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對吸毒人員心理輔導
A. 如何正確對待吸毒者
吸毒者是社會中的一類特殊群體,他們既是違法者,又是受害者。從醫學的角度看,吸毒者也是病人。因此,吸毒者具有雙重性質的身份。要正確的對待吸毒者,既不要把吸毒者看作是犯罪分子,不要歧視他們,又要區別於一般的病人,要嚴格管理,科學戒毒。許多吸毒者所以屢戒不斷,很大程度上與家屬的認識、支持和配合有關,所以不管是患者還是家屬,都應對吸毒者有一個現實、正確的認識。
(1)吸毒患者首先是病人。吸毒一旦成癮,其強烈的生理、心理依賴就不是靠其意志可控製得了的。事實上,吸毒者在清醒的狀態下也有戒除毒品的強烈意願,但一旦毒癮發作,極其痛苦的戒斷症狀就會迫使其依賴毒品以求解脫,很多吸毒者在無法找到毒品的時候,甚至不惜自殘以期緩解無法忍受的生理痛苦,這是常人無法想像的。所以,對於吸毒者而言,他們首先是病人。
(2)是病人就必須醫治。誰都知道正常人感冒一百次,要治療一百次;癌症病人不能因為是「絕症」就放棄治療。對於吸毒者,也同樣如此。由於毒品已完全控制了患者的意志,扭曲了他們的人格,所以,作為家屬,不能因為其一時失足而拋棄他們,放棄對他們的治療,相反,不僅應從生理上積極幫助他們進行治療,更應在心理上,人格上進行無微不至的關愛和呵護,樹立他們戰勝毒魔的勇氣和信心,讓他們重新站起來。
(3)屢吸屢戒總比連續的致命的惡性吸毒要強。由於毒品具有強烈的「耐受性」,一旦成癮,量就會越吸越大,如果不加控制地惡性吸食下去,最終肯定會走向死亡(通常為8~10年),相反,一旦戒毒後,即使再復吸,其吸毒量也會降至最低,這樣總比長期惡性吸毒要強。
當然,我們希望一個吸毒者戒斷後永遠不在復吸,但事實上,很多客觀因素都極易導致他們復吸,所以,解決復吸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一旦發現復吸,便馬上進行治療,再復吸再治療,這樣,一方面大大減少了吸毒量,更重要的是,其身體也會逐漸得到恢復,心癮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心理、人格也逐漸得到矯正。許多人就是在這樣一個反復戒毒過程中逐漸成為一個正常人,並最終徹底擺脫毒品的。
B. 怎樣心理輔導吸毒者
看吸毒後果的視頻,熱愛生活轉移注意力
C. 吸毒人員的情緒分析及如何進行心理戒毒
一、前言 作為一名禁毒社會工作者,與吸(戒)毒人員的服務溝通也將近一年。從學校畢業,自己也面臨著就業的選擇。當初報考社會工作專業,對其沒有很深的了解。換句話說,就像我現在服務的很多案主一樣,似懂非懂。區別在於我是指對專業內容和前景的了解,而他們指對毒品的危害和自己命運的了解。三年的學習記住了一句話:助人自助。知道了一個職業:社會工作者。明白了一種價值理念:平等、尊重、接納。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社工和吸毒者兩者有聯系。(這一點足以證明部分真理:人性中的「趨利避害」)。 而我對吸(戒)毒人員的認知最初僅僅停留在媒體對其「妖魔化」的渲染,但就像一切禁忌所要達到的效果一樣,不用自己理性的分析,不要知道為什麼,只要你做到不碰毒品。 在吸(戒)毒人員的表述中,常常會聽到這樣的口述:「自己心情不好,比較壓抑時,可能就會想到那個――毒品。」「有時會有莫名其妙的失落。」……… 吸(戒)毒人員他們由於吸毒,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身體受到了傷害,這是直觀的或者說可以通過某些檢測得到明確的答案,但他們的精神上是否也受到了傷害,可能這不易觀察到,但並不代表他們不存在。 二、情緒的概念 情緒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有時我們說這個人「活得很開心「,說某些人」生活的快樂」,又提到他很「痛苦」,這些我想都是對其情緒的表達,以此來說明他們的狀態。根據張春興《現代心理學》的定義:情緒,是指個體受到某種刺激所產生的一種聲心激動狀態;情緒狀態之發生,雖為個人所能體驗,但對其所引起的生理變化與行為反應,卻不易為個體所控制,故對個體之生活極具影響作用。 三、一些重要的情緒體驗形式和其性質 這里我主要談談我所接觸的吸(戒)毒人員他們的一些情緒體驗。 (一)愉快 從某種哲學觀點來看,人的一生就是追求快樂的最大化。當然我在這並不是要做更多的哲學辨證。吸毒者他們照主流媒體的宣傳在吸毒的同時確實得到了很大的愉悅感,由於我們未曾吸食,很難判斷其真偽。在人的眾多基本需求中,大多數人認為,性高潮是人類快感的頂峰,但它也不能掩蓋身體撫摸以及純粹的愛撫感覺帶來的快感。(諸如:母親對子女愛的撫摸)盡管諸如此類的快感不能作為生活的主要目的——弗洛伊德論述的現實原則告訴我們,追求快樂有時會危機生命本身的——,但是,沒有快樂的生活也是沒有價值的。如果說吸毒者本身他的最初目的或者說最初的動機是好奇抑或是虛榮等等,沒有追求愉快的動機(好奇的滿足,虛榮的實現可能並不是一種愉快)。那麼他們所達到的客觀結果是愉悅?健康人格的目標和獎賞就是使自己得到一種愉快的感覺。那似乎看起來吸毒者本身所追求的是符合一個健康人格的標準的?(排除所謂吸毒是犯罪行為等等行政社會化的評判,僅僅從人的情緒表現而言)如果我們假設吸毒帶來的不是愉悅,也不是痛苦,是一種中性的感覺,甚至我們假定吸毒是不好的口味,沒有飄飄然的幻覺(由於我不懂醫學,也沒有嘗試過毒品,一切都是一種假設)那麼這么多的吸(戒)毒人員趨之若鶩所追求的是一種什麼呢?可能就像上海大學顧俊老師說的,毒品的感覺不是讓人感到某種興奮,恰恰是不吸時的難受和痛苦。從這個意義上說,吸毒成癮最可怕的是病態的壓抑了「愉快」的情感體驗,快樂變成了痛苦,天堂變成了地獄。 (二)抑鬱 這又是吸毒者中常見的一種情緒反應。我們每個人當生活中缺少歡樂、意義或者沒有希望時,人們明顯地表現出的是意志消沉。吸毒者朱某曾向我說:「生活真是缺乏樂趣,很沒勁啊。」吸毒後的生理反應和心理反應很容易讓吸毒者導致抑鬱。他們都感到一種度日如年,無所事事,甚至感到自己微不足道,有罪和受人鄙視。而且這種狀態不易自我控制,吸毒者的大多數在此時都有想戒毒的願望,但在沒有更多社會支持的背景下,或者大家經常提到的環境的影響下,確實很容易再次吸毒或者復吸。對於我們很多案主來說,他們的文化水平都較低,不能說他們沒有精神生活,但確實生活的目標和意義對於他們很多人來說,可能是一種實用主義+功利主義。所以說當他們碰到很多常人也遇到的凡人瑣事時,很可能不會更多的去分析其背後的原因,加之毒品所產生的機制很大程度上是讓人的大腦分泌所謂是讓人們受到外界刺激處於興奮狀態時,VTA區域的神經元會分泌大量的多巴胺這種物質。在正常情況下這些多巴胺都分泌到了神經鍵上(神經元之間的神經線連接),在此與鄰近神經元上的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多巴胺接收元結合,同時也將興奮信號傳遞給下一個神經元。在吸毒後,大腦中的毒素會影響這種傳遞,例如可卡因能夠阻擋多巴胺從神經鍵上傳出,導致它的大量富集,並且刺激神經細胞的時間大大加長,進而導致吸毒者所嚮往與享受的快樂感。而且這種快樂感一旦出現,就足可給大腦留下深刻的記錄,必須依靠再次吸毒,而且要加大劑量才能使之再現。所以一位戒毒專家曾經這樣說過「許多人吸毒並不是由於喜歡,而是由於產生了一種生理依賴。」在這我更要補充一句「許多人復吸也並不是由於喜歡,而是由於產生了一種心理依賴。」 (三)焦慮與恐懼 服務對象夏某由於屢次求職失敗,覺得自己的生活道路異常艱難,但又感到無可奈何。我的個人經驗吸(戒)毒人員對於毒品的看法其實在很大層面上是他一個人對待人生對待生活態度的一個縮影,或者是這個人社會化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一個極大的挑戰。有句話說:性格即命運。我雖不特別贊同這個觀點。但按常理來判斷,性格內向的吸毒者更趨向於抑鬱,反之較外向的吸毒者更趨向於焦慮。焦慮不同於恐懼,在後者人們能看到危險的來源,可以通過戰斗(這個詞有點欠妥)或逃避來對付他。眾多吸毒者吸上第一口的原因,不外乎好奇,朋友慫恿,減肥時尚,或者其他可以解釋的合理化因素,這些因素某種意義上說這些人的動機不能說是一種罪惡的動機,甚至我還覺得是一個人有著勃勃生機的表現。問題在於事態的發展超出了其本人所能控制的范圍,超出了意志的范疇,他們就像一個個受了傷的「戰士」,站在了懸崖邊上,中間隔著無底深淵,對面的「寶山」(毒品)對於他們來說具有不可抗拒的誘惑,懸崖離寶山只有一步之遙,那麼對於吸毒者來說這個選擇題很「簡單」,如果縱身一跳,可能他會跳上寶山,也可能跌下深淵。在這種情況下,冒險一試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如果背後是追兵斷了後路(例如:家庭的瀕於破裂,財產的耗盡,被勞教處罰等等)不跳必死,跳有一半希望躍上對面的山頭「獲救」(對於吸毒者來說寶山的誘惑力很大啊)。這個看似也是個不難的選擇題——跳!作為一個禁毒社會工作者我所要讓我的案主明白他所選擇的權利是虛假的。懸崖是真,追兵是真,但寶山是假的,沒有一座可供他們冒險一跳的寶山。當吸毒者領悟到這一點時,可能會選擇拒絕承認其應有的義務,聽天由命,把選擇的困境還原為一種命運的厄運了。也不再擺出更多選擇的誇張姿勢(吸毒者常在我們面前敘述自己的選擇之難),先是恐懼,後來就是無盡的焦慮,最後麻木的站在受難的高岡上,因為麻木就是他的本來面目也是毒品的本來面目,難道不是嗎? (四)哭泣 胡某是我接觸並親眼看到第一個哭泣的吸毒者,在一次會談中,他的父親當著我和他的的面,說了很多,其中充滿著作為一個吸毒者父親,他自己的心理創傷一點也不比他的孩子來得少。霎時,胡的眼淚象斷了線的玉珠掉了下來。有人說吸毒者的眼淚是不能相信的。因為他們是想博得同情,好弄到錢再去吸毒。常言道:男兒有淚不輕彈。自古以來,只有婦女和兒童能夠毫無意識和窘迫感地哭泣。在我們所接觸的案主中男性案主居多,他們絕大多數都經過了社會化的洗禮,走在了再社會化的崎嶇小路上。我個人思考的想法是,如果我們能在與案主的服務過程中,在他們想哭的時候,讓其盡情地發泄自己地感情,我們的案主大多數並不是演員,也不是一群天生的癮君子,是一群特殊的病人。在每個吸毒者的人生中,可能他們很久沒有扮演哭泣的角色了,就算這是一出戲,一出案主被自己的感動感動地想要哭的戲,我們又何必不讓這場戲演下去呢?當案主在沒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時,這樣的情緒發泄或者感情的釋放,可以使他們積極主動的重新恢復自己的生活。眼淚的鹹味能使吸毒者麻痹的舌頭感受到自己和別人相同的人性。 (五)幽默與笑 比起哭泣,我們的案主很少用笑的情緒來表達自己,可能這僅僅是我的一家之言。在許多情景中,見到幽默就能發笑,這是狀況良好的表現。人在各種嬉鬧的場合,失去了笑是一種很嚴重的人格障礙的早期特徵。這里我想到我所服務的一個案主劉某他是一個身體有殘疾的人,吸毒的原因和戒毒的過程也曲折蜿蜒,但在和他的服務過程中,發現他即使在一些惡劣的環境中也能發笑時,我想這也許表明了他一種從命運劫難中超脫的自由程度。當我們的案主更多的能用笑來表達自己時,一切都有了些許希望吧。 上述就是一些吸(戒)毒人員常見的情緒表達,本想再分析一些諸如「厭煩、傷感……等情緒反應」但深感自己水平有限,自己也有一種被討空的感覺,有待以後更多的學習和實踐來豐富吧。
D. 心理咨詢師對吸毒人員輔導對策問答
戒毒
E. 如何加強戒毒人員個體心理矯治
:理念性教育、親情式感化、有序式生活、多功能矯治.
一、加強理念教育自覺遠離毒品,拒毒防毒意識引導經常化
思想教育是日常工作的基礎。我將與每一個新入所的戒毒學員談話,使她們在思想上認識到毒品的危害性,認清毒品的真面目,銘記吸毒的慘痛教訓,為戒毒學員指明方向。使她們加強法律觀念,樹立戒毒決心和信心,恢復心理健康,有助於戒毒學員盡快回歸社會,重塑人生。
在每一個節假日,都應該給她們買來水果,花錢給她們買來一些糖果,使她們感到自己沒有被社會遺棄。她們感動著,心被融化了。他們忘記了自己是個戒毒學員。在這里,人性化和半軍事化管理讓他們每天的生活有了規律,使他們的戒毒生活有了精彩充實的每一天。
道德和法制教育是經常性的工作。愛祖國、敬父母、重節氣、知羞恥、講誠信、守節操,這些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逐漸培養和提高戒毒學員的道德情操,使她們充分認識自己吸毒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和違法性,使自己真正知法、懂法,樹立守法意識。把自己的活動嚴格控制在法律法規所規定的范圍內,依法行事,明辨是非,拒絕毒品,重塑自我。
二、嚴格制定日常工作流程實行有序管理,學習生活制度化
強制戒毒人員成癮情況特殊,是一個另類的群體,他們最大的年齡47歲,最小的14周歲,每一位學員都有一段辛酸的故事。導致她們吸毒的原因很多,一是單親家庭,從小不學習,放盪社會,迷網吧,結交一些不健康的朋友,好奇心,導致吸食毒品。其次是打工人員,為了多賺錢從事賣淫職業,和一些嫖客共同吸食。二是婚姻的不幸:心理壓力較大,放縱自己,玩世不恭,拿毒品來宣洩和刺激。三是有一部分人就是經濟來源比較豐富,精神生活比較空虛,把吸毒看作是身份的標志,這種人是很難和她們交流的。她們認為花錢買毒品就是尋求刺激,招待朋友,以這種方式去談業務比較時尚。所以她們不是從根本上對毒品的誘惑有效地抵制。對於這類人員的管理,規章制度教育是我們的基本工作。任何一個強制戒毒學員都要接受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所內規范紀律教育,自覺養成遵守所規所紀的良好習慣。對學員進行半軍事化管理,使她們對自己嚴格要求,內務整潔,每天上午做廣播體操,下午上課,堅持每天都背監規,上課回答問題,結合自己談對毒品危害的認識,出所以後怎樣做人,寫心得體會。學員們積極主動參加學習,發言踴躍,能深刻地認識並反省自身存在的問題。人性化管理是我們矯治這類特殊人群的有效辦法。管教民警為戒毒學員排憂解難,節假日允許學員和家人通話報平安,為家庭困難的學員墊付返家路費,利於她們安心順利地度過戒毒期限。
三、寓教於樂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綜合治療多樣化
學員們自編自演一些有益健康的節目,教她們唱一些觸動心靈感應的歌,如《常回家看看》、《世上只有媽媽好》等一些親情歌曲,學員們每一次都流下了悔恨的淚水,覺得對不起父母和家人,決心一定遠離毒品,和以前的「毒友」決裂。女學員自行編排的歌舞節目《感恩的心》,用聾啞人的手語表達了戒除毒癮的學員從心裡感激矯治民警的辛勤工作,一批接一批從學員中傳下來。讓學員們參觀一些圖片展覽,使她們從心理上產生一種抵制毒品的誘惑和懂得它的危害性,教育她們知道毒品帶來的嚴重危害。每周安排一定時間讓戒毒學員進行工療活動,使她們體會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覺得自己還是一個有用的人,出所後能夠盡快適應社會,融入人群。每天醫生按時查房,隨時掌握學員身體狀況和思想波動,發現問題及時處置,並不定時與管教民警溝通,保證學員順利脫毒;護士帶領新學員體檢細致,按時打針服葯,使戒毒學員感受到親人般的溫暖,使學員的身體健康得到保證。將教育、治療、訓練、文藝活動同勞動化康復有機地結合起來,對戒毒人員進行人性化管理教育,矯正不良行為,同時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球類、會操和其它健身項目,結合文娛活動的開展,培養健康生活情趣。
四、針對特點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治療,抗復吸治療科學化
針對女性吸毒人數急劇增加的情況。我們分析了傳統毒品依賴的男女結構比約為7:3,從當前新型毒品濫用的查獲現場來看,男女之比為3:2。女性吸食者絕大多數為陪侍者,以被動參加為形式,以金錢交易為目的,以吸食淫樂為特點,呈現女性低齡化,男性中年化為特徵。吸毒成癮者中,女性13-35歲佔85%,男性35-45歲佔90%。女性吸毒人員絕大多數文化程度低、無業。查獲大中專院校的在校學生參加吸食毒品,以追求時尚,追求物慾的享受為形式,淪為陪侍,令人震驚。
加強治療功能,完善康復功能,開展教育,提高戒毒學員素質,激發戒毒學員對社會、對生活的熱愛,才能保證他們真正地脫離毒癮。處於脫毒初期的吸毒者自控能力非常差,復吸率居高不下。戒毒人員軀體依賴消除後,精神依賴仍然長久頑固存在,是導致脫毒後重新吸毒的主要因素。目前有效地開展心理康復、行為矯正的工作,解決「心癮」,增加她們對戒毒的長期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教育他們如何面對毒品的心理渴求,克服僥幸的心理,即,「戒毒這段太苦了,再吸一次就告別它了。我會控制自己不再吸了。說停就能停。」吸了一次下一次決心,再吸一次又下一次決心,就這樣,沒有止境地吸下去。引導他們面對家庭冷遇、社會歧視、經濟問題、就業壓力等挫折和打擊時,心理穩定性差,很容易重操舊業。當毒友、毒販引誘,回到原來的吸毒環境,看到曾經使用的工具等暗示物時,很容易想到毒品給他帶來的好處而再次染毒,來平息心中抑制不住的沖動。這是戒毒工作應該落實的主要環節,也是出所後跟蹤隨訪的主要方向。
F. 怎麼樣克服與吸毒人員打交道所產生的恐懼心理
把他們當做正常啊。不要想著他們是吸毒者
G. 吸毒人員的心理分析
我曾經接觸過賣毒和吸毒的人。吸毒的人其實也是一種尋找解脫的方式,類似借酒消愁,不過多半都是上癮了後悔,卻又因為抵擋不住那種折磨而繼續下去。
治療吸毒人員可以去戒毒所呀,如果要在自己家治療恐怕很難也很難受。
H. 該如何與一個吸毒的人談話,如何幫助他走出困境
我們常常在一些宣傳品中看到毒癮的厲害。對那些癮君子的內心世界也比較了解,但是那種生理上的渴求,是平常人所無法想像的,所以一個吸毒的人,戒毒是非常困難的。
我想該明白的道理他不比我們少,他在吸毒的時候,內心是沖突的,折磨的,他受制於自己的身體,違背自己心靈的意願。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想要讓他戒毒,僅僅是苦口婆心是不夠的,還要深入的幫助他制定一個生活計劃,離開毒源,但這需要一個人全身心的力量不是平常的人能夠做得到的。
作為朋友,你還是應該和他談談,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這是一個無底的深淵,應盡早把他給救出來。是否可以從如下幾步入手:
一、和他談吸毒對家庭的危害,還可帶他去訪問一些因吸毒造成家破人亡的家庭,加深印象。
二、如果可能的話,是否勸他搬離這個不良的環境,無論是對他還是家人特別是小孩都是有益的。沒有了不良環境的刺激,吸毒的可能性會少些。
三、激發他的責任感,平時多多鼓勵他,讓他心裡種下一顆警惕的種子,時常提醒自己別再犯錯。
他也是成年人了,如果還是不行,只能強制戒毒,這將是下下之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