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如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A. 如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德育教育的基本內容。要在幫助學生了解祖國壯麗河山、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中華民族對人類世界的巨大貢獻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幫助他們客觀的分析我國近代所以落後的原因和未來美好的前景,激勵他們刻苦學習、發奮圖強的精神。 生活在開放改革的年代,處身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的社會轉型期,生活空間全方位的特點,決定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必須確立以學校為主陣地,社會是大課堂,開通各種教育渠道,全方位加以落實。 學生時代是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學生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於培養「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義。在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中堅持日常教育與主題教育相結合,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灌輸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確保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性和連續性。 學校的德育工作,一定要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尋找愛國主義教育的結合點,並與主題教育緊密結合,進一步深化日常教育,保證教育的有效性。讓學生首先學習《日常行為規范》,規范自己的言行;對學生進行「五愛」(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教育,堅持「五愛」教育,弘揚愛國主義主旋律,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具體化,引導學生為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打下堅實的基礎。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首先必須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通過「升國旗、唱國歌和國旗下演講」等一系列活動的落實,以及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課外活動,形成高雅、具有愛國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濃厚的充滿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校園文化環境,能夠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隱型課程的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教育。在每個教室張掛國旗,校內布置歷代偉大科學家、醫學家、美術家、音樂家……的名言或畫像,張貼宣傳偉大祖國和革命領袖為內容的美術圖片等櫥窗,安置張貼學生作文書法比賽作品的展覽窗,使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滲入無處不在的教育環境。同時還必須充分挖掘利用一切有利於青少年成長的校外教育因素,使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協調,共同完成培育一代新人的歷史使命。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社會,增強愛家鄉、建設家鄉的使命感,使校內教育不斷向校外延伸。開展「青年志願者」為主要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利用節假日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社區服務,使學生在實踐中確實得到鍛煉。 學校教育與社會環境的配合固然重要,還必須通過學生的內在因素起作用。學校德育工作,必須通過有效的灌輸教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從而達到與學生自我教育的有機結合,使教育真正具有實效性。
B. 如何在教學中實施愛國主義教育
一、化簡為詳,引用具體生動史料激化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古今中外,史書多如汗牛充棟,而學生所學習的教課書編寫的都比較簡煉,加上學生閱歷又淺。如果只按教科書的史料進行講述。只能把課上得枯燥乏味,缺乏染力,難以激化學生的情感。為了能使學生更好地受到愛國主義思想熏陶。教師在講述重大歷史事件發展過程中,重大的歷史人物時,應把簡單的史料擴充開來,鋪開場面、渲染氣氛,生動具體地進行講述,製造歷史事件的波瀾。有聲有色地描述愛國英雄的光輝形象,淋漓盡致地揭露民族敗類的賣國行為。通過教師啟發誘導和情緒感染。以及引人入勝的教學。從而使學生產生共鳴,並且深化到自己的感情中去,占為已有。例如講述在鴉片戰爭中,廣州虎門的守將關天培,在琦善拒發援兵時,仍孤軍奮戰。受傷數十處,血流如注,仍繼續戰斗,忽從背後飛來一炮彈,穿透他胸膛才倒地。在中日甲午戰爭中的黃海戰役里,鄧世昌船沉之後拒絕士兵送來的救生圈,同時拔開用嘴銜著他辮子的愛犬,放棄那苟且偷生的希望,寧可自殺殉國的壯舉。緬懷這些民族英雄,他們誓死抗擊外來侵略,為國捐軀的愛國精神,通過形象地講述,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並且化感情為力量,為社會主義建設而奮斗。
二、運用比較的方法,深化愛國主義思想。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同時它們又處於普遍聯系之中。歷史現象也是一樣,既是千差萬別,但又有著多方面的聯系,因而我們在歷史教學中以不同的角度使學生鑒別歷史的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從中得出正確的結論,增加對民族英雄和對祖國的感情。如進行古今比較使學生通過學習歷史發展過程,懂得封建社會的君主專制,資本主義社會的人吃人現象,而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當家作主的情況,以及通過中外對比,資本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制度的比較,使學生憎惡一切舊社會制度,從而懂得珍惜現有的社會主義制度,熱愛社會主義制度,增加對祖國的感情。教師在傳授歷史知識中還可以利用正反對比,例如在中法戰爭:馮子材在前線英勇抗擊法軍節節勝利,而李鴻章卻發電報鳴金收兵,停戰求和使中國人不敗而敗。講述到中共「一大」代表時,我們突出李漢俊,鄧恩銘等為革命事業而壯烈犧牲,相反的周佛海等卻叛變革命,成為頭等漢奸。通過鮮明對比,突出愛國者形象。揭露賣國賊的奴顏媚骨丑惡面貌。通過比較,使學生能夠明辨是非,判斷美醜,樹立光輝的愛國主義形象。增強民族自尊心,成為名副其實的愛國主義者,從而深化愛國主義思想。
三、利用鄉土史料,喚起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愛國主義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有熱愛祖國的人民,有熱愛祖國的山河和歷史文化。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所以愛家鄉也是愛祖國。所以在講述歷史知識的同時,還需重視發揮鄉土史料,講述當地重大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文物古跡,以及當地的風土人情等,能使學生從家鄉的歷史看到祖國歷史上的成就,從祖國的歷史上知道家鄉的過去及其有祖國歷史上的地位,從而看到親切生動、貼近生活的愛國主義教育。例如我們向本校學生講述王十朋墓地址,從而進述王十朋事跡;在全國掀起規模巨大的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下,虹橋人瞿振漢率領紅巾軍起義情況;在五四運動影響下,樂清學生成立救國會,向農民宣傳反帝反封道理的情況,在全國抗日救亡運動影響下,周丕振抗日斗爭的事跡;1947年,蔣介石內戰戰火蔓延全國,在全國學生反飢餓、反內戰運動影響下,樂清中學的學生也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斗爭。這樣的發生在當地的例子從古至今,舉不勝舉,從這些更具體更貼近的事例中,哪一個學生不會為自己的家鄉感到自豪,誰不為家鄉的歷史成就感到驕傲,通過這些更為親切的鄉士史料,培養學生對家鄉的感情,進一步喚起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從而受到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四、積極開展歷史課外活動,讓學生從實踐中體驗愛國主義。歷史的課外活動非常廣泛,包括觀看歷史影片,聽歷史講座,參觀訪問,歷史知識競賽等等,積極開展這些活動,有利於對學生進行生動切實的思想教育,例如在紀念世界反法西斯勝利五十周年之際組織,學生觀看《南京大屠殺》影片,使學生從一個個逼真畫面中看到日本法西斯對無辜中國人民血腥屠殺的情況、激起學生的民族恥辱感,使學生認識到落後的中國遭挨打情況增加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並且把這份情感轉化為自己的意志,為建設強大的祖國而努力,又譬如組織學生參觀一些文物古跡,歷史紀念館,烈士墓等都是很好的題材,如參觀杭州岳王廟,「青山有幸埋忠骨,百鐵無辜鑄 臣」的詩句,庄嚴聳立的岳墳和醜陋猥瑣的秦檜跪像構成道德評價中對愛國者的褒揚和對賣國賊的貶斥的鮮明對照,說明愛國主義的道德力量的多麼震憾人心,如組織學生舉行升國旗活動,當鮮紅的五星紅旗冉冉上升的時候,學生的腦海中也就浮現出無數的革命先烈為民族獨立而染紅了它,使學生認識今天國旗下的和平是來之不易的,從而更加熱愛社會主義國家。總之積極開展課外活動,讓學生親自參加實踐或具體感受這些史實,都有利於激化和升華愛國主義思想,從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當然,在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和途徑不止這些,以上只是我個人在歷史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一點體會。
C. 我是怎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
如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心得體會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愛國主義的瑰寶。愛國主義教育有廣博的內容和豐富的素材,我們要善於挖掘它,運用它。學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採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寓教育於各種活動和教學之中,才能收到潛移默化、入情、入理、入腦的效果。
一、重視升國旗儀式
國旗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徵,人人都要養成對國旗的崇敬和熱愛,而學校所進行的升旗儀式正是養成這種心理的重要方式。我們學校每星期一早上進行升旗儀式,並為旗手專門製作了服裝,升旗儀式,學生都身穿校服,佩戴紅領巾。實施《國旗法》以後,學校認真組織學習,並依法進行升國旗儀式。愛國不是抽象的,要從愛集體、愛校做起。我們學校有校訓、校徽、校歌。校訓是:嚴教,勤學,團結,奮進。我們的校歌是發動全體教師集體創作的。師生們履行校訓,佩戴校徽,高唱校歌,有一種自豪感和責任感。
二、善於捕捉激勵愛國熱情的有利時機
時機和效果的統一,是一個教育原則。2008年,北京舉行奧運會。奧運會開幕前後,學校圍繞著「我為奧運做貢獻」、「弘揚奧運精神」等開展各項活動,使學生樹立奧運意識,發揮奧運精神,為振興中華而拼搏。
D. j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在教學中逐漸滲透,並且要利用一些專題教育及班隊課組織主題活動
E. 怎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是動員和復鼓舞青年學生刻苦制學習,奮發成才的一面旗幟,愛國主義教育是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矗多年來,我校十分重視對青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了整套課內外、校內外緊密結合的多層次、多渠道、經常化、系列化的教育機制.
一、以「兩課」(馬列、德育)教學為陣地,從理性的高度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以校園文化為載體,生動活潑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三、以社會實踐為途徑,用真實可信的事實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F. 班主任應如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利用班會的時間朗讀愛國主義教育故事,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看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電影!
G. 淺談如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從生活出發提起愛國主義教育
,有人認為是不切實際空洞的大道理。其實不然,「經微之處見精神」,在我們的生活處處都不乏愛國主義的高尚之舉。當我們隨手關緊水平考試籠頭,拉熄了「長明燈」;當我們向處於困境的同學院伸出援助之手;當我們為希望工程捐出一元錢,為貧困山區的人們獻出一件寒;當我們畢業後回到家鄉破舊的三尺講台;當我們學成回國,報效祖國之時……當我們默默地,很 自然 地做著這一切的時候,不下體現了我們對社會也是以國家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受嗎?只要我們時刻記住自己是 中國 人,那麼愛國主義就無時無刻不在我們心中。
因此,教師要善於將愛國主義這一大概念具體分解成與學生生活、學習相關的細節,使學生懂得一些生活小事也能體現愛國行為。自己也能做一些對國家有益的事情。如針對部分學生扔饃倒飯現嚴重,學校有目的地組織學生訪問敬老院老人們。老人們講到了自己童年時期吃野草,喝稀粥,忍飢挨餓,不少人活活必死的血淚史和新中國人民所過的幸福生活,並希望同學們為國家的富強,要珍惜每粒糧食,教師在最後總結:「我們國家有一些地區的人們還過著比較貧困的生活,如果我們全國每人節約一分錢,一粒糧,就可以為國家節約一千餘萬元錢和幾十噸糧食。」這樣學生就受到了教育,提高了認識。
三、從時效出發抓住時機,因勢利導。這「東風」主要是指「大氣候」(國際國內形勢、重大節日等)和「小氣候」(學校、班級及身邊發生的事情)。如今年伴隨著「七·一」這一 歷史 性日子的來臨,愛國主義熱情在中華大地激沸,在海內外億萬華夏子孫心中涌流,學校就可以抓住這一契機,開展多種形式的以「憶百年史,激愛國情,立強國志」為重點內容的愛國主義教育系列活動。象「雪洗中華民族恥辱的壯舉」主題報告會、「迎香港回歸」主題班(隊會、「香港知識問答」等等,使學生了解祖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特別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爭取獨立解放,實現民族振興的奮斗史,進一步激發我們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社會主義 現代 化建設貢獻力量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再如結合日本文部省屢次篡改教科書、歪曲日本侵華史的卑劣行徑,對學生進行教育,使他們不僅進一步了解到中華民族的苦難歷史和深重災難,加深了對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激發他們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學習的積極性。
因此,愛國主義教育要做到生動、有吸引力,就應當研究社會大氣候、學校小環境
,抓住熱點
,不失時機地開展針對性教育,方能收到實效。「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一代偉人鄧小平的愛國情懷,是億萬中華兒女的共同心聲,他的偉大實踐
,更成為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光輝榜樣。讓我們是他那樣,把愛國之志化作報國這行,把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搞得更好,把廣大學生培養成具有深厚愛國情感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
H. 如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我以為要做到『四結合』,即愛國主義教育與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版信念教育權相結合;愛國主義教育與學習英雄模範相結合;愛國主義教育與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相結合;愛國主義教育與實現中國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教育相結合。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系著華夏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5000多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經受住無數難以想像的風險和考驗,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同中華民族有深厚持久的愛國主義傳統是密不可分的。中國共產黨是愛國主義精神最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始終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90多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是愛國主義的偉大實踐,寫下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