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輔導課程 » 人際交往心理輔導課

人際交往心理輔導課

發布時間: 2020-11-28 06:41:30

⑴ 如何開展學校團體心理輔導

「學校心理輔導是本世紀教育改革運動中出現的新觀念,是現代心理學、教育學、精神醫學、生理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心理學研究表明,團體對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而心理輔導的實踐也證明,在幫助那些有著共同成長課題和有類似問題及困擾的人時,團體輔導是一種經濟而有效的方法。 團體輔導(Group Guidance)是在「團體情境中提供心理幫助與指導的一種心理輔導的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 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的生活適應的助人過程。」一般而言,團體心理輔導方式是由 1名~2名指導者主持,根據團體成員問題的相似性,組成治療小組,通過共同商討、訓練、引導,解決成員共有的發展課題或心理障礙。 日本心理學家村山正治認為,學校團體心理輔導可以「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班級內交流,形成良好的班風;激發學生自我教育;提高教師教育與共情的能力」。 開展學校團體心理輔導一般採用如下幾種形式:班級心理課、主題心理輔導、心理訓練以及與學科的融合等等,下面分別談一下對這幾種形式的一點思考。 一、班級團體心理輔導 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是以教學班為輔導單位、針對中小學生年齡特點和成長發展的實際需要而設計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運用教室內的團體動力可以幫助學生成長發展或解決問題。」 它重在師生及同學間的互動、互感,是一種多向的交流。學生在相互交流及評判中撞擊出智慧的火花,觸發更深的發現。在教學過程中,團體輔導者採取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如:講授法、自述法、角色法、討論法、情景法、綜合法等。團體輔導教師根據班級、學生、心理問題、心理發展規律的不一致,有目標地針對學生心理品質的提高,合理選擇和組合各種方法以提高團體輔導課的實效。它「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也可以在課堂以外進行,在時間和空間上更為靈活」。 通過豐富的班級活動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輔導滲透於班級活動,既是團體心理輔導的創新和發展,又使輔導的質量得到提高。學生能在豐富多彩、愉快舒心的班級團體心理輔導中獲得心理上的成長和發展。 例如,新生入學初期,為了使班級成員相互了解,建立親密的關系,便可採用班級團體心理輔導的活動形式,增強班級凝聚力。京師博仁團體輔導活動包里有很多這樣的簡單的游戲(如「同舟共濟」),一首溫馨的歌曲(如《相親相愛一家人》,配之手語更佳),輕松、和諧的氛圍,一堂班級團體心理輔導課便水到渠成,學生經歷了由陌生到熟悉再到友好的心理歷程,而班級的凝聚力也隨之增強。 「同舟共濟」簡介: 將學生分為6或8人一組。每組分發一張大的圖紙,視為大海中的一條船。 活動開始時,指導者要求將圖紙鋪在地上,代表汪洋大海中的一條船,現在,需要團體成員同時站在船上(身體的重心必須同時落在船上),一個也不能少,必 須同生死共命運。隨後,讓成員們想方設法,使全體成員同時登上船。行動之前,團體可以充分討論,拿出最佳方案。常常會出現人拉人、人背人、疊羅漢等各種方法,體現團體的協作。 當成功完成任務後,指導者要求將面積減半,繼續實驗。完成後,可以要求將面積再減半,隨著難度增加,成員的努力也會越來越強,團體的凝聚力空前提高。 練習過程中,成員會忽略性別、年齡等因素,全組一條心,練習的結果常常出乎成員們的想像,成員創造性地發揮全組智慧,也讓成員充分體會團結合作的力量。 二、主題團體心理輔導 先確定一個主題,如「男女交往」、「師生關系」、「理解自我、理解他人」等,把有相似性問題的學生集中起來,共同團體輔導。不同年級、班級,不同特點的學生圍繞共同的主題進行討論,各抒己見,相互啟發。通過團體活動相互接納、相互鼓勵,共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主題團體輔導可以涉及很多方面,可以是遠離父母獨立生活學生的團體輔導,可以是討論式的團體輔導,也可以是有家長、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團體輔導。 主題團體輔導可通過在學校中進行成員招募的方式,製作招募海報,引發有共同問題學生的興趣。 例如,京師博仁團體活動包以「人際交往」為主題的團體輔導,可作如下招募海報: 「人際交往」團體心理輔導開始成員招募啦…… 你是否經常煩惱於如何更好地與周圍同學、朋友交往?你是否想更好地增強你在你團體中的交往能力?你是否想通過某種方式來解決你所在團體交往中所碰到的一些困難?……當我們都想敞開心扉和自己的團隊融入在一起時,我們該怎樣去做? 這個時候,你可以來參加我們的人際交往團體心理輔導,旨在通過組建一個臨時的新的團體,把你融入到我們新的團體中來,通過團體中所進行的團體活動和團體成員之間彼此的交往,從而學習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提升你的人際交往能力。 團體名稱:「解開人際千千結」——人際交往團體輔導訓練 三、團體心理訓練活動 團體心理訓練活動是學校團體心理輔導另一種重要的教學模式。雖然班級心理輔導課中也經常採用團體心理訓練活動,但團體心理訓練活動作為一種專門的團體輔導模式,還可以結合學校、團隊活動開展。團體心理訓練活動的內容、形式很多,包括針對性的團體心理訓練、拓展性的心理游園活動、心理夏令營、智力開發活動等。 經調查發現,我校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一個比較集中的問題就是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針對此問題,可以對學生開展以「集中注意力」為主題的團體心理訓練。例如,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鍛煉注意力的小訓練: 在一張有25個小方格的表中,將1-25的數字打亂順序,填寫在裡面(見下表),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從1數到25,要邊讀邊指出,同時計時。研究表 明:7-8歲兒童按順序尋找每張圖表上的數字的時間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張圖表的時間大約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縮短到十幾秒。 四、與學科教學相融合 學科教學的一般形式是教師講授,學生聽講並記筆記。但是,如果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學習興趣倍增,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習效能增加。將團體輔導與學科教學相融合,一方面,可以徹底改變傳統教學的學生觀、教育觀,達到讓學習者自覺領悟的效果;另一方面,藉助學科的力量,學生的心理感觸或許會更深刻。二者相互促進,互相提升。如果將二者合理、有機地結合起來,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曾經聽過青島31中劉倩老師的一堂音樂心理課,題目是《賞心悅耳的音樂理療——針對考試焦慮》。劉老師將音樂知識與團體心理輔導有效地結合起來,用音樂的力量作用於團體心理輔導,反之將團體心理輔導的理念貫穿於整堂音樂課,學生在課堂上既感受到了音樂的力量,又使焦慮情緒得到了緩解,是一堂令人賞心悅目的音樂心理課。其中,三首曲目的運用十分恰當、有效: 1.播放中國古曲《春江花月夜》,引導學生做好考前的情緒准備; 2.播放維瓦爾第《四季——春》,引導學生做好考前的心態准備; 3.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引導學生做好考前的勇氣准備。 五、與課外活動相結合 學校團體輔導還可涉及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在學生進行國防軍訓時,在進行勞動下鄉時,在開展文明班級評比活動時,在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時……將團體輔導的形式、方法、理念、策略等滲透到學生的課外活動中,可以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2008年1月16日,全省中小學素質教育工作會議在我省濰坊市召開。在推進素質教育的大好形勢下,整天沉浸在課堂上、書本中的學生們都有了「陽光體 育」運動時間。結合「陽光體育」開展團體輔導,相信會使學生們運動得更有陽光、更有活力。此時,團體輔導的一些大型游戲便可以隆重登場,例如「夾氣球」、 「組合滑雪隊」等,既可以讓學生得到充分的運動,又可以使他們在運動的同時獲得心靈上的成長。 團體是社會的縮影,是一種動力互動。團體成員之間的互動就像他們在其他社會關系中與人互動的模式。所以,如果能在良好的團體氣氛引導下,成員便可以學 習並嘗試與人建立良好關系的技巧,並通過在團體內演練或角色扮演及成員的反饋來洞察與轉移情緒的困擾,將學到的技巧與方法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Yalom,1995)由此,團體心理輔導之於每個學生自我成長、個性發展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當然,目前學校團體心理輔導仍處於一個開拓階段,究竟如何更深入、更有效地開展學校團體心理輔導,還有待於我們極積地去探索與實踐。

希望採納

⑵ 談談你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中的收獲和體驗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收獲主要是對自己心理健康的把握,讓自己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寫作思路就是要從自己在這門課程中學到的一些東西和自己的親身經歷相結合起來。

人類在探索大自然的也在逐漸地探素著自己心得海洋,因為心理學已成為一訂獨立的學科,它為我們探秘心海和人性開空間和視角。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是教會我們如何理解自己所遇到的煩惱,如何防治心理疾患,如何提升幸福指數,如何提高生命質何以更加飽満的熱枕,投身民族復興事業。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

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ー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像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

上大學後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

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変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竟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於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

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徵,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徵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徵。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徵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⑶ 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的主要途徑是

復習提要

本章主要介紹了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評估以及心理輔導。

知識點梳理

1.心理健康的意義和標准

所謂心理健康,就是一種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狀態與過程,表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夠有效地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

研究者歸納出心理健康的六條標准:①對現實的有效知覺;②自知自尊與自我接納;③自我調控能力;(與人建立親密關系的能力;⑤人格結構的穩定與協調;⑥生活熱情與工作率。

2.中學生易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1)焦慮症

學生中常見的焦慮反應是考試焦慮。採用肌肉放鬆、系統脫敏方法,運用自助性認知矯正程序,指導學生在考試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對話,對緩解學生的考試焦慮都有較好的效果。

(2)抑鬱症

抑鬱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為特徵的神經症。

(3)強迫症

強迫症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

(4)恐怖症

恐怖症是對特定的無實在危害的事物與場景的非理性懼怕,可分為單純恐怖症、廣場恐懼症和社交恐怖症。中學生中社交恐怖症較為多見。系統脫敏法是治療恐怖症的常用方法,使用這一方法最好要及時進行。

(5)人格障礙與人格缺陷

人格障礙是長期固定的適應不良的行為模式,這種行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不適當的壓力應對或問題解決方式所構成。

(6)性偏差

性偏差是指少年性發育過程中的不良適應,如過度手淫、迷戀黃色書刊、早戀、不當性游戲、輕度性別認同困難等,一般不屬於性心理障礙。

(7)進食障礙

進食障礙包括神經性厭食、貪食和異食癖等,其中神經性厭食是一種由於節食不當而引起的嚴重體重失常。可採用行為療法、認知療法予以矯正。

(8)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包括失眠、過度思睡、睡行症、夜驚、夢魘等。可採用肌肉鬆弛法來治療失眠。

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預防精神疾病、學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人格健全發展的需要

(3)對學校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配合與補充

4.心理評估的含義

心理評估指用心理學方法和技術搜集得來的資料,對學生的心理特徵與行為表現進行評鑒,以確定其性質和水平並進行分類診斷的過程。心理評估既可採用標准化的方法,如各種心理測驗;也可以採用非標准化的方法,如評估性會談、觀察法、自述法等。

5.心理評估的兩種參考架構

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應以正常學生(包括有輕、中度心理健康問題的正常學生)為主,因而心理評估的功能就不應只是進行心理症狀學診斷或心理病理分類學診斷,也應重視對學生發展潛能、自我實現程度的正向評定。現有的評估手段是在兩種參考架構的基礎上制定的,包括健康模式與疾病模式。

6.心理測驗

心理測驗是為心理評估搜集數量化資料的常用工具。按照所要測量的特徵大體上可把心理測驗分成認知測驗和人格測驗。

7.心理輔導及其目標

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幾條途徑:①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有關課程;②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③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④結合班級、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⑤個別心理輔導或咨詢;⑥小組輔導。

所謂心理輔導,是指在一種新型的建設性的人際關系中,學校輔導教師運用其專業知識和技能,給學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協助與服務;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環境,依據自身條件,確立有益於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的生活目標;克服成長中的障礙,增強與維持學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學習、工作與人際關系各個方面做出良好的適應。

心理輔導的一般目標有兩個:第一是學會調適,包括調節與適應;第二是尋求發展。學會調適是基本目標,以此為主要目標的心理輔導可稱為調適性輔導;尋求發展是高級目標,以此為主要目標的心理輔導可稱為發展性輔導。

8.影響學生行為改變的方法

(1)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

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有強化法、代幣獎勵法、行為塑造法、示範法、暫時隔離法、自我控製法等。

(2)行為演練的基本方法

行為演練的基本方法有:①全身鬆弛訓練。②系統脫敏法。系統脫敏的含義是,當某些人對某事物、某環境產生敏感反應(即害怕、焦慮、不安)時,我們可以在當事人身上發展起一種不相容的反應,使對本來可引起敏感反應的事物,不再發生敏感反應。

(3)改善學生認知的方法

艾里斯曾提出理性情緒輔導方法,他認為人的情緒是由他的思想決定的,合理的觀念導致健康的情緒,不合理的觀念導致負向的、不穩定的情緒。他提出了一個解釋人的行為的ABC理論。

重點難點提示

重點:心理健康的意義和標准、中學生易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以及影響學生行為改變的方法。

難點:中學生易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⑷ 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對心理健康課程的感受(要求1000字左右。)

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鍾慶傑 吳金秋
目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處在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從深層級和發展取向上看,它正在面臨著一個教育模式構建的課題。這種模式的構建是適應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充分認識這種模式構建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對於廣大教育工作者自覺參與和指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於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需要新的思路?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正在經歷著從精英型向大眾化的教育轉型,招生數量的增長率在逐年提高,高等教育的規模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使高等教育面臨不少新的問題和困難,高等教育的這種超常規發展對正處於發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一方面,形勢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另一方面,我們又面臨一是課堂教學薄弱,二是課外教育指導局限,三是學生自助缺乏的現狀。若不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心理健康教育就難以發揮其在實施素質教育和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中的應有作用。?
1.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學科教學之中?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素質方面的內容,這是現代學科教學理論寫實踐發展的內在要求。實踐表明,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都把實現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作為中心任務,為完成這個任務,教師要善於發現並利用學科知識中有關心理教育的具體內容,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在學科教學中,教師通過運用某些心理素質的內容,如思維、記憶、想像能力的心理訓練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記憶力、創造力以及科研動手的能力等;通過運用激勵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採用強化與積極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尤其是在思想道德修養課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選修課中,教師要較系統地闡述心理健康對大學生成長與成才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介紹大學生增進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傳播心理自我調適和消除心理困擾的方法;通過個案分析,使學生對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與主要表現有所了解,以樂觀向上、平和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面對人生。?
2.強化課外教育指導的基本環節?
課外教育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要面向全體學生,通過多種媒體的廣泛宣傳,強化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通過專題心理講座、主題心理報告、心理沙龍,使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礎知識,以及自我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增強學生適應社會和心理自我調適的能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盡管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不能用德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去解決學生中出現的心理問題,要走出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的誤區,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指導,有賴於教育的三級網路--校級心理健康機構、院系級心理健康組織、班級學生心理健康小組的完善。校級心理健康機構應由專職的教育工作者進行管理,組織協調校、院系學科教師、德育工作者和醫務人員等人力資源,通過對學生的輔導及心理訓練活動,有效地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導。院繫心理健康組織,應由院系主管學生工作的領導和班主任、政治輔導員組成,在學校心理健康機構的領導下,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心理問題給予及時、必要的服務。班級學生的心理健康小組,應由志願為同學服務且心理素質較好的學生組成,在與同學朝夕相處的學習生活中,給予那些心理需要關懷的學生以經常性的幫助,並能將有嚴重心理障礙學生的情況及時地向所在院系統學校的心理保健機構與組織反映,避免學生由於心理健康問題而引發的惡性事件的發生。
3.倡導主體自我教育?
事實上,任何教育只有轉變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動活動,樹立其主體意識,並體現其主體參與,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實現。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須積極倡導主體自我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注意啟發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在課外教育指導中,輔導員老師注意引導學生主動參加「個人成長小組」等多種社團活動,使學生自我生存、自我調控、自我激勵、自我發展和自我認知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促進心理健康的自覺意識不斷得到增強,並學會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消除負性情緒的心理困惑,適應復雜的社會生活的變化,以一顆平常心面對自己、面對集體、面對社會。從而把「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的外在教育要求內化為大學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覺行動。?
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
1.確立多元參與的思想觀念?
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推進和心理素質的培養,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事,也是整個學校的事。因此,高校領導要從全局出發,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高等學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體和軟體的投入;學科教師要結合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發展心理能力的心理訓練,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於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教育學生、指導學生,防止形式化傾向。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當前教育體制改革、教學改革和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正在各高等學校深入進行,高等教育既面臨著擴大招生的問題,也面臨著在原有基礎和水平上提高教育質量問題,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層健康教育工作還沒有引起高校領導的高度重視,而只是停留在有咨詢機構、無專業人員,有教育方案、無具體措施上。那麼,當我們意識到新世紀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之時,首要的是確立一種全新的思想觀念。?
2.建設專職與兼職結合的師資隊伍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實施教育的這支隊伍的素質,盡管高等學校開展此項教育和咨詢工作已有十多年的歷史,但這項工作還遠遠不能適應高等教育飛速發展的客觀形勢,遠遠不能滿足廣大學生日益增長的心理需要。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多數教師沒有接受過正規的系統的心理科學知識、技能的訓練,對現代心理咨詢技術懂得很少,在教育和咨詢的實踐中,很難保證取得好的效果。應按照《教育部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加強對專、兼、聘職教師進行請進來、走出去的長短期培訓,增強他們的責任感、服務意識和接受掌握新觀念、新方法與技巧的自覺性,提高他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技能、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並以案例分析會等形式,組織教師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啟發、互相促進。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健康軌道。?
3.推進課題的理論研究?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在日常的教育與管理中探索思路、總結經驗、開拓創新外,還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素質發展的規律進行系統的研究,以界定不同年級、不同群體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方面的需要,從而使不同心理健康需求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和發展的能力。還要發揚合作精神,不斷擴大不同區域間、不同校際間的學術交流,在互助互補中,基本掌握大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進一步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不斷解決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努力實現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個體素質和這支隊伍整體水平的進一步專業化,推進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著系統化、科學化、整體化和規范化的方向邁進。

⑸ 沙盤心理輔導中,在中小學心理咨詢中的作用有哪些

1.語言交流障礙或自我表達不良問題
心理沙盤對來訪者運用語言准確地表達自身問題和事件的能力要求不高。使來訪者沒有言語表達的壓力,沒有做不出作品的自卑感。伴隨著陪伴者接納、共感、無判斷的態度,來訪者在這個「自由與受保護的空間」里能夠完全投入地專注於箱庭作品的製作,宣洩情緒,有效地表現隱藏於個體內心深處的沖突,將深埋心底的情緒表現出來。
2.學習困難學生的早期
對學習不良學生干預目的不是直接提高其學習成績,而是在於解決學習不良現象背後的真正的心理原因。一旦在游戲中形成的良好的咨訪關系幫助學生解決了其心理問題,學習成績的提高往往會作為心理問題解決的副產品得以出現。
3.改善人際交往困難問題
團體心理沙盤特別適用於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學生在無人際交往成本的前提下,認識自己的問題,學會接納他人並最終做到在團體中確立自己的位置的同時,實現團體的融合。在促進團體成員協作能力、增進團體整合、提高人際交往技能、確立自我概念等方面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
4.緩解學生攻擊性行為
攻擊行為是青少年行為問題中存在的普遍現象,從目前對攻擊行為的矯治來看,情緒宣洩是最常用的方法。與傳統的宣洩方法相比,心理箱庭可以使用替代性的游戲活動將長期累積的憤怒和被壓抑的攻擊性情感物化地表達出來,還可以為在壓抑與爆發的沖突中煎熬的個體提供一個合理地情感建構的過程。
5.考試焦慮等不良情緒的調節
心理學的常識告訴我們,適度的焦慮有利於學習動機和意志行為的持續。但過度焦慮就會干擾聽課,影響復習進度,尤其會妨礙考試時的良好發揮。傳統的調節考試焦慮方法的主要目的在於重構學生對考試、學習的認知方式,使其緊張的情緒得以放鬆,或習得更適合於個體的學習方法、技能。心理沙盤在調節焦慮情緒的過程中通過對沙子、玩具的應用,使個體身心得到放鬆,不良情緒得到宣洩。
6.注意缺陷的干預與調節
注意缺陷的學生在同伴交往、學習成績以及整體適應水平都存在困難,經常使父母、教師感到不可理解,他們無規律的、無法預測的行為更引起了他人的額外緊張,使人們對其形成一個錯誤信念。心理沙盤的情境設置可以幫助注意缺陷學生在特定的時間內將注意力集中在一種完全自我主導的活動上。而游戲中沙子和玩具的具體實在性、可觸性和可塑性使得游戲者在游戲中獲得的觸覺與運動覺作用於個體的大腦神經,從而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於具體的物件和活動。此外,心理沙盤使用的沙箱是一個有邊界限制的空間,將學生的注意集中於這一有限的空間內,也有助於對他們注意力的訓練。
心理沙盤這一以兒童為中心的心理療法不僅能夠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提供很好的平台,也為中小學的學校心理咨詢創造了一種有效的干預方法。從事中小學心理咨詢工作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將這一方法靈活地運用到學校心理咨詢的實踐中,相信心理沙盤可以發揮出更大的、更富有創造性的作用。

⑹ 初中生人際上的煩惱,求專業心理老師輔導

這個事情不好說,也不知道他們心理到底想的是什麽。既然他們不理你,你為什麽還要去理他們呢?你成績不好,全班的人都會看不起你,他們就會越開心。我覺得你應該找一個你印象里好一點的老師,多和 TA 聊聊,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都可以。
好好學習,在班裡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這樣即使他們不理你,還有更多的人會主動和你交朋友的。
希望你好好珍惜美好的童年,不要讓以後來後悔當初。

⑺ 求關於學習,人際方面的作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問題及應對策略
智能的正常發展是心理健康的基礎,良好的個性、良好的處世能力和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條件,它們的完美結合即構成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型。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80年代初期起步,已有了不少的研究成果。黨中央國務院也特別重視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珍愛生命教育,切實提高學生的教育水平,堅持健康第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適合社會生活的能力。」一些學校已開始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並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功經驗。但是,目前我國教育機構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心理教育處於空白狀態,不少學校從領導到教師心理教育的意識還很淡薄。據調查統計,日前學生心理障礙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我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值得各級教育部門的關注。特別是學生面臨著高考的激烈競爭,面臨著出路的選擇,面臨著來自社會、學校、家庭、同學和自身等方面的壓力,不堪重負,更容易產生各種心理障礙,這些心理障礙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和消除,不但不能以一種健康的心態進行學習,還會影響學校治安,甚至還會釀成悲劇。因此,這項調查研究對於畢業班學生以及畢業班工作的教師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的。
1.心理健康的含義
關於心理健康的含義,精神病學家孟尼格爾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於環境及相互之間具有最高效率以及快樂的適應情況。不僅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能有滿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規范,而是需要三者同時具備。」心理學家英格里斯給心理健康所作的定義是:「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當小者在那種情況上能進行良好的適應,具生命力,並能充分發展其身心的潛能。」 1946年,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也曾給「心理健康」這樣一個定義:「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並將個人心境發展成為最佳的狀態。」
從此可以看出,雖然人們所站的角度不同,對心理健康的理解也許會有一定的差異,但都存在一些共同之處,那就是:心理健康是指在正常發展的智能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表現出良好個性、良好處事能力和良好人際關系的心理特質結構。心理健康是一種心理功能狀態,而健康不健康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們之間並沒有嚴格的界限。在個體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內外因索的影響與干擾,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礙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可能出現不夠健康的心理狀態。這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依據心理功能受阻的程度,一般可分為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心理疾病三個層次。對於學生來講,心理不健康的狀態一般只體現在出現心理問題,心理問題通過心理輔導得以解決的。而當成為心理障礙或疾病則必須到醫院就診,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就使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發現並得到解決,防止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發生。
2.心理健康的標准
在關於心理健康的標准方面,世界心理衛生聯合會曾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具體標准,即
(1) 身體智力情緒十分調和;
(2) 適應環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
(3) 有幸福感;
(4) 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的生活。
美國心理學家,人本主義的創始人馬斯洛從他的「自我實現者」理論的角度,提出心理健康的14條標准,它們是:
(1) 現實知覺良好;
(2) 接納自然、他人、與自己;
(3) 自發、坦率、真實;
(4) 以白身熱愛的工作為中心;
(5) 有自立和獨處的需要;
(6) 在自然.與社會文化環境中能保持相對的獨立性;
(7) 有持久地欣賞力:
(8) 具有難以形容的高峰休驗;
(9) 關注社會道德;
(10) 人際關系深刻;
(11) 具有民主的性格結構;
(12) 富於創造性;
(13) 處事幽默、風趣;
(14) 反對盲目遵從。
我國台灣學者黃堅厚在192年也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四條標准:
(1) 樂於工作,能在工作中發揮智慧和能力,以獲取成就和滿足;
(2) 樂於與人交往,建立良好的關系,正面態度常多於反面態度;
(3) 對自己應有適當的了解和悅納的態度;
(4) 應能和環境有良好的接觸,並能運用有效的方法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3 .問題的發現
學生存在心理問題的現象是客觀存在的。在調查中發現,有5. 4%的學生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有25. 8%的學生有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兩項指標加在一起佔31. 2%近三分之一,只有32. 4%的學生心理狀況是健康的,這些驚人的數字令人擔憂,由此可見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這必須引起我們每一個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高度重視。
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是多方面的,在統計的8個方面中,學生存在學習焦慮和過敏傾向問題的比例最高,人數分別佔到被測者的52. 9%和39. 2%。另外,存在自責傾向、孤獨傾向、對人焦慮這三方面心理問題的學生也大有人在。說明由於學習帶給學生的壓力和由此產生的焦慮、自卑、偏執等一系列心理問題是不可小覷的。女生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高於男生,土要表現在對人焦慮、孤獨傾向和恐怖傾向幾個方面,各項比例分別是對人焦慮男生佔9. 1%,女生佔16. 6%;孤獨傾向男生佔9. 2%,女生佔14. 4%,恐怖傾向男生佔11. 5%,女生佔20. 9%。通過統計發現,三年級明顯比二年級學生心理問題嚴重,在學習焦慮、自責傾向、過敏傾向、沖動傾向和身體症狀五個方面的比例顯著高於二年級。 理科學生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過敏傾向、沖動傾向幾個方面的心理問題比例都比文科生高,只有自責傾向文科生比理科生比例高,說明理科生的學習壓力比文科生更大一些,應該多加以關注。
通過以上的數據統計,我們看到了學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狀況,這個現實擺在每
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教師要教書育人,教書是根本,育人是目的,我們希望將來培養出來的學生是能夠在社會上頂天立地,為社會做貢獻,為人民服務的合法公民,而不是一個個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失去了健康心理的人。所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授課本知識的同時一定不能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要把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來加以關注。
4.建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意見
針對上述調查報告中所發現的問題,我們現今的各級中學必須要迅速而大力的把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提到日程上來,尤其是畢業班,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學校的素質教育相結合,與思想教育工作互相滲透,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衛生,對遇到心理問題的學生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心理疏導與治療工作。
各級教育部門應該盡快制定相關政策法規,逐步解決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首先,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費用納入學校的教育經費計劃,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第二,學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人員納入學校教師編制,切實解決心理教師的編制問題。第三,開設心理專業職稱,切實解決心理教師在職稱評定中的問題。第四,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像其他文化課一樣,一定要開展,不能可有可無,教育部門要有監督權利。
規范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既包括對學生的教育規范,也包括對心理教師的規范,還要注意教育同步性的問題。學校教育必須與家庭、社會同步,形成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比如,學校應建立家長訪問日,及時向家長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向家長傳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社會應重視和支持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教育的場所、資金等。電視台應有意識地播放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意義的節目、影片等。
心理品質教育是當前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成為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學校在應試教育的前提下,必須把學生的心理品質教育提到日程上來。要採取各種途徑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這是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解決心理問題的根本途徑。
隨著畢業的日益臨近,學生面對著以高考為主的各種壓力,在這樣一個前提下,學校應該及時了解和研究學理,引導他們利用有利因素,克服消極因素,使他們健康成長和成才。採用簡單的說教或靠德育手段和處分來解決心理問題是不能奏效的。「心病還需心葯醫」,每位教育工作者要抱著治病救人的態度來對待每個心理問題的學生,通過和諧的內心交流,給以動之以情的分析,使感情溝通,然後再曉之以理,從而解除其內心深處的痛苦。
第一,學校要加大力度開設心理輔導課,即便是高三學習非常緊張的時刻也要保證至少每周一節。但是,這些課程要避免簡單的說教方式,應該採取多種教育方法,比如 「體驗式教學」。「體驗性教學」是指教師依據內容而設計某些教學活動形式和活動環節,讓學生在活動過程,得到體驗感受,從而使學生獲得身心收益。體驗感受活動若設計得好,往往能起到講授教學方法無法達到的效果。比如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講授教學很難培養,但若設計跨越障礙等戶外教學活動,讓學生去實踐體驗,鍛煉意志,教學效果將會更好。另外還有角色扮演、小品表演等。
第二,針對學生心理問題比其它年級嚴重這一情況,我建議在高年級設置專門的心理輔導老師以便隨時對遇到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答疑解惑。如果學校暫時沒有專門的心理輔導教師,這些工作可以由班主任或團幹部來進行,但畢竟這些老師心理學知識還不夠,所以他們可以參加上一些心理學研究機構或教育主管部門主辦的心理學知識、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知識的培訓,學習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了解當前中學生尤其是高三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問題與發展傾向,然後再去從事心理輔導工作。
第三,學校應大力進行心理健康的宣傳活動。利用黑板報與櫥窗進行學生心理健康輔導的專題宣傳,如怎樣學會調試緊張、焦慮的情緒,考試緊張心理的消除,怎樣擺脫高考恐懼的情緒困擾,怎樣與他人交往等等。或者將心理健康的有關知識作成主頁,放在互聯網上,讓學生在電腦上選擇自己喜愛的內容進行瀏覽和學習。比如設有網路心理教育網路心理信箱。心理教育的教師在網上跟學生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對其進行輔導。另外,心理健康教育不應只採取文字教,還可以通過多種形式,比如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優美的音樂,游戲競猜等吸引學生。
第四,開展心理咨詢。例如邀請心理咨詢專家和心理門診醫生到學校來作報告、講座,指導學生如何維護白身的心理健康。或者請這些心理咨詢專家定期在學校開設心理咨詢門診,學生可以自行把遇到的問題向專家咨詢、談心。現在很多學生進行心理咨詢的主動性不夠,他們往往害怕把自己的問題暴露出來,怕被別人看成是腦子有病或心理有病而去找心理醫生的,所以,咨詢除了採取面對面的形式外還可有多種形式,如通信咨詢,電話咨詢等。另外有條件的學校還應開設團體性咨詢和各種心理輔導活動。教師要幫助學生消除思想顧慮,鼓勵學生去找心理專家談心。
第五,學校還可以採取發揮榜樣的作用的方式來輔導學生。讓品學兼優的學生介紹他們的學習經驗,介紹他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介紹他們成功的經驗。讓心理健康問題消除較快的學生現身說法談體會,介紹他們是如何消除自己的心理問題的。發生在身邊的人和事,學生感到「看得見,摸得著」,可以增強宣傳內容的可信度。
第六,發揮多學科的綜合作用達到全面心理健康教育的日的。各課教學都要滲透著心理健康教育,其他文化課的老師應該有的理念,在授課時加入心理教育的導
向。如語文課就包含許多情感教育的因素;體育課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鍛煉意志力。

⑻ 以個人為單位,人際交往為主題,設計一次團隊心理輔導活動

人際交往是人與人互動的過程、溝通的過程、交流的過程,通過人際交往可以促進個體的社會化發展,實現個體的社會化和人格成熟。小學時期是兒童心理發展歷程的一個重要時期,是兒童學會人際交往、適應學習生活、融入集體生活的基礎階段,小學階段良好的人際交往環境和人際關系能使孩子們心情舒暢、身心愉悅,培養樂觀豁達的品格,在當前乃至今後的生活中都能能積極主動地適應環境,應對各種問題。

然而,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得孩子們更多的是面對電視機、電話、電腦網路等,而缺少與人面對面交流溝通的機會,少年兒童在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甚至比學習問題還要嚴重,據北京市青少年服務咨詢服務中心對6萬多人次的調查,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佔42%,而學習方面的問題佔27%。在筆者近期對三到六年級學生抽樣調查中發現有50%以上的學生都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來自人際交往方面的困惑和問題,因此,對小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輔導成為我們當前心理輔導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 小學生人際交往不良心理表現

根據筆者近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和從事心理輔導教師多年來對學生的人際交往心理發展狀況分析發現,小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種不良心理傾向:

1、 怯懦心理

生性內向、靦腆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更容易出現怯懦心理,他們不善於主動和同學交流,心中有話不敢跟父母老師說,無論在學校還是家裡話都不多,是容易被集體忽視的一類人。這種孩子在小學低年級較多,隨著年級的增長,若能敞開心扉糾正怯懦心理也能順利與人交往。

2、 自卑心理

與怯懦的孩子不一樣的是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性格不一定內向,但是由於家境、長相、智力、特長等外在的原因導致其產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他們害怕失敗、害怕嘗試、害怕拒絕,也因此缺乏與人交往的勇氣。如果不善加引導,自卑的孩子將逐漸喪失膽識、魄力和獨特個性。

3、自負心理

這種孩子也許能說會道、才華出眾,深得老師的寵愛,在與同學交往時他們趾高氣揚、盛氣凌人,不會欣賞別人,習慣對人發號施令,在低年級也許他們在同學中有一定的威信,但隨著年級的升高,同學們都不願意和有這種心理傾向的孩子交往做朋友。

4、逆反心理

這種孩子內心非常想與人交往,希望受到別人的關注,他們喜歡與人抬杠,也許會在課堂上故意搗亂,對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他們的意見總是與人相左,想藉此引起別人的關注,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引起別人更深的厭惡。

5、倔強心理

性格倔強的孩子在與人交往中愛鑽牛角尖、與人較勁,遇到問題不善於變通,不願與人妥協,往往造成不可調和的矛盾,決定了人際交往中的失敗,最後朋友越來越少。這種心理的孩子也容易造成親子關系、師生關系的緊張。

6、嫉妒心理

嫉妒是伴隨著競爭而來的,在小學高段尤其是畢業班中,面臨著初中升學的競爭,同學之間開始出現猜疑、保密、不信任、留一手等,有些孩子在競爭中還出現了嫉妒、憤恨等不良心理,使得原本美好的友誼蒙上陰影。

7、勢利心理

按理說,小學生是比較純潔的,不應受金錢權勢等不良因素的影響,但現在的社會商業氣息濃厚,也或多或少影響了小學生。有的孩子就有這種「勢利」心理,愛結交對自己有利的朋友,巴結那些有錢的或是學習成績好的孩子,而且見風使舵、過河拆橋,長此以往,對自己的人格魅力造成損害。

二、小學生人際交往心理輔導策略

1、糾正不良心理 樹立交往信心

人際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傾向是孩子進行人際交往中的「絆腳石」,因此首先要幫助孩子糾正人際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傾向,樹立與人交往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態與人交往。

有怯懦、自卑心理傾向的孩子不敢主動與人交往,教師要多鼓勵,多發現其閃光點,經常當眾表揚他們,幫助孩子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樹立自信心。我以前有一個學生小周,三年級時從四川插班過來,因其濃重的方音經常引發同學的笑聲,對陌生環境的不適應和對自己講不好普通話的自卑感使他一度自我封閉,不愛與人交往。於是我一方面特意安排班中比較熱心的同學做他同桌,主動幫助他和他交朋友;另一方面在課外幫助他糾正方音,課堂上經常表揚他作業字跡端正、作文寫得好,他的每一點進步我都不忘向同學通報。漸漸的,小周活躍起來了,四年級當上了小隊長,五年級當上了中隊委員,在同學中人緣很好。

自負、逆反、倔強心理傾向的的孩子往往交不到朋友,心理輔導中教師要幫助其認識自己為什麼不受人歡迎的原因,從改變自身做起,比如有的孩子說話語氣很沖,和同學發生沖突即時是自己的錯也不願承認錯誤,還有總是和別人唱對頭戲等,這些都是人際交往中的不良因素。

「嫉妒」破壞人際關系的和諧。當一個人嫉妒另一個人的時候,就不會對那個人友善、熱情,兩個人的關系必然冷淡。嫉妒的對象越多,關系冷淡的對象越多,這就給人際交往帶來極大的妨害。要善於引導嫉妒心強的孩子學會控制排遣嫉妒心理,告訴他們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不如化嫉妒為力量,這個地方你不如他總有其他地方能超過他。

有「勢利」心理傾向的孩子因為其交朋友的動機不純,也往往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要讓他們認識到友誼的珍貴,告訴他們友誼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要克服功利心理,結交真正的朋友。

2、組織多彩活動 創設交往氛圍

組織活動是最好的人際交往心理輔導模式,在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中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交往,獲得參與、獲得發展。

(1)班級活動。組織如郊遊、登山、野炊等需要團結、合作、互助的班集體活動給學生多方交往合作的機會,增進同學間的友誼。還有以小組為單位的競賽活動、學習活動、調查活動、綜合實踐活動等調動每個學生的活動積極性和交往的熱情。

(2)心理輔導活動。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組織以人際交往為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有針對性的解決不同時期孩子的人際交往問題。

(3)團體合作游戲。像「老鷹捉小雞」「撒漁網」等傳統小游戲,寓教於樂,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集體游戲的快樂,學會合作。近年來我們學校少先隊啟動「歷奇為本輔導訓練」,即藉助簡單器械、設施,精心設計一系列的游戲活動,如「諾亞方舟」、「同舟共濟」、「穿越黑洞」、「孤島求生」等游戲,讓隊員處於一個陌生新奇的環境中,面對各種不同的挑戰,發掘個人潛能、促進合作交往、激活團隊創造力。

3、端正交往態度 學會正確交往

人際交往的關鍵是態度,有什麼樣的交往態度,就有什麼樣的交往行為,也就產生什麼樣的人際關系。小學生由於受自身認識水平發展的限制,容易產生認識上的自我中心,有的學生在人際交往中遇到障礙往往不會從自身角度分析,總是覺得別人對自己有看法,牢騷滿腹煩惱重重。如果能幫助孩子從改變自身做起,端正交往態度,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1)對待同學朋友——真誠友善,團結合作。

教育學生與同伴相處態度友善,熱情大方,說話謙虛謹慎,注意分寸,在集體生活中學會商量、等待和忍耐,學會退讓和妥協,學會忠誠與守信,學會寬容和信任,學會傾聽和接納,這些都是維持良好人際關系所必需的技能和態度。

(2)對待家長教師——尊重信任,理解關愛

「尊重」是孩子與父母老師相處最起碼的要求,有了尊重,才能虛心聽取家長教師的意見和教誨,有了尊重,才能構建良好和諧的親子關系、師生關系。

其次是要信任家長和老師,要讓學生知道父母老師都是愛自己的都是願意幫助自己的,他們社會經驗豐富,應該信任他們有事求助他們,把他們當作朋友。

「理解關愛」是相互的,要教育孩子學會換位思考,理解父母老師工作的辛苦,對自己的關心愛護,也學會關愛回報父母老師,即使是幫父母洗一次碗,在勞累時為父母捶捶背,為老師倒一杯茶……

還有不卑不亢、熱情大方、謙虛友善等也是與家長教師交往的正確態度。

4、講究交往技巧 溝通從心開始

有的同學常常有這樣的困惑:想和別人友好相處,但是不知道怎樣才能贏得大家的喜愛;朋友之間鬧矛盾了,不知道怎樣調和;遭到別人誤會了,不知道怎樣澄清事實……這就牽涉到一個交往技巧的問題,隨著人際交往范圍的擴大和社會閱歷的豐富,人們能逐漸領悟到一些交往技巧並善加運用。但小學生沒什麼人際交往經驗,所以在心理輔導中我們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人際交往技巧:

(1) 學會結交新朋友。鼓勵孩子帶著真誠的微笑主動與人交往,要相信自己是受人歡迎的,適當的場合表現自己讓別人記住你,同時也學會記住別人的名字,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樣一定能結交到真正的朋友。

(2) 學會傾聽和交談。越是小的孩子越不會傾聽,要引導孩子學會傾聽,用眼神示意對方「我在專心聽你講話」,不要打斷對方的話,適當時抱以肯定的回答。

(3) 學會贊美和感謝。真誠、適時適當地贊美是於人於己都有利的。當然還要學會感謝,學會感恩,並且要用行動表現出來,即使是一個微笑一句真誠的感謝,你都會令別人愉快令自己也感到幸福。

(4) 學會拒絕,消除誤會。與人相處中,我們總有說「不」的時候,坦陳自己的困難,學會委婉地拒絕別人,既使自己不為難又使別人心無芥蒂地接受你的拒絕,這就是拒絕的藝術了。如果受到別人的誤解,一定要以實際行動消除誤會,當語言無效時,要相信時間能證明一切

⑼ 老實人為什麼朋友少 人際交往能力低導致人緣太差

1、老實人不習慣於客套、不會應酬,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溢於言表。所以,老實回人認識的人不多答,搭得上話的人不多,辦成的事也不多。

就個人而言,還是願意去和老實人交往,因為和他們交往的時候,你是絕對放心的,因為你不用擔心他們會在背後捅一刀,他們絕對不會坑人,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肯定會伸出援手,但那些聰明人就不一定了。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