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老師輔導 » 問題學生案例分析輔導對策

問題學生案例分析輔導對策

發布時間: 2021-02-19 17:54:05

『壹』 針對所遇到的所謂問題學生,你是採取什麼措施

以下是一篇:(後面還有幾篇)

一、問題簡述:
蔡某同學智力尚可,但自製力差,樣子邋遢,紀律散漫。上課隨便講話、插話;坐沒坐相;作業幾乎都不符合要求,作業本子慘不忍睹;最讓人擔心的是他與高年級的問題學生關系密切,而且與同學經常吵鬧打架,出手較狠。

二、資料收集:

1、從他小學的同學那裡了解到,他曾是某小學大名鼎鼎的「三霸「中的一霸,是同學們眼中的另類。怪不得在開學時的第一天整訓後,一個學生很疑惑地這樣問我:「肖老師,蔡某怎麼會到我們班級來的?」在這位同學看來,與蔡某做同學不是好事,他不希望與他做同學。當時我還覺得這位同學有點自傲,其實並不然。

2、從小學班主任的評語上了解到蔡某是一個讓老師費心、煩心又揪心的「三心」學生。

3、從蔡某母親那裡了解到,他從小就很倔強,不太聽家長的話,他父親有時很寵他,也帶他去游戲機房玩,有時會狠狠地打他,讓他吃盡皮肉之苦。他母親坦言,她夫婦倆都是沒什麼文化的人,對孩子的教育也缺少辦法,在學習上幫不了孩子什麼忙。

4、從蔡某那裡了解到,他之所在和初三的行為不怎麼好的周某經常一起玩,因為他的父母與周某的父母是好朋友,他們兩家經常聚在一起,周某是他的哥哥,並且待他很好,他們一起玩也很開心,別人也不敢欺負。

三、原因分析:

1、早期教育的不當

小時候父母對他百依百順,放任自流,養成了他任性、霸道、不聽大人話、說話做事隨心所欲的習性。小學時面對老師多次反映問題,家長感到有點棘手,就開始教訓,甚至打罵,次數多了,他的抵抗力也強了,變得更加倔強、偏執、暴力傾向更明顯

2、生活環境的影響

他自小接觸的人沒有很好地對他進行正面引導,一起玩大的朋友給了他許多負責影響。父母也沒有培養他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必要的為人處世原則。

3、同伴群體的疏遠。

由於他明顯偏差的行為習慣,加之他語言的不文明,故長期處於被同伴群體疏遠的地位,這種地位造成他對被接納的需要的滿足受到阻抑,使其心理失衡,渴求受人關注。因此他對於同學不能滿足他的要求的情況就能過拳腳來解決。

四、指導的設想及實施:

1、消除敵意,建立信任感。

愛打架孩子,多半是因為「肌膚飢渴」,班主任要多給他們愛撫。我想首先我要用愛融化他心裡的堅冰,消除他的不良情緒。有時,我總是默默地走到他身邊去,幫他把歪七豎八的桌子弄整齊。有意無意地摸摸他的頭,我想他是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的。

2、幫助提高,增強自信心

(1)輔導功課

他對學習成績也在意,可是討厭做作業,由於沒有養成正確書寫的習慣,所以他的作業本子都是慘不忍睹的。一次,測驗試卷批出後,我發現他考得很糟,放學後,我將他獨自留下,拿出試卷給他看,首先肯定了他的一些長處,又幫他分析錯誤的原因,歸納他的不足之處,並給他鼓勵。他表現出了願意接受的樣子,答應以後作業認真做。第二天他的作業確有了改觀,但好景不長,看樣子他需要老師長久地不間斷的關注,因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掉他學習的陋習,非一朝一夕之功!

(2)心理引導

那一次,他在體育課時又大打出手,把同班同學打得哭了整整一節課。第二天我知道後把他叫到了辦公室,我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打開了張某寫的一篇關於他的日記(剛好張某寫了關於他進步了的日記)讓他看。他看著看著臉上有了笑意。我問他怎麼了,他說:「老師,我錯了,我昨天打了他,我以為他一直瞧不起我。」我乘機教育他如何與同學相處,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3)與家長溝通

在教育蔡某的同時,我還常與他的家長聯系,委婉地向他們建議,希望他們配合老師教育孩子。譬如在我與黃某關於如何與同學相處的話題深談了以後,我又和他的母親聯系,希望她在家裡對孩子也如此教育,她表示願意配合老師教育自己的孩子。現在她有空也會來學校問問孩子的情況,並和教師聯系。

3、多給他一些「機會」

首先因為「問題學生」的行為、情緒、心理調控等方面有這樣或那樣的適應不良或障礙,所以他們犯錯、發生「事故」的頻率是比較高的。譬如他每次犯錯後,我除了必要的批評外都給他提供改正的「機會」,讓他將功補過,並告訴他老師相信他、他也要相信自己。

其次,對這類學生,要多給他們自我表現的「機會」、為班級做貢獻的「機會」。盡管我們說,機會對於每個人都是均等的,但事實上,「問題學生」的機會幾乎很少,管同學、表揚等各種機會很少、甚至沒有。我就讓蔡某做眼保健操監督員。因為這任務是一劑喚起他責任感的良葯,他也很看重這機會,做得也較認真。

五、指導成效:

1、有一次,上課時,他與同學因課桌擁擠發生爭吵,當發現我看著他時,他第一次主動調整自己的桌椅,閉上了嘴巴。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很難得的進步。

2、現在,他基本上能按時交作業了,盡管作業要求不是很符合。

3、與高年級問題學生交往這一點,教育還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有待以後繼續引導和教育。

如果不滿意,請看如下案例:
1、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489109.aspx
2、http://www.blogms.com/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See.aspx?cBlogLog=1001843668
3、http://www.bzrzy.cn/bbs/blog/blogshow.asp?ID=12950

『貳』 如何進行問題學生的個別心理輔導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在分析高職院校輔導員的角色優勢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的基礎上,較為詳細的闡述了高職院校輔導員如何開展大學生的個別心理輔導。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W·B科勒斯涅克曾說過:「任何人都沒有完美的心理健康,任何人也不可能完全沒有個人的、社會的或感情情緒的問題」。據有關資料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承受著各式各樣的心理壓力,有來自學業、家庭、人際關系的甚至是社會方面的心理壓力。高職院校的學生屬於一個特殊的大學生群體,高考落榜的這個特殊經歷,心理健康水平相比起全國普通人群都較低,加上高職學生個人認識水平和生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筆者認為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不容忽視。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迅速發展,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僅關繫到培養人才的規格和質量,也關繫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由於高職院校規模發展的壓力,有大部分高職院校還接納了「三校生」的生源,引起了高職院校生源參差不齊,老師授課的方式沒有得到較好的調整,高職生在學習方面的壓力比本科生更大,而用人單位對文憑的要求,致使高職院校大學生承受著更大的社會壓力,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關注更加有必要。如果輔導員能及時而有成效的進行個別輔導,則更能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積極、健康的成長。文章擬從高校輔導員的角色優勢和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的基礎上,論述輔導員如何開展個別心理輔導。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輔導員工作的重要職責

美國輔導員協會將輔導員的角色確定為心理輔導師、職業輔導師和社會化輔導師。作為一名輔導員,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到底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如何發揮好本身的的角色優勢,做好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成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表明,輔導員作為學生工作的基層人員,大多數都是剛剛從高校畢業的大學生,年齡、價值觀、和成長的環境與在讀高職院校學生有著相對類似的地方,因此會有很多的共同語言,溝通的起來有效性都會較高。再者,個體心理輔導中,來訪者和咨詢師要建立一個基本的信任關系,才會建立起更良好的咨詢關系。人的基本特性中,有這么一點喜歡得到信賴的人傾聽。在輔導員角色里既是學生的人生導師,又是學生大學生路上的朋友,對於建立與學生的相互信任感和專門的心理老師較有優勢,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溝通優勢、信息優勢。因此,高校輔導員在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二、高職院校輔導員如何開展個別心理輔導

所謂個別心理輔導是輔導員主動地與學生去發現和討論問題,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去自我認識、積極進取、完善自我,來幫助學生解決學生自身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以及學生在社會適應過程中產生的問題與困難,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我們這里指輔導員的「輔導」不僅僅是我們日常思政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的思政教育中,主要的理念和指導思想是要求學生應該做什麼和怎麼做?是一種命令式的。而我們這里說的輔導員的個別心理輔導更注重的是要激發學生的情感,啟發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從而學會正確地面對現實和實際存在的壓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即通過優化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心理結構來解決學生當前具體困難和問題,更注重的是引導的作用和學生自我感悟的過程。

1.把別人當自己——學會換位思考

輔導員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促進者」,在與學生的個別輔導中,對學生要充分信任、真誠地對待學生,積極、用心的關注學生,消除與學生之間的隔閡。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他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因此在輔導員的個體輔導中就要學會換位思考。比如,在個體輔導中,輔導員不要把學生當做一個有心理問題的人,而是將自己和學生的身份平等。不要帶著居高臨下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這樣會讓學生感覺得到沒有得到認同,便往往不願意說實話。不要以「我建議/覺得/希望你……」或者「你覺得自己有什麼問題……」之類作為一句話的開頭,這樣會讓學生感覺到被責備立刻產生了抵觸心理。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這樣能體現輔導員和學生的平等關系。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從而贏得學生的信任。例如:在個體輔導過程中,多用一些引導性的對話,也就是你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想法,而自己做一個傾聽者,從他的話語中分析原因並選擇他能接受的開導方式,比如第一句說,「最近看你總是……是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只要真誠的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溝通,學生就會從心裡信任你,並主動認識到問題所在,改變自我。

2.把自己當別人——學會設身處地

輔導員在與學生交往時,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多換位思考,想想「這件事如果發生在我自己身上,我會有什麼樣的感受,會怎麼辦?」

在心理咨詢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共情,被人本主義心理咨詢家認為是影響咨詢進程和效果的最關鍵的咨詢特質。比如:在咨詢中採用同感心、同理心、設身處地的辦法。站在別人內心世界去領悟事情,輔導員可以通過學生的日常言行,深入對方內心去體驗他的情感、思維;把學生的人生經歷和人格進行聯系,更好的理解學生面對問題的實質。

輔導員在個別心理輔導中,如果能學會設身處地的理解學生面臨的處境,能更好的掌握學生存在的問題;在個別心理輔導中,如果能學會設身處地的理解學生,學生會感到自己被理解、悅納,從而感到愉快、滿足,這對個別輔導的進行有積極的影響;在個別心理輔導中,如果能學會設身處地的理解學生,會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進行自我探索,從而達到更多自我了解發現問題的,然後解決問題。

3.把別人當做別人——學會尊重個體差異性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學生的個體差異是指個體在生理、心理和社會等方面表現出的相對穩定而又不同於他人的特點,這種個體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心理輔導就是要使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創造性得到最充分、最完美的發展。輔導員在學生的心理輔導中,應該學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尊重學生個別差異,強調對學生的個別化對待,是心理輔導的精髓。目前,我們參考一些調查數據,總結高職院校中學生較為普遍出現的心理問題、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狀況原因。如果我們在個體輔導中,只是照搬的參考這些數據,肯定沒有達到最好的效果。例如:每個學生都有獨立的個體,在個體輔導中,只有正確認識到這一點,才不會照搬、照套一些數據,能實現實事求是的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有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學生才會感覺到被重視、被關注,達到信任的第一步,從而更好的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

4.把自己當自己——學會接納自我

高職院校輔導員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實施者,處於學校學生教育的一個重要位置,輔導員的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具有更大的危險性。所以在工作中,要求輔導員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必須實現正確地認識自我和評價自我,輔導員全面了解自己在實際工作中的能力和不足、有點和發展潛力,肯定並接納自我顯得特別的重要。

在個體心理輔導中,我們既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共情,設身處地的理解學生,用朋輩的優勢去指導個體心理輔導的工作,也要正視自己的角色特點,更好地輔導學生。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基本上都是不是心理學專業畢業的,有些甚至還是不相關專業的老師兼職的,所以很多都沒有接收過正規的心理培訓,缺乏專業的心理學知識,如果方法使用不恰當,在個別心理輔導中,反而達到負面的效果。高校輔導員首先要正視這個實際的問題。在非專業的理念下,學會自我心理教育,參照科學的心理健康標准,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接納本身存在的問題。

三、總結

蓬勃發展的高職院校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僅關繫到他們的學習和健康成長,而且對整個社會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高職院校輔導員在自身的角色特點中,投入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也有自身的不足,輔導員應該把心理健康工作,當作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內容之一認真地去對待。高職院校如何結合本校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輔導員工作的新課題。

『叄』 問題學生教育案例

問題學生的教育案例就咱們要走入學生的內心,和這樣的學生先交朋友。這樣的話才可以接近她,你接近她她就會給你敞開心扉。把他想的事情說給

『肆』 對問題學生,怎樣進行心理輔導

肯定要找根源,斬草除根。每個學生的問題其實應該算到家長跟老師頭上,學生並不是加工車間里的產品,不會根據老師的意願做事。那些學生也有自己的想法,我覺得如果學校不包容這些學生,他們會叛逆的更厲害。就跟西班牙不禁毒一樣,他們的做法是,盡可能的給吸毒的人關愛,更包容那些吸毒的人,慢慢的,他們會更感激政府跟朋友的支持,西班牙是全球唯一一個不禁毒的國家,也是全球唯一一個吸毒率最低的國家。這個只是一個例子,希望老師們能做到包容學生,盡可能的去關心他們,而不是分為優生班跟差生班,這樣做是可以提高畢業率,但是並不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意願。這是現在的社會追求,但是現在這種教育方式已經落後好多年了。希望老師能夠理解我說的話。把我說的當做一個觀點來看待吧,碼這么多字也不容易0、0

『伍』 如何處理問題學生的案例

我個人認為,教師不應該只做一個教書匠,而應該作為一個雜家。什麼都要知道一些,什麼都要懂一些,什麼都要關注一些。
只有這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隨時給學生補充各種知識、隨時引導學生對事件的看法、隨時指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我當年上語文課的時候,學生都喜歡聽,原因之一就在於不止局限於課文的內容,教師的心態和語言才是引導學生興趣的利器。

『陸』 對"問題學生"進行策略後的效果有哪些

1、尊重理解,熱愛學生,形成心理換位。
「問題學生」均具有學習和品德較差,缺乏自控力等特點,他們的感情落差大,容易「跳格」,產生逆反心理,對不平等的待遇非常敏感,需要更多的理解與尊重。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兒童一旦懂得尊重與羞辱的意義,尊重與羞辱對於他們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種刺激。」因此作為教師絕不能「戴有色眼鏡」去看待他們,對他們冷嘲熱諷,而應尊重其人格,一視同仁,甚至某些方面給予特殊的「優待」。因此,我們應以「問題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因素,知識現狀,生活實際為前提,去冷靜分析和思考其存在問題的原因、環境及心理狀態;同時要以學生的眼光去審視,以學生的思維去度量,從學生的立場去思考,實行心理換位和角色交換,將心比心,這樣,老師以朋友的身份,商量的口氣去開導「問題學生」,使「問題學生」真的感到老師的關心和尊重,信任和期待,從而自覺配合教育實踐,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班裡有個姓潘的學生,平時紀律散漫,成績差,同學對他疏遠了,他家裡父母關系也很緊張。我平時很注意關心他,一發現他進步馬上予以表揚,對於他的不良思想和行為以尊重的態度去看待,耐心地進行勸解。一次,他在家裡玩爆竹,不幸把臉燒傷了,我就發動班級同學去看望他,望著同學們的禮物,他真切地說:「原來老師和同學對我是好的。」從此他和同學之間的關系也融洽多了,我也抓住這個契機,予以趁熱打鐵,提出一些要求,以後在不斷地幫助他、督促他,使他逐漸地改觀,他的父母也十分高興,夫妻之間的關系也融洽了許多,一家人的和睦使他的性格也開朗了起來。
2、大目標小步走,使其不斷增強自己的信心。
「問題學生」之所以成為「問題學生」,並非「一日之寒」,老師轉化矯正他們的行為,不指望畢其功於一役。具體做法:第一步,我把常見的20種缺點列成一個表格如:愛說空話、謊話、懶惰,不做作業,喜歡打鬧,上課老愛開小差等發給他們,讓他們找出與自身相符的缺點,分析其形成原因,共同商量,制定自己計劃。第二步:讓班級好的同學進行一幫一督促,輔導,如果進步了就打一個五角星,進行表揚。第三步,當他實現了目標後,讓全班同學見證他的成功,進行表揚,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劉弘自博士強調「一定要把提高兒童的自信心作為解決學習障礙的首要事情來抓。」因此樹立了「問題學生」的自信心之後,他們就會配合老師,主動參與班級的各項活動中來。
3、寬容忍讓,平衡心理。
當今的青少年學生,由於其心理發展特點及身處多變的社會環境,他們的心理常常處於不規則的絮亂狀態,容易使師生間的「溝通點」嚴重錯位,與老師的思想達不到共識,尤其是「問題學生」,其心理常處於不平衡狀態,所以要對他們更多地加以愛撫和正確引導,寬容他們,要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小不忍則亂大謀!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的過失不管多麼嚴重,如果不是出於惡意,就不應該責罵他。」因此與這些問題學生談心時,要仔細分析對象,講求藝術,預先備好課,應該以真情去感化他們,用愛去點燃他們心靈中隨時可能熄滅的希望之水;用愛去醫治他們的心理創傷,用愛去激化他們戰勝自卑的勇氣;以寬容的心態去開導他們,使其心理趨向平衡。因此對待「問題學生」一定要做到並堅持「理解與批評」相結合,關心與嚴敬相結合的原則,真正做到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激發「問題學生」的道德情感,使他們樂於接受教師的教育,並主動爭取進步。
4、捕捉閃光點,培養良好的興趣,運用好心理「支點」。
心理學家認為:心理支點是指能夠觸及學生心靈,使其獲得心理動力,形成強烈的信念,在心理和行為上產生變化甚至根本性變化的刺激,心理支點可以是某個物,或是復習得當的話,抑或是某本書等等在特定的情境下能夠使學生產生巨大影響的刺激物。

『柒』 問題學生的教育措施與方法

1、對待「問題學生」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經常和他們談心,溝通,了解他們的心理需要,真心為他們著想,讓他們擺正什麼事應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的心態,發揮他們的內在潛能,讓他們找到心理、思想、體力的合理釋放點。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這些所謂「問題學生」多有一些逆反心理,老師不要覺得自己高高在上,採取強制措施,那樣即使能服的住人,也服不了他們的心,甚至會有更嚴重的對抗。

2、對待「問題學生」要有充分的信任、尊重和理解。優等生和所謂「問題學生」有了錯誤,老師在處理過程中要一視同仁,懲罰合理,不要在態度上和懲罰上有什麼不同,面對有錯誤的優等生不予批評,不了了之,而對「問題學生」卻大訓特訓,狠批一頓,這是教育的一個誤區,千萬要不得。要給予「問題學生」更多地尊重信任與理解。

3、對待「問題學生」要給予比普通學生更多的愛。可能一提起「問題學生」,很多老師就愛不起來,這也是教育的一個誤區。多看他們的優點,少看缺點;多鼓勵,少批評。給予他們的愛要多一些,用真心、真情去打動他們,感化他們,就會使他們改掉惡習,走上正軌。

4、對待「問題學生」要給予一顆寬容的心。「問題學生」活潑好動,思想活躍,難免會脫離老師思想里的那個「圈」。多給學生一些自己的空間,老師要寬容一些,不必太苛責,只要他們的做法不出「大圈」,不出「大格」,不必太過限制。

5、對待「問題學生」要堅持做到「三不」。不挖苦學生。當學生做錯事時,要耐心開導,不挖苦、不訓斥,不拿大話威脅恐嚇。不體罰與變相體罰。如有的學生因作業沒寫好,或沒有按要求去做,要單獨找他談話,幫他找出原因。「心罰」即對學生內在心理和精神的懲罰,它是與體罰相對應而言的。心罰的副作用很大,學生覺得侮辱了他們的人格,刺傷了他們的自尊心,就會與老師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

『捌』 問題學生案例分析

作為一個新老師,班主任經驗不足的我,帶著一顆充滿熱情而又稚嫩的心投入到我的 教育事業中去,而作為班主任和我想像的不太一樣。在剛剛接到班主任通知的時候,我覺得 我的熱情終於有了一個廣闊的空間給我的實力發展出來, 但是事與願違, 葉某是第一個問題 學生。他是一個比較邋遢的學生,什麼都是稀里糊塗的學生,學習和生活都是一塌糊塗的, 而對於這個學生來說,他的學習態度才是最大的問題。他的父母很操心他的學習,而他的態 度竟然說出 「你擔心也沒用,我學習和不學習是我的事情,和你們沒有關系。 」甚至說到「不 學習,會氣死媽媽。我也不怕」這類大逆不道的話語。我覺察到他的表情並不是真心這么說 的,但是出於對他媽媽的理解,我耐著性子的開始對這個孩子加以幫助。起初,他並不是願 意改正毛病,而是處處和我做對,後來我絕對調一下他的座位,讓他一個人單獨一個座位。 慢慢的,我開始發現他的上課狀態有了轉變,隨後,我跟蹤了一下他的態度,和他深深的聊 了一次, 我甚至拿話來刺激他, 以至於讓他感受到危機感, 從他的眼神里我看見了他的弱點, 他一直以來,媽媽對他的溺愛使得他沒有危機感,甚至連最糟糕的事情,他都不曾焦慮過, 所以他養成了這種懶散的性格。找到了原因,我和他的家長聯系過,徵求他媽媽的同意。接 受我的建議做法。我也認真考慮過,對於我一個新班主任來說,這是冒險之舉,但是我願意 試試,所以思前想後,我覺得他是一個提的起來的學生。從一開始的叛逆、拒絕課間操、作 業不交、上課睡覺,到慢慢的課間操可以看見他的身影,作業本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上課 的時候專心程度一點一點提高,我感受到我的這一招險棋得勝了。現在,這個學生的各方面 都和其他學生一樣,甚至有的老師還提出對他的表揚。 自我反思: 在對這個學生的教育過程中,我個人感覺我有兩點進步和反思: 1、 在問題學生本性方面,出於這個媽媽的同情和對教師這份職業的熱愛,我認為每個學生 的本性都是好的,甚至說有的是非常好的重點生,所以時間和耐心就是最好的武器,所 以我反思由於我是新老師,所以對於學生的代溝可能會比較小一點,而這點也成為我的 優勢。 2、 在策略方面的進步方面,我首先是把他的媽媽請到學校來一起教育,看清楚他媽媽的態 度,然後制定相應的方法,並取得他媽媽的同意,所以在教育方面,才能達到預想的效 果和目標。

『玖』 對待問題學生應採取哪些措施

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些問題學生呢?
第一步,區別問題的性質。教師首先要弄清學生的問題屬於哪一類,是學習問題,還是紀律問題,然後再採取措施。對於學習問題,主要是從端正學生學習態度、改變學習方法、提高其學習成績等方面入手。對紀律問題,則須從加強學生集體觀念、加強日常教育教學規范的學習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提高其組織紀律性方面入手。其次要區分學生問題的成因,對症下葯。

第二步,教師要有正確有態度,合理運用教育技巧,採用合適的教育手段,抓住有利時機,對問題學生進行教育轉化。1、教師的態度必須正確。2、合理運用教育技巧,採用合適的教育手段。(1)教師必須善於運用集體的力量。集體的凝聚力越強,對問題學生的吸引力越大,對他們的約束力也越大,他們的向心力也就越強,他們游離於集體之外、「胡作非為」的可能就越小。只有集體強大了,才能極大的轉變問題學生。(2)老師必須善於尋找問題學生的閃光點,並因之給予恰當的表揚和鼓勵,能夠激發其同在向上的慾望,增強其自信心,點燃自尊的火種,鼓起前進的勇氣。
(3)要切實改善問題學生的人際關系,消除他們與老師和同學的對立情緒。 3、抓住有利時機,進行教育轉化。

第三步,建立檔案,追蹤管理。反饋調整,不斷強化。教育轉化是一個使人首先在思想上,然後在行為上都發生深刻變化的過程。因此,在這一過程中,老師要做好追蹤觀察,做好記錄,及時進行信息反饋,並根據學生的轉化實際及時調整教育轉化計劃和方法促使學生發生轉變。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或批評。表揚鼓勵其繼續前進;批評以否定學生的當前狀態,幫助其尋找原因,轉變思想,改正錯誤。鼓起前進的風帆。

第四步,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首先學校內部必須協調好校內各種教育力量,共同做好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學校還應及時和家長進行各種方式的聯系,以期學校、家庭在教育上的步調一致。其次家長應主動與學校密切配合,時時向學校了解情況,共商教育內容和方法,家長還應及時了解子女所結交的社會朋友並正確提醒他們應注意的問題。再次社會各部門應將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轉化問題學生作為自己份內的一項社會職責來看待,經常性的對危及青少年學生的環境和事件進行治理整頓。這樣,學校、家庭、社會同步運行,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問題學生的轉化。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