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老師輔導 » 小學生人際交往問題及其輔導

小學生人際交往問題及其輔導

發布時間: 2021-02-22 22:23:50

Ⅰ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溝通與交往能力

一、教師和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師生之間的交往活動,實際上首先是人際感情的交流,愛心構建「雙向信任」的橋梁。這里特別要強調,教師應具有良好的人際品質,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理解學生,另一方面就是與學生和諧相處。具體說來,前者要求教師心胸豁達,能對在身體、智力、感知、運動、社交及情緒上各有差異的學生表示關切、接納;對學生產生的某需要、情感、沖突,能敏銳地察覺,並給予深入、自發的反應;同時能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後者要求教師不虛偽行事,與學生能開誠布公,不居高臨下,盛氣凌人;對學生持積極相待的態度;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做到和諧、自然、默契,這有利於協調師生關系,取得管理效果。
教師通過自身健康的情緒去感染學生是師生交往的重要策略。一個有感染力的教師應使師生之間在情感上保持協調和融洽。教師用愛心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橋梁,學生自然而然地會把教師當作最可依賴、最可親近的人,視為自己的親朋好友,他就會和老師推心置腹地談思想、談理想、談學習、談感覺,而教師的教育就容易被接受。
二、教師幫助學生克服同伴交往中的心理障礙
人際交往是小學生最重要的社會技能之一,是兒童社會化的動因,如合作、助人、友愛和謙讓等許多社會技能都是在人際交往中獲得的。但有些學生由於種種原因,不能與同伴和諧共處,這常常會引起他們的離群、冷漠、自卑、抑鬱,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師也應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1、怎樣讓學生擺脫孤獨感?
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輔導:
a 向父母了解學生情況,確定其孤僻是情境性的還是持久性的。如屬後者最好請心理醫生診斷治療。
b 教師在課堂活動中,應對他們給予更多關注,請他們回答問題時,應多留一些思考和准備的時間。
c 鼓勵他們多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同學交往,並為他們創造在公開場合發言的機會。有些同學只有在小組里才敢發言,就多讓他們參加小組活動。請班級同學合作,鼓勵他們在集體活動中發揮長處,從容自如地表現自己,克服孤僻的心態行為。
2、怎樣讓學生克服嫉妒心理
對有嫉妒心學生的輔導措施有:
a 用坦白與誠實的態度處理。有時嫉妒是出於本能,如果過分抑制它,也許只能使它埋得更深而毒害孩子的心靈,所以要讓它顯露出來加以引導糾正。例如,在上述事例中,輔導老師的第一步,應該讓該學生盡情訴說,把一直深藏於內心的說不出口的話統統說出來,以了解其嫉妒的真實原因。
b 幫助學生分析和認識嫉妒的產生原因和危害。利用當事人的親身體驗,說明嫉妒不僅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使自己心靈受到折磨。
c 鼓勵學生靠自己的努力和進步來換取別人的贊揚,引導學生虛心看待別人的優點與進步,把別人的長處當成是自己的一面鏡子,去發現自己的不足。
d 教師對學生應一視同仁,要用公正的評價,使其口服心服。
良好的個性品質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條件,個性缺陷則是導致人際交往障礙的背景因素。根據心理學的有關研究,下列人格特徵容易阻礙人際交往,導致人際關系問題:
第一,不尊重他人,對人缺乏感情;第二,自我中心,只關心自身利益,漠視他人的處境和利益;第三,對人不真誠,有欺騙行為;第四,過分服從和取悅他人,缺少自尊和自重;第五,過分自卑或自負,嫉妒心強;第六,性情孤僻,偏執,不願與人相處和接受他人規勸;第七,目空一切,對他人過分苛求;第八,過分使用心理防禦機制,報復心強。
教師應根據孩子個性品質中存在的缺陷,有針對性地進行矯治或重塑,以利於他們順利地進行人際交往。
三、 教給交往技巧,培養交往能力
有的同學常常有這樣的困惑:想和別人友好相處,但是不知道怎樣才能贏得大家的喜愛;朋友之間鬧矛盾了,不知道怎樣調和;遭到別人誤會了,不知道怎樣澄清事實……這就牽涉到一個交往技巧的問題,隨著人際交往范圍的擴大和社會閱歷的豐富,人們能逐漸領悟到一些交往技巧並善加運用。但小學生沒什麼人際交往經驗,所以在心理輔導中我們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人際交往技巧:
(1)學會結交新朋友。鼓勵孩子帶著真誠的微笑主動與人交往,要相信自己是受人歡迎的,適當的場合表現自己讓別人記住你,同時也學會記住別人的名字,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樣一定能結交到真正的朋友。
(2)學會傾聽和交談。越是小的孩子越不會傾聽,要引導孩子學會傾聽,用眼神示意對方「我在專心聽你講話」,不要打斷對方的話,適當時抱以肯定的回答。
(3)學會贊美和感謝。真誠、適時適當地贊美是於人於己都有利的。當然還要學會感謝,學會感恩,並且要用行動表現出來,即使是一個微笑一句真誠的感謝,你都會令別人愉快令自己也感到幸福。
(4)學會拒絕,消除誤會。與人相處中,我們總有說「不」的時候,坦陳自己的困難,學會委婉地拒絕別人,既使自己不為難又使別人心無芥蒂地接受你的拒絕,這就是拒絕的藝術了。如果受到別人的誤解,一定要以實際行動消除誤會,當語言無效時,要相信時間能證明一切
在良好的人際關系環境中,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求知活動,而且也是一種陶冶活動,一種融知、情、意、行為一體的活動,和諧融冶的人際關系,會促進群體意識有一個明確的統一的教育目標,促進學生焦慮情緒的轉化,創造民主平等、協調、和諧的心理環境,形成團結互助,積極進取的氛圍,令人人感到心情舒暢,精神煥發,人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滿足彼此的需要,在多維立體交流中使整體效能提升。因此,教師應注重小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

Ⅱ 如何處理小學生人際關系問題

小學教師的話,抄老師大襲多都是比較年輕的,放的開的。
對 同事,行為方面,不要太 張揚,由於剛剛畢業,所以要謙虛點,擺出 多向前輩指教的態度。要多參加她們的討論,融入他們。多請教她們。 有時不經意的給同事吃 巧克力啊什麼的舉動,會給你增加人氣啊! 關系熟了以後,可以 邀她們一起逛街什麼的,多聊一點生活方面的事。
對 學生,因為是剛畢業的,狠 年輕,應該會覺得你狠 友善,特別的,剛開始,不能對 學生太嚴厲,態度親和點,多以 鼓勵的方式來對學生!比如,獎勵啊什麼的。一方面 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她們會更加喜歡這個老師
還有多 舉辦些課余節目,但是不能太過,不然別的老師會說你 不務正業的。

Ⅲ 小學生人際交往困難,有什麼對策

哈哈哈,小學生的性格一般都是比較率直較真的,和他們的人際交往只要用心就可以了。
如何版用心權其實很簡單,就是少點套路多點關愛。
同時要注意小學生一般比較要強,只要是自己的忍受范圍之內,吃點虧還是沒有多大關系的,讓步很重要。
當然如果是異性之間的話,不需要拘束,小學生一般是什麼純潔的,,,,,,,,,,,
哈哈,個人觀點,希望採納

Ⅳ 如何培養小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是人與人互動的過程、溝通的過程、交流的過程,通過人際交往可以促進個體的社會化發展,實現個體的社會化和人格成熟。小學時期是兒童心理發展歷程的一個重要時期,是兒童學會人際交往、適應學習生活、融入集體生活的基礎階段,小學階段良好的人際交往環境和人際關系能使孩子們心情舒暢、身心愉悅,培養樂觀豁達的品格,在當前乃至今後的生活中都能積極主動地適應環境,應對各種問題。
學校人際關系作為一種敏感性強,影響力大的校園心理環境,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良好的師生交往,同輩相處,可使學生產生接納、溫暖、安全的感覺,形成愉悅、平和、自信、互助等積極的情緒體驗和人格特質;不良的師生關系、同輩關系特別是人際沖突,易使學生滋生排斥、冷落、危險的感覺,並可引起並強化憂郁、恐慌、自卑、敵對等消極的情緒體驗和人格特質。如何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教師和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師生之間的交往活動,實際上首先是人際感情的交流,愛心構建「雙向信任」的橋梁。這里特別要強調,教師應具有良好的人際品質,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理解學生,另一方面就是與學生和諧相處。具體說來,前者要求教師心胸豁達,能對在身體、智力、感知、運動、社交及情緒上各有差異的學生表示關切、接納;對學生產生的某需要、情感、沖突,能敏銳地察覺,並給予深入、自發的反應;同時能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後者要求教師不虛偽行事,與學生能開誠布公,不居高臨下,盛氣凌人;對學生持積極相待的態度;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做到和諧、自然、默契,這有利於協調師生關系,取得管理效果。
教師通過自身健康的情緒去感染學生是師生交往的重要策略。一個有感染力的教師應使師生之間在情感上保持協調和融洽。教師用愛心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橋梁,學生自然而然地會把教師當作最可依賴、最可親近的人,視為自己的親朋好友,他就會和老師推心置腹地談思想、談理想、談學習、談感覺,而教師的教育就容易被接受。
二、教師幫助學生克服同伴交往中的心理障礙
人際交往是小學生最重要的社會技能之一,是兒童社會化的動因,如合作、助人、友愛和謙讓等許多社會技能都是在人際交往中獲得的。但有些學生由於種種原因,不能與同伴和諧共處,這常常會引起他們的離群、冷漠、自卑、抑鬱,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師也應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1、怎樣讓學生擺脫孤獨感?
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輔導:
a 向父母了解學生情況,確定其孤僻是情境性的還是持久性的。如屬後者最好請心理醫生診斷治療。
b 教師在課堂活動中,應對他們給予更多關注,請他們回答問題時,應多留一些思考和准備的時間。
c 鼓勵他們多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同學交往,並為他們創造在公開場合發言的機會。有些同學只有在小組里才敢發言,就多讓他們參加小組活動。請班級同學合作,鼓勵他們在集體活動中發揮長處,從容自如地表現自己,克服孤僻的心態行為。
2、怎樣讓學生克服嫉妒心理
對有嫉妒心學生的輔導措施有:
a 用坦白與誠實的態度處理。有時嫉妒是出於本能,如果過分抑制它,也許只能使它埋得更深而毒害孩子的心靈,所以要讓它顯露出來加以引導糾正。例如,在上述事例中,輔導老師的第一步,應該讓該學生盡情訴說,把一直深藏於內心的說不出口的話統統說出來,以了解其嫉妒的真實原因。
b 幫助學生分析和認識嫉妒的產生原因和危害。利用當事人的親身體驗,說明嫉妒不僅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使自己心靈受到折磨。
c 鼓勵學生靠自己的努力和進步來換取別人的贊揚,引導學生虛心看待別人的優點與進步,把別人的長處當成是自己的一面鏡子,去發現自己的不足。
d 教師對學生應一視同仁,要用公正的評價,使其口服心服。
良好的個性品質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條件,個性缺陷則是導致人際交往障礙的背景因素。根據心理學的有關研究,下列人格特徵容易阻礙人際交往,導致人際關系問題:
第一,不尊重他人,對人缺乏感情;第二,自我中心,只關心自身利益,漠視他人的處境和利益;第三,對人不真誠,有欺騙行為;第四,過分服從和取悅他人,缺少自尊和自重;第五,過分自卑或自負,嫉妒心強;第六,性情孤僻,偏執,不願與人相處和接受他人規勸;第七,目空一切,對他人過分苛求;第八,過分使用心理防禦機制,報復心強。
教師應根據孩子個性品質中存在的缺陷,有針對性地進行矯治或重塑,以利於他們順利地進行人際交往。
三、 教給交往技巧,培養交往能力
有的同學常常有這樣的困惑:想和別人友好相處,但是不知道怎樣才能贏得大家的喜愛;朋友之間鬧矛盾了,不知道怎樣調和;遭到別人誤會了,不知道怎樣澄清事實……這就牽涉到一個交往技巧的問題,隨著人際交往范圍的擴大和社會閱歷的豐富,人們能逐漸領悟到一些交往技巧並善加運用。但小學生沒什麼人際交往經驗,所以在心理輔導中我們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人際交往技巧:
(1)學會結交新朋友。鼓勵孩子帶著真誠的微笑主動與人交往,要相信自己是受人歡迎的,適當的場合表現自己讓別人記住你,同時也學會記住別人的名字,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樣一定能結交到真正的朋友。
(2)學會傾聽和交談。越是小的孩子越不會傾聽,要引導孩子學會傾聽,用眼神示意對方「我在專心聽你講話」,不要打斷對方的話,適當時抱以肯定的回答。
(3)學會贊美和感謝。真誠、適時適當地贊美是於人於己都有利的。當然還要學會感謝,學會感恩,並且要用行動表現出來,即使是一個微笑一句真誠的感謝,你都會令別人愉快令自己也感到幸福。
(4)學會拒絕,消除誤會。與人相處中,我們總有說「不」的時候,坦陳自己的困難,學會委婉地拒絕別人,既使自己不為難又使別人心無芥蒂地接受你的拒絕,這就是拒絕的藝術了。如果受到別人的誤解,一定要以實際行動消除誤會,當語言無效時,要相信時間能證明一切
在良好的人際關系環境中,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求知活動,而且也是一種陶冶活動,一種融知、情、意、行為一體的活動,和諧融冶的人際關系,會促進群體意識有一個明確的統一的教育目標,促進學生焦慮情緒的轉化,創造民主平等、協調、和諧的心理環境,形成團結互助,積極進取的氛圍,令人人感到心情舒暢,精神煥發,人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滿足彼此的需要,在多維立體交流中使整體效能提升。因此,教師應注重小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

Ⅳ 培養小學生如何與人交往

一、教師和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師生之間的交往活動,實際上首先是人際感情的交流,愛心構建「雙向信任」的橋梁。這里特別要強調,教師應具有良好的人際品質,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理解學生,另一方面就是與學生和諧相處。具體說來,前者要求教師心胸豁達,能對在身體、智力、感知、運動、社交及情緒上各有差異的學生表示關切、接納;對學生產生的某需要、情感、沖突,能敏銳地察覺,並給予深入、自發的反應;同時能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後者要求教師不虛偽行事,與學生能開誠布公,不居高臨下,盛氣凌人;對學生持積極相待的態度;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做到和諧、自然、默契,這有利於協調師生關系,取得管理效果。
教師通過自身健康的情緒去感染學生是師生交往的重要策略。一個有感染力的教師應使師生之間在情感上保持協調和融洽。教師用愛心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橋梁,學生自然而然地會把教師當作最可依賴、最可親近的人,視為自己的親朋好友,他就會和老師推心置腹地談思想、談理想、談學習、談感覺,而教師的教育就容易被接受。
二、教師幫助學生克服同伴交往中的心理障礙
人際交往是小學生最重要的社會技能之一,是兒童社會化的動因,如合作、助人、友愛和謙讓等許多社會技能都是在人際交往中獲得的。但有些學生由於種種原因,不能與同伴和諧共處,這常常會引起他們的離群、冷漠、自卑、抑鬱,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師也應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1、怎樣讓學生擺脫孤獨感?
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輔導:
a 向父母了解學生情況,確定其孤僻是情境性的還是持久性的。如屬後者最好請心理醫生診斷治療。
b 教師在課堂活動中,應對他們給予更多關注,請他們回答問題時,應多留一些思考和准備的時間。
c 鼓勵他們多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同學交往,並為他們創造在公開場合發言的機會。有些同學只有在小組里才敢發言,就多讓他們參加小組活動。請班級同學合作,鼓勵他們在集體活動中發揮長處,從容自如地表現自己,克服孤僻的心態行為。
2、怎樣讓學生克服嫉妒心理
對有嫉妒心學生的輔導措施有:
a 用坦白與誠實的態度處理。有時嫉妒是出於本能,如果過分抑制它,也許只能使它埋得更深而毒害孩子的心靈,所以要讓它顯露出來加以引導糾正。例如,在上述事例中,輔導老師的第一步,應該讓該學生盡情訴說,把一直深藏於內心的說不出口的話統統說出來,以了解其嫉妒的真實原因。
b 幫助學生分析和認識嫉妒的產生原因和危害。利用當事人的親身體驗,說明嫉妒不僅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使自己心靈受到折磨。
c 鼓勵學生靠自己的努力和進步來換取別人的贊揚,引導學生虛心看待別人的優點與進步,把別人的長處當成是自己的一面鏡子,去發現自己的不足。
d 教師對學生應一視同仁,要用公正的評價,使其口服心服。
良好的個性品質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條件,個性缺陷則是導致人際交往障礙的背景因素。根據心理學的有關研究,下列人格特徵容易阻礙人際交往,導致人際關系問題:
第一,不尊重他人,對人缺乏感情;第二,自我中心,只關心自身利益,漠視他人的處境和利益;第三,對人不真誠,有欺騙行為;第四,過分服從和取悅他人,缺少自尊和自重;第五,過分自卑或自負,嫉妒心強;第六,性情孤僻,偏執,不願與人相處和接受他人規勸;第七,目空一切,對他人過分苛求;第八,過分使用心理防禦機制,報復心強。
教師應根據孩子個性品質中存在的缺陷,有針對性地進行矯治或重塑,以利於他們順利地進行人際交往。
三、 教給交往技巧,培養交往能力
有的同學常常有這樣的困惑:想和別人友好相處,但是不知道怎樣才能贏得大家的喜愛;朋友之間鬧矛盾了,不知道怎樣調和;遭到別人誤會了,不知道怎樣澄清事實……這就牽涉到一個交往技巧的問題,隨著人際交往范圍的擴大和社會閱歷的豐富,人們能逐漸領悟到一些交往技巧並善加運用。但小學生沒什麼人際交往經驗,所以在心理輔導中我們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人際交往技巧:
(1)學會結交新朋友。鼓勵孩子帶著真誠的微笑主動與人交往,要相信自己是受人歡迎的,適當的場合表現自己讓別人記住你,同時也學會記住別人的名字,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樣一定能結交到真正的朋友。
(2)學會傾聽和交談。越是小的孩子越不會傾聽,要引導孩子學會傾聽,用眼神示意對方「我在專心聽你講話」,不要打斷對方的話,適當時抱以肯定的回答。
(3)學會贊美和感謝。真誠、適時適當地贊美是於人於己都有利的。當然還要學會感謝,學會感恩,並且要用行動表現出來,即使是一個微笑一句真誠的感謝,你都會令別人愉快令自己也感到幸福。
(4)學會拒絕,消除誤會。與人相處中,我們總有說「不」的時候,坦陳自己的困難,學會委婉地拒絕別人,既使自己不為難又使別人心無芥蒂地接受你的拒絕,這就是拒絕的

Ⅵ 小學生的人際交往障礙問題

你好.看了這小孩情況.應該是自閉症.他的內心世界只對他自己保留與敞開,因此不願意與人溝通.建議上醫院檢查.得出結論後再作定論.

兒童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發育障礙性疾病。該病男女發病率差異顯著,在我國男女患病率比例為6—9:1。其主要症狀為:

1.社會交流障礙一般表現為缺乏與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與父母親之間缺乏安全依戀關系等。

2.語言交流障礙語言發育落後,或者在正常語言發育後出現語言倒退,或語言缺乏交流性質。

3.重復刻板行為。

4.智力異常70%左右的孤獨症兒童智力落後,但這些兒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較強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圍,約10%智力超常,多數患兒記憶力較好,尤其是在機械記憶方面。

5.感覺異常表現為痛覺遲鈍、對某些聲音或圖像特別的恐懼或喜好等。

6.其他常見行為包括多動、注意力分散、發脾氣、攻擊、自傷等。這類行為可能與父母教育中較多使用打罵或懲罰有一定關系。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的詳細表現:

(1)孤獨離群,不會與人建立正常的聯系。

即是缺乏與人交往。交流的傾向,有的患兒從嬰兒時期起就表現這一特徵,如從小就和父母親不親,也不喜歡要人抱,當人要抱起他時不伸手錶現期待要抱起的姿勢,不主動找小孩玩,別人找他玩時表現躲避,對呼喚沒有反應,總喜歡自己單獨活動,自己玩。有的患兒雖然表現不拒絕別人,但不會與小朋友進行交往,即缺乏社會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時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過去摟人一下,然後自己就走了,好像拍人、揪人不是為了找人聯系而只是一個動作,或者說只存在一個接觸的形式,而無接觸人的內容和目的。他們的孤獨還表現在對周圍的事不關心,似乎是聽而不聞,視而不見,自己願意怎樣做就怎樣做,毫無顧忌,旁若無人,周圍發生什麼事似乎都與他無關,很難引起他的興趣和注意,目光經常變化,不易停留在別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們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們的目光不注視對方甚至迴避對方的目光,平時活動時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時常眯著眼,斜視或餘光等,很少正視也很少表現微笑,也從不會和人打招呼。

(2)言語障礙十分突出。

大多數患兒言語很少,嚴重的病例幾乎終生不語,會說會用的詞彙有限,並且即使有的患兒會說,也常常不願說話而寧可以手勢代替。有的會說話,但聲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語重復一些單調的話。有的患兒只會模仿別人說過的話,而不會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交談。不少患兒不會提問或回答問題,只是重復別人的問話。語言的交流上還常常表現在代詞運用的混淆顛倒,如常用「你」和「他」來代替他自己。還有不少孤獨症兒童時常出現尖叫,這種情況有時能持續至5~6歲或更久。

(3)興趣狹窄,行為刻板重復,強烈要求環境維持不變。

孤獨症兒童常常在較長時間里專注於某種或幾種游戲或活動,如著迷於旋轉鍋蓋,單調地擺放積木塊,熱衷於觀看電視廣告和天氣預報,面對通常兒童們喜歡的動畫片,兒童電視,電影則毫無興趣,一些患兒天天要吃同樣的飯菜,出門要走相同的路線,排便要求一樣的便器,如有變動則大哭大鬧表現明顯的焦慮反應,不肯改變其原來形成的習慣和行為方式,難以適應新環境,多數患兒同時還表現無目的活動,活動過度,單調重復地蹦跳、拍手、揮手、奔跑旋轉,也有的甚至出現自傷自殘,如反復挖鼻孔、摳嘴、咬唇、吸吮等動作。

(4)大多智力發育落後及不均衡。

多數智力發育比同齡兒遲鈍,少數患兒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動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議,有不少患兒的機械記憶能力很強,尤其對文字元號的記憶能力。如有位3、4歲患兒特別喜歡認字,見字就主動問念什麼,並且只問一次就記住,為此他能毫不費力地流利地閱讀兒童故事書,說明他掌握不少詞彙,但當他要用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時則存在明顯的困難,說明他們存在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能力方面的損害。

自閉症(孤獨症)應早期治療:

一般說來,孤獨症患兒的預後好壞與發現疾病苗頭早晚、疾病嚴重程度、早期言語發育情況、認知功能、是否伴有其它疾病、是否用葯、是否訓練等多種因素有關。

心理學研究發現,孤獨症的實質的損害是認知障礙,表現在早期的分享性注意和扮演行為上。分享性注意是指與他人共同分享對某種事物的興趣,當孤獨症面對一種物品時不是與他人分享興趣,而是要得到它,這種障礙是孤獨症的早期症狀之一。就象在前面第一部分中講到的那樣,不會進行扮演性游戲也是孤獨症的早期表現之一。如果能發現早期症狀,進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無疑會對預後產生積極而有效的影響。

孤獨症患兒沒有獨立交往的能力,不會根據環境要求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來適應環境,這種障礙隨著年齡增大顯得更為突出。伴有嚴重智力低下者,無任何言語功能、無法克制和難以治療的尖叫、自傷等行為持續存在,直接威脅著生存,給教育和干預帶來障礙,作為家長,是很容易辨認出孩子的這些異常的。

一部分患兒到青春期以後症狀可有改善,古怪刻板的行為減少,社會交往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或多或少地提高。但仍表現為與人交往困難,獨來獨往,迴避他人;在不涉及社交能力時,也能幹好某些簡單、機械的事情。

早期或在確診為孤獨症之前已有較好的語言或言語功能者預後較好。盡管疾病本身使他們發展語言的潛能受到限制,但他畢竟是具有這種潛能或基礎,使用葯物效果比較好。

觀察到高功能水平孤獨症預後較低功能水平為好,報道16名6歲以下,IQ大於65的孤獨症患兒,有半數可完成大學學業,能獨立生活。即使是高功能水平孤獨症兒童,其業余活動面或活動內容也是有限制的,不會做建設性的決策或提建設性意見。

伴有其它疾病者如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癲癇、肝腎損害、結節性硬化等預後較差,伴有聽力受損、特殊生活技能問題者預後較差。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的類型

1.無語言:通常會被認為聽力有問題或是失語症
2.立即仿說:有變化的仿說被視為自閉症兒童表達溝通的意圖,而沒有彈性的仿說多半不具有溝通意圖。
3.延宕仿:在一段時間之後喋喋不休的重復某些字、成語、句子、整首詩或是歌曲,同樣也會有溝通性或是非溝通性之分,而這種行為通常和情境、壓力有所聯系。
4.說話不帶感情:只是在告訴你,而不是和你談話,也沒有一般人說話時一問一答、一來一往的特性。
5.無法掌握音調、音量:說話時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機械化,無法通過語音的音調、節奏、抑揚頓挫來表現情緒或是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字義無法變化:如學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讀音。
7.代名詞反轉:「你」、「我」、「他」等代名詞有混淆的現象。
8.不清楚肯定與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較少使用甚至不會使用「是」或「好」。
9.文法結構不成熟:會使用自己的語言,通常只有常跟他接觸的人才了解其語言所隱藏的涵義。
10.很少發問:除了強迫性的行為表現外,他們很少會提出問題來發問。
11.固著性:不管情境的變化,重復的念著某句話。
12.不會使用因果性的語言:如因為、所以、因此、如果等詞彙。

為何單純訓練對自閉症效果不明顯

目前國內外許多人認為,治療自閉症唯一有效的方式是訓練。把它歸結到教育問題。 單純由教育界人士來對自閉症進行行為訓練,以期望能達到正常人的行為標准,回歸社會。雖然有大批的社會教育工作者,投身到其中,但效果往往是很令人失望的。其中關鍵原因是他們還沒有真正認識自閉症。更為荒謬的是提出了:「連小貓小狗都能訓練,人為何不能訓練?」的理論。在此理論指導下對病兒進行大體力的強化訓練。不但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產生了許多負作用。有一句中國成語最恰當形容了此種做法,那就是「拔苗助長」。

單純依靠大體力強化訓練的做法是錯誤,它誤導我們走向另一個極端。所以我們要區別對待訓練問題,即看?

Ⅶ 小學生如何加強人際交往,改善人際關系

摘要:人際交往是學生心理健康的基礎,也是一個人具備較好協調能力的表現專。同伴屬交往是學生人際關系的主體,但是他們在實際交往中又會因性格方面的因素、缺乏交往技能、學習成績高低等的影響而導致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作為教師應擔負起引導學生有效交往的責任,做學生的引路人,提高學生對交往的認識,讓學生充分實踐,加強人際交往技巧的培養,改善學生與同伴交往的人際關系。

Ⅷ 小學生人際交往會存在哪些問題

你過了小學,這些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