信心。戰勝病魔需要的是時間、智慧及信念,還有各方的通力合作。
癌症患者其實是整個治療過程中的主導者。如若把治療癌症的過程看作是一次漫長而艱苦的戰役,醫生只是參謀長和(或)作戰部長,主要提供行軍打仗的戰略戰術等謀略,並執行戰斗命令;患者丈夫或妻子是政委,協助司令共同定奪進退大權;子女應是副司令或副政委;而患者本人才是統帥全軍的總司令,掌管操控生死的兵權,選取參謀長的方案,根據自己部隊的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的作戰方案和作戰部長,並且指揮作戰。患者不要因為某些症狀始終得不到緩解而喪失信心,而應在醫生(參謀長和/或作戰部長)的幫助下,統觀全局,明白5年抗戰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關卡、出現的變化,採取各種預防和應對措施。
這種現代的治療模式,讓患者自己參與到疾病的治療過程中並擔負責任,提高他們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加強參與感,真正做到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讓他們的情緒由低迷、消極、急躁轉變為主動、積極、不急不躁。同時也加強了醫患之間的溝通,增進相互理解與合作。
【病急不亂投醫】
很多病人一旦患上癌症,病人和家屬就自然而然地將所有的事情都拱手交給了醫生,把醫生當作了「神仙」。對自己的病情、以往的治療過程、檢查結果都不太了解,認為這些都只是醫生們的事,只需告訴他們怎樣服葯,怎樣治療,生命還剩多久即可。其實這樣難以與醫生進行深入的交流。患者應在治療過程中,始終保持主導的地位,擔當起總司令的職責,選擇並引導醫生為自己看病。這就是歷來所謂「求醫」的真諦。
患者每一次就醫時,都要抓住就診的重點,向醫生描述你當前最為困擾的症狀、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要達到的疾病治療期望值、經濟上可以投入於治療的預算、希望在哪裡進行治療等等。初診的病人還可以選擇時間相對寬裕的特需門診就醫,雖然掛號的價格稍貴,但比起有些外地病人買黃牛票要物超所值得多。特需門診讓你有充分的時間認識了解自身疾病,並與醫生探討最佳的、最適合自己的治療途徑。癌症這樣的慢性病,需要的是時間,需要的是醫患之間的相互磨合與了解,需要的是病人的毅力與忍耐,當然還需要必要的經濟支持。
患了癌症,「病急亂投醫」的心理自然在所難免,而許多不良商家正是抓住了患者的這種心理,受保健品市場巨大利潤的驅使,利用漫天的虛假廣告,蒙住消費者的雙眼,欺騙癌症患者。
我們知道,葯品與保健品的區別最主要是在於其中各種成分的劑量以及使用方法。癌症患者往往在保健品廣告中看到與葯品一樣的成分,就誤將保健品當作葯品一樣服用以期商家承諾的奇效出現。最終,癌症患者不但受到了經濟上的損失,還因此耽誤了病情,賠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償失。癌症病人應該相信醫院,相信正規的治療。癌症目前沒有特效葯,這個世界也沒有萬能葯,只有接受專業的治療,才有機會治好。
【不向病人隱瞞病情,可抓住治療良機】
在我國,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家屬出於善意常會要求院方配合一起向患者瞞住病情的真相,將生癌說成沒生,將惡性說成良性,將晚期說成早期,這樣也許的確是讓病人得到了暫時的心理安慰或平衡。但是且不說這種隱瞞剝奪了患者的知情權,就是於治病而言也是害處甚多。在門診時,經常會看到一些家屬搶先進診療室向醫生提出對病人隱瞞病情的要求,出於尊重與理解,醫生一般都會答應。待診治結束後,家屬又先將患者支開,再告訴醫生患者真正的病情,拿出事先藏好的真實檢查報告,甚至還有記錄著以往診治經過的真實病歷。這樣的就診過程,不僅擾亂了醫生的正確判斷,還使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掉以輕心,治療的依從性降低。
另外,我們在臨床中還發現,其實有些病人得不到家屬及醫護人員的真實交流,會誤以為自己的病情比實際的重,反而加重了他的思想負擔,甚至還可能對治療產生消極或叛逆心理而錯失治療良機,讓人扼腕。所以,在就醫之前,家屬不僅應該向患者告知真實病情,還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詳細解釋。這樣,醫生也能和患者更好地交流,不必躲躲閃閃,反而能更好地幫助其減少困難與痛苦。
正確對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
在癌症的治療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其中的任何一種反應都會讓患者及其家屬痛苦不堪,喪失繼續治療下去的信心。或者由於放、化療在大規模消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正常機體細胞造成危害,損傷正氣,影響生活質量。
葯物不良反應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如葯物對細胞的作用、給葯途徑、體內的分布、組織內的活化速度及程度、組織內的滅活強度及速度等。同一葯物由於使用方法不同,毒性表現也不一樣。葯物對機體的毒性還存在選擇性,某些葯物骨髓抑制重,但嘔吐反應輕;某些葯物嘔吐反應重,但骨髓抑制輕。抑制骨髓的葯物有些主要抑制白細胞生長,有些主要抑制血小板生長;有致吐作用的葯物在發生作用時間、持續作用時間方面也多有不同。
多葯聯合化療時,殺癌細胞率通常有所增加,毒性也往往增大。由於肝臟是葯物的主要代謝器官,葯物排泄主要是通過腎臟,其次是通過膽汁由糞便排出,因此各種抗腫瘤葯物都對肝腎有不同程度的損害。
不良反應分類方法有多種,按發生時間分類有急性毒性、亞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按轉歸分類有可逆性毒性和非可逆性毒性;按影響器官和系統分類有造血系統、胃腸道、肝臟、泌尿系統、心臟、肺臟、神經系統、皮膚及其附屬器官、血管及其他特殊器官等;其他的還有變態反應、免疫抑制等;
中醫葯對腫瘤手術、放療、化療不良影響及毒副作用的治療具有一定的優勢及獨特的療效。如化療造成的肝功能損害,可以健脾化濕、疏肝和胃、調理氣機,佐以解毒法治之。調理脾胃宜葯取:「輕靈性平味淡」,避免溫燥壅補;對化療造成的骨髓抑止可以補氣血、益脾腎,佐以活血化瘀治之;對放射性肺炎在早治守方的情況下以宣(宣肺)、降(降肺)、通(通肺絡)、化(化痰),酌用清(清肺)、潤(潤肺)治之,並注意調肺兼調五臟……均可收到較理想的療效。其他,像癌痛、頑固性呃逆、嘔吐、納獃等,在辨病辨證結合的情況下,除了運用中草葯,還可以通過針灸、火罐、敷貼等中醫的物理療法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幫助患者解除腫瘤痛苦。
依靠自我康復治療
【合理飲食與保健治療】飲食調理對營養支持、功能恢復和體質增強有重要意義。所謂「得谷者昌,失谷者亡。」要學會科學地「吃」,並不容易。飲食不節,飢飽失調足以傷人,一方面,「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而另一方面,「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癌症病人飲食偏食,不注意多樣化的情形是常有的。在臨床上曾遇一胰腺癌患者,病後連吃2個甲魚,結果並發重症胰腺炎,搶救無效,活了不到2周。中醫學認為,酸、苦、甘、辛、咸五味可以養人,但偏嗜也可以傷人。通俗地講,「雜吃」比「挑剔地吃」好得多。不少癌症患者經常問醫生:「我多吃些什麼食物好?」其實「多吃」與「少吃」都是有度的。從一定意義上講,不要強迫自己多吃些什麼或少吃些什麼,而應該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五穀雜糧多樣搭配,蔬菜水果注意攝取,素食葷食適度調整並強調素食的選擇,使飲食「活潑多樣」。
所謂「忌口」問題,經常受到病人和家屬的注意。由於中醫有「膏粱之變,足生大丁」之說,故有些資料提出了癌症的忌口問題,甚至過分強調忌口。筆者認為對此不宜太講究,許多問題缺乏臨床和試驗研究。癌症病人應適當注意多食清淡易消化之品,少食油膩肥厚烹炸之物,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靈活對待,以不偏嗜為要。過分強調忌口,不利於營養支持。
【起居有常,適度鍛煉】癌症患者在治療和康復中應注意「起居有常,不妄作勞」。要慎起居,適氣候,避邪氣。一要注意動靜結合、勞逸適度。動要多樣,包括體育鍛煉、氣功、太極拳、舞蹈……等。靜要「調神」,既要注意過勞則氣耗,又要警惕過逸則氣壅。二要注意循序漸進,不宜操之過急,要懂得欲速則不達。三要注意持之以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身體出現某些不適或病情有反復跡象時,應及時請醫生診療或檢查,不能盲目迷信鍛煉。四要注意與情志調整相結合,把「練身」和「練心」有機地結合起來。
【堅持葯物調理】癌症康復治療中症狀的康復,包括腫瘤治療中的對身體某些損傷的恢復,還必須依賴葯物調理。要讓病人明白,癌症是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5年治療)才能預防復發和轉移。加上放化療的不良影響及毒副作用,長期的葯物調理必不可少。
癌症患者大多在治療1年半後會出現厭治現象,這是患者及其家屬和醫生都應該注意的問題,應提前做好思想准備。
【科學進「補」】癌症患者康復治療中,常常涉及「補」的問題。這一方面是因為不少患者確實不同程度存在著「虛」,另一方面,不少補葯有免疫調節作用,通過扶正可以抑癌,因此使補法的運用比較廣泛。
癌症病人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濫補。有些病人一到秋冬季節,就要求醫生為其進補,甚至自己「偷偷」地補,最後反而加重了病情。這就違反了中醫理論中「虛則補之」的原則,補後使邪氣留戀體內不出。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於爾辛教授認為,癌症治療中,調補脾胃十分重要。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癌症常常由於脾胃損傷而發生,癌症治療過程又常常損傷脾胃。因此,癌腫的治療和康復中,脾胃調理的重要性就顯得更為突出。調理脾胃宜選甘淡葯物為主,「避壅補,遠滋膩」,並應注意緩調,假以時日。
另外,還應注意「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的道理。
在癌症治療與康復中,科學、正確地使用補葯以增強患者的體質,順利克服癌症,是醫患雙方都應重視的問題
5. 化療患者如何進行家庭護理
(1)正確認識化學治療,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並適當了解在用葯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和解決辦法,思想上要有所准備,配合醫生完成療程。
(2)生活要有規律,戒煙戒酒,忌吃刺激性食物,飲食宜清淡,富含營養,經常變換花樣品種,以提高患者食慾。
(3)要適當散步、慢走、練氣功、打太極拳等以增強體質。室內要保持干凈、整潔,空氣清新,室內要經常開窗通風,被褥要經常拆洗和日光照射,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場所,以防繼發感染。
(4)化療對造血和消化系統有一定的影響。抗癌葯物對骨髓有抑製作用,可使血小板、白細胞下降,因此在用葯期間每周應查血常規、血小板一次,如白細胞低於4× 要及時看醫生,可口服利血生、鯊肝醇,肌內注射維生素B12、升白靈,甚者可用非格司亭或成分輸白細胞,也可服食一些補益氣的葯膳。若出現惡心嘔吐、食慾減退,可口服維生素B6、甲氧氯普胺、奮乃靜等,嚴重的可用玉樞丹等。
(5)若長期服葯,口腔可出現黴菌感染,如點狀白斑、潰瘍等。
因此,平時應睡前飯後用2% 蘇打水漱口或4% 復方硼酸溶液,以防黴菌生長,若白斑破潰,可用0.5% ~ 1% 丁卡因或2% 利多卡因1 ~ 2滴滴在口腔潰瘍面,以緩解疼痛,或用0.5% ~ 1% 的明礬溶液在飯前含漱,可起到收斂止痛、保護局部組織和止血作用。
(6)在服葯期間如出現肝區不適、黃疸或尿頻、尿急、尿血、發熱、便血、皮膚潰瘍等,不要掉以輕心,應及時就醫。
(7)阿黴素對心肌有毒性作用,有心肌損害者慎用,其他患者應注意觀察心電圖,有條件者,每周1 次為好。大劑量注射甲氨蝶呤時,應多飲開水加速葯物毒素的排出,減少副作用。洛莫司汀宜空腹服或睡前服,可減輕其胃腸道損傷。博來黴素可能有發熱及過敏反應,可先用2.5mg 做肌內注射,觀察24 小時,如無反應可按常規劑量注射。
(8)化療葯物有一定的劑量和周期,不要隨意增大或減少劑量,也不要自行改動周期,縮短時間,須知欲速則不達。
6. 如何幫助癌症病人樹立良好心態
專家給癌症病人的建議
「癌症病人1/3是嚇死的,1/3是用葯過度病人無法耐受而死的,最後1/3才是治療無效而死的。」這話雖無科學根據,但卻說明一個道理:病人若能樂觀對待並採取正確的治療行為,就可能戰勝癌症,延長生命。
主講人:劉魯明,男,51歲,醫學教授,從醫28年。專長中西醫結合腫瘤內科治療,尤擅長肝癌、胰腺癌、肺癌等消化道和呼吸系統腫瘤。先後承擔的國家、部省級科技項目主要有:「以外放射為主中西醫結合治療大肝癌」、「參麥注射液現代化示範研究」等。1990年獲上海市醫學科技進步一等獎,1991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中醫葯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二)等7項科技進步獎,近年來發表論文四十餘篇。主編《肝癌綜合治療學》。現任中國中醫葯學會博士研究會理事、中國中醫葯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抗癌葯物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傳統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等。
患上癌症怎樣選擇並進行治療
【態度積極,樂觀主動,是一切治療的開始】
現代醫學的進展表明,很多癌症並非不治之症。經過積極治療,有的病人可能一輩子都與腫瘤共同生活,也可相安無事,只要按時復查,堅持「扶正」治療,還是可以如健康人一樣享受生命。因此在正確認識癌症的發生與治療後,癌症病人及家屬要做好長期作戰的准備,共同培養樂觀、正確的生活態度,樹立積極、必勝的信念,為患者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生活環境。
中醫學認為,突然強烈的精神刺激或反復持久的情志刺激,可使人體臟腑功能損傷,氣機逆亂,氣血陰陽失調而發病。現代醫學心理學家的許多調查研究也證實了精神因素與惡性腫瘤的密切關系。有人指出:影響癌症發生的重大生活事件一般先於癌症起病前6~8個月,而憂郁、失望、悲哀可能是癌症的先兆。已有的研究還發現,死亡、離別的悲哀、憂郁和焦慮,在癌症發病前的一年左右就可以見到。
臨床上,許多患者得知自己患上癌症時,會表現出恐懼與焦慮、孤獨和抑鬱、憤怒與仇視等等各種不良的情緒變化。有一種「想像療法」,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自我進行。病人把某一種觀念暗示給自己,如:想像自己如何戰勝了癌症,已經戰勝了癌症,等等,這樣有可能使體內的免疫機能得到改善。
平時,患者還應努力在生活中擇其樂而從之,迂其憂而棄之。不要因患上癌症帶來的諸多變化而怨天尤人、厭世悲觀,而應該努力培養「恬淡虛無」的生活態度,避免過度的情志變化和精神刺激,做到開朗樂觀、寬宏大度,遇事「泰然處之」,使自己有良好的「應付能力」。心態如何,對治療效果絕對是關系重大。
【不急不躁,制定五年「作戰」計劃】
對待癌症這樣的頑固慢性病,患者需要平和的心態,醫生也應該努力為病人制定全程治療方案(暫且定為「5年治療方案」),並將治療可能的過程告訴患者,使患者獲得最大自信心。戰勝病魔需要的是時間、智慧及信念,還有各方的通力合作。
癌症患者其實是整個治療過程中的主導者。如若把治療癌症的過程看作是一次漫長而艱苦的戰役,醫生只是參謀長和(或)作戰部長,主要提供行軍打仗的戰略戰術等謀略,並執行戰斗命令;患者丈夫或妻子是政委,協助司令共同定奪進退大權;子女應是副司令或副政委;而患者本人才是統帥全軍的總司令,掌管操控生死的兵權,選取參謀長的方案,根據自己部隊的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的作戰方案和作戰部長,並且指揮作戰。患者不要因為某些症狀始終得不到緩解而喪失信心,而應在醫生(參謀長和/或作戰部長)的幫助下,統觀全局,明白5年抗戰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關卡、出現的變化,採取各種預防和應對措施。
這種現代的治療模式,讓患者自己參與到疾病的治療過程中並擔負責任,提高他們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加強參與感,真正做到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讓他們的情緒由低迷、消極、急躁轉變為主動、積極、不急不躁。同時也加強了醫患之間的溝通,增進相互理解與合作。
【病急不亂投醫】
很多病人一旦患上癌症,病人和家屬就自然而然地將所有的事情都拱手交給了醫生,把醫生當作了「神仙」。對自己的病情、以往的治療過程、檢查結果都不太了解,認為這些都只是醫生們的事,只需告訴他們怎樣服葯,怎樣治療,生命還剩多久即可。其實這樣難以與醫生進行深入的交流。患者應在治療過程中,始終保持主導的地位,擔當起總司令的職責,選擇並引導醫生為自己看病。這就是歷來所謂「求醫」的真諦。
患者每一次就醫時,都要抓住就診的重點,向醫生描述你當前最為困擾的症狀、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要達到的疾病治療期望值、經濟上可以投入於治療的預算、希望在哪裡進行治療等等。初診的病人還可以選擇時間相對寬裕的特需門診就醫,雖然掛號的價格稍貴,但比起有些外地病人買黃牛票要物超所值得多。特需門診讓你有充分的時間認識了解自身疾病,並與醫生探討最佳的、最適合自己的治療途徑。癌症這樣的慢性病,需要的是時間,需要的是醫患之間的相互磨合與了解,需要的是病人的毅力與忍耐,當然還需要必要的經濟支持。
患了癌症,「病急亂投醫」的心理自然在所難免,而許多不良商家正是抓住了患者的這種心理,受保健品市場巨大利潤的驅使,利用漫天的虛假廣告,蒙住消費者的雙眼,欺騙癌症患者。
我們知道,葯品與保健品的區別最主要是在於其中各種成分的劑量以及使用方法。癌症患者往往在保健品廣告中看到與葯品一樣的成分,就誤將保健品當作葯品一樣服用以期商家承諾的奇效出現。最終,癌症患者不但受到了經濟上的損失,還因此耽誤了病情,賠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償失。癌症病人應該相信醫院,相信正規的治療。癌症目前沒有特效葯,這個世界也沒有萬能葯,只有接受專業的治療,才有機會治好。
【不向病人隱瞞病情,可抓住治療良機】
在我國,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家屬出於善意常會要求院方配合一起向患者瞞住病情的真相,將生癌說成沒生,將惡性說成良性,將晚期說成早期,這樣也許的確是讓病人得到了暫時的心理安慰或平衡。但是且不說這種隱瞞剝奪了患者的知情權,就是於治病而言也是害處甚多。在門診時,經常會看到一些家屬搶先進診療室向醫生提出對病人隱瞞病情的要求,出於尊重與理解,醫生一般都會答應。待診治結束後,家屬又先將患者支開,再告訴醫生患者真正的病情,拿出事先藏好的真實檢查報告,甚至還有記錄著以往診治經過的真實病歷。這樣的就診過程,不僅擾亂了醫生的正確判斷,還使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掉以輕心,治療的依從性降低。
另外,我們在臨床中還發現,其實有些病人得不到家屬及醫護人員的真實交流,會誤以為自己的病情比實際的重,反而加重了他的思想負擔,甚至還可能對治療產生消極或叛逆心理而錯失治療良機,讓人扼腕。所以,在就醫之前,家屬不僅應該向患者告知真實病情,還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詳細解釋。這樣,醫生也能和患者更好地交流,不必躲躲閃閃,反而能更好地幫助其減少困難與痛苦。
正確對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
在癌症的治療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其中的任何一種反應都會讓患者及其家屬痛苦不堪,喪失繼續治療下去的信心。或者由於放、化療在大規模消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正常機體細胞造成危害,損傷正氣,影響生活質量。
葯物不良反應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如葯物對細胞的作用、給葯途徑、體內的分布、組織內的活化速度及程度、組織內的滅活強度及速度等。同一葯物由於使用方法不同,毒性表現也不一樣。葯物對機體的毒性還存在選擇性,某些葯物骨髓抑制重,但嘔吐反應輕;某些葯物嘔吐反應重,但骨髓抑制輕。抑制骨髓的葯物有些主要抑制白細胞生長,有些主要抑制血小板生長;有致吐作用的葯物在發生作用時間、持續作用時間方面也多有不同。
多葯聯合化療時,殺癌細胞率通常有所增加,毒性也往往增大。由於肝臟是葯物的主要代謝器官,葯物排泄主要是通過腎臟,其次是通過膽汁由糞便排出,因此各種抗腫瘤葯物都對肝腎有不同程度的損害。
不良反應分類方法有多種,按發生時間分類有急性毒性、亞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按轉歸分類有可逆性毒性和非可逆性毒性;按影響器官和系統分類有造血系統、胃腸道、肝臟、泌尿系統、心臟、肺臟、神經系統、皮膚及其附屬器官、血管及其他特殊器官等;其他的還有變態反應、免疫抑制等;
中醫葯對腫瘤手術、放療、化療不良影響及毒副作用的治療具有一定的優勢及獨特的療效。如化療造成的肝功能損害,可以健脾化濕、疏肝和胃、調理氣機,佐以解毒法治之。調理脾胃宜葯取:「輕靈性平味淡」,避免溫燥壅補;對化療造成的骨髓抑止可以補氣血、益脾腎,佐以活血化瘀治之;對放射性肺炎在早治守方的情況下以宣(宣肺)、降(降肺)、通(通肺絡)、化(化痰),酌用清(清肺)、潤(潤肺)治之,並注意調肺兼調五臟……均可收到較理想的療效。其他,像癌痛、頑固性呃逆、嘔吐、納獃等,在辨病辨證結合的情況下,除了運用中草葯,還可以通過針灸、火罐、敷貼等中醫的物理療法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幫助患者解除腫瘤痛苦。
依靠自我康復治療
【合理飲食與保健治療】飲食調理對營養支持、功能恢復和體質增強有重要意義。所謂「得谷者昌,失谷者亡。」要學會科學地「吃」,並不容易。飲食不節,飢飽失調足以傷人,一方面,「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而另一方面,「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癌症病人飲食偏食,不注意多樣化的情形是常有的。在臨床上曾遇一胰腺癌患者,病後連吃2個甲魚,結果並發重症胰腺炎,搶救無效,活了不到2周。中醫學認為,酸、苦、甘、辛、咸五味可以養人,但偏嗜也可以傷人。通俗地講,「雜吃」比「挑剔地吃」好得多。不少癌症患者經常問醫生:「我多吃些什麼食物好?」其實「多吃」與「少吃」都是有度的。從一定意義上講,不要強迫自己多吃些什麼或少吃些什麼,而應該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五穀雜糧多樣搭配,蔬菜水果注意攝取,素食葷食適度調整並強調素食的選擇,使飲食「活潑多樣」。
所謂「忌口」問題,經常受到病人和家屬的注意。由於中醫有「膏粱之變,足生大丁」之說,故有些資料提出了癌症的忌口問題,甚至過分強調忌口。筆者認為對此不宜太講究,許多問題缺乏臨床和試驗研究。癌症病人應適當注意多食清淡易消化之品,少食油膩肥厚烹炸之物,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靈活對待,以不偏嗜為要。過分強調忌口,不利於營養支持。
【起居有常,適度鍛煉】癌症患者在治療和康復中應注意「起居有常,不妄作勞」。要慎起居,適氣候,避邪氣。一要注意動靜結合、勞逸適度。動要多樣,包括體育鍛煉、氣功、太極拳、舞蹈……等。靜要「調神」,既要注意過勞則氣耗,又要警惕過逸則氣壅。二要注意循序漸進,不宜操之過急,要懂得欲速則不達。三要注意持之以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身體出現某些不適或病情有反復跡象時,應及時請醫生診療或檢查,不能盲目迷信鍛煉。四要注意與情志調整相結合,把「練身」和「練心」有機地結合起來。
【堅持葯物調理】癌症康復治療中症狀的康復,包括腫瘤治療中的對身體某些損傷的恢復,還必須依賴葯物調理。要讓病人明白,癌症是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5年治療)才能預防復發和轉移。加上放化療的不良影響及毒副作用,長期的葯物調理必不可少。
癌症患者大多在治療1年半後會出現厭治現象,這是患者及其家屬和醫生都應該注意的問題,應提前做好思想准備。
【科學進「補」】癌症患者康復治療中,常常涉及「補」的問題。這一方面是因為不少患者確實不同程度存在著「虛」,另一方面,不少補葯有免疫調節作用,通過扶正可以抑癌,因此使補法的運用比較廣泛。
癌症病人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濫補。有些病人一到秋冬季節,就要求醫生為其進補,甚至自己「偷偷」地補,最後反而加重了病情。這就違反了中醫理論中「虛則補之」的原則,補後使邪氣留戀體內不出。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於爾辛教授認為,癌症治療中,調補脾胃十分重要。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癌症常常由於脾胃損傷而發生,癌症治療過程又常常損傷脾胃。因此,癌腫的治療和康復中,脾胃調理的重要性就顯得更為突出。調理脾胃宜選甘淡葯物為主,「避壅補,遠滋膩」,並應注意緩調,假以時日。
另外,還應注意「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的道理。
在癌症治療與康復中,科學、正確地使用補葯以增強患者的體質,順利克服癌症,是醫患雙方都應重視的問題。
7. 病人化療過程中出現消極情緒,,怎麼辦呢
人不可能永遠處在好情緒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煩惱,就會有消極的情緒。一個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沒有消極情緒的人,而是善於調節和控制自己情緒的人。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要慢慢學會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並不是說要壓抑自己的消極情緒。心理學研究表明,「壓抑」並不能改變消極的情緒,反而使它們在內心深處沉積下來。當它們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往往會以破壞性的方式爆發出來,給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比如我們常會看到一些「好脾氣」的人,有時會突然發火,做出一些使人吃驚,或者讓他自己也後悔的事來,這往往就是平時壓抑的結果。同時壓抑還會造成更深的內心沖突,導致心理疾病。
我們可以把壞情緒分為急性的和慢性的兩種。因受到外界刺激而沖動發火,做出種種不理智的行為,可以說是急性的壞情緒。對付這種壞情緒常用的方法是,及時給予自己暗示和警告。如當你感到怒氣正在上升時,在心裡對自己說:剋制,再克制!或者默默地從一數到十。往往只需幾秒鍾、幾十秒鍾,你的心緒就能夠平靜下來,那時再去處理問題,就不會做出使自己後悔的事了。
慢性的壞情緒,往往是由生活中許多不如意的事情造成的。造成壞情緒的原因也許不能一下消除,但長期陷在壞情緒之中,並不能改變現狀,往往還會使情況變得更壞。如果我們能夠調整自己,使自己擺脫消極情緒的控制,就有力量來面對不如意的現實。當感到自己情緒消沉或者沮喪的時候,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改變它,比如出去散散步,聽聽音樂,打打球,或是逛逛商店;也可以向知心的朋友哭訴一下。心理學研究表明,哭泣有一種「治療」的功能,人在痛哭一場後,往往心情就變得好多了,因此你不必為哭泣而害羞。你也可以寫日記,或打個心理咨詢熱線,讓自己的壞情緒宣洩出來。除了宣洩以外,如果你能夠為改變自己的處境而去
做些事情,或者以逆境為人生的動力去努力奮斗,就會更好地幫你從消極的情緒中擺脫出來,因為一方面做事的過程需要集中注意力,讓你沒時間去自怨自艾;另一方面,在你的處境得到改善的過程中,你的眼界會變得更開闊,從而可能使你對生活產生新的看法。
8. 請建議一本書,關於為癌症病人提供心理治療的書
對癌症病人開展心理治療的方法(Fritze & Geigges)
摘自《心理治療——理論與實踐》一書
作者:張宜宏、施琪嘉、Kurt Frische、 Werner Geigges
「經常可見沒完全喪失希望和有需求的病人,對他們進行心理上的幫助是有必要的,何時才會有對癌症病人的心理輔導呢?」( Weizaecker,1947)
1 癌症和心理
50年過去了,與 魏澤雅克(weizaecker)那時的情況相比,如今已完全不同。隨著癌症治療手段的不斷發展,如今病人的生存質量和心理狀況已成為關注的重點。50年代時很少的癌症病人能夠活下來,到了80年代,化療放療聯合治療和外科治療手段的發展,病人的生命延長。因此對已痊癒病人和已緩解病人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變得尤為重要。
心理和社會因素會對病人的病情和治療產生有利和不利的雙方面影響。隨著心理治療學的發展,我們應了解以下幾個基本觀點:
• 癌症通常是一個致死性的疾病,身體和心理上的治療均很重要。
• 癌症會導致病人感到害怕和無助。
• 對多數人而言,癌症就意味著死亡。
• 癌症給整個家庭帶來影響。
2 確證癌症後
病人會表現出恐懼,絕望,在希望與放棄中游移,無心顧及人際關系和工作。對於很多病人及其家庭而言,癌症就是飛來橫禍。尤其是在剛得到診斷的第一周,病人很容易出現心理和社會方面的問題。粗略的統計,30%-50%的病人會存在心理社會問題。大多數表現為急性的心因性反應,少見有嚴重的精神性疾病如抑鬱症。
新近神經精神免疫學的研究表明,心理失衡會通過大腦引起精神,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變化。會導致心理失衡的危險因素如下:
*本身存在心理問題(沮喪,酗酒);
*與社會脫離,人際交往不夠;
*經歷過離婚,生離死別,存在家庭問題;
*工作出現問題;
*不好的患病經歷;
*無法控制的疼痛;
*腫瘤惡化;
*衰竭感
研究表明,沮喪的情緒和罹患癌症之間存在某種聯系。研究結果應該應該昭之於病人。很多病人在得知自己罹患癌症之後就會想:「為什麼偏偏是自己呢?」女性病人更容易出現自責心理,比如認為這是對自己離開丈夫的懲罰,是對自己不關心的結果,後悔沒早到醫院檢查等等。
3 在患病過程中的心理反應
癌症病人的心理問題不同於其他疾病的病人。 醫生,家屬都必須清楚,病人所表現出的心理問題,恐懼,沮喪,對診斷結果表現出震怒,是一種失衡的心理反應。尤其是在得知診斷結果的第一周,會出現這些症狀。小部分病人會持續1-2年。
癌症病人會在以下幾個方面表現出害怕:
1。害怕分離,與社會隔離
2。害怕無力克服問題
3。妒忌健康人
4。疑病症
5。害怕喪失自理能力
6。怕疼痛
7。害怕無法治癒
多數病人在毫無准備的情況下被告知患上癌症,第一個反應是暈厥,不願意相信事實。接受事實後,又會出現恐懼,沮喪,無助的情緒,還有憤怒,產生敵意,感到人生失去意義。庫布勒-羅思(Kuebler-Ross)(1974)將病人的心理反應按階段歸納如下:
1。 驚叫--拒絕接受事實;
2。 經歷接受和逃避事實的矛盾之後,開始出現沮喪情緒(這意味著開始接受事實);
3。 經過這個階段也有一些病人成功的走出絕望情緒和死亡的陰影,選擇平靜和充滿勇氣的面對疾病和死亡。
乏力和衰竭感
知道目前都很少有關於病人患病和治療期間出現疲勞問題的討論,而這是很有意義的。大約有30-40%的病人在治療結束後會有慢性疲勞的情況發生,表現為以下症狀:
*勞累,精力不濟,非常需要休息
*虛脫感,肢體沉重感
*精力難以集中
*對事物興趣降低,日常生活積極性降低
*睡眠障礙(失眠或嗜睡)
*由疲勞引起的情感問題(比如沮喪)
*自理困難
*思考障礙
*運動後需要長時間才能恢復
盡管有些表現和有心理問題的表現相重合,但是疲勞能可作為一個獨立的症狀提出,可能是由於疾病本身,放化療過程,並發症,免疫過程,心理反應共同作用產生的。
4 如何傳達診斷
隨著近20年來治療癌症手段的進展,癌症不再是無法治癒的疾病。病人也應擁有知情權開始被提倡。90%以上的癌症病人希望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療的情況,病人有可能通過雜志,網路等查詢資料,並且與醫生建立一個良好的醫患關系。
下面是基於目前的癌症診治情況,給出關於診斷告知的實用指南,適合於較專業的比如診療所里醫生與病人的談話。
*事先對談話內容做好充足的准備:是否擁有足夠的檢查結果?是否對下一步的檢查和治療有一個計劃?具體想通知些什麼?如何開頭?
*安靜的不受干擾的談話環境,足夠的談話時間,關上門,門上要寫明「請勿打擾」
*與病人談話時,是否需要家屬在旁(以免病人得把醫生的意思再傳達一次)
*明確提出談話的主題(如我想就您的檢查結果講一下)和需要的談話時間
*詢問病人以及家屬想知道的信息內容和想得到的治療:如您如何看待自己的疾病?您是想知道盡可能多的信息(盡管可能是不好的)還是不想知道?您對以後有什麼打算?
*有些病人可能會表現出冷淡和沉默,醫生仍應該繼續
*「癌症」並不是不可提,但是要注意,病人會如何反應並選用合適的詞
*要告訴病人及家屬,他們可能會有的情緒反應,如壓抑,無望都是很自然的
*談話過程中如病人出現情緒波動,醫生不要過快迴避話題
*永遠給病人以希望,即使是處於完全沒有希望的境地。要傳達給病人這樣的感覺:他並沒有被放棄
*關於病情和治療情況的詳盡資料,包括統計學上的資料和病人個體的情況
*醫生,病人及其監護人共同決定治療方案
*盡管病人會出現拒絕接受事實的現象,這是一種防禦心理,最終他會接受事實
*如果沒有家屬在場,也可在與病人談話之後再與家屬交談,但要注意兩次談話的說法盡可能一致。
*相約進一步的談話:「如果目前您沒有問題,那我們就結束這次談話。如果您以後有什麼問題,我們可以今晚(明早)再次談話
*談話完畢可與同事講述一下過程,交換一下想法
*對病人的解釋說明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談話的內容的真實性總是相對的。少與病人談及該並的平均生存率和治療的成功率。解釋時毫無顧忌什麼都說是絕對錯誤的。許多病人表示,關於第一次談話的內容只記得一點,在得知診斷結果時,人馬上懵了,醫生的聲音就想從遠處傳來,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對於一些病人來說,盡管醫生曾多次解釋病情,他們仍然認為關於病情自己了解不夠。
5 心理調適
病人或克服或緩解或接受已產生或將要產生的心理負擔的行為就叫做調節。即將危機感,不良情緒調節至可以忍受的范圍。若這種努力成功則可叫做解決。如何進行有效的調節在後面的文字中會時常提及。有關調查表明,有成效的調節將對病人的心理狀況,生存質量,以及病情都會有良好的影響。
*有利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存質量的策略:積極戰勝疾病的精神,對存在的心理問題的調節,尋求社會支持
*不利的方面: 壓抑,孤獨,泄氣,無助,絕望
有意識的調節機制:我們將調節機制分為有意識和無意識的。
有意識的調節機制包括:
1.感情上的:比如憤怒。受刺激
2.行動上的:嚴格遵照醫囑,尋求社會支持
無意識的調節機制(防禦機制):
心理分析學將無意識的調節方法稱為防禦機制.其中最重要的一種形式就是「否認".在病人剛被診斷出癌症的時候,通常是這種反應。
這是一種應激的機制。通過這種機制,會使病人認為得病不是事實,隨之而來的後果也不存在。「我沒什麼可怕的,因為我根本沒病.」將這種反應視作病態的並不少見,這也許很難區分。對於這種及其它防禦機制我們可以理解,而且有時它們是有效的。病人可將自己從恐懼和威脅感中解救出來,這會使病人感到振作。
接觸這類病人時,應該肯定病人的這種看起來不合邏輯的防禦機制。對於病人而言,這是合邏輯且有成效的。通過這種「否認」是病人有對困境的不能忍受變為可以忍受。他幻想自己沒病,所以情緒不受影響,可以使恐懼無望感消失。
治療師必須考慮病人的這種「否認」從心理和社會的角度是否合適,會不會帶來不良後果。處於進展過程的癌症病人長時間的「否認」會妨礙心理調節過程的有效進行。如果醫生長時間為了使病人的這種」否認」達成目的,而不告知病人真實的病情,則會失去病人對醫生和治療的信任。
其他的防禦機制包括:
*投射:「我夫人對我的狀況很擔憂,她帶來的壓力勝過其它,請您幫助我。」
*對抗恐懼:「聽說一邊的乳房有乳腺癌,另一邊的乳房患癌率會增到15%,希望您將兩邊乳房都切去以防止復發。」
*合理化及轉移:「我不怕患病,我只是害怕吃葯。」
*反向形成:「自我患病後,我的感覺從未有過的好,覺得生活更積極和豐富了。
*伴侶作為否認和投射的對象:一位患子宮頸癌的病人在醫生和護士面前,表現得好像對疾病一無所知,而只對丈夫查出的十二指腸潰瘍擔憂。對於不同的疾病進展和治療階段出現的不同問題調節和解決的需要,對病人及其家屬有不同的要求。
6 癌症病人的人際關系
癌症會給病人的整個人際關系帶來影響。被診斷患上癌症不但給病人自己帶來壓力,也會影響病人的家庭和社會關系。許多調查表明:
*病人的親屬會承受與病人同樣的壓力
*許多報告表明病人的配偶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病人的配偶常常顧及不到自己應該成為病人的支持,因為他自己也有心理壓力,自己也需要幫助。惡劣的夫妻關系更會加重病人的負擔。
*親友的恐懼和絕望的情緒會加重病人的心理負擔
醫生也應明白病人的親友的影響力,所以要注重向他們做病情的解釋。
7 癌症病人的心理輔導
對病人進行心理輔導要能符合當前醫學上提倡的生物-心理-社會模式。
分三個步驟:
(1)認清病人的心理負擔和問題
恐懼和絕望感:最為常見,後者常伴隨恐懼之後。
心理-植物神經反應:如持續加重的惡心感,不明原因的勞累虛脫感,失眠,精力難以集中,尤其是放化療後。
功能性障礙:外科手術,如乳腺切除後形體改變,前列腺或睾丸手術造成的勃起不能會帶來自卑和自我價值的心理問題。面部和喉部手術會帶來人際交往的障礙。
(2)進行相應的治療
首先要對病人及親屬解釋病情,說明可能會產生不良情緒如憤怒,恐懼,絕望等,配偶關系和家庭對病人的影響,共同商量治療方案,緩解不良情緒。每次談話的目的就是使病人能進行心理調節,使病人能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3)進一步心理治療
10%的病人需要進一步的心理治療,目的為:
*減輕精神症狀如恐懼和絕望;
*幫助緩解壓力;
*學習適應環境;
*通過學習重回正常生活;
*減輕病人配偶及親屬的壓力;
*學會減輕惡心感,疼痛感,緩解失眠的方法。
以下為對患乳腺癌的病人進行心理輔導的重要觀點:
*每個階段進行病情說明,態度和善;
*緩解其恐懼,絕望的心理;
*接受和適應身體的改變;
*加強自信心;
*在治療初期還應包括配偶及家庭成員的心理輔導;
*對病人進行性生活的指導;
*幫助病人適應工作崗位。
案例:以下為一位心理學家和一位剛得知自己患何傑金氏病的病人首次談話的節選,當中暴露的心理社會問題很典型。
病人:我怎麼說呢?
醫生:我目前知道的關於你的情況很少,病歷和紀錄中沒有太多內容。
病人:我得了何傑金氏病。星期五才確診的,在此之前我一直希望有一天醫生會告訴我,我的病只是炎症,吃抗生素休息兩周就好了。可是結果出來,不是我所希望的,而是何傑金氏病----之前我就從網上了解了這個病的相關信息,這次從醫生那得到了相同的說法--不管是真是假--這個病的治癒希望很大。我擔心的是如何告訴家人。丈夫我並不擔心,他一直和我在一起。我不知該如何告訴父親。我詢問了主治醫生。他設想如果是自己該如何向母親說。我對他很信服,覺得可以採納。我很不願提到「癌」這個字眼,因為我--怎麼說呢--我不願由此得到同情。我想,被同情的目光包圍我會受不了的。而且我還擔心我的病被母親和兒子知道,該怎麼辦,所以我想隱瞞下來。
醫生:你是希望周圍的一切和從前一樣,對嗎?
病人:對。我父親對這個事的反應讓我很安慰。他是個樂觀的人,他並沒有因為我的病而倒下,而是承受住了。我照醫生說的告訴他,說自己得的是一種嚴重的淋巴病,需要長時間的化療,但是有很大的治癒希望。我想即使我沒說清楚,父親也是知道真實情況的。我住在小村莊,消息很容易四處播散。現在到處是流言:可憐的女人--。我對此無能為力,我現在擔心的是母親和兒子,雖然丈夫對他們說我得的是淋巴病。我也找不到合適的朋友談心。
醫生:為什麼找不到?
病人:我想--是怕她們會哭
醫生:你是不是經常對自己說:不能哭,不要想那些事,我沒什麼事。
病人:是的。或者當我想起這些事時,我希望一個人呆著。
醫生:你以前遇到不開心的事時事如何做的?也是獨自一人承受嗎?
病人:是的。現在丈夫情緒低落。除了丈夫,父親我還有兩個朋友,我想打電話給他們,但我怕她們會因為我的病而同情我,使我想逃。我只是想一起說些高興的事,一起笑。
醫生:這個要求未免有些高啊。我想你需要接受這個事實。你需要人際交往。而大家對你的病情表示擔憂,說明你並沒有被她們忘記,並不孤獨。你也應該嘗試著哭出來,這有助於發泄,釋放壓力。釋放之後你會發現,你更容易接受治療了。
病人:還有一個問題,是關於我的四歲半的兒子。我兒子現在還是無憂無慮的,並沒意識到什麼。但是我和丈夫害怕,有一天村裡哪位頭腦簡單的人會對他說,他媽媽得癌症了,就快要死了。所以我們先對幼兒園的老師打了招呼,由她們告訴我兒子一些信息:比如媽媽病了,但是是不會死的病。只是經常需要住院治療病才能好。兒子在丈夫和母親的照顧下生活得很好,他可以接受媽媽生病的事實,只要他確信不會失去媽媽。
醫生:這樣做是對的。你可以定期和他通電話,讓他知道媽媽和他在一起 。
與癌症病人的談話方法
下面是有關醫生在與癌症病人尤其是預後差的癌症病人談話的規則:
*充足的時間,誠懇的態度;
*從談話開始就控制平和,親切的氣氛;
*談話的目的是減輕病人的負擔而不是加重病人的負擔,不要使矛盾激化。
*既不能表現出沒有希望也不能用同情的口吻;
*了解和尊重病人及家屬的心理防禦方式如否認等;
*促使病人表達出自己的心理壓力如害怕,憤怒的情緒;
*幫助其進行心理調節;
*幫助其參加有利於身體和心理的活動,發展愛好,促進其人際交往;
8 專業的心理治療
大約10%的病人需要專業的心理治療,可由心理輔導過渡到專業的心理治療。以下心理障礙和人際交往障礙需要專業的心理治療:
*原先就有潛在的人際交往障礙,因為癌症而表現出來;
*過度的長期的心理問題(如絕望,恐懼等)
*並發的心理問題如睡眠障礙,內心不平靜感,不明原因的軀體疼痛感
(1) 治療的方法
心理方法:目的是通過有針對性的病情解釋緩解病人對疾病的恐懼,促進其心理調節, 針對病人的心理社會問題給出建議
行為方法:
目的是用愉快的軀體感覺代替惡心感,疼痛感,這些技巧有助於加強心理調節的效果,提高自理能力,事實證明進行肌肉和呼吸的放鬆練習是很有好處的。
舉例:想像練習——想像安靜和充滿力量的環境,具體見以下操作語:
「下面的練習需要身體、思想、感覺互相配合、驅除雜念
1) 用最讓自己舒適的姿勢坐著或躺著,放鬆,請閉上眼睛
2) 請改變姿勢和呼吸直至坐著(或躺著)完全舒適
3) 請驅除心中的雜念並調整呼吸
4) 請集中注意力,注意你的腳,小腿,大腿,臀部,背,肩膀,還有頭,手臂,手
5) 很好,請保持住
6) 請將思緒拉回來,回想使你有成就感的事情,回想高興的事情
7) 將你的注意力投向噪音,將整個注意力僅投向你所能聽到的噪音
8) 再將你的注意力轉向你的身體,真實的感受一下
9) 將注意力從腳,腿,上升,到腹,生殖器,再上升,上半身,頭,臂,真實的感受一下
10) 也許你已經感到自己身體的變化,也許你感到自己的節奏,你的呼吸,脈搏,使一切的感覺盡可能真實,保持你的感覺
11) 注意這個地方的噪音,氣味,顏色,接受這個圖景
12) 好像自己親眼看到一樣,安靜的環境,充滿力量
13) 加強對這個地方的感覺,噪音,氣味,顏色,享受這份安靜和力量
14) 盡可能接受這個地方的寧靜,力量和能量。這是屬於你的地方,寧靜和充滿能量,在這里你所有的擔憂和恐懼都消失了,在這里你獲得了新的生活的力量和信心
15) 可以患個圖景,上升一個層次,到另一個寧靜,有能量,安全的地方,也許就你一人也許還有別人
16) 盡可能享受屬於你的地方的安寧和力量,保持住
17) 逐步向屬於你的寧靜和力量的地方告別。你確信,自己可以隨時回來,接受新的寧靜和能量
18) 逐步的回來,這個練習馬上結束
19) 以下面的步驟結束:首先繼續保持眼睛閉著,開始深吸氣,呼氣。想像你的每一次呼吸都吸入了寧靜和力量,當你呼氣時,這個能量和寧靜就在整個體內流動。吸入盡可能多的寧靜和力量
20) 仍閉著眼睛,開始運動身體,首先是手指,用力的握拳,松開。同時繼續深呼吸。用力運動臂,腿,彎曲,伸直,拉長---最後睜開眼睛
21) 確定一下自己處於哪個房間,回到現實
22) 如果是躺著進行這個想像,現在慢慢坐起,保持安靜幾分鍾
個人治療:
方法是單獨談話,也可以有配偶和家庭成員加入。談話需要病人表達出自己的不良情緒,表達出自己的願望,也可以談談對死亡的看法。
目的為緩解病人的不良情緒和緊張的心理、鼓勵交往,提高病人與醫生的合作程度,減少病人與社會的隔離,提高交際能力,改善人們對癌症病人的認識,可以減輕病人的恐懼和絕望感,加強自信心,利於心理調節。
案例(略)
集體治療:
在不同的病友圈子互相學習和相互支持,通過集體的配合,學習放鬆的方法,提高應激力(見精神分析集體治療章節)
9 醫生如何對待無法治癒的病人
盡管經過手術,放化療,仍阻止不了癌症的進展,這會引起不僅是病人還有醫生的無助感。所有治療方法都用過,醫生會感到自己無能為力,失落,失望,難以接受,因為面對即將死亡的病人而無力挽救,一直希望有好的治療效果可以通知病人,這個希望卻落空了,這意味著失敗。另一方面,一直能給病人希望也是維系良好醫患關系的重要因素,所以會影響醫患關系。其實對於癌症病人而言,治癒疾病和康復的希望落空,並不等於病人就沒有願望,就肯定完全絕望。延長生命的希望沒有了,他還會有別的願望,如希望可以安詳的死去,希望分離的親人可以團聚,希望再看一眼剛出生的孫子。很多人在臨死的時候,會表現出和平時不一樣的安寧,智慧,幽默。因此,醫生和陪護人都需要對病人尊重和友善。應該讓他感到,自己並不孤獨。醫生應該給臨終病人一個積極,有生氣的感覺。用陪伴親友的感覺將心比心的陪伴病人。
10 醫生會出現的問題
醫生在對癌症病人的治療過程中,避免不了經常面對生存和死亡的問題。醫生經常會出現以下的心理問題:
*由病人引起的悲傷感。比如:在與病人談話過程中感到的情緒、病人長期的患病病程、目睹越來越多的病人死亡、不能有效的控制疼痛、醫學上的限制等;
*因為職業的原因影響個人生活;
*態度不好的病人,如自閉,抱怨,不停痛哭的病人;
*與同事關系的問題;
後果:易感冒,抵抗力低下,一系列心理問題
醫生在治療癌症病人過程中會出現的心理問題
角色的混淆:醫生在診療過程中保持清醒的頭腦,良好的分辨力和果斷的決斷力是很必要的。但如果病人是自己父母或兄妹的熟人,或者同齡,興趣相同,則會使醫生與其他人的界限模糊,混淆自己的職業角色。
逃避和否認:從上文可看出在診療過程中醫生負很大的責任,尤其是在初期,所以會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病人可以通過否認和迴避得到解脫,但家屬和醫生同樣面對壓力無法平靜。在癌症晚期,醫生也會參與到病人的否認中。病人和醫生因為巨大的恐懼和擔憂而互相影響,所以這時不僅病人,醫生也需要及時的心理支持,釋放壓力;
濫用職權:醫生對不能治癒疾病而產生的無助感,加上病人的不停抱怨,會讓醫生很難忍受,有的醫生開鎮靜劑給病人,以阻止病人的進一步行為,可以獲得短期的平靜。
自責:因無力挽救,沒能實現治癒疾病的希望而自責。這種對結果的失望情緒會傳達給病人。每天與重病病人打交道,承受巨大的壓力是專科醫生的工作內容。通過今後對醫生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和職業培訓,使病人明白自己一方面對病人要表示同情和親近,另一方面也要保持必要的距離以利治療。
結論:
癌症病人非常需要心理上的輔導。最基本的目標是達到心理狀態的改善,使心理調節更加有效,提高生存質量。
醫生不斷對病人進行心理上的支持是很有意義的。醫生的干預注意要與病人的需求相適應。不同的疾病階段用相應的有效措施。
心理輔導的主要因素:使病人釋放感情,解釋病情,重新獲得對疾病和生活的控制力,積極的社會幫助。
9. 惡性腫瘤化療病人心理護理論文
http://www.google.cn/search?q=%B6%F1%D0%D4%D6%D7%C1%F6%BB%AF%C1%C6%B2%A1%C8%CB%D0%C4%C0%ED%BB%A4%C0%ED%C2%DB%CE%C4&sa=%CB%D1+%CB%F7&client=aff-9991&ie=GB2312&oe=utf8&hl=zh-CN&channel=searchbutton
10. 某護士欲進行一項「個體化認知行為干預對肺癌術後化療病人心理彈性的影響」研
某護士欲行進行一項個體化認知行為干預,對肺癌手術化療的病人,其實不管什麼症狀,還是聽醫生的建議比較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