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心理輔導課程
『壹』 如何進行中學生心理輔導
依我看,不論什麼時候,什麼人都是缺少真正關心他們的的人,特別是中學生,如果用心去關心、愛護他們,心理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但也不能忽略個別學生,這樣的學生就需要做認證細致的調查,研究,做和學生談心,溝通,從精神物質方面去關心他們,不要學生一有問題就找家長,這是學生最反感的,做好溝通,能與學生溝通解決的問題盡量不要找家長,在家長面前要盡可能客觀的評價學生,還有對學生不要有等級觀念,那樣你離學生就會越來越遠,一視同仁很重要,不管他學習好不好,品德、性格上有沒有缺陷,都要一視同仁,特別是那些特殊的孩子更應該多一些關心........做一個好的老師很不容易的,不僅要付出很大的精力與時間,還要有耐心,細心和愛心,最重要的是愛心哦!
『貳』 給初中生做一次關於青春期的心理輔導課
難點就是你自己感到尷尬和開不得口,教學目標是簡單認識生理構造和安全。方法直接找書直接弄就行
『叄』 中學生心理輔導講座稿
中學生心理輔導講座稿
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
有強迫症狀的學生總在想一些沒必要的事情,如老想考不好怎麼辦,總是反復檢查作業做得對不對;女生總擔心自己衣服是否整齊,總要照鏡子。
人際關系敏感方面有問題的學生總感覺別人對自己不友好,其他人不理解、不同情自己;當別人看到他或議論他時總感覺不痛快;有人與異性在一起感覺不自在。
有敵對傾向學生的表現是常發脾氣,摔東西、大叫;常與人抬杠;有理不讓人,無理攪三分;有扔摔東西的沖動;想控制自己但控制不住。
有偏執傾向學生的表現是總感覺自己想法和別人不一樣;總覺得別人在背後議論自己;覺得大多數人不可信、不可靠;很難與他人合作。
有焦慮傾向學生的表現是總感到莫名的緊張、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心裡煩躁、不踏實。
有適應不良問題的學生表現為不喜歡學校的課外活動,對學校生活不適應。這些在高一和初一學生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因此學校應採取相應的措施以幫助學生克服不適應性。
有情緒不穩定問題的學生比例僅次於學習壓力感,其表現是心情時好時壞,學習勁頭時高時低,對父母、老師一會兒親近、一會兒疏遠。
有心理不平衡的學生的表現是看別的同學考得比自己好、比自己有錢或穿名牌服裝時就覺得不舒服。另外總感覺老師和家長對自己不公平。
一、學習類問題
因學習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是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部分,其問題有:
1.中學生負擔過重,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慾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
2.厭學是目前 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達不到家長和教師的期望,常常產生厭學心理,青少年常因厭學而造成親子關系緊張,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 切,對學習差的子女教育不當,要求不嚴,有的家長對子女學習失去信息,放任不管,這些做法都只會給青少年造成反感,而不能解決問題。
「國家教育委員會的一位負責同志在一次會議上說,中學生厭學的有30%,有的縣甚至高達60%」。可見,厭學是一個普遍問題。
3.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甚至出現焦慮泛化現象。
我國的教育體制 還不夠完善,絕大部分是普通中學,學生在中學所學的知識基本上是為考大學而准備的,實際上升入大學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學生面臨的是升學難、就業難、出路 窄的現象,特別是那些成績差的後進生更是感到升學無望。一種畢業後無出路的憂愁和恐慌感控制著他們,這一種情況反映在學習上,就是感到學習的沉重,討厭學 習,考試焦慮。
教育結構的不合理性還表現出教學內容過難,「據人民教育出版社調查,80%的中學生學習理科教材有困難」。這種情況導致了一些學生由厭惡學習發展到逃避學習,脫離學校去尋求不正當刺激,從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礙。
目前一些學校在 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指導思想影響下,學校當中分好、差班,考試排名次,搞題海戰術,採取一些違反心理健康原則的教育方法,教學手段和教育措施。這種情況,一 方面,使學生的心理整天處於一種智力超負荷的高度緊張狀態之中,致使學生腦神經衰弱、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出現一些異常的學習行為與習慣;另一 方面,對分數的錯誤看法造成學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師的嘲諷,同學的輕視甚至家長的埋怨和打罵,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於是厭學出現了,焦慮產生 了。
另外,不當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學方法不靈活,帶有懲罰性,也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種種問題。
二、人際關系問題也是中學生反映較多的問題。其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與教師的 關系問題。其主要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學生產生的對抗心理,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學生造成的壓仰心理,攻擊行為等問題。中學時期, 教師仍然是學生的理想目標、公正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如果教師缺乏理解、耐心與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 生則會失望。更有甚者,「教師對學生缺乏尊敬,貶低其價值的不良態度使學生的心理遭到嚴重的創傷。學生,特別是高年級學生往往病態地感知這一切,這也是師 生間發生沖突的原因」。這種情況下,學生有一種壓仰感,消極情緒產生,師生關系日趨緊張。
(2)同學間的關系問題。中學生除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由於同學關系不融洽,甚至關系緊張,有的同學就流露出孤獨感,想恢復與同學的關系,而又不知該怎樣去做。
(3)與父母的 關系問題。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給中學生一個溫暖的歸屬港灣,專制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其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兒童孤僻、專橫性格。家庭的種種 傷痕,會給中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有研究認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會給兒童在心理問題上造成更大傷害,因為他們在父母那裡看到了人際關系的 惡劣性。不和父母對中學生的心理影響是多方面的,「有被拋棄感和憤怒感;並有可能變得抑鬱,敵對,富於破壞性,……還常常使得他們對學校作業和社會生活不 感興趣」。他們會認為是自己的父母給自己帶來並製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與社會的交往,接觸越 來越廣泛,他們渴望獨立的願望也日益變得強列,與家庭的關系逐漸疏遠,不再事事聽從父母指揮,他們對父母和老師的教導產生質疑,對家庭的一些傳統習慣不願 適應,尤其當家長或老師仍從對待兒童的方式對待他們而使其自尊心受傷害時,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對抗心理並表現在言論和行為方面,另外,在經濟上,青少年由於 社交需要,很希望自己支配一些錢和物,但他們的經濟又沒有獨立,這種獨立與依附的矛盾心理常使青少年的情緒不愉快,甚至形成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緊張。
三、青春期心理問題
(1)青春期閉鎖心理。其主要表現是趨於關閉封鎖的外在表現和日益豐富、復雜的內心活動並存於同一個體,可以說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志。因而閉鎖心理問題主要是指處於消極情況下的心理而言的。
(2)情緒情感 激盪、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盪。這種動盪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一個微笑可以使情緒飛揚,徹夜興奮,然而他們 內心裡激動、高興或苦惱、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靜;他們有話有秘密想與別人傾吐,可無論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緘默不言,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理解,便會出現壓 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抑鬱。
(3)早戀。中 學生一般尚未成年,我們把中學生這種未成人時的戀愛稱為早戀。中學時代,正值青春發育期,而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發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 矛盾。中學生由於受認識能力和個性發展的限制,特別是在教育引導不及時不得力的情況下,使得中學生的性心理的發展表現出相對的幼稚性,所以自認為認真的、 朦朧狀態下的戀愛出現了,盡管這種戀愛帶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卻是一個令人十分觀注的問題。
(4)易有不良 習慣和沾染不良嗜好,青少年的好奇心及模仿性強,這種心理狀態使他狀態使他們很容易受別人影響,例如吸煙,中學時期常受家庭、夥伴、社會的影響,比其他時 期更容易學會吸煙。他們常由於煩惱,想從吸煙中得到精神放鬆和樂趣,又認為吸煙可以顯出魅力,成熟,認為男青年吸煙顯得有男子漢氣概,女青少年吸煙意味著 男女平等,與成人不同的是,青少年吸煙還常伴有學習成績下降或無心學習,同時沾染喝酒習慣,以及其他不良習慣等很容易走下坡。
四、挫折適應問題
中學生的挫折是 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關系方面的、興趣和願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觀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面對挫折造成的困難與 痛苦,中學生們的反應方式有兩類:消極的反應與積極的反應。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以習 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於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問題了。
『肆』 有沒有針對中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輔導課的教案設計啊
讓我們同行——中學心理教案
2004-4-30
活動理念闡述
處於青春期的高中生對於異性交往的問題是非常敏感而好奇的,本節課的設計就是要讓學生思考:在異性交往的過程中,每向前邁出一步我們都是需要慎重考慮的。教學活動過程
一、明鏡台:
1、看動畫《女人是老虎》,討論「為什麼小和尚覺得吃人的老虎最可愛?」
設計意圖:在青春期有異性交往的需要是正常的。
2、討論:在高中階段是男女同坐好還是同性別坐好,好在何處?
設計意圖:異性交往有其優點,如個性彌補,學業彌補。
二、智慧泉:
1、小游戲:學生自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氣球吹起來。
思考:慢慢變大的氣球等待它的命運是什麼?氣球的大小寓意是什麼?
設計意圖:暗示學生男女異性交往有時就像逐漸變大的氣球,一旦掌握不好就會爆炸,變成碎片無法挽回。
2、看四幕小品劇《男生、女生》。第一幕:玩耍;第二幕:煩惱;第三幕:抉擇;第四幕:結局
第一幕場景:課後學生討論去遊玩。
問題:高中階段還有哪些屬於這類異性交往?
第二幕場景:一男生對一女生頗有好感,為此感到煩惱不已,於是向朋友請教是否應該向這位女生表達愛慕之心。
討論:如果你是這位男生的好朋友,你的態度是什麼?為什麼?
第三幕場景:男生表達了自己的好感,同時又委託他人詢問女生是否可以成為朋友?
討論:該女生是否應該與男生繼續深入交往下去?
第四幕場景:三種選擇:a.兩人有早戀傾向,頻繁互通電話,結伴郊遊。b.兩人還是普通同學。c.兩人見面也不打招呼。
討論:哪種結局比較好,為什麼?
設計意圖:針對每一幕出現的問題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教師介入總結:在異性交往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幾個階段。1、人際交往(友誼)———2、產生好感(愛慕)———3、表達好感(行動)———4、深入發展(深化)———5、進入角色(早戀)。
教師提問:(略)
三、啟思錄:
活動設計:
1、引用《十七歲不哭》里的一句話,表明教師觀點。
2、聽歌:《同桌的你》———回憶這種朦朧心境時的美麗情愫。
設計者:
馮冬怡,杭十四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者,目前就讀於浙江大學心理系研究生課程班,並於2002年取得國家勞動部認可的心理咨詢員資格認證。曾榮獲杭州市心理輔導優質課比賽一等獎。
119中學心理健康教案
119中學心理健康教案
姓名 戴淑敏 性別 女 學校 哈119中學 學年 初一
年齡 45 教齡 26 科目 心理健康 時間 2005.4.
課題 托起你的夢想
教 學 目 標 知識目標: 1.感受「夢想催人前進和奮起」。 能力目標: 2.樹立自我成長的目標。德育目標: 3.學習自我目標管理,設計實現夢想的方法和途徑。過程與方法:1.教師簡述,導入本課 2.分享故事:「名字的故事」 3.游戲:「流星下的願望」 4.故事交流:夢想的價值 5.討論與分享:我們為什麼沒能達成自己的目標呢? 6.教師總結
教學重點 讓學生感受夢想的美好
教學難點 讓學生學習如何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引導、分析、體驗、
教 案 設 計
學 生 活 動 教 學 記 實 教 師 活 動
看大屏幕學生講述「名字的故事」。小組交流,再集中全班交流。學生填寫「流星下的願望」。 閱讀「夢想的價值」。 小組展開情景討論和分享自己的經歷。全班交流。朗誦小詩:如果生命是一條小溪,你希望它湍急還是平緩呢?如果生命是一片綠野,你希望它廣闊還是狹小呢?如果生命是一角天空,你希望它高遠還是低矮呢?平緩的溪流只會使遠行船隻擱淺,狹小的草地長不出奇葩異草,低矮的天空又缺少一份深邃博大。開拓生命,其實就是托起你的夢想。 一、 導入新課二、講授新課 1、平凡的名字,蘊涵著偉大的夢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夢想是我們成長路上的一顆啟明星,催我們前進,催我們奮起!讓我們從今天起就播下夢想的種子。2、敢於夢想,是實現夢想的先決條件。現在,我們已擁有這么多美好的夢想,那麼,如何讓夢想不再遙遠呢?收回「流星下的願望」。隨機抽取,進行交流,教師進行適當指導和點評。3、小結:人因夢想而偉大,沒有夢想的人生是最枯燥乏味的人生。而那些只會做夢卻不去實踐的人,就像那個賣夢的孩子一樣,無論多麼美麗的夢想都會與他失之交臂。實踐夢想的第一步,當然是要把夢想轉化成一個個具體的目標!4、 師生歸納:讓「美夢成真」的秘訣:(1)、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即把夢想轉化成一個個具體的目標和實際行動,不能好高騖遠。(2)、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即切切實實地去落實一個個具體的目標,不能急於求成。)(3)、時時檢討,保持彈性。(即常常檢查目標落實情況,並因時因地因人適當調整目標,不能一成不變。)(4)、量力而為,適可而止。(即夢想和各個時期的目標都必須適合自己。目標不能過低,也不宜過高。一般說來,最適合的目標就像摘果子一樣,「跳起來才能摘到的果子最甜!」)(5)、長程短程,互相配合。(即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互相協調,銜接有序,實現夢想。)三、課堂小結1、 要想不斷成長,僅有遠大夢想是不夠的,還要有合理的目標和計劃。2、 計劃應有時間長度的區別,你需要10年乃至一生的長遠目標,也需要1年、1月、1天、甚至1小時的計劃,因為小計劃的實現,是實現大計劃的保證。3、 用積極的行動實實在在地落實你的目標。當你未能實現目標時,一定要分析原因,並加以改進。4、 可以從學習(包括將來的職業)、生活兩方面來設想你的未來。5、 為你自己制定一個一個月的改進計劃,就從今天開始。 教師簡述,倒入本課在美國一座黑人教堂的牆上,刻著這樣一句話:「在這世界上你是獨一無二的一個,生下來你是什麼,這是上帝給你的禮物,你將成為什麼,這是你給上帝的禮物。」你是什麼,是上帝給你的禮物,你無法選擇;你將成為什麼,則是你給上帝的禮物,全由你自己做主。那麼,你將成為什麼呢?你想過這個問題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這個話題。 要及時肯定學生名字故事中蘊涵著的「夢想」的美好和「夢想」對自我成長的積極影響。教師引導:古老相傳,當流星劃過天空時,我們許下的願望是可以實現的。假如現在流星正劃過天空,你有時間許下5個讓自己變得更美好的願望,這5個願望一定能在現在或將來實現。它們可以是具體的,可以是抽象的…從故事中你獲得了什麼想法和感受?你還聯想到了什麼?播放歌曲《蝸牛》。教師引導、組織,及時表揚,在歌曲聲中最後總結。「小小的天 有大大的夢想 我有屬於我的天 任風吹乾 流過的淚和汗 總有一天我有屬於我的天。」開拓生命,其實就是拖起我們的夢想。心中有明確的目標,堅定執著地朝著目標努力,你定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的藍天!
第五課 托起你的夢想板 1、我 Show 你 Show書 2、自我探索設 3、怦然心動計 4、心心點燈
『伍』 如何對中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對中學生心理輔導的12種方法
一、聆聽法
聆聽法是指咨詢者認真、耐心地傾聽來訪者訴說的技巧,包括耳聞與目睹。耳聞即用耳聽,目睹即觀察來訪者的體態語言,從而聽出來訪者的心聲。咨詢者在與來訪者的交談中,主要是聽,而不是說;咨詢者與來訪者之間不是師生關系,而是朋友關系。咨詢者對來訪者要平等相處,熱情接待。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會聽。交談時咨詢者與來訪者需保持適當的距離,這個距離是一種心理距離,這應因人而異,因時而異。聽來訪者講話時,咨詢者既不能一直盯著人家,也不能一直不看人家。在聽的過程中,咨詢者要不時有簡短的鼓勵對方講下去的反應,如"嗯","是這樣嗎?"等等,表示自己是在關注他的講話。在聽對方的講話時,咨詢者自己的情感和體態語言也要與對方相適應。如對方高興,咨詢者要表示喜悅;對方悲傷,咨詢者要表示沉重。在聆聽時,咨詢者的身體要微微前傾,並不時適當地點頭。總之,聆聽法的關鍵是用心去聽。
二、移情法
移情(Empathy)的意思是能體驗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樣,來理解和分擔來訪者的各種精神負荷。如一個來訪者談到自己在班裡當眾受辱一事時說:"我當時氣極了,真想拿馬刀把他捅死,我也不想活了。"咨詢者則可以說:"在當時的情況下,你的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你是不是感到這件事對你的傷害太大了?"
三、認知法
認知法又稱ABCDE理論,它是指發生了事件A,由於有B的想法,便產生了心理障礙的後果C。如果通過心理咨詢,將B的想法改為為D(新的想法),就會有E這個新的後果,C這個心理障礙就消除了。這種改變認知結構的方法,就是認知法。這個方法也可以稱為"說明開導"法,接近於日常的個別思想教育。
四、移置法
移置法是指一個人的一種奮斗目標慘遭失敗,心理上受到了嚴重傷害,如能將其奮斗目標加以轉移,從而改變其痛苦的方法。如孔子仕途生涯屢遭失敗而作《春秋》,司馬遷受宮刑而著《史記》,張海迪高位截癱而刻苦自學等等。如來訪者因高考落第而痛不欲生,咨詢者就可移置其奮斗目標,可以建議其去考中專、職校或從業,若一定想上大學,不如考電視大學、職工大學,不是照樣可以進大學,何必非考上普通全日制的大學呢?
五、暗示法
暗示是一種常見的、奇妙的心理現象,人們可以通過它把病治好,也可以因為它而無病生起病來。這就是積極暗示和消極暗示。暗示法指咨詢者通過自己的語言或行為,讓來訪者接受積極的暗示,治好心病的方法。暗示法對增強自信心,克服考試焦慮、比賽怯場、自卑心理等有很好的作用,其關鍵是來訪者要相信這種暗示,否則收效甚微。
六、松馳法
松馳法是指在暗示的作用下,使人的全身肌肉從頭到腳逐步放鬆的方法,順序為幾句語言表達的公式:①我非常安靜;②我的右(左)手或腳感到很沉重;③我的左(右)手或腳感到很暖和;④我的心跳得很平穩、有力;⑤我的呼吸非常輕松;⑥我有腹腔感到很暖和;⑦我的前額涼絲絲的很舒服。這個公式最早是由德國精神病學家舒爾茨提出的,以後各國心理學家根據這個公式,編制了放鬆訓練的指導和暗示語,製成錄音帶讓來訪者進行松馳。一般一次20分鍾左右,一個療程為10天。經過訓練後,來訪者掌握了這套松馳技術,會迅速使自己的肌肉鬆馳下來,血壓會降低,心率會放慢。除了這種方法以外,也可以用深呼吸或冥想的方法使人放鬆。冥想就是讓來訪者回憶起自己經歷過的最愉快的一件事的經過,越具體形象越好。運用松馳法要有一個安靜的環境。放鬆前,人要坐或躺得舒服,注意力集中,排除雜念,呼吸平穩,入靜。此法對因緊張而引起的各種焦慮以及恐慌,尤為有效,還可改善人的記憶力,提高學習能力。這個方法通常與系統脫敏法結合起來使用。
七、系統脫敏法
系統脫敏法是指有步驟地、由弱到強地逐步適應某種引起過敏反應的刺激源的方法。如克服考試焦慮,可將引起學生過敏刺激的過程,分解成若干階段;①考試當天走出家門;②離學校還有100米;③離校還有50米;④離校還有10米;⑤跨進校門;⑥進入走廊;⑦走進教室;⑧入座;⑨考試鈴響;⑩拿到試卷。依次做好10張卡片,編好號。系統脫敏時,先拿出第一張卡(考試當天走出家門),想像當時的情景,心理有些緊張,就接著做松馳練習,放鬆全身肌肉。放鬆後,再拿起這張卡片,如再緊張,再進行放鬆,直到不緊張了,才做下面一張卡片,依次類推。直到10張卡片都做完了,考試焦慮也就消除了。這個過程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一般一天最多做一張卡片,不可心急。做後面的卡片要重做前面的卡片,一直做到想像考試的情境時不於緊張為止。
八、厭惡法
厭惡法是使外界刺激與來訪者的變態行為之間,建立起密切的條件反射,這主要用於治療那種有社會危害性的心理障礙,如性變態。咨詢者可指導來訪者,當自己一有"壞"念頭時,就用像皮筋彈痛自己的大拇指,使"壞"念頭與手指的疼痛建立起條件反射:一有"壞"念頭,就感到手痛,以此來戒除惡習。這種方法,一定要在來訪者本人有克服這個心理障礙的迫切願望時,才能進行。
九、疏泄法
疏泄法是指將沉鬱在人體內的種種不愉快感受,如悲傷的情緒等排出體外的心理過程。疏泄法有以下幾種:一是讓其痛哭一場。現代醫學研究成果表明,哭不僅可以減輕心理的悲痛情緒,還有利於人的生理健康。有人碰到悲傷器不起來,可建議他看悲傷的小說或影視節目,幫助他把眼淚排泄出來。二是向知心好友訴說自己的煩惱或悲痛。第三,可向報刊或自己信任的有關機構寫信,以疏泄自己心中的不快。咨詢室也是一種很好的疏泄場所。
十、領悟法
領悟法又稱認知領悟療法,是中國式的精神分析方法,由鍾友彬等創立。鍾友彬認為,成年人產生神經症的根源不在現在,而在於幼年時無意識的創傷體驗,如父母離異、缺少母愛、各種軀體病痛和災難、體罰、嚴重的情緒刺激、劇烈的驚嚇等,由此產生的焦慮為初級焦慮。成年人處在困境中或受到嚴重的心理創傷而產生的焦慮,為次級焦慮。次級焦慮經過心理機制的加工被變成種種神經性的症狀,但當事人本身並未意識到。所謂領悟,就是通過當事人對病因的回憶和咨詢者的解釋,使當事人醒悟到發病的根源,從而治好他的心病。
十一、激勵法
激勵法是指激發一個追求某些既定目標的願意程度的技術,包括激發動機、鼓勵行為、形成動力等因素。咨詢者要密切注意來訪者身上的閃光點,要肯定這個閃光點,鼓勵它燃燒起來,以挖掘來訪者的心理潛能。激勵要講究方法,它要求咨詢者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明確的目標、誠懇的態度和嫻熟的技巧。激發對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此法的關鍵,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喚起被激勵者的成功經驗和對成功的向入,並創造條件讓其成功。
十二、突破法
心理上的突破法是指人類為創造成功的人生,調整不健康的心理防禦機制的措施和技術,其目的是建立新的適合自己健康發展的心理機制。
『陸』 中學生心理咨詢
中學生有專門的心理咨詢,因為中學生處於青春期,大多數是由青少年心理咨詢師來咨詢。很多家長可能會誤認為尋找到青少年心理咨詢師就能夠盡快解決孩子的厭學、早戀等諸多問題。甚至希望找到咨詢師就能夠提高成績。這將青少年心理咨詢師的工作和教育工作者等同起來。然而燕園博思心理咨詢中心的咨詢師認為,很多時候,青少年的問題和家庭關系、社會關系有密切聯系。因此,青少年心理咨詢師仍需嚴格遵守心理咨詢師的中立性原則,不偏向於教育者、指導者、也不偏向於青少年,而是做來訪者的陪同人,一同面對問題。
好的心理咨詢機構很重要,在選擇時要選擇泊恩心理這種名氣規模都很大的機構,泊恩心理將前沿的循證醫學知識在精神心理治療中付諸實踐,制定優於行業的醫療標准,一切從患者出發,嚴格遵循國際精神障礙(DSM-5、ICD10)診斷標准。提供細致極簡的就醫流程,多渠道的預約就診服務,減少患者等待時間。擁有私密以及人性化的就診環境,耐心聆聽患者需求,全過程跟蹤服務,讓就醫過程更精準、更便捷、更愉悅。
『柒』 求一份心理輔導課教案《做時間的主人—學習與思維輔導》,對象是中學生。
不要告訴他只有學習一條出路,要選擇擅長的領域,這樣就能輕松把握時間,否則就會被時間推下馬,所以不要浪費在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上。
『捌』 如何讓開展中學生的心理輔導
一、認識中學生
21世紀教育一個很重要的趨勢是教育行為的心理學化。21世紀初的中學生生長在社會現代化進程之中,產生心理障礙在必然之中。21世紀的學校德育面對學生心理問題,預防,引導,教育,輔導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新課題。
我們的學校植根於社會現代化進程之中。現代化是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公民社會、個人權利充分發揮的過程。現代社會是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社會現代化的步伐特別快,而人的心理跟不上。現代社會許多現象必然對中學生產生影響。
中學生伴隨著學習,普遍遇到了「長大不容易」,「成長中的煩惱」等問題。問題來自於心理,來自於「青春期」。社會現代化使中學生生理發育前趨,而相對心理發展滯後。孩子們眼界開闊,而心理閉索,眼睛看到的事太多,而自己心靈深處的事又不想告訴他人。
青少年學生正經歷人生重要的「青春期」。他們的行為有時象「暴風驟雨」,他們常常出現兩極交替現象,有時是孩子,有時爭做大人。他們生物性與社會性時常沖突。現在的青少年性成熟早,是心理斷乳期,是人生中事端發生高峰期(12—18歲)。人們往往只注意到現代社會孩子們很幸福,物質生活富有,大人們的關愛,社會現代化帶來的便利。而忽視了現代社會給孩子們以極大的不公,暴力、恐怖、毒品、黃色書刊網頁、單親、獨生子女、就業難等時時影響、侵害著他們。
學生的心理問題同家長對孩子們在生活上高度呵護有關。高度呵護下的孩子們如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雨,遇不得挫折。家長在學習上又期望值太高,望子成龍。自身弱,壓力大,學生必然產生心理問題。
學生的心理問題由學習引起較多,現在學生學習負擔過重。有的學生中考結束就撕書,高考結束就燒書,顯然是一種學習壓力過大、家長期望值太高,產生厭惡學習的現象。
中學生出現心理問題一般在進入「青春期」之後。學生「青春期「現象,有時常常迷茫、煩躁,有時極度興奮,難以自控,有時消沉不語,有時東跑西撞(我們常常遇到學生亂打物件,甚至打人現象)。學生時常有白日夢,分神、幻想等現象發生。如課上走神不是他有意不聽課,同老師作對,而是一種心理現象。在認知方面,有的學生往往用消極觀點看自己,看事物、看人性、看世界,自悲感強,對前途冷漠,不自信。生理方面,有的學生體重減輕,睡眠失常,顯疲勞,一般女生較多。有的學生膽小怕事,有時主觀好勝,有時太敏感,唯恐別人對他說三道四。生活方面有的學生依賴性太強,不能自理。有的孩子自我中心太強,太嚴重,難以同別人合作。有的學生同異性走的太近,不能自拔。更有甚者,與家長對立,甚至走極端而出走。
上述因素都至使孩子們心理健康出現一些問題,產生心理障礙。我們的家長、老師們,教育工作者,都應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現象,採取積極態度,科學方法以關愛,以輔導。
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應是個體在多種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效能,並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下不斷調整自己內部心理結構,在其中漸次提高自己心理發展水平,完善人格特徵。
心理健康的人應該有和協的人際關系,真誠、公正、謙虛、寬容,尊重他人;與人友好,善交往,幫他人,幫人成功,自己高興;有正確的自我觀,善於自處,悅納自己,接受自己,不目空一切,不夜郎自大,妄自菲薄;有健康的情緒,喜、怒、哀、樂正常;對人,對事,對社會,對人生持積極的心態。
中學生年齡階段的孩子們在健康環境應該特別熱愛生活,樂於學習,有效學習,客觀看待問題,有效認識處理矛盾,逐步達到意志堅強,能自製,思維清晰,目的明確,能管住自己(人管住自己最難,包括有些領導人),有較強的耐受力,善於清貧。清貧—現在青少年太缺少了。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育者遵循健康要求,面對全體學生,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應是人諸素質的基礎。心理是精神,任何素質發展都是以心理為前提的。發展學生個性,促進心理健康。
心理輔導(我建議對中小學生用心理輔導,不用心理咨詢,心理輔導易被接受)。學校是教育,不是心理咨詢場所。教育先行,要進行心理輔導。心理輔導,是幫助學生成長發展過程,是助人的過程,幫其解決「長大不容易」和「成長的煩惱」等問題。心理輔導是以積極的人的發展觀為理念,相信人的本性,是積極向上的。人都想好,都想成功。以學生成長發展為中心,以他助、互助、自助為機制。
使教育行為心理學化,教育過程才是完整的。發達國家已經把教育步入心理學化的過程。把心理學轉化為教育行為是我們教育的大課題。我們應特別關注學生的「情緒智商」。「情緒智商」指人善於調節「五覺」,即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人靠感官「五覺」感知世界;「六欲」指人的食慾、性慾、求知慾、名利慾等;「七情」是喜、怒、哀、樂、悲、恐、驚等情緒狀態;「八方和合」,和是和平、和睦、和善,合是合作、融合、志同道合等。那麼,只有心理學化的全面體現和落實,教育過程才是完整的。
三、心理輔導
人是要成功的,社會需要健康人、成功者。學校教育就是要為社會培養成功者,健康人,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
在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看來,所謂人的全面發展,就是指人的智力和體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按這一觀點,人類特性應是自由、自主的活動,人的身體活動,心理活動均衡健康發展。
教育先行,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是現代學校必須做的,也應做好的。
1、營造環境
學校營造孩子們健康成長的環境。我們多麼希望校園有自然氣息。設想一個滿是自然氣息的校園,一定是百花爭艷,運動場綠草如蔭,甬路旁樹木蔥郁,亭台水榭交相輝映,小橋流水魚翔鳥語。生活在這樣的校園里的師生一定會身心健康,人際關系也會和諧。
我們為學生營造充滿師生共同願景的人文環境,營造「主動、探究、合作」的課堂教學環境。
歐洲文藝復興以後,誇美紐斯認為教育不能使學生厭惡學習,而使學生「能被一種不可抵抗的吸引力誘導著去學習。」知識的獲得在於求知的志願。十九世紀末,盧梭提出教育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與自由,讓學生在教育中同時得到進步和快樂。斯賓塞列主張,教學效果是與學生學習時所得到的滿足和樂趣成正比的。教育者應把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情緒是否高漲、愉快當做評價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標准。馬卡連柯主張對兒童「尊重與要求相結合」,對兒童進行「前景教育」,讓兒童獲得「明日的快樂」,「從簡單的原始的滿足一直到最高的責任感之中得到快樂。」我國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旗幟鮮明提出,要解放小孩子的自由,讓他做有意義的活動,開展他的天才;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他們可以想;解放兒童的嘴巴,使他們可以談;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他們可以玩,可以干;解放兒童的時間,使他們的生命不會被稻草塞滿;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他們的歌聲可以在宇宙中飄盪。
學校要營造一個愉快合作的學習環境,友愛融洽的人際環境,多彩自主的生活環境和優秀文明的校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