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考試寫作題目
❶ 太原師范學院招聘輔導員筆試內容大概考什麼題型有哪些作文寫什麼
是學校招聘形式?一般參考公務員考試的內容
❷ 2013江蘇師范大學招聘輔導員筆試就一題:寫1200字議論文.太惡心人了吧,搞形式的吧
不可能這么簡單吧
你是參加當天考試的考生么?
如果不是的話那就是版誹謗了
如果是的話那就是。。權。
當場的錄取名單有看過么很多都是。。。
而且你報考時沒有仔細看公告么:
面試結束後,總成績確定按如下方式折算:總成績=筆試成績×30%+面試成績×70%
so怪只怪你也許筆試成績不錯 but面試成績很低哦 (個中緣由 不妨拍拍大腿想想 )
and從小語文老師就講過 作文的分數么 呵呵。。。
(好笑的是如此佔比的筆試成績,那還神馬筆試,直接面試得了 開創輕筆試的素質招聘先河 強烈建議國考省考採用如此形勢 屆時廣大炮灰會喜大普奔 感激涕零)
(往年輔導員招聘還規定個專業,今年是「不限」)
(如此「專業」招輔導員,並如此佔比的筆試成績, 其他學校「臉紅」么)
不過最應該「不平」的是筆試成績第一名的考生哦 怎麼筆桿子那麼厲害 面試就名落孫山了
莫非ta只是會寫字的啞巴呢 或者 乾脆高分低能 抑或。。。
綜上所述 苦不苦 想想筆試No.1 或許你的心情就能豁然開朗了
❸ 輔導員筆試考什麼
一、筆試 共三個題目(任選兩題,共100分,筆試權重為%):
(1)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職責有哪些?
1.輔導員應對所在班全面負責。輔導員應經常深入到學生中去,分析研究學生的學習情況、思想狀況,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培養學生勤奮學習、熱愛勞動、艱苦樸素、實事求是、開拓進取的優良品質和作風。
2.輔導員要指導學生課程和業務學習。輔導員要幫助本班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指導學生開展各種學習活動。
3.輔導員要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督促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和早鍛煉,堅持按時作息,堅決杜絕通宵上網。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4.指導班委會和團支部開展工作,做好班幹部的培養和選拔工作,加強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和鍛煉。
5.進行經常性地安全教育,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6.對學生的思想品質、道德行為、遵紀守法、學習狀況進行考察並作記載。
(2)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你將如何應對?
(3)如何處理學生突發事件?
(一)信息通報。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後應在第一時間內向應急處理領導小組通報有關信息。通報信息要確認突發事件應對與恢復工作中潛在的各種問題。
(二)思想教育。由學工辦參與並組織開展宣傳和學生教育,加強輿論引導,消除學生恐慌心理,對自救互救知識和救援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好人好事予以通報表揚。
(三)治安保障。緊密聯系保衛處,加強對突發事件地區的安全保衛工作,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防止發生混亂和其它滋擾事件。 (四)政策支持。對於遭受損失的學生,通過社會捐助、學校救濟、同學互助等形式給予支持和救助
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在這個論壇里基本能找到。
二、面試 面試的問題比較多,比較雜,共10各考官,學生處、人事處、下面院系的書記,等等。(面試權重70%)首先是2至3分鍾的自我介紹。這個環節主意要用最簡短的語句刻畫出最清晰的你。應側重介紹你的實踐能力、組織能力、應變能力,等等。而不是強調科研能力。我們不是來當任課老師的!然後是考官提問。問題很雜:你多大了?有沒有女朋友?對所應聘的院系了解多少?應聘院系的學生有什麼特點?如何針對這些特點開展工作?本科期間和研究生期間的輔導員有什麼區別,如何看待?......不同的學校可能會問出不同的問題。 面試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坦然,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講考官喜歡的答案。可能問的有些問題是你提前准備過的、考慮過的,但是,回答時千萬不要讓人家一看你就是經過了精心准備,在背誦標准答案,而是應該盡量讓考官感覺你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問題,在現場臨場考慮、臨場發揮的答案。做到這個,效果最佳!!!好了,這就是我的一些想法,希望對某些同志有所幫助。
面試常見的幾大問題!
1, 自我介紹 2, 在校期間的學生工作方面有哪些成績? 3, 為什麼要來我們學校應聘? 4, 談談如何應對大學生網民? 5, 如何批評學生? 6, ……
❹ 高校輔導員的筆試考試內容有哪些
高校輔導員的筆試考試內容不同學校的考試也不一樣,有的參公,即考試內容為行測和申論,有的也考教育學和心理學。
筆試:行測;黨的基本知識;校史;中央關於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相關文件;案例分析,諸如突發事件的處理等。
面試:自我介紹;為什麼選擇做輔導員;你具備哪些競爭優勢;上崗後如何展開工作等。
1952年,國家提出要在高校設立政治輔導員; 1953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向當時的教育部提出試點請求(尤其是清華蔣南翔校長); 此後,不少高校建立了輔導員制度,主要做政治工作,是學生的「政治領路人」 。
❺ 輔導員 作文
以身立教 為人師表
一名優秀的教師,除了必須以滿腔的熱情對待事業,對待學生以外,還必須自覺地,高標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這里所說的「人格」,指的是一個人作為某種權利和義務的主體,在道德上應當具備的人品和資格。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質,,決定教師的人格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也指出:「教師的職務是自己的榜樣教育學生。」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則告訴我們:「任何章程和任何綱領,任何人為的管理機構,無論他們設想的多麼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業中的作用。」一句話,要照亮別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種。教師要想不愧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榮稱號,就必須在人格塑造上勇於履行「以身立教 為人師表」的道德要求。
教育事業對教師人格提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是真誠。教育學生不是演戲,決不能搞「兩重人格」。只有真正發自內心的、表裡如一的、言行統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學生身上產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作用。使他們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們的共鳴和仿效。其次是人格。學生對教師特有的期望和信賴,往往使他們在觀察教師時,產生一種放大效應,教師的一種小小善舉,會使他們感到無比的欣喜;教師的一點小小瑕癖,則會使他們產生巨大的失望。所以,教師必須對自己的人格修養提出嚴格的要求。第三是全面。教師應當使自己盡可能的得到全面的發展,努力形成一種健康、美好、完整、和諧的人格,德與才的分離,言與行的相悖,大節謹慎而小節不拘,聰敏過人而舉止輕浮等。對於一名希望成為優秀教師的人來說,都是應當盡量加以避免的。總之從事了教師的職業,就意味著我們的整個人生航程將面臨著一種人格上的挑戰。我們必須鼓足勇氣,義無返顧的朝著人格發展的新高度不斷攀登。
以身立教,為人師表的道德要求,落實到教師人格塑造上,主要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具體內容:
一是熱愛科學追求真理。
教師要把學生引入科學真理的殿堂,自己就必須具有熱愛科學、追求真理的品德。要努力培養出求實、嚴謹、虛心、刻苦的學生。學風是一個人的人格品質和精神風貌在對待科學真理態度上的集中體現和反映。教師的優良作風,對於引導學生形成愛科學的品德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學生:人活著,就要敢於為真理拋開個人的得失,敢於為求知而堅持不懈的奮斗。要致利於形成一種適應時代要求的、專博相濟、富有活力的知識結構。從縱向上講,應當學有專長,術有專攻,對自己所任學科有較為深入的鑽研;從橫向上講應當具備相當開闊的科學視野;從發展上講應當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而不斷更新知識,為自己的知識體系造成一種開放的態勢,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適應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客觀形式的要求。
二尊重規律,勇於創新。
教育是一門具有自身特殊規律的科學,教育事業是關繫到千百萬人的成長、發展和人生幸福的事業。必須小心翼翼的嚴格的遵循客觀規律辦事。
三關心集體,團結協作。
現代教育是主體化、開放式的教育,學生的成長是由多方面因素形成的「教育合力」綜合施加影響的結果。而教師作為教育活力的組織者和專門者,應當對教育合力的形成、發展和優化發揮主導作用和調節作用。一名優秀教師必須盡一切努力,妥善處理好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家長、教師與社會各方面復雜的人際關系,在校內致力於建設一個團結、堅強的教師集體。在校外積極開發和利用一切對學生成長有利的教育因素。這對教師的品德,素質和能力無疑都是一個很高的要求。為此教師就要宏揚集體主義精神,處處堅持以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合格人才為重,努力培養開闊的胸懷和處理人際關系的藝術。
四講究文明,以身作則。
教師的高尚人格不僅應當反映在內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應當體現在外在的言談舉止上。對於教師來說,言談舉止不是區區個人小事,而是一種對於學生具有重要影響的教育因素。對於教師言談舉止的具體要求是:文明健康、真誠和諧,親切得體。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儀表。主要包括衣著發式,修飾打扮等,是教師展現在學生面前的外部形態。這方面的要求是要清潔整齊,樸素大方,協調得體,與教師的職業特點相吻合。二是舉止。包括坐立行的姿勢,以及表情動作行為習慣等。是教師與學生交往中的「人體信號」。這要求是表現出良好的教養和振奮的神態,要與教育教學過程密切配合,發揮出最佳的輔助作用。三是語言。這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師的語言要規范純潔,准確鮮明,生動幽默,要善於運用語言的力量啟動學生求知的慾望,撥動學生上進的心弦,把知識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進學生的心田。四是禮儀。主要是指教師在與人交往時所表現出來的文明禮貌行為的總和。富有時代特點的必要的禮儀,是協調人際關系的杠桿,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現。教師要通過文明的禮儀表現出應有的風度,反映出對他人應有的尊重,從而不但給學生以良好影響,同時也促進全社會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新型人際關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