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心理輔導道德規范包括哪些要求
A. 對心理咨詢師職業道德的要求有哪些
首先要保密 其次對病人要一視同仁 不要帶有歧視眼光
B. 學校心理輔導工作最根本的道德要求是什麼
幫助需要心理輔導的人,並且按照他人要求實行保密機制
C.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哪些內容
從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出發,依據小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與心理發展的需要,確定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小學生自我意識的輔導 (2)小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 (3)小學生情感和意志的訓練 (4)小學生學習心理的提高(5)小學生人際關系的輔導
D. 學校德育包括哪些方面的教育
學校德育包括: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勞動教育、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自覺紀律教育、民主與法制觀念的教育、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心理健康。
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並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
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質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學生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學生一定的政治觀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進學生道德發展的教育。可以說,我國德育是一種涵蓋整個社會意識形態的「大德育」。
然而,品德的發展,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政治覺悟的提高,各屬於不同層面的問題,其過程機制相差甚大,不能以一樣的手段、方法,通過一樣的途徑,遵循一樣的原則,來實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4)學校心理輔導道德規范包括哪些要求擴展閱讀
德育原則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過程的規律性,是對德育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中小學的德育原則主要有:
其一,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並重。又稱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知行統一的原則。
其二,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 嚴格要求是指嚴格按照教育方針和德育任務,對學生進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關心學生的成長,尊重學生的人格,信任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發展。
其三,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相結合。保證所有學生的發展同社會發展的總方向相一致,又要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其四,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並舉。通過集體來教育個人,又要通過個別教育來加強和影響學生集體。
其五,學校教育和社會影響相統一。既要重視學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又要重視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相互配合,協調一致。
E. 為什麼說這是學校心理輔導工作者必須遵守的道德准則
心理輔導很重要
不遵守道德標准
造成學生心裡不健康
對學生危害非常大
F. 哪項不屬於學校心理輔導人員的特殊職業道德要求
只要不屬於以下6個方面就行了:
1、熱愛中學生心理咨詢事業,全心全意為求詢學生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在中學生理咨詢工作中的集中表現。
這一規范具體表現為無私奉獻精神、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對工作的嚴謹負責和不謀取個人私利上。
2、熱愛、尊重學生,對求詢學生平等相待。咨詢關系作為一種幫助型關系,是助人者和受助者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必須建立在雙方人格平等的基礎上。
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和熱愛,才能保證咨詢關系的健康發展,才能保證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3、保護求詢學生的利益,尊重他們的個人隱私和意願。咨詢應遵循自願的原則,
咨詢者不能違背求詢者個人意願作出強行的安排和處理,而要以高度的責任感,
從關心、理解、通情入手,盡可能取得學生的信任,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在自願的
原則上展開咨詢,不得收受學生錢物。
4、嚴肅的科學態度,按咨詢規律辦事。中學心理咨詢人員應以嚴肅的科學態度,
刻苦鑽研心理咨詢的理論和技術,在實踐中探索中學生心理咨詢的規律,
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5、發揚協作精神,努力與其他專業人員合作。
6、應認識到父母支持的重要性。以坦誠的態度及時與家長溝通,
通過多種渠道來探求解決方法,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G. 學校心理輔導工作者最根本的道德要求是什麼
耐心,傾聽,把持住自己。
H. 學校教學過程中有哪些道德規范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及解讀
基本內容新《規范》規定了六條教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特徵,「愛」和「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
1.愛國守法
愛國守法包括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愛國守法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要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知法守法,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2.愛崗敬業
愛崗敬業包括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
3.關愛學生
關愛學生包括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4.教書育人
教書育人包括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師必須做到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實施素質教育;根據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最終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5.為人師表
為人師表包括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6.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包括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終身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I. 中學生心理健康標准有哪些
一、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能了解自我,悅納自我,能體驗自我存在的價值心理健康的中學生,不僅能現實的認識自我,承認自我,接受自我,而且還要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能力、特長和性格中的優缺點,能做到客觀、恰當的自我評價,即不自傲,又不自卑。能正視現實,生活、學習目標符合實際,不怨天尤人,也不自尋苦惱。對自己的不足或某些無法補救的缺陷,能正確對待,安然接受。
二、 樂於學習、工作和生活,保持樂觀積極的心理狀態心理健康的中學生應樂於學習、工作和生活。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發揮出來,取得成就,獲得滿足感。能夠從自己實際情況出發,自覺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而不以此為負擔。在遇到困難時,能努力去克服,爭取新的成就。
三、 善於與同學、老師和親友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樂於交往,尊重友誼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往往表現出樂群性,有人際關系交往的慾望。能與周圍的人建立良好、穩定的人際關系,在交往中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團結互助,對人善良、誠懇、寬容、公正、謙虛有愛心。能尊重他人的權益和意見,正確對待他人的短處和缺點,善於與各種類型的人相處。
四、情緒穩定、樂觀,能適度的表達和控制情緒,保持良好的心境狀態心理健康的中學生主導心境始終處於輕松、活潑、快樂的狀態。雖然因學習、生活中的挫折、失敗或不幸,也會有悲、憂、愁、怒、煩等消極情緒體驗,但不會長期處於消極、悲觀不可自拔的體驗中,更不會因此而輕生。善於適度的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能隨時排解各種煩惱,喜不狂,憂不絕,勝不驕,敗不餒,謙而不卑,自尊自重。決不因一時沖動而違反道德行為規范,能在社會規范允許的范圍內,滿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保持穩定、樂觀的情緒。
五、 保持健全的人格人格健全的中學生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處於協調統一之中,有正確的人生觀,能以此為中心,把需要、動機、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樂於生活、學習,興趣廣泛,性格開朗,胸懷坦盪,辦事機智果斷,表裡如一,行為上表現出一貫性與統一性。
六、 面對挫折和失敗具有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禦機制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在遇到挫折和困境時,能夠表現出較高的耐受性和平衡性,不因此而影響或改變自己的目標和正常的學習生活。能駕馭自己的情緒,以良好的意志力,克服前進中的困難。自覺運用自我防禦機制,隨時可排泄影響學習和健康的情緒困擾,消除各種焦慮、緊張、恐懼、煩惱等情緒現象,使其心理保持良好的平衡狀態。
七、 熱愛生活、熱愛集體,有現實的人生目標和社會責任感心理健康的青少年珍惜和熱愛自己的學習生活,積極投入有樂趣的生活中,自信自己的存在對社會和對國家有意義、有價值。能堅持不懈的努力,從事有意義的事業,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國家利益,勇於承擔社會義務,善於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社會服務。
八、 心理特點、行為方式符合年齡特徵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其認知活動、情緒反應、性格特徵等心理特點以及行為表現應與其年齡階段相符合,與其充當的社會角色相適應,保持一定年齡階段的共性與個性的統一。
九、 能與現實的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與適應心理健康的中學生能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快節奏的生活,保持良好的適應狀態。能夠根據客觀的需要,主動調整自己的言行,在暫時無法改變客觀環境的情況下,能主動改變自己,以適應社會環境的需要,保持平衡的心態,並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
十、 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過強的逆反狀態心理健康的中學生能保持相對穩定而常態的生活方式,不因生活的變故和學習環境、學習任務的改變而產生過度的焦慮和思危心理及不必要的負擔。能坦然處事,保持安寧的心理狀態。善於合理的提出和表達自己的意願及要求,不盲目沖動,不表現與成人的反抗對立的情緒。能有效的控制和改變消極的逆反心理與行為,使之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