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老師輔導 » 敘事性輔導學生總結

敘事性輔導學生總結

發布時間: 2021-02-16 13:55:16

⑴ 《如何指導學生寫記實作文》心得體會

那麼,怎樣記敘好一件簡單的事呢?

1、要交代清楚事情發生的地點、時間;要把事情的經過、因果寫明白。一件事,總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等六個方面的內容,因此,只有把這些方面寫清楚了,才能使別人明白你寫了一件什麼事。

然而,交代這六個方面內容不應該呆板,要根據文章的需要靈活掌握。時間、地點也並不是非要直接點明不可的,有時候可以通過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徵及其變化,將它們間接表示出來。如「雞喔喔叫了起來」,就是指天將亮了;「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經過寫具體,並做到重點突出。在記敘文六個方面的內容中,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構成事情最主要的環節。為了把事情寫得清楚、明白,在記敘中一定要寫好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特別要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給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記敘的條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發生、發展和結果的過程,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文章的條理就會清楚明白。

確定記敘的順序以後,還要安排好段落層次。適當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記敘的條理分明,必須在動筆之前,仔細地想一想,文章應該先寫什麼,再寫什麼,然後寫什麼,把記敘的輪廓整理出來。寫記敘文,必須考慮哪些先寫,哪些後寫,安排好記敘的順序,否則就會頭緒雜亂,條理不清。

●那麼,怎樣安排記敘順序才能使文章條理清楚呢?

1、運用順敘。

順敘,是按照事物發生、發展的先後次序進行敘述。這樣寫,可以將事物的發展過程,有頭有尾地敘述出來,來龍去脈,十分清楚。運用順敘寫成的文章,它的層次、段落和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是基本一致的。

順敘有以時間為順序的,有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也有以空間變換為順序的。在敘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時間為順序和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

按時間順序進行敘述時,必須嚴格地安排好順序,寫清楚敘述的時間。現實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會突然發生,它總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據事情發生、發展、高潮、結局這一事情發展的規律來進行敘述,文章的層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2、運用倒敘。

倒敘,就是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面敘述,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進行敘述。

需要指出的是,運用倒敘的寫法,必須注意交代清楚倒敘的起訖點,順敘和倒敘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必要的文字過渡。這些地方處理不好,會使文章脈絡不清。

⑵ 敘述性文字的總結方法

敘述性描述法(narrational desc ription)是自然主義調查研究的一種。觀察者以書面形式(大部分為自然用語)描述觀察到的與觀察目的有關的每個事件,進而記錄其資料的方法。廣泛應用於心理與教育研究中,如兒童的個別研究、學生和學校的具體研究。
一般可分為兩種:
(1)觀察特定事件。如在一項關於學年開始時的課堂管理的觀察中,要求觀察員記錄教師對品行獎懲規則的說明和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期望,以及教師執行規則的情況。可用報告一個傳聞的方法記錄某一事件的詳細情況。觀察的事件可以是兒童關於自然現象的自發討論,也可以是教職工會議上教師的討論。
(2)采樣記錄。要求記錄某人在某段時間內的所有行為,包括在這段時間里所有說過的話和做過的事。此種記錄按日或周進行,觀察者只作記錄,不作解釋。過一段時間.行為模式就很可能清楚。其優點:可以豐富、完整性地描述觀察的背景和事件發生的順序;報告事先未預測到的事件;可以作定性描述;培訓時間短,觀察者不必學習復雜的編碼技術或等級量表中每個評分的定義,只用筆錄即可。缺點是處理資料較困難,要閱讀大量書面資料,然後按關鍵詞和關鍵概念分類,若樣本大.則費時、費力,且較難作定量分析。

⑶ 寫一篇敘事的作文,帶總結的

微笑,給予人享受;微笑,給予人溫暖;微笑,給予人自信。
萬里無雲,我獨自走在大街上,我和媽媽走散了。我慢且無頭緒地走著,四處張望,希望能找到媽媽的身影。在人流中,我逆向而行。「嗯?前面那個人是……」我鎖定目標,細細打量。衣服和媽媽的很像,右手上同樣拿著一個皮包,一樣是黑色的高根鞋。一定是媽媽啦!我欣喜若狂,「媽媽!」我信心十足的喊著,不會錯的,她一定是媽媽!我暗暗想到。扯了扯她的衣角,她轉過頭,不是媽媽,這位姐姐十分溫柔地問我:「什麼事啊?小妹妹?」我的臉頓時紅得像蘋果一般,支支吾吾地說:「姐姐,對不。。起,我認錯人了……」姐姐聽了「撲哧」地笑了起來,對我說:「沒事的。」見我身邊沒人,姐姐有點兒好奇地問:「你家長呢?你走散了么?」我呆了一會兒,猶豫著,該不該告訴她?我看著這個姐姐,而她,只是在微笑。她應該不是人犯子吧。良久,我老老實實地點點頭,姐姐蹲了下來,關切地說:「知道你媽媽的手機號嗎?」我又一次點頭,姐姐把手機掏出來,送到我的面前,說:「打電話給你媽媽吧!」我一陣驚訝,隨即,接過手機,說:「謝謝姐姐!」
十分鍾過後,親「耐」的媽媽找到了我,十分感激的對姐姐說:「謝謝啊。」那位姐姐則微笑著說:「不用的!」
微笑能消除彼此的隔閡,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讓我們帶著微笑出發,拉近彼此的心。

⑷ 敘事學習心得怎麼說

學習了劉良華教授的《教師怎樣做教育敘事研究》講座,頓有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之感。 劉教授從教師的教育研究誤區到如何做教育敘事研究,讓我作為教師對教學研究有了本質的認識。我認識到多數教師所做的研究論文往往都是劉教授所說的價值研究、本質研究或策略研究,是根據自己的想法與認識純理論敘述,沒有做到實事求是,用事實來說話。並不是真正的有事實研究,用真正的實例來研究。 我在聽課前認為的教育研究其實就是自己教育思想的闡釋,用道理來說道理,沒有調查和實驗。現在認識到如果某篇文章只有假設而沒有調查或實驗,那麼,這篇文章就是只做了一半而沒有完成。劉教授講了教師作教育敘事研究就是盡量避免價值判斷而「用事實說話」、「實證研究」。教育敘事研究不僅「用事實說話」而且「用有情節的事實說話」 教育敘事研究首先要敘事,如講真實的教育故事、教育自傳、教育傳記。對於農村教師應盡量選擇教育自傳的形式。這些是純科學化的教育敘事。劉教授還介紹了藝術化的教育敘事,包括自傳體小說、傳記體小說和教育小說。藝術化的教育敘事可以藉助藝術的魅力,使教育敘事變得更有情趣,也因此更有可讀性、更有教育性。最能夠顯示教育敘事精神的是自傳體小說。如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等。自傳體小說大多顯示出「教育小說」,敘述主人公從稚幼到成熟的受教育、受考驗的成長歷程。也將這類小說視為「勵志小說」。 教師怎樣做教育敘事研究呢?教育敘事研究其實質就是一種實證研究,因此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用事實說話。調查的敘事研究和教育實驗報告是典型的實證研究,它們目的明確,設計精細,注重研究數據的採集和整理,研究成果是在對數據的分析的基礎上得出的。若數據的真實性、准確性不能保證,那麼研究成果就難以產生或水分很大,因此必須用事實(數據)說話。經驗的敘事研究和故事的敘事研究多是有感而發,帶有總結、提煉的性質,事實(有情節的故事)是它們產生的土壤和構成的材料,更是不可或缺。 做為一個有責任心的、有上進心的教師,教育研究是我們必做的功課。教育敘事研究是值得我們花時間和精力去做的作業。

⑸ 怎樣指導學生寫作文之四:敘事完整 條理清晰

敘事完整 條理清晰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發生的地點、時間;要把事情的經過、因果寫明白。一件事,總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等六個方面的內容,因此,只有把這些方面寫清楚了,才能使別人明白你寫了一件什麼事。然而,交代這六個方面內容不應該呆板,要根據文章的需要靈活掌握。時間、地點也並不是非要直接點明不可的,有時候可以通過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徵及其變化,將它們間接表示出來。如雞喔喔叫了起來,就是指天將亮了;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經過寫具體,並做到重點突出。在記敘文六個方面的內容中,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構成事情最主要的環節。為了把事情寫得清楚、明白,在記敘中一定要寫好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特別要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給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記敘的條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發生、發展和結果的過程,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文章的條理就會清楚明白。 一、運用順敘。 順敘,是按照事物發生、發展的先後次序進行敘述。這樣寫,可以將事物的發展過程,有頭有尾地敘述出來,來龍去脈,十分清楚。運用順敘寫成的文章,它的層次、段落和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是基本一致的。 順敘有以時間為順序的,有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也有以空間變換為順序的。在敘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時間為順序和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 按時間順序進行敘述時,必須嚴格地安排好順序,寫清楚敘述的時間。現實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會突然發生,它總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據事情發生、發展、高潮、結局這一事情發展的規律來進行敘述,文章的層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二、運用倒敘。 倒敘,就是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面敘述,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進行敘述。 需要指出的是,運用倒敘的寫法,必須注意交代清楚倒敘的起訖點,順敘和倒敘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必要的文字過渡。這些地方處理不好,會使文章脈絡不清,頭緒不明,影響內容的表達。 三、運用插敘。 插敘是指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由於某種需要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而插入的關於另一件事情的敘述。需要指出的是,在運用插敘時不能打亂原來的敘述線索,要注意與上下文的銜接。這樣,文章的結構不僅富有變化,而且敘述事情的條理非常清楚。 四、首尾呼應。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遙相呼應,可以使文章結構緊湊。 五、前後照應。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內容和後面的內容要互相照應。 總之,過渡和照應,是敘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們在作文時千萬不能忽視。 二、開門見山,點明題旨。如《雷鋒來到運動場》作文,作者開頭寫道:學校十三屆田徑運動會結束了。在總結會上,老師和同學們紛紛贊揚一位不知名的‘雷鋒’。這樣直截了當,一下子把讀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總領全文的作用。 做到結尾有力的主要途徑是: 一、把事件的結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課》,是這樣結局的: 二、語言含蓄,發人深思。在記敘文中,作者以獨特的認識和理解,寫下深刻含蓄的結語,力求意味深長,發人深思。 三、結尾同開頭呼應。結尾照應開頭,能使文章結構謹嚴,渾然一體。 四、篇末點題,突出中心。篇末點題,尤如畫龍點睛,這睛點得好,會使全篇頓生光彩。畫龍點睛式的結尾,能幫助讀者悟出全文的深意。

⑹ 教育敘事是不是個人工作總結

教育敘事:就是講敘教師在教育學過程中的故事,包括故事發生的背景,故事自己與學生的切專身體會以及故事屬情節以及對故事的思考和反思
上世紀90年代末才漸次引起我國教育研究者的關注
教育敘事基於兩點考慮:一是構思新的研究主題 二是 希望在寫作風格上突破常規的學術語言
教育敘事的特點:真實性:用事實說話,關注實然的故事而不是應然的推導
故事性:對事件細節的關懷(人物的表情,姿態,語言,動作以及人物的內心世界)
情境性:對事件細節的關懷(人物的表情,姿態,語言,動作以及人物的內心世界)
可讀性:語言生動形象
研究性:對意義解釋的追求(並不是簡單的講故事)
人類講述並傾聽著故事,我們用敘事進行交流和理解人與事件,在敘事中有我們的思考與夢想

⑺ 教育教學敘事與工作總結是一樣的嗎

不一樣

那麼,什麼是教學敘事呢? 簡單地說,教學敘事就是講一個教育、教學的故事,再加一些在敘述具體事件時自己的看法和反思,即評析。由於它敘述的是教師自己身邊真實的教學事件,且以敘事為主,夾敘夾議,能夠直接形象地反映出某個教育、教學事件的具體過程,因而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操作性,非常適合廣大的教師撰寫。
一、教學敘事的特點
與教學論文的區別:教學論文是以說理為目的,以議論為主,附以論證;教學敘事是以敘事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說明和議論,也就是說,教學敘事是講故事,通過故事來說明道理。
與教學實錄的區別:雖然它們都是對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是全過程的全部內容;而教學敘事則是視不同的主題有所選擇,可以是過程的某一方面、某一情境或某一片斷。
與教案、教學設計的區別:教案和教學設計是事先設想的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學過程進行表述,是預期,沒有結果;教學敘事則是對已發生過的教學事件的反映,是寫在教之後,有結果。與教學案例(研究)的區別:雖然它們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現,但教學敘事敘述的只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個案;而教學案例是教學的整合,可以是在教學敘事的基礎上,以某個核心主題為對象,選取若干個有典型意義的、多種角度的教學故事來進行研究、反思和討論,是宗案。
二、教學敘事的內容
教學敘事就是對有意義的校園生活、教育教學事件的描述與評析。即教師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決自己在教室和其他場所里發生的教育、教學問題,然後將自己怎樣遇到這個問題,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整個教育教學過程「敘述」出來,並加上自己的反思。依據不同的目的和主題,從范圍上,可以大到介紹自己所在地區或學校教學的整體情況、課程標准的實施情況、教育教學改革整體情況等,但更多的是偏重於描述一堂課、一個實驗、一個課題或一次探究、一次活動,甚至是一個學生、一個題目等;從時間安排上,可以是整個過程,也可以是一個情境、一個片斷,甚至是一句話、一個動作等;從側重點上,可以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也可以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甚至是課堂紀律、學生管理等。所以,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敘事更適合一般教師,因為它內容貼近實際、材料來源豐富、寫作形式靈活、傳播交流容易。

工作總結(Job Summary/Work Summary),以年終總結、半年總結和季度總結最為常見和多用。就其內容而言,工作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的工作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檢查、總評價、總分析、總研究,並分析成績的不足,從而得出引以為戒的經驗。總結是應用寫作的一種,是對已經做過的工作進行理性的思考。總結與計劃是相輔相成的,要以工作計劃為依據,訂計劃總是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其間有一條規律:計劃——實踐——總結——再計劃——再實踐——再總結。

⑻ 新課標下如何指導學生寫好敘事作文

澄邁縣仁興學校拾村小學 黃秀玉 所謂「寫作」,就是讓心泉自然地流淌。作文教學要與學生生活相結合,讓生活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要與閱讀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寫作素養。「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標的核心理念。在二十多年的小學作文教學實踐中,對於指導學生作文也有了一定的收獲,積累了一些經驗,尤其是敘事作文。以下是本人在作文教學中的一些體會。一、 學會觀察的指導「學會觀察」對於我們這些山村的小學生而言是好說難做,怎樣觀察,從何處開始觀察,很多學生都摸不清頭腦。 新課標在我校實行了多年,但目前作文教學的現狀離新課標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當了多年的語文老師,說實在的,我還是有些怕上作文課。學生呢?對作文不感興趣,怕作文,厭寫。胡編亂造,作文課成了學生厭惡的「三味書屋」,怎樣使作文課成為學生喜歡的「百草園」?生活是創作的源泉,作文不能脫離生活。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可是有相當部分的學生,一提起作文就怕總覺得無話可說。也不知道從何說起,這是為什麼呢?歸根到底是平時不留心觀察,寫作時才冥思苦想,怎麼也寫不出好文章來,只有去胡編亂造了。觀察生活是寫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細致、認真的觀察生活,才能直接從生活中獲取鮮活的寫作素材,為寫作提供豐富的營養。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生活熱情、寫好作文,而且對學生將來從事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以及從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怎樣去觀察生活,對於小學生來說的確是個難題,有位著名的作家在指導初學寫作的人時曾說:「要練習我們的眼睛,善於觀察人的動作、態度和表情。練習我們的耳朵,善於聽取別人講話的語句、聲調和他的特殊用語。」這就是說,觀察生活,一方面是要看,另一方面是要聽。觀察的要求是:(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徵。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觀察對象的與眾不同之處,才能寫出人物的個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二)、觀察要細致。所謂細致,不是說在觀察人物時不分主次,而是要發現觀察對象與別人不同的細微之處。不同性格的人,說話、做事時的表現是不同的。人物的一個動作,一個微笑,往往帶有性格化的特徵。所以,觀察必須細致入微。觀察得越細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體、更生動形象。(三)、比較觀察.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的目的是求異.比如在觀察教師時,要捉住老師在各種情形下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特徵,既生氣時,高興時,嚴肅時……言談舉止和精神狀態的不同點。這樣,才能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我用了五個周的時間進行訓練,每個學生都按要求認真練寫觀察筆記,每次寫作之前,我都強調描寫必須突出人物特徵,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導下,大多數學生的作文,描寫比較生動逼真。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鞏固在觀察中的收獲,我要求學生認真總結觀察的過程和體會,並進行歸類。 二、指導具體地記一件事。首先,要將一件事的過程分成幾個階段來寫,這一件事是如何發生的,如何出現波折的,如何解決矛盾,結果又如何,這樣,事情自然就寫得具體了;其次,記事離不開人,事情的變化發展是人物進行的結果,將人物連續性的動作寫出,事情就寫具體了;再次,抓住重點詳寫。也就是用較多的篇幅對主要場面各能表達中心的細節詳盡地記敘,這樣既避免了那種抽象的概括,又避免了記流水賬,使文章具體生動。一般來說,在敘事文中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應該詳寫、反之則略寫;主要人物的主要性格、主要事件的高潮應該詳寫,反之則略寫;與主題關系不密切的就應該略寫。有時詳中有略,略中有詳。安排詳略的幾個具體原則是:(1)有助於突出中心思想的材料要詳寫;反之則略寫,或不寫。(2)寫人敘事時,作為事件發生的背景的環境描寫應該略寫,而將主要筆墨用於寫人敘事上。三、指導寫回憶中的事。確定一個有意義的中心。留在記憶中的一件事,往往是印象很深的,或對自己有啟迪、或給自己以教訓、或充滿了情趣。寫出這情趣、這啟迪、這教訓也就表現了全文的中心;要結構一個完整的故事。魯迅寫的「百草園」開頭說:「我家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做」百草園」然後,從三個方面寫百草園的生活,即夏秋季節百草園里的情趣,美女蛇的故事,冬天百草園里捕鳥的樂趣,最後寫道:「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我將不能長常到百草園了」。有頭有尾,有過程,有細節,記敘清楚,結構完整;寫好一個引起回憶的開頭。寫回憶中的事,一般是由眼前的事物產生聯想而展開回憶的,這樣的開頭既能使自己沉入回憶之中,將過去的一幕一幕連綴成文,又使文章引人入勝,吸住讀者。四、指導寫事要盡量寫熟悉的事很多同學都認為,現在的學生生活面太窄,整天是家庭---學校兩點一線,讀書---吃飯---睡覺三位一體,生活平平淡淡,接觸的盡是日常小事,既沒有曲折離奇的情節,這些材料都不典型。其實,許多生活小事只要精心選擇,寫到文章中去它會像金子一樣耀眼。指導學生寫熟悉的事,我主要是讓他們寫自己經歷的事。學生自己是參與者,對事情發展的全過程以及各個階段的特點,都十分清楚,寫起來自然比較容易,尤其能夠把自己的感受與認識寫進去,從而揭示出事情的意義。那麼,怎樣敘事才能具體、真切呢?我是這樣指導的。(一) 、要交代清楚記敘的要素。記敘的要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敘事時要交代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物、什麼事情以及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礙別人看明白的情況下,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兩個。學生在敘事時,一般都能寫清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和結果,卻往往把事情的過程敘述得非常簡單,空泛,不能給人留下什麼印象。為了解決這一難點,我就強化訓練敘述寫好事情的發展過程,力求在短期內,達到一定的效果。(二) 寫好矛盾沖突和結局。由於、年齡、性格、習慣、愛好、情感等差異,敘述在家裡會與家長發生矛盾沖突,在學校會與老師、同學發生矛盾沖突,即使是自己,也會在思想上產生心裡矛盾沖突。經過努力或自己的覺悟,矛盾沖突最終會得以妥善解決的。我要求學生寫作文盡量寫好事物發展過程的矛盾沖突,並且力爭寫出出人意料之處,富有吸引力。至於對作文的選材、立意、結構等進行修改,由於小學生的水平限制,需要我們去一點點強化訓練。寫作之前最好要列出提綱,確定好中心、選好材料,安排好結構然後按提綱作文。這樣作文就不會那麼難寫。(三)、我們原是農場小學,學生生在農場,長在農場,色彩斑斕的田園風光和草草木木蘊含著無盡的知識和無限的生機,它們是小學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重要資源。利用這些資源,培養小學生的創造能力,是農場小學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到膠林里去,到茶園里去,賞農景,干農活,記農事,寫膠工。讓學生的習作和日常生活充滿膠園和農田的芳香。農場的建設,農場的發展,農場的繁榮是一代代朴實的工人創造的。我們的學生大多數是工人的後代,工人的朴實時時熏陶著它們。這時,他們筆下的親人變得和藹可親,成為他們心中最可愛的人。有位學生寫到:「每當看到穿梭在公路上的汽車,我便想起了爸爸。爸爸是個膠工,他的工作就是將膠樹割破,讓潔白的乳汁流進膠杯。你可別小看這白色的東西,汽車離開了它可跑不了。」「我們國家的橡膠生產還不能自足,於是爸爸就夜以繼日地在膠園里忙碌。除草、施肥、砍帶,好讓膠樹多產一些膠,可他的雙鬢過早地斑白了。」我愛膠林,更愛在膠林里穿梭的爸爸!多麼感人至深的語句,可這些都是學生的肺腑之言。也是學生最熟悉的人和事。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