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災後團體心理輔導
⑴ 災後心理輔導的災後心理輔導禁語
心理干預成為災後重建的重要部分,沒有心靈的重建,所有的重建都看不到陽光。目前有上千心理志願者在災區與災民進行心理式的交流或集體心理活動。由於中國真正的心理醫生是很少的,災區大多心理干預者是只懂心理常規的志願者。除了熱情和愛心外,心理交流的方法是最重要的。下面是心理專家對心理志者進行培訓時,對與災民特別學生進行心理情緒釋放性交流時,非專業心理學志願者必須銘記的15條語言禁忌。
撫慰心靈,15條心理危機干預志願者不能說的話,原因附後。
1、「我知道你的感覺是什麼?」———遭遇這場突如其來的地震,倖存者的體驗是撕心裂肺的,我們只能想像災難的苦楚,不能體驗經歷者真實心理感受;
2、「你能活下來就是幸運的了」———倖存者常常寧願死去,他很可能會抱怨自己為什麼不和親人一起遭受苦難,一起死去;
3、「你能搶出些東西算是幸運的了」———這是旁觀者的話,是站在你的角度上評論倖存者的處境;
4、「你還年輕,能夠繼續你的生活」———死去的親人是無可替代的,倖存者會渴望與他們同甘共苦;
5、「你愛的人在死的時候並沒有受太多痛苦」———實際,死亡是最大的痛苦;
6、「她/他現在去了一個更好的地方/更快樂了」———這只是看法,而不是感受,而且是你的看法,不是倖存者的看法;
7、「你會走出來的」———沒有站在倖存者的角度去看問題;
8、「不會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會有問題的」———問題已經發生了,而且還不可逆轉。
9、「你不應該有這種感覺」———任何感覺都是真切的,不能被否認的,也是否認不了的;
11、「時間會治療一切的創傷」———說這種話,是在幫助當事人主動遺忘悲劇,而這恰恰是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源頭;
12、「你應該要回到你的生活繼續過下去」———或許他也想,但他暫時做不到,而原來的生活軌道也的確不可能再回去了。
13、「堅強點,想開點,面向未來吧!」——一個幸福的人有什麼資格來「要求」受傷如此之重的人們?
14、「過兩天我來看你。」——如果你不能保證到來的話,請不要隨意許下不能完成的諾言。
15、「我代表……政府……人民……」——不要一時激動「代表」政府和人民許諾。
另外,不要詢問慘烈事件中的細節,不要強迫回憶痛苦。如果他不願意回憶不願意說,自然是其內心力量不足以應對,強行介入會產生一系列創傷反應。此外,與受災群眾交流時出現冷場不要著急找話,只是深情而默默的陪伴本身也是一種安撫。再者,不要過分關懷,這樣會使對方失去真實自我需要的自由空間,使他們帶上面具生活。試想,領導如果天天來你房間看望你。
心理志願者不能以一個高高在上的姿態去撫慰受難的心靈。在災難發生十天後,作為心理救助者,我們唯一可以做的是,走過去,握著對方的手,無言地陪伴。站在災民的心理立場上去面對所有的問題。做一個好的心理志願者首先一定要進行心理換位。我們只是心理抑悶釋放的橋渠,給處於災難深淵中的心靈一線光明,再發現人性本能自救的力量,我們給災民生存的路上一盞明燈,照著他們用自己的腳走出來。讓住!面對我們受難的鄉親,我們不是上帝,我們不是拯救者,我們只是他們所歷災難的共同親歷者,在尋求快樂自生的路上我們是不願意退縮的陪伴者和積極向上的榜樣。
⑵ 小學生團體我心理輔導課主題有哪些
給中小學准備心來理輔導課程的話自自然是要針對中小學生的特點,大致就是獨生子女問題、中高考壓力、人際溝通、情緒調節、迷茫、自卑、厭學、青春期等常見問題,來作為中小學心理輔導的主要課題比較合適。
此外,給中小學生准備團體心理輔導還要注意兩點:
1.青少年團體心理咨詢標准版工具箱從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和成長規律出發,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常遇到的心理壓力、情緒困擾、人際沖突所設計。
2.青少年團體心理咨詢促進性主題工具箱針對一些典型主題設計層層深入的系統性整體活動方案。
博仁團體心理輔導課程可以幫助學校(大學、中學、小學)心理輔導老師,教會怎麼去設計和開展一期團體心理輔導,怎麼去當好團體咨詢教師的等等方面哦。
⑶ 如何進行兒童的悲傷咨詢
通常採取「悲傷支持性小團體心理咨詢」的方式。輔導人員可視學生於震災後之個別狀況與需要,篩選較需協助與情感支持的學生,如家中有人罹難、受傷、房舍損毀、過度驚嚇或目睹災難現場者(但遭遇重大失落者,如家中多人去世、唯一悻存者需特別考慮個別與團體治療的形式),組成一群4至12個相似遭遇、情感或行為上問題的支持性團體,此團體以分享、支持、關懷與回饋之情感支持為主,增進自我重新面對生活與適應的能力。團體聚會時間以一周一至二次為原則,開放或封閉式均可,但以固定成員的封閉式團體較具安全感與凝聚力。討論與訂定一些規范是重要的,如保密、准時出席、共享時間不獨占、不強迫分享、除非要求不予他人忠告建議等。
⑷ 小學生團體我心理輔導課主題有哪些
給中小學准備心理輔導課程的話自然是要針對中小學生的特點,大致就是獨生子女問題、中高考壓力、人際溝通、情緒調節、迷茫、自卑、厭學、青春期等常見問題,來作為中小學心理輔導的主要課題比較合適。
此外,給中小學生准備團體心理輔導還要注意兩點:
1.青少年團體心理咨詢標准版工具箱從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和成長規律出發,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常遇到的心理壓力、情緒困擾、人際沖突所設計。
2.青少年團體心理咨詢促進性主題工具箱針對一些典型主題設計層層深入的系統性整體活動方案。
博仁團體心理輔導課程可以幫助學校(大學、中學、小學)心理輔導老師,教會怎麼去設計和開展一期團體心理輔導,怎麼去當好團體咨詢教師的等等方面哦。
⑸ 適合小學生的團體心理輔導
應該是有的 ,不過這樣的話還不如買個小學生版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工具箱來的實際呢,也方便的多,博仁就有,看看唄!
⑹ 我們學校有一個學生墜樓死了,現在要對學校同年級的同學進行團體心理輔導,該怎麼進行啊急,非常急,
做團輔的話,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啊,大的方面來講,可以進行生命安全類得主題班會,也可以帶領大家做一些團體游戲,還有細化一點的,進行心理測試後,針對個別有隱患的學生單獨談話,經常關心~~~~~~
⑺ 災後心理輔導的災後心理輔導在我國
有資料顯示,我國最早的災後心理干預正式出現在1994年的新疆克拉瑪依大火後。回十多年來,我國的心答理干預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以2002年5月7日晚發生的大連空難事故為例,當時,我國一些精神衛生學專家就受政府的邀請,對遇難者家屬進行了心理干預。專家在大連和北京分別舉行了三次集體的心理干預,對有個別心理創傷嚴重的人進行個別心理輔導。由於干預及時、措施得當,「5·7」空難後遇難者家屬的失常程度相對要輕很多。
⑻ 災後心理輔導的開放式問句
(1)多告訴我一些關於……
(2)你會怎麼做?
(3)我希望你說一些…
使人成長的氣氛
(1)同理心(嘗試讓自己設身處地了解他們的觀點)
(2)專注
(3)語言上的同理性的了解
(4)非語言上的同理性的了解
(5)沉默(聽者保持沉默)
催化傾聽的幾個要件
A.集中注意力在學生的世界(不要隨意打斷學生所想說的,讓他自由的表達,以進入他的經驗中)
B.專注在學生言語和非語言的訊息(如學生的眼神、音調和肢體動作等)
C.依學生當時的心理准備狀況,讓他他進入某種情緒狀態或以身體上的接觸安撫(如拍學生的肩膀)。
傾聽時需要
A.讓說話的人感到自在:讓他們感覺到他們能自在的說話。
B.對說話的人表現出你想要聽他說話:注視與行為表現是重要的,不要讓自己忙於其它事情上。
C.避免注意力分散:不要漫不經心的塗鴉、清敲或播弄紙張,若把門關上那會使環境更安靜,更有利於傾聽。
D.要有耐心:給予足夠的時間,不打斷說話,避免看著門,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
E.克制你的脾氣:一個生氣的人容易從他人的話語中得到錯誤的意思。
F.停止說話:假如你正在說話,你並無法傾聽。
G.問問題:這表示著你正在傾聽,將有助於發展進一步的觀點與必要的澄清。
在經過以上團體的壓力處理課程後,若發現學生仍然表現出行為失控、退縮、上課精神渙散、或不名原因的生理病痛等,您可以進一步與當地的精神醫療或心理輔導之專業人員詢問。
教師在災後從事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的特則
對不同發展階段兒童及青少年的輔導方式
上述的說明是一通則式的介紹,以下則針對不同兒童及青少年發展階段的身心需求,提供給教師從事學生災後心理輔導的參考。
對學前階段的教師
此年齡層的兒童對他們身邊賴以維生的安全世界的遭受破壞,會顯得特別敏感,反應也極脆弱,他們通常無法有效的以口語能力來表達自身的需求,而期待身邊親近的大人能給予積極與適當安慰。我們建議以下的一些活動,不斷經驗「再保證」的過程中,重建學生的安全感與自我效能感。
·提供他們足夠的玩具、道具,鼓勵他們將以玩耍的方式重建在災難中的經驗與觀察,災區的教師則可以就地取材,不需拘泥於真實的玩具,隨處可見的石頭、沙子、玩偶皆可以替代。
·多給予孩子身體的擁抱與接觸,或提供需相互碰觸的團體游戲,如倫敦鐵橋、大籠球等。
·提供孩子繪畫經驗,最好有一張大的牆報紙,讓孩子集體在紙面上盡情表達他的感受,之後再團體分享,需要提醒的是,畫筆最好不是水彩,此時要的是鼓勵孩子畫出具體的東西。
·孩子此時的胃口可能並不是那麼好,建議以多餐的方式提供他們在生理與情緒上的補充。
·用一些不具威脅性或低威脅性的活動來鼓勵他們來玩保護自己的游戲,如「假如怕狗狗的小英碰到一隻狗狗,她要怎麼辦?」「假如家裡突然停電了,要怎麼辦?」
·告知家長,在孩子睡前要多安排一些睡前活動,以建立更高的安全感。
對學齡階段的教師
此階段的兒童雖已能表達他們的經驗與感受,但他們往往缺乏具體且完整陳述的能力,此外,若他們失去心愛的寵物或物品,他們難過的心情也需要相當重視與安撫。以下是一些活動上的建議:
·對低年級的學童來說,安排足夠的玩具、道具,特別是一些布偶,鼓勵他們將以玩耍的方式重建在災難中的經驗與觀察仍然相當重要,災區的教師則可以就地取材,不需拘泥於真實的玩具,隨處可見的石頭、沙子、玩偶皆可以替代。
·給孩子一面牆(貼好牆報紙),讓他們在上面作畫,可以給他們一些小主題,如地震時,我家發生了什麼事?之後可以團體討論的方式來陳述每個人的經驗,注意仍可拉回到在「通則」中所曾提示過的概念,對學生進行教育與再保證。
·讓學生編故事,也可以用繪畫或用接龍的方式提高大家的興趣,以便於整理與回饋。
·以腦力激盪的方式,讓大家來面對這次災難發生後的身心症狀進行調適,學生可以想出許多方法來解決教師在整理後給予回饋。
·亦可以腦力激盪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室內及家中的防災預防計畫演練。
對中學階段的教師
此階段的學生大都以能充分表達他們的經驗與反應,唯處於同伴認同的階段,他們往往最關心的是別人的看法,同時也認為自己已是個小大人,因此,我們建議可安排以下的活動:
同伴間的團體討論,讓學生有機會抒發與合理化他們感受到的強烈情緒,教師可能需要在過程中不斷向他們保證,他們所感受到的強烈情緒甚至是「瘋狂想法」在此災難中都是正常的。
讓班上分為幾個小團體,讓他們談談救災防治的工作,甚至是家園重建的工作,這可協助青少年建立安全或對災難的支配感,這也可讓他們建立社會參與的成就感。
設定專題討論,如「社區重建」、「家庭重建」、「防疫」等主題,讓學生能先有系統的搜集資料後,加以報告與討論。
對地震的正確認識,對大自然的現象作有科學根據的了解與認識,避免聽信坊間的不實傳說,以建立科學家實事求證的態度。
認識「創傷後的心理重建」的意義與價值,這需要透過學校較專業的教師,進行專題演講,或由專業的心理學文章的閱讀,進行討論。
藝術活動的表達,可以鼓勵學生從事繪畫、音樂、話劇等活動,將這次的災難經驗轉化為具創造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