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人際關繫心理輔導
㈠ 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一、了解情況,有的放矢
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目標是: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提高他們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
為很好地實現目標,首先應對學生存在的心理現象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為此開展了「中學生心理行為情況調查」。從學習、與人相處、有哪些不良習慣,怎樣看待家長、老師的批評,與異性交往持何觀點、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麼?私下裡與同學談論最多的話題是什麼?等二十九項內容,以不記名問卷的形式對在校十二個班級的學生進行調查,從統計結果來看:對升入理想學校缺乏信心的佔71.3%。對家長、老師的批評指責,不能正確對待、厭煩的佔71.4%,認為自己有不良好習慣的(如:抽煙,上網吧,說謊等)佔49.7%,在精神上需要別人幫助的佔63.4%。在「最害怕的」一欄中有72%的同學填考試成績不好,遭家長老師的批評;對與異性的交往過密有31.3%同學不贊成,有42%的同學表示不會有壞影響;私下談論與學習做人無關的佔71.9%。
通過調查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在心理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通過調查,掌握了他們的具體情況,這樣便可有針對性地開展好具體工作:
1、通過開家長會、家訪等途徑,向家長介紹同學們在校表現,向他們提供心理教育方面的指導,幫助他們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應對策略,積極創造適於學生成長的社會心理環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提供必要的幫助,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如:通過召開「讓別人妒嫉我吧」主題班會,培養同學們敢為人先、勇於進取的心理品格和成就事業的毅力。通過主題辯論「怎樣對待家長、老師對我們的批評、指責」,幫助同學們培養耐受挫折、寬厚待人、能屈能伸的心理品格和堅忍不拔的性格。把握好時機,以不定形式,訓練同學們勝不驕、敗不餒、不自卑、不怯場等心理品格以及自控能力、社交能力等。
3、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只有在學生自覺成為教育的主體,即把外來的要求轉變為自覺行為時,教育工作才能有真正的效果。而自我教育的前提便是一定的自我意識水平。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觀念、自我體驗、自我概念、自我監督和自我評價等形式。自我意識在學生的個性發展中起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學生的情感、意志、行為、處理人際關系的特點,無不受到自我意識的影響和制約。自我意識較高的同學,一般都有較積極的自我形象,容易悅納自己,做到自愛、自重、自信、自尊,而這恰是學生保持心理健康、走向成功之路的基本條件。為此,班主任要幫助每個同學提高自我意識水平,如在班級張貼「自尊、自愛、自強、自信」的標語,以及與之相關的條幅,營造環境,時時警覺同學。讓同學們喊響「三我」口號——「我要做好,我能做好,我一定做好」,並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提出的「積極進步二十要」,將它們制牌掛於教室前方,創設氛圍,讓同學們時時對照,嚴格要求自己,增強自我意識。同時,要注意循序漸進、不斷完善的過程。要及時指出同學們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並予以引導、糾正。學生只有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才會產生改正和提高的願望。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潛能,及時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予以肯定、鼓勵,從而使其產生奮進的信心。除運用的自我督促、自我命令、自我鼓勵手段外,還注意讓同學們做到自我計劃、自我禁止。讓自我意識得到進一步加強。
在教育教學管理中,還要幫助學生從第三者的角度去冷靜地觀察自己,客觀地去分析自己的個性的積極特徵和消極特徵,探索自己的實際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動機水平、正視自己的價值。如:開展以「我有陋習嗎?我現有的習慣能給我帶來什麼好處?」為主題的演講討論。通過這一活動,讓同學們都受到了很好地教育,無陋習者認為更進一步提高,有的也有了很好地認識,以致努力改正。要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促其心理健康不可忽視的因素,班主任要幫助學生首先做好與自己關系比較密切、親近的同學、老師、家長的友好相處。要引導學生掌握積極傾聽的技能,准確領會他人意圖的技能,幫助學生形成虛心向他人學習的態度與對他人的長處表示贊賞的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向他人提出請求和委婉地向他人表達否定性意見的能力等。如:開展主題演講「溝通理解是關鍵——正確對待父母、老師對我們提出的要求」。要求先認真寫好演講稿,然後進行演講交流;開展「我應向他們學習」主題演講,以致同學們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等。
4、正確引導同學們對升學問題的認識。造成學生厭學、抑鬱等不良心理品質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升學的壓力(能否考上理想學校,選擇好理想的專業)。現實的情況是絕大多數同學對此很盲目、很被動。從而班主任要幫助學生了解社會、開拓眼界,使學生認識到社會需要是多方面、多層次的。而滿足社會需要便是自我價值的最好實現。在此前提下引導學生,確定切合實際的自我期望值和奮斗目標,自我設計、自我實現、不背包袱,發揮好潛能,從而取得自己滿意的結果。
二、注重反饋,提高效能。
反饋,是控制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班主任應注重做好心理輔導效能的追蹤反饋。從班主任角度講,要求不斷地把自己頭腦或生活中儲存的信息輸送給學生,讓這些信息作用於學生,引起學生的反應,從學生方面講,要不斷地把班主任輸入的信息再以不同的方式輸出。讓這些信息重新作用於班主任。學生的信息輸出能力反映了班主任心理輔導效能的高低。由於學生的心理素質高低不同,知識基礎和潛能也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對心理輔導的效能就公有不盡相同。有的部分輸出,有的原型輸出,有的同時發出新的信息。班主任應根據學生心理信息的輸出情況,及時跟蹤掌握他們的思想動向,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特點,靈活地、及時地調整心理輔導的內容和方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使學生能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反饋。成功,對一個學生本身來說,是對其進步的最高獎賞,能激勵其更好進步。同時,成功者又是一個絕好的榜樣,褒揚他是激勵其他同學最有力的手段。在教學管理中,通過評出每月「進步之星」的做法,讓同學們去體驗轉變、進步的喜悅,追求成功。另外,將走出校門(或就業或升學)同學的感受——取得成功的經驗,特別是他們在校時的心理表現、變化等。以書信、座談等形式反饋給在校同學。激起學生勇於實踐,勇於前進的信念,增強追求成功的慾望和信心,進而產生健康的心理活動,提高心理輔導的效能。
三、情感交流,貫穿始終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和對象所持的態度體驗,屬非智力因素,是對人的身心各方面有著廣泛而深刻影響的強大精神力量,它不僅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具有廣泛的影響,而且在實踐活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我一千次的確信,如果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情感和審美的清示,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人們的認識過程,總是伴隨著情感過程,認識的程度也與情感有關。從而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要注意運用好「情感」這一杠桿,首先班主任要加強自己的情感修養,重視和增強自己活動的感染力,以豐富、高尚的情感去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其次班主任要善於把自己內心的感情充分地表現出來,從而有效地發揮情感感染力的作用。再次,利用好情感遷移功能,設法使學生對班主任產生的積極情感遷移到教師所講的內容上,即「親其師,而信其道」。這樣,便能達到事半功倍,甚至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為班主任,應該充分認識到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應隨時把著眼放在如何增強對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培養的實踐中,注重做好心理輔導工作。
㈡ 如何結合小學生人際關系進行心理輔導
00後的小孩子都很難懂,結合家庭教育情況,人際關系,在校表現成績,性格,家庭狀況來分析,我感覺應該可以了
㈢ 青春期心理及人際交往問題的材料
二、中學生人際關系現狀「透視」。
中學生漸漸脫離了小學那種以家庭關系為主的人際交往形式。他們在學校學習生活中有了更強的自主性,也就出現了更多的「問題」和「心事」。而強烈的成人感使他們不願再把父母作為唯一的傾訴對象,他們需要朋友,需要朋友分享和分擔他們的快樂與苦惱。同時,中學生和老師的交往也由小學時服從、尊重甚至崇拜變為要和老師尋求某種「平等」。他們一方面需要得到老師的表揚與贊賞,接受老師的指導與教育;另方面需要得到老師的理解和支持,向老師表明自己想法與態度。此外,中學生人際交往中最為突出的一點就是異性的動機增強。由於中學業生的心理、生理發育已經基本成熟,異性同學之間彼此渴望接近,並比較注意顯示自己和吸引異性,那麼人類社會就要停止。但是如何正確交往這是中學生必須學習的課題,更是教育者需要謹慎處理的一個問題。 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父母之間的矛盾也增多了。這個時期,中學生容易與父母發生看法上的不一致,從而導至矛盾、爭吵,甚至出走。有人說,這就是學生與家長之間不可逾越的「代溝」,其實,這樣的「代溝」即使存在我們也可以用手、用心去把它填平。比如:許多父母對子女晚上出去總不放心;有的父母乾脆一直等到子女回家。子女回家後還要盤問一番,嘮叨幾句。對此,有些子女覺得父母管得太寬,認為干涉了自己的自由。這種時候,如果能理解到父母的一片赤誠的愛心,再捫心自問:自己又有多少社會經驗?也就能心平氣和地對待父母了。所以,要別人理解,首先就要理解別人。其次,中學生要很好地分析一下,如自己與父母的分歧是非原則性的,並且自己確實是對的,那麼可以推心置腹地與父母換看法,爭取父母的理解,要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四、中學生人際交往中常見心理障礙的輔導。
在現實生活中,中學生往往會在需要與可能之間產生矛盾,引起心理沖突;在需要與目標之間產生矛盾,引起心理壓力,在壓力與承受力之間矛盾,引起心理對抗。而這些都容易導致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針對這些心理障礙進行適當的心理輔導,將有助於中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
(一)克服害羞,坦然大方。害羞是中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障礙,教師在幫助學生克服害羞感時應多鼓勵,少批評,提高害羞學生的自信心,並引導他們參加班上的集體活動,讓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得到充分體現。
(二)撲滅嫉妒心,友善團結。嫉妒是伴隨著競爭而來的,學生之間的競爭越激烈,彼此之間的猜疑、保密、留一手現象也越嚴重。那麼出現了嫉妒心如何排遣?首先,要引導中學生善於傾訴。人總有長有短,在學生出現心理不平衡時引導他們,使他們適當的轉化,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嫉妒也是一種動力。其次,教師應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三)克服自卑,戰勝自我。
人的交往總是以學習或某項活動為載體的,中學生在交往中表現出自卑往往是因為經歷過失敗,性格內向,或對自己期望值過高。自卑的學生怎樣才能克服自卑呢?我認為:(1)認識自我,肯定自我;(2)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3)從一個好朋友交起;(4)尋找家長的幫助現解;(5)老師的鼓勵也是有用的;(6)忘掉過去,展望未來。
總而言之, 指導學生的人際關系,幫助他們克服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學會適應環境協調關系,走向成熟,是學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也只有這樣,才能把中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公民,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具有綜合素質的合格人才。
㈣ 如何引導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坦然接受心理輔導
要引導心理有問題的學生,接受心理輔導,首先得讓他知道,接受心理輔專導對他有什麼屬幫助。沒有人會認為自已心理上、精神上有問題,你要讓他知道,接受心理輔導,對他很有助益。例如:接受心理輔導之後,他已經可以正視,如果沒有好好的改正自已的態度,那麼將會沒有人際關系,會受到眾人的排擠,永遠交不到朋友。
㈤ 心理健康教育對青少年人際關系的影響
青少年心理健康人際困擾與心理健康的探析
2018-12-26 13:31:00 無憂考網
【導語】青少年是未來國家發展的希望,關注其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現階段,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城市空間的隔斷越來越明顯。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成長的青少年,在交際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便成為其成長的主要困擾。就目前的調查分析來看,青少年的人際困擾發生率非常高,而這種困擾又會造成青少年負面情緒的增長,所以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顯著。基於這樣的認識,分析青少年人際困擾的產生因素,並做好相應的心理健康指導,這樣可以針對性地解決青少年人際困擾的產生。 以下內容是無憂考網為大家准備的相關內容。
一、青少年人際困擾產生的原因
人際困擾指的是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由於各種因素而產生的關系不和諧,交往不協調,並伴有焦慮、孤獨、抑鬱等消極情緒的體驗過程。因為人際困擾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突出的影響,所以分析困擾產生的原因並針對性控制意義重大。
(一)情緒因素
從目前的分析來看,青少年人際困擾的產生,其主要原因包括情緒因素。青少年在心智發育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不成熟,所以在情緒控制方面做得不夠好。就目前的分析來看,大部分青少年情緒外露十分嚴重,這種情緒的明顯外露在人際交往中會引起部分人員的不滿,所以在長久的情緒外露中,青少年可能因情緒表達的不善而被別人冷落或者疏遠。總而言之,就是情緒控制的不到位使得人際困擾的產生概率大大增加。
(二)認知因素
認知因素是產生人際困擾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從人際交往的實踐調查來看,大部分人員喜歡和自己處在同一認知層面上的人進行交流,而就青少年而言,有的人認知水平比較高,在人際交往中容易被其他人孤立;有的人則是因為認知水平比較低,受到了其他人的嫌棄。再者,因為認知上的差異,青少年在交流方面困難程度加大,所以人際困擾也會產生。
(三)交往技能
交往技能也是人際困擾的重要影響因素。從目前的分析來看,青少年受自身性格的影響,其交往技能存在著較大的差別。比如性格開朗活潑的青少年,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總是能和別人打成一片;而那些比較靦腆、羞澀的青少年,因為羞於表達,所以在人際交往中處於弱勢。簡言之,就是青少年的人際交往技能水準影響了其人際交往的關系。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設
(一)學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就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建設來看,一項重要的措施是學校要加強心理教育。學校對於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加強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第一是在學校,要設置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通過課程的開展讓青少年重視心理健康的作用,從而在自我暗示的情況下培養良好的心理狀態。第二是在校園內,要建立具有專業性的心理輔導辦公室。針對教學中發現的青少年心理問題,辦公室老師可以進行主動的約談,這樣,學生的心理問題得到解決,其成長會更加健康。第三是在學校的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的內容,從而達到間接教育的目的。
(二)家長要實時地對青少年進行心理了解和指導
家長是青少年的陪伴者,也是其行為和心理的指導者,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實時地對青少年進行心理的了解和指導。簡單來講,青少年的情緒控制能力比較差,所以在情緒產生的時候會有比較明顯的表現,如果這些情緒得不到釋放,其心理壓力會不斷增大,這對於學生的心理健康十分不利。基於這樣的認知,家長要實時關注青少年的情緒表現,在發現問題的時候及時和青少年進行交流,這樣,青少年的情緒在交流中得到釋放,而家長也可以在交流中了解青少年的具體心理。了解心理狀況後再進行指導,青少年的心理成長會更加健康。
(三)分析心理健康的構成因素,並進行因素強化
心理健康的建設需要對影響心理的因素進行全面的了解,而就目前的分析來看,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三個,分別是成長環境、基礎認知以及個人的情緒。從這三個因素的具體分析來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受成長環境的影響,所以在心理健康建設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對其成長環境進行調整和改善,使其處於對青少年有益的狀態。另外,積極地進行教育強化,幫助青少年增強認知並提升控制情緒的能力,這樣,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設效果會得到明顯的提升。
三、結束語
人際交往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在不斷的交流過程中,總會產生一些困擾,如果這些困擾得不到很好的解決,那麼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會受到重大影響。所以分析人際困擾的產生因素,並探討心理健康建設的有效手段意義重大。
㈥ 如何對內向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性格內向的學生大多性格害羞恬靜,有自己一定的想法,不喜歡主動與人交流,在班級沒有存在感。性格內向的學生與同學老師交流少,直接溝通比較難,可以採用以下幾個方法進行疏導。
一、不吝嗇表揚和肯定。在課堂活動中給他們製造發言的機會,並根據他們勇敢發言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肯定。使他們樹立自信。
二、人為製造師生人際關系。發揚班集體團隊力量,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或者興趣小組,並根據他們的特長予以任命相應的職務,使他們主動和教師形成工作關系,保持長期定期的生活交際,克服他們畏懼交際心理,從被動和同學及老師打交道久而久之習慣這種人際關系,從而為他們勇敢踏出第一步奠定基礎。
三、發揮同學帶動作用。在課堂活動中,鼓勵性格活潑外形同學和他們交朋友,使他們在班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團隊的溫暖和力量,使他們感覺有信任的人可以傾訴。
四、鼓勵他們與他人與自己多重渠道對話
用日記、寫信等方式進行心靈對話。班主任應該鼓勵他們寫日記,寫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把日記當做自己的傾訴對象,讓日記跟自己的心靈對話,班主任通過日記有針對性的翻閱,及時了解孩子的心聲,對性格內行的學生進行輔導。其次還可以鼓勵學生給家人或者老師寫信,老師保密。老師可以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並能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
㈦ 你認為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心理輔導策略有哪些
幫助學生按照平等、尊重、真誠、互助互利、信用、寬容的原則成功的建立和維持回自己期望的人際關系答。要學會保持友誼,珍視友情,運用正確的交往方式,形成積極的個性品質,改變不良的交往方式。與異性交往注意要端正認識、端正態度、講究方式、自我暗示、系統脫敏法、完成行為作業。師生之間要真正理解信任老師,培養尊師的真摯感情,調整自己的心理結構。親子之間的交往困難,要了解親子交往困難形成的原因,承認代溝的存在、而不要迴避、及時進行溝通,一意見融合,在相互溝通的時候、每一方都應該多從對方的立場和觀點去設想,同時接受新知識、求大同存小異。學生如有孤獨的表現,主意要走出自我的小天地,超出封閉的世界,客觀的對待自己,正確的認識自己要學會給予愛和接受愛,為別人做點什麼,享受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