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輔導學生寫好人物作文
Ⅰ 怎樣輔導學生寫好作文呀
寫作是一項綜合性、實踐性都很強的腦力勞動,沒有堅實的生活基礎和扎實的語言基本功,是很難寫好作文的。下面我就談談我是怎樣解決學生覺得「沒什麼寫」這一難題的。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都過有這樣的體驗:感興趣的事,不用別人去說自己就會主動去做;不感興趣的事,即使勉強去做,心裡也不痛快,做事的效率也不高。在教學中,讓學生樹立自信心,體驗成功,是激發興趣的最好辦法。因此,我將習作指導融化在學生喜愛的活動中,積極引發學生在活動中體驗,豐富自己的感受,激發他們的寫作動機,鼓勵他們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想寫啥就寫啥,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寫我心。」
二、鼓勵學生寫真情實感
學生寫作文時常會覺得沒什麼可寫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學生對生活沒有用心去感受和體驗。所以,學寫作文,必須首先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寫起。最好是寫親身經歷過的、有切身情感體驗的事。這樣寫起來就有話可說,也容易寫出感情來。而有些學生寫作文硬是生編硬造一些故事,由於沒有親身的感受和體驗,寫出的作文,總是乾乾巴巴,一點也不感人,讓人一讀就知道是假的,可見,鼓勵學生寫真情實感,是寫好作文的基本途徑。
三、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感受生活
生活中不是沒有美,學生寫不好作文,問題往往就出在缺少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由於缺少這雙眼睛,即使身處美的事物之中,也難以發現美,更不用說去捕捉美,去表達美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認真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用心去觀察、去體驗、去感受、去思考,才會有寫不盡的文章。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用心觀察周圍的事物,身邊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點滴小事,都可以成為很好的寫作素材。此外,還要對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事情多加思考,想想這件事有什麼意義,我們能從中受到什麼啟發等,養成用心觀察、勤於思考的好習慣。努力從生活中汲取寫作營養的同時,更要引導學生去感受和發現美,尋找出一個個「亮點」,加以深入地挖掘。這樣寫出的作文才有內容,才有新意,才有個性。
總之, 要想讓學生學會寫作,教師必須指導學生在觀察生活和語言基本功上下功夫,正所謂「功夫在作文外」。教師的作用就在於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把觀察思考的結果用文字表達出來。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夠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作文難也就迎刃而解了。
Ⅱ 專家指導:小學生如何寫好寫人作文
小學生寫人作文指導的方法和要求
寫人,是小學作文訓練的基本功之一。在記敘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關鍵是看題目如何要求。要求寫事的題目,文中的人要為事服務;要求寫人的題目,文中的事必須為人服務。寫人為主的記敘文,就是要通過一件或幾件事,來表現人物一種或多種品質。寫人的繼續文,敘事不要求完整;記事的記敘文,虛實要求完整,而且要貫穿文章始終。
(一)通過一件事來寫人
通過一件事來寫人,通常是表現人物的一種品質或性格的一個方面。為了刻畫人物,對所寫人物必須進行必要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寫。但是,從以事寫人這個角度來說,最好是選擇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點的事,並把這件事寫好。
在寫事情的時候,要選擇典型的事例。所謂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夠表現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質、美好情感的事。對小學生來說,選擇典型事例,要著眼於小事,選擇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義的小事。這樣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卻蘊涵著深刻的意義,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小中見大」。
(二)通過幾件事寫人
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以是用幾件事表現某個人的一種品質;二是用幾件事表現某個人的多種品質。
要注意:用幾件事寫人,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須把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著重於某幾點進行敘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詳寫;有的事略寫;有的事要求寫得比較完整,有的事要求寫得比較簡單。 通過幾件事寫人,同樣要對人物進行必要的外貌、行動、語言、心理的描寫。
(三)學會刻畫人物
寫人的文章要會在敘事的過程中,對最能表現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點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進行描寫,也就是學會刻畫人物。
1.外貌描寫
也叫肖像描寫,是通過對人物的容貌、神情、衣著、姿態、語調、外貌特徵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種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內心世界密切的聯系,具體說:通過外貌描寫,使人物的形象更豐滿,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通過外貌描寫,揭示人物的身份;通過外貌描寫,展示人物在特定場合的內心世界;通過外貌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質。
總之,外貌描寫要和表現人物特點、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緊密配合。外貌描寫要傳神,切忌臉譜化,反對那種部分主次,從頭寫到腳、千人一貌的寫法。
2.語言描寫
語言描寫有對話和獨白兩種。
對話是兩個人或幾個人的談話;獨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語。語言是人物內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對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個性特點的語言可以起到「聞其言,見其人」的作用。語言描寫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語言要精心篩選,把那些足以能表現人物的個性特點、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語言,寫進文章中;二是好的語言描寫,一定是符合當時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別、年齡和文化修養等方面的特點。
對話描寫有四種形式:說的話寫在後面,說話人後面用引號;說的話在前,說話人寫在後,用引號、句號;前後各引一句或幾句,中間交代誰說的,用逗號;只寫人物語言,不寫說話人。這四種形式要根據實際需要靈活事業,避免行文死板。
3.動作描寫
動作描寫是通過人物的行動、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種方法。一個人的行為、動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徵的最真實的外化。看一個人,不僅要聽他怎麼說,更要卡他如何做,正所謂「聽其言,觀其行」,因此,動作描寫是直接刻畫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寫「活」的重要手段。那麼,怎樣描寫人物的動作呢?
首先,要選擇關鍵性的動作來寫。一個人做事的時候,會有許多動作。但他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這些動作一個不少地都寫出來。這就要求選擇那些關鍵性的、最有意義的動作來寫。其次,要寫准確。同一個動作可以用很多動詞來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氣質的動詞,才能把人寫「活」。有一位作家說過,最難的不是寫動作,而是寫出有特點的動作,從動作中寫出人來。
4.心理描寫
心理的人物內心的活動,是無聲的語言。人物內心世界,指人物內心的喜、哀、樂、憂傷、猶豫、嫉妒、嚮往等復雜的感情。在寫人的文章中,恰當地描寫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畫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寫的要求是:要真實,要有根據;人物的心理變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寫要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務;在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時,要客觀、謹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學生作文時,大多採用第一人稱(「我」活「我們」),採用這種人稱作文,就不能用「他想」的形式來寫人物的心理活動,因為「我」不可能鑽到別人的腦子里去看。此時,可以換一種方式——在描寫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上下功夫,這樣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實可信。
心
Ⅲ 如何指導小學生寫好人物紀實作文
作者/張崇罡 摘要:作文是學生認知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加強作文指導,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是整個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一環。培養小學生寫作的興趣,是小學作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小學生對作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後,並不意味著他們都具備天生的寫作能力,還特別需要語文教師的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閱讀和多觀察生活,從而收集到寫作的材料。學生有了寫作的材料,教師還要激勵他們大膽創作並修改,讓他們在寫作的體會中進步與成長。 關鍵詞:小學生;作文;人物 想要寫好人物,既要活靈活現地展現報道人物的精神風貌,即寫出一個有精氣神的人,又要寫出一個讓讀者可親可近可學的人物,即寫出一個真實可信的人,還要巧妙地運用語言再現人物的形象,即寫出一個鮮活生動的人。這樣一個真真切切的人物才會樹立起來。 一、抓住語言描寫 人物的語言描寫,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寫作基本功,也是學生最薄弱的地方。人物的語言描寫為什麼這么重要呢?道理很簡單,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通過談話來交流感情、說明觀點、傳遞信息。在學生平時的作文里,也常常需要把各種不同的人物(包括自己)的語言記錄下來,為刻畫人物以及表現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務。要寫好人物語言,我們應該注意幾個問題: (2)描寫人物語言時,要能真實地寫出人物說話時獨有的語氣、神態以及習慣性動作等。以此來表現人物當時的心理活動、思想感情等。 (4)記錄人物語言,要根據一定的需要,靈活、合理地運用「直接引述」與「間接轉述」這兩種記錄方式。 (5)人物的語言描寫是為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及表現人物特點服務的,因此,與此無關的人物語言決不能塞進文章里。 如,從《王熙鳳初見林黛玉》賈母給熙鳳介紹黛玉的對話中,學生可以體會到鳳辣子的話外之音,言外之意,從說話中反映出王熙鳳的性格特點:見風使舵、毒辣、尖酸、潑辣、嘴甜心苦、兩面三刀、有心計、察言觀色、左右逢迎…… 二、抓住外貌描寫 外貌描寫指的是對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飾、姿態和神情等方面進行的描寫。寫外貌一定要抓住人物的特點,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寫外貌最忌諱的是「公式化」「一般化」「千人一面」。俄國偉大的作家果戈理說過:「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鑰匙。」再告訴大家一個竅門:寫外貌要注意寫好眼睛。魯迅說:「要極省儉地畫出一個人的外貌,最好是畫他的眼睛。我以為這話是極對的,倘若畫了全副的頭發,即使畫得逼真,也毫無意思。」大家想想這句話是十分有道理的。由此可見,寫外貌不在全,而在精。 三、抓住動作描寫 一個人物是由多方面構成的。寫好人物的動作只是人物描寫的一個側面,而無論是哪個側面,我們都要與人物的特點緊密聯系起來,千萬不要進行「千人一面」「人雲亦雲」的描寫。首先,動作描寫要做到准確具體。其次,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徵、內心活動、精神品質。要能真正地為表現人物的個性服務。動作要能拆分,要把一個大的動作場景拆開,用一連串小的動作來表現。 對於中年級學生來說,作文中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描寫不夠具體,教師可以教給學生一些技巧和方法。當然,這些技巧和方法學生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部掌握,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鞏固,形成一種寫作的良好習慣。關於通過動作描寫來表現人物,許多偉大的人物或作家都有過許多寶貴的經驗。如,恩格斯說:「人物的性格不僅表現在他做什麼,而且表現在他怎樣做。」契訶夫說:「應當盡力使得人物的精神狀態能夠從他的行動中表現明白。」高爾基說:「為了使藝術作品有教育和說服力量,必須使主人公多行動,少說話。」從上面的經驗中我們不難發現,動作實際是人物的又一張名片。所以,我們在教學生習作時這樣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我們一定要加強指導學生。 四、寫好心理活動 心理描寫,是揭示人物內心活動狀態的一種寫法。跟語言、行動描寫相比,它更能直接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是刻畫人物的一項基本功,其表現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內心獨白、表情描摹、展開聯想等。心理描寫,可以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動,即人物想些什麼、怎麼想的,通過文字記錄下來。人物心理活動描寫同人物的語言、行動、外貌描寫相比,心理活動更能直接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思想沖突,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更能推動情節的起伏發展。那麼,如何寫好人物的心理呢?(1)要符合人物身份及特點。心理活動是表現人物身份與特點的重要手法之一。生活之中有形形色色的人,比如學生、老師、醫生……他們因年齡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遇到事情時,就會產生不同的心理。因此,描寫人物心理時,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與特點,要讓人物想自己該想的,避免千人一面和表面化。(2)要交代人物「想」時的狀態。所謂想時的狀態,就是指人物思想時的語氣、動作、神態等。不要總是「我想」「你想」「他想」,這樣寫出來的心理乾巴巴的,沒有現場感。一個人在思想時,總會出現相應的表情與動作,是看著什麼東西默默地想,還是坐在桌子旁撐著下巴微笑著陷入沉思?把它們寫下來,讓我們如見其人,可以加強表達效果。(3)要和其他的描寫相結合,為了表現人物豐富而細膩的內心世界,更有效地刻畫人物形象,光用人物心理描寫,有時會顯得力不從心,往往還需結合人物言行、神態及其所處的環境描寫來實現。這樣結合著寫,不僅能揭示人物內心,刻畫人物的性格,還能增強文字的藝術表現力。
Ⅳ 如何指導小學生寫好人物紀實作文 15
肖像描寫,也叫外貌描寫,是指對人物的容貌、衣飾、姿態、神情等特徵的描寫。
肖像描寫雖然寫的是人物的外表,但描寫的目的決不止在於使讀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而是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魯迅的小說《故鄉》中兩次刻畫了閏土的形象。少年閏土生氣勃勃,機智勇敢,是一個項帶銀圈、手捏鋼叉保衛瓜田的小英雄。二十年後的閏土卻面目全非:「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得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那手也不是我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而更使「我」感到悲哀的是閏土的神情與態度:「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這兩處肖像描寫通過鮮明的對比使讀者感受到舊中國廣大農民所經受的飢荒、苛稅、兵、匪、官、紳的種種重壓,感受到他們身心所忍受的無限的痛苦與摧殘,更感受到作品所表達出的,作者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
語言描寫,指對人物對話和獨白的描寫。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應當切合他的身份、經歷,反映他的思想感情。描寫人物的語言,意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塑造人物形象。
有一篇短文《香煙在哪裡》,其中的人物(爸爸和五歲的孩子磊磊)對話原來是這樣寫的:
「磊磊,告訴爸爸,香煙藏在什麼地方?」
「爸爸,抽煙是有害的,香煙里有尼古丁,你要有毅力,就把煙戒了。」
這段話,既不符合孩子的年齡、身份,也沒有表現出父子的不同特點、情態。後來經過修改,符合了對話描寫的要求:
「磊磊,好磊磊,快告訴爸爸,香煙藏在什麼地方?」
「不,媽媽不讓。」
「磊磊,你不知道吧,寫文章抽支煙,一些一大篇。」
「不對,阿姨從來沒有這樣說過!」
「磊磊,爸爸明天帶你去公園看猴子翻跟斗好不好,快告訴我。」
「不嘛,我才不做叛徒呢,就不告訴你。」
行動描寫,指對人物的行為、動作的描寫。作品中的人物是靠動作活起來的,人物的行為完全是受其思想意識支配的。描寫人物的行動,也同樣是為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Ⅳ 如何指導小學生寫人的作文
描寫人物是小學作文的必備基本寫作之一,很多的家長都不知道怎樣輔導小學作文的人物描寫。其實任何的寫作都有一定的技巧,在寫記敘文的時候,人物和事件是分不開的,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能夠認清題目的要求。怎樣寫好描寫人物的記敘文?那麼本文就是針對怎樣輔導小學作文有關人物記述文的學做方法。
寫和人物相關的繼續文,沒有像寫記事記敘文那樣,要求必須虛實寫完整,事情貫穿整個文章,寫人的記敘文是通過一個事件或者是幾件事情來對人物進行描寫。
一、通過一件事來寫人
通過事情來描寫人物,一般就是要對人物的某種品質或者是性格特點用事情來突出和表現。用人物的外貌、話語、動作、心理來進行多方面的描寫。要突出典型,所謂的典型就是能充分表現人物思想的事情,將人物的好的思想品質表現的淋漓盡致。
二、通過多件事寫人
通過幾件事寫人就是用多件事情來反應一個人的品質,但是對於事情的敘述應該是完整的,將事情的發展寫的清清楚楚,比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也可以通過幾件事情的交叉敘述來對人物進行刻畫。但是同樣要對人物的外貌、行為、話語、心理進行詳細的突出描寫,這樣才能突出人物的品質。
三、怎樣刻畫人物
在敘述過程中寫人物,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的思想和感受、人格特徵外觀、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述,這就是刻畫人物。1.肖像描述,通過容貌、表情、服裝、姿勢、腔調等特徵來描寫。揭示一個人性格的方法,角色的外觀與角色的內心世界密切相關,通過對外觀的描述,使人物形象可以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2.語言描述既是對話又是獨白。對話是兩個或幾個人之間的對話;獨白指的是人物進行自我對話。人物最能夠表達其內心的活動就是語言,這在表達人物的思想品格方面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具有個性的語言可以讓人通過聲音就能知道是誰的作用。
怎樣輔導小學作文人物的寫法你學會了嗎?除了以上這兩點之外還有就是對人物心理、行為的描寫,總而言之就是要學會去抓住特點,通過對這些特點用文字能夠清楚的表達,使文章中人物以及人物品質在讀者心中留下難以忘記的印象。
Ⅵ 怎樣指導學生寫描寫人物的文章
小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往往比較空洞,沒血沒肉,只有主幹,沒有添枝加葉的成分。寫出來的人物往往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如: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笑就有兩酒窩……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世界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這就是說,人都是具有個性的。學生在寫文章時,要准確地表現出人的個性特點。那麼怎樣將人物的個性鮮明地表現出來呢?
在寫作的過程中,就要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的表現展開深入細致的描寫。
寫人物的外貌是指對人物容貌、姿態、神情、衣飾等特徵的描寫。寫好人物的外貌,要注意兩點:
(1)寫出人物的外貌特徵。外貌描寫不能從頭到腳,面面俱到,不分主次地全面描述,像照相一樣全部收攝在內;也不能搬用套話,千篇一律,千人千面,像寫小孩,都寫成「濃眉毛、大眼睛、一笑兩酒窩」。這樣就不會寫出動人的形象來。
寫人物外貌必須抓住人物的特徵,然後著力去表現這些特徵。比如在學過課文《少年閏土》一文中,作者就是緊緊抓住閏土的特徵寫他的外貌的:「頭戴一頂小氈帽,項戴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那匹猹盡力地刺去。」這個外貌描寫,由於把閏土的特徵表現得極為突出,便給人們留下了終身的印象。學完課文,我給學生安排了一組小練習:1、你和同學們天天生活在一起,上課、下課、搞活動、做游戲……可以說是最接近,最熟悉的了。然而你想過沒有,怎樣准確地寫出你最要好的或最佩服的同學的外貌呢?想一想,寫同學的外貌一般都寫哪些內容?一般男孩和女孩的外貌特徵是什麼?如何突出這些特點。
人物的語言是和他的身份、經歷、思想感情密切相關的,因此,寫好人物的語言是寫好人的重要手段之一。
1、人物語言必須能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質。
2、人物的語言必須符合人物的身份。即什麼樣的人講什麼樣的話。退休老爺爺愛坐在公園、茶館里聊天,他們對眼前的事忘得快,對過去的事記得牢,常愛說:「嘿,我年輕的時候……」「從前哪……」聲調比較平緩,充滿了對往昔的感慨。老奶奶說起話來嘮嘮叨叨,沒完沒了。小孫子要出門,她要叮嚀半天:「小心車子,別撞著!」「放學早點回來……」小孩子好奇心大,求知慾強,老是追著大人問個沒完:「小鳥為什麼停在樹上?」「為什麼它媽媽不接它回家?」抓住不同人物的特點,寫出符合他(她)的身份、年齡、性別的語言來,才會讓人們感到真實可信,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
1、寫行動一定要著力表現人物性格特徵,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2、寫人物還要注意寫出人物的習慣動作。人們常常會表現出各自特有的習慣動作。例如小弟弟不愛清潔,不帶手帕,流鼻涕了,常會用手背一抹;戴眼鏡的人,鏡架寬了,老是滑到鼻尖上來,日子長了,就會有用中指或食指把眼鏡往上一推一推的習慣動作……。作文時把人物的這些特有習慣動作寫出來,就會增加文章的色彩,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
3、人的動作變化最多,差別也比較細微,我們還要學會精確地描述動作。
心理描寫,是對人物內心活動的描寫。它是直接揭示人物精神世界和思想活動的一種方法。深刻、生動的心理描寫,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開掘文章的思想,深化文章的主題。深入描寫人物的內心活動,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通過心理描寫來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動的過程展現出來。不然,人物的形象無論如何都會顯得蒼白無力。寫好人物的心理要注意以下幾點:
1、心理描寫要切合人物的身份、年齡和性格特點。
比如《窮人》那篇課文,寫桑娜的心理活動是恰到好處。她家裡很窮,一家七口只靠丈夫打漁維持生活。現在鄰居西蒙死了,她必須擔負起撫養西蒙兩個孩子的義務。但是她家養得起嗎?丈夫會同意嗎?她心理忐忑不安,內心進行著激烈的斗爭。這段心理的描寫就完全符合她的身份和性格特點。
2、心理活動描寫的語言要力求准確、精煉、適當,要防止不合人物實際或冗長。好的心理活動描寫不一定寫得很長,關鍵是准確、適當。比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作者周曄得知自己讀書囫圇吞棗,伯父巧妙地給予批評時,她「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罵還難受。」這短短一句話便把周曄當時的心理狀態十分完美地表現了出來。
除了做到以上幾點,我還鼓勵學生多閱讀。由於小學生的閱讀量較少,語言缺少豐富的內容。這時就得靠老師正確引導學生閱讀《作文選》及其他閱讀材料。《作文選》選登了許多學生的優秀作文,我們要鼓勵學生閱讀《作文選》和其他閱讀資料。但要指導學生正確閱讀,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地全部抄襲,而是從閱讀中積累詞彙,豐富自己的語言,增長知識,借鑒別人的寫作方法。另外,還可以摘抄文中生動形象的語句,如關於人物外貌及動作描寫的語句、人物刻畫的語句等。只要符合自己的文章需要,因時因地因事地放在自己的文章里,如果文章讓人讀了合適,組合嚴密,沒有硬塞的感覺,就說明把「借」的東西寫活了。
總之,作文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也是一個學生觀察生活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辨別真善美能力的綜合反映,是學生個人素質的體現。教師要正確引導,從內容入手,使學生樂於寫作,切實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Ⅶ 如何輔導學生寫好作文
就是要多舉例子的呀
Ⅷ 怎樣指導學生在作文中寫出人物的特點
一、肖像描寫:
也叫外貌描寫,是指對人物的容貌、衣飾、姿態、神情等特徵的描寫。
肖像描寫雖然寫的是人物的外表,但描寫的目的決不止在於使讀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而是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魯迅的小說《故鄉》中兩次刻畫了閏土的形象。少年閏土生氣勃勃,機智勇敢,是一個項帶銀圈、手捏鋼叉保衛瓜田的小英雄。
二十年後的閏土卻面目全非:「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得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那手也不是我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而更使「我」感到悲哀的是閏土的神情與態度:「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
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這兩處肖像描寫通過鮮明的對比使讀者感受到舊中國廣大農民所經受的飢荒、苛稅、兵、匪、官、紳的種種重壓,感受到他們身心所忍受的無限的痛苦與摧殘,更感受到作品所表達出的,作者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
二、語言描寫:
指對人物對話和獨白的描寫。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應當切合他的身份、經歷,反映他的思想感情。描寫人物的語言,意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塑造人物形象。
有一篇短文《香煙在哪裡》,其中的人物(爸爸和五歲的孩子磊磊)對話原來是這樣寫的:
「磊磊,告訴爸爸,香煙藏在什麼地方?」
「爸爸,抽煙是有害的,香煙里有尼古丁,你要有毅力,就把煙戒了。」
這段話,既不符合孩子的年齡、身份,也沒有表現出父子的不同特點、情態。後來經過修改,符合了對話描寫的要求:
「磊磊,好磊磊,快告訴爸爸,香煙藏在什麼地方?」
「不,媽媽不讓。」
「磊磊,你不知道吧,寫文章抽支煙,一些一大篇。」
Ⅸ 如何輔導小學生寫好作文
一)明確寫作必須的儲備寫作和別的學科有所不同,它需要學生在寫作進行之前,擁有一定的積累和儲備。這也就是說,在寫作之前,要讓我們的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有意識地增加寫作素材、書面語言、表達方式、書面表達經驗等方面的積累。中國有句古話叫「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孩子要進入寫作,先要有一點積累,先要有一點准備。我這里所說的准備是多方面的,不是說背上幾首古詩,讀了幾篇文章他就能解決問題。我們的同志常常以為,孩子背了幾篇文章就應該會寫作文了。這恐怕是一廂情願的事。作文之前的儲備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書面語言的儲備大家知道,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運用的是口語。口語雖然跟書面語言有著天然的、千絲萬縷的聯系,擁有很多相同或相通的地方,但書面語言畢竟比口語更加精煉、准確。比如我們平時說話可以帶「這個、這個,那個、那個」之類並沒有實際意義的東西,但到了書面表達的時候你就要把這些東西去掉。另外,在口語交際的時候,雙方的動作、表情、神態都不需要介紹。因為大家在場,一目瞭然。但是在寫文章的時候,你就要有所交待。由此可見,無論是書面語言還是書面語言的運用都需要有一些積累。這里所說的書面語言,至少包括規范的詞語、句子,有趣的歇後語,形象的比方、名人名言,比較健康的順口溜以及典故、格言、諺語等。蓋房子,必須實現准備好建築材料,搭建文章這棟房子理所當然地需要書面語言這一材料的儲備。因此老師們平時就要注意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們加強這方面的積累。2、 表達方式的儲備因為書面表達是以文字的方式呈現的,它的表達方式和口語並不一樣,比如說不同的文體表達的方式就不一樣。記敘文怎麼寫,書信怎麼寫,便條怎麼寫,都有一個方式的問題。另外,像記敘啊,描寫啊,說明啊,議論啊,抒情啊,我們都要把握它,並能在寫作中運用。要說明的是,我們不是要搞名詞概念的記憶,而是要讓我們的孩子擁有這方面的真知和真本領。只有這樣,需要的時候,他們才能自然而然地會用議論、描寫、抒情、說明等表達方式,更加清晰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情感。這樣做,也就自然而然地把寫作和閱讀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塊了。3、 寫作素材的儲備古人曾經說過:一個人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習作素材的積累同樣需要從這兩個方面入手。為什麼著名的作家寫得好,一方面是要盡可能地地讀書,借鑒前人的經驗,另一方面那就是擁有親身的體驗。這一點是很非常重要的。很多作家之所以能寫出驚世之作,很多情況下得益於他們常常有不同於常人的特殊經歷。請大家注意:這里所說的寫作素材,它包括事件、人物、景緻、場面、物體,以及在參與、觀察、體驗過程中的心理、感受等等。我個人認為:這個方面的積累需要我們的老師、家長,在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注意引導孩子有意識地進行。既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問,也不能事無大小,處處設卡,搞那些讓孩子戴著鐐銬去跳舞式的傻事。現在有的老師或家長叫孩子觀察,還未出發就先布置一道作文題,你想,「緊箍咒」已經牢牢地扣在了他們頭上,他們還會對上觀察感興趣嗎?4、表達經驗的儲備除以上所說,我們還要關注學生寫作經驗的儲備。很多著名的作家都說,作文沒有法,寫多就是最好的法。我覺得這話是提高寫作能力的至理名言。寫作和閱讀一樣,是在寫作實踐中形成寫作能力的。就拿最基本的習作能力來說吧,比如怎麼做才叫明確寫作要求,明確需要表達的話題等等,都不是靠理解哪些概念,死背那些名詞術語能夠解決的。有位老司機曾對我說:「你要真的學會開車,開夠了十萬公里就一切都明白了。」可以說,寫作的能力也和學開汽車有相似之處,它同樣是在實踐過程中獲得的。我想,改造我們的寫作教學,很重要的一條那就是創造條件,讓孩子們快快樂樂地多寫。光靠一個學期七次或八次課堂作文,恐怕是練不好寫作的真本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