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誠信教育輔導措施
❶ 小學五年級如何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
首先教師做好表率,然後利用班隊會進行專題研究
❷ 淺說如何對小學生進行誠信教育
「誠信」是一個人對自己言行負責任的倫理規范,基本內涵包括「誠」和「信」兩個方面。「誠」主要是講忠誠老實,誠懇待人;「信」主要講取信於人,信任他人。自古以來,誠信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於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來說,誠信是其文明程度的象徵,對一個企業、一個單元、一個公司來說,誠信是其信譽和形象的體現,對一個個體的人來說,誠信是其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公共道德水準的反映。當前,我國正大力提倡「以德治國」,作為德的內容之一的誠信顯得尤為重要。少年兒童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加強對小學生的誠信教育,不但是學校的責任,更是社會的責任,在經濟全球化、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其意義是深遠的。在小學教育工作中,我們應怎樣開展誠信教育呢? 一、講解說教,形成誠信導向 在教師的教育工作中,特別是德育工作中,要有意識地進行誠信教育。一是利用班、隊會,開展以誠信為主題的班隊會,展開討論,深入理解什麼叫「誠信」?怎樣做才算是講誠信。教師可以給學生講古人季布「一諾千金」、「守濂守信」的故事,還可以講近代名人的誠信故事,如「恪守信用的周恩來」、「誠實的列寧」等故事,以及一些有關誠信的寓言童話故事,引導學生向誠信人物模仿。二是利用黑板報、標語等營造誠信的環境,可以書寫一些名人格言,如:周恩來說:「自以為最聰明的人往往是沒有好下場的,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最老實的人,因為只有老實人才能經得起事實和歷史的考驗」。富蘭克林:「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 二、榜樣示範,引導誠信理念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言行舉止、思想品質,是學生學習、模仿的榜樣,教師的言行對學生起著不可估量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在教育工作中應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導行,用愛和誠感染學生,用言和行引導學生,用自身的誠信度來為人師表。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做真人」,其「真」的根本是「誠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應當體現誠信,做到說話算數。要從一些小事、一些點滴之事做起。如:教師說該多久檢查作業就多久檢查,說何時家訪就何時家訪,不能失信於學生。在與學生相處時,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談話,和學生約定的事要付諸行動,不能給學生留下「老師說話不算數」的印象。 三、強化措施,規范誠信行為 在學生對誠信有一定理解的基礎上,教師不但要做出榜樣,還要及時地規范學生的誠信行為。一是要加強預防,防微杜漸,及時糾正不良行為。許多學生在未完成家庭作業或犯錯誤時,為了逃避老師的批評,都有一些自我保護性的扯謊行為,如家庭作業未完成時,他們往往會說:「我把本子忘家裡了」,「我寫了,沒帶來」。犯錯誤時,明明知道是自己乾的錯了,往往還說「不是我乾的」、「不是我拿的」、「是他先罵我,我才打他的」。在錯誤面前不誠實,有僥幸能躲過老師的批評和處理的心理,如果老師沒發現,或未及時引導,往往會給學生形成說謊會不受到處罰的心理。每當此時,教師要嚴厲地指出其不但犯了錯,扯謊、不老實又是一錯,這種不誠實行為是錯上加錯行為,不準再次發生。二是要及時鼓勵表揚。對犯錯誤後勇於承認錯誤的學生要及時表揚,贊揚這種敢於承認錯誤、不說謊話的精神,這時需要教師有一種寬容的心態,正確認識學生犯下的錯誤及以後的表現,允許學生犯一些小的錯誤,允許學生改正錯誤,終究是未成年人,只要是不超原則的錯誤就應當寬容一些。三是要循序漸進。小學一、二年級應以「不說謊話」、「不隨便拿別人東西」、「借東西、撿東西要還」為主,三、四年級以「不隱瞞錯誤」、「不要貪小便宜」、「不要不懂裝懂」為主,五、六年級以「不弄虛作假」、「不攬功推過」、「做人要講信用」為主。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從小事做起,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的誠信行為。 四、家校配合,共造誠信環境 人不是孤立存在於世上的,是社會中人,因此他總要在一定的環境中生存。學生,尤其是小學生,生活的主要環境是家和學校,除了在學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這就要求家長也要做到誠實守信,不但對孩子這樣,而且在生活中的待人處事也要這樣,才能使學生心中誠信的概念不發生沖突。如教師要求學生在家長的督促下讀文三次並簽字,學生未讀或未讀完三次,家長就簽了字,學生就跟著父母學會了扯謊應付老師,家長這種輕易撒謊、不守信用行為,學生會全盤吸收,並有可能長期一起來對付老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誠實的壞品質,讓老師難以糾正。因此,對學生的誠信教育不但是學校的責任,也是對家長的要求,這樣才不致於產生教育的負效應。 總之,誠信教育,我們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從小加以培養,才能培養出言行一致、勇於承擔責任的、有負責精神的未來人才,我們的國家才有希望,民族才能振興。
❸ 如何上好小學生誠信關心他人養成教育課
1、在學校的領導下常抓養成教育
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不是靠某個人就能辦好的,習慣養成內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容它需要學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還需要家庭和社會的齊抓共管。因此學校高度重視習慣養成教育工作,把習慣養成教育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建立長效評比機制,促進工作長期開展。建立周例會通報制度,將習慣養成作為重要內容每周一次情況通報,要注意橫向和縱向之間的聯系,各方面要求要協調一致,學校領導重視,常抓養成教育。
2、在課堂上展開養成教育。
(1)在課堂上我組織學生舉行「爭做合格小學生」為主題的演講比賽。通過演講比賽,激勵更多的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知道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一個細微動作做起。每學期演講都會改變許多的學生。然後,要求我們的教師要勤下班,用心觀察,從學生的一點細微動作,如衣著打扮、語言、對待人的言行等生活表現來捕捉他們的內心變化,從而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慢慢從小處去改變自己的行為舉止。
❹ 如何在小學階段開展誠信教育
誠信是一個人立足於社會和事業發展的基石。為了讓孩子將來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我們應讓孩子從小懂得要做一個講誠信的人。「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面對社會發展變化對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要求,我們教師要充分認識加強中小學誠信教育、建設誠信社會的重要性,充分認識誠實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必須從小培養,貫穿於教育的全過程。
一、施行誠信教育的基本原則。
1.在誠信教育過程中,既要關注孩子行為的結果,又要關注孩子行為過程的合理性和正當性。在兒童的誠信教育中,教育者應當採用進步健康的價值取向,在評價孩子道德行為的過程中既要關注行為結果,又要關注行為過程的合理性和正當性。比如在學校的運動會上,教師應帶頭實踐「公平競爭」的原則,不能為班級的比賽分數而允許或默認學生的「潛跑」或「超項」現象。
2.在誠信教育過程中,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個體道德的發展是分階段的連續的過程。美國心理學科爾伯格把兒童道德發展分為三種水平、六個階段。兒童誠信的發展屬道德發展范疇,也存在著明顯的階段性特徵。一般來說,學齡前的兒童判斷是非的標準是否得到成人的獎勵和懲罰。小學階段中、低年級的孩子常以一種「對等」的方式去看待誠信問題,即「你怎樣對待我,我就如何對待你,你對我說謊,我也對你說謊」。他們還認為,抄別人的作業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因為這樣做並沒有損壞別人什麼。因此,對待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教育者要善於創造誠信守信的風氣,並用事例向孩子講明,「誠信」對個人、集體和社會的意義。
3.在誠信教育過程中,要注重成人行為的示範性。
個體誠信的發展要經歷一個由模仿到內化的過程中。兒童表現出的最初的某些具有「誠信」性質的行為或是帶有「欺詐」性質的行為多半可以在其生活環境中找到影響源。在個體的成長環境中,父母和教師是兒童最早的模仿對象,他們的行為和誠信程度影響著兒童誠信行為的發生和發展。與家長相比,教師對於個體誠信的發展作用更大一些。這是因為,父母是家庭成員的代表而教師是社會主流文化的象徵(教師與學生通常沒有血緣關系)。另外教師在學生(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心目中往往是知識和道德的雙重權威。如果教師的行為具有欺騙性,那麼學生個體往往會認為整個社會是頗具欺詐性的不公正的社會,日後他們會把響應欺詐行為「回報」給社會。
二、誠信教育在小學教育中實施的方法。
(一)教育者言行一致、為人師表進行誠信教育。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負有教導孩子的義務,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兼有教書育人的雙重責任。因此,在學生品德培養方面,家長和教師都是教育者。他們給學生傳遞社會道德規范一般通過兩條基本途徑:一是言教,口頭講解或勸導;二是身教,展示自己的行動。前者不能缺少,後者更為重要,即身教重於言教。為什麼?因為中小學生具有很大的模仿性,家長或教師的言行(誠信或不誠信)對他們都有明顯的影響。當孩子從成人那裡接受不良影響後,往往會在缺乏成人監督的條件下得到充分的表現,所以家長和教師都要特別注重自己的言行。但是,我們有的家長一方面教育孩子賭博有害,不準賭博,另一方面自己卻嗜賭成性,日夜奮戰於「長城」內外;有的教師上課時剛剛講過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行為是錯誤的,沒過一會兒就讓犯錯的學生罰站;這樣對學生的誠信品質的培養是極為不利的,因此作為教育者,必須言必行,行必果,守時、守法,言行一致,為人師表。
(二)通過學生道德實踐經驗的獲得進行誠信教育。
學生的誠信行為必須有誠信品德作為行動指南,要使學生的誠信道德認識變為行動指南,一個主要的條件是通過其本人或所在群體的實踐並體驗到道德要求的正確性。只有當發現自己周圍的人一旦遵守道德行為准則就取得成功,獲得眾人贊賞,否則就會出現挫折,或受到輿論譴責時,他們才會理解,並相信家長和老師提出的要求是正確的,並力求按這些要求行動,他們的道德認識才能獲得動力和情緒的特徵,並轉化為信念。現在提倡的欣賞教育、成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夠使學生獲得道德實踐經驗,培養誠信品質。
(三)通過學生道德評價能力培養進行誠信教育。
部分學生不誠信行為是由於缺乏道德評價能力,對社會上一些不良行為盲從導致的,如:為了一個狹隘的「義」字而撒謊、打架斗毆等。因此,培養和提高學生道德評價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為了促進學生的道德判斷(即道德評價)的能力,教師應當經常進行道德評價的示範,如經常利用教材內容和日常生活發生的典型道德事件,作出簡明而正確的評價;還應當善於利用各種教學、教育的環節,如命題作文、主題班會、電影座談、過失分析、開展小評論、評選三好生等組織學生對有關道德事例展開討論,然後通過小結予以提高。
(四)通過學生道德感和「良心」的培養進行誠信教育。
道德感和「良心」是一個人道德行為的內部動力之一,也是一種自我監督和自我檢察的力量。道德感是一種自覺的情感體驗,比如:當一個人聽到一曲悲壯的樂曲或想起岳飛、文天祥、黃繼光等英雄人物,甚至一棵勁松的形象時,多半會喚起一種對高風亮節、堅貞不屈行為的欽慕之情,於是激情滿懷,表現出堅定性或自我犧牲的壯舉。良心是人對自己行為所進行的反省或情緒上評定,如感到自慰、羞恥、內疚等。一般來說,所有人第一次失信於人時,都會感到良心的譴責,而無論多麼十惡不赦的人,當他彌留之際,回首往事,也會有良心發現,說明道德和良心人皆有之,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五)通過學生抗誘惑和道德意志的培養進行誠信教育。
學生中的違反紀律、考試舞弊、拾物歸己或其它不誠信的行為,多半是由於缺乏意志力造成的。所以,對學生進行品德培養必須同時抓道德意志力,特別是抗誘惑能力的鍛煉。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道德意志鍛煉的榜樣,通過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體育競賽等,讓學生親身感受意志堅強者奮鬥成功的體驗,進行關於道德鍛煉必要性的談話或討論,引起學生自覺鍛煉的意向。給學生創設一些為了實現某種任務,克服適度困難的情境,引起他們內心的矛盾與意志上的緊張,並適當地給予某些幫助與支持(如:激勵、期望、信任、方法指導、暗示後果等),使他們經過自身的努力取得成功。還可以引導他們從意志力上總結成敗的經驗教訓,激起進一步鍛煉的信心和積極性。
(六)通過學生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進行誠信教育。
學生中存在的種種不誠信行為,有許多是由於不良行為習慣造成的,而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優良的道德品質形成息息相關。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裡是小皇帝,有許多從小嬌生慣養,受長輩溺愛,滋長一些怕苦、怕累、愛慕虛榮等不良的行為習慣,這些對其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是有害的。所以,從家庭方面講,家長要時刻注意學生各方面行為習慣的培養。從學校方面講:教師要加強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另外,培養學生道德行為習慣,教師還應當注意以後幾點:第一,使學生了解有關行為的社會意義和產生自願練習的意向;第二,創設按規定的方式一貫行動的條件,其中包括集體的監督,盡可能的不給犯重復不良行為的機會;第三,使學生了解行為的結果練習的進步情況,及時給予強化。
總之,誠信教育是學校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和任務。無論我們採用何種途徑和方法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和信念、養成誠信習慣、實現誠信教育目標,都要做到嚴慈相濟。要以真摯而深厚的「愛」為情感的基礎,同時嚴格要求,激發起青少年堅持誠信行為的自覺性。誠信教育,勢在必行。
❺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誠信
誠信是一種觀念,誠信這種東西不是說說就可以守誠信的,我很了解小學生的誠信專觀念,小學生屬如果不守誠信的話不是用懲罰就可以解決的。我認為需要作出以下幾點:
(1)
1 深刻理解誠信教育的內涵
2 充分認識誠信教育的重要性
3 准確把握誠信的教育內容
(2)創建誠信教育環境
1 溫馨的班級文化
2 良好的校園環境
3 在教育中培養誠信風氣
4 注重家庭社區環境的影響
5 開展各類誠信活動
我就知道這些了,希望可以幫到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