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理論宣講歷史新坐標與青年理想
A. 當代青年大學生為什麼要樹立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
因為青年是國之棟梁,我國又是社會主義國家,所以青年要樹立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為國家的富強與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出自己的一份力。
淺論新形勢下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對策
大學生是一個高素質的群體,是我黨應重點培養、發展的對象。積極慎重地吸收優秀大學生入黨,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面臨的情況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校黨建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必須在更廣泛更深刻的意義上認識做好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全球競爭日趨激烈,中國在挑戰中尋求發展機遇
當今世界時代的主題是雖和平與發展,但充滿著更為激烈的新一輪的競爭。我國在挑戰中尋求發展的機遇,但可能受到外部敵對勢力的阻撓。加強黨的建設,尤其是培養年輕一代具有堅定政治信仰和現代知識的共產黨人,是強國富民的重要基石。
(二)信息技術高度發展,黨的傳統工作方式受到沖擊
信息時代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具有高度的開放性和全球交互性。高校在某種意義上是各種信息,包括「中西文化」的交匯中心。這使黨建工作所處的環境更為復雜。過去的自上而下以集中宣講為主的黨內學習等模式,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滿足黨員的需求。傳統的教育系統和手段面對挑戰。在高校中,部分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對黨內學習教育活動興趣不高,無不與此有關。因此,需要尋找新的途徑和方法,將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灌輸給學生,用鄧小平理論武裝他們的頭腦,使他們成為黨的事業的接班人。
(三)高教改革進一步深化,傳統教學組織模式面臨新的挑戰
正在深入的高等教育改革突現了一些新的特點。
1.隨著學分制的逐步推行和後勤社會化,按班級、年級開展活動的傳統組織形式日趨鬆散,導致學生的校園意識、班級概念淡化。學生社團等活動可能成為學生學習和交流思想感情的主要場所和方式。
2.經濟因素日趨突出。學生繳費上大學且學習費用逐漸增加,學生生活壓力加大,導致物質利益的誘惑力增加。為誰而學和如何學習的問題擺到了學生面前;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和如何培養人才,成了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必需考慮的重要問題。
3.畢業擇業更為實際。學生畢業擇業的市場化,使學生黨員的就業也同樣走向自主之路。如何使黨員畢業生進入到社會繼續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是高校黨建工作的新課題。
4.高等教育規模擴大,導致學生群體的異質性增加和交流范圍的擴大。如何讓青年學生在大學階段受到共產主義理想的熏陶健康成長,是高校黨組織肩負的重要使命。
二、目前高校學生黨建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工作狀況與新形勢的要求還不相適應。要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必須認真研究面臨的新情況和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體制條塊分割,黨建工作缺少有力的抓手和工作載體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基本上是由系黨總支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負責,黨員輔導員參與,形成院系和班級一條線的工作體系。但現在各種學生社團群體的影響和作用進一步強化,使得現有的學生工作管理體制中思政與黨建之間、學工部和團委(學生會)之間條塊分割的缺陷進一步突出。分管副書記和輔導員忙於日常事務,難以把學生的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同其他學生工作部門作有機聯系的思考和安排;基層黨組織對學生黨建缺乏指導和幫助。安排黨員教師擔任的學生入黨聯系人,有些工作不到位。
(三)黨建內容不夠明確,實際工作定位較低
黨建工作包括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隊伍建設等方面。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應有其自身的重點和特點。但現在學生黨員的活動與黨外活動脫節,與團組織、學生社團群體的活動缺少聯系;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定位於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基層黨組織活動內容貧乏,多半是用來解決新黨員發展問題或讀報念文件,而思想的交鋒、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增強黨性修養的活動較少。
(四)黨員模範作用發揮不夠,整體影響尚不明顯
學生黨員應該在群眾和集體活動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但總體上看高校學生黨建在「進口」上把握較嚴,但有些學生入黨後在群眾和集體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不夠;學生黨組織的整體影響也不明顯。在校園中活躍的各種群眾性社團活動中,學生黨組織的聲音較為低沉,學生黨員在各種學生活動中發揮的作用有限。
(五)工作方式和觀念陳舊,對培養現代型優秀人才思考不夠
黨組織應該吸引現代型的優秀人才入黨。但部分黨建工作者思想觀念陳舊,對主動適應社會、社會活動能力強的學生往往抱有成見。他們的「優秀學生」標准仍然是考試成績優秀、聽老師話、朴實穩重等。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價值觀念日趨多元化。許多人不再把入黨、提乾等看作是自身發展的唯一選擇。不少優秀大學生認為,只要勤奮刻苦掌握現代科技知識,仍能有良好的發展機會。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在培養創新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方面,肩負著特殊的歷史使命。
(六)考察重點把握不準,發展導向存在偏差,發展數量偏低
在校園生活中,較少有機會考驗發展對象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的黨性表現。大學生入黨的考察較多集中在學習成績和社會公德等方面。但考試成績排名和生活小節上的要求與思想信仰不屬於同一層面的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黨員身份對大學生的擇業會有某些影響。現有學生黨員比例過低產生了一個後果,即學生黨員在畢業後相當一部分會應聘或被推薦到各級黨政機關,而到新經濟組織中去的黨員數量越來越少。
三、面向21世紀學生黨建工作的對策
(一)建立推優、育優的體系
1.推優就是推選出各方面表現都較優秀的學生作為黨組織發展的重點培養對象。在校黨委組織部和校團委主持下,形成團組織推優,黨支部培養,黨總支把關的工作體系。團支部定期組織討論並向黨支部提交推優名單,經過徵求黨內外群眾及輔導員的意見確定重點培養對象。
2.育優是工作的關鍵。推優選出的對象還存在著某些缺點和不足。育優就是黨組織以黨員標准對他們嚴格要求和進行再教育,使他們能不斷地進步,達到黨員的標准。育優需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首先,建立一支以輔導員、入黨聯系人、黨員教師為主的育優隊伍。他們可以從各自的不同方面給入黨積極分子以指導,幫助他們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思想、專業及理論水平上不斷提高。
其次,不斷完善育優機制。可採取點面結合、多方位培養的方法。面上培養以黨章學習小組為主體,指導學生學習黨的基礎知識以及如何寫入黨申請書、思想小結等,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端正入黨動機,並聯系實際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同時推薦優秀學生參加學院業余黨校學習,提高政治理論水平;要求入黨積極分子參加院、系、班的青年志願者服務隊,接受實踐的考驗。
(二)辨證掌握入黨條件
要提高高校學生黨員的比例,必須辨證地掌握學生黨員的標准。長時期來,學生入黨條件過嚴,但入黨後缺乏持續培養手段。我們主張:(1)對學生的入黨條件應抓住主流,不必等學生各方面表現都完美後才發展入黨。(2)重視入黨後的持續教育培養,使他們將入黨作為按黨的要求奮斗終身的起點;(3)對學生黨員要給任務、壓擔子,讓他們在學生工作中鍛煉自己、示範他人、服務群眾。
(三)充分重視黨員的繼續教育工作
第一,要切實抓好組織生活。過去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主題往往是發展工作,較少靜心進行政治理論學習和思想交流。這樣學生黨員的思想理論水平難以進一步提高,還可能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定期地進行有質量的組織生活,是提高學生黨支部戰鬥力的基本保證。
第二,要在學生黨員中樹立良好的黨風。現在學生黨員中存在一團和氣現象,很少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要通過對學生黨員的培訓以及對發展工作中有關問題的嚴格把關,逐漸扭轉這一風氣。
第三,要接受群眾的監督。新生進校後,要把學生黨員介紹給系裡的廣大師生,以便接受群眾監督,也提醒學生黨員時時記住自己是一名黨員,在學習生活中真正起到模範帶頭作用。
新形勢下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思考
「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是我國高等教育必須解決好的重大戰略問題。胡錦濤同志發表的關於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講話,提出了「八榮八恥」的明確要求,第一條就是「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這是一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具有很強的民族性、時代性、針對性和實踐性。特別是對當代大學生牢固樹立愛國主義思想,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特殊指導意義。
愛國主義,集中表現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為國家獨立富強而英勇獻身的奮斗精神。高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主課堂、主渠道,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學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實行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方針,按照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增強時效性的要求,以創新的思維,積極探索愛國主義教育的新內容、新途徑、新方法、新機制,以開拓高校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
一、愛國主義教育要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對偉大祖國無比熱愛的深厚感情,首選於對祖國歷史、民族文化、國家發展的深刻了解。大學生雖然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愛國主義知識,但按成才的要求還很不夠。所以,在大學階段,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培養大學生愛國情懷,是教育教學過程的重要內容和要求。高校要制定愛國主義教育總體規劃,以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系統性和計劃性,並針對各學科特點和教材內容,明確愛國主義教育教學的重點,全面滲透愛國主義思想。特別是有關近現代史教育、國情教育、民族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形勢政策教育內容的教學課程和專題講座,更要發揮各自的愛國主義教育優勢。通過對國情、歷史的全面深入了解,認識中華民族的偉大和民族精神的崇高,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歷史比較、發展比較和中西比較中,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樹立和堅定建設現代化強國、實現民族振興的理想信念。
二、愛國主義教育要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
與中學生相比,大學生是趨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群體。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僅靠單一的課堂教育不易充分調動其積極性,還應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對於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幹、培養品格,增強愛國情感和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應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保障機制,把社會實踐納入學校教育教學整體規劃和教學大綱,規定學時和學分,提供必要經費。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進一步明確「為誰學習,為誰工作」和「做什麼人,怎樣做人」的問題,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感和社會責任感。
三、愛國主義教育要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
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徵和學校特色的高品位校園文化,不僅是學校自身發展和社會健康發展的需要,更是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需要。校園文化的人文環境建設,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為主旋律,以學生的內在成長和養成為目標,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共青團組織及學生班級、社團組織的作用,以英模報告、專題講座、文藝表演、圖書閱覽、校史展覽、研討會、攝影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及校訓、校歌、校報、校刊、櫥窗、廣播等喜聞樂見的形式為依託,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愛國主義教育大格局,抵制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蝕與影響,激發大學生勤奮學習、遵紀守法、熱愛生活、富於創造的愛國熱情。
四、愛國主義教育要與國內外重大事件相結合
新世紀面臨著新機遇和新挑戰,國際國內形勢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在諸多因素、諸多矛盾交織發展的情況下,對人們產生較大沖擊影響的國內或國際性、地區性的事件會不斷發生。這些可預見或難以預見的重大事件,無一不牽涉著那些民族與國家的利益,大多包含著愛國主義教育、國際主義教育素材。大學生是不斷成長的一代知識新人,對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一般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關注度。這種必要的不可避免的關注,是大學生有覺悟的表現。同時,如何適時正確地加以引導,抓住契機進行現實的愛國主義教育,是高校不可迴避而又必須做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愛國主義教育要與推進改革開放相結合
我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國家要富強,民族要振興,必須實行改革開放。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改革開放與愛國主義是貫通和統一的,改革開放是國家民族前途的命脈所系,是愛國主義實踐的重要內容。因此,開展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就要緊密結合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來進行,以愛國主義教育推動改革開放,以改革開放促進愛國主義教育。
六、愛國主義教育要與師德建設相結合
高校教師不僅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弘揚者、傳播者和推動者,而且是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面對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新形勢,應重點從四個方面加強師德建設:一是要有愛國敬業之德。二是要有為人師表之行。三是要有與時俱進之品。四是有要尊愛學生之情。
B. 四有青年是哪四有、。
四有青年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青年。
「四有」是國家對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內容。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民都有自己的素質。這種素質的好壞,決定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成就和進步。
因此,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就要培養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推進現代化建設。「四有」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其中的理想和紀律特別重要。我們這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國家,靠理想,靠紀律,組織起來才有力量。否則,就會像一盤散沙,不僅革命和建設不會成功,還會遭人宰割。
(2)輔導員理論宣講歷史新坐標與青年理想擴展閱讀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深情寄語年輕一代:「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作為基層的青年幹部,永遠在學習路上,能經受得起鍛煉,才能增長才幹。
要堅定目標、不怕辛苦,做有理想的青年。心中有陽光,腳下才有力量。基層要以座談會等傳幫帶形式,與青年幹部面對面互動,教育青年幹部胸懷理想、志存高遠,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
要勤於學習、練就本領,做有文化的青年。基層青年幹部要抓住在基層的寶貴機會,對待知識如飢似渴,多讀有字、無字之書,堅持做到大會小會多聽,大事小事多干,不計得失、不怕付出。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等線上新媒體平台,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新黨章等內容,提升自身理論水平和業務素。
要把握道德、知行合一,做有道德的青年。基層青年幹部在工作中直接面對群眾、面對農村第一線,在扶貧攻堅工作中,要扎實開展結對幫扶工作,積極參加扶貧攻堅各項工作,爭當扶貧攻堅的先鋒隊。
C. 當代中國國情與青年歷史責任觀後感
當代中國國情與青年歷史責任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機遇與挑戰心得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 機遇與挑戰心得 作為歷史學專業的輔導員, 作為歷史學專業的輔導員,聽王瑞璞教授中國經濟體制改革 ——給予與挑戰的講座,別有一番韻味。 近兩個半小時的講座使 ——給予與挑戰的講座, 給予與挑戰的講座 別有一番韻味。 讓我們清楚中國尚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發展中階段, 深感時代青年 讓我們清楚中國尚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發展中階段, 應當肩負歷史的重任。 應當肩負歷史的重任。 中國經濟滯後有著歷史根源。中華先民依靠「十千維耦」 中國經濟滯後有著歷史根源。 中華先民依靠「 十千維耦 」 、 千耦其耘」 「 千耦其耘 」那樣的協作性勞動生產方式致使城市化進程的滯 這不但導致了商品經濟發展和自然經濟解體過程的滯後, 後, 這不但導致了商品經濟發展和自然經濟解體過程的滯後,還 阻滯了市民階層的成長。 阻滯了市民階層的成長。 中國經濟面臨挑戰,環境、資源、能源、人口、就業壓力、 中國經濟面臨挑戰,環境、資源、能源、人口、就業壓力、 兩極分化、 敗等因素使得中國經濟發展緩慢,而中國農業發展 兩極分化、腐敗等因素使得中國經濟發展緩慢, 落後是中國經濟落後主要原因。 中國農業數千年來一直以種植業 落後是中國經濟落後主要原因。 為主, 由於人口多, 耕地面積相對較少, 為主, 由於人口多, 耕地面積相對較少, 相對較少 糧食生產尤佔主要地位, 糧食生產尤佔主要地位, 與同期發達國家比,農業發展落後。在我國, 與同期發達國家比,農業發展落後。在我國,由於勞動力資源豐 土地和資本資源稀缺, 農業生產中勞動投入的邊際生產力極 裕、 土地和資本資源稀缺, 農業生產中勞動投入的邊際生產力極 其低下,在很多地區甚至出現了零值邊際勞動的情形。其次, 其低下,在很多地區甚至出現了零值邊際勞動的情形。其次,我 國農業在勞動密集型的農產品生產上具有比較優勢,而在土地、 國農業在勞動密集型的農產品生產上具有比較優勢,而在土地、 資本密集型的農產品生產上則處於比較劣勢, 其根源在於科學技 資本密集型的農產品生產上則處於比較劣勢, 術落後, 是中國經濟滯後的又一重要因素。 提高中國農業機械化, 術落後, 是中國經濟滯後的又一重要因素。 提高中國農業機械化, 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要務。 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要務。 人與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 自詡為知識分子的我們應當如何 人與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 肩負歷史責任?就個人來說,將知識轉化為勞動力, 肩負歷史責任?就個人來說, 將知識轉化為勞動力,青年人應當 不斷汲取文化知識與技能,刻苦學習、努力工作,恪守職責, 不斷汲取文化知識與技能,刻苦學習、努力工作,恪守職責,追 逐理想,在實現自我價值中實現社會價值。 逐理想,在實現自我價值中實現社會價值。 作為地方高校輔導員來說, 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的高素質 應 「 作為地方高校輔導員來說, 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的高素質「 素質 用型」人才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智育為主、德育為先」的思想, 「 用型」人才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智育為主、德育為先」的思想, 讓學生學習文化知識與技能,從熱愛家人、朋友、他人、 讓學生學習文化知識與技能,從熱愛家人、朋友、他人、社會到 愛祖國,為中華崛起讀書志向,涵養感染他人, 愛祖國,為中華崛起讀書志向,涵養感染他人,專業知識回饋社 會。 (食品與制葯工程學院) 食品與制葯工程學院)
D. 社會主義四有青年是哪四有
四有青年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青年。
拓展資料:
「四有」是國家對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內容。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民都有自己的素質。這種素質的好壞,決定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成就和進步。因此,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就要培養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推進現代化建設。「四有」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其中的理想和紀律特別重要。我們這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國家,靠理想,靠紀律,組織起來才有力量。否則,就會像一盤散沙,不僅革命和建設不會成功,還會遭人宰割。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做『四有』新人」 ——鄧小平為全國青少年題詞 1980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給《中國少年報》和《輔導員》雜志的題詞:「希望全國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有體力的人,立志為人民作貢獻,為祖國作貢獻,為人類作貢獻。」《人民日報》1982年5月4日發表的社論《當代青年的歷史使命》中把鄧小平的題詞延伸為「培養青年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有強健體魄的新一代。
這不僅是學校和共青團的責任,而且要靠所有家庭和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1985年,全國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加強和改進新時期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在四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培養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從此,做「四有」新人的口號和以此為主題的活動(如1985年「祖國在我們心中,做四有新人」、1991年「學雷鋒精神,做四有新人」)在全國各行各業展開。
中國共青團是中國青年的先進組織,是中國共產黨的有力助手和後備軍,是中國青年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大學校,是培養和造就「四有」青年的革命熔爐,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祖國的生力軍。她的最終目的,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