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輔導課程 » 正確認識心理輔導

正確認識心理輔導

發布時間: 2020-11-28 01:58:47

⑴ 如何正確認識和看待心理咨詢和督導

現實社會竟爭的壓力越來越大,人與人情感與精神的缺失使許多人開始正視自己的心理問題,並主動找心理醫生咨詢,尋求幫助,然而仍有不少人對於心理咨詢卻存在著誤區。正確的心理咨詢認識應該是這樣的。
心理咨詢≠同情+閱歷
有不少咨詢者尤其是電話咨詢者在咨詢問題時,都希望心理醫生最好遇到過、處理過他們所存在的問題,似乎只有心理醫生與他們的經歷相同,他們才放心,才覺得只有這樣才會同情他,理解他。顯然,對心理咨詢工作人員要求閱歷深、經驗多,這是人之常情,大可不必要求咨詢員也有過類似經歷,不管有無類似經歷,心理醫生對咨詢者都會以極大的同情心相待,就像一位助產士的輕柔動作未必是從體驗生孩子當中學來的一樣。再說,咨詢者咨詢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尋求同情,對於心理醫生指出的問題要誠懇的接受,不要總認為自己這方是對的。試想,心理醫生對咨詢者贊揚同情一番,咨詢者除了當時心情上一陣舒暢之外,領悟不到自身認知方面的缺陷,過後還是又回到原來的狀態,那心理咨詢還有什麼意義?要不怎麼說「良葯苦口,忠言逆耳」呢?
心理咨詢≠有精神病、不光彩、不體面
目前人們對心理咨詢雖有所了解,但仍有不少人認為是「治精神病」的,或者覺得到了精神病的程度才去看心理醫生。曾有心理學家做過統計,來心理門診咨詢的僅有16.3%才達到精神病診斷標准。還有一些人認為看心理醫生是不光彩、不體面的事,往往是偷偷摸摸的來到心理門診,唯恐被別人發現。實際上在大多數發達國家裡,人們對心理咨詢的理解正好與我們相反,例如美國,戀人約會前,男生去會見一次心理醫生,約會時他有可能在其女友面前炫耀一番他在這之前看過心理醫生,他的女友則會為之感動,因為他覺得男友這樣做表明對她、對約會很重視,也說明他是個重視生活質量的人。

⑵ 我們應如何正確看待心理咨詢

是正常現象普通對待,有很多我們無法訴說和解釋的科學的心理知識會幫助我們解決

⑶ 洛陽心理談如何正確認識心理咨詢早日擺脫心靈困境麻煩告訴我

「沒有誰的心靈能夠一塵不染616161」。如果我沒記錯這是央視心理中常出現的一句話。我不敢說,這句話是什麼至理名言,一語道出了人在「人生百態」中難免要受到一些污染的天機;但我卻想借用佛祖的一句話給予佐證:眾生剛強難化!佛祖這六個字的大意是說,我縱然把真理說的再多、再透徹,而眾生的執著與自迷也難聽的進去啊!
人無完人。無論從看得見的體表,還是個體的意識形態都有自己的不足。心理咨詢,或者說是彼此交流,從自我提升方面來說是「借鏡」認識自己、完美自己;從解惑方面來講,是「借力」拂去自己心靈之鏡的灰塵。然而,人們由於自己的執著,或者說是自信,誤解了心理咨詢這一件利己利人的平台。我說此話,並非是因為自己是名心理咨詢師的緣故,而是因為616161616161
心理咨詢,無論從呵護我們的心理健康與自我認識的提高,還是從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幫助我們解決心理沖突,接納自我來說,都是一個好的平台。因為,心理咨詢是一門科學,不是普通聊天、勸解,說教!是咨詢師運用心理學理論,遵守心理學原則,通過相關咨詢技術和方法,幫助人們解除心理問題的過程。這一過程不僅體現了咨詢師對相關理論、技術的熟練掌握,更是咨詢師因人、因事,因病,因理的運用不同治療方法和技術的藝術體現。
例如;生活艱辛,命運坎坷,事業受挫,家庭矛盾,婚姻失敗,子女教育,戀愛失意,仕途不暢,官場殘酷,人際關系緊張,不幸事件的發生616161都不是讓你心緒煩亂,焦躁不安,氣量狹窄,遷怒他人,多疑敏感,怨氣沖天,悲憤不平,抑鬱寡歡,驚恐不寧;血壓不穩,心慌氣短,兩腿無故發軟,失眠於天亮,甚至想拼個魚死網破,或想揮手告別人間的——真正原因!
或者,你在為某種抉擇而在進退維谷中徘徊嗎?你在為他(她)為什麼要這樣對你煩惱嗎?你在問:這些倒霉事為什麼總讓自己碰到嗎?你在想:相同的事理,類似的情景,為何他們能瀟灑的一轉身,而自己總耿耿於懷嗎?你身居要職,卻為人士安排,仕途前景莫測,某種潛在危險的逼近而憂心茫然嗎?你身在職場,卻因工作性質,人事關系,某種特定場所、情景、事件使你惶恐不安,難以應對,力不從心嗎?你在為事業的成敗,投資的前景擔憂嗎?你在為子女的青春期叛逆,個性的張揚暴躁,性格的懦弱孤僻鬧心嗎?你在為親朋好友經受種種疑難雜症和慢性疾病的煎熬著急嗎?你在為自己不同尋常的興趣與嗜好緊張嗎?
身體健康,理智清晰正常,可你卻不停的洗手,數數,反復做著同一個動作,反復為一個小問題尋求答案!心理變得脆弱多疑,敏感焦慮!脾氣暴躁的難能自控,思緒萬千不能自理!無故驚恐不安、緊張害怕!內心充滿離奇古怪,甚至是罪惡不道德的想法!為此十分痛苦,內疚不安,抑鬱寡歡,夜夜失眠的你616161
客觀的說,幾乎每一個人生中都需要心理咨詢,但現實中還有不少人對心理咨詢存在有一些認識誤區:
1、「心理咨詢就是聊天」:心理咨詢不同與一般意義上的聊天,盡管心理咨詢的方式主要是談話,但心理咨詢利用心理學的專業理論知識,還有社會學、哲學、醫學等方面知識,有嚴格科學的理論體系和操作規程,從而達到解決心理問題的目的,幫人解除心理危機,促進人格的發展。
2、「我的心理素質好,不需要心理咨詢」:心理咨詢不僅僅是解決你的心理危機和大宗的心理問題。無論你多麼堅強、聰明、正直、熱情和博學多識,你都不可能十分了解自己,你需要從其他人那裡了解自己。你不可能時時刻刻的反省自己,也不可能始終站在局外人的立場審視自己。從別那裡了解自己可能是錯誤的暗示。心理咨詢是一面比較標準的鏡子,可以不變形的從各個角度正確的了解自己。正確的了解自己可以揚長避短,促進人生發展與成功。越是高層次的人士越是需要心理咨詢,心理醫生也需要心理咨詢。你呢?
3、「心理咨詢師能看透我的想法,知道我的過去和未來」:有人犯把心理咨詢簡單化的錯誤,也有的人犯把心理咨詢過分復雜化和神秘化的錯誤。個別人把心理學等同於神秘學說,如同算命、占卜、特異功能等,現在市場上有利用電子計算機打著心理測驗的幌子進行騙人,有的人故意讓心理醫生去猜測自己的心理活動,並以此來來衡量心理醫生的水平高低等。心理醫生除了心理學方面的專業知識與一般人不同外,並無其他特別之處。心理醫生有經過訓練的良好觀察力,知道心理活動科學規律並非常客觀的邏輯分析能力,可以判斷某些潛意識的心理活動,但是一切都必須來自現實、客觀、全面的資料。
4、「去做心理咨詢丟人」:對心理咨詢的懼怕與懷疑可能源於對「精神病」的無知,去心理咨詢怕被當成「精神不正常」看待,心理問題當成「心理病態」、「思想問題」。有時可能輕微的心理問題不加以科學解決,造成最後發展成重性精神病。「捂」著、「瞞」著地讓心理問題任其發展,實在悲哀。心理咨詢的最基本原則裡麵包括「絕對保密」。你可以把內心世界坦誠給心理醫生。心理醫生會給予精心的維護保養。心理咨詢將使你遠離愚昧及封建迷信,接受現實、挑戰自我。認為「看心理醫生丟人」的人是軟弱的人,是不敢接受自我與現實的人,其心理也不太健康。
5、「心理咨詢應該一次解決問題」:許多初次心理咨詢的人都幻想心理醫生能一次把自己長期壓抑與痛苦一掃而光,開撥心靈的迷霧,遠離煩惱與困惑,然而心理醫生並不是神仙,更不是有什麼超出常人的功夫。「解鈴還須系鈴人」,心理咨詢是幫助人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只是提供一些正確的認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必須是求助者本人多次具體實踐才能解決的。除非是非常簡單的心理問題,可以一次心理咨詢就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許多問題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有性格方面的問題。有些現實問題而且還可能涉及方方面面,心理咨詢也不可能一次解決。心理咨詢是幫助求助者認識自己,接受現實從而超越自我。所以心理咨詢需要一個了解的過程,一個討論、分析、操作、反饋、修正、再實踐的過程,一般不能一次解決問題,並且心理咨詢每次有時間的限制。心理咨詢需要很長時間(幾個月至幾年)才能解決問題。
朋友,我們都知道;
「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台,時時勤拂拭,不使惹塵埃」。
是佛教禪宗的神秀說的幾句很有名的禪語。與之相對應的是禪宗慧能,似乎境界更高的禪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神秀與慧能都是禪宗里響當當的人物。二人留下的禪語也真真的令後人感嘆不已。僅僅40個字讓禪宗論壇爭論到如今。也成了實修漸悟成佛與參禪頓悟成佛兩大門派的發源地。
佛的境界究竟有多高?我不得而知。只知道佛教禪宗都說。慧能頓悟而成佛,神秀漸修而成正果。而不知「你-我-他」是否已成佛?!洛陽心理咨詢中心

⑷ 如何正確認識和看待心理咨詢與輔導

其實心理咨詢並不是很多人理解的去心理咨詢的都是精神病。其實大部分人的心理都是會有一些問題的,因為現在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人們心理所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需要有一個地方來傾訴這些壓力。心理咨詢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⑸ 如何正確認識和看待心理咨詢和輔導

信心理咨詢和輔導,會越信越亂!為什麼?因為,普遍道理與特殊個體之間,沒有一個」心理醫生「會捅亮堂的。不同生活習慣、環境造就的個體意識,就是瞬間明白了,回頭也會重復的。所以,心理出錯自己最清楚,由自己矯正最有效。

⑹ 如何看待心理咨詢

現實社會竟爭的壓力越來越大,人與人情感與精神的缺失使許多人開始正視自己的心理問題,並主動找心理醫生咨詢,尋求幫助,然而仍有不少人對於心理咨詢卻存在著誤區。正確的心理咨詢認識應該是這樣的。
心理咨詢≠同情+閱歷
有不少咨詢者尤其是電話咨詢者在咨詢問題時,都希望心理醫生最好遇到過、處理過他們所存在的問題,似乎只有心理醫生與他們的經歷相同,他們才放心,才覺得只有這樣才會同情他,理解他。顯然,對心理咨詢工作人員要求閱歷深、經驗多,這是人之常情,大可不必要求咨詢員也有過類似經歷,不管有無類似經歷,心理醫生對咨詢者都會以極大的同情心相待,就像一位助產士的輕柔動作未必是從體驗生孩子當中學來的一樣。再說,咨詢者咨詢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尋求同情,對於心理醫生指出的問題要誠懇的接受,不要總認為自己這方是對的。試想,心理醫生對咨詢者贊揚同情一番,咨詢者除了當時心情上一陣舒暢之外,領悟不到自身認知方面的缺陷,過後還是又回到原來的狀態,那心理咨詢還有什麼意義?要不怎麼說「良葯苦口,忠言逆耳」呢?
心理咨詢≠有精神病、不光彩、不體面
目前人們對心理咨詢雖有所了解,但仍有不少人認為是「治精神病」的,或者覺得到了精神病的程度才去看心理醫生。曾有心理學家做過統計,來心理門診咨詢的僅有16.3%才達到精神病診斷標准。還有一些人認為看心理醫生是不光彩、不體面的事,往往是偷偷摸摸的來到心理門診,唯恐被別人發現。實際上在大多數發達國家裡,人們對心理咨詢的理解正好與我們相反,例如美國,戀人約會前,男生去會見一次心理醫生,約會時他有可能在其女友面前炫耀一番他在這之前看過心理醫生,他的女友則會為之感動,因為他覺得男友這樣做表明對她、對約會很重視,也說明他是個重視生活質量的人。
心理醫生≠算命者
有些咨詢者將心理醫生神話,一種心理狀態是認為心理醫生是搞心理學的,應該一眼就能看出咨詢者的心理問題,否則就是不稱職。另一種心理狀態是咨詢者羞於表達內心感受,不願將自己的心理活動吐露出來,認為醫生能夠猜得出。實際上,心理醫生也是凡人,只是利用醫學心理學原理,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依據咨詢者提供的問題作基礎,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正如有人感冒發熱時醫生先用體溫表測出體溫後再制訂治療方案一樣。所以咨詢者一定要敞開心扉與心理醫生直接交流,以便心理)

⑺ 如何正確認識和看待心理咨詢和輔導

就是不要把他們當回事,心理輔導最重要的就是你要放鬆,不要胡思亂想

⑻ 如何正確認識心理咨詢

心裡咨詢是一個很正常而且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要以為只有什麼精神有病的人才需要~
現在這個社會壓力很大,需要精神的上理解和幫助,很正常~

⑼ 針對人們對心理學的錯誤認識,如何讓他們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誤解一:心理學是唯物主義的科學嗎?

答:是的。心理學首先承認多數心理現象的表現形式是抽象、意識的。但這一切的基礎是人的心理器官,即已知的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腦和神經系統是一切動物(包括人)的心理現象的物質基礎。並且人們已經知道了一些大腦與心理現象的聯系。如,已經發現了人類大腦中的語言區域、聽覺區域、理解區域等。這些發現證明了大腦和神經系統與心理現象的聯系。當然,人類的科學的發展水平是有限的。這點在心理學——這門研究最復雜的事物的科學上是更明顯的。到目前為止,動物、特別是人類的大部分心理現象,特別是復雜的心理現象,人類目前還不能在純生理的層面上進行解釋。如,對於一個人喜歡另一個人,在他的大腦中到底產生了怎樣的化學反應(一切生理現象的實質是化學變化和電變化),諸如這樣的問題人類是不清楚的。但心理學家相信這一切都有其生理的實質變化。

同時,我們目前使用的心理學理論雖然沒有生理層面的解釋。但已經通過了大量的實驗驗證。並且在長時間的實踐中證明是正確的。

所以,心理學是唯物主義的科學。

誤解二:心理學與心理咨詢是一回兒事嗎?

答:心理學,全稱心理科學。分為普通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

普通心理學又叫基礎心理學,是一切心理學科的基礎,揭示了「正常成年人的心理規律和特點。」對其他心理學科具有廣泛的指導意義。

應用心理學的范圍很廣。包括許多,如,發展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心理咨詢(咨詢心理學)等……。也包括極具針對性的,如,消費者心理學、軍事心理學等。

心理學最具實用意義,也是應用范圍最廣的兩個領域就是心理咨詢和人力資源管理。即,心理咨詢是心理學科的一個應用領域。

誤解三:心理學是讀心術嗎?

答:心理學是一門唯物主義的科學,不是「妖魔化的巫術」。心理學自然不是神奇的讀心術。

行為主義的心理學家可以通過觀察、分析他人的一些行為動作來分析他人的部分心理狀態和部分行為動機。

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可以通過一些激發潛意識的方法了解他人的部分心理狀態。著名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過「凡是五官、四肢健全的人,就不可能保守秘密,就算他的嘴不說,他的動作、甚至是每一個毛孔都有可能背叛他。」

一個人內心的心理狀態、慾望及動機只要存在,就算自己極力掩飾,但他的舉止、動作總會表現出來,只是沒有學習過相關理論的人不會察覺、不會理解罷了。

所以,心理學不是讀心術,心理學家只是應用相關理論和一定的經驗察覺並分析他人的動作、舉止而得知他人的一部分心理狀態與動機的。

誤解四:心理學家,特別是心理咨詢師都會催眠嗎?

答:催眠只是眾多心理咨詢方法中的一種。催眠並沒有一般人想像的那麼神奇。催眠由於大眾的不了解,已經被神話了。其實催眠應用的正是人的受暗示性。在人群中,有20%的人是極易被催眠的,有20%的人是純粹不能被催眠的。出現這些差異正是因為人們的心理受暗示性不同。

並不是所有的心理學家和心理咨詢師都會催眠,只有少數心理咨詢師掌握了這一技術。

催眠是一種比較危險的技術,只有十分需要時,且心理咨詢師自己熟練掌握催眠術時,才能在專門用於催眠的場所實施。

誤解五:心理學學習者都心理變態嗎?

答:心理學中有一門學科叫做「變態心理學」。在心理學中,「變態」的定義是「與正常的心理狀態相比出現偏差」。試想,一個自己都心理不正常的人怎麼去客觀的研究一般人的心理狀態和規律。

客觀的說,任何人的心理都不是絕對的正常。因為心理學學習者可以意識到自己的心理錯誤,就會去糾正。所以有些與其他人不同。

⑽ 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的主要途徑是

復習提要

本章主要介紹了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評估以及心理輔導。

知識點梳理

1.心理健康的意義和標准

所謂心理健康,就是一種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狀態與過程,表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夠有效地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

研究者歸納出心理健康的六條標准:①對現實的有效知覺;②自知自尊與自我接納;③自我調控能力;(與人建立親密關系的能力;⑤人格結構的穩定與協調;⑥生活熱情與工作率。

2.中學生易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1)焦慮症

學生中常見的焦慮反應是考試焦慮。採用肌肉放鬆、系統脫敏方法,運用自助性認知矯正程序,指導學生在考試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對話,對緩解學生的考試焦慮都有較好的效果。

(2)抑鬱症

抑鬱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為特徵的神經症。

(3)強迫症

強迫症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

(4)恐怖症

恐怖症是對特定的無實在危害的事物與場景的非理性懼怕,可分為單純恐怖症、廣場恐懼症和社交恐怖症。中學生中社交恐怖症較為多見。系統脫敏法是治療恐怖症的常用方法,使用這一方法最好要及時進行。

(5)人格障礙與人格缺陷

人格障礙是長期固定的適應不良的行為模式,這種行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不適當的壓力應對或問題解決方式所構成。

(6)性偏差

性偏差是指少年性發育過程中的不良適應,如過度手淫、迷戀黃色書刊、早戀、不當性游戲、輕度性別認同困難等,一般不屬於性心理障礙。

(7)進食障礙

進食障礙包括神經性厭食、貪食和異食癖等,其中神經性厭食是一種由於節食不當而引起的嚴重體重失常。可採用行為療法、認知療法予以矯正。

(8)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包括失眠、過度思睡、睡行症、夜驚、夢魘等。可採用肌肉鬆弛法來治療失眠。

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預防精神疾病、學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人格健全發展的需要

(3)對學校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配合與補充

4.心理評估的含義

心理評估指用心理學方法和技術搜集得來的資料,對學生的心理特徵與行為表現進行評鑒,以確定其性質和水平並進行分類診斷的過程。心理評估既可採用標准化的方法,如各種心理測驗;也可以採用非標准化的方法,如評估性會談、觀察法、自述法等。

5.心理評估的兩種參考架構

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應以正常學生(包括有輕、中度心理健康問題的正常學生)為主,因而心理評估的功能就不應只是進行心理症狀學診斷或心理病理分類學診斷,也應重視對學生發展潛能、自我實現程度的正向評定。現有的評估手段是在兩種參考架構的基礎上制定的,包括健康模式與疾病模式。

6.心理測驗

心理測驗是為心理評估搜集數量化資料的常用工具。按照所要測量的特徵大體上可把心理測驗分成認知測驗和人格測驗。

7.心理輔導及其目標

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幾條途徑:①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有關課程;②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③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④結合班級、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⑤個別心理輔導或咨詢;⑥小組輔導。

所謂心理輔導,是指在一種新型的建設性的人際關系中,學校輔導教師運用其專業知識和技能,給學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協助與服務;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環境,依據自身條件,確立有益於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的生活目標;克服成長中的障礙,增強與維持學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學習、工作與人際關系各個方面做出良好的適應。

心理輔導的一般目標有兩個:第一是學會調適,包括調節與適應;第二是尋求發展。學會調適是基本目標,以此為主要目標的心理輔導可稱為調適性輔導;尋求發展是高級目標,以此為主要目標的心理輔導可稱為發展性輔導。

8.影響學生行為改變的方法

(1)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

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有強化法、代幣獎勵法、行為塑造法、示範法、暫時隔離法、自我控製法等。

(2)行為演練的基本方法

行為演練的基本方法有:①全身鬆弛訓練。②系統脫敏法。系統脫敏的含義是,當某些人對某事物、某環境產生敏感反應(即害怕、焦慮、不安)時,我們可以在當事人身上發展起一種不相容的反應,使對本來可引起敏感反應的事物,不再發生敏感反應。

(3)改善學生認知的方法

艾里斯曾提出理性情緒輔導方法,他認為人的情緒是由他的思想決定的,合理的觀念導致健康的情緒,不合理的觀念導致負向的、不穩定的情緒。他提出了一個解釋人的行為的ABC理論。

重點難點提示

重點:心理健康的意義和標准、中學生易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以及影響學生行為改變的方法。

難點:中學生易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