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團體心理輔導
A. 如何設計一個完整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案
二、選定團體心理輔導的主題
如果設計一個完整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案,首先要知道現在你所要組織的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哪些心理問題。所有的團體心理輔導必須先確定團體的目標,而後才能設計團體活動的計劃,確定規模,組成團體。做的是什麼?目的是什麼?要用哪些人來做?從中選擇一個你所認為當務之急或者受眾比較廣范的主題,進行團體心理輔導方案的設計。基本認識自我,情緒行為,學習心理,人際交往四大方面。選定大主題以後再起名一個小的主題,一般主題要積極、生動、易於理解,具有吸引力,讓團體成員看到這個主題就能明白這個團體是干什麼的,目標清晰,同時對組織的活動非常有興趣參加。如認識自我中增加自信心,《牽手自信,把握青春》;情緒行為中緩解壓力,《為高三減壓,為夢想添翼》。
三、 甄選參加團體心理輔導的人員
1、 團體規模:團體規模過小,人數太少,團體活動的豐富性及成員交互作用的范圍欠缺,成員會感到不滿足、有壓力,容易出現緊張、乏味、不舒暢的感覺;團體規模過大,人數太多,團體指導者難以關注每一個成員,成員之間溝通不易,參與和交往的機會受到限制,團體凝聚力難以建立,並且妨礙成員分享足夠的交流時間,致使在探討原因、處理問題,學習技能時流於草率、片面、表面,而影響活動的效果。從問題的類型看,主要取決於團體咨詢的目標。以治療為目標的團體咨詢人數不宜多,一般6~l0人,以訓練為目標的團體咨詢人數居中,一般12-16人;以發展為目標的團體,參加者可適當多一些,一般-20--40人。人數以6—8人為一組最恰當。
2、 成員選擇的條件:團體指導者在籌劃團體心理輔導時,就應該根據團體的目標明確服務對象。通常,參加團體心理輔導的成員可以是背景、問題相似的人,也可以是背景不同的人。從團體心理輔導的特點看,參加團體的成員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自願報名參加,並懷有改變自我和發展自我的強烈願望;願意與他人交流,並具有與他人交流的能力;能堅持參加團體活動全過程,並遵守團體的各項規則。對學生而言,有些人是班主任推薦參加團體的,並非個人自願。應該事先通過面談等方式,引發參加者的動機。
3、 團體成員的來源途徑:主要有三種;一是通過宣傳手段,成員自願報名參加;二是學習心理健康教育人員根據平時輔導情況,選擇有共同問題的人,建議他們報名參加;三是由班主任發現問題推介,或家長要求等而來。發展性團體咨詢主要是通過廣告、通知來招募成員。已經報名,自願參加團體咨詢與治療的申請者並不一定都適合成為團體成員。因此,團體指導者還要對申請者進行篩選。常用的篩選方法有直接面談、心理測驗和書面報告。
4、 團體成員甄選的方法:組成團體以前,指導者應實施成員甄選,以維護全體成員的利益。主動報名、自願參加團體心理輔導的申請者並不一定都適合成為團體成員。因此,團體指導者還要對申請者進行甄選,以便排除一些無法在團體中得益,而只會阻礙和破壞團體進程的人。常用的甄選方法有直接面談、心理測驗和書面報告。面談一般用15 —25分鍾。由團體指導者按約定的時間與申請者一對—地見面。提出的問題有:你為什麼想要參加這個團體?你對團體的期望是什麼?你以前參加過團體嗎?你需要幫助的是什麼問題?你是否有不願與之在一起的某個人或某類人,你認為你會對團體作出哪些貢獻?對於團體和指導者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書面甄選是讓候選成員填寫一張表格,提供必要的信息,如年齡、性別、年級、生活環境、參加動機、面臨的主要問題、期望等。
50年代後期,schutz真對團體工作制定了一套基本人際關系指標,主要測試三個層面:成員與其他人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個人對權力的態度;個人堅持自己原則的程度
四、確定時間與場所
1、 時間長度:一般而言,團體產生治療與改變的因素需要時間,也就是說團體經由創始期、成熟期到結束期需要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團體持續時間太短,效果受影響;但持續時間過長成員易產生依賴,指導者及參加者的時間、精力也不允許。一般認為團體心理輔導8—15次為宜。每周1次或每周2次都可以。每次時間1.5~2小時。對於青少年而言,針對他們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興趣易轉移的特點,最好活動次數較多,每次時間較短如45~60分鍾。
2、 活動的場所:對團體活動的場所的基本要求有:避免團體成員分心,也就是要使團體成員在沒有干擾的條件下集中精神投入團體活動;有安全感,最好有隔音條件,能夠保護團體成員的隱私,不會有被別人偷窺、監視的感覺;有足夠的恬動空間,可以隨意在其中走動、活動身體、圍圈而坐,可根據需要隨意坐成大圈,或分組坐成小圈,團體成員都有面對面談話的機會;房間寬敞、清潔、空氣流通、氣溫適當,讓成員感到環境舒適、慍馨、憂雅,使人情緒穩定、放鬆。
五、心理活動設計
1、 熱身活動(舉例)
2、 核心活動(舉例)
3、 結束活動
團體結束時指導者的任務是回顧與總結團體經驗,評價成員的成長與變化並提出希望,協助成員對團體經歷作出個人的評估,鼓勵成員表達對團體結束的個人感受,對團體的效果作出評估,幫助成員把團體中的轉變應用於生活中。常用團體結束的技術有結束預告、整理所得、角色扮演、修改行動計劃、處理分離情緒、給予與接受反饋、追蹤聚會、效能評估。結束活動的方式可分為三種。回顧與總結:回想團體做了什麼?自己有哪些心得?還有哪些意見?祝福與道別:可用心意卡或小禮物彼此祝福、道別,增進並維持友誼。 計劃與展望:討論今後應做些什麼,對未來生活有些什麼展望。
六、活動評估:
問卷;領導者自我總結;觀察員的觀察記錄;團體成員反饋單
團體心理輔導成功的要素有四:一是要有明確的目標,全體成員認同;二是要有稱職的指導者,有愛心、責任感和領導能力;三是團體成員積極參與投入;四是要有適當的團體技術與方法,引導成員樂於參加。學校團體心理咨詢方案設計。是帶領團體的第一步。一個根據團體成員需要而精心設計的團體方案就像「地圖「,對團體心理咨詢實施有導航的作用。但是有經驗的心理教師都知道教案只是一個框架,一種思路,一份引導,活動情景會因學生的千姿百態而千變萬化,這正是團體心理輔導的難點所在。老師們在心理輔導實踐中應積極關注學生的表現與感受,盡量避免背台詞。另外在我們與老師們共同分享設計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帶給我們的感悟和興奮心情時,希望能夠激發教師實踐的熱情,引導教師思考,引起教師創新活動,生成新的輔導方案,不斷增添新鮮內容,積淀輔導經驗。
希望團體心理輔導這種形式能在中小學校園美麗綻放。
B. 如何開展學校團體心理輔導
「學校心理輔導是本世紀教育改革運動中出現的新觀念,是現代心理學、教育學、精神醫學、生理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心理學研究表明,團體對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而心理輔導的實踐也證明,在幫助那些有著共同成長課題和有類似問題及困擾的人時,團體輔導是一種經濟而有效的方法。 團體輔導(Group Guidance)是在「團體情境中提供心理幫助與指導的一種心理輔導的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 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的生活適應的助人過程。」一般而言,團體心理輔導方式是由 1名~2名指導者主持,根據團體成員問題的相似性,組成治療小組,通過共同商討、訓練、引導,解決成員共有的發展課題或心理障礙。 日本心理學家村山正治認為,學校團體心理輔導可以「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班級內交流,形成良好的班風;激發學生自我教育;提高教師教育與共情的能力」。 開展學校團體心理輔導一般採用如下幾種形式:班級心理課、主題心理輔導、心理訓練以及與學科的融合等等,下面分別談一下對這幾種形式的一點思考。 一、班級團體心理輔導 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是以教學班為輔導單位、針對中小學生年齡特點和成長發展的實際需要而設計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運用教室內的團體動力可以幫助學生成長發展或解決問題。」 它重在師生及同學間的互動、互感,是一種多向的交流。學生在相互交流及評判中撞擊出智慧的火花,觸發更深的發現。在教學過程中,團體輔導者採取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如:講授法、自述法、角色法、討論法、情景法、綜合法等。團體輔導教師根據班級、學生、心理問題、心理發展規律的不一致,有目標地針對學生心理品質的提高,合理選擇和組合各種方法以提高團體輔導課的實效。它「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也可以在課堂以外進行,在時間和空間上更為靈活」。 通過豐富的班級活動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輔導滲透於班級活動,既是團體心理輔導的創新和發展,又使輔導的質量得到提高。學生能在豐富多彩、愉快舒心的班級團體心理輔導中獲得心理上的成長和發展。 例如,新生入學初期,為了使班級成員相互了解,建立親密的關系,便可採用班級團體心理輔導的活動形式,增強班級凝聚力。京師博仁團體輔導活動包里有很多這樣的簡單的游戲(如「同舟共濟」),一首溫馨的歌曲(如《相親相愛一家人》,配之手語更佳),輕松、和諧的氛圍,一堂班級團體心理輔導課便水到渠成,學生經歷了由陌生到熟悉再到友好的心理歷程,而班級的凝聚力也隨之增強。 「同舟共濟」簡介: 將學生分為6或8人一組。每組分發一張大的圖紙,視為大海中的一條船。 活動開始時,指導者要求將圖紙鋪在地上,代表汪洋大海中的一條船,現在,需要團體成員同時站在船上(身體的重心必須同時落在船上),一個也不能少,必 須同生死共命運。隨後,讓成員們想方設法,使全體成員同時登上船。行動之前,團體可以充分討論,拿出最佳方案。常常會出現人拉人、人背人、疊羅漢等各種方法,體現團體的協作。 當成功完成任務後,指導者要求將面積減半,繼續實驗。完成後,可以要求將面積再減半,隨著難度增加,成員的努力也會越來越強,團體的凝聚力空前提高。 練習過程中,成員會忽略性別、年齡等因素,全組一條心,練習的結果常常出乎成員們的想像,成員創造性地發揮全組智慧,也讓成員充分體會團結合作的力量。 二、主題團體心理輔導 先確定一個主題,如「男女交往」、「師生關系」、「理解自我、理解他人」等,把有相似性問題的學生集中起來,共同團體輔導。不同年級、班級,不同特點的學生圍繞共同的主題進行討論,各抒己見,相互啟發。通過團體活動相互接納、相互鼓勵,共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主題團體輔導可以涉及很多方面,可以是遠離父母獨立生活學生的團體輔導,可以是討論式的團體輔導,也可以是有家長、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團體輔導。 主題團體輔導可通過在學校中進行成員招募的方式,製作招募海報,引發有共同問題學生的興趣。 例如,京師博仁團體活動包以「人際交往」為主題的團體輔導,可作如下招募海報: 「人際交往」團體心理輔導開始成員招募啦…… 你是否經常煩惱於如何更好地與周圍同學、朋友交往?你是否想更好地增強你在你團體中的交往能力?你是否想通過某種方式來解決你所在團體交往中所碰到的一些困難?……當我們都想敞開心扉和自己的團隊融入在一起時,我們該怎樣去做? 這個時候,你可以來參加我們的人際交往團體心理輔導,旨在通過組建一個臨時的新的團體,把你融入到我們新的團體中來,通過團體中所進行的團體活動和團體成員之間彼此的交往,從而學習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提升你的人際交往能力。 團體名稱:「解開人際千千結」——人際交往團體輔導訓練 三、團體心理訓練活動 團體心理訓練活動是學校團體心理輔導另一種重要的教學模式。雖然班級心理輔導課中也經常採用團體心理訓練活動,但團體心理訓練活動作為一種專門的團體輔導模式,還可以結合學校、團隊活動開展。團體心理訓練活動的內容、形式很多,包括針對性的團體心理訓練、拓展性的心理游園活動、心理夏令營、智力開發活動等。 經調查發現,我校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一個比較集中的問題就是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針對此問題,可以對學生開展以「集中注意力」為主題的團體心理訓練。例如,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鍛煉注意力的小訓練: 在一張有25個小方格的表中,將1-25的數字打亂順序,填寫在裡面(見下表),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從1數到25,要邊讀邊指出,同時計時。研究表 明:7-8歲兒童按順序尋找每張圖表上的數字的時間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張圖表的時間大約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縮短到十幾秒。 四、與學科教學相融合 學科教學的一般形式是教師講授,學生聽講並記筆記。但是,如果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學習興趣倍增,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習效能增加。將團體輔導與學科教學相融合,一方面,可以徹底改變傳統教學的學生觀、教育觀,達到讓學習者自覺領悟的效果;另一方面,藉助學科的力量,學生的心理感觸或許會更深刻。二者相互促進,互相提升。如果將二者合理、有機地結合起來,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曾經聽過青島31中劉倩老師的一堂音樂心理課,題目是《賞心悅耳的音樂理療——針對考試焦慮》。劉老師將音樂知識與團體心理輔導有效地結合起來,用音樂的力量作用於團體心理輔導,反之將團體心理輔導的理念貫穿於整堂音樂課,學生在課堂上既感受到了音樂的力量,又使焦慮情緒得到了緩解,是一堂令人賞心悅目的音樂心理課。其中,三首曲目的運用十分恰當、有效: 1.播放中國古曲《春江花月夜》,引導學生做好考前的情緒准備; 2.播放維瓦爾第《四季——春》,引導學生做好考前的心態准備; 3.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引導學生做好考前的勇氣准備。 五、與課外活動相結合 學校團體輔導還可涉及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在學生進行國防軍訓時,在進行勞動下鄉時,在開展文明班級評比活動時,在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時……將團體輔導的形式、方法、理念、策略等滲透到學生的課外活動中,可以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2008年1月16日,全省中小學素質教育工作會議在我省濰坊市召開。在推進素質教育的大好形勢下,整天沉浸在課堂上、書本中的學生們都有了「陽光體 育」運動時間。結合「陽光體育」開展團體輔導,相信會使學生們運動得更有陽光、更有活力。此時,團體輔導的一些大型游戲便可以隆重登場,例如「夾氣球」、 「組合滑雪隊」等,既可以讓學生得到充分的運動,又可以使他們在運動的同時獲得心靈上的成長。 團體是社會的縮影,是一種動力互動。團體成員之間的互動就像他們在其他社會關系中與人互動的模式。所以,如果能在良好的團體氣氛引導下,成員便可以學 習並嘗試與人建立良好關系的技巧,並通過在團體內演練或角色扮演及成員的反饋來洞察與轉移情緒的困擾,將學到的技巧與方法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Yalom,1995)由此,團體心理輔導之於每個學生自我成長、個性發展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當然,目前學校團體心理輔導仍處於一個開拓階段,究竟如何更深入、更有效地開展學校團體心理輔導,還有待於我們極積地去探索與實踐。
希望採納
C. 小學生團體我心理輔導課主題有哪些
給中小學准備心理輔導課程的話自然是要針對中小學生的特點,大致就是獨生子女問題、中高考壓力、人際溝通、情緒調節、迷茫、自卑、厭學、青春期等常見問題,來作為中小學心理輔導的主要課題比較合適。
此外,給中小學生准備團體心理輔導還要注意兩點:
1.青少年團體心理咨詢標准版工具箱從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和成長規律出發,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常遇到的心理壓力、情緒困擾、人際沖突所設計。
2.青少年團體心理咨詢促進性主題工具箱針對一些典型主題設計層層深入的系統性整體活動方案。
博仁團體心理輔導課程可以幫助學校(大學、中學、小學)心理輔導老師,教會怎麼去設計和開展一期團體心理輔導,怎麼去當好團體咨詢教師的等等方面哦。
D. 小學生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計劃
以班主任為主開展班級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有效地使思想道德、行為習慣教育,科學側重在小學生中開展如品德踐行,社會實踐、獻愛心送溫暖等活動,讓學生在相互
E. 小學生團體心理咨詢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況
王滿,男,8歲,小學二年級學生。該生學習成績差,性情怪異,很難與同學相處。
1、 衛生習慣差,手臉總是有污穢;
2、 人際關系惡劣,總是欺負周圍的同學,總以強者形象出現,無緣無故的,就打同學一巴掌或踢同學一腳,要不就咬人。
3、 組織紀律差,上課時有話就說,沒有留心聽課、認真思考、舉手回答的習慣。
二、原因分析:
1該生從小跟爺爺在老家生活,很少見到父母,對父母缺少依戀。,爺爺對他言聽計從,千方百計滿足他,漸漸形成橫蠻任性的性格。(小時候環境生活的影響)
2、後來父親怕他吃虧,叫他回擊欺負他的人,漸漸地,他由一個受他人欺負的人轉為一個欺負他人的人,由一個弱者變成一個大「天王」,令老師極其頭疼。(父親錯誤的引導方式)
二、原因分析:
由於該生自小過於寵愛、放縱,家長怕他吃虧,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變得像個「小皇帝」。別人說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卻目中無人,動不動就打人。該生以自我為中心,不接受別人的意見,他並沒有認識到來學校是來學知識、學文化的,更沒想到來學校是要遵守紀律的。對待這類孩子,一下子的批評教育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解鈴還須系鈴人,來源於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學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養。
三、綜合分析與診斷
該兒童目前要解決的主要有三方面問題:
1.攻擊性行為;
2.人際關系;
3.學習適應性。
為什麼會有這些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1.攻擊性行為:
根據兒童的成長經歷,攻擊性行為的產生主要是經驗習得的結果。人的行為都有"趨利避害"的特點,之所以選擇某種行為,主要是這種行為能給當事人帶來某種利益。本案中的"攻擊性行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轉換,但當他打了小朋友後沒有任何的"懲罰"出現,就再一次證明了這種行為是可行的。"強者打人"與"弱者挨打"的體驗在認知上讓他強化了這種打人的行為,讓他在認知上強化了這種行為的合理性。
因此,觀念中形成了這樣的推理:「弱者」受到別的小朋友欺負,「強者」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武力來保護自己。而且,在"我是強者"的強烈暗示下,往往會對外界發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強者姿態。
當行為不斷反復後,將會變成為一種習慣,甚至成為人格特徵之一,就現狀及年齡階段,還談不上"攻擊性人格",只能說有攻擊性傾向,也正因此,及時的干預是可以矯正的,否則隨年齡的增長,行為復現率的提高,會使改變難度增大,演變為人格特徵。
2.人際交往問題:
該兒童的人際交往問題與他的攻擊性行為密切相關。攻擊性行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負",但卻引起了同學的"注意",這些行為也就形成了他在別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動不得、說不得、脾氣大、愛打人、即使有些行為是暗示"我想跟你們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認同和接受的。
3.學習適應性:
現該生學習沒有多大的進步,這是發展過程中的適應不良表現。這除了影響行為與人際協調外,還有對學習態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響。
目前,該生所面臨的學習問題主要是如何調整好情緒,給予學習相應的注意力,提高上課效率,並且這也是促進人際關系的重要方面。在行為上給予積極的建議與指導,兩者結合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四、進行晤談引導
1、詢問基本情況。
2、向家長反映該生的在校表現,表明想教育好其兒子的心意。
3、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與孩子交談,探尋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願;
5著重讓孩子表達"當時怎麼想,想怎麼做,感覺如何",目的一在於讓孩子宣洩;二在於讓父母學習與演練與孩子的溝通;三可以順勢引導家長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6、讓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歡迎的學生,讓他明白如何與同學相處,做個受同學歡迎的人。
7、指出繼續努力的方向:繼續自我監督與控制。
8、制定行為目標,加強自我管理能力;
五、咨詢效果評價
基本達到預期目標:改善了攻擊性行為,促進了良好人際關系的發展,提高了學習適應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