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同學交往心理輔導
㈠ 如何讓開展中學生的心理輔導
一、認識中學生
21世紀教育一個很重要的趨勢是教育行為的心理學化。21世紀初的中學生生長在社會現代化進程之中,產生心理障礙在必然之中。21世紀的學校德育面對學生心理問題,預防,引導,教育,輔導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新課題。
我們的學校植根於社會現代化進程之中。現代化是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公民社會、個人權利充分發揮的過程。現代社會是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社會現代化的步伐特別快,而人的心理跟不上。現代社會許多現象必然對中學生產生影響。
中學生伴隨著學習,普遍遇到了「長大不容易」,「成長中的煩惱」等問題。問題來自於心理,來自於「青春期」。社會現代化使中學生生理發育前趨,而相對心理發展滯後。孩子們眼界開闊,而心理閉索,眼睛看到的事太多,而自己心靈深處的事又不想告訴他人。
青少年學生正經歷人生重要的「青春期」。他們的行為有時象「暴風驟雨」,他們常常出現兩極交替現象,有時是孩子,有時爭做大人。他們生物性與社會性時常沖突。現在的青少年性成熟早,是心理斷乳期,是人生中事端發生高峰期(12—18歲)。人們往往只注意到現代社會孩子們很幸福,物質生活富有,大人們的關愛,社會現代化帶來的便利。而忽視了現代社會給孩子們以極大的不公,暴力、恐怖、毒品、黃色書刊網頁、單親、獨生子女、就業難等時時影響、侵害著他們。
學生的心理問題同家長對孩子們在生活上高度呵護有關。高度呵護下的孩子們如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雨,遇不得挫折。家長在學習上又期望值太高,望子成龍。自身弱,壓力大,學生必然產生心理問題。
學生的心理問題由學習引起較多,現在學生學習負擔過重。有的學生中考結束就撕書,高考結束就燒書,顯然是一種學習壓力過大、家長期望值太高,產生厭惡學習的現象。
中學生出現心理問題一般在進入「青春期」之後。學生「青春期「現象,有時常常迷茫、煩躁,有時極度興奮,難以自控,有時消沉不語,有時東跑西撞(我們常常遇到學生亂打物件,甚至打人現象)。學生時常有白日夢,分神、幻想等現象發生。如課上走神不是他有意不聽課,同老師作對,而是一種心理現象。在認知方面,有的學生往往用消極觀點看自己,看事物、看人性、看世界,自悲感強,對前途冷漠,不自信。生理方面,有的學生體重減輕,睡眠失常,顯疲勞,一般女生較多。有的學生膽小怕事,有時主觀好勝,有時太敏感,唯恐別人對他說三道四。生活方面有的學生依賴性太強,不能自理。有的孩子自我中心太強,太嚴重,難以同別人合作。有的學生同異性走的太近,不能自拔。更有甚者,與家長對立,甚至走極端而出走。
上述因素都至使孩子們心理健康出現一些問題,產生心理障礙。我們的家長、老師們,教育工作者,都應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現象,採取積極態度,科學方法以關愛,以輔導。
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應是個體在多種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效能,並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下不斷調整自己內部心理結構,在其中漸次提高自己心理發展水平,完善人格特徵。
心理健康的人應該有和協的人際關系,真誠、公正、謙虛、寬容,尊重他人;與人友好,善交往,幫他人,幫人成功,自己高興;有正確的自我觀,善於自處,悅納自己,接受自己,不目空一切,不夜郎自大,妄自菲薄;有健康的情緒,喜、怒、哀、樂正常;對人,對事,對社會,對人生持積極的心態。
中學生年齡階段的孩子們在健康環境應該特別熱愛生活,樂於學習,有效學習,客觀看待問題,有效認識處理矛盾,逐步達到意志堅強,能自製,思維清晰,目的明確,能管住自己(人管住自己最難,包括有些領導人),有較強的耐受力,善於清貧。清貧—現在青少年太缺少了。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育者遵循健康要求,面對全體學生,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應是人諸素質的基礎。心理是精神,任何素質發展都是以心理為前提的。發展學生個性,促進心理健康。
心理輔導(我建議對中小學生用心理輔導,不用心理咨詢,心理輔導易被接受)。學校是教育,不是心理咨詢場所。教育先行,要進行心理輔導。心理輔導,是幫助學生成長發展過程,是助人的過程,幫其解決「長大不容易」和「成長的煩惱」等問題。心理輔導是以積極的人的發展觀為理念,相信人的本性,是積極向上的。人都想好,都想成功。以學生成長發展為中心,以他助、互助、自助為機制。
使教育行為心理學化,教育過程才是完整的。發達國家已經把教育步入心理學化的過程。把心理學轉化為教育行為是我們教育的大課題。我們應特別關注學生的「情緒智商」。「情緒智商」指人善於調節「五覺」,即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人靠感官「五覺」感知世界;「六欲」指人的食慾、性慾、求知慾、名利慾等;「七情」是喜、怒、哀、樂、悲、恐、驚等情緒狀態;「八方和合」,和是和平、和睦、和善,合是合作、融合、志同道合等。那麼,只有心理學化的全面體現和落實,教育過程才是完整的。
三、心理輔導
人是要成功的,社會需要健康人、成功者。學校教育就是要為社會培養成功者,健康人,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
在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看來,所謂人的全面發展,就是指人的智力和體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按這一觀點,人類特性應是自由、自主的活動,人的身體活動,心理活動均衡健康發展。
教育先行,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是現代學校必須做的,也應做好的。
1、營造環境
學校營造孩子們健康成長的環境。我們多麼希望校園有自然氣息。設想一個滿是自然氣息的校園,一定是百花爭艷,運動場綠草如蔭,甬路旁樹木蔥郁,亭台水榭交相輝映,小橋流水魚翔鳥語。生活在這樣的校園里的師生一定會身心健康,人際關系也會和諧。
我們為學生營造充滿師生共同願景的人文環境,營造「主動、探究、合作」的課堂教學環境。
歐洲文藝復興以後,誇美紐斯認為教育不能使學生厭惡學習,而使學生「能被一種不可抵抗的吸引力誘導著去學習。」知識的獲得在於求知的志願。十九世紀末,盧梭提出教育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與自由,讓學生在教育中同時得到進步和快樂。斯賓塞列主張,教學效果是與學生學習時所得到的滿足和樂趣成正比的。教育者應把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情緒是否高漲、愉快當做評價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標准。馬卡連柯主張對兒童「尊重與要求相結合」,對兒童進行「前景教育」,讓兒童獲得「明日的快樂」,「從簡單的原始的滿足一直到最高的責任感之中得到快樂。」我國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旗幟鮮明提出,要解放小孩子的自由,讓他做有意義的活動,開展他的天才;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他們可以想;解放兒童的嘴巴,使他們可以談;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他們可以玩,可以干;解放兒童的時間,使他們的生命不會被稻草塞滿;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他們的歌聲可以在宇宙中飄盪。
學校要營造一個愉快合作的學習環境,友愛融洽的人際環境,多彩自主的生活環境和優秀文明的校園環境。
㈡ 一個高中生怎麼和同學交往呢
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同學們朝夕相處,大家都渴望有一個團結友愛,溫暖幸福的大家庭。但是同學之間相處,不總是艷陽天,有時也會因一些問題、矛盾搞得不愉快,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同學們之間的關系,與同學們友好相處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好。
一、學會寬容理解
同學之間能否友好相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寬容程度。當同學之間出現矛盾時,要能理解、容忍對方的一時之舉,相信對方不是出於惡意的攻擊,「將軍額頭跑得馬,宰相肚裡能撐船」、「退一步海闊天空」等都是這個道理。
二、學會關心別人
人在困境中最需要朋友的關心與幫助。要熱情地對待同學,把同學們都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滿腔熱情地為大家做事,無論大事小事,只要是集體的事、同學的事,就該積極去做。同學學習有困難,你主動去,他一定很感激;你有熱門的好書,不妨主動拿出來給同學們看看,也一定會讓大家高興;同學要托你辦事,即使你一時辦不成,如能主動解釋為什麼幫不了忙,他也會對你有好感。總之,經常幫助別人將能使別人懂得你的存在對他的價值,作為投桃報李的結果,必然是「愛人者人恆愛之」。換言之,要想使同學喜歡你,必須記住助人為樂是處世之道。
三、學會贊美別人
適時贊美別人,不代表貶低自己。學會贊美別人,說明你發現了對方的優點,你在贊美別人的同時,也會得到對方對你的賞識。贊美別人要是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意的表露,不要無原則的恭維,甚至諷刺挖苦對方。
四、學會尊重人
尊重別人,實際上就是在尊重自己。有些同學喜歡開玩笑,但開玩笑要有分寸,不能拿同學的生理缺陷開玩笑,也不能拿同學的難處開玩笑。開玩笑過了頭,就會適得其反,會使同學之間的交往產生隔閡。
五、學會接受別人
當然了,喜歡的人,你會很容易接受。但是遇到你不喜歡的人,也要試著與他和平相處,要試著包容他。其實,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所以,平時要學會接受和包容同學,你會發現,與人相處並不難。
六、學會處理同學矛盾
當和同學矛盾發展到一觸即發的時候,千萬不要沖動,切記沖動是魔鬼。有些事情不是用暴力可以解決的,不妨通過正確的途徑,尋求老師、學校的幫助。通過幫助,使得矛盾的雙方從危機的邊緣走向合作的、夥伴的境地。
在處理矛盾的過程中,矛盾的雙方應該多採用「換位思考」的方法,盡可能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
海納百川,能容乃大。在恨的地方,播種愛;在傷害的地方,播種寬恕;在懷疑的地方,播種信念;在絕望的地方,播種希望;在黑暗的地方,播種光明;這樣,我相信:我們就一定能夠擁有一片寧靜的校園;我們就一定能夠擁有一個和諧的班級;我們就一定能夠擁有一份珍貴的友誼;我們就一定能夠擁有更美好的明天。
㈢ 怎麼對厭學的高中生進行心理疏導
教育學生要從思想上高度認識學習的重要性,擺正人生態度,明確學習的目地。學習是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只有通過學習掌握了技能,才能創造價值,只有創造了價值,才能成就自我。
告訴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習成績事半功倍,學習成績提高,自然覺得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慢慢的也就喜歡學習了,並用主動學習,最終消除厭學的情緒。
(3)高中生同學交往心理輔導擴展閱讀:
厭學的高中生注意事項:
學會減壓:需要注意升入高中,就面臨高考的壓力,每一天高強度的學習也很累,就要出去運動運動,減減壓,去操場跑步,和同學一起散步,聊天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學會處理人際關系:需要注意有些同學在高中學習的壓力下,再加上沒有一個好的人際關系,總是很煩躁,宿舍的人際關系,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都會處理的不好,這樣的環境確實會更加的煩躁,從而也會產生厭學的心理。
㈣ 高中生心理教育
觀察她,看她喜歡喝誰在一起,通過她的好朋友勸她,試試,看看她為啥突然想走文化課呢
㈤ 家長怎樣做高中生的心理輔導工作
細心觀察勤溝通
學生家長平時應多關注、了解最新的高考形勢,並向有關學校和相關部門咨詢中考政策信息,與孩子交流探討。晚上要盡量早回家,抽出時間多陪孩子,細心留意孩子的舉止變化。家長其實不必過於焦慮、緊張,學生的學習任務重、壓力大,情緒也常常有所波動,作為家長,一定要學會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不要打罵多鼓勵
孩子上了高中,家長要學會當好孩子的心理老師。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家長和孩子都容易急躁,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並幫助孩子解決心理問題。在高中階段,孩子可能會因為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喪失信心,家長需適時給孩子鼓勵,和孩子交流。與孩子溝通時,家長的態度要溫和真誠,千萬不要居高臨下,用責備、質問的語氣跟孩子說話,更不能採取打罵的粗暴方式。家長可以嘗試各種做法,讓孩子卸掉「心理壓力」這個大包袱,積極、樂觀地面對學習和考試。
㈥ 如何對高中生進行心理輔導
在咨詢高中生案例的時候,多數是由於學習壓力大,或是出國留學前後的反差(由於環境內、語言不同)造成的容厭學情緒,成績突然下降很多,或是沒有處理好同學和老師的關系,產生厭學,不想上學,一般需要專業咨詢師對孩子有個大致的了解,和他建立好關系,慢慢讓他把自己內心的想法和老師溝通,老師會給他和家長一個解決方案,慢慢建立起自信心,當他有了自信心和自我同一性,才會對以後的成長有幫助,知道學習是為了什麼,如何和同學老師相處,很多咨詢的同學都比以前更努力了,要讓他自己有心理輔導的意識,如果他自己沒有咨詢動力,咨詢師也很難辦,只能面詢時試一試。
㈦ 怎樣科學對高中生進行心理輔導
做心理輔導的話需要專業的知識儲備和專業技巧,不要盲目的給別人做哦,感興趣的話可以學習一下心理咨詢師的知識呢
㈧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應該包含那些內容
以下八個方面供參考:
(1)學習心理教育。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許多心理問題,妨礙他們的學習,因此,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學習心理指導。學習心理教育包括:智力健康教育、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教育、考試心理的調適和訓練、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的教育等。
(2)健康情感教育。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映形式。情感學習是中學生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情感與一般疾病關系密切,更是心理疾病的重要誘因。健康情感教育包括:培養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情趣,形成穩定平衡的心境;了解感情活動產生、發展、形成、表達的規律,初步培養健康的高尚情感;學習並掌握「制怒「的方法,培養幽默感等。
(3)堅強意志教育。意志對學生的成長乃至一生的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意志力薄弱,耐挫力差,缺少明確的行動目標,做事虎頭蛇尾、見異思遷等,是當今青少年學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重大缺陷。堅強意志教育包括: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創設一定教育情境,培養學生的耐挫能力等。
(4)人際適應教育。人是社會的人,任何人都不可能離開他人和社會孤立地生存與發展。積極有效的交往是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基礎和源泉。人際適應教育包括: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愉悅地接納自己;形成學生的博愛意識與行為;教會學生正確地待人接物、為人處世;打扮得體、舉止文雅;學習各種社交技能。
(5)反應適度教育。人的行為反應,無論敏捷與遲緩,都有一個適度的問題。反應適度教育包括:正視現實,正確對待現實;認識挫折的雙重性;增強學生的自製力;提供多種情境,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樂觀向上,不斷進取。
(6)青春心理教育。學生時期,是學生青春發育的重要時期,性生理現象的產生,性心理的萌發並逐漸趨向成熟,為中學生增添了無數的煩惱與困擾。青春心理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性道德心理教育;性審美心理教育;性法制教育。
(7)升學與擇業心理教育。升學志願與職業的選擇是學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社會的現實需要、家長的殷切期望、教師的諸種想法與學生自己總是不能完全「合拍」,因此,升學與擇業常引起學生心理上的困惑、沖突。升學與擇業心理教育包括:升學考試前後的心理教育;升學與職業選擇指導;職業心理准備教育。
(8)健全人格教育。中學生正處於個性陶冶、塑造、形成的重要時期。健全人格教育包括:認識自己的氣質類型與性格傾向;培養良好的性格,建立科學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學會心理的自我調適。
㈨ 高中生怎樣人際交往
人際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由於交往而產生的一種心理關系,它主要表現人與人之間在交際過程中關系的深度、親密性、融洽性和協調性等心理方面聯系的程度。在不同的群體中,在不同的職業、年齡、性別的人們之間,交往的特點不盡相同。
在培養過程中,我覺得讓學生明確處理好人際關系意義重大。建立正常的人際關系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表現,處理好人際關系也體現著人的知識和修養,人際關系狀況關系著個人的成長和成才。正確處理好學生間的人際關系,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功能:
一、獲得信息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一個人直接從書本上學得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在現代社會中,新信息如錢塘之潮,洶涌澎湃、層出不窮。通過社交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後,人就能以各種方式迅速地獲得信息。作家肖伯納曾經比喻說: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每人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人際交往比之於從書本獲得信息有內容更廣泛、渠道更直接、速度更迅速等特點。
二、能自知、知人
現在的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優越感強,唯有在與別人崐的比較中才能充分認識自己,離開了交際對象或可供比較對象,就失崐去了衡量自己的尺子和照鑒自己的鏡子。一個學生如果終日獨來獨崐往,孤僻冷漠,缺乏交往,那他對自己的認識就缺乏了「參照系」,崐也發現不了別人身上有好或不好的東西,也就無法調整和改進自己。
三、形成健康的心理
人作為一個社會成員,有著強烈的合群需要。通過相互交際,訴說個人的喜怒哀樂、愛憎恐悲,就會引起彼此間的情感共鳴,從而在心理上產生一種歸屬感和安全感。當一個學生在學習、生活上遇到挫折而感到憤悶抑鬱時,向知心摯友一席傾訴,就可以得到心理疏導,身心也就更健康,學習更有勁。而那孤僻、不合群的人,往往有更多的煩惱和憂愁,甚至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綜上所述,培養好學生的人際關系就顯得十分重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教給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對學生進行優化人際關系的策略指導,以形成正確的良好的人際關系。最後僅把我個人的兩點想法列出,供參考:
1、加強個性修養
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就要有良好的個性品質,因為個性缺陷往往是導致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背景因素。在學校教育中,應加強學生的個性品質修養。一般說來,具有豁達大度、寬宏大量、謙和熱情、正直誠實等優良個性的人,人際關系較為融洽;而心腸狹隘、猜忌多疑、虛偽滑頭的人,就不容易搞好人際關系。
2、學習交往技能
處理人際關系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技術,它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來培養和提高。如增加交往頻率。在緊張的學習之餘,不妨主動地找同學談談心,討論某些問題,交換一些意見,從中加深情感聯系。崐平時真誠關心同學,當別的同學有求於自己時,只要是正當的要求,就要盡己所能,滿足對方的要求;當看到別的同學有困難時,要主動去幫助。此外,學會寬容待人,謙恭禮讓,惜時守信等等,也是正確處理好人際關系的一種技能。
青少年的人際交往與人際關系
……一、青少年人際交往的特點
伴隨著性的成熟,身體發育的急劇變化,自我意識的形成,認知能力的發展,青少年在人際交往上也日益顯示出與童年完全不同的特點,並在人際關繫上建立了新的模式。
一、青少年人際交往的特點
(一)交往對象的變化
少年期由於自我意識和獨立性的發展,交往對象的重點開始向同齡夥伴轉移、感情的重心也逐漸偏向關系密切的朋友。因為與同齡夥伴交往的平等關系能提供父母所不能提供的心理穩定感、認同感和發揮自身能動性的機會和場所,通過朋友之間分享共同的情感、矛盾、憂慮和困難,在相互幫助和尊重中滿足了自我發展的需要。初中是學生結交知心朋友的高峰期,到了高中階段,青少年幾乎達到了一個結交同性朋友的猛增期。
(二)交往方式的變化
青少年由於自我意識的增強、身心方面的矛盾的出現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和焦燥。他們需要一個能傾吐煩惱、交流思想、表露自我並能保守秘密的地方。小學時團伙式的交往已滿足不了這種要求,因而他們交友的形式開始注重個人內在素質的特徵,交往內容也逐漸從活動的外在層面向內在認識和體驗方面發展。他們選擇朋友的標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2) 有共同的苦悶和煩惱,(3) 性格相近,(4)在許多方面能相互理解等,這一階段朋友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所建立起的友誼相對穩定和持久。
(三)擇友特徵的階段性變化
青少年對朋友的選擇是以其對交友意義的新認識為基礎。少年期朋友的選擇主要以活動為中心,只要愉快相處就是朋友,朋友之間要絕對忠誠、坦白、保守秘密,遵守無形的夥伴關系准則,齊心斥責對朋友的叛變等。
高中時期的青少年友誼要比少年時穩定和深刻的多,他們在擇友時更注重內在的品質和情趣,即強調對方的氣質、性格、能力和興趣愛好等。由於此時青少年的判斷力、自我調節能力都得到了相對的提高,因而能夠做到求大同、存小異,朋友間的一些非原則問題不會影響友誼的繼續。由於青少年志趣愛好不斷的拓展,內心的豐富使高中生的交往領域比少年廣泛的多,他們更傾向於選擇不同的朋友來滿足自己不同的需要。
青少年的人際交往與人際關系
……一、青少年人際交往的特點
伴隨著性的成熟,身體發育的急劇變化,自我意識的形成,認知能力的發展,青少年在人際交往上也日益顯示出與童年完全不同的特點,並在人際關繫上建立了新的模式。
一、青少年人際交往的特點
(一)交往對象的變化
少年期由於自我意識和獨立性的發展,交往對象的重點開始向同齡夥伴轉移、感情的重心也逐漸偏向關系密切的朋友。因為與同齡夥伴交往的平等關系能提供父母所不能提供的心理穩定感、認同感和發揮自身能動性的機會和場所,通過朋友之間分享共同的情感、矛盾、憂慮和困難,在相互幫助和尊重中滿足了自我發展的需要。初中是學生結交知心朋友的高峰期,到了高中階段,青少年幾乎達到了一個結交同性朋友的猛增期。
(二)交往方式的變化
青少年由於自我意識的增強、身心方面的矛盾的出現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和焦燥。他們需要一個能傾吐煩惱、交流思想、表露自我並能保守秘密的地方。小學時團伙式的交往已滿足不了這種要求,因而他們交友的形式開始注重個人內在素質的特徵,交往內容也逐漸從活動的外在層面向內在認識和體驗方面發展。他們選擇朋友的標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2) 有共同的苦悶和煩惱,(3) 性格相近,(4)在許多方面能相互理解等,這一階段朋友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所建立起的友誼相對穩定和持久。
(三)擇友特徵的階段性變化
青少年對朋友的選擇是以其對交友意義的新認識為基礎。少年期朋友的選擇主要以活動為中心,只要愉快相處就是朋友,朋友之間要絕對忠誠、坦白、保守秘密,遵守無形的夥伴關系准則,齊心斥責對朋友的叛變等。
高中時期的青少年友誼要比少年時穩定和深刻的多,他們在擇友時更注重內在的品質和情趣,即強調對方的氣質、性格、能力和興趣愛好等。由於此時青少年的判斷力、自我調節能力都得到了相對的提高,因而能夠做到求大同、存小異,朋友間的一些非原則問題不會影響友誼的繼續。由於青少年志趣愛好不斷的拓展,內心的豐富使高中生的交往領域比少年廣泛的多,他們更傾向於選擇不同的朋友來滿足自己不同的需要。
青少年的人際交往與人際關系
……一、青少年人際交往的特點
伴隨著性的成熟,身體發育的急劇變化,自我意識的形成,認知能力的發展,青少年在人際交往上也日益顯示出與童年完全不同的特點,並在人際關繫上建立了新的模式。
一、青少年人際交往的特點
(一)交往對象的變化
少年期由於自我意識和獨立性的發展,交往對象的重點開始向同齡夥伴轉移、感情的重心也逐漸偏向關系密切的朋友。因為與同齡夥伴交往的平等關系能提供父母所不能提供的心理穩定感、認同感和發揮自身能動性的機會和場所,通過朋友之間分享共同的情感、矛盾、憂慮和困難,在相互幫助和尊重中滿足了自我發展的需要。初中是學生結交知心朋友的高峰期,到了高中階段,青少年幾乎達到了一個結交同性朋友的猛增期。
(二)交往方式的變化
青少年由於自我意識的增強、身心方面的矛盾的出現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和焦燥。他們需要一個能傾吐煩惱、交流思想、表露自我並能保守秘密的地方。小學時團伙式的交往已滿足不了這種要求,因而他們交友的形式開始注重個人內在素質的特徵,交往內容也逐漸從活動的外在層面向內在認識和體驗方面發展。他們選擇朋友的標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2) 有共同的苦悶和煩惱,(3) 性格相近,(4)在許多方面能相互理解等,這一階段朋友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所建立起的友誼相對穩定和持久。
(三)擇友特徵的階段性變化
青少年對朋友的選擇是以其對交友意義的新認識為基礎。少年期朋友的選擇主要以活動為中心,只要愉快相處就是朋友,朋友之間要絕對忠誠、坦白、保守秘密,遵守無形的夥伴關系准則,齊心斥責對朋友的叛變等。
高中時期的青少年友誼要比少年時穩定和深刻的多,他們在擇友時更注重內在的品質和情趣,即強調對方的氣質、性格、能力和興趣愛好等。由於此時青少年的判斷力、自我調節能力都得到了相對的提高,因而能夠做到求大同、存小異,朋友間的一些非原則問題不會影響友誼的繼續。由於青少年志趣愛好不斷的拓展,內心的豐富使高中生的交往領域比少年廣泛的多,他們更傾向於選擇不同的朋友來滿足自己不同的需要。
㈩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怎麼做
鼓勵關心,剛離開父母,需要的不是教育,而是適應獨自在外面生活。我認為這是高中心裡教育的方向,鼓勵他們主動和父母交流,樂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