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成長輔導檔案表
Ⅰ 小學生成長檔案怎麼做
首先要找一個類似檔案袋一樣的東西。假如你想讓這個袋子有個性一些,可以在內袋面上做一些修飾(當容然這是很次要的東西)。其次是決定你在檔案袋放什麼內容。假如學校老師沒有規定袋子裡面放什麼的話,那麼通常情況為了切「成長檔案」這一主題,這個袋子裡面應該放能代表你成長的(如:快樂、悲傷、發明或做的傻事,你的繪畫或寫得好的日記作文甚至是考試卷子,讓你驕傲自豪的榮譽證書等等諸如此類的東西)一切東西都可以放入袋子里。最後,就是一個學期結束,一個學年結束或者若干年之後你翻看你的成長袋子的時候,很多記憶中的東西會一一浮現在你的眼前,那時感覺會很獨特的。
Ⅱ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記錄表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記錄表
學生姓名 班級 輔導老師
時間 地點 學校心理咨詢室
家庭住址 父母聯系方式
輔導目標:
診斷:心理存在輕度的異常,其人格特徵明顯偏離正常,個體形成了一貫的反映個人生活風格和人際關系的異常行為模式,所以其心理疾病主要定性為「人格障礙」。
目標:1、加強其個體的心理跟蹤輔導,減少或改善對他人的攻擊性行為、報復性行為等不良行為習慣,完善其人格品質。主要採用系統脫敏等行為方法進行干預。2、根據其自尊心強、好勝、希望與他人交往等心理,可以採取班級團體心理輔導,使到班集體的其它成員認識「悅納自我、悅納他人」的重要性;並可適當讓其充當班裡的班幹部,但一定要與其簽定任職前的自我管理合約,通過激勵性的自我管理的干預,從而使其心理自我完善。
輔導過程:
第一步:深入了解其行為特徵及心理狀況,建立個案心理檔案
積極向其班主任了解該學生的家庭狀況,一同進行家訪;詳細向現任班主任、以往班主任及同班同學詢問並記錄他在以往的行為特徵及其突出性格。掌握好第一手的資料,以便分析其行為特點和心理症狀。
第二步:做好輔導前的相關工作,建立與被輔導者朋友式的關系
在准備好一切輔導所需的工作後,我開始尋找合適的時機接近該同學。藉助籃球這一項他最喜歡的運動,我們慢慢地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系。這一點為他接下來順利接受心理輔導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
第三步:開展實質性的心理輔導工作
1、營造舒適的環境進行心理晤談
在建立良好的「朋友式」關系後,我分階段地對該同學進行心理晤談。第一階段主要是對他闡明輔導的目的和現狀,運用「同理心」的技巧降低其抵觸情緒;第二階段主要是通過各種心理測量表測試其心理特徵。第三階段主要是深入探求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採取合理的心理治療方式。最後階段主要是解釋為他設計的「階梯式療法」(系統脫敏法)的具體步驟,並通過一系列的心理輔導技巧幫助其疏通不良的心理障礙。
2、為他設計「階梯式療法」(系統脫敏法)的具體步驟:
(1)通過心理晤談勾起令其產生報復行為、攻擊性行為等事件的回憶場景,使他重新產生憤怒,接著進行系統脫敏療法。
(2)通過其它同學進行角色扮演,製造令其產生心理沖突的事件,激發其憤怒心理,使其腦海里產生想實施攻擊性行為或報復性行為的狀態,實施「系統脫敏療法」。
(3)製造嚴重的沖突事件,進一步實施系統脫敏療法。
3、 開展班級的團體心理治療,適當舉辦一些團體心理活動,提倡「和諧」的班級氣氛,讓他盡量在活動中表現自己優秀的一面,並盡量挖掘其表現出來的優良品格行為進行放大。另一方面則要善於發現其存在的細微的不良品格行為,進行耐心教育和正確的心理輔導。通過團體心理治療逐步達成道寧團體心理治療的12個效能。
4、 與家長聯系,要求他們改變已有的不良教育方法,對孩子的個性特點要分別肯定,對存在的人格障礙要給予足夠的重視,積極地幫助他改變自我,改善環境。
輔導後記:
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有被愛、被關注、被認可、被尊重的需要,一個人如果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很容易造成其人格障礙,進行心理輔導的前提是要找准問題的根源,治其症結,否則再多的工作也是治標不治本。本個案成功之處也在這里,所有的工作都是以詳實調查,認真思索為基礎,長時間的予以關注、關愛,用愛心去叩開孩子封鎖的心扉,融化其對老師設定的心理防線,這絕不是一朝一夕,或一兩次談話輔導就能辦到的。
效果反饋:
通過近一個月來的一系列輔導,其科任及同學陸續反映,該同學近來進步很大,連續兩周沒有與同學發生矛盾沖突事件,性格也呈現開朗樂觀積極的一面,心理日漸走向成熟健康。我叮囑班主任繼續給其鼓勵,同時也提供更優越的環境讓他成長。但整個過程,我必須對其進行為期一年的跟蹤指導。
Ⅲ 如何做學生成長檔案袋(要附帶樣表的)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評價被當做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貫穿與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這不僅僅是評價體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評價觀念、評價方法和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的轉變。於是,從國外引進的「學生成長記錄袋」這一新型的教育評價方式引起了教師們的廣泛關注。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探索,效果並不理想。學生的成長記錄袋變成了一個沒有條理的「萬寶囊」,內容雜亂無序,看不出學生的成長軌跡,起不到對學生發展的激勵作用,並且人為地加重了教師和學生的負擔。教師和學生為評價而評價,評價起不到前進的激勵作用。有的老師戲稱學生的成長記錄袋為「垃圾袋」。
1.成長袋中收集的學生作品雜亂無章,各種材料之間沒有建立聯系,只為收集而「收集」,使得成長袋中的信息難以完整分析學生的能力等。
2.收集的內容不夠全面。出現學生收集材料過於隨意,毫無目的,全憑自己興趣。以致反映學生情況的信息內容過於片面。
3.無法完全反映學生的真實情況等。有的教師製作學生檔案袋有形式主義的傾向,沒有悉心收集真正能夠反映學生成長過程的資料,而是抱著應付的思想往檔案袋裡塞進一些資料了事。
那麼如何來改進成長記錄袋呢?成長袋中應該裝些什麼內容才能擺脫「垃圾袋」的困境呢?現我就目前學生「成長記錄袋」存在的問題、創建原則談談本人對學生「成長記錄袋」構建形式的一些初淺的探索。
一.成長的足跡:
目的:讓學生從有代表性的學習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成長進步的軌跡。
用來展示能反映學生成長的項目或最佳作品等,這些作品可以是最滿意的作業、圖畫、手工製作、作文、書法作品、生字卡等能讓學生產生成就感的作品,也可以是失敗的、能給學生以啟示的、有待提高的作品。雖然這塊內容比較廣泛,但是還是能較好地展示出學生的個性特長,書法好的同學書法作品居多,美術好的學生的美術作品多於其它的內容,喜歡看書的同學資料卡做得多、特別漂亮……
總之能對他們的成長、進步產生教育意義的作品都可以裝入成長記錄袋中。
二、優缺點卡
目的:讓學生正視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明確努力和發展的方向。從而使成長袋幫助學生不斷確立發展性目標。
我把「優缺點卡」設計成兩個板塊。分別為「我真棒」和「我能改」。要想很好地應用這一欄目,我利用每周班會課的課前五分鍾引導「同桌」充分思考。因為同桌之間相互了解是比較深的,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一舉一動都在同桌的眼中。
1、讓同桌發自真心地給自己找優點。當聽到同桌真心的贊揚時,學生一定對自己充滿自信,相信他們會無比自豪地在「我真棒」這一欄中寫下:(1)我認真完成作業,我真棒。(2)我樂於助人,我真棒。(3)我上課時,積極發言發言,我真棒。(4)我熱愛勞動,我真棒。……
2、讓同桌善意地給自己找不足。「當局者迷」這一板塊除了學生自省外,讓同桌以「我認為你怎麼樣就更好了……」為主線善意地給自己提出缺點。聽後讓學生虛心地寫下:(1)我上課不注意傾聽別人發言,我能改。(2)我有驕傲情緒,我能改。(3)我在小組討論時沒和組員配合好,我能改。
應用此表,能使學生參與評價,讓學生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夥伴,從夥伴的優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正視自己,正視夥伴。待期末反思時,看看優點是不是越來越多,缺點是不是越來越少,目標是不是已經達到了。
三、暢所欲言
目的:讓學生、老師、家長都能充分利用這一「陣地」加強溝通,增進了解。
在「暢所欲言」這一欄目中我設計了「老師我想對你說」、「爸媽我想對你說」、「老師的話」、「父母的話」這四個板塊。在各自的板塊中老師用淳樸的話語諄諄教導。如:每次看到你高舉的小手,老師真為你高興;你若能再大膽一點發言,老師一定會為你歡呼的……父母用鼓勵的話語寄託期望。如:爸、媽相信你是最棒的;你不會讓爸、媽失望的……同學們用率真的語言,表達心聲。如:老師,作業能否少布置點;爸、媽要是沒有家庭作業那該多好啊……
讓學生在「暢所欲言」中不斷發現自我、反省自我、改正自我,真正地促進了學生的不斷進步和健康成長。讓成長記錄幫助實現師生之間、家長與孩子間溝通與交流,為學生、家長與教師之間構建起一座心靈的橋梁,形成教育合力。
Ⅳ 小學生檔案表
現在的小學檔案表,都由原來的手寫記錄改為現在的電腦統計了。原則上是從專小學開始,一直到大學畢屬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籍檔案。。。你是要檔案的表格還是咨詢這種問題呢,表格的話,自己當地的教育局學籍科。在網上有。呵呵
Ⅳ 怎樣製作一份優秀的小學生成長檔案
現在數碼科技很普及,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電腦和數碼相機,因此製作一個圖文並茂的學生檔案已經是一個唾手可得的事情。提點個人建議,即供參考:
一、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按時間記載經歷:
1、孩子上學。可以在學校門前留個影,某年某月某日寶寶上小學,並寫上基本情況;
2、孩子上學一星期、一個月、一學期、一學年等,每個時期留個影,寫上成長變化;
3、孩子的身高等生理變化等
4、孩子的歷任老師,班主任及科任老師,每學期的評價情況等
二、特殊的活動、事件等
1、孩子上學後參加某某活動,表現、成績、榮譽等
2、孩子上學後生日如何過的?表現、變化等
3、每個時期學習、考試、比賽、成績變化等
其他方面視情況可以自己加
Ⅵ 小學生成長記錄評價表要怎樣填啊
1. 首先,每一位幼兒在入園後建立了寶寶檔案,內容不僅包括幼兒的乳名、特點、愛好等,還有幼兒的整體介紹。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准確把握每位幼兒的特點並能針對性地開展教育,也讓家長的顧慮消息,同時幼兒也會盡快的適應集體生活。其次,家長會是幼兒園向家長介紹全園或全班教育工作情況,討論有關幼兒的個別問題或教育問題,向家長提出要求的一項教育活動。它是家園共育的一座橋梁,它也直接關繫到班級工作的進程與效果,同時也是與家長的一次面對面、近距離的交流,為此,開家長會對家園來說是很重要的。大家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一起討論問題、一起學習,家長之間也可以談談自己的育兒經驗,使家長會充分的展示它的作用。還有讓家長通過家長開放日,了解幼兒園的工作,觀看孩子在集體中的表現,學習教師的教育方法,學會用正確的眼光看待孩子,評價孩子的發展情況。例如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情況,一日生活習慣以及與小朋友的交往、合作能力等等。使家長開放活動能達到家長的目的。
2.我們教師都要每天面對家長的叮囑和請求,這是家長對我們教師
工作責任心的考驗,更是拉近家園間情感距離的橋梁,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晨間的工作是繁忙的,家長的叮囑也是各有不一。為了讓每一個幼兒都更好的得到照顧,我們在門口增添了「教師備忘錄」,請家長把幼兒在這一天需要特別關注的事寫下來,這樣教師可以按照家長的囑托照顧每個孩子。如婷婷的體質不太好,總要吃葯,所以在中午前半小時服葯。還有媛媛昨晚發燒,今天有點好轉,讓她多喝點水,有事打電話等等。所以這個小小的備忘錄拉近家園的距離,還讓家長更加的信任。
3.家庭訪問是幼兒園進行家長工作經常性採用的方式之一。通過家庭訪問,我們教師可以直接了解幼兒家庭的思想、經濟、文化綜合情況,了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內容和方法等等。找准切口,讓幼兒在家園的共同努力下健康成長。
如我班汪彥婷身體比較弱,劉暢比較任性及盧東來自理能力較差。面對這些孩子,我們主動進行家訪或談話,找家長共同協商適合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找准教育的最近切口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最有效的教育。對於他們,我們本著每天愛他多一些,在照顧好他的身體的同時,讓班內幾位能力強的孩子幫助他、關心他。同時,有意識地提高他在孩子中的地位,經常在小朋友面前表揚他,增加他的自信心,他們也都有了不同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