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老師輔導 » 學生成長中的心理輔導策略

學生成長中的心理輔導策略

發布時間: 2021-02-27 05:39:08

1. 運用所學理論和方法談談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不要把理論看得過於高深,其實我們實際工作中已經這樣做了,只是沒有偏重學生的心理而已。了解學生的性格、需求,把握學生第一手資料,這些工作做到家了,指導起來就容易多了。民主平等一定要的。再有就是讓學生在放鬆的狀態下解決心理問題。

2. 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良好的師生情感是教育的基礎。教師是教育活動回的主導者,在教育答活動中居於支配地位。因此,教師要從了解學生的心理出發,實現師生間的情感溝通,使教師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要求,使學生因真實感受到教師的親切與善意而樂於接受教育,消除心理上的障礙。

3. 針對學生學習心理問題應該採取怎樣的教育策略

究其產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固有的逆反回心理。答
第二,脆弱、孤獨的封閉心理。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
第三,應試教育下的繁忙學業、激烈競爭,也是學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
針對中學生群體中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做好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敏銳地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
第二,和學生交朋友,進行傾心談話。
第三,用遠大理想的推動作用增強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第四,用無限的愛心感化學生,促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4. 心理健康教育的社會策略包括哪些

( 1)巧妙暗示,樹立自信
自信是一個人對自身能力的正確認識和充分估價,這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自信的孩子熱情樂觀,不怕挫折,能憑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目標。但民工子弟學校兒童較為普遍地缺乏自信,存在自卑的消極心理,不能以正確的態度、平和的心態對待自己的不足。這種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復雜的,主要是經濟地位、文化背景、出生地等造成的。這樣長此以往,忽略自身的長處,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因此,教師首先應轉換評價角度,睜大眼睛,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及閃光之處。其次,教師應以各種方式,如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句看似不經意的表揚等向學生巧妙暗示,讓他們了解自己的長處,看到自己的能力,以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再次,教師應指導學生正視自己,科學地一分為二地評價自己,讓學生明白我們有別人羨慕的長處,同時讓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學會正確面對。教師可讓學生講出自己最為難的事,幫助其找到解決的辦法,使學生克服困難,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我能行」的信心。
( 2)傳授方法,促進交往
肖伯納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麼你我仍然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個思想,我也有一個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將有兩種思想。」學生的交往具有獲得信息的功能,並且有助於學生的社會化。通過交往,他們不僅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認識,而且對別人也有所了解,既不唯我獨尊,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又不自暴自棄,懂得相互學習,合作交流。教師應告訴學生,與他人交往,首先要做到對人有禮貌,其次態度要真誠謙遜,豁達大度,懂得剋制忍讓,並主動聆聽他人的意見,不搞惡作劇,不挖苦取笑他人。較多民工子弟性格孤僻,抑鬱內向,沉默寡言,不善交往,把自己圈在自我的小圈子裡,或孤芳自賞,或自慚形穢,其實這樣不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對此,教師要善於選擇話題,多啟發引導,使他們敞開心扉,願意與人交往。同時,要創設團結友愛的班集體,用集體的愛感染他們,使他們體驗到集體生活的快樂,逐漸變得活潑開朗,並盡快融入到集體生活中去。
( 3)善於疏導,培養情感
成長中的學生隨著知識積累的日益豐富,各種能力的不斷提高,生理心理的急劇變化,再加上自己特殊的社會角色——邊緣人第二代,情感體驗逐漸豐富,但他們又處於半幼稚半成熟時期,矛盾交織,他們的情緒情感還不平衡,不穩定,往往滋生不良的情緒、情感。教師首先應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經常和學生溝通,對學生的點滴進步予以關注。其次,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哪些情緒、情感是好的,易被人接受,哪些情緒、情感是不好的,要控制消除。教師要指導學生認識心理現象,學會調節控制自己的情感,努力培養高尚的情感。教師應耐心地幫助學生分清積極與消極、樂觀與悲觀、自尊與虛榮、自豪與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質的界限,讓他們通過合理釋放,調節升華自己的情感,減少心理壓力和緊張感,引導學生學會多方面、多角度看問題,胸襟寬廣,能容人容事,情感豐富。
( 4)組織實踐,鍛煉意志
具有良好意志品質的人,表現為有堅定的信念,勇敢樂觀,自製力強,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這一點對民工子弟更為需要。
學校可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經受磨練,通過積極克服活動中不斷出現的困難,進行自我約束、自我調節、自我教育,鍛煉意志,形成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的心理品質。讓學生在活動中成長,在活動中走向成熟。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應注意創設良好的環境,綠草如茵的校園,窗明幾凈的教室,和諧進取的班風,全校都關心學生心理發展的氛圍,都會促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學校要切實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所涵蓋的內容相當豐富,就當前來說,對中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應包括下面幾個方面。
( 1)學習心理的輔導。它包括對觀察、記憶、思維、創造、能力、學習方法、思維方法等的輔導。這部分內容,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學習效率。我們經常發現學生存在記憶力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學習方法和不會分析問題等缺陷。加強這方面的心理指導,可以讓學生按學習規律去學習,講究學習方法,消除學習中的被動狀況,從而更好地掌握注意、記憶、觀察、思維的規律,學會學習。
( 2)人際關繫心理輔導。現在的中小學生不少是獨生子女,許多人不善於與人交往,有的是不願,有的是願意又害羞。現代社會是合作的社會,學會交往是人生的重要一課。因此,要教會學生學會微笑、學會贊美、學會交談、學會寬容、學會關心人、學會尊重人等等,將自己融合到集體和社會之中。
( 3)心理品質輔導。中小學生常見的情緒不穩定、意志薄弱、說謊、離家出走等現象,以及個別人身上發生的自殺、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典型個案,說明中小學生的整體心理品質有待改善。所以,我們必須對學生進行認識、自信、興趣、動機、氣質、性格、能力、意志、情緒、戰勝挫折等方面心理品質的輔導,從而使學生學會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監督,從而學會做人。
以上所列三個方面的內容雖然相對獨立,相互之間各有不同,但總體上又不能截然分開,它們之間又存在一定的聯系並相互影響。
2、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學校在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著主導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學活動被喻為現代學校的兩個輪子,是現代學校的重要標志之一。學校應構建起一種專門課程與其他課程相結合、專門咨詢人員與科任教師相配合、課內與課外相配合等多方面協同發展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為此,應從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方法、途徑等方面著手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①、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為心理健康教育奠定思想基礎。
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心理健康的支柱,常常成為主導個體行動的靈魂和准則。學生有了正確的思想觀點,才能在追求目標中克服困難,在任何情況下也不會喪失信心和希望;才會在自尊的同時,懂得尊重別人,與周圍的人和諧相處等等。而中小學生思想的可塑性很強,正是「三觀」形成的基礎階段,所以,在中小學,應從各方面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三觀的培養,為學生的心理健康奠定思想基礎。
②、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筆者認為,必須把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課程體系之中,成為其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其與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緊密結合,形成一種協同效應,從而構成一個由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和心理健康教育專門課程組成的統一的全新的課程體系,這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優化課程體系,促進心理素質發展,帶動整體素質全面和諧發展的一條根本出路。
專門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關於人的心理結構要素的一般知識;關於青少年兒童心理發展的知識;關於心理衛生或心理健康以及自我心理保健的知識;關於優化心理素質,開發心理潛能以及如何進行自我心理教育的知識等。
③、學科滲透。
學科滲透是指教師在學科教學中自覺地、有意識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果說專門課程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發揮了「主導性」的功能;則各科教學中有意識的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便是副渠道,發揮了「濡染性」功能。概括地說,主要策略有以下幾種:科學地設定學科教學的目標;充分運用學科課程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增強教師「心理保健醫生」的角色意識。
④、寓於活動。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將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供機會和條件。活動的設計應遵循主體性、開放性、多樣性、有效性、系統性等原則。開展活動要注意以下幾點、把握時機,如:新學期開始時、成功喜悅時、困難失敗時、不良傾向萌芽時等;激發動機;精心准備;有效指導;認真總結等。當然,開展的活動要適合中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不可為活動而活動。
⑤、優化環境。
學校的環境包括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物理環境主要包括:時空環境、設施環境和自然環境等。心理環境包括人際環境、信息環境、組織環境、情感環境、輿論環境等,學校應從硬環境和軟環境上創造一種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特別要重視心理環境的優化。
⑥、開展心理咨詢。
加強學校內部的心理咨詢機構的規范化建設。心理咨詢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理解支持、保守秘密、認真傾聽、疏導教育、非指示性、感受成功、系統觀點、預防為主等原則。心理咨詢人員的配備很重要,一般要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全面的知識技能、優秀的心理品質這三方面的要求。

反思講座:
採取「對話式」、「問題式」教學方法,努力跳動課堂氣氛,引導和啟發學員積極思考,引起和學員之間的共鳴。講座力求圍繞民工學校兒童的特殊的心理特點及其心理問題,與學員們共同商討最佳教育方案,並且盡可能貼近一線教育的實際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方法,為學員今後的工作提供方法上的具體指導。整個講座過程中,學員注意力集中,不時提出一些他們關注的話題和其他老師及主講老師進行討論,課堂氣氛活躍,緊緊圍繞「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三個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問題進行討論。講座從小處著手分析,深入淺出,在幫助學員樹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培養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學員普遍反應良好,受益匪淺。當然,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由於本人對教育實踐和對學員教育工作環境沒有足夠的了解,缺乏典型案例的深刻剖析;學員與學員之間、學員與主講者之間缺乏溝通與交流等。總之,本次講座力爭做到為學員「打開一扇窗、開啟一扇門」的教學目標基本實現,激發學員的工作熱情,增強職業認同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5. 如何有效的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麻煩告訴我

一、學會傾聽
會談是心理輔導的基本形式和手段,會談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之間的信息交流。會談中的信息主要有兩種:一是認知性的,一是情緒情感性的。認知性信息主要包括事實、行為、觀點、意見等,可以稱之為內容。情感性信息主要包括心理感受、情緒、情感等,其共同特點是體驗。信息傳遞的方式也有兩種:言語的和非言語的。作為心理輔導人員在輔導過程中所做的事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是接收、理解來訪求助者的認知性信息和情感性信息,另一方面是對此做出反應,即發出言語信息和非言語信息。會談不僅僅是交流信息,還是會談雙方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人際關系。對於心理輔導人員來說,每一次輔導都是一次會談,並通過會談來達到影響和幫助來訪者的目的。有效的會談是需要技巧的,所以要提高輔導效果,就必須要掌握會談技巧,其中傾聽是非常重要的技術。傾聽並不是簡單地聽,它是全身心投入,專注地聽。輔導人員對當事人的談話不僅僅是聽聽而已,還要藉助各種技巧,真正聽出對方所講的事實,所體驗的情感,所持有的態度。傾聽的習慣和態度比傾聽的技巧更重要。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願意說不願意聽,習慣於說不習慣聽。傾聽時應注意以下藝術:第一,充分運用開放性提問在傾聽時,通常使用「什麼」、「怎樣」、「為什麼」等詞語發問,讓來訪者對有關問題、事件作出較為詳盡的反應,這就是開放性提問,這樣的提問會引出當事人對某些問題、思想、情感等的詳細說明。在使用開放性提問時,應重視把它建立在良好的輔導關繫上,只有當事人對輔導員的信任,他才會在提問時作更多的回答。另外要注意問句的方式、語調,不能太生硬或隨意。第二,恰當運用封閉性問題這類提問的特徵是以「是不是」、「對不對」、「有沒有」、「行不行」、「要不要」等詞語發問,讓來訪者對有關問題作「是」或「否」的簡短回答。輔導員使用這種封閉性的提問,可以收集信息,澄清事實真相,驗證結論與推測,縮小討論范圍,適當中止敘述等等。回答這些問題,只需一兩個詞、字或一個簡單的姿勢如點頭或搖頭等,簡潔、明確。但過多使用封閉式提問,會使來訪者處於被動的地位,壓抑其自我表達的願望與積極性,產生沉默和壓抑感及被審訊的感覺。所以採用封閉性提問要適度,並和開放性提問結合起來。第三,善於運用鼓勵和重復語句指直接重復或僅用某些詞語如「嗯」、「講下去」、「還有嗎」等,來強化來訪者敘述的內容,並鼓勵其進一步講敘。重復來訪者敘述中的某些話語或內容,是鼓勵對方的一種主要方法。鼓勵與重復除了促進會談繼續外,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引導來訪者的談話朝著一定方向深化。表面上看起來,這是一種很簡單的技巧,然而正是這一簡單的技巧,使輔導員得以進入當事人的內心世界,展現出對來訪者的關注和理解。第四,准確運用說明說明又叫釋義,就是輔導員把來訪者談話內容及思想加以綜合整理後,用自己的語言反饋給來訪者。說明最好是引用來訪者談話中最有代表性、最敏感、最重要的詞語。說明使得來訪者有機會再次剖析自己的困擾,重新組合那些零散的事件和關系,深化談話的內容,更清晰准確地作出決定。同時,也有助於輔導員確認一些關鍵的信息與線索,為會談的深入打下堅實基礎。第五,有效運用情感反應情感反應與說明十分接近,區別在於說明是對來訪者談話內容的反饋,而情感反應則是對來訪者情緒情感的反饋。也就是輔導員把來訪者的情感反應進行綜合整理後,再反饋給來訪者,如「你對此感到傷心」、「這事讓你很不愉快」等等。情感反應的最有效方式是針對來訪者現時的而不是過去的情感,如「你現在很痛苦」、「你此時的心情比較好」。另外,在運用這一技術時,要及時准確地捕捉來訪者瞬間的情感體驗,並及時進行反應,使來訪者深切體驗到被人理解的感覺,這時輔導就可能朝著更深入的境界邁進。第六,避免傾聽時容易犯的錯誤初學心理輔導的人不願意傾聽,不重視傾聽,喜歡自己不停地說,這是慣常的錯誤。除此之外易犯的錯誤還有:急於下結論;輕視來訪者的問題,不認真聽;干擾、轉移、中斷來訪者的話題,對來訪者話題作道德或是非的評判;不適當地運用參與技巧,如詢問過多、概述過多等等。
二、學會尊重無條件的尊重是指對來訪者接納、關注、愛護的態度,意思是要尊重來訪者的現狀、價值觀、權益和人格。
這是建立良好輔導關系的重要條件,也是使來訪者人格產生建設性改變的關鍵條件。尊重來訪者,其意義在於可以給來訪者創造一個安全、溫暖的氛圍,這樣的氛圍可以使其最大程度地表達自己,獲得一種自我價值感。特別是對那些急需獲得尊重、接納、信任的來訪者來說,尊重和接納具有明顯的助人效果,是咨詢成功的基礎。為了要表達尊重,需注意以下幾點:尊重意味著完整接納一個人,包括他身上的消極面和缺點;尊重意味著以真誠為基礎,並非無原則的遷就;尊重意味著一視同仁,要尊重弱者;尊重意味著以禮相待,對來訪者熱情相待,禮儀周全;尊重意味著信任對方;尊重意味著保護對方隱私三、學會真誠指輔導員在輔導關系中真實地展現自己,表裡一致,言行一致,誠懇忠實地對待來訪者。真誠有兩層含義,一是輔導員真實展現自己,另一層是真誠地對待來訪者。真誠對於輔導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輔導員的真誠不僅給當事人一種安全感,而且為當事人提供了一個榜樣。受輔導員真誠的感染和暗示,當事人也會逐漸誠實地開放自己,表達自己,袒露自己的內心。真誠與其說是一種咨詢與輔導技術或方法,還不如說是一種人生態度。恰當地表達真誠,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因為那是真誠的一種自然流露。因此要注意:真誠不等於說實話,真誠與實話實說有聯系,但不能相提並論。真誠應符合對來訪者負責,有助於來訪者成長的原則,所以真誠不是什麼都可隨意的、直接的說出來,有時實話未必要實說。真誠不是自我的發泄,應適度,過多地宣洩自己反而會產生負面效果。真誠應實事求是,不必在來訪者面前過多表現自己的完美,增加修飾成分,要實事求是,既不誇大自己,也不妄自菲薄。四、學指導、解釋、忠告、自我開放等。指導就是直接指示來訪者做什麼和說什麼,或者如何說如何做,它是最具影響力的輔導技術之一。指導的本質在於直接造成行為改變,它明確地指示學習什麼、改變什麼,以及如何改變、如何學習,所以指導有強烈的行為取向色彩。盡管一些學派不贊成自指導技術,但不同學派的咨詢輔導者都或多或少使用指導。指導方式有如下幾方面:其一,是指導言語的改變,就是指導來訪者改變言語表達。如要求來訪者把「我應該」改為「我希望」。其二,是給予特殊的建議和指導,如對考試焦慮的學生建議修改作息制度,每天堅持適量的娛樂和鍛煉。其三,自由聯想式指導,如對有強迫觀念的來訪者,指導他用自由聯想的方式回想童年時經歷等。其四是角色指導,採用分色扮演、角色替代等方法,指導來訪者獲得新的經驗。其五是訓練性指導,如鬆弛訓練、脫敏訓練、宣洩訓練等。是輔導員依據某一理論或個人經驗,對來訪者的問題作出合理的說明和分析,使來訪者能夠從一個新的角度來認識自己和自己的問題。解釋是最重要的影響技術之一,它可以使來訪者的世界觀產生認知性的改變。「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就是這種效果。解釋分兩種,一種是來自各種不同的理論,另一種是根據輔導者自身的經驗、實踐與觀察。針對來訪者不同的問題,輔導者可以創造出各種不同的解釋。應該說,解釋是影響來訪者技術中最為復雜的一種,也是最有創新性的一種。運用解釋時要注意:第一,要注意了解情況,准確地把握問題,根據來訪者特點因人而異,確定解釋的理論和依據。第二,要注意解釋不能強加於人,最好在來訪者有足夠的思想准備時進行解釋。第三,解釋不能過多,防止來訪者否認輔導員的參照體系。是指對來訪者關心的問題提出建議和忠告,給予指導性和參考性的信息,以幫助來訪者思考問題,作出決策。在與來訪者面談時,提供信息,提出建議,提出勸告都是十分必要的,在職業心理咨詢中尤為重要。在學校心理咨詢與輔導中,因為學生的經驗、閱歷、知識有限,提供建議和忠告的價值則更大。但在使用這一技巧時,需注意:第一,防止這一技術技巧給會談帶來潛在的危害。如來訪者對建議或忠告不以為然,這會妨礙輔導進行。第二,建議和忠告的話語要含蓄而委婉。例如「如果我是你,我可能會……」。第三,提供的忠告和建議一般不宜太多,過多使用會失效。自我開放也叫自我暴露,自我揭示等,是輔導員公開、開放、暴露自己的某些經歷、經驗、思想、情感等,與來訪者共享。自我開放,有利於建立良好的輔導關系,為來訪者樹立好的榜樣,從而增進來訪者自我開放。自我開放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向來訪者表明在會談時對來訪者言行問題的體驗,如「我很高興,你這么信任我」,「我和你一樣,感到失望」。另一種形式則是告訴來訪者自己過去的有關經歷和情緒體驗,如「你說的這種情況,我過去也遇到過……」。自我開放需建立在一定的輔導關系之上,而且要適量。過多開放和暴露,就會擠占來訪者的時間和開放,並可能超出其心理准備,認為輔導員心理也不太健康。另外,過度開放可能給來訪者的心理帶來負強化,增加消極影響。總之,在個案的輔導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復雜的問題,但只要掌握簡單的應對技巧,我們就可以為心理有障礙或需要幫助的同學提供更好的咨詢與輔導。我們的對象是小學生,我們的輔導一定要為學生的未來發展著想,為此,我們這些非專業的輔導員一定要注意輔導的技巧。當然,輔導的技巧很多,面對不同的個體輔導的技巧也各不相同。但我們只要認識到輔導技巧的重要性,就會給我們的輔導工作提供幫助。

6. 怎樣做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指導

1、信心觀察,了解學生的真實思想。找到產生心理障礙的根本原因,根據學生個體內的差異,因材容施教、「對症下葯」。
2、要以誠相待,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打開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傾吐心中的沉悶和不快,使學生產生的心理問題得到及時、正確地疏導。
3、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溝通家長、教師、學生三方面的情感交流。客觀、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心理成長過程,密切合作,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4、積極開張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為學生生動活潑、健康地成長提供廣闊的空間。

7. 這幾個小學生如何進行心理分析和輔導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在承認學生個別差異的基礎上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價值,相信每一個學生有發展自我的潛能,不以學習成績、智力水平、家庭背景、經濟狀況衡量評價學生。
小學生是成長中的個體,他們的各種心理品質都處於十分迅速活躍的發展過程之中,心理輔導營的開展從根本上說是基於學生成長發展的需要。人類個體出生必然經過一系列發展階段才能走向成熟,在這期間,他要解決一系列發展中的矛盾或人生課題。在這個長期的復雜的探索過程中,需要成人的指導與幫助,更需要同齡群體夥伴之間的互動影響。
研究表明,學生的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呈較高的正相關。因而,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掘自己的潛能成為學校心理輔導的重要內容。心理輔導營的小組輔導將會成為協助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方法。
二、課題界定與研究目標
小學生心理輔導營,其實是一種團體輔導與訓練的方式,它是一種把重點放在個體的團體輔導上,針對學生共同的成長課題,把有同類問題的學生安排在一組,藉助於團體環境,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人際互動或相互作用,增進個體的自我了解和自我接納,發展人際關系,解決存在的問題。其接納、信任、關心、支持、了解、尊重的輔導氣氛,對於培養個體健康的心理狀況,形成良好的情緒態度和行為方式有重大的作用。
這種輔導雖然也重視團體內成員間的交互作用,但主要還是把輔導方法、手段直接作用於每個成員,重在團體成員的互動,實踐性強,形式多樣,生動有趣,它往往利用課外活動,依據一定的輔導目的創設情景性的活動,使學生通過對活動情景的感知與體驗,解決心理的疑惑和障礙,並且影響他們的行為。團體輔導的目的主要有促進自我指導的學習,為個別咨詢鋪路、提供了解、接納的氛圍、促進成員之間思想的交流。
輔導營心理與行為的輔導,可分為教師對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自我意識輔導、交往能力的輔導、耐挫力的輔導、學習自信心的輔導、良好的注意品質的培養、學習焦慮的輔導等。心理輔導營由營員需要不同而開設不同的輔導活動,其目標是:認識、了解自己、接納自己、管理自己,學會排解困難的方法,增強面對困境與壓力的能力與勇氣,增強自我督導,增強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認清自己的內在潛力與資源,充分發揮個人潛力,簡而言之就是:學會調適,尋求發展。
三、研究過程與方法
1.情況分析
不同年齡會產生不同的問題,我們應該針對各年級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開設若干專題心理輔導小組,對某方面問題比較突出的學生進行團體輔導。經觀察了解,低年級學生主要存在的問題有:1.學校適應性障礙。這主要表現在一年級學生中,入學前心理准備不足,學習初期過多的失敗等種種原因都易造成;2.有意注意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保持適當長的時間。中年級學生主要存在的問題有:1.交往障礙;2.自信心不足。由於學習難度的增加,學生的不良成績開始挫傷他們的自信心;3.自我意識過強。表現在心理置換能力差,完全不能從他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4.優生的耐挫力不強。表現在不能承受挫折和失敗。高年級的問題則主要體現在學習焦慮和後進生的自插。據此,我們決定分別在低、中、高年級開設:我在進步(新生適應力的增強)、我最專心(注意品質的培養)、千足金(優生耐挫力的培養)、我能行(中年級後進生自信心的培養)、手拉手交朋友(交往能力的培養)、心中有他人(過強自我意識的調控)、欣賞我自己(高年級後進生自信心的培養)、為自己加油(學習焦慮的疏導)共八個心理輔導營。
2.問卷調查
為了更好的了解學生的情況,為了更有效的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我們設計了一些調查問卷,有針對性的進行調查了解,通過調查,確立了一些問題較突出的學生,如關於新生的適應情況調查問卷分析表明,對新環境的反應,不太適應的佔10%;對於與老師同學相處不太適應的佔4%;對新學習內容、新學習方式、新要求等需獨立處理不太適應的佔6%。又如對中年級40名後進生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由於過分依賴而導致學習不好缺乏自信的佔15%;由於情緒障礙在學習方面不斷受挫而導致學習不好缺乏自信的佔30%;由於未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而導致學習不好缺乏自信的佔55%。之後,又通過向他們的班主任、任課教師了解情況,最終確定了輔導對象。
3.實施計劃
(1)創設良好的輔導環境
為了便於輔導營活動的開展,我們布置了一個「快樂小屋」,讓它成為輔導活動的主陣地。小屋裡擺上長沙發,拼上較大面積的活動桌,利於集體活動。房間的基本色調採用暖色調,可以讓學生進入快樂小屋後,積極調節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學生心理產生一種溫馨的感覺,利於學生心理的放鬆與釋然,對於心理教育活動的開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快樂小屋裡還添置了一些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擺設(如太陽花,色彩明快的裝飾畫等)和學生玩具(如孩子般大小的發聲熊,史努比,Kitty貓等),易於調節氣氛,使學生有去兒童樂園般放鬆的心理。快樂小屋真正成了孩子的樂園,在這里,心理輔導老師成了孩子們的大朋友,孩子們盡情傾訴自己的煩惱,大家互相幫助,團結合作,共同出點子,想辦法,解決問題,消除煩惱。
(2)尊重、理解學生。
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尊重每個學生存在的權利,承認他是不同於其他人的獨立的個體,承認了與老師,與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理解,就是教師按學生的所作所為,思考、感受的本來面目去了解學生。因為當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尊重和理解,他就會信任老師,願意向老師傾吐內心的思慮、惶恐和苦悶,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心理輔導獲得效果的基本條件。在第一次輔導活動時,老師們都注意營造了寬松愉快的氛圍,繼而運用同感的態度和技術加深對受輔學生的理解,透過他們的眼睛看世界,向他們那樣去認識和感受,使學生拋開心理上的防範,敞開自己的內心世界。
(3)以學生為主體。
心理輔導是一種助人的過程,助人只是手段,自才是目的,它所要追求的終極目標是發展學生自我理解與自我指導的能力,自主的把握個人命運與獨立的應付生活挑戰的主體精神。只有當學生以主體身份積極加入心理輔導活動時,這一目標才能可能達到。因而,輔導營的老師在活動設計中都給學生發揮想像留有餘地,在輔導過程中鼓勵學生發表看法、宣洩情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唱主角,通過作品展示、游戲、角色扮演、討論等形式每周定期開展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發現自我,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和他人,提高自信心,培養意志力,增加耐挫力,學會交往,改善適應不良等等。
四、研究成效與分析
心理教育的意義深遠的,但心理輔導的成果往往是隱性的,不能立竿見影,可我們還是看到了一些可喜的變化。
在「我能行」輔導小組中的孩子,都缺乏自信。在小組開展了「埋葬我不能」一系列活動之後,小組的芮××同學課堂上敢舉手了,不會做的題也敢去問老師了,成績也有了一些進步,已經三次測驗及格。一次,語文課上口語交際練習,要求大家課前准備幾個笑話講給大家聽,他回家後,要求媽媽講幾個笑話讓他學,媽媽說,想不起來了,他卻認真的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你不能說想不起來了,想不起來,我們還要加油,只要我們努力想,一定能想出來,我們都要對自己有信心!
「手拉手,交朋友」小組中的沈××同學開始不願和大家一起玩,總是一個人,老師了解到他愛畫畫,就請了幾個小朋友和他一起畫畫,創作出一幅集體畫,大家合作得很愉快,他很開心,體會到了合作的快樂,現在他還成了小組的組長,負責聯系組員,性格逐漸開朗起來。老師請他吃餅干,他也會帶巧克力來請老師吃,還把新結交的好朋友帶給輔導老師看。
「千足金」小組是培養優秀學生的耐挫力的輔導小組,這個小組的林××同學在參加輔導小組之前,不能正確地對待挫折,一有考試就緊張,常愛問老師同學:我這樣做沒錯吧。一旦考試失敗就垂頭喪氣,失去信心,受到批評也不能正確對待。現在他開始學會客觀的分析失敗的原因,從失敗中總結教訓,有了明顯的進步。
「心中有他人」小組有個孩子叫劉×,自我意識極強,好表現自己,第一次活動,大家開始自我介紹,他忙不迭的把別人的缺點、綽號以及犯過的錯誤說出來,輪到他自己時,他卻毫不謙虛,只說優點並加以誇大,對缺點卻隻字不提。在後來的活動中,輔導老師為他們安排了踢足球,合作栽花等活動,合理安排,適當分工,讓每個人都發揮作用,從活動中發現別人的優點,知道別人的作用。現在的他,見到老師知道問好,學會傾聽別人的發言,而且知道了別人存在的作用及價值,讓人覺得他現在懂事多了。
五、討論與建議
1.團體輔導優勢
團體輔導是學校進行心理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因為學校各年級段學生的年齡大體一致,生理心理發展程度大致相同,存在的心理問題也大同小異。較之個別輔導,心理輔導營的開設顯示了它獨特的優越:一是可充分利用有限的力量。由於輔導員和學生的比例懸殊,採用個別輔導方法無法滿足眾多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將有共同問題的學生集體輔導不失為一種好的策略。二是團體方式能夠提供較大的效益。團體提供給學生一個現實生活的縮影,使其能在團體中獲得較多的學習和生活經驗,並在安全、信任的氣氛中嘗試學習或改變行為。因此對學校來講,把存在相同心理問題的學生群體組織起來進行團體輔導,實在是事半功倍的好辦法,值得推廣。
2.引導自我教育。
輔導的最高目標與最終目的,是要加強學生的自我輔導,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包括自我認識,自我勵志,自我努力,自我激勵,自我控制。它可使學生具有正確的自我評價,確立積極可行的目標,自覺的努力行為,進而促使其自我發展能力的提高,以達到自我確定的目標。對待輔導對象加強自我教育既非常現實,又非常必要。雖然這個任務艱巨,但輔導者必須堅持不懈,持之以恆,以達到這一最高要求。
3.需加強與大環境的配合。
在輔導營活動的過程中,輔導老師們經常會有這樣的苦惱;輔導營的孩子在輔導營時逐漸有了令人欣慰的表現,然而,一回到班級或家裡,似乎又很容易回到老樣子。這是因為輔導營的輔導與大環境的配合還不夠,這就得輔導營的活動空間似乎成了一個真空,回到現實,一切又都恢復如初。這也使我們真切的體會到:在小學生心理發展過程中,學校、家庭、社會環境起著同樣重大的作用,輔導營的輔導活動必須和這幾方面協調一致,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8.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的良好學習策略具體有哪些

這個要看抄具體情況,多大的學生襲,學什麼東西。但有幾個基本規律:1.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現狀,.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知道學生的基礎怎麼樣,對教的知識的前設知識有沒有,理解能力夠不夠,其實就是學生完成新學習的基礎。2.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新知識有興趣,不反感學習活動,最好能激發其自發的學習,發揮主動性。3.找到最有效的學習方法,這個分為班級教學和個人教學,主要是要注意哪種教學組織形式最適宜學生進行學習,以提高學習的效果效率效益。4.由於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環境的重要性,要注意家庭教學,社會教學,學校教學三個環境的協調設置。5.學習的知識內容應該精心設計。
我不是心理學專業的,所以可能表述的不是那麼清晰和全面,只是希望有一些借鑒作用。但是要是從學習心理來看學習策略的優劣,我個人意見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