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逆能力心理輔導課
㈠ 如何幫助學生提高抗挫能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
成功是消除挫折的最好的靈葯,失敗之後的成功來自於不懈的努力。依此原理,你可內以設計容一次努力常常失敗,多次努力便能成功的活動;從活動與己關系不大進展到活動與己關系很大,另外,收集典型指責用語,對活動失敗的人發一些調查表,對他使用這些用語,讓他在表格上勾選聽到這些指責的感受,難過程度,臉皮是練出來的,被責與自責要學會轉換,引導學會分析失敗的主客觀原因,學會重新選擇奮斗目標,獲得振作的動力。
㈡ 心理輔導活動課和心理健康課有區別嗎
有區別的。
心理健康課是學校為保障學生心理健康,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課程教育。具體目標:是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行為問題和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的心理咨詢和輔導,是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輔導課是學校按同一年齡段的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通過各種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去培養、訓練、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達到健全和完善人格品質的心理輔導形式。具體目標:發展性目標和預防性目標。
其中發展性目標側重於學生心理潛能的開發,心理素質的培養,幫助學生自我完善,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提高今後的生活質量;而預防性目標是幫助學生及時發展自己在學習、生活、成長中的心理問題,學會矯治和調節心理偏差的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和積極健康的情緒。
㈢ 為什麼抵抗心理暗示者比不抵抗的人更容易受暗示(我在學校心理課上教學視頻里看到一個專家說的)
可能我的解釋不夠專業,但是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心理暗示需要的是受眾對於心理暗示內容本身的注意。一些完全沒有抵抗的受眾,對於暗示內容在大腦中預先並沒有形成潛意識的注意。而一些抵抗心理暗示的受眾,他們在大腦中已經由於准備抵抗而在大腦中預先對於暗示內容進行了反應。而很大一部分人的心理抵抗能力並沒有那麼強,反而為心理暗示做了鋪墊工作。
第二,進行心理暗示抵抗需要很強的自我暗示,自控能力以及強大的意志力。抵抗心理暗示的最好方法就是完全不接受心理暗示,也就是說,在必要的情況下,要自己對自己做出另外一種心理暗示。
第三,培養抵抗心理暗示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就是玩一些心理游戲。據我估計,你上藍心網上搜搜,應該有。
因為我不是專業的心理學人士,只是對這方面有興趣,所以這些請你只作為參考,希望能幫上忙。
㈣ 如何體現公益的抗逆能力
抗逆能力又稱心理韌性或復原力,是一個人從精神壓力或挑戰經歷中「反彈」的能力。它是一種能夠讓人適應變化,同時盡量以積極的態度和方式應對負面事件的能力。
公益的抗逆能力,就能理解為通過他人(公益組織)將一個遭受不測的地區和人們從毀滅中恢復過來。比如08年的汶川地震中後期的心理疏導,被拐賣兒童找到後的心理恢復等等
還有很多能體現公益的抗逆能力的活動,不妨去共益巷看看吧,我也是受益者之一。
㈤ 如何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 心理課
挫折是指個體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障礙、干擾,致使個人動機不能實現,個人需要不能滿足而引發的一種消極心理狀態。
由於學生心理發展不成熟,缺乏付挫折的解析能力和承受能力,遇到挫折容易產生抑鬱、緊張、消極、焦躁、憤怒等不良的心理反應。優秀學生也不例外。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呢?我認為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敏銳地捕捉到優秀學生的挫折問題。
我班裡有一個在各方面都特別優秀的學生,因此我讓她當了班長。平時的學習、表現根本不用老師操心,而且還是老師的小幫手。就是因為這樣,她對自己的要求也特別高,每次都想考100分。一開始,我不以為然,覺得孩子對自己嚴格要求是好的。可後來我慢慢發現,這個孩子的自尊心和好勝心都太強了。有一天她突然對我說:「老師,我不想跟小明一組,因為他總是不聽我的指揮,不按時完成作業,上課表現不好,拖我們組的後腿。您能不能換一個人?」當時我正在忙其他事情,就對她說:「既然他是你這組的組員,你就有責任管好他。」沒想到孩子哭著跑了,這時我才意識到是時候對她進行挫折教育了。
二、設定距離,面對挫折。
我在心裡猜想:也許這個孩子因為平時表現好,跟老師走得近,就想行使「特權」換組員,認為老師會滿足她的一切要求。於是我想了想,利用休息時間把她叫到沒有人的辦公室單獨進行交流。正好當天我們上了品德課,內容就是遇到困難要勇敢戰勝它。於是我以此為契機,對她說:「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我們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如果你退縮了,你就是一個失敗者;相反,如果你勇敢地面對並戰勝它,你就是一個成功者。我們就把那個同學當成是你遇到的一個困難,如果你能通過自己的能力去影響他,幫助他一起進步,相信你會很有成就感的!你願意試一試嗎?」孩子聽了我的話,微笑著點了點頭說:「老師,我知道該怎麼做了。」後來,我經常看到這位同學利用休息時間幫助那位「學困生」補課,慢慢地孩子進步了。
總之,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要耐心地引導、教育,切不可什麼都一味地滿足,這樣他們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長。
㈥ 心理老師是怎麼給學生上心理輔導課的
如何上好心理輔導活動課
很高興坐在這里和大家一起探討如何上好心理輔導活動課。由於到目前為止,學校教育還沒有明確的心理輔導活動課的教材,以及本人也是在不斷地學習和探討之中,說得不足的地方,請大家多多見諒。
心理輔導活動課也叫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它具有發展性和預防性,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活動形式,其特點是:它以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問題為主線確立活動目標,以學生的心理需要和關注熱點組織活動內容,以學生活動為主,以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體驗為核心,以學生的心理發展和成長為歸宿,以學生學會自助和助人為目的。
心理輔導課不同於一般學科課程,不是單純的心理學知識的傳授,也不是單純的心理品質的訓練,它以學生個人的直接經驗為中心,在學生沒有學習知識的壓力的情況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放鬆心情的緩沖地帶,使學生在這里能夠重新審視自我、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為更好地發展自我奠定基礎。如今學生的心理健康日益受社會、學校、家長的重視,在這種新形勢下,我們廣大教師面臨著新的挑戰,即怎麼樣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怎麼樣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心理素質。上好心理健康活動課是我們達到這一目的重要途徑之一。那麼,怎樣才能上好一堂心理輔導活動課呢?下面我就心理活動課的主題選擇、目標設定、活動形式、教學的設計流程談談我的看法。
一、確定輔導主題
主題的確定非常重要,因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設計首先要從課程的名稱開始。課程的主題是一節課的中心或「靈魂」,好的主題能吸引學生,發人深省,引發相關的思維活動。因此,科學准確地選題是班級心理活動課成功的前提。心理活動課的內容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班的具體情況確定。了解學生需要什麼,有什麼困惑,其共性的問題是什麼,有什麼個性的問題表現。這樣的設計才有針對性,學生在課堂上才有話可說。我們在確定主題時要注意三點:⑴選題不要單一。(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對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競賽主題選擇情況的調查中)大多數人選題集中在情緒和人際交往方面為主題的居多,而涉及學習心理、適應問題、網路問題、厭學問題、青春期問題等主題的較少。因此我們應當選擇一些符合青少年心理發展特點的如「長大的感覺」「多變的情緒」「消除誤會心舒暢」等等,這些主題內容具體形象、容易操作,課堂氣氛也較活躍。⑵主體范圍不宜過大。許多心理輔導老師在確定主題時,應該認真考慮主題的范圍和課堂的容量,如人際交往、讓世界充滿愛、歡樂人生、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等等。這些主題范圍就過大。主題過大,難以在一節課的時間內完成輔導任務。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個方面內容,內容確定之後要用通俗、准確的語言提煉主題。例如進行「人際交往」方面的輔導,可以提煉成「同學之間」、「師生之間」、「與父母溝通」等這樣的具體主題進行輔導。主題要小,以小見大,這樣師生在活動中就便於操作,並在活動中達到真正的體驗和感悟,起到調節心理的作用。⑶主題的內容不能引起歧義。如有位老師選擇了《信自己,收獲大》這樣一個主題,在輔導課臨結束是進行總結提問學生:「同學們,這節課大家有什麼收獲呀!」有位學生回答說:「這節課告訴我們,要相信自己,不要相信別人。」因此,我們在確定主題時,要考慮主題是否會引起學生的誤解,否則就會誤導學生,使輔導效果大打折扣。
二、設定輔導目標
輔導目標是學生通過輔導活動後要達到的學習結果,輔導過程就是圍繞輔導目標進行的。輔導目標是輔導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確定了主題後,接著我們就要緊緊圍繞這個主題制訂切實可行的目標。目標的設計應當具有導向和調控的作用,應當具體,以便於操作.在認知上應該『了解』什麼、『懂得』什麼或『轉變』什麼,在行為上要『學會』什麼,『養成』什麼或『改變』什麼,在情感上要『體驗』什麼,『感悟』什麼。其次,『可操作』主要體現在目標的適度性上,既不超越、也不低估學生的年齡特徵,目標的針對性應該非常鮮明。」上完了一節課以後,聽課老師往往會根據你所設置的目標去衡量一節課的好壞,看你的目標在你這節課上是否都達成了.而且目標的制定是否圍繞主題而定。輔導目標過多、太散,也就缺乏可操作性了。
比如:有一節主題為《快樂就在我身邊》的輔導課,心理輔導老師把目標定位三個:1、讓學生感受自己身邊的快樂並一起分享快樂。2、了解、掌握、緩解和消除不良情緒的幾種方法3、幫助學生增強對自己情緒的調控能力,形成積極的心理防禦機制。這三個目標形成三節課的內容,要在一節輔導課中完成這三個目標是不可能的。因此,在一節心理輔導課中,輔導目標的設置不宜太多,目標要集中,不要面面俱到。另外,目標的設置要有層次性,層層深入。如《多變的情緒》一課,目標可設置為: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初步了解自己的情緒變化;幫助學生懂得情緒雖然復雜多變,但卻是可以由自己來調控的、這兩個目標簡單明了,清晰、操作性強,並且層層深入。
三、設計活動形式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活動的形式應該是根據活動的具體內容、目的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而定的。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感性思維豐富而缺乏理性思維,因此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小學生心理活動的形式要多樣、輕松活潑。在活動中,我們要盡量融入音樂、美術、舞蹈、表演等藝術形式,讓學生不會感到厭倦、枯燥。而對於高年級學生,理性思維較強,因而讓學生在活動中去體會,去感悟。並在活動中,使學生不斷能接受到新的信息和他人的反饋。從中獲得新的經驗。同時喚起學生內心深處存在的一些心理體驗,增強其心理感受,以達到心理健康的目的。高年級活動的形式可以用創設問題情境、小組討論、游戲、角色扮演、小調查、小測驗等各種活動加以輔助,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思想活躍起來,讓學生全身心地獲得心理感悟,通過感悟內化為自己的行為習慣,通過習慣形成穩定的心理品質。
四、輔導過程的設計:
心理輔導過程的設計可分為三個階段:導入——展開——結束
導入階段對應的是暖身步驟。
展開階段占據了整堂課的大部分,也就是解決預期的學習結果,或者預期的學習活動要到達的標准。
㈦ 心理輔導課怎麼上,有什麼注意點
善於觀察學生心理活動、語言表達、行為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