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輔導親人過世
㈠ 如何幫助孩子面對親人的離世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不願意讓孩子遭遇親人辭世的傷痛,但生活中的「黑色」卻不可避免地不期而至,死亡讓我們無法迴避,或許這也是我們不能在孩子面前迴避死亡話題的理由。他們不應該被排斥在家庭生活的痛苦之外,就像不能把他們排除在家庭生活的歡樂之外一樣。孩子也需要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也有為失去深愛的人慟哭的權利,因為只有直面死亡,體驗悲傷,才有可能使孩子在慢慢懂得死亡的真正含義的基礎上,珍愛生命。有一種再見叫「永遠」6歲的俏俏說爸爸是她最好的朋友。每晚睡覺前和爸爸擁抱一下已成了慣例。媽媽殷雪有時開玩笑說,她都要嫉妒這對父女了!俏俏希望假期到海南旅遊,爸爸答應了,並預定了一家旅行社。不幸的是就在出發前兩天,爸爸突然出了車禍,還沒到醫院人就沒了。痛不欲生的殷雪不知如何面對,她覺得最難的是如何告訴女兒爸爸永遠地離開了她們。俏俏似乎預感到了什麼,她心事重重:「爸爸已經兩天沒回家了,他不是說咱們一起去海南嗎?」漸漸冷靜下來後,俏俏媽決定用簡潔的語言讓女兒知道真相:「爸爸不可能再和我們一起出去了。他到另外一個世界上去了。」「那個世界在哪兒?」「很遠很遠的地方,我們每個人最終都會去的,只是有的人去得早一點、有的人去得晚一點。」「那,我和媽媽也會去找爸爸嗎?」「會的,但要過很多年。現在我們必須好好活著,做一些我們該做的事。」「是不是等我們死了才去那個很遠很遠的地方?」「是的。」「這么說爸爸死了?」「是的。」「他為什麼不等我們一起死?他說好了我們一起去海南的,怎麼說話不算數?」「有些事情是我們自己控制不了的,爸爸也不願意離開我們,他非常愛俏俏、也愛媽媽。」「我想爸爸。」「媽媽也想爸爸,媽媽也很難相信爸爸不和我們在一起了。」「爸爸不會來看我們了吧?」「不會了,但我們可以好好記著他。也許,在夢里,我們會見著爸爸。」心理貼士:跟孩子談論死亡時,盡量不要使用委婉的話語,避免他們對人生如此的災難產生誤解,讓他們知道這是任何人都不願意發生、卻又無可奈何的事。如果孩子很難過,你不妨鼓勵她哭出來,或把當時的感覺說出來;同時給她充滿愛意的擁抱和關切的眼神,這樣孩子會有安全感。 告訴孩子真相?親人去世以後,我們遇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不要告訴孩子真相。至親剛剛離開我們,我們自己還處在一個完全休克的地步。這個時候我們自己無法做任何的決定,更不用說是告訴孩子真相了。在我妻子離開的時候,陪伴我第一時間的心理輔導者告訴我,要告訴孩子媽媽已經離開了,讓孩子清清楚楚地明白,媽媽不是短暫地,而是永遠離開了。他陪我走到孩子們的面前。孩子們當時在朋友家裡玩,當我走進去的時候,老大已經從我的眼神和表情意識到了什麼,老二還沒有感受到,歡快的叫著爸爸撲到我的面前。老大開始問媽媽,我告訴她媽媽已經去了。當他們明白是什麼回事的時候,兩個人開始撕心裂肺地痛哭。我抱著他們,任他們痛哭。哭泣一直持續了將近一個小時。後來心理輔導者就和他們講一些學校的事情,分散他們的注意力。我朋友家的孩子和他們一起玩。孩子後來就平靜下來,安安靜靜去睡了。我那一夜快沒有活過去,最後喝了烈酒,昏昏沉沉睡了三個小時。對於死亡的概念,孩子到了七八歲的時候就非常清楚了。小一點的孩子,從三歲到六歲,對死亡已經有了一些認識,知道是和睡覺不同的狀態。我的老大,是在第一時間就非常明白媽媽去世就意味著什麼,這在後來的一周她的情緒裡面表現得非常清楚。老二也意識到媽媽去世是怎麼回事,但是他真正的哀傷,是在一個月以後。那個時候,他開始真正認識到,媽媽是再也不會回來了。有朋友問我,要不要告訴孩子父母去世的真相?對我的兩個孩子,心理學家給我的建議是馬上告訴他們真相。不要欺騙他們說媽媽出差了,媽媽去旅遊了。這么大的孩子會非常敏感地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一切的隱瞞對後面傷痛的處理都沒有幫助。我們應該告訴孩子真相。對孩子隱瞞得越久,對他們的心理是不利的。當我們告訴孩子爸爸或者媽媽去外地打工了,以後會帶很多好東西來看寶寶。孩子就把自己童年的希望全部放在這個虛幻的夢裡面,他們自己還會編織出更美的夢。一旦他們得知了真相,整個的童年的回憶,對他們來說就成了一個虛幻。這比他們知道真相更加殘酷。什麼時候告訴孩子真相?當孩子詢問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嘗試告訴孩子真相。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我們用的方式可以不一樣。對三歲以下的孩子,告訴他們爸爸媽媽不會回來了,是最簡單的方法。對三到六歲的孩子,我們可以告訴他們爸爸媽媽不在這個世界上了。對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重要的不是信息,而是態度。當我們用平和的態度來講的時候,孩子對死亡的恐懼就會小很多。到六歲以上的孩子,我們可以直接告訴他們爸爸媽媽去世了。告訴孩子真相,是我們面對這個悲劇的第一步。
㈡ 親人去世,心理如何調節
1、堅信自己有戰勝困難的意志力
哪怕是背著身心痛苦,哪怕暫時寸步難行,也要保持著戰勝困難的信心,堅守努力前行的意願。突如其來的變故會讓人措手不及,打亂人的生活規劃,破壞人的安全感和意義感。
大痛之後,花點時間想想自己生活中一路走來,成功克服過的種種困難,只要意志不滅、希望仍存,人們就會做出正向積極的行為。
2、主動獲取醫療資源
生活要繼續,積極通過線上、線下各種渠道,獲取醫療資源,對自己的現狀進行評估,確定自己的身體狀況。無論是在隔離觀察還是在治療,告訴醫生你所面臨的困難、經歷的喪失,跟醫生結成同盟,共同對抗病毒。
3、照顧自己的情緒
這時候可能會沒有太多情感,只是一片混亂;亦或有很多強烈的情緒,比如悲傷、自責、內疚,憤怒,允許這些狀態的存在,但不要懲罰和責怪自己。面對這樣的災難,也沒有魔法可施展,已經是一個受害者,所以不要讓這些情緒傷害自己更多。
4、獲取持續的心理支持和陪伴
找一些能夠傾聽你的人說說壓在心底的話;給壓抑的情緒找一個疏解的出口。無論是對親人的思念,還是自己的種種感受,都要有充分的表達。
一開始可能不那麼容易,那就多嘗試幾次。如果身邊的人無法理解你,嘗試撥打心理服務熱線,建立一個持久、穩定的心理咨詢關系。有時你可能想獨處,但不要把自己和世界隔離起來,接受來自他人的陪伴和照顧。
5、處理自己的悲傷
親人逝去悲傷的情緒可能會持續幾個月甚至更久,每隔幾天評估一下自己狀態:與前幾天相比,情緒是不是平靜一些了?精力是不是有所恢復?睡眠質量是否有所改善?生活是不是離趨近正軌近一些?
通常情況下,一個人能夠逐漸從悲傷情緒中走出來,投入正常生活。如果你發現自己情況持續沒有改變,請積極尋求專業心理治療與咨詢。
㈢ 求心理醫生指導,如何擺脫失去親人的痛苦
親愛的孩子,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人命在呼吸間。
意思是說:呼吸間生死已過,分秒間現在已沒。這一秒的死,即使這一秒的生。
這就是佛在經中一再提到的「無常」。
如果你想了解生死的真義,就必須經常如此反省:宇宙間只有一個永不改變的法則,那就是一切都在改變,一切都是無常。試想想,有什麼東西是恆久不變的嗎?就象你永遠不可能趟過同一條河兩次,因為第二次再趟過時,這條河中的水已經不是上一次趟過時的水流了。無常的概念在每分每秒,誰知道自己有多久的生命?那些每天都在上演的意外事故難道不足以說明生命的無常,還有那麼多看似很健康的人,一下子就被診斷出絕症。只是你因為你從來沒有經歷過,也從來沒有思維過無常的道理,所以你會很難過。其實人的生命並不就只這一生,死亡不過就是換件衣服而已,如果對於輪回有興趣,不妨看看這篇文章「該不該相信你的眼睛?」,這里有很多關於前世今生的真實故事。http://www.beifw.com/fjgc/qshs_list.php?id=5462
希望你早日可以走出外婆去世的陰影,正確積極的去面對死亡。
㈣ 怎樣對家人突然離世的小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你就用實際行動溫暖他啊,你告訴他你願意當他爸爸或媽媽,反正他家人就對了,先穩定他的情緒先
㈤ 親人過世後心理該怎麼調整
你就想 人生,就會有死,何況你自己也會,閻王爺那裡,誰誰的命活多久都已經記好了,又不是你害死的,你難受啥,習慣就好了, 你就想每個人都有死的一天,只不過不知道是哪天,既然今天閻王收了他的命,一切是挺嘆息的,但是也別老沉浸在那種悲傷的心理
㈥ 親戚自殺,可申請心理輔導嗎
親戚自殺當然可以申請心理輔導的喲!
㈦ 心理咨詢 怎麼樣走出失去親人的痛苦陰影
一,願逝者安息,生者堅強!化悲痛為力量,你的振作、幸福,是逝者最大的心願。
二,可以和其他親友們聯系一下,多交往、交流。
三,可以多學點、做點有意義的事情,使生活充實起來。
四,可以換換環境,到外面走走、看看,包括郊遊、旅遊一下。
五,作息規律,早起早睡,適當多做一些體育運動。
六,室內空間重新布置一下,包括更換一下室內物件,或更換一下傢具的擺列方位。
七,有機會,可以咨詢一下心理醫生,談一談。
㈧ 走出失去親人的陰影心理輔導與治療
建議直接就進找專業心理咨詢師做心理輔導。通過你的描述可以看到時間已經過了一年半而狀況仍在,這表明情況相對有些嚴重,更需要及時的做心理輔導。而在這里問,是無法得出很好的結果的。
㈨ 學生父親病逝如何進行心理輔導
人在經歷重大喪失的時候,往往會經歷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悲傷、回接納等階段。對於兒童來說,答會產生被遺棄感,年齡小的孩子還會產生自己需要對此負責的感覺。作為老師,這個時候要給予孩子溫暖但不過分的關注。可以和他一起談論爸爸的去世對他有什麼影響,和他一起回顧與爸爸在一起的美好時光,或者鼓勵他給父親寫一封信,寫寫他想對父親說的話。
㈩ 心理咨詢師 怎麼安慰家人去世
別傷感,慢慢的慢慢的,要去面對這個事實,哭總是難免的,但是,去世了,人卻還在心中,他永遠是家人,不會去世,只是再也看不見了,但是,心裡的,從未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