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中學心理輔導站
⑴ 台灣地震新聞觀後感
老師,您折斷的翅膀在哪裡?
--獻給汶川地震災區英雄教師
這是令人震撼的悲壯場面。
當救援人員挖開廢墟時,老師,您跪仆在地伸開雙臂,像一雙安全溫暖的翅膀,護在學生們身上。他們活了下來,您卻走了。救援人員含淚將您已經僵硬的雙臂鋸掉,才將孩子們救出。
「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老師,死亡來臨時,您把生的希望無私地留給學生。當學生們重新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您卻成為折翼天使,在五月的天空悲愴墜落。
——老師,您折斷的翅膀在哪裡?
——空曠的廢墟長長哽咽:他張開的天使之翼,將生命傳遞給身下的學生,最終悄然折斷,像永不磨滅的印記,烙在我們民族的記憶深處。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大地震,一剎那,山崩地裂,日月無光。當巨大的混凝土樓板、橫梁和牆體無情地砸向正在上課的師生,教師們採用了一種共同的姿勢:伸開雙臂護住學生。這種像天使一樣展開翅膀、用血肉之軀為學生隔開死亡的姿勢,在中華民族的記憶里 永恆定格:
——譚千秋,德陽市漢旺鎮東汽中學教導主任,張開雙臂趴在桌上,他的後腦被樓板砸得深深凹下去,但身下護著的學生卻安然無恙。
——張米亞,汶川縣映秀鎮小學老師,跪仆在廢墟中,雙臂緊緊摟著兩個依然存活的學生,他緊抱著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
——湯鴻,什邡市紅白鎮中心學校老師,兩只胳膊下各夾著一個孩子,身子下還護著幾個。她的身體早已冰冷,但被她護住的幾個孩子幸運地活了下來。
——杜正香,平武縣南壩小學老師,她趴在塌下的一根橫梁下的瓦礫里,頭朝著門的方向,一手拉著一個孩子,胸前還護著3個孩子。
走過汶川、北川、青川,走過什邡、綿竹、彭州等極重災區,這樣的教師太多,這樣的英雄太多。人們匯流成河的每一顆晶瑩淚水裡,都閃耀著一位教師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壯和感動。
教師,這些像辛勤的蜜蜂一樣生活清苦、工作勤奮的平凡群體,是什麼讓他們在這樣的危急關頭,迸發出如此偉大的力量?
是師德,師德在危難時刻迸射出奪人心魄的燦爛光芒!
——老師,您折斷的翅膀在哪裡?
——藍色的帳篷風中作響:它在這里,它已化作千萬名劫後餘生的教師的言語,在對學生進行心理撫慰。
這些痛失親人的老師,忍住巨大悲慟,輕輕拭去學生們臉頰的淚水。而他們自己匯成江河的血淚,卻只能在心底無聲奔流。這個世界上,是否還有比這喪失至親、家破人亡更令人悲慟的事?是否還有比把這一切悲慟埋在心底、轉而用微笑安慰別人更堅強的人?
德陽市東汽中學校長周德祥,在災難中痛失愛妻和愛女,肝膽俱裂,災後仍然沒日沒夜地堅持在抗震救災第一線,安置無家可歸的學生,安撫受傷人員,慰問遇難者家屬。
都江堰聚源小學的老師們,和志願者一起,通過做一些游戲,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陰影。
汶川、北川、彭州、綿竹……在每個重災區,安置學生的帳篷里,隨處可見老師們忙碌的身影。他們對學生們噓寒問暖,安慰說:「人在,一切都在,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德陽東汽中學的學生蔣琳劫後餘生,大地震已經震碎了她對人生的希冀,但老師們對她的關懷和幫助,使她漸漸走出了心理陰影。她在日記中寫道:
「來到德陽三中以後,我們這些倖存的東汽學生在這個學校老師的幫助下,身心得到一些恢復。我對生活又多了一點信心,那被大地震震得死去的對生活的追求,在心中又有了氣若游絲的飄移。」
幾乎每位老師心底,都有一道汩汩流血的傷口。他們卻強忍著悲慟,鼓勵受傷的學生笑對人生和未來。這需要何等的堅強和勇敢!這是一種深入骨髓的堅韌和頑強,智慧和勇敢!
大智大勇的背後,是大愛。他們對學生的摯愛、對祖國教育事業的熱愛,超越了人世間一切的悲愴和痛苦,在天地之間與歷史長河中,書寫下一段令人盪氣回腸的英雄傳奇。
——老師,您折斷的翅膀在哪裡?
——板房教室前,鮮紅國旗在風中獵獵作答:它在復課學生的琅琅書聲中,在板房教室中閃動的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裡。
千百年來,每次劫難都不能摧毀這片土地。生命就像頑強的種子,在巉岩峭壁的縫隙間、乾涸荒寂的角落裡,一有機會就向整個世界傳達綠色的信息。不屈的師魂,穿過萬古滄桑的長江黃河,越過混沌億年的珠峰昆侖,在我們的血液里吶喊。
復課!復課!人在,一切都在。只要教育在繼續前進,我們民族仍然前途光明!
災後短短幾天時間內,在大地震中戛然中斷的讀書聲,在一頂頂帳篷里重新頑強地響起。
震後第二天,重災區都江堰向峨鄉海虹小學的簡易帳篷里,令人欣喜地傳出琅琅讀書聲,這是重災區第一所復課的學校。這個學校4名老師墊資幾千元,支起兩口鐵鍋、3頂帳篷,辦起了災後「學習班」。
5月19日,綿陽市長虹培訓中心,北川中學倖存的1500多名師生在帳篷和板房教室里異地復課了。當再次看到熟悉的北川中學牌匾高高豎立時,師生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一個個淚流滿面。
復課,復課,一切為了復課!在什邡市紅白鎮中心學校廢墟約100米外,記者看到一面「共產黨員救災隊」的旗幟,學校的十餘名教師,在餘震不斷、山體滑坡、泥石流和疫情考驗下,拖著疲倦的身軀堅強地戰斗著。他們心中共存一個最大的願望:讓學生盡快回到課堂!
在重災區德陽市黃許職業中專,除2幢樓加固後能用外,其餘校舍都成了危房。黃許職業中專分批復課,分3個階段進行。「這樣的分時段復課,用殘存的24間教室完成全校學生的復學復課,可以說是完成了一份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校長汪朝金感慨地說。
這大概是世界上最凝聚人心的學校。工人、農民,城市、鄉村,老人、孩子……都盡力捐款捐物,支持災區學校重建,幫助災區學生復課。
這大概是世界上最獨特的教室。林間空隙里、學校操場上,新搭起的帳篷和簡易板房,是學生們上課的場所。
這大概是世界上最令人感動的課堂。不少老師拖著殘病之軀、纏著白色綳帶,堅持給學生上課。有的地方教師不夠,一些高年級學生就主動站出來,給弟弟妹妹們上課。
許多老師被埋在廢墟下沒有哭,但在復課這一刻,他們流淚了。北川中學一位教師說:「學生們能像往常那樣快樂學習、健康成長,這是我們當老師的最大心願。」
老師們的心願就這么朴實而深情。他們就像堅韌不屈的竹子,為了祖國的下一代,竹子砍了,還有竹根,只要春風一來,漫山遍野映襯一片藍天的,依然是平凡而偉大、樸素而堅韌的竹海。
⑵ 四川省北川中學的歷史
學校佔地62484㎡,校舍建築面積36921.85㎡,有48個教學班,其中高中班級30個,初中班級本部12個,新區6個,在校學生人數2761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2657人,佔96.23%。有教職工193人,其中:專任教師179人(高中96人,初中83人)。高中專任教師中,本科畢業86人(另有4人研修班結業),高中專任教師
學歷達標率為92%;在179名專任教師中,有中學高級職稱23人(其中高中18人,占高中專任家教師的19%),中級職稱88人。中高級職稱共111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2%。
地震前在縣委、縣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效益不斷提高,辦學品位不斷提升。2001年、2003年高考成績佔全市所有高中的第七名;2003年、2004年連續兩年獲綿陽市高考綜合評估(B組)一等獎;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獲綿陽市高考(C組)二等獎。 2008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地震發生後,兩棟五層教學樓垮塌。在這場巨變中,有1000多師生不幸遇難!
隨後1300餘名倖存師生被轉移到綿陽安置。溫家寶總理先後七次看望北川中學師生受震後的北川中學。
2008年5月19日上午,在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創的北川中學在四川省綿陽市長虹集團培訓中心正式復課。
2008年5月23日上午,在位於綿陽市長虹培訓中心的北川中學臨時學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第三次看望了北川中學師生,並進入該校高三(一)班教室,給全班70名學生上了一堂愛國、感恩課。課堂上,溫總理親手用粉筆寫下的「多難興邦」四個字,成為該校師生們學習的不竭動力。
2008年北川中學有593名考生參加高考,除了4名保送生外,共有113人的成績上本科分數線,其中高三(3)班學生王德鑫以658分獲得全校理科最高分,這個分數也是935名北川籍考生中的理科第三名。 重受震後的北川中學建的新北川中學位於北川縣永昌鎮,佔地225畝,依山傍水、風景宜人,是新縣城最為平整的一塊土地,建築面積72000平方米,佔地面積達15萬平方米,建築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是北川羌族自治縣唯一一所高中。學校採取住宿制,同時容納5200名學生學習、寄宿(學校有3000餘學生),擁有千人會議室及高一、高二、高三教學樓等11棟建築。
2008年10月27日,新北川中學援建計劃北京啟動,預計投資將超過2億元人民幣,新北川中學重建工程將按照「樸素、安全、具有民族特色」的原則進行,由中國僑聯向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台胞、歸僑僑眷發起援建。
按照溫家寶總理關於援建北川中學的指示精神,邀請來自麻省理工學院、香港大學、清華大學和同濟大學等5所名校建築系的教授,組成設計團隊共同擔綱設計。設計團隊共提出了3套初步設計方案,這些方案既各有特色又有共同的思考,都融入了地域性與文化整合的思想,其中一套方案提出將「羌族紅」融入教學樓的建造中;有方案提出設計採用地域性的建築材料與構造,並用羌族民居的雕樓形式,來延續地方文化認同;還有方案提出在學校大門入口建「照片牆」,以紀念在「5·12」中遇難的同學。中新北川中學規劃效果圖校園全貌國僑聯組織各設計團隊先後進行了8次設計方案論證評審,並由40多位國內頂級專家審查討論,歷時四個多月,最終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綜合各設計方案優點,形成了北川中學的設計方案。
新北川中學已於2009年5月12日14:28正式開工,於2010年9月1日前完工,成為北川新城的一個標志性工程。
北川中學硬體設施大部分由思科公司捐建,加之後期自身的不斷發展,學校整體硬體已處於綿陽市一流水平。
1、功能用房、專用教室配套,設備設施完善。學校配備了:
(1)網路管理中心1間;
(2)信息技術教室3間;
(3)專用多媒體教室98間;
(4)校園廣播管理中心1間,室外音柱20個,室內廣播190個;
(5)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管理辦公室1間;
(6)階梯教室(帶多媒體設備)3間;
(7)英語語言室1間;
(8)紫荊禮堂1個,附帶總控制室1間;
(9)清華遠程教室1間;
(10)校園廣播站1間;
(11)專用多媒體備課教室2間;
(12)運動場專用音響設備1套;
(13) 室外專用真彩LED顯示屏一塊,長虹52英寸電視機8台;
(14)數字電影放映設備1套;
2、課堂教學系統
每班教室都有投影儀、電子白板和實物展示台等現代教育技術設備,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很好地利用。
3、校園網路系統
(1)校園廣播系統採用電腦程序加分區控制方式,終端遍布校園,除教育教學之外,學生廣播站每天2次用中英文進行廣播。
(2)校園網採用電信光纖接入網際網路。採用Cisco Catalyst4503—E雙核心交換機,分為有線、無線、刷卡系統等三套網路,有850餘個有線信息點,網路中心千兆光纖到各樓層,實現有線無線的全覆蓋,建成了以信息服務為中心的全方位、多層次、開放式、高效率的現代教育技術服務體系。
搬入新校區之後,全校師生齊頭奮進,努力拚搏。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學校師資力量大幅提升,現有在編教師188人,其中研究生學歷及在讀研究生教師12人,高級教師37人,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免費師范生37人(北京師范大學2人,華東師范大學4人,華中師范大學7人,陝西師范大學18人,東北師范大學1人,西南大學5人)。除此之外,還有北京支教教師16人,特聘專家型教師3人。
學生的生源不斷提升,2012年的生源比2011年要好的多,隨著學校 教學質量的上升,預計生源會越來越好。
在新校區舉行的2屆高考中,學校取得了輝煌的成績,2011年高考獲綿陽市特等獎,2012年高考更是創造了北川中學的歷史,一本上線人數是2011年的3倍。
據了解,北川中學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他們淳樸善良,勤奮好學。為了讓每位學生能夠安心學習,北川中學針對貧困學生專門組建了寒梅班,班裡學生的生活費由浙江新華愛心基金會資助。
「寒梅班的每一位學生成績普遍中等偏上,每位學生自入學以來,都勤奮刻苦。今天,學生們能取得優異的成績,離不開各位科任老師的細心輔導和幫助。」2012級寒梅班班主任何興華欣慰地告訴記者:「寒梅班的學生除了刻苦學習,他們還銘記著一份愛心,他們用實際行動向資助他們的愛心人士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畢業的第二屆寒梅班有47名學生參加高考,其中33人上本科線。
據統計,2012高考,北川中學參考人數660人,本科上線326人,上線率達49.4%,同比新增144人(同比增長26%),達目標人數的194%。
2013年,北川中學與綿陽中學聯合辦學,有教學班66個班,學生3217人,在編教師217人,綿陽中學教師17人,北京西城區及怡海集團支教教師10人,特聘專家型教師喬榮凝、王京華、陳玉芬3人。2013年高考成績在2012年基礎上更進一步,取得重大突破,高考一本線錄取人數102人。
學校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大力推行學生多樣化特色發展:與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聯合推進音樂課改,聯合開發《羌族音樂文化》校本教材,高一年級在多媒體教室、禮堂活動廳、信息化音樂室開設必修課器樂,讓合唱進課堂;與天津體育學院聯合編寫體育特色校本教材《羌舞健身廣播體操》,開設《羌族鍋庄》,每天利用校園廣播系統推廣普及;自主研發《魅力羌綉工藝》校本課程,在高二年級通用技術課程和美術課程中同步開設「羌綉」、電腦繪畫選修課並納入學業水平考試實踐操作項目。
2012年12月,被教育部確定為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試點工作重點內容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模式探索。學校以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為依託,以全面提高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水平和資源建設及應用為主線,以教育教學中全面有效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為抓手,以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逐步實現教育教學全面信息化。
⑶ 對舊語新注的現象700字作文
老師,您折斷的翅膀在哪裡? --獻給汶川地震災區英雄教師 這是令人震撼的悲壯場面。 當救援人員挖開廢墟時,老師,您跪仆在地伸開雙臂,像一雙安全溫暖的翅膀,護在學生們身上。他們活了下來,您卻走了。救援人員含淚將您已經僵硬的雙臂鋸掉,才將孩子們救出。 「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老師,亡來臨時,您把生的希望無私地留給學生。當學生們重新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您卻成為折翼天使,在五月的天空悲愴墜落。 ——老師,您折斷的翅膀在哪裡? ——空曠的廢墟長長哽咽:他張開的天使之翼,將生命傳遞給身下的學生,最終悄然折斷,像永不磨滅的印記,烙在我們民族的記憶深處。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大地震,一剎那,山崩地裂,日月無光。當巨大的混凝土樓板、橫梁和牆體無情地砸向正在上課的師生,教師們採用了一種共同的姿勢:伸開雙臂護住學生。這種像天使一樣展開翅膀、用血肉之軀為學生隔開亡的姿勢,在中華民族的記憶里 永恆定格: ——譚千秋,德陽市漢旺鎮東汽中學教導主任,張開雙臂趴在桌上,他的後腦被樓板砸得深深凹下去,但身下護著的學生卻安然無恙。 ——張米亞,汶川縣映秀鎮小學老師,跪仆在廢墟中,雙臂緊緊摟著兩個依然存活的學生,他緊抱著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 ——湯鴻,什邡市紅白鎮中心學校老師,兩只胳膊下各夾著一個孩子,身子下還護著幾個。她的身體早已冰冷,但被她護住的幾個孩子幸運地活了下來。 ——杜正香,平武縣南壩小學老師,她趴在塌下的一根橫梁下的瓦礫里,頭朝著門的方向,一手拉著一個孩子,胸前還護著3個孩子。 走過汶川、北川、青川,走過什邡、綿竹、彭州等極重災區,這樣的教師太多,這樣的英雄太多。人們匯流成河的每一顆晶瑩淚水裡,都閃耀著一位教師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壯和感動。 教師,這些像辛勤的蜜蜂一樣生活清苦、工作勤奮的平凡群體,是什麼讓他們在這樣的危急關頭,迸發出如此偉大的力量? 是師德,師德在危難時刻迸射出奪人心魄的燦爛光芒! ——老師,您折斷的翅膀在哪裡? ——藍色的帳篷風中作響:它在這里,它已化作千萬名劫後餘生的教師的言語,在對學生進行心理撫慰。 這些痛失親人的老師,忍住巨大悲慟,輕輕拭去學生們臉頰的淚水。而他們自己匯成江河的血淚,卻只能在心底無聲奔流。這個世界上,是否還有比這喪失至親、家破人亡更令人悲慟的事?是否還有比把這一切悲慟埋在心底、轉而用微笑安慰別人更堅強的人? 德陽市東汽中學校長周德祥,在災難中痛失愛妻和愛女,肝膽俱裂,災後仍然沒日沒夜地堅持在抗震救災第一線,安置無家可歸的學生,安撫受傷人員,慰問遇難者家屬。 都江堰聚源小學的老師們,和志願者一起,通過做一些游戲,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陰影。 汶川、北川、彭州、綿竹……在每個重災區,安置學生的帳篷里,隨處可見老師們忙碌的身影。他們對學生們噓寒問暖,安慰說:「人在,一切都在,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德陽東汽中學的學生蔣琳劫後餘生,大地震已經震碎了她對人生的希冀,但老師們對她的關懷和幫助,使她漸漸走出了心理陰影。她在日記中寫道: 「來到德陽三中以後,我們這些倖存的東汽學生在這個學校老師的幫助下,身心得到一些恢復。我對生活又多了一點信心,那被大地震震得去的對生活的追求,在心中又有了氣若游絲的飄移。」 幾乎每位老師心底,都有一道汩汩流血的傷口。他們卻強忍著悲慟,鼓勵受傷的學生笑對人生和未來。這需要何等的堅強和勇敢!這是一種深入骨髓的堅韌和頑強,智慧和勇敢! 大智大勇的背後,是大愛。他們對學生的摯愛、對祖國教育事業的熱愛,超越了人世間一切的悲愴和痛苦,在天地之間與歷史長河中,書寫下一段令人盪氣回腸的英雄傳奇。 ——老師,您折斷的翅膀在哪裡? ——板房教室前,鮮紅國旗在風中獵獵作答:它在復課學生的琅琅書聲中,在板房教室中閃動的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裡。 千百年來,每次劫難都不能摧毀這片土地。生命就像頑強的種子,在巉岩峭壁的縫隙間、乾涸荒寂的角落裡,一有機會就向整個世界傳達綠色的信息。不屈的師魂,穿過萬古滄桑的長江黃河,越過混沌億年的珠峰昆侖,在我們的血液里吶喊。 復課!復課!人在,一切都在。只要教育在繼續前進,我們民族仍然前途光明! 災後短短幾天時間內,在大地震中戛然中斷的讀書聲,在一頂頂帳篷里重新頑強地響起。 震後第二天,重災區都江堰向峨鄉海虹小學的簡易帳篷里,令人欣喜地傳出琅琅讀書聲,這是重災區第一所復課的學校。這個學校4名老師墊資幾千元,支起兩口鐵鍋、3頂帳篷,辦起了災後「學習班」。 5月19日,綿陽市長虹培訓中心,北川中學倖存的1500多名師生在帳篷和板房教室里異地復課了。當再次看到熟悉的北川中學牌匾高高豎立時,師生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一個個淚流滿面。 復課,復課,一切為了復課!在什邡市紅白鎮中心學校廢墟約100米外,記者看到一面「共產黨員救災隊」的旗幟,學校的十餘名教師,在餘震不斷、山體滑坡、泥石流和疫情考驗下,拖著疲倦的身軀堅強地戰斗著。他們心中共存一個最大的願望:讓學生盡快回到課堂! 在重災區德陽市黃許職業中專,除2幢樓加固後能用外,其餘校舍都成了危房。黃許職業中專分批復課,分3個階段進行。「這樣的分時段復課,用殘存的24間教室完成全校學生的復學復課,可以說是完成了一份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校長汪朝金感慨地說。 這大概是世界上最凝聚人心的學校。工人、農民,城市、鄉村,老人、孩子……都盡力捐款捐物,支持災區學校重建,幫助災區學生復課。 這大概是世界上最獨特的教室。林間空隙里、學校操場上,新搭起的帳篷和簡易板房,是學生們上課的場所。 這大概是世界上最令人感動的課堂。不少老師拖著殘病之軀、纏著白色綳帶,堅持給學生上課。有的地方教師不夠,一些高年級學生就主動站出來,給弟弟妹妹們上課。 許多老師被埋在廢墟下沒有哭,但在復課這一刻,他們流淚了。北川中學一位教師說:「學生們能像往常那樣快樂學習、健康成長,這是我們當老師的最大心願。」 老師們的心願就這么朴實而深情。他們就像堅韌不屈的竹子,為了祖國的下一代,竹子砍了,還有竹根,只要春風一來,漫山遍野映襯一片藍天的,依然是平凡而偉大、樸素而堅韌的竹海。
⑷ 在災後心理援助隊伍中承擔對傷員的精神評估與診斷的是
當地球被調成振動,汶川地震,玉樹地震,乃至國際上的智利地震、海地地震,一幕幕的悲劇場面多次出現,在國內外物質救援緊張開展的同時,我們不禁想把更多的關注放在受災者的內心。
人們將如何接納猝臨的災難、怎樣樹立堅持活下去的信念、如何從容應對未來、面對被改變的人生命運呢?尤其是那些未成年的孩子,又怎樣擺脫黑暗的陰影,走出心理的重大危機呢?眾所周知,許多經歷了災難或災難中的倖存者,擺脫這段經歷帶來的困擾是一個很艱難的長期過程。身體可以很快好轉,但心理的重創卻很難遠去。對於經歷災難的人們,除了物質的救援,身體的醫治,政府的溫暖外,更需要親情的撫慰,壓力的疏解和心理的干預,需要災難過後內心的平復,需要面對未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災後重建不僅是物質家園的恢復和重建,更是受災群眾精神家園的救助和重建。為此,由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主辦,中國紅十字會心靈陽光工程、健康中國公共健康宣傳促進委員會承辦,斯巴魯汽車(中國)有限公司、湖北麻城大別山天通工貿有限公司等企業大力支持的青海災後心理救援與慰問活動近期開展。
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王海京介紹,自汶川地震後,中國紅十字會首次派出災後心理救援隊,在災區開展心理救援,並通過在災區建立心靈陽光關愛中心,對災區群眾進行持續的心靈重建工作,為四川災區的心理救援和心靈重建做出了積極貢獻。心理干預培訓和災後心理救援正逐步成為中國紅十字會災害救助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紅十字會不僅在物資上緊急支援災區民眾、積極開展災區重建工作,更關心災害給受災群眾心理上帶來的傷害,關注他們的心靈重建。此次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心理救援隊赴災區,主要是與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危機干預中心合作,對玉樹地震災區的青少年以夏令營的形式進行心理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地震災害給他們心靈帶來的影響,讓他們的心靈重新充滿陽光,開始美好的生活。
兩年前的汶川地震心理援助
系統的心理援助的理論出現於上個世紀40年代,緣於美國1942年的波士頓大火,這場發生在夜總會的大火致使近500人死亡。在這場大火之後,美國心理學家Eric Lindezmann 治療了很多火災的倖存者,並在他們身上發現了一些相似之處,就此整理出關於哀傷的反應模式。
1978年,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署出台了第一本《災難救援心理輔導手冊》。隨著人們對災後心理重建重視程度的提高,各國的心理學家以及政府著手研究災難的危機干預,並開始了有關受害者的服務。
心理救援真正走入中國人的視野,並廣受國人熟知,應該是在兩年前的汶川地震。據估計,汶川地震發生後兩周內,以心理援助名義參加抗震救災的人數達到3000多人,但由於很多志願者是自願前往災區,沒有統一的組織,並且很多心理救援志願者並不具備真正的專業技術和經驗,導致了許多災民的二次創傷,北川中學,也不得不謝絕救援。
汶川地震心理救援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也逐步被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認識,譬如缺乏統一的組織和有序的協調,在災區進行心理援助的隊伍既有中央政府部門的,也有地方省市的;既有官方的群眾組織,也有非政府組織;這些不同組織的隊伍交叉分布在災區各地,缺乏統一的協調機制,以至於有的民眾受到多次的心理危機干預,而有的民眾還沒有接受過一次心理輔導。再如缺乏心理救助工作預案和專業隊伍。雖然在地震後,眾多組織火速開赴災區,衛生部也立即組建心理危機干預與重建的隊伍,但是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這是臨時應急性的,在災難發生之前,我國缺乏心理危機干預與重建的工作方案,在平時也疏於培養這方面的志願者。
⑸ 誰有北川中學的建築設計的資料,求資料,給分
新北川中學避開地震斷裂帶
援建北川中學指揮部指揮長、中國僑聯辦公廳副主任劉奇昨晚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電話專訪。他表示,新建北川中學的重中之重就是安全,「抗震」在目前的設計方案中有充分體現。
劉奇說,整個新北川縣城選址在安縣永昌鎮,永昌鎮本身就不在地震斷裂帶上,如果發生地震,帶來的損壞程度就要小很多。
新北川中學8度設防(能抵禦烈度為8度的地震),而新北川縣城多數房屋的建設標準是7度設防。
劉奇介紹,如果再發生地震,新北川中學不僅能夠成為本校學生的避難場所,也能為當地群眾提供安全保護。
抗震用料
鋼筋使用要比常規建築多
為了實現8度設防要求,新北川中學在選材和材料使用方面與常規建築有一些區別。比如在使用鋼筋的比例上要多一些,水泥的標號也要高一些。
劉奇說,在施工質量方面也要特別強調,比如水泥要灌實、鋼筋要焊接得嚴絲合縫。此前地震中很多不合格建築就是因為這些環節出現了問題。
新北川中學還設置了減震設備,大體就像在樓的上下兩塊水泥板中間,安裝了數根巨型彈簧,彈簧的彈性空間可降低地震橫波和縱波的沖擊力,進而減少對樓體的破壞力。
設計細節
操場角落預留食物存放點
新北川中學的建築都有一個統一的特點,就是細長形。據劉奇介紹,這種設計主要是因為方案確定之前,曾給北川中學的孩子們做過調查,孩子們希望不要建高樓,對高樓還是有一定的恐懼心理。
因此國家規定學校教學樓最高可建5層,新北川中學建3層;宿舍樓建4層或5層,也比國家規定的低兩三層。在控制高度的情況下,樓體要有同樣的容納量,就會修得細長了。
雖然目前樓體長度的最終數據還未確定,但就單體建築而言,北川中學建築的佔地跨度在整個縣城裡是最大的。
除了建築本身的抗震要求,新北川中學在預防地震上也做了細節方面的處理。
據劉奇介紹,新校在操場、道路等空曠地帶預留了臨時廁所的安置空間和下水排污設施。一旦發生地震,這些設施就可以啟用。這樣的預留設置大約有十幾處。
此外還安置了不少的食品存放地點。比如操場看台下面、教學樓一樓的角落裡等,如果發生地震,孩子們躲在這里不至於沒有食物和水。
據介紹,這部分是借鑒日本的經驗,日本會在類似地方長期放置食物,快過期的時候就趕快拿出來到商場去賣,進行及時置換。
⑹ 汶川地震中感人的故事(正經的,別來什麼泡麵漲價!急用!)
1,當搶救人員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死了,是被垮塌下來的房子壓的,透過那一堆廢墟的的間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勢,雙膝跪著,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著地支撐著身體,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禮,只是身體被壓的變形了,看上去有些詭異。
救援人員從廢墟的空隙伸手進去確認了她已經死亡,又在沖著廢墟喊了幾聲,用撬棍在在磚頭上敲了幾下,裡面沒有任何回應。 當人群走到下一個建築物的時候,救援隊長忽然往回跑,邊跑變喊「快過來」。他又來到她的屍體前,費力的把手伸進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幾下高聲的喊「有人,有個孩子 ,還活著」。 經過一番努力,人們小心的把擋著她的廢墟清理開,在她的身體下面躺著她的孩子,包在一個紅色帶黃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個月大,因為母親身體庇護著,他毫發未傷,抱出來的時候,他還安靜的睡著,他熟睡的臉讓所有在場的人感到很溫暖。
隨行的醫生過來解開被子准備做些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里,醫生下意識的看了下手機屏幕,發現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簡訊「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卻在這一刻落淚了,手機傳遞著,每個看到簡訊的人都落淚了。
⑺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演講是以口語(講)為主,以體態語(演)為輔的一種表達方式,是人們用來
A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