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輔導小學生過程
㈠ 去當志願者給小學生上課 上課時自身應該有什麼要求
應該把
自己當志願者的事跡
還有經過感想好好說一下
㈡ 我是志願者,要去教小學生上課,有什麼技巧
要針對那個群體准備課程,若不是長期上課的話,最好准備的課時學生們感興趣的,另外准備一些小游戲,這樣可以調節課堂氣氛。
㈢ 小小志願者活動記錄
內容可以包括: 1、組織環保志願者小分隊、到公共場所宣傳環境保護知識; 2、環保志願者小內分隊、到社容區宣傳垃圾分類,為「分類垃圾桶站崗」; 3、自覺進行環境保護知識教育,提高環保意識; 4、在家庭開展小手拉大手的環保活動,做到節電、節水,讓環保從身邊小事做起; 5、組織宣傳不隨手扔垃圾塑料袋,參加「走一處、凈一路」的撿垃圾活動; 6、宣傳引導:綠色出行、綠色裝修、綠色旅遊、綠色消費活動; 7、宣傳踐行:節約糧食、節約用餐、「打包帶走」的活動; 8、宣傳公共場所禁煙,監督協同,防止污染環境; 9、宣傳公共場所禁止大聲喧嘩,防止雜訊污染: 10、校園里,開展我是「環保小衛士」活動,植樹種草、領養樹木、美化校園活動。
㈣ 大學志願者教小學生 怎麼備課
先要看你在哪裡上課,如果是在武漢,四年級的學生,可以上一些開拓視野的課程,並能激專發學生好好屬學習的意願。就我的經驗,第一堂課,我是給三年級的學生講解一些大學的知識,國內國外的大學(包括各國的地理歷史),並有幻燈片,配上英語。期間做一些互動小游戲,課堂還是比較活躍的。
㈤ 幫我寫一篇小學生在學校當志願者服務體會和心得400字以上。快點周三交!
我是來自XX小學的一名志願者,我從事的是幫助同學的工作,我所負責的區域是全學校同學。我能夠成為在校一名志願者是我一生中的榮耀,能夠為觀眾服務也是我的一種榮譽,我也感到很榮幸。
志願服務有些人說累,但我不那麼認為,因為,你不要吧這次服務當成一種任務,你要把它當作一件充滿樂趣的是去做。
我們XX小學負責的XX是進出全校同學的地方,因此同學之間各種問題的人也很多,大部分人都是很和善的,但也有一些蠻橫得人,這些都是難免的,每當我聽到觀眾們的謝謝聲時,我的心裡都是無比的高興,因為我解決了觀眾心裡的疑惑,每當我聽到同學們的謝謝聲時,那些蠻橫人的行為就消失了,就遠遠的離開我了;每當我聽到同學們的謝謝聲時,我有點累的雙腿就不再勞累,而自己的信心也更強了。
通過這次服務我學到了很多,認識到了很多人,不管是志願者之家的老師,還是其他學校的志願者,能夠得到這些不僅是我,我想是所有志願者共同的體會。
在這次志願服務中,我們不僅要為同學解答各種疑解惑,因此這就需要們能夠做好很多事情,能夠學到很多道理。
我們志願者的活動也並不單調,每次上崗之前我們要召開例會,表揚優秀志願者,我們還有拓展訓練這些都豐富了我們志願者的生活,增進了我們之間的團結協作,能夠使我們更好的為全運會服務。
總之這次志願服務的經歷將會在我的一生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這是我一生中作美好的一件事,也是我人生開始的第一步。再者就是全運會能夠在淄博進行,而我作為一名淄博人,為我們學校感到榮耀。
㈥ 青年志願者的工作計劃怎麼寫我們的工作主要是去社區輔導小學生做作業!還有怎麼和小孩相處 那位好心人…
工作計劃 一、目的 二、宗旨 三、實施步驟 四、具體措施 五、組織保障
㈦ 小學生怎麼參加志願者活動
首先要經過家長的允許,家長同意了,就可以上網查一查參加志願者的網站,然後根據自己喜歡的項目參加不同類的志願者。也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去報社一類的地方詢問。還可以到專門的地方報名參加。
㈧ 志願者教小學生
先介紹小學生的特點吧:
一、小學生主要心理特點:
小學階段是學生個體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在學校里學習知識、接受教育,在認知、情感、意志、性格諸多方面引起了巨大的變化,在身心發育和內心世界產生了諸多顯著特點。
1. 感知、記憶的特點。
小學生從籠統、不精確地感知事物的整體漸漸發展到能夠較精確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並能發現事物的主要特徵及事物各部分間的相互關系。他們的感知從無意性、情緒性漸漸向有意性、目的性發展。起初,他們選擇觀察對象常常從興趣出發,以後則漸漸能夠按照學習任務的需要去感知事物了。對於空間特性的知覺,小學低年級學生還需有具體事物的支持。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增加,他們的空間知覺漸漸從直觀向抽象過渡;對於時間特性的感知,小學生入學時能掌握他們經驗范圍內的時間概念,但對於與他們的生活關系不太密切的時間單位不能理解,而且對時間長短的判斷力也比較差。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時間單位的理解力和對時間長短的判斷力都會不斷提高,開始逐步懂得珍惜時間,學習的自覺性也日益增強。
小學生的記憶最初仍以無意識記、具體形象識記和機械識記為主。他們對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記住,而對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有時記起來卻感到困難。他們能記住一些具體的、直觀的材料,而對抽象的詞、公式和概念卻難以記住。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思維理解能力不斷提高,對詞的抽象識記和意義識記的能力都會不斷提高。
2. 想像、思維的特點。
小學生的想像從片面、模糊逐步向完整、正確的方向發展。低年級的小學生,想像具有模仿、簡單再現的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中高年級,他們對具體形象的依賴性會越來越小,創造想像開始發展起來。
小學生的思維從以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以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直觀性。低年級學生在不能直接觀察到事物特徵的情況下,對某些概念進行概括會感到困難。而到了高年級,他們則開始能夠依靠表現一定數量關系的詞語來進行概括。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掌握概念中直觀、外部特徵的成分逐漸減少,而掌握抽象、本質特徵的成分不斷增多。
3. 情感、意志的特點。
低年級小學生雖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高年級,他們的情感更為穩定,自我尊重,希望獲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強烈,道德情感也初步發展起來。此時他們的好惡不再是只停留在口頭或面部表情上,而是常付諸於行動。隨著求知慾的日益增強,他們不再滿足於問「這是什麼」,而開始問「這是為什麼」,認識、分析各種問題開始注意從動機、效果多方面評價自己和他人,對成人的依賴性較低年級小學生明顯減少。
小學生的身體各器官、系統都生長發育得很快,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但同時因為他們的自製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沖動,意志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在完成某一任務時,常是靠外部的壓力,而不是靠自覺的行動。在學習活動中,雖然開始時勁頭很足,但卻往往虎頭蛇尾,不能持久。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意志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會漸漸增強,他們能夠自覺地完成作業。在遇到難題時,有時也能夠控制自己不泄氣、不分心,直到問題得到解決。另外,由於小學生的模仿性比較強,因而家庭對他們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特別是現在獨生子女家庭比較多,孩子較易形成任性等不良習慣,因而就更應注意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4. 情緒、性格的特點。
小學生情緒容易沖動,多隨情境的變化而變化,「破涕為笑」之類的表現時常見到。自我控制能力較之幼兒階段有了發展,但仍比較差,特別容易受他人的影響與暗示,進而產生不自覺的模仿行為。高年級學生已能感受到生活新奇和美好,喜歡動腦筋,樂於提問題,但仍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貫性。
小學生的自我評價幾乎完全依賴老師。容易看到自己的優點,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點;較多地評價他人,不善於客觀地評價自己。隨著年齡和見識的增長,他們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師的評價來估計自己,而是能夠把自己與別人的行為加以對照,獨立地作出評價。他們逐步學會了用道德觀點和社會准則來評價別人和自己的行為,能夠同時看到正面和反面、優點與不足。另外,隨著個性的發展,小學生的個性特徵也不斷增強,性格對他們行為的影響越來越大。雖然小學生性格的可塑性很大,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行為會漸漸形成習慣,性格也就越來越穩定,越來越難以改變了。
二、保持學生課堂注意集中的教學策略
「注意」的概念在心理學界有著不同的界定,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加涅認為,「注意」有兩層涵義,一是指知覺的集中;二是指一般的警覺功能。這個定義得到了教育心理學界許多人的認同。注意的特徵有3個基本維度:一是注意的廣度,二是注意的穩定性;三是注意的分配。注意的集中主要是對注意的穩定性而言的,注意的穩定性是指注意維持在相對同一對象上的時間。注意是學習活動賴以產生並完成的前提。注意雖然不是一種獨立的心理過程,但它總是伴隨人的全部心理活動的始終,外部的一切信息,只有在受到注意以後才能進入人的意識。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控制注意力的問題,是教師工作中最精細的而且是研究得還很不充分的領域之一。」
小學生注意的特點:
概括地說,小學兒童注意的發展有如下特點:
1、從無意注意佔優勢,逐漸發展到有意注意佔主導地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設計一組卡片,每張卡片分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畫有一種動物,如猴、狗、熊、虎等,下半部分畫有一種傢具,如桌、椅、鍾、櫥等。測驗時,要求一半兒童記住動物並予以復述,另一半兒童記住傢具並予以復述。結果發現,低年級兒童往往把不要求他們注意的東西給記住了,機時要求他們注意的東西卻很少能復述。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日益傾向於符合任務的要求,力求排除另一半畫面的干擾。這說明小學兒童的注意是從無意注意佔優勢,逐漸發展到有意注意佔主導地位的。 低年級兒童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的直觀性、教師語言的形象性、學習的客觀環境和自身的情緒。上課時,如果教材教具組織得不好或教學方法運用不當,學生的思想就會不由自主地「開小差」。同樣,如果教學方法運用不當,提出一些考慮欠周的問題,也會分散低年級兒童的注意力。 一般說來,低年級兒童做作業時,之所以能堅持有意注意,往往是由於教師和家長的督促。他們的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迫」的。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神經系統的活動更好地得到協凋,加之學習生活的客觀要求,才促使其有意注意逐步發展起來。至四五年級,兒童的有意注意已基本上占居主導地位,有意注意由「被迫」狀態上升到自覺狀態,當然,無意注意仍還具有一定的作用。
2、從注意的保持時間較短,逐漸發展到注意的保持時間較長。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一般情況下,7~10歲兒童能連續保持注意20分鍾,10~12歲約25分鍾,12歲以上約30分鍾。如果教材新穎,教法得當,高年級兒童保持40分鍾的注意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這與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對學校生活逐步適應了、對事物的重要性理解相對深刻了一些、目的性有了進一步明確、自我控制的意志努力也有所發展等因素相關。
3、從注意范圍較窄,逐漸發展到注意范圍較廣。注意范圍有賴於過去的經驗。低年級兒童由於經驗較少,注意范圍相對狹窄一些。一年級兒童在閱讀時,常常用手指指著所讀的字、詞,一個字一個字地去讀,因此斷句、破句等表現很明顯。隨著年級的升高,由於經驗漸趨豐富以及閱讀技巧的形成,中高年級兒童的注意范圍明顯擴大了,閱讀的速度也相應增快了。 低年級兒童不但經驗不多,而目思維富於具體性,因而在一些特殊的復雜的事物面前,不能找出其間的聯系和關系,只能孤立地羅列事物的某些特徵,這也是造成注意范圍狹窄的原因。一年級兒童在進行速算時,只把注意集中在當時直接利用的那些數字上,而不是集中在所有的數字上。例如,有的兒童對三個數相加,如4+3+2,當他把4+3得出7後,再把2+7時,已經記不得7是從哪兒來的了。隨著兒童學習活動的發展和知識水平的提高,隨著以詞為基礎的第二信號系統的發展和邏輯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高年級兒童在注意的范圍上已得到較好的發展。
4、從注意的靈活性較弱,逐漸發展到注意的靈活性較強。低年級兒童在集中注意某一事物時,經常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不善於分配自己的注意。這是由於他們的操作技能正在逐步形成,還很不熟練,很難同時進行幾種動作。例如,對剛入學的兒童來說,要求他們邊聽、邊想、邊寫,是比較困難的。要求他們一邊抄算術題一邊思考解題方法,同樣也是很困難的。只有到了高年級,已熟練地掌握了一些動作,比如熟練地掌握了抄寫技能之後,他們才能把注意同時分配在聽講、抄寫和思考上。
注意的靈活性除了表現在注意的分配之外,還表現在注意的轉移上,即兒童能否根據新任務主動地將注意從一個對象靈活地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去。低年級兒童由於無意注意佔優勢,且注意范圍較窄,盡管活動轉移了,但在從事新活動時,往往還惦記著上一課有趣的內容和作業中的問題,從而造成上課分心。隨著思維與內部語言的發展,隨著自製力的發展,高年級兒童由一節課轉移到另一節課,由一門作業轉移到另一門作業的注意靈活性越來越顯著,注意轉移的特徵才成為一個個體的心理品質而逐步穩定下來。
保持學生課堂注意力集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形象直觀教學手段的應用
形象直觀包括實物直觀、模象直觀和語言直觀。實物直觀是指教學中的真實材料和實物;模象直觀是指實際事物的模型與圖象;語言直觀是指用形象化的語言喚起和形成學生對有關事物的表象。強調教學過程中用直觀形象性原則來控制學生注意力,是基於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而言的。心理學家的實驗研究表明,外加的表象有助於幼兒園和低年級兒童的學習興趣的提高和注意的集中,原因是幼兒園和低年級兒童不能獨立產生表象,但可以利用外部提供的現成表象。中高年級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逐步加強,但在學習活動的高級階段———抽象概念、規則的學習中,仍需要直觀性教學手段的輔助,其原因一則是學生思維發展水平的參差不齊,需要化抽象為具體;二則是直觀性有助於對抽象性進行詮釋和分解。加拿大心理學家佩維奧通過實驗發現,抽象材料只能用言語加工的形式進行編碼,而形象材料既有言語加工形式編碼,又有表象形式編碼,形成了「雙重編碼」效應,從而提高了信息的存貯數量和質量。
總之,直觀形象從吸引學生的外在知覺注意開始,而達到吸引學生內在思維注意之目的。這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培養注意力的唯一手段就是施加作用於思維,而直觀性根據它刺激思維過程的程度,起著促進注意力的發展和深入的作用。」
(二)認知結構中的「導火線」
蘇霍姆林斯基在一次生物課上,講到了《蠕蟲的機體構造》這一節。課前他精心安排學生「讀了一些自然界、土壤等方面有趣的書」,在他們了解了有關蠕蟲的一些基本情況之後,講課才進入正軌。他發現這樣學生課堂注意力非常集中,教學效果很理想。後來他在《給教師的建議》中寫道:「如果在兒童的意識里事先沒有跟教材掛起來的思想,那麼你就無論如何也無法控制住他的注意力,在這里學生的注意力取決於他事先知道的一系列常識,有了這些常識,他就會把毫無趣味的教材看成很有趣味的教材。」蘇霍姆林斯基說,「『思維導火線』也就是在所講的學科中應當使學生有某些已知的東西」。無獨有偶,幾乎在同時,美國的著名教學論專家奧蘇伯爾提出了「先行組織者」的概念。所謂「先行組織者」,是先於課堂學習材料之前呈現的一個引導性材料,它在概念和包容水平上都高於課堂學習材料,從而構築了與課堂學習內容之間的橋梁。對於用「思維導火線」或「先行組織者」促進學生注意集中、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性,蘇霍姆林斯基和奧蘇伯爾都不約而同地作出基本相似的分析,即:就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程度,達到最終的教學合一而言,在從事新的學習之前,使學生認知結構中具有與新的學習任務相關聯的認知內容,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內部思維,提高其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從而能更好地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三)進行科學的課堂設計
課堂設計是教師對課堂教學流程的科學、全面的把握。科學精心的課堂設計是吸引學生注意力並使之持久的重要方法。
1、重視課題的引入。
良好的開端往往是一堂課成功的基礎,如果在開課之始,就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對整堂課中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將大有裨益。新課的引入途徑很多,這里舉「興趣導入」的例子。「興趣導入」就是應用各種手段激發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而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它講究知識性、趣味性、啟發性,一般都不把問題講透,設置懸念,使學生處於一種欲知不能、欲罷不甘的狀態,從而激起學生的求知慾,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興趣導入」要因課、因人、因地、因時而宜,不可生搬硬套,千篇一律。
2、根據學生不同的注意規律掌握好課堂節奏。
研究表明,中小學生的注意規律在注意的3個維度上都有差別,例如在注意的廣度方面,在0、1秒內成人一般能認清八九個黑色園點,看清三四個沒有聯系的漢字,3至4個幾何圖形,但小學生就很難達到這個水平;注意的穩定性與年齡成正相關,8歲左右的小學生注意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鍾,而中學生的注意時間可以超過35分鍾;在注意的分配上,中學生在從事兩種以上的活動時,能同時注意不同的對象,例如一面聽課,一面記筆記,而小學生由於書寫還不能自動化,達到這個程度就有相當的困難。中小學生不同的注意特點要求施教者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講究科學方法,例如對小學生的最佳授課時間一般要控制在20分鍾以內,適應小學生的注意特點,教師在講授某個具體問題時要慢且細,而內容的轉換又要快。教師還必須重視收集課堂反饋信息,把握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變換教學內容和方法,有緊有松,有張有馳,竭力克服教學中的單調感和模式化給學生注意帶來的消極影響,最大程度地延長學生的課堂有效學習時間。
3、作好課堂總結。
課堂總結是對一堂課所學知識的提煉、概括和升華,對這一環節的普遍忽視是當前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一大誤區。針對課堂結束前學生的思維一般都比較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情況,課堂總結要做到3點:一是內容要概括,不泛泛而論;二是語言要凝煉,不拉雜重復;三是重點要突出,不面面俱到。這樣既可保持學生的注意集中,也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實際上成為一種即時的強化復習。
(四)提高教學語言藝術
教學語言藝術是指教師創造性地應用語言的實踐活動。教師語言水平的高低,對吸引和集中學生注意力至關重要。我國古代的教育學著作《學記》就明確提出教學語言藝術修養的標准:「其言也,約而達,微而不藏,罕譬而喻」。17世紀捷克大教育家誇美紐斯曾形象地指出,「一個能夠動聽地教學的教師,他的聲音應該浸入學生的心裡把知識一道帶進去」。要使教學語言達到吸引保持學生的注意的效果,須做到:
1、語言要有邏輯性。語言的邏輯性要求語言所表達的思想要層次清晰,環環相扣,前後連貫呼應。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語言的邏輯性以教師思維的嚴密性、流暢性為基矗從教學過程的落腳點來看,教師必須關注課堂反饋,就是說要注意學生的思維節奏是否與教師的思維節奏合拍。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施教者有邏輯性的語言,嚴密流暢的思維,一旦失去了被教者思維的呼應,就不可能吸引和保持被教者的注意力,整個教學也將失去意義。
2、語言要有啟發性。一方面有「啟」,即教學語言要含有豐富的信息,能喚起學生的思維慾望,開啟學生的思維動機;另一方面有「發」,教師「啟」後讓學生「發」,即能為學生思維留下時空上的迴旋餘地。
3、語言要生動。主要是用生動的語言來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從而使注意集中。
4、語言要幽默詼諧。以此調節課堂氣氛,緩解思維緊張,使大腦皮層興奮點轉移,以更有利於注意的集中。
5、語言要有感情。語言離不開情感,缺乏情感的教學語言就象失去綠葉襯托的紅花一樣黯然失色,會嚴重影響學生注意集中的持久性,也不可能導致注意高潮的來臨。因為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知、情、意相互交流的過程,富有情感的語言一方面能喚起學生的思維注意,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學生的情緒注意,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五)教師非語言表達對學生注意集中的影響
教師進行教學時,除運用有聲語言外,都自覺不自覺地運用非語言行為,如表情、眼神、體態等,它和語言表達構成相輔相成的關系,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信息容量和准確性,增強師生間的感情交流,使學生課堂注意力更集中,更持久。
1、手勢。手勢分為象徵性手勢、描述性手勢、強調性手勢、指導性手勢等,不過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最廣泛的要數強調性手勢,它是為了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加強語言的氣氛渲染。不同的手勢表達不同的情感,但並不意味著教學中運用的手勢越多越好;相反,為起到手勢的作用,課堂教學中應節制手勢的活動頻率,只有手勢和所表達的內容真正統一協調起來,才能起到它的強調、潤色和交流的作用。
2、面部表情。面部能表達非常豐富的情感,課堂上教師的面部表情無疑會參與到教學的全部過程,並且對學生的注意產生直接影響。如果教師上課「板著臉」,則會增加課堂的不安情緒,引起學生緊張和猜測,不利於學生注意的集中;而教師若無其事、滿臉堆笑,又可能使學生過於鬆弛,走向注意集中的反面———分心。
3、眼神。眼睛是面部傳遞信息量最大的器官,課堂上教師的眼神對控制學生的注意起著重要作用,如教師親切的目光會使整個課堂充滿和諧氣氛;教師對某個思維「開小差」學生的注視會使其馬上產生「糾錯意識」,把注意重新集中到學習內容上來;教師對全班學生的掃視會穩定學生的情緒等。研究表明,每當教師注視學生的次數減少時,學生注意力分散的情況就會增加。
4、體態。體態對學生注意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文雅、大方、莊重、穩健的體態不但能增加教師講課的吸引力和可信度,而且能給學生以美的陶冶,使學生心理舒適,有利於注意的集中;而任何形態及動作上的扭捏造作,矯情招搖,都有害於教師的形象和威望,分散或誤導學生的注意。
其他小方法
1、對答法:就是教師問,幼兒答。並且讓幼兒按所答要求去做。如:教師說「1、2、」幼兒答「請安靜 」,教師說「小手」幼兒答「放放好」教師說「小眼睛」幼兒答「看老師」等。這種方法也能迅速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2、暗示法:就是對個別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兒,專注的看他一眼或輕輕地撫摸他一下來引起他的警覺,暗示他快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這樣做的效果要比大聲提醒好得多。
3、激勵法:就是當個別幼兒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有意表揚他附近聽課認真,注意力集中的幼兒,來激勵他迅速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課。如:xx小朋友做的真好。他聽課認真,還大膽舉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其餘小朋友聽了會很快模仿他,做好認真聽課。
4、降音法 :如果部分幼兒注意力不夠集中,甚至交頭接耳。影響了其他幼兒。這時教師如果提高聲音制止,往往收效甚微。如果突然降低聲音,反而會引起幼兒的注意。
回答完畢!!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㈨ 青年志願者到小學如何指導小學生上課
對於一二年級可以教一些簡單的小知識,寓言故事,唱歌之類的,高年級一點可以教教英語,(英語歌之類小朋友感興趣的),注意的是要照顧他們的內心
㈩ 我是一名志願者,要給小學生講課,有什麼技巧
先和他們交朋友 然後耐心點 就好了 當然 你沒專業知識 我就不說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