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老師輔導 » 智力殘疾學生輔導措施

智力殘疾學生輔導措施

發布時間: 2021-02-18 00:14:07

A. 如何協助學前智力殘疾兒童平穩地從學前融合教育進入教育階段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因有一個發展障礙的孩子導致家庭解體的情況屢見不鮮,帶有殘疾的兒童從出生就被拋棄街頭的事情時有耳聞,因為發育遲緩,社會的不理解不認同等方面的因為常常導致一個兒童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可是不管是從構建和諧社會還是從尊重每一個兒童的生存受教育權利來說,還是從國家經濟的發展來說都是不小的損失。因此對殘疾兒童接受教育的模式和教育安置形式的探討;在每一種教育安置形式下應該怎麼樣為殘疾兒童提供事宜的特殊教育和相關服務;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康復和補償訓練;努力使他們和正常學生一樣,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創造、學會健體、學會審美,使他們在德、智、體、美、勞等諸方面得到良好發展;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為他們參與社會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些工作顯得很重要而且必要。
一、學前特殊兒童融合教育模式的概述
1.學前特殊兒童的定義
特殊兒童,教育學上有兩種解釋。廣義的解釋是:正常兒童之外的所有兒童的教育學,即超常(天才)、低常(智力落後)、有品德缺陷(問題兒童)、器官缺陷(盲、聾、肢殘)、兒童精神病和病弱等各種兒童的教育學。狹義的解釋是:身心有缺陷兒童的教育學,即盲、聾、弱視、重聽、智力落後、言語障礙、肢殘、病弱等缺陷兒童的教育學。美、日、蘇、聯邦德國等許多國家從法律或學術上把特殊兒童教育規定為缺陷兒童教育。廣義的特殊兒童教育學又可分為盲童(視覺障礙)教育學、聾童(聽覺障礙)教育學、 智力落後兒童教育學、 言語矯正學、天才兒童教育學、問題兒童教育學、多種缺陷兒童教育學等。
2.融合教育定義
融合教育承繼了「回歸主流」的基本理論。簡單說,融合教育指的是一種讓大多數殘障兒童進入普通班,並增進在普通班學習的一種方式。 通過合並普通及特教系統,建立一統整獨一的系統以管理教育資源,並將不同種類班級的學生融合在一起。
二、學前特殊兒童融合教育的方案策略
結合我們國家學前融合教育的現狀,我們國家的安置形式主要是「隨班就讀」,具體又分為完全的正常班級模式、正常班級加巡迴服務模式、正常班級加部分特殊班形式、正常班級加資源教室模式和正常班級加特殊專業服務模式。[6]也僅僅是在殘疾人工作綱要中提出和規定,但沒有具體的法律來保障實施,到目前我國融合教育開展的現象很不樂觀,基本上很少有普通幼兒園接受特殊小朋友,就算有少量的進入了普通幼兒園,由於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往往停留在「隨班就坐」層面上。
1.學前特殊兒童融合教育的內容
根據我國國情和學前教育機構的特點,及兒童發展水平,為學前教育機構中的特殊兒童制定的計劃可以包括以下內容:
1.1兒童現狀分析。包括心理、生理、行為及其他情況。
1.2特殊兒童接受特殊治療、生存技能及特殊幫助的內容。
1.3特殊兒童參與健全兒童學習的適當內容。
1.4其他需要注意的問題。
2.學前特殊兒童融合教育的實施形式
2.1相關部門應努力推動學前融合教育的發展
盡管目前我國已經出台了一些旨在保障特殊群體受教育權利的相關政策,然而,專門針對學前融合教育的政策幾乎沒有。建議相關部門出台有關政策,並提供一定的財政支持,以鼓勵幼兒園和教師接納特殊兒童入園(班)學習;宣傳部門要積極宣傳特殊兒童進入普通幼兒園學習和生活對特殊兒童及普通幼兒健康發展的積極影響,以推動學前融合教育的健康發展。普通班教師與特教班教師的默契配合,形成具有專業水平的教育團隊。
在融合教育的過程中,特殊兒童在融合活動中的表現、與正常兒童之間的交流、參加融合教育活動前後的變化與差異等,正常班教師是親歷者,是重要的見證人之一。有時沒有特殊班教師的陪同,正常班教師更有資格對特殊兒童參加融合活動的情況做出評價。
2.2相關高校以多種形式開設學前融合教育課程
高校,特別是開設了學前教育專業的高校,可以多種形式開設學 前融合教育相關課程,如開設相關的講座,將「學前特殊兒童教育」「學前融合教育」等課程納入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修課或選修課范疇,或在「學前教育學」「學前兒童心理學」等課程中適度加入學前融合教育的相關知識等。大學生在入職前就了解有關學前融合教育的知識。掌握相關的基本技能,對今後實施學前融合教育是有很大幫助的。
2.3幼兒園努力提高對學前融合教育的接受程度
尤其是幼兒園管理者應清晰地認識到,接納特殊兒童入園是社會進步的重大表現,要有意識地組織幼兒園教師學習學前融合教育理念和方法。可以開展與特殊兒童教育相關的園本培訓,也可以與具有較豐富的學前融合教育經驗的幼兒園交流,以提高本園教師開展學前融合教育專業水平。
2.4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以及相關高校應攜起手來,共同推動學前融合教育的健康發展 對於目前尚處於起步階段的學前融合教育而言,積極構建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以及開設了特殊教育專業的高校三者之間的合作互助平台不失為一種有意義的嘗試。藉助這個平台,幼兒園可以從特殊教育學校及相關高校得到相應的專業支

B. 如何擬定智力殘疾兒童康復訓練計劃

街道(鄉鎮)殘聯協同訓練機構專業員深入社區家庭篩選診斷明確、康復潛力、家配專合屬7歲部18歲非校智力殘疾童作訓練象並組織安排其進入承擔任務殘疾康復服務機構訓練象進行功能評估制定別化康復訓練計劃實施運、知、認知、言語、自理社適應能力訓練並按評估標准訓練象康復訓練效逐進行初、期末期評估建立康復訓練檔案認真填寫訓練紀錄並妥善保管特殊教育校、童福利院、殘健融合幼園等機構康復訓練需求智力殘疾童進行系統康復訓練並建立別化康復訓練檔案社區家庭街道(鄉鎮)殘聯組織特教師、婦幼保健醫利用附近特殊教育、醫療等面員設備設施確定訓練象進行運、言語、知、、自理社適應等面針性早期康復訓練並指導家展家庭康復建立社區康復訓練檔案

C. 怎樣進行智力殘疾兒童隨讀班級的課堂教學

怎樣進行智力殘疾兒童隨讀班級的課堂教學

智殘兒童隨讀班級的課堂教學怎樣才能既面向全體學生,又兼顧到智力殘疾學生?這個問題一直是隨讀班級的教師感到困惑的。近幾年來,在隨班就讀的教學實踐中也積累了許多的經驗,如「集體教學為主,個別教學為輔」、「分層教學」等等。當然,這些經驗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並對其進行理論論證。
在現實的隨班就讀教學中,也存在許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如有的教師只是在時間劃分上理解「集體教學為主,個別教學為輔」,一節課大部分時間對普通學生授課,普通學生做練習時,教師再輔導隨讀生,把照顧差異簡單理解成只有通過個別教學才能實現;有的教師為了在教學中體現照顧智殘學生,就多讓智力殘疾學生回答問題,可是有的問題並不適合他們回答,為了讓智殘學生回答正確,教師不厭其煩地啟發、等待,而置大多數普通學生於不顧,佔去課堂上不少時間,有的教師對隨讀智殘學生一味遷就,課堂上聽任隨讀生自由發展,能學多少算多少,沒有明確的具體目標。這些作法都影響了隨班就讀的教學質量。隨班就讀的教學不僅要使隨讀的殘疾學生有進步,潛能得到發展,而且要使全班學生的學習質量不降低並有所提高。基於這一點,下面從五個方面談談隨班就讀班級的課堂教學。
(一)教學目標的差異性和挑戰性
一節課首先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這個目標不僅教師要明白,而且要通過教師講解、板書或其它婉轉的形式,讓學生也明白,轉化成學生主動學習的目標。隨讀智殘學生和普通學生在身心特點、學習特點上有許多相類似的地方,他們也都需要全面發展,所以在教學目標上有共同的地方。但由於殘疾造成的差異,對他們的教學目標也不應完全相同。例如對智殘學生概念理解要求低一些,記憶量少一些,題目難度可以小一些。但是教學目標對智殘學生也應有一定的挑戰水平,處於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高度,否則就不利於智殘學生的智力開發。一般講,低年級隨讀的殘疾學生同普通學生在知識技能方面的目標要求上差不多,到中高年級可以適當降低,一般處於普通小學大綱和相應特殊學校教學大綱的水平之間較為合適。另外在智力殘疾學生可接受的情況下,可以多考慮一些實用的知識技能目標。對於其它普通學生也不應是一刀切的劃一目標,在普遍達到大綱基本要求的情況下,也應根據學生各自的情況,劃分為幾個層次。對智力殘疾學生除了制訂知識技能方面的目標外,還應考慮缺陷補償矯正、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目標。目標確定後,接著還要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作相應的調整。
(二)各環節教學和兼顧性和互促性
課堂上為了實現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教師應在各個教學環節,特別是教學的關鍵環節上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如果我們在課堂新授課的大部分時間置隨讀生不顧,僅到最後練習時才來輔導隨讀生,顯然效果是不會好的。教學中要兼顧不同程度的教學對象,就以堵一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這並不是做不到的,而往往是我們教師缺少照顧不同學生需求的這種意識。
實際上,在教學的具體操作中這也並不十分困難。例如數學課上我們往往藉助數小棒來認識11—19這幾個數,先將10根小棒捆在一起,再加一根認識「11「,加兩根認識12,……。能否將10根小棒捆成一捆,形成 「10」這個新的計數單位,是教學中的一個關鍵。智殘學生由於反應比較慢,手指動作不靈活,當其它同學已將10根小棒捆好時,他還未完成,這時教師應檢查一下他有沒有將10根小棒捆好,請同桌的夥伴幫他一下,如能這樣,就為學習11、12…..這些數做好了准備。反之,如果教師在這個環節上沒有照顧到他,十幾根小棒仍散在桌上,他也就無法跟著老師的進度去認識11,12…..這些數了。再譬如提問時,我們可以將易回答的問題請成績差的學生、隨讀的學生回答,較難的問題則請成績好的學生回答,然後再讓成績差的學生復述或問他是否聽懂了,有的語文教師在〈瑞雪〉這一課看圖學文時,為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為智殘學生設計的問題是:圖上畫了什麼?是什麼季節?你怎麼知道的?圖上有哪些人?他們分別在做什麼?為普通學生設計的問題是:從圖上農民動作、表情看,農民會說些什麼?把這幅圖的內容按一定順序說一說?以上兩組提問有機穿插進行,通過敘述整幅畫面的內容使零碎問題聯系起來,這就能幫助智殘學生把握事物間的聯系,學會觀察事物。當然殘疾學生有時也有他們的優勢,反過來也能促進普通學生的學習。在教學中要利用教學藝術,努力形成同學間這種互促的效應。
(三)教學方法的補償性和直觀性
普通教學的許多經驗和方法對智殘學生都是適用的,各種方法都有其優勢和不足,所以我們應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促進普通生和殘疾學生質量的提高。但是殘疾學生由於自身的缺陷,也給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有必要針對他們的缺陷採取一些補償的方法。例如考慮到智殘學生理解能力差些,給他們出些輔助提綱,講課節奏不要太快,教學語言要好理解等,特別要求我們加強直觀教學,在教學中多使用教具、學具、掛圖、實物,以及一些電教手段。直觀教學對普通學生,特別是普通學生中的差生也是非常有用的。直觀教學還有利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起學習的興趣。例如有的教師在《狐假虎威》一課中,為了講「搖頭擺尾」這個成語,引導學生看活動投影片中狐狸的頭尾動作,這樣不僅使學生(包括隨讀智殘學生)理解了「搖頭擺尾」,而且學生學習情緒高漲。在直觀教學中要注意的是,直觀是一種手段,我們不能為直觀而直觀。在教學中直觀要同語言結合,並注意提出一些啟發的問題,這樣不僅有利於補償隨讀智殘學生的缺陷,而且有利於發展所有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性和合作性
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主要有集體教學、小組教學和個別教學。不同的教學形式有其自身的優點,也有其不足。我們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將這三種教學形式組合,從而發揮它們的最大效能。在智力殘疾兒童隨讀的班級,我們既要對單一的集體教學形式進行改革,提倡有利於照顧差異的個別教學,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取知識,在各自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潛能。但同時也要強調學生的合作,因為通過合作不僅提高普通生和智殘學生的融合程度,而且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動普通生幫助智殘學生,減輕教師課堂上的負擔。在小學低年級可以較多採用夥伴合作的形式,到了中、高年級,學生經過訓練,具備了一定的社交技能,可較多採用合作小組的形式,每個組員都以全組同學學好為目標,形成同學間互助的機制,從而促進全體同學成績的提高。
(五)反饋矯正的及時性和針對性
教學的反饋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對普通學生來講,師生都可以從對方獲得反饋信息。而智殘學生從教師那兒獲得的反饋信息是比較弱的,對信息的理解也會有偏差,這就更要求教師及時了解他們每一步的學習情況,及時矯正補救。現在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只是通過個別提問、個別板演等形式了解教學的反饋信息,往往不能檢查到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這就不利於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同學間的合作,擴大課堂的反饋矯正面,如同桌同學配對朗讀矯正、互批作業、小組內輪流批改、集體矯正等等。這樣,教師可以騰出精力重點檢查和幫助學有困難的學生和隨讀的智殘學生。

D. 怎樣為隨班就讀的智力殘疾兒童制訂個別教學計劃

怎樣為隨班就讀的智力殘疾兒童制訂個別教學計劃
配合學校對智殘兒童進行缺陷矯正補償。
           
    對智殘兒童缺陷的矯正和補償,進行得愈早愈好,如能在入學前對智殘兒童智力、語言進行開發訓練,不良行為進行矯正,入學後就要順利得多。

智殘兒童隨班就讀期間,家長要配合教師有計劃地對智殘兒童的缺陷矯正補償,

進行感知訓練、活動訓練,有文化的家長可以參照智力測驗題的內容,或利用一些學具、玩具對子女進行智力訓練。
           
    協助教師對智殘生進行必要的輔導。
           
    智殘學生學習中困難比較多,

學習的知識也難鞏固,對他們的輔導是必不可少的。家長應配合教師進行輔導,不能把責任都推給教師。

家長一方面要對子女的家庭作業督促和檢查,另外還要盡其所能給以幫助,根據教師的要求,

對他們進行一些學習技能的訓練,並指導他們把所學的知識技能應用於實踐,在實踐中、活動中進一步鞏固知識技能。

E. 青春期預防兒童智力殘疾包括哪些措施

智力殘疾兒童是指在生長發育時期(18歲以前),智力發育低於同齡兒童的平均水平,同時伴有明顯的社會生活適應能力困難的兒童。可見判斷一個兒童是不是智力殘疾,必須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智力,二是社會適應能力,三是年齡,三者缺一不可。

造成智力殘疾的的原因很多,先天性因素:懷孕和產期因素、遺傳因素、母親疾病、母體營養不良、不良理化因素(抽煙、喝酒、吸毒);分娩期間致殘因素:產傷、新生兒顱內出血、接生時意外事故、腦膜炎、腦積水;社會因素:近親結婚、父母一方低智力,惡劣環境和惡劣的教育條件會使孩子智力落後,環境污染、缺碘等也造成智力殘疾。

F. 誰知道智力殘疾兒童早期康復訓練的基本原則和內容有哪些

智力殘疾兒童早期康復訓練的基本原則包括:(1)
趣味性原則。要求康復人員了解智力殘疾兒童的心理特點,調動智力殘疾兒童的興趣,寓教於樂,創造一個和諧、愉快的訓練環境,以利於兒童的主動參與和全面發展。
(2)動態性原則。強調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以發展變化的觀點看待每一名智力殘疾兒童,採取相應的措施,主動地適應這種變化。
(3)生活化原則。日常生活中的訓練往往能發揮最好的效果,把康復訓練融入日常生活活動,充分調動智力殘疾兒童的各項感覺功能(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4)個別化原則。
智力殘疾兒童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必須根據兒童的身心特點安排不同的訓練內容,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共同制定適合智力殘疾兒童個性發展的最佳方案。
(5)融合原則。融合原則強調
在為智力殘疾兒童提供個別化的、專門的康復服務的同時,要為他們提供一個融合的環境,使他們能夠盡早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環境,為將來融入社會打下基礎。
(6)小步子、多重復原則。智力殘疾兒童的康復訓練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應堅持循序漸進、重復練習、綜合
訓練的原則,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7)充分發揮潛能原則。要注意發現智力殘疾兒童身上潛在的優勢,充分利用積極的方面加強訓練,幫助他們揚長補短。
智力殘疾兒童早期康復訓練的內容包括:(1)感知能力:主要是訓練視、聽、嗅、味、觸覺、平衡覺和動覺。
(2)認知能力:主要是學習認識常見的物體、分辨常見的關系、形成簡單的數字概念和基本的時間概念等。
(3)運動能力:包括大運動人類活動的基本動作和技巧性動作和精細運動抓握、翻揭、搓揉、折疊等手眼協調能力。
(4)語言交往能力:包括語言的表達能力(說或寫)以及語言的理解能力(聽或讀);(5)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是進食、盥洗、穿著、排便、睡眠等的基本能力;(6)基本的社會適應能力:包括學會適應所處的社會環境、學會與人相處,從參與日常生活活動逐步過渡到參與社會活動,直至適應社會。

G. 請問給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主要是聾啞、盲、智力殘疾兒童)做團體心理輔導要怎樣設計方案

團體輔導的對象都是經過嚴格挑選的,一般問題一樣的放在一起,有心理畸形的不適合團體治療,治療的目的是讓他們獲得認同感,並一起解決問題,同類人的示範是積極有效的,
心理治療需要短期治療和長期治療相結合。所以每一次都該樹立治療的目標,殘疾兒童的主要問題是自尊,自我認同,還有歸屬感,以及生活目標。以及如何面對歧視,如何在公眾面前表達。
孩子的天性是游戲,所以治療的方式也是游戲。穿插一些解釋和干預就行了。團體治療里,心理醫生的作用會近一步降低。

H. 殘疾兒童如何教育

殘疾兒童、少年主要指在視力、聽力語言、智力、肢體等某一方面存在殘疾的兒童、少年,還包括患有精神病殘疾或綜合殘疾的兒童和少年。
根據義務教育法,殘疾兒童、少年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必須提供條件保障每個殘疾兒童、少年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
1.根據殘疾類別和接受能力,殘疾兒童、少年可進入普通中小學或特殊教育學校(班)接受義務教育。
肢體殘疾、穩定期的精神殘疾、視力殘疾中的低視力、聽力殘疾中的重聽、智力殘疾中的輕度弱智等適齡兒童和少年,能夠適應普通中小學的教育方式和學習生活。依據義務教育法和殘疾人保障法,承擔實施義務教育任務的普通中小學必須招收此類能適應其學習生活的殘疾兒童、少年入學,讓他們隨班就讀,不得因殘疾而拒絕招收。
盲、聾啞、中度以上智力殘疾和多重殘疾的殘疾兒童、少年因不能適應普通義務教育學校的教育方式和學習生活,他們則需要進人特殊教育學校(班)通過特殊教育方式接受義務教育。特殊教育的課程設置、教材和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入學和在校年齡上不能完全與普通學校一樣,而必須根據殘疾人的身心特徵,適當調整,有增有減,因人施教,具有相當的靈活性。
2.殘疾兒童、少年的入學和在校年齡,以及接受義務教育的年限原則上與當地的普通兒童、少年相同,但根據情況,可適當放寬盲、聾啞、弱智兒童、少年的義務教育年齡段。
3.家長應該按照入學通知的要求,送適齡的殘疾兒童、少年按時入學接受義務教育。如果殘疾兒童、少年因殘疾或者特殊情況,需要延緩入學的,或者因嚴重智力障礙,喪失接受義務教育的能力,需要免予入學的,應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提出申請,經縣級以上教育主管部門或者鄉級人民政府的批准,可以緩學或免學。因身體原因申請免學、緩學的,應當附具縣級以上教育主管部門指定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診斷證明。
4.接受義務教育的殘疾兒童和少年免交學費,家庭經濟困難的可向學校申請減免雜費。國家提供助學金,幫助特殊教育學校的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就學。

I. 中國目前採取的預防智力殘疾發生的主要措施是

產前檢查會做唐篩就是為了預防智力殘疾發生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