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學生輔導老師
① 英國碩士留學讀預科,現在想預習下課程,哪裡能找到輔導老師啊
關於英國碩士留學讀預科,想提前預習。
同學可以直接與老師聯系,獲取相關預習信息,幫助自己提前適應國外的預科課程,順利升學!
② 英國授課式研究生導師
course based master會有一復個形式似的導制師, 跟寫paper的導師不會一樣。你可以到了以後再選擇, 現在選了或是到了以後再換都可以。
tutor是課程輔導員, 一般由高年級的研究生或是博士生擔任。
lecturer就是你的老師了, 負責教課。
course director會幫你設計你需要讀的課程,綜合指導你。
③ 英國大學有沒有班主任
沒有班主任這一概念,有supervisor,類似於輔導員的概念,主要提供你與學業、生活有關問回題答的建議,起到輔助作用,但所有事物都是要你親自出面處理。至於你的學科成績,都是由各科老師直接負責,這點與國內大學一樣呦~
④ 英國的大學老師怎樣上課
就是上課的時候可以看見他 下課的時候開車人就沒了 有事得預約找老師談 給他發電子郵件 然後吧 說話還是很臭屁的 — —
⑤ 可以找人輔導英國大學的課程嗎
英國大學課程有很多專業,課程設置的很詳細。由於課程設置很細化,能輔導的老師會比較少。考而思有優秀的教師團隊,多年輔導經驗,可以幫助赴英留學的同學提前預習、復習、補習英國大學的課程。避免留學掛科。
⑥ 英國有需要找漢語家教老師的嗎
當然有,國際對外漢語教師已成為中國教育培訓行業最緊缺人才,缺口高達30、內40萬,工作1-3年後平均年容薪可超10萬,優秀的國際對外漢語教師年薪甚至可達20萬。並有更多國外就業機會!專業的對外漢語教師是需要相關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資質的。
現在都是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職業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書以及國際認證協會國際注冊漢語教師資格證書以及國家漢辦認證同考的,其中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職業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書是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 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認證並授權我們頒發,是國家級一類證書、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唯一合法的職業資格證書。適用於大學生的上崗證明,適用於國內在職人員的職稱評定和職業評 估以及海外輸出的技術加分,封皮帶有燙金國徽,具有防偽功能。
⑦ 英國大學預科新聞傳媒方向的輔導老師有嗎
英國大學預科是英國留學的一種方式,也是相對來說選擇人數最多的一種方式。因為去英國讀預科也是通往英國頂尖大學成功率最高的方式之一。
一、英國大學預科
預科是英國大學的橋梁課程或基礎課程,屬於上正課之前的預備教育,其存在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銜接之後的本科和研究生課程。它是為了提供機會給那些學術基礎欠缺、語言能力較為弱勢以及受到教育體制差異的影響的學生。
二、為什麼要讀英國大學預科
中英教育其實在體制上存在著明顯差異。英國的高中課程基本是兩年的GCSE和兩年A-level,後兩年A-level課程學習的已經是大學具體專業課的知識,而國內的高中生三年沒有針對性的專業課學習。
中英教育體制的區別:
中國:12年教育經歷+4年大學本科;
英國:13年教育經歷+3年本科大學。
因此,在國內完成高三或者高二課程的學生無法直接申請英國大學,預科正好彌補了這一差異。
而預科課程是專門為沒有完成英國高中課程的國際學生開設的,目的是彌補教育體制的差異以及提高學生能力,使學生達到了英國本科入學標准。
三、預科適合哪些人讀?
1. 本科預科:
高中畢業或者完成高二學業,想去英國讀大學本科;
2. 碩士預科:
三年大專畢業或本科畢業無學位,想去英國讀碩士;
本科畢業但成績不是很好,想去英國名牌大學讀碩士;
本科畢業但語言成績不好,無法達到直接讀碩士的水平;
四、英國大學預科學什麼
英國大學預科學習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學術語言,專業基礎和學習技巧。
除了學術英語提升,預科更多的是專業課基礎知識學習。其教學目的是奠定學術基礎並且銜接本科專業。
每個學校開設的預科細分方向不同,像是UCL有兩個預科方向,別的學校有三個預科方向。根據預科方向的不同,其專業課設置也會有所區別。
❖學術語言部分
主要是在聽說讀寫方面提供學生的英語水平,為之後進入本科學習做准備,一般語言成績會在成績單獨立出來。
❖專業基礎課程
其實就是預科選擇的專業,也就是之後大學本科想要學習的方向。要開設的方向包括商科,法律,傳媒,藝術設計,人文,社會學科,自然科學,工程,計算機,生物,心理學,環境,生命科學,醫學等等。
這些課程為學生進入大學本科學習奠定了扎實的學科基礎。所以學生在申請之前應該明確自己的目標,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
❖學習技巧方面
主要是針對文書寫作之類的。英國預科是指針對想去英國參加本科階課程學習,卻因自身的語言能力限制、專業基礎欠缺及教育體制的差異等因素受到阻礙而無法申請留學的同學們。
⑧ 有人能輔導英國大學的課程嗎
不算貴。以語言課程本身來說,不少學校的語言課程,其實和國內貴一點的課程差不多,2個月左右,兩三千英鎊的樣子(一般)。不過,在英國的話,當然還會有生活費之類的一些別的費用。
⑨ 在英國大學里學生都是怎樣上課的
據UKEC英國教育中心了解英國大學的教學方式有:
1、講座Lectures
英國大學課堂的講座,一般由一名或多名教授或講師為大家講解專業知識、理論、近期學術發展等。教室一般會選擇階梯教室或空間較大的房間,老師會用幻燈片、多媒體等多種方式進行展示。同學們在上課期間可以記筆記、錄音、提問,在課時接近尾聲時,老師會給同學們提問反饋的時間,課後也會解答大家的一些疑問。
大學的講座一般是1-3小時,信息量比較大,老師講課的速度也會較快,要求大家快速消化知識。而且,老師在課前一般會布置閱讀要求,並會在課上就閱讀材料中的問題展開討論,因此大家的課前閱讀尤為重要,否則容易有「跟不上」的感覺。
2、討論班Seminars
討論班的課時一般為30分鍾-1小時不等,人數在10-20人左右。引領討論的人有時是教授,有時是同一專業的在讀博士生。
這種課在形式上也比較輕松隨意,大家圍坐成一圈,或三四人組成一個小組,就老師提出的一些問題或具體情況進行討論。討論過後,老師會聽每一個小組的討論結果,或者小組選派一名至多名成員進行自我陳述(presentation),老師會就討論過程的表現和結果給出評分。
3、實踐課Workshops
理論研究的專業很少設置這種課程,而同學們如果讀一些側重於實踐操作的專業,則大部分時間都在實驗室、計算機房或新聞直播間中度過。這類課程可能會是學習一個輔助軟體、設計一個模型、進行一次實驗等等。
這種課人數相對較少,課時不定,老師也不一定參加。大家會根據課上的知識和操作教材的指導,自己或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項任務,最後也可能被要求完成實驗報告或項目匯報。
4、一對一輔導Tutorials
在英國高校,每個學生都會被分配到一位老師或學院研究員做大家的個人導師。導師會不定時地與大家交流,得到各位同學學習進程的反饋。導師也會從學期一開始就詢問、輔導、跟進大家的畢業論文的情況,包括前期的立題目、每一階段的研究方法、如何操作、最終的成文等等。
每一專業的老師也會相應開放自己的輔導時間表,同學們可以預約輔導時間。在15-30分鍾不等的個人輔導時間,同學可以就課程上的任何問題與老師進行交流。但必須提醒大家的是,大學老師不會每日都在學校,因此在僅有的office hour里,老師接待的同學數量有限。一旦本周的輔導時間貼出來,大家就要立刻去填上自己的名字。
5、實地考察Field Trips
英國大學里像建築、考古、城市規劃等專業,同學們經常會去實地考察旅行。大家將會前往不同的國家或城市,在實地走訪過程中學習知識;理工、醫葯、新聞等專業也會前往行業公司或工廠進行參觀訪問,讓大家對真實企業環境和工作流程有所了解。
6、陳述展示Presentation
這種課就是一個人或多個人走上講台,利用自己製作的信息板或電腦幻燈片就某一課題來做陳述,一般時長在10-20分鍾不等,結束後老師和在座同學都可以提問。這項技能在同學們今後的工作中也尤為重要。因此,各位同學在讀書期間培養自己清晰的思路、落落大方的舉止方式、明朗的表達十分重要。雖然這種考查方式最令同學們感到緊張,然而每一次這樣的鍛煉都會增強大家的自信心。
7、論文Essay
在英國寫論文最忌諱的事情就是抄襲。如果同學們需要引述他人的觀點,則一定要標明出處。無論字數多少,每一篇論文的最後都應該包含參考來源,並且以規范的形式書寫,以幫助今後研究大家論文的學者進一步查證。
另外,英國大學對論文的最後期限(deadline)要求也十分嚴格。一般要求同學們准時提交列印出來的論文和電子版本。如果大家實在難以在期限內完成,則需要向專業課老師申請並爭取獲得批准。
8、測試Exam
這類考查方式在本科時期較多,碩士和博士期間一般不會採用。英國大學的考試分開卷和閉卷兩種,一般本科40分及格,碩士50分及格。沒有通過的同學可以在特定時間進行補考(resit),但要注意,有些學校只允許補考的考生在次年與下屆考生一起參加考試。
一旦大家被發現有作弊的嫌疑,就會面臨十分嚴重的後果。按照英國大學規定,一般初次作弊的考生會有一次重新補考的機會,但最後的得分即使很高也只能為及格分。如果情節嚴重,考生就會面臨所有科目零分處理並被開除學籍的危機。
9、報告Report
報告與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對結構的要求較高,一般大標題下會套嵌多重小標題。另外,不同專業對報告的寫作要求和格式也有所不同。
10、作品集Portfolio
偏重操作性的專業會側重同學們的實際動手能力,大家在學期間的多個作業和項目最終匯總便成為了作品集。其中,美術設計專業的作品集可能是一疊手稿,建築專業的可能是一卷畫紙,而電影專業的則可能是一張光碟。
⑩ 英國留學生活中大學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應如何相處
很多留學英國的學生們在上課的時候,都會感到不適應。有可能是因為環境的變化,有可能是因為語言的障礙,亦有可能是因為師生間的關系導致的。那麼在英國留學生活中,老師與學生的關繫到底應該怎樣處理呢?以下就由留學e網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 英國各大學老師通過和學生交流後,經常會好奇的問同事:「你說他們都在想什麼呢?」這時年長的同事會半開玩笑地說:「這個問題不要琢磨,若真知道學生每天都在想什麼,你會瘋掉的。」 之所以會產生這種好奇,原因有兩個,一是雖然老師們至今仍是個酷青年,但十七八歲的本科生做事的方式還是時不時讓他們驚訝,使他們不情願地承認世界上大概真有「代溝」這東西。 二是讓他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英國大學里很強調師生雙方都能有「職業范」,尊重並維護師生區別。他們可以很受學生歡迎或喜歡,但「和學生打成一片」這樣的老師在英國大學里,不論是在學生間還是同事間,大多不會得到認可。這不是你們所在的學校獨有的現象,而是英國高校的普遍氛圍。 教育學研究對這個現象的解釋很簡單:學生支付學費來上學,期待遇見的是有權威性、能答疑解惑的老師,而非能和自己談天說地的「酷表親」。這是學生對教師職業的尊重,反過來,老師也應該對學生這個「職業」表示尊重。 師生界限其實不需老師劃,而是英國學生自己就習慣性地在言談舉止中劃出來的。他們自然喜歡有故事的老師,但並不希望有老師參與到學術之外的話題。另外,院系也會特別叮囑老師,只負責學生的學術發展,其他問題有專門的學生工作負責人。 乍聽起來對「職業性」的強調好像疏遠了師生關系,其實,這種維持距離的相互尊重是件好事。比如聽一些國內大學的老師說,每屆學生里都會有「刺頭」,有經驗的老師總會有辦法消一消他的銳氣,使「刺頭」學生更合群。 英國大學對這種情況處理就完全是另一個角度。如果遇到學生語言挑釁或者有「態度問題」,老師首先會假定這是學生因家庭或學業壓力等原因,缺乏安全感或者缺乏自信的反應。 因為在強調師生各司其職的氛圍下,默認的共識是老師一定是師生關繫上的優勢,處於弱勢的學生有「刺頭」表現未必是年輕氣盛,更可能是因一些困擾而急於表現和證明自己。因此處理辦法不是消銳氣,而是尋找讓學生感到困擾的緣由。 學生扎堆在一起的時候,估計也少不了八卦:「你說老師們都在想什麼呢?」老師要有老師的風范,學生要有學生的樣子。校園里兩個平行群體各盡其責,未嘗不是一個值得借鑒的師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