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學生暑假輔導留守兒童
㈠ 到希望村去輔導留守兒童的英語作文
Nowadays, there are many left-behind children whose parents work away from their
hometowns.(現在這有許多父母因工作而離開家鄉的留守孩) Most of them are from the coutryside, you
know,(你知道,他們大多自農村) they have many problems.(他們有很多問題) They are always lonely and
stressed out because they are short of their parents'
love因為他們缺乏父母的關愛,性格孤僻,學習壓力大) At the same time, they are easy to make mistakes
even do some thing against the laws, because they're short of their families'
care.(同是,由於缺乏家庭的關愛,他們容易犯錯誤甚至犯罪).
How to solve their problems?(怎樣解決他們的問題呢) In my eyes, the government can set
up a parents school for these children on holidays,
(我們可以看到,政府利用節假日建立留守兒童家長學校.)you can organize" hand-in-hand" activity to call on
more people to help them. (你能夠組織"手拉手"活動來幫助他們)You can also raise money to donate
to these children.(你也可以為這些孩子募集錢) As the song says:"If everyone gives their love,
the world will be better."(就你一首歌里唱到的:只要人人都獻上一片愛,世界將變成更美好的人間") It's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se children if we want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如果我們想要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關注這些孩子是很重要的)
㈡ 我是一名農村教師,班上的留守兒童將近一半,如何對留守兒童進行良好的心理健康輔導
首先,對人民教師表示敬意,尤其是像您這樣有愛心的教師!
1.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專多數是缺屬少父母的關愛造成的。
2.祖父母的無力管理和溺愛也是一個方面。
3.這個可以和父母多溝通,要求在外的父母多打打電話和孩子溝通,你要定期提醒他們,父母一般為了掙錢多數遺忘孩子。
4.多和他們在一起,或者讓孩子們就近組成活動小組,定期組織活動。
5.增加家訪的次數。
6.以上為個人外行言論,僅供參考。
㈢ 我們想做一個暑期社會實踐關於留守兒童的,但是我們一直沒有渠道去,請問大家知道怎麼去尋找這些孩子們
去支教
㈣ 作為大學生,我能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做些什麼
我其實也是來問的,說支教的人,請具體說一下好嗎?假如學校不組織,自己要怎樣支教?不是我跑到一個小山村的學校說我要來支教一個月/一個學期/一年 這么簡單的事情吧
㈤ 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如果是以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調查報告為題可以在民政蓋章嗎
國際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學習——內在的財富》中指出:「在現代社會里越來越需要教育為培養個人的判斷力和責任感做出貢獻。」為此,我們選取了這一課題,探索強化責任感教育的新路子,為進一步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培養適應新世紀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作一點努力。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課題調查的具體目標是:
(1)了解學生責任感狀況;
(2)探索當前學生責任感狀況的特點;
(3)探索強化責任感教育的措施,以提高責任感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根據以上目標,我們採用的調查方法主要是:問卷調查方法與訪談法。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多角度地了解學生的責任感現狀。
問卷設計內容的考慮,從責任感的表現(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及責任感個性品質構成的四因素:責知、責情、責意、責行等方面設問,共設選擇題15題。同一時間向我校初三、高三兩個年級的學生發放問卷,共發問卷750份左右,回收有效問卷達93%以上。
二、調查結果分析——學生責任感狀況及特點
1、從對自己的責任感表現看:
人生的自我責任是在人的自愛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自愛指愛惜自己的身體、人格、名譽。作為社會性行為責任的自愛,它廣泛地包含了自我作為行為主體對作為客體的自我的身與心的愛護。每一個學生都必須認識到,一個人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應該在合理的范圍內,讓自己好好地生存下去,並獲得發展。即使當自己碰到任何困難的時候,也應當不斷地激勵自己,勇往直前,堅持到底。這就是對自己負責。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1>、學生中經常運動來保持健康的佔33.75%;不經常運動來保持健康的佔66.25%;從這組數字看,讓人擔憂,學生中不少人運動與保健意識方面的責任意識有待加強。
<2>、學生中對自己的人生有所規劃的佔33.3%;對自己的人生沒有規劃的佔66.7%;認為自己是可靠的人的佔44.93%。認為自己不可靠的佔有15.36%;學生中因為缺乏自信,沒有辦法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規劃。
<3>學生中學習遇到挫折時,毫不猶豫放棄的佔2.3%;想放棄又不甘心的佔61.37%;迎難而上的佔26.33%。做作業時,隨便完成的佔14.42%;自己專心完成的佔19.12%;需要參考別人答案完成的佔63.32%。回答「想當學生幹部的主要原因」時,為大家服務的佔9.93%;可管同學接近老師的佔8.15%;鍛煉自己的能力的佔84.22%。從這三項來看,學生要求自我發展的責任意識還是比較強的。
2、從對他人的責任感表現看:
人生於世,不能老想著自己,心中要有他人,不僅要對自己負責,更要對他人負責。每個人都存在於一張社會關系網中,與他人發生著或近或遠的關系。作為朋友,忠誠、互助、互諒、解危濟困對於我們義不容辭。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1>做錯事或對不起別人時的態度,認為沒什麼了不起的佔8.99%;覺得慚愧的佔24.24%;主動認錯道歉的佔63.43%。當朋友委託做事時,會拖拉著辦甚至不辦的佔4.06%;虎頭蛇尾的佔11.8%,很認真親自完成的佔82.97%。當朋友甲抵毀朋友乙時的做法,把甲的話告訴乙的佔3.34%,把甲的話告訴乙以外的人,希望別人提供是非論斷的佔9.93%,把自己對乙的看法告訴甲,為乙說幾句公道話的佔86.1%。從這三組數字看,絕大多數學生對朋友是非常真誠的。
<2>若你的同學或親戚吸毒,你會:認為這是別人的事,不過問,至好奇,有機會也想嘗試的佔9.61%;勸說他不聽的話也就隨他去的佔25.7%;立即制止,若無效則送去戒毒所的佔65.2%。對異性朋友或異性同學]的交往,你的態度是:只和同性朋友交往的佔8.68%;
只需和他們中談的來的個別人交往的23.09%;尊重他們,他們有困難主動幫助的佔65.52%。若遇到別人不慎溺水,你會:認為不關我的事,走開的佔3.66%;立即下水救人的佔32.5%;找警察來救人的佔48.9%;圍觀,找機會救人的佔15.88%。從這三項來看,學生中絕大多數人是樂於助人的,對朋友有較強的責任心。
<3>假如你發現你最好的朋友考試舞弊且沒有被老師發現,事後你會: 為他慶幸的佔46.5%; 不理睬他羞於與他為友,並告訴老師來批評他的佔5.95%;勸告他今後不能這樣做的佔46.81%。從這組數字看,不少學生不懂得幫助的意義涉及到批評,作忠誠的諍友,即使措辭激烈一些,也是對朋友負責的表現。
<4>你認為一個受人尊重的人最起碼應具有:
出眾的才華佔19.96%;較高的社會地位佔4.81%;擁有大量的財富佔3.66%;較強的責任感佔60.08%。從這一組數字看,多數學生對人應具有較強的責任感的基本素質是認同的。
3、從對家庭的責任感表現看:
作為家庭的一位成員,不應單方面要求得到家庭的保護,而必須對家庭負責、對父母負責,使家庭美滿幸福、父母愉快健康。我國古代思想家主張的所謂「齊家」,在某種意義上,就是要求人人必須具有對家庭的責任心。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1>你父母及家人因病卧床不起時,你會: 因學習緊張幾乎不管的佔4.08%;心裡難受,經常看望一下,但不知如何做好的佔40.96%;照料他們的生活的佔54.65%。當家庭氣氛不太和協時,你的態度或想法: 心裡害怕,想說又不知怎麼說,盡量避開的佔46.18%; 找其他親戚或朋友來勸說,解決家庭矛盾的佔5.64%;自己盡力勸說讓大家開心、和好的佔47.34%。從這兩組數字看,學生對自己的家人有愛心,但解決家庭問題能力不強的人數不少。
<2>下雨了家裡的衣物還在外面露天晾曬,這時你有空,會怎做: 裝著沒看見的佔1.57%;
要大人提醒才收進來或叫別人收進來的佔9.51%;自己主動收進來88.92%。你正要出門,發現家裡沒人但電視機還開著,你見到了:心想不是我開的,讓它繼續開著的佔1.88%; 很不情願地把它關了的佔4.7%;心想太浪費電了,主動關掉電視機的佔89.55% 。假期你在家,父母上班或出外辦事中午才回家,你會:等父母回來煮飯炒菜或去餐館一個人吃的佔38.04%;煮好飯等父母回來炒菜的佔28.21%;做好飯菜等父母回家吃的佔31.77%。假期你在家裡幫助家長做了什麼:也不幫做,只做自己的事的佔25.91%; 照看弟妹老人或外出打工補貼家用的佔20.9%;其它雜事的佔48.17%。對做家務,你認為:理所當然應該父母做的佔6.69%;是幫父母做的,父母應該付錢1.57%,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是應盡的義務77.85%。從這五項來看,學生對家庭事務負責的意識較強,但責任能力有待提高。
<3>每次外出是否跟家人說明去哪裡:沒有說明的習慣,也不想讓家人知道自己的去向的佔12.33%;有時說,有時不說的佔36.57%; 每次都說明的佔47.13%。出門在外,臨時決定不回家吃飯,你會怎麼做:不告訴家人的佔10.97%;等到吃完飯回到家後再告訴家人的佔10.24%;馬上打電話告訴家人的佔78.27。從這兩組數字看,學生出門在外有相當一部分人心中沒有想到家人在牽掛他,不懂得讓家人減少一些牽掛也是他應有的責任。
<4>在商場你看見自己喜歡的東西,但價錢不便宜,你的想法是:一定要家長買或想辦法借錢買的佔6.79%;考慮家裡的經濟承受力後再向家長提出要買的佔32.92%;不是急需的就不要求買的佔60.81%。每年所得的壓歲錢,你:拿來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要父母干涉的佔24.45%;徵得父母同意後買自己所喜歡的東西的佔13.58%;交給父母處理或用自己的名字存入銀行58.62%。從這兩組數字看,學生大多能對家庭經濟抱負責任的態度。
4、從對學校、班集體的責任感表現看:
我們立身的集體,需要每個成員去過問、關心,為其良好發展出謀出力,作為學生應在班級體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以自己為集體的努力與犧牲而自豪。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1>你代表學校參加全市學科競賽,你會: 認為我是被選出來的代表,成績好不好是我個人的事,不關任何人的事的佔5.44%; 感到十分榮幸,有點飄飄然,十分自傲的佔10.14%;有壓力,感到自己代表了學校的榮譽的佔83.07%。參加集體合唱團時,你會:動口但沒聲音的佔5.64%;怕喉嚨痛或怕唱得不好勉強唱出聲音的佔21.22;按要求歌唱的佔73.15%。周六班上組織一次郊遊,剛好你與朋友約好周六齣去玩,此時:心裡明白參加集體活動是大家的義務,但還是跟朋友一起出去了24.97%;帶朋友一起參加班集體活動的佔30.3%;對朋友說明情況,放棄與朋友的約會,參加班上的郊遊活動的佔33.44%。你班與鄰班舉行球賽,當班幹部號召同學們前去為本班吶喊助威時,作為不是球員的你會:因不喜歡看球賽或要做作業不會去的佔13.69%;因喜歡看球賽會去的佔20.17%;作為班集體的一員我一定會去的佔66.98%。當你所在的集體獲得很好的成績並受到別人的贊揚,你內心感受:覺得那是假的、虛偽的佔4.81%;沒什麼感覺,無所謂的佔17.45%;高興、激動、自豪77.85%。你所在的宿舍被盜竊,你會:不關我的事,少說少問或知情不敢說的佔9.62%;知道情況,及時向學校反映的佔69.17%;不知情,但會積極配合學校破案的佔34.69%。假如你是班幹部,而你班自習課的紀律不太好,你會:沒辦法管,免得得罪同學的佔16.82%;將情況匯報給老師的佔14.42%;與其它班幹部協商解決辦法的佔69.07%。實驗課中,你所做的實驗完成,你會:四處走動,跟同學聊天看其他同學完成得如何,並「指導」的佔22.25%; 收拾自己的東西,准備下課的佔18.81%;
收拾儀器並清潔器具,做實驗報告或小結的佔54.86%。從這八項來看,多數同學對集體的責任意識較強,但少數同學的責任心態也是讓人擔憂。
<2>當你值日搞衛生時: 能偷懶則想辦法偷懶的佔5.31%;既不積極也不偷懶,
如果有老師和同學的監督會搞得干凈認真些的佔54.97%;既然是值日就應該盡自己的能力把衛生搞好的佔40.13%。學校正在進行衛生大檢查,而你卻發現走廊上有一張紙,你會:
知道自己應該撿起但懶得去撿,假裝沒看到因為不是我丟的佔17.14%;因為是衛生大檢查我會將廢紙撿起,若是平時則不一定撿的佔59.56%;不管是不是衛生大檢查,我都會將廢紙撿起的佔24.03%。在集體活動中,你除了做好自己份內的事,你還會:一般只做好自己的份內事,能不幹的則不幹的佔34.78%;為集體做事要看我的心情如何的佔18.81%;樂意為集體做事並盡力去做好的佔46.08%。從這三項來看,學生中不少人是知與行分離,真正自覺主動為集體服務的人少了點。
5、從對社會、國家的責任感表現看:
我國古代思想家主張「治國、平天下」,就是指對國家的責任心而言,每個人對自己的祖國,都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是全部人生責任中最崇高的一種責任。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1>你對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觀:認為這種人是傻瓜的佔1.89%;我做不到,但我佩服這種人,希望多點這種人的佔62.07%;人應該這樣活著才有意義的佔26.23%。你認為人生最大的樂趣是:享受的佔5.54%;能達到自己的每一個目標的佔64.4%; 做好本職工作,為祖國為社會多作貢獻的佔6.22%。若有機會出國留學,學成之後,你會:外國生活水平高,堅決不回國的佔1.04%;看情況而定的佔42.42%;爭取回國,報效祖國的佔34.69%。你認為現在在校讀書的目的:報答父母的佔6.27%;上大學或找份好工作的佔53.18%;增長知識,提高素質,將來服務社會的佔41.59%。你對十年後你的理想事業的考慮是:太遠了,不必要這么早去想的佔4.49%;經常想東想西,但有時會發揮想像力想些異想天開的事業56.74%;有堅決的信念,想成為某一行業的出色人才38.35%。從這五項來看,學生中不少人出現國家意識淡化,社會責任感減弱的傾向。
<2>你對服兵役的態度是: 想方設法逃避的佔6.37%;
中國人多未必需要我,最好不用我參軍,但國家徵集到我,我會參軍的佔66.66%;這是公民應盡的義務,應積極報名參軍的佔29.47%。若你已有選舉權,你會:別人選誰我也選誰或棄權的佔12.33%;選自己的好朋友的佔4.91%;認真投好神聖的一票的佔82.44%。對於公益性捐款,你的態度是:不予理睬的佔2.61%;隨大流,大家捐我也捐的佔24.03%;樂善好施,但希望加強捐款的使用監督的佔67.92%。你對義務獻血的看法:獻血對自己身體健康不利,不要獻血的佔4.91%;獻血無所謂,獻也行,不獻更好的佔30.09%;義務獻血利人利已,應主動獻血的佔54.65%。對交通規則你是:遵守太麻煩,還是方便一點好的佔4.18%;有警察就遵守,沒警察就賴得遵守的佔14.21%;遵守,這是對自己負責,也對社會負責的佔70.53%。碰上路人被人搶劫你會:又沒搶到我的頭上,不去多事的佔10.03%;先旁觀,待有人進行救援時才協助的佔18.39%;見義勇為或報警,協助捉拿搶劫者的佔71.78%。去風景名勝區參觀旅遊,見到有人亂扔亂寫,你會:仿效別人亂扔亂寫的佔2.29%;看不慣這種行為,但自覺無力勸阻,管好自己就行了的佔66.25%;報告管理人或好意勸阻的佔29.67%。去餐館就餐,看到用瀕臨滅絕的動植物做的菜,你會:別人能吃,我也照吃不誤的佔18.6%;自己不吃但也不出聲的佔43.99%;說服餐館人員或立即報警的佔36.99%。你對黃色書刊及黃色音像製品的態度:好奇,會偷偷看或認為能增長見識,想方設法借來看的佔32.6%;現在年齡小,不看的佔29.57%;堅決抵制,並會舉報的佔36.47%。從這九項看,學生中社會責任意識時強時弱,對社會應負的責任認識時清時糊。
總之,對學生調查結果分析顯示,我校學生責任感狀況的主流是好的,但確實存在不少問題。呈現出如下特點:
1、對家庭、對朋友責任感意識強一些,對自己的責任意識模糊。
2、在朋友圈子裡責任意識強一些,在朋友圈子外,對陌生人的責任意識較少一些。
3、對班集體的責任感意識強一些,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意識淡化。
4、責任認知強過責任行為,不少學生可以判斷出負責與不負責的是非,但不能把正確選擇付之行動。
5、 責任情感強過責任能力,學生中不少人對一些事情,有心盡責,而無力盡責。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進一步加強中學生責任感教育的對策建議
責任感的形成是一個非自發的過程,它需要通過教育、培養,依賴於外部的導向和內在的自教自律、自我體驗而形成。強化責任感素質教育力度對策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開拓外部導向與自我內化的統一。
對策之一: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應堅持正確的理論導向,做到道德理論知識教育與道德責任行為教育的結合,實現知行統一。
學校德育工作中,理論是行動的先導,必要的理論教育是責任感教育不可逾越的初級階段。通過教育,使學生知道:熱愛生命,維護尊嚴,修身養心,發展自己,實現自我價值——這是對自我的責任。平等待人,樂於助人,善意批評,真誠合作,寬容大度——這是對他人的責任。養老撫幼,孝敬父母,維護家庭和睦,承擔家務勞動——這是對家庭的責任。履行義務,奉獻集體與社會,遵紀守法,參與社會活動——這是對集體、對社會的責任。熱愛祖國,維護國家統一和國家尊嚴,保持民族氣節,履行保衛祖國的義務——這是對國家的責任。認識自然,愛護自然,美化、綠化、凈化環境,節約能源——這是對自然的責任。認識社會、自然知識的價值,廣泛學習知識,靈活運用知識,以便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是學習的責任。通過教育使學生明白社會賦予每個人的神聖使命,明白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是不可推卸的,明白神聖使命的完成必須立足於社會個體的高度責任感。
在德育工作中只重視道德理論知識教育而忽視道德責任行為教育,就會出現知行脫節。要解決知行脫節問題,必須把道德理論知識教育和道德責任行為教育有機結合。重視道德責任行為教育就是要在道德認識的基礎上,把整個社會倡導的道德規范內化為主體的道德義務,並自覺履行這些義務。它的核心是「內化」為主體的道德義務,它的最終表現為自覺的道德行為。它可以通過教學、共青團、學生會組織的活動、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校會、班會、班主任工作等多種活動形式來開展教育。
對策之二: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應注重養成教育。
責行是責任感的外化,是責任感的最終歸縮。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必須重視個人的實踐活動和養成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把「責知、責情、責意」變為客觀現實的「責行」,不至於淪為「口頭上的將軍,行動上的矮子」。養成教育必須從小事做起,從點滴開始,如互助學習活動、參加家務勞動、學校勞動值日、志願者行動等。學校可建立家務勞動制度,根據學生不同情況,要求學生承擔相應的家務勞動,家長給予具體安排落實,學校定期的監督和檢查,並在校園里定期開展家務勞動競賽和表演活動,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逐步具有集體、社會責任感。有人建議學校和社區聯合建立學生義務社會服務制度,要求學生通過寒暑假、雙休日、法定節假日,逐步累計完成共計6個月義務社會服務工作,作為合格畢業生的條件之一。我們認為這一建議是進行責任感素質教育具體可操作性的措施,是強化責任感素質教育力度的一個有效途徑,有利於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素質。
對策之三: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應做到學校、家庭、社會的整合。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學校是培養責任感的重要園地。與其他兩個環境相比,學校的主要任務是教書育人,學校教育的環境具有明確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內容與活動計劃、有系統的組織和特殊的教育條件,對個體的全面發展具有加速作用。但是,實踐證明,單靠學校一方努力,是很難將教育的效能延續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個人的性格、道德意識的形成與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有著密切關系,家庭氛圍、家長的為人處事態度等都會影響孩子的責任意識和責任行為,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學校要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工作,這種溝通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如: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書信交流、電子郵件等。這種溝通的內容應是教育方法的探討,不應僅僅是成績單的報告。社會是人生的大舞台。在這個大舞台當中,人們的責任感得以展現、得以評價、得以檢驗。社會對個人責任感的影響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現實生活中的人們的道德取向和責任感狀況會極大影響新一代人的道德取向和責任感狀況。充滿著責任感的社會和一個不負責任的社會給新一代的影響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個人對責任感的堅持,依賴於社會對其行為的評價。外界對個人富有責任感的行為是贊揚還是譏笑、是肯定還是否定都會嚴重影響個人的責情責意,其中社會對不負責任行為的寬容甚至贊賞就是對責任感的否定。整個社會尤其是各級政府應該樹立一個正確的符合社會實際情況的價值導向,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一個積極向上、遵紀守法、富有正義和責任感的社會風氣和氛圍。一個正確的評價機制,一定要讓「正氣壓倒邪氣」,否則就會使學校變成一個沒有意義的道德說教場所,嚴重削弱學校教育的威信與力量,十分不利於中學生責任感的培養。
對策之四: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應強化責任感教育的滲透性,建立良好校園環境的激勵。將責任感教育滲透到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思想政治課所要承擔的任務,就是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有關社會科學的知識內化為觀點,解決學生的政治導向、理論導向、價值導向以及道德導向等問題,在實施德育方面較之其它德育途徑具有更大的優勢,在進行責任感素質教育方面,也是其他教育途徑不可替代的。它通過課堂教學,以知識為載體,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品質教育、法律意識教育、國情教育、馬克思主義經濟、政治、哲學等理論教育,使學生了解、明確社會賦予每個人的神聖使命,並將其內化為自我體驗,增強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集體、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感。因此,思想政治課應是進行責任感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應當仁不讓地承擔起對學生進行責任感素質教育的重任。教師應充分挖掘思想政治課教材內容,突出責任感教育。將責任感教育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是進行德育教育和培養中學生責任感的基本途徑。過去有人認為,培養學生責任感主要是德育教師或政治教師的事情,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德育教育和責任感教育應貫穿在學校所有學科的教學中,應該貫穿在整個學校教育工作當中。如,通過心理教育、生理衛生、生物等課程的教學,強化熱愛生命、維護尊嚴、修身養心、發展自己的教育,從而增強學生對自我負責的意識。通過歷史、地理、自然、物理、化學等課程,強化熱愛祖國,愛護自然的教育,從而增強對社會、對國家、對自然的責任感。將責任感教育滲透到學校制度文化環境中。處幽蘭之室,養高士之德。人具有從眾心理,輿論導向,他人的行為,對學生行為選擇的影響是深刻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良好環境本身就是人們責任感素質培養和教育的一種力量。優化責任感素質教育的良好環境,還須建立一套獎懲運行機制,建立保護盡責者利益的機制,同時建立約束、懲罰失職者的機制。對盡責者給予肯定和鼓勵,對失職者以輿論譴責、行政處罰,必要時給予法律制裁,揚善抑惡,真正形成盡責者光榮,失職者可悲的校園環境,以推進責任感素質水準提高。此外,還須滲透到管理服務的過程中。
對策之五: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還需要結合普法教育來進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行為不僅是缺乏責任感的表現,而且還是違法行為。因此,培養中學生責任感教育應與中學生的普法教育結合起來。
對策之六: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需要中學生個人的自省和意志努力。任何事物的發展總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家庭、學校、社會等只是培養責任感的外部因素,個人主觀努力才是培養責任感的內部因素和決定性因素。任何好的措施、手段、方法,如果不與學生的自省內化相結合,則言與行不一、思與為不一。因此,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應以人為本,貫穿人本主義思想,一切從學生自身實際出發,立足於學生思維特徵、認識能力,注重教育效果的及時反饋,讓學生明白,任何說教是否有效,主要通過學生自己的自我認識、自我反省、自我認同、自我修正、自我提高才能達到。必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堅定目標,塑造美好品性。當今社會人們的思想日漸多元化,而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期,是塑造力、模仿力最強的時期,因此,要培養責任感還必須提高個人的鑒別力,能排除社會、家庭、乃至學校給個人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把「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之一,把「責任感」作為最美好的品性去追求,不斷完善自我。
㈥ 輔導留守兒童常見問題
全國婦聯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已達2000萬人,並呈繼續增長的趨勢。在一些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在當地兒童總數中所佔比例已高達18%至22%。
調查顯示,由於父母長期沒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兒童在生存發展中面臨著突出問題。一是留守兒童生活問題。由於沒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顧,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
二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兒童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成績下降,有些還由於厭學等原因逃學輟學。
三是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由於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願意接觸或接觸太少,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徵,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
四是留守兒童道德行為問題。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約束,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出現行為偏差,留守兒童違法違紀案件呈現上升趨勢。
五是留守兒童安全問題。據全國婦聯對12省市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顯示,部分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經常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一些地方還出現了強奸留守女童的惡性案件。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8610774.html?fr=qrl3
㈦ 暑假實踐報告關於留守兒童方面的,3000字左右,急
關於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形成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後,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農村),他們被稱為留守兒童。全國婦聯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已達2000萬人,並呈繼續增長的趨勢。在一些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在當地兒童總數中所佔比例已高達18%至22%。這些孩子是農村社會轉型時期和農村大規模勞動力到城市就業後出現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或者父母雙方都在城市打工,或者父親或者母親單方在外面打工。這些孩子或者與他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住在一起,或者與親戚、朋友、鄰居生活在一起,也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自己獨立生活。
由於地理和歷史等原因,我國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農村人地矛盾尖銳。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推動下,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其中大部分為夫妻一同外出,因經濟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留守兒童」問題。由於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群體中最為突出。
據調查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後,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飢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
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近2000萬人。有專家推算和保守估計,近年14歲以下的留守兒童至少在4390萬以上。在一些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在當地兒童總數中所佔比例高達18-22%。父母雙方都外出流動,兒童不能與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況在全部留守兒童中超過了半數,比例高達56.17%。因人口流動引發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一是監護不力,九年義務教育難以保證。據統計,80%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局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及初中教育的在學率都低於正常家庭兒童,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進入初中階段以後,留守兒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歲留守兒童的在校率僅為88%。
二是缺乏撫慰,身心健康令人堪憂。據西部某勞務輸出大省在一縣域內的調查顯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通信頻率月均不足1次。由於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並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項調查顯示,19.6%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不如人,11.4%覺得自己受歧視,9.5%有過被遺棄的感覺。北方某省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兒童所佔比例已高達20%。
三是疏於照顧,人身安全不容忽視。監護責任不落實,監護人缺乏防範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公安部門統計數據顯示,被拐賣兒童群體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是留守兒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時得到父母幫助,極易釀成嚴重後果。
調查顯示,由於父母長期沒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兒童在生存發展中面臨著突出問題。一是留守兒童生活問題。由於沒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顧,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
二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兒童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成績下降,有些還由於厭學等原因逃學輟學。
三是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由於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願意接觸或接觸太少,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徵,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
四是留守兒童道德行為問題。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約束,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出現行為偏差,留守兒童違法違紀案件呈現上升趨勢。
五是留守兒童安全問題。據全國婦聯對12省市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顯示,部分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經常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一些地方還出現了強奸留守女童的惡性案件。
留守兒童的人口特徵
(一)非直接訪談的農村留守兒童
被訪談的58位農村流動人口共有120個子女。有兩個子女的家庭佔大多數,達到65%左右。最多的家庭有5個孩子。調查顯示,留守子女多於隨帶子女,留守子女占被訪談者子女總數的61%。
兒童的性別比比較低。166位留守子女中,留守男孩子為71位,留守女孩子為95個,性別比為75。農村流動父母具有重男輕女的傾向,在有選擇地決定哪個孩子留在老家時,他們更傾向於把女孩子留在老家,而把男孩子帶到城市裡來。訪談個案也顯示,農村流動農民一般也傾向於把最大的子女留在家鄉,如果最大的子女是女孩子,這個子女毫無疑問地會被留在家鄉,但當大子女為男孩子而其他子女為女孩子時,他們更傾向於把大兒子帶到城市裡來。
從留守兒童的年齡分布看,他們的平均年齡為12歲。其中女孩子的平均年齡為12.5歲,男孩子的平均年齡為11.3歲。從教育分布看,6~15歲小學和初
中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占留守兒童總數近90%左右,只有10%的留守學生在高中或者技校和職業高中讀書。
從農村留守兒童在父母外出打工後的留守時間看,他們平均在家鄉的留守時間為5.5年。父母全部外出打工後,88%的農村留守兒童已經在老家留守3年和3年以上的時間。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一般是留守兒童的父親先外出打工,在他們的生計需要幫手或有能力幫助妻子在城裡又找到一份工作的時候,他們會把妻子再帶出去。在很大一部分父母全部外出的農村留守兒童中,他們一般是先由單親父母監護一段時間,然後再變成父母全部外出的留守兒童。由此看來,如果把父母有一方外出時也計為子女的留守時間的話,農村留守兒童在家鄉的留守時間會更長。
留守兒童問題是伴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和勞動力轉移產生,並將長時期存在的社會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關繫到未來人口素質和勞動力的培育,關繫到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也關繫到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貫徹中央《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就必須從法律、制度層面整體地加以考慮和解決。從農村留守兒童在父母外出打工後的留守時間看,他們平均在家鄉的留守時間為5.5年。父母全部外出打工後,88%的農村留守兒童已經在老家留守3年和3年以上的時間。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一般是留守兒童的父親先外出打工,在他們的生計需要幫手或有能力幫助妻子在城裡又找到一份工作的時候,他們會把妻子再帶出去。在很大一部分父母全部外出的農村留守兒童中,他們一般是先由單親父母監護一段時間,然後再變成父母全部外出的留守兒童。由此看來,如果把父母有一方外出時也計為子女的留守時間的話,農村留守兒童在家鄉的留守時間會更長。
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任重而道遠。
㈧ 2011大學生寒假-關於留守兒童調查實踐報告3000字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貧困地區農民外出打工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在打工的農民中,大部分人的子女正處於學生階段。這些身為學生家長背井離鄉的農民帶子女到打工地上學的很少。因為撇開在外地上學的高費用和種種關卡問題不說,農民工大多數沒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有的一年要換好幾個地方好幾個工種,有的由於企業生產開工不足或當地經濟環境等問題,每年中途要返鄉一段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帶著孩子一起四處「流浪」。於是,為了方便打工,他們一般選擇將孩子留在家裡。
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新名詞。隨著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即為留守兒童。調查顯示,當地的留守兒童中有大部分處於0—14周歲。父母外出打工後,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飢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
在當地留守兒童問題如此嚴重的情況下我將我在調查中發現的幾個問題整理如下:
一、學習方面,留守兒童的學習兩極分化現象較為嚴重。有些留守兒童知道家裡供其讀書不易,同時也體諒到父母的辛勞,因而發奮學習,成績很是優異,走訪中可以看到牆上貼滿了獎狀;但是有的留守兒童由於在留守期間是和年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友生活在一起的,生性調皮貪玩,由於監護人文化水平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學習,重養輕教,致使孩子在學習時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導制他們在學習上自覺性差,紀律不強,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成績較差。
二、性格方面。在走訪中發現不少留守兒童較內向,逆反心理較重。有些孩子很好交流但是也有孩子沉默寡言,由於他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孩子的人際交流能力沒有得到有效培訓,而祖(外)父母多數情況下也缺乏這方面的技能,因此,當這些孩子長大後,人際交流的能力並沒有得到同步發展,很難和別人溝通。
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我看到了留守兒童對於生活執著的追求,看到了他們為改變命運做出的努力,一個喜歡寫小說的留守兒童在回答為什麼喜歡寫小說時這樣說道:「現實世界過於殘酷,只有在小說中才能有完美的結局」這是何等的震撼人心,一個十多歲的孩子卻說出如同飽經世事的中年人所說的話,讓我深思,讓我感慨。
或許在自己父母親眼裡,還沒有走出大學校門的我們仍然是一群孩子。但是面對著農村兒童,我們儼然看到了我們那逝去的童趣。走了,或許再也不會來這里,或於我們的命運再也不會相交,但這片土地,這群孩子,這片空氣都將成為我生命中最珍貴的記憶!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通過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了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我們應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自己的位置,對自己有一個准確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會實踐的意義,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知識與能力,才能在今後遇到挫折與挑戰時,用自己在實踐得到檢驗的知識與能力去解決它,克服它。社會實踐使大學生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而那些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節的人,是不可能有長遠發展的。
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不僅要好好學習掌握現代化的知識,而且還要多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運用知識、更好的掌握知識;在實踐中了解社會發展,才能鍛煉自己、發展自己,使自己將來能更好地投身於社會、服務於社會。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系起來,才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