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輔導案例解析
㈠ 小學生團體心理咨詢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況
王滿,男,8歲,小學二年級學生。該生學習成績差,性情怪異,很難與同學相處。
1、 衛生習慣差,手臉總是有污穢;
2、 人際關系惡劣,總是欺負周圍的同學,總以強者形象出現,無緣無故的,就打同學一巴掌或踢同學一腳,要不就咬人。
3、 組織紀律差,上課時有話就說,沒有留心聽課、認真思考、舉手回答的習慣。
二、原因分析:
1該生從小跟爺爺在老家生活,很少見到父母,對父母缺少依戀。,爺爺對他言聽計從,千方百計滿足他,漸漸形成橫蠻任性的性格。(小時候環境生活的影響)
2、後來父親怕他吃虧,叫他回擊欺負他的人,漸漸地,他由一個受他人欺負的人轉為一個欺負他人的人,由一個弱者變成一個大「天王」,令老師極其頭疼。(父親錯誤的引導方式)
二、原因分析:
由於該生自小過於寵愛、放縱,家長怕他吃虧,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變得像個「小皇帝」。別人說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卻目中無人,動不動就打人。該生以自我為中心,不接受別人的意見,他並沒有認識到來學校是來學知識、學文化的,更沒想到來學校是要遵守紀律的。對待這類孩子,一下子的批評教育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解鈴還須系鈴人,來源於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學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養。
三、綜合分析與診斷
該兒童目前要解決的主要有三方面問題:
1.攻擊性行為;
2.人際關系;
3.學習適應性。
為什麼會有這些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1.攻擊性行為:
根據兒童的成長經歷,攻擊性行為的產生主要是經驗習得的結果。人的行為都有"趨利避害"的特點,之所以選擇某種行為,主要是這種行為能給當事人帶來某種利益。本案中的"攻擊性行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轉換,但當他打了小朋友後沒有任何的"懲罰"出現,就再一次證明了這種行為是可行的。"強者打人"與"弱者挨打"的體驗在認知上讓他強化了這種打人的行為,讓他在認知上強化了這種行為的合理性。
因此,觀念中形成了這樣的推理:「弱者」受到別的小朋友欺負,「強者」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武力來保護自己。而且,在"我是強者"的強烈暗示下,往往會對外界發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強者姿態。
當行為不斷反復後,將會變成為一種習慣,甚至成為人格特徵之一,就現狀及年齡階段,還談不上"攻擊性人格",只能說有攻擊性傾向,也正因此,及時的干預是可以矯正的,否則隨年齡的增長,行為復現率的提高,會使改變難度增大,演變為人格特徵。
2.人際交往問題:
該兒童的人際交往問題與他的攻擊性行為密切相關。攻擊性行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負",但卻引起了同學的"注意",這些行為也就形成了他在別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動不得、說不得、脾氣大、愛打人、即使有些行為是暗示"我想跟你們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認同和接受的。
3.學習適應性:
現該生學習沒有多大的進步,這是發展過程中的適應不良表現。這除了影響行為與人際協調外,還有對學習態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響。
目前,該生所面臨的學習問題主要是如何調整好情緒,給予學習相應的注意力,提高上課效率,並且這也是促進人際關系的重要方面。在行為上給予積極的建議與指導,兩者結合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四、進行晤談引導
1、詢問基本情況。
2、向家長反映該生的在校表現,表明想教育好其兒子的心意。
3、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與孩子交談,探尋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願;
5著重讓孩子表達"當時怎麼想,想怎麼做,感覺如何",目的一在於讓孩子宣洩;二在於讓父母學習與演練與孩子的溝通;三可以順勢引導家長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6、讓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歡迎的學生,讓他明白如何與同學相處,做個受同學歡迎的人。
7、指出繼續努力的方向:繼續自我監督與控制。
8、制定行為目標,加強自我管理能力;
五、咨詢效果評價
基本達到預期目標:改善了攻擊性行為,促進了良好人際關系的發展,提高了學習適應性水平。
㈡ 小學生心理學案例,運用小學生心理學知識分析
小學生心理輔導個案分析
一、 基本情況
林XX,男,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頭腦聰明,語言表達能力很好。但自製力較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亂說話就是做小動作,無法專心聽講,經常嚴重干擾上課秩序,行為上表現出多動的傾向:1、活動過度:(1)經常在座位上扭來扭去,小動作多。(2)在一些不該動的場合亂跑亂爬。(3)很難安安靜靜地玩。 (4)經常話多,說起來沒完。2、注意力不集中:(1)學習、做事不注意細節、粗心大意。(2)做事時難以集中精力。(3)經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4)經常丟一些常用的東西。(5)經常容易因無關刺激而分心。(6)經常忘事。3、反應很慢:(1)考試經常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2)寫一個字要花別人兩三倍的時間.(3)課上被老師點名,要個三四秒的時間才會反應過來。
二、診斷和成因分析
1、父母工作忙,沒時間管孩子,所以未能及時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而當他們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時,問題已經很嚴重了。這時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值又容易過高,希望通過一兩次的教育就讓孩子改掉不良習慣,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2、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嚴重偏差。父親教育方式簡單粗暴,採用棍棒式教育,而他媽媽對他則比較溺愛,家庭教育觀念的不一致他不良的行為習慣未能從根本上改變,久而久之他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就越來越難以改正。
三、教育和輔導過程
1、對學校環境的干預。
① 調整座位。由於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任何視覺或聽覺的信號都會轉移他的注意力。所以我選擇了上課比較遵守紀律的同學坐在他的旁邊和前後。並且讓他坐在教室的前邊,這樣我可以經常注意他並針對其不良的行為採取措施,當他分心時可以及時提醒他。
② 改變教學方式。採用靈活、有趣、快樂的教學方式授課,爭取每節課都能有讓他發言的機會,努力把他帶到課堂中來,不讓他的注意力游離於課堂之外。
③ 對學習的期望:選擇適宜的學習目標,降低期望值,找出適合他的學習方法,盡量減輕他的作業量,減輕學習負擔,加強對其學習技能的培訓,如精確做作業的能力、仔細檢查的能力等。
2、對家庭管理的干預。我及時與其家長聯系,相互配合,共同商討干預方案。要求家長要全面、客觀了解孩子的情況,保持平常心,為孩子選擇適宜的學習目標,不要提過高的要求。另外向其家長提供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不是日復一日地陪在孩子身邊做作業。
①幫助其家庭制定明確的規定,且具有一定的規律。這對一般的孩子很重要,對注意力渙散的孩子更加重要,使孩子在家的活動有規律,家長的規定要簡明扼要,規定越具體,孩子就越容易約束自己。
②自我控制能力訓練:鼓勵家長幫助他建立獨立學習、生活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制定學習計劃,自己整理書包,學會記筆記,學會提高學習效率。
③家庭作業的管理:鼓勵家長運用一些方法,培養他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認真記錄家庭作業的內容,適當輔導,規定時間按時完成,對完成的作業及時反饋等,並採取一些強化手段,對加速學習的正確行為進行表揚,增加適應行為,減少問題行為。
3、行為矯正。對於注意力特別不集中的孩子僅靠一般的教育是不夠的,還要針對其情況對其行為進行矯正。對於董XX,我主要採用了兩種矯正方法。
①陽性強化法:其目的是通過獎賞、鼓勵等方式使某種行為得以持續,其適用於治療多動、學習困難等。在應用陽性強化法前我首先確定要改變他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將會導致其學習障礙。重點幫助他養成認真聽講的習慣,同時當他認真聽講時,立即給予陽性強化,例如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他,或給他一顆小星星。由於對他及時進行獎勵,讓他感到了愉快和滿足,每次上課他都會有所期待,盡量克制自己,希望得到我的表揚。偶爾有分心的時候,只要看到我在看他,他馬上會有所收斂。
②追蹤輔導。每兩周作一次個別談話,鼓勵他友愛同學、尊重老師、專心讀書,協助其養成良好的習慣。
四、輔導效果
主要的變化是他注意力尤其是主動注意力改善,在上課時能安靜地坐在座位上,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課,不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響。活動量和小動作減少,原來在課堂上進行的無關活動消失了,有效的聽課時間增多了。
五、總結
面對林xx同學的實例,讓我更加認識到中低段學生的激勵的作用。因而針對類似這樣的學生要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我們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不良表現上,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優點和特長,使之一步步注意到自己的不足,慢慢地改變,通過多元評價、活動參與,使其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最終養成認真學習的好習慣。
㈢ 小學生心理的個案分析
增強耐挫力——小學生心理個案分析一、案例介紹: 欣欣,男,9歲,小學二年級學生,既聰明又活潑。因父母忙於做生意,他在家大部分時間與爺爺奶奶在一起過。欣欣既是獨苗,又是長孫,自幼在爺爺奶奶的百般呵護下成長,倍受寵愛,被爺爺奶奶視為掌上明珠,成為家中的「小皇帝」,事事一帆風順,都能如願以償。久而久之,便形成倔強的個性。在學校里,他「目中無人」,我行我素,喜歡在同學面前耍威風,出風頭;脾氣暴躁,情緒不穩定,易沖動,與同學關系不好,與老師關系緊張;自製力差,意志力薄弱,遇到挫折就大發雷霆,經常賭氣。二、原因探究:1、 家庭教育的影響。「身教重於言教」。針對欣欣的個性心理,我進行家訪,從他家長的話語中,我了解到欣欣耐挫力差屬「遺傳」,而「遺傳」的結果並沒有給他家帶來什麼大麻煩。再說,他的學習成績優異。於是他家的長輩就聽之任之,順其自然,極少對他進行針對性教育。2、 前期教育的影響。我是在二年級時接到欣欣這個班的。本來,我對他的名字就不陌生,因為他有個「調皮大王」的雅號,這是在辦公室閑聊時聽他一年級的班主任提過的。剛到我班的第一天,他給我的印象挺可愛的。而一開始上課,麻煩就來了,他蹲在椅子上,雙手一直擺弄自己喜歡的玩具,課本放一邊,這哪象「學生樣」?我一看,真想狠狠訓他一頓,可仔細一想,第一節課總也得留一點面子。於是,我走到他身邊,靠著他的耳朵說了一句;「請坐端正些,好嗎?」他一聽,眼睛直盯著我,也許是看見我臉上的笑容,不一會兒,他果真坐得端端正正。過後,我了解到,他當時悶了一肚子氣,心想:「以前的老師,什麼事不依著我?今天可倒好,干嗎和我過不去?」我暗地裡高興,這一「感情處理」果然見效。因此,我相信呀 要老師對學生多些諒解,即使是「調皮大王」,只要「精誠所至」,也能「金石為開」。三、理輔導及措施: 採用綜合心理輔導方法,重點培養他隨挫折的能力,分析他耐挫力差的原因,有的放矢地給予疏導、排解,增強他的抗挫力。提高欣欣的自我控制能力,培養穩定情緒,承受挫折心理,形成健康的個性心理。1、 引導正視挫折。一開始,我採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對他加以引導,讓他認識到: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關鍵在於怎樣正確對待挫折。記得在期初競選班幹部時,他狂妄自大,以為能「輕而易舉」,沒想到結果卻落選了。因此,他大發脾氣,同學們也避而遠之。後來,他正視了自己的缺點,但對自己的第二次競選缺乏信心。針對這一情況,我對他說:「其實你很優秀。」一聽這話,他紅著臉問我;「老師,這是真的嗎?」我點了點頭。只見他又猶豫了一下:「假如選上了,我能行嗎?」我說:「只要對自己有信心,發揚自己的優點,糾正自己的缺點,你准行的!」聽完這句話,他高興地走了。競選會上,他以堅定的信心——「痛改前非」,博得同學們一陣熱烈的掌聲,贏得了個「學習委員」。2、 體驗艱苦勞動。「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無偉男」,抗挫折能力要在挫折中獲得。我故意在勞動中讓他做一些消耗體力大的勞動,讓他真正體驗艱苦勞動的感受。因為這不僅能培養他的吃苦精神,還能培養他堅持忍耐的精神。開學初的勞動,他盡量挑些細小的活兒干,還在同學中虛張聲勢,遇到重些的活兒,他就退卻了。這時,我就採用「激將法」,對他說:「你長得又高又胖,力氣最大,這活兒該你包了!」他聽後,吐出了長舌頭,硬著頭皮幹了起來。從那以後,他得了個「大力士」的雅號。有了這個雅號,他幹活再也沒有偷懶過。在勞動中,他不僅出盡了風頭,也嘗到了戰勝挫折的甜頭。3、 搞好家校配合。縱觀欣欣的這一心理障礙,我主動取得家長的配合。我常通過家長會、家訪、電話聯絡等途徑了解他在家裡的表現,建議他的家長適當讓他做些家務,以增強他的耐挫力。經過一段時間,他逐漸懂事了:父母下班,他能端茶送水;爺爺奶奶生病,他就急忙去探望……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應經常反思,改進不足,提高家教水平,不能「只養不教」。學校是強化教育的主陣地,家長應密切配合老師,與老師一道齊抓共管,這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是相輔相成、不可或缺的。讓孩子永遠心情舒暢,永不受委屈,這是家長所希望的。可是今天你為他訴「不公」、平「冤屈」,明天誰為他披荊斬棘、遮風擋雨、鋪路墊石呢?因此,做家長的應時時提醒自己:今天要為孩子准備他在未來生活中乘風破浪前行的條件,也要為他打下在逆風中行進的基礎。4、 學會克服困難。應付挫折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我覺得只有讓他在競爭中經受鍛煉,磨礪堅強的意志,才能培養他的韌性、耐挫力和受挫後的恢復能力,才能使他學會從別人或外界給予中得到幸福,並從內心深處激發一種自己尋找幸福的本能。這樣,他才能在任何困難和挫折面前泰然處之,保持樂觀。去年,我推薦他參加數學競賽。然而,他因第一次參加而怯場,結果「名落孫山」。我鼓勵他:「雖然這一次發揮不好,但畢竟是第一次,只要你有信心,無論有多大的困難,你都能戰勝的。」他聽後喜笑顏開,答應我參加下一次競賽。5、 經過努力,欣欣恢復了理智狀態,內心達到平衡。能主動經常去接近同學,跟同學談心,溝通思想;能主動把憋在心裡的苦悶向老師、同學吐露,解開自己心理的疙瘩;能在挫折面前自覺擺脫困難,做生活的強者。四、小結 該同學由於耐挫力差,經一學期的不斷感化教育和多次的心理疏導,情緒憶較為穩定,心理狀態能保持平衡,達到預期的心理教育目標。本案例表明在實施心理教育過程中,要把握時機,調整有效的心理輔導措施,運用綜合的科學心理方法,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㈣ 小學生心理問題案例
基本情況:
***,男,二年級住校的學生,學習成績一般,性格較外向,活潑好動,脾氣倔強,以自我為中心。王天恩的父母離婚,母親再婚,他跟隨媽媽生活,他媽媽總覺得對他有虧欠,十分嬌慣、溺愛。
主要問題:
該學生在一年級第二學期開學時,情緒有些反常,變得沉默寡,上課時無精打采,眼睛無神,對什麼事情總是提不起興趣,還有不想上學的念頭,影響了正常的學習。
背景資料:
該學生在一年級第一學期時上課認真,回答問題積極,和同學之間的關系良好。在一年級第二學期開學時,情緒有些反常,變得沉默寡。因為我校是寄宿制學校,所以兩周回家一次。每次王天恩媽媽把他送到學校後,他總會在學校哭鬧,不讓媽媽離開,要媽媽陪他,老師總是百般勸說後才能進入教室學習並且讓他媽媽離開。一個月後,不肯進教室學習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他要媽媽留在學校陪他,如果媽媽不留下來,他就不上學了,要和媽媽一起回家。他的情緒不穩定,上課時無精打采,眼睛無神,對什麼事情總是提不起興趣,影響了正常的學習。
我通過和王天恩交談,據其自己敘述是因為母親再婚後,又為他添了個小弟弟,全家人都圍著小弟弟轉,他認為媽媽對他的關心少了,不喜歡他了,所以媽媽送他到學校後,他才不讓媽媽離開自己,不願意上學這樣的舉動。
初步分析:
該孩子年齡小,經過一個寒假和家人的不分離,形成了比較深的依戀,而且寒假中又幾乎沒有參加任何集體活動,所以他對家庭的依戀比較深,對寒假結束回到學校上學產生不適應症狀。該學生又遇上母親生了小弟弟,突然間有人和他分享了母親的關心、疼愛,這種角色轉換使她幼小的心靈一下子不能承受如此巨大的反差,促成了他的更加不適應,因而產生情緒困擾,表現出比較嚴重的焦慮情緒,在課堂上無精打采,不願意上學。
輔導策略:
1、談心法:首先找該生了解其成長過程所遇到的事情,幫助其分析目前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結。其次找該生母、繼父談心,讓他們了解該生的表現及想法,使他們從思想上重視,並同時,通過各種渠道,讓他感覺到親人就在她身邊,並沒有不喜歡他,還在關心他的成長。
2、角色轉換法:讓該生自製兩個指套,一個指套正面畫上他自己,另一個指套上畫上小弟弟,把它們分別套在手指上,來回扮演這兩個角色。通過想像說出他自己不滿的話,說出弟弟可能的想法,排泄其心中的郁悶和不安,這樣可以使他舒解心結,走出陰影,療治創傷。
3、交友法:老師讓該生多接觸些被公認為慷慨大度,樂於助人的同學,讓他們的好思想、好行為來感染她,學會他們處世的態度與方法,學會關心他人,改善人際關系,擺脫孤獨。
4、行為療法:讓該生在家幫助父母照看小弟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這樣,該,從而改善人際關系,獲得自尊,擺脫了孤獨,生活愉快。
輔導效果 :
由於家長的大力配合,該生積極努力,與同學、家人關系良好,樂於助人,能體諒別人的難處,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她終於走出了陰影的纏繞,走向了陽光燦爛的新
㈤ 小學生心理輔導案例分析 山鷹起飛
「山鷹」起飛了——例案分析
「山鷹」起飛了這篇文章使我非常有感觸,它是我這個准教師在今後的教師生涯中應該學習的典型例子,在今後,應該注意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充滿信心,使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都能獲得發展的思想體現。
文中劉勇是後進生,後進生的學習能力一般都很弱,又具有「自卑、疑懼「等特點,同時又缺乏堅強的意志,自製力又差,於是他們的學習成績一般太差,這在教學當中是常遇到的事,大多數教師都會抱怨,認為孩子本來就不願意讀書我有什麼辦法。同時又覺得他們學習成績差,於是便不重視他們。此案例中這位楊老師並沒有放棄連班主任都抱怨的學生,他讓一個「有點失去學習信心」的學生變成了期末考試中名列前茅的學生,在他面前突然展現出了一個充滿希望的世界」。而趙老師認為後進生是基本沒有優點的,這就有違學生是教育中的主體地位的觀念。使師生關系僵硬.師生關系在教育中的作用是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是衡量教師和學生學校生活治療的重要指標;師生關系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和校園文化。所以要重視後進生的特點和師生關系的重要性。
文中楊老師的引導非常重要,他並沒有像學生班主任一樣的去批評與打擊學生,而是從給學生修改詩歌開始,使孩子樹立強烈的學習信心,再引導孩子和他談心,使他充滿學習的動力。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就應該培養後進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使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山鷹》發表在「發表園地」獲得了的成功是多麼的重要,試想,如果孩子這一次不成功,還會有「期末考試中名列前茅的」的劉勇嗎?孩子他需要成功,他需要贊賞。老師的任務就是給他創造成功的機會,創設成功的氛圍,激發孩子成功的慾望。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就應該善於發現後進生身上的閃光點,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感覺。
而文中的班主任趙老師在評價後進生的時候說「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說期中考試有兩門不及格,還寫什麼詩!」這並沒有起到一個教師,一個班主任應盡的責任!班主任處於班級管理的核心地位,班主任應具備一個合格教師具有的各種素質,即:無私奉獻的師魂,誠實正直的師德,全面發展的師觀,教書育人的師能,嚴謹求實的師風。因此,我覺得班主任在今後的教師生涯中應關注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學習,關注學生情緒,力求使學生都能在學習上得到更大的發展。
從這個教學片斷中,我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教學不能等同於發展。只有那些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只有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的、挑戰的教學,只有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也只有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也只有那些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也只有那些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方式的教學,才能有效增進學生的發展,幫助每個學生得到更好的成績,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培養成社會有用的人才。
㈥ 小學生心理輔導案例分析
看了上面的內容後,我強烈地感受到孩子心理障礙的形成,家庭的因素佔主要作用版。所以,在輔導孩權子、幫助孩子的過程中,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是需要去做的,那就是去疏通孩子母親的愛之渠。母親給予孩子的愛是任何一個心理輔導老師都無法替代的,但心理輔導老師可以幫助母親,重新擁有愛孩子的能力,這種能力不代表母親的言行是對還是錯,而在於愛的表達方式是否被孩子接收到,是否真的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如果不是,那麼,只有去換其他的方式去愛,換不代表無能,換只代表去尋找更好的途徑。
願我的感受能夠對你有所啟迪,能夠幫到孩子的母親學會愛的方式,幫到孩子健康成長。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