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輔導的基本方法
Ⅰ 心理咨詢的方法有哪些
包括心理疏導,心理調節,還有安慰,還有就是說各種各樣的一些心理啊,都可以進行放在裡面一起治療。
Ⅱ 如何用認知行為心理輔導方法進行心理輔導
你好,認知行為療法主要是以調整來訪者的負性認知,調整到正向,因為認知行為療法主要是說認知決定情緒,情緒決定行為。
Ⅲ 心理咨詢的常用方法是什麼
1.會談法咨詢師通過談話了解內心世界的問題和矛盾,也通過談話對認知、情感和意向發生變化。運用這一方法了解心理問題時,要讓對象自由的、無限制的陳述,以充分暴露壓抑在心中的矛盾和發泄積壓的情緒。 2.觀察法觀察法是指有意識地觀察外部的行為表現(包括面部表情、說話聲調、姿勢和動作等),以研究和判定其內活動的方法。 3.測驗法心理測驗的種類很多,但是,採用心理測驗的方法應該十分慎重,一是不能過高估計心理測驗的信度和效度而迷信心理測驗。特別是把心理測驗的結果告知本人時,要講究分寸和策略,以免造成消極的後果。二是對從國外引進的各種心理測驗量表,由於編制者及其所在國家的文化、價值觀不同,應該採取分析的態度,不能未經我國檢測修訂就加以搬用。
Ⅳ 心理輔導方法包括
心理指導法是以心理科學的理論為指導,對受導者進行說理教育。心理指導法和德育工作中的說理教育法相似但不相同,德育中的說理教育法,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以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規范學生的行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說理教育,是突出了心理理論指導的特點,強調論心理之理,通過心理理論的科普教育,提高受導者的心理認識水平,從而自覺地規范自己的行為。古人說,行之,明也,明之為聖人。心理健康教育法的運用,重要的是要把心理科學的真理性轉化為說理的力量,使受導者心悅誠服。中國古語說:看書求理,須令自家胸中點頭;與人說理,須令人家胸中點頭。運用心理理論說服人,要力求說得透徹,明了,生動,還要注意因人施理。
Ⅳ 心理咨詢有哪些常用技巧
心理咨詢是一個過程,其間心理咨詢者與當事人的關系能給予後者一種安全感,使其可以從容地開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視自己,做出統合。它要求心理咨詢員認真地聽當事人講話,准確地認同其內心體驗,積極地響應其講話內容,推動其從不同角度審視其成長過程中的障礙與挫折,並通過適時的自我披露相關經歷來增進與當事人的情合。這一過程通常要求心理咨詢員要注意八個方面的問題。
一、貫注
貫注(attending)是心理咨詢的首要條件之一。它要求心理咨詢員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全神貫注地聆聽當事人講話,認真觀察其細微的情緒與本能的變化,並做出積極的回應。它還要求心理咨詢員運用其言語與體語來表現對當事人主述內容的關注與理解,以使當事人感到他講的每一句話,表露的每一情感都受到了心理咨詢員的充分重視。由此,貫注是尊重的體現,也是同感的基石。
在貫注當中,心理咨詢員要隨著當事人的主述做出一系列言語與體語的表示。其中言語的表示通常包括嗯、噢、是的、我明白了等伴語。而體語表示則通常包括點頭、注視、面部表情的變化,適宜的坐姿及一定的沉默等。這些言語與體語的表示應隨著當事人主訴的喜、怒、哀、樂的變化而變化,藉以加深當事人對心理咨詢員的信任,並強化其繼續講話的慾念。在這層意義上講,貫注是使當事人打開話閘子的開關。
美國心理咨詢學家基伯森(Gibson,1993)曾言:好的貫注表現了一個人對另一個的全神貫注(focusedintensity),而差的貫注則表現了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心不在焉(detachedpassivity)。所以,貫注表現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心理咨詢關系的確立及其功能。
二、傾聽
傾聽(listening)是貫注的關鍵,也是心理咨詢的核心。基伯森(Gibson,1993)言:學會傾聽是心理咨詢的先決條件。心理咨詢條件下的傾聽不同於一般社交談話中的聆聽,它要求心理咨詢員認真地聽對方講話,認同其內心體驗,接受其思維方式,以求設身處地之功。由此,它不可以像在日常談話中那樣可以隨意插嘴講話或任加是非評論乃至爭辯。與此相反,它要求心理咨詢員在聽對方講話過程中,盡量克制自己插嘴講話的慾念,不以個人的價值觀念來評價當事人的主述(除非涉及法律等問題),並以貫注的積極表示來表現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內心體驗的認同。因此,傾聽是尊重與接納的化身。
在實踐中,傾聽意味著學會沉默,學會貫注,學會設身處地地去體驗當事人的內心感受並做出富於同感的反應。同時,傾聽不是要心理咨詢員放棄個人的信念與價值觀,而是要讓他學會兼容並蓄,學會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並學會在不放棄個人的信念與價值觀的條件下,接受他人的信念與價值觀,以能夠更好地體驗其感受,把握其思路,做出由衷的同感反應。
所以,傾聽不是被動的、消極的活動,而是主動的、積極的活動,它使人學會用心去聽人講話。可以說,整個心理咨詢的學習過程也是傾聽的學習過程。
三、沉默
心理咨詢既是聽與說的藝術,也是沉默的藝術。沉默可以是尊重與接納的表示,也可以是自我反省的需要。由此,沉默的意義在於給當事人提供充分的時間與空間來反省,思考其個人成長的過程。前面提到,心理咨詢不同於一般的社交談話,它需要心理咨詢員表現出大量的貫注與傾聽,並少做邏輯分析、少說教別人,而是多認同他人的觀念,多體驗其感受。換言之,它要求心理咨詢員首先置身於當事人的境地當中,然後再幫助他認清其成長中的障礙,尋求自救良方。凡此種種都要求心理咨詢員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多聽寡言,學會以沉默來傳達對當事人的貫注和尊重,藉以強化他自我剖白的願望。
所以,在心理咨詢中,沉默一般具有兩個功能,一個是暗示功能,一個是同感功能。前者通常表現為對當事人的講話及其停頓不做言語回應,以暗示對方繼續講話;後者則通常在當事人講述精神創傷事件或做深入的自我剖白時,以沉默來確保其自我宣洩與反省的時間與空間,並表現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此時此刻心情的由衷理解。
沉默的運用通常需要體語的積極輔助。具體地說,在運用沉默時,心理咨詢員通常需要以點頭、注視表情變化及諸如嗯、噢等語言助詞來表現對當事人內心體驗的同感。總之,沉默的意義在於交流同感與尊重。適時的沉默可令人感到親切、善解人意,而失時的沉默可令人感到冷漠無情。沉默表達的得體與否取決於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內心體驗的同感功夫。
四、宣洩
宣洩(catharsis)指當事人將淤積已久的情緒煩惱與精神苦惱傾放給心理咨詢員的過程。它是一種發泄痛苦的方式,可給當事人帶來極大的精神解脫,使人感到由衷的舒暢。由此,它可使當事人擺脫其惡劣心境,尋找其病結,並強化其戰勝困難的信心與勇氣。
在心理咨詢中,宣洩是使當事人自我認識與自我發展的重要手段。它需要心理咨詢員以貫注、傾聽、沉默等手段來促進、強化當事人的情緒宣洩過程,以增進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的同感及後者對前者的信任,並建立起有效的情合(rapport)。由此,宣洩不僅可以使當事人傾吐內心的精神壓抑與困惑,還可以使心理咨詢員深入了解當事人面臨困難與挫折的滋生條件與過程。在這層意義上講,宣洩是心理咨詢的必經階段。沒有宣洩的產生就不可能有深入的自我剖白。宣洩是自我認識與自我成長的催化劑。
總之,作為一種心理咨詢技能,宣洩的意義在於強化當事人自我剖白的意願,增進心理咨詢員與當事人的情合,並為進一步的自我探討奠定基礎。
五、探討
探討(exploration)指心理咨詢員幫助當事人積極認識、思考其成長中的挫折與障礙的過程。它是心理咨詢的重要環節。事實上,心理咨詢的過程也是探討的過程。其意義在於幫助當事人在解決困難當中認清個人的願望及克服困難的方法。所以,探討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心理咨詢的目的在於助人自助,所以探討的目的也在於助人自省自明。具體地說,它要求心理咨詢員在幫助當事人認識與思考其當前困難、挫折與自我成長的關系時,多提問題,少加評論;多做啟發;少做說教;多鼓勵對方講話,少講個人意見。換言之,探討是一個以討論為基礎,以啟發為目標的積極的思想過程。它旨在幫助當事人從不同角度思考其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挫折及其解救方法。由此,它切忌心理咨詢員在運用探討技巧當中,主觀武斷,教訓他人,迫使當事人接受自己的邏輯分析與價值觀。那樣易使當事人對心理咨詢員產生依賴與怨恨,而無法從其生活困難與挫折的認識與解救中成長起來。
總之,探討的藝術在於啟發當事人獨立思考。其中心理咨詢員不求說教他人,但這不意味著心理咨詢員在探討當中要採取被動、消極姿勢,完全認同當事人所講的每一句話。與此相反,心理咨詢員要學會以提問來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以討論來加深當事人對面臨困難與自我成長之間的辯證關系的認識,終而啟發當事人開闊視野,加強自信,發展自我。
六、質問
質問(confrontation)指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的認知方式與思維方法提出挑戰與異議的過程。其目的在於推動當事人重新審視其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克服其認知方式中的某些片面性與主觀性,以進一步認識自我,開發自我。伊根認為:質問已日益成為心理咨詢的核心部分,它促使當事人發現其言行中的種種自我挫敗表現,並努力加以克服。
在實踐中,心理咨詢員常通過提問、反問與深入的討論來質問當事人思維方法中那些自我偏向、自我誇張與自我挫敗的傾向。由此,質問的意義不在於否定對方、貶低對方;而在於開啟對方、激勵對方。在這當中,人們應該注意到:質問要以尊重為前提,以同感為基礎,它力圖給人以態度誠懇、言之由衷的感覺,而不是態度生硬,強詞奪理的感覺。所以,質問的藝術在於使當事人超越心理咨詢員的提問,自發地認識到其認知與思維方法中的偏差,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
質問是心理咨詢的重要手段,它旨在推動當事人重新認識自我、發展自我,並要力戒主觀武斷、強加於人的傾向。美國心理學家克特勒提出:心理咨詢員在提出質問性的問題時,應該首先問自己你這樣做是出於關心對方或是出於想懲罰或壓制對方。因此,質問力求問而不審、制而不壓,以推動當事人的自我審視與自我悅納。
七、行為操縱
行為操縱(behavioralmodification)指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自我發展與自我向善的努力與否所予以的獎勵與懲罰措施。其目的在於幫助當事人消除其成長中的不良意向與不妥行為,學習與模仿有助於個人成長的行為,藉以樹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具體地說,心理咨詢員要善於發現當事人在認識與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與挫折當中所表現出的自我發展與自強自立的意向與努力,並予以適時的鼓勵與支持,以幫助當事人不斷成長。由此,行為操縱的意義在於強化當事人自我向善的努力。
雖然行為操縱以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為基礎,但較之行為矯正法,它更強調正強化在個人良好行為的模仿與塑造中的作用,而不鼓勵負強化的運用,也可以避免在心理咨詢中明確地表達個人的觀念,犯主觀武斷,強加於人之嫌。換言之,在心理咨詢條件下的行為操縱,以正面鼓勵與正強化為基礎,對當事人的自我探索、自我接納與自我發展的努力予以及時的肯定,以增強當事人的自信心。
例如,當一個心理咨詢員幫助當事人認識與克除其行為中的自我挫折意向時,他應及時注意與肯定當事人力圖突破自我束縛,認同自強人物的種種意念與努力,使當事人掙脫自卑自憐的控制,重拾自信心。由此,心理咨詢員在有意無意中成為當事人自我發展與自我成長的最好的理解者與支持者。另一方面,心理咨詢員的正面鼓勵他人會強化當事人對自己的尊重與信任。
八、自我披露
自我披露(self-disclosure)指心理咨詢員通過與當事人分享其個人成長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經歷來推動當事人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努力。伊根認為,心理咨詢員在當事人面前有效地披露其個人生活的有關經歷、行為與情感已成為心理咨詢技巧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心理咨詢員在運用貫注、傾聽、沉默、探討等技巧中所表達的言語、眼神、面部表情、體態等都是自我披露的間接表示。在這層意義上,自我披露可傳達心理咨詢員的關切,縮短心理咨詢員與當事人在情感上的距離,增強兩者的情合。
此外,伊根還認為,自我披露一般具有兩個功能:一是模仿功能,一是挑戰功能。其前者的意義在於通過與當事人分享個人成長中的奮斗與成功經歷來激勵當事人積極地面對人生中的挑戰,更好地成長;其後者的意義在於推動當事人更具體地探討其生活中所遇困惑與挫折的特性,更切實地尋求其自救良方並挖掘個人的潛力。由此,自我披露也是接納與真誠一致的表現形式。
但自我披露不宜過分使用,那樣不但會混淆心理咨詢的核心與目標,也會使當事人對心理咨詢員產生不必要的錯覺與誤會。事實上,自我披露是心理咨詢界最富爭議的一項技巧,其爭論的焦點在於心理咨詢員自我披露到底會在當事人心目中樹立什麼形象。有一派意見認為這樣做會縮短心理咨詢員與當事人的心理距離,樹立可親近的形象;另一派意見則認為這樣做會使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的成長產生偏見,使當事人對心理咨詢員的作用產生疑惑。總之,心理咨詢界目前對自我披露尚缺乏共識,因此心理咨詢員在其運用中要格外小心,注意不要過分宣揚自我,忽視當事人當前困惑與挫折的特殊性,並避免將心理咨詢員的自我成長當作心理咨詢的中心議題。
總之,上述八個技巧是心理咨詢員與當事人溝通並幫助後者自我成長的常用手段。它們是心理咨詢區別於一般社交談話與生活咨詢的指標。它們使心理咨詢員得以成為可親可近、可信可敬的化身。最後應當指出,由於心理咨詢領域內流派很多,且爭議紛紜,所以上述八個技巧並不代表心理咨詢中的所有技巧,它們只是一般心理咨詢中所常用的技巧。
Ⅵ 心理咨詢的方式有哪些
心理咨詢的方式包括互聯網,電話,面談等。心理咨詢中,我們更多地強調通過心理咨詢促使來詢者自我的成長,自強自立。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通過心理咨詢,使來詢者自己去思考、認清問題的本質,自己去解決面臨的問題,從而達到促進個人的成長的目的。所以說心理咨詢的最終不是「授人與魚」而是「授人以漁」,來訪者的投入將大大有助於咨詢的效果的提升,就像水漲船高那樣。
在選擇咨詢機構時要選擇泊恩心理這種知名度很高的機構,泊恩心理是由澳洲、美國、英國、德國等多國專家聯合創辦,我們與國內外最受人尊敬的醫學專家以及機構進行交流和合作,以此為基石,針對不同患者的多元醫療需求開設了國際水準的精神心理門診、特需門診、跨科室專家會診、海外專家遠程診療以及跨境醫療服務。
Ⅶ 心理咨詢與輔導的基本方法是
心理咨詢分為三個階段:診斷、咨詢、鞏固。每個階段的具體工作可分為:建立咨詢關系、收集資料、澄清問題、確立目標、制定方案、實施行動、檢查反饋、結束鞏固,在每個階段又有相應的方法,這個是需要在實際操作中多積累才能熟練應用的。
Ⅷ 心理咨詢都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精神分析治療法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人受到無意識動機、沖動和抑制之間的矛盾、防禦機制和早期童年經驗的重大影響。由於行為的動力隱藏於無意識之中,因此治療必然包括對植根於過去的內部矛盾進行分析的漫長過程。治療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格重組的過程。阿德勒治療法 根據阿德勒治療法的理論,人是社會性的,受到社會力量的影響和激發。人類本性是創造性的、主動的、決策性的。
這一治療方法注重個體的整體性以及對主觀想法的了解。阿德勒認為與生俱來的自卑感激起要奮發而起的願望。他說,我們在童年得到自卑的情感,然後我們建立起一種生活方式以補償這種情感並成為命運的主人。生活方式包括我們對自己和世界的看法,以及追求生活目標時採取的獨特行為。通過主動、大膽的冒險,並在後果不可預知的情況下做出決定,我們可以塑造自己的未來。來訪者不被看做是有病的,需要治療的,而被看做受到了挫折,需要用鼓勵來改正錯誤的自我感知。咨詢不是簡單的由治療專家開出改變的處方,它需要共同的努力,要來訪者和治療師朝著雙方的共同目標積極工作。
存在主義治療法
存在主義理論認為,我們通過自己的選擇定義自我。雖然外部因素限制著選擇的范圍,但是生活的主宰最終是我們自己。我們進入的是一個無意義的世界,持久戰來自接受孤獨,創造一個有意義的存在,因為我們有覺察的能力,我們基本上是自由的。然而,與自由相伴隨的,是我們做出選擇的責任。存在主義的治療師們認為,來訪者經常有著一個「受限制的存在」,他們只有極少的應對生活環境的方式,常常感到限制或無助。治療師的工作是面對來訪者受限制的生活,幫助他們開始意識到他們對自己造成各種狀況應負的責任。作為治療的結果,來訪者能夠認識到錯誤的生活模式,開始接受改變未來的責任。以來訪者為中心的治療法 以來訪者為中心的方法基本假設是:我們有了解自己的問題的能力,而且,我們自己有解決這些問題的資源。用這種觀點看待人,意味著治療師注重人的建設性的一面。以及人的正確的方面,這一方法把重點放在對自身的感覺上。使來訪者通過觀察自身而不是注重外部影響,來求得成長和完善。這樣,他們不需要來自治療師的過多干預和指導就能夠發生變化。他們對治療師的需要是理解、真誠、支持、接受、關心和積極的評價。
格式塔治療法
格式塔治療法的假設是,如果希望成熟人就必須打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並承擔個人的責任。治療師的任務是提供一種環境,使來訪者充分認訓到真實的自我,並認識到他閃是如何妨礙了自己的生活的。來訪者通過參與旨在改變和發現生活意義的實驗,盡可能多地進行自我治療。他們被鼓勵直接體驗沖突,而不是僅僅談論它們。通過這種方式,他們逐漸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並將自己被分離的、未知的部分結合起來。
現實治療法
根據現實治療,治療師的任務是讓來訪者面對自己當前的行為,評價其所作所為在什麼程度上幫助他們實現了自我。一個基本的假設是:如果來訪者能審視自身的渴望和需要,他們就會更好地確定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否有效。這一方法另外的目的是讓來訪者探索他們的認知,將他們的需求說出,並自願參加咨詢。然後來訪者對行為指示的方向進行探索,並對所作所為進行評價。他們將創立一個希望得到改變的行動計劃。由於來訪者可以直接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思想,而對情感的控制較少,行為就成為治療的中心。來訪者如果願意接受行動的責任,就能對生活進行有效的控制。
行為治療法
雖然行為治療法假定人基本是由學習和社會文化因素所開成,這一方法的重點是令來訪者消除不恰當行為和獲取建設性行為的能力。行為治療法是一種系統的方法,它在開始時對個體進行全面的評估以確定目前的功能水平,這一評估是制定治療目標的前提。在來訪者建立了清晰和具體的行為目標後,治療師通常會建議最適合達到這些目標的策略。如果來訪者在實際生活中願意練習新的行為,他們就會取得進步。不斷的評價是確定治療步驟和技術效果的方法。
認知-行為治療法
根據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法(REBT)得知,我們的問題是由對生活狀況的感知和思維造成的,而不是生活狀況本身造成的,也不是由其他人或過去的事件造成的。因此,我們的責任是對自我打擊的思維進行認識和改變,因為這種思維造成情感和行為障礙。(REBT)理論認為人們接受來自外部的行為障礙思維,並不斷用主動和指導性的治療步驟,包括教育、建議和布置作業。它強調教育意味著治療師作為教師、以及來訪者作為學習者的作用。(REBT)雖然它是教學式的和直接的,它主要還是讓人根據自己的意願自己去想、感覺和行動。它重新教育來訪者進行自己的思維。治療師的任務是不斷鼓勵和提醒來訪者去做持續和大幅度改變所需的事情。其他認知-行為治療法與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法有一些同樣的假廟。許多這樣的方法假定人們容易學會錯誤的、自我擊敗的思想,但他們也能學會丟掉它們。人們通過自言自語使自己的困難持續下去。但通過指出和改正認知的錯誤,他們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更自我實現的生活。認知重建在這些方法中起著中心作用。通過傾聽自己的自言自語,學習新的內部對話,以及學習行為改變所需的應對技術,就能夠產生改變。
家庭系統治療法
最後的這一治療法所基於的假設,是個體離開家庭系統是不能被充分了解的。系統一部分的變化會引起這一系統其他部分的變化。如果家庭單位產生了顯著的變化,這些變化將對個體產生影響。同樣,如果系統中的個體發生了變化。整個單位會受到影響。因此,治療包括在與家庭成員交往的背景下對個體的問題進行評估和治療。個體與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發生的交往。影響著個體的自我概念,與他人的關系和世界觀。根據系統理論,一個健康的人應該有屬於一個家庭系統的感覺,也有分離和個體的感覺。來訪者的問題通常被看作是系統功能的症狀。家庭系統的模式與內部心理理論相反,那些理論將個體的問題看做內部沖突的結果。
家庭治療法的一些假設的觀點包括來訪者的行為:
(1)也許是為家庭的功能或目的服務;
(2)是系統不能有效工作的結果;
(3)來自於代代相傳的功能失調模式.
從理論上講,治療師幫助來訪者更有效地與生活中重要的人進行交往,不管這些人是否在治療過程中出現。
Ⅸ 心理輔導的原則是什麼
(一)、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原則:
預防是通過積極主動的有針對性開展教育和輔導,防止學生心理疾患的產生,保持政黨秩序與工作效率。
發展是指協助學生樹立有價值的生活目標,認清自身潛力和可以利用社會資源,承擔生活的責任,充分發揮個人潛能,過健康、充實、有意義的生活。
貫徹這一原則時我們應注意到:
1、 從早抓起。其實心理輔導應越早越好,特別是小學、中學。在大學也要注意,特別是低年級學生。
2、 採取主動態勢,宜未雨綢繆,注意防微杜漸。平時應針對正常學生主動開展各種適合其健全特點的認知性的、情感性的、到為訓練性的輔導活動,以提供一些對學生成長有益的經驗,增強其應付變化的能力。
3、 對於那些社會處境不利的學生、生活發生了重大事故的學生,自我期望偏高而又屢遭挫折的學生,應及早發現征侯,重點實行早期干預。這要求我們有極大的愛心、極大耐心和覺察學生心理與行為變化的高度的敏感性。
(二)、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
尊重,就是新生學生的人格與尊嚴,新生每個學生存在的權利,承認他是不同於其他人的獨立的個性,承認他與教師、與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
理解,則要求教師以平等態度,按學生的所作所為、思考、感受的本來面目去了解學生。
貫徹這一原則應注意以下要點:
1、 尊重學生個人的尊嚴,以平等的、民主的態度對待學生。我們不能居高臨下地訓斥學生,不能羞辱、挖苦、諷刺學生,不能用粗暴強制性 的了解解決學生身上的問題。需要的是對學生的元條件的關懷和接納。不論學生在談話中反映出來的觀點和情緒感受是如何的消極、不正常、不合 教師的口味、不合時宜,我們教師都要尊重他接納他,認真傾聽他的訴說,設想他的內心感受。
2、 尊重學生的選擇。我們要承認每個學生是自立的,具體決擇的能力和做決定的權利,具有選擇目標以及達到目標的手 的自由。我們不應強迫學生選擇什麼,他只是向學生提供資料和建議,為學生作出選擇提供認知前提,並供學生對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3、 運用同感瓣態度和技術加深對學生的理解。同感是站在同等的位置上,設身處地地理解,幫助引導對方領悟到。"透過眼睛看世界"。
(三)、學生主體性原則
學生主體性原則要求我們在心理輔導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作為輔導活動主體的作用。這是因為①心理輔導的基本功能是促進學生成長與發展,而成長與發展從根本上說是一種自覺的主動過程。②心理輔導是一種助人自助的過程。"助人"只是爭取,讓學生"自助"才是目的。
貫徹學生主體性原則應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
1、 心理輔導要以學生需要為出發點。輔導不以傳授系統學科知識為目的,其內容的選取與安排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圍繞學生關心的實際總是來進行。這樣才能喚起學生的興趣,成 為學生自覺的需求。
比如結合實際和熱點問題,組織班級同學展開討論。
2、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唱主角"。我們教師同學合作完成的活動,教師的作用是從旁協助,提供建議,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活動設計中要給學生發揮想像力留有餘地;在輔導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發表看法,宣洩情感、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3、 以開展活動為學校心理輔導的基本形式。
可吸引較多學生參加,看有關心理教育的影片後大家做一個影評。也可以供學生進入特定情境,有更充分的情感投入。
(四) 個別化對待原則
重視學生個別差異,強調對學生的個別化對待,是我們心理輔導的精髓。實際上我們總是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個別化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才能給全體學生提供有效的服務。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學校教育和心理輔導的目的不是要消除學生個人身上這種獨特性以及學生之中的差異性,而是要供 每個學生的獨特性、獨創性在積極的方向上得到最充分、最完美的體現。
當貫徹個別化對待原則:
1、 注意對學生個別差異的了解。在了解全班同學的其性基礎上,更要注重了解每個學生的個別性,差異性;要了解至完 性的資料,更要了解價值性資料。比如他們的性格特徵、交往的基本規律、現在最需要什麼,渴望得到的什麼或解決什麼。
2、 對不同學生衽區別對待。這不是平時我們所說在班級"一視同仁"在班級的政策和策略來說,可以一視同仁,比如評獎學金,大家公平對待,不偏不移,但對學生的心理輔導是一種頗具綜合性的助人活動方式。我們應將每個學生看作是一個具有不可重復性 的獨特存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適合牲,性別特徵、個性特徵,靈活運用基本的原理,拒出適合一個個學生的處置方法。
比如,在學生個人的障礙當中,我們要讓學生客觀地認識自我,正確地對待自我,有效地控制自我。
而在恐懼症的治療和咨詢當中,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學繞脫敏法。
3、 認真做好個案研究。個案研究是一各重視學生個別差異的輔導方法。研究的對象 是單個學生,通常是學校里的特殊學生、適應不良的學生。開展個案研究,積累個案資料,有利於深入探討個別化對待方面的經驗,提高個別輔導的實效。
(五)、思想教育與心理咨詢相結合
貫徹這一原則,應注意做好以下3點:
1、 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的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所持的態度,它制約和指導人們的思想行為。對於大學生來說,保持心理健康最根本的方法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有了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對社會對人生就有了正確的認識,就有了科學的思想方法,就能科學地分析相關事物,冷靜地、妥善地對待多種問題,包括生活、學習、工作等,保證心理反應的適度。
因此,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2、 積極開展養成教育,培養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
3、 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 不飲酒,不吸煙等。特別是學生任務重,心理壓力較大,因此,在平時我們要教育學生講究科學的生活規律,合理安排時間,適時合理用腦。
在注重好的生活方式的同時,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是抗體,是有"免疫"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能力,評價能力,特別是在挫折面前不驚慌,採取理智的應對方法。
我們教師可以利用"現身說法"也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參加到其中。
4、 進行有效的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是指受過專門訓練的咨詢人員運用心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藝對那些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心理問題有一定 困難的人提供幫助和指導。
--------------
http://jyscjzx.jyjy.net.cn/deyu/xjzx.htm#33
http://www.nylxx.cn/jykey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37
http://www.blogcn.com/user18/zhangjx12/
希望以上文章對你有幫助.
真誠、熱情、共情和保密 你可以先自己想像下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