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老師輔導 » 中學生涯心理輔導

中學生涯心理輔導

發布時間: 2021-03-15 03:17:56

1.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對於叛逆的孩子,最重要的是溝通!父母要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了解孩子到底想什麼。要讓孩子平安度過叛逆期,北京艾方教育青少年心理專家建議做父母的應該做到下面幾點:


真心溝通 最重要】


解決厭學問題的第一步是家長能夠理解到孩子的處境,體察孩子的真實感受,走進孩子的心靈,不責備的描述孩子的厭學和由此帶來的結果。讓孩子在被尊重的情況下,敞開心扉,說出自己厭學的真實原因。第二步是把孩子厭學對家長所造成的真實、具體的感受告訴孩子。以上溝通之後,家長知道了孩子厭學的原因,孩子知道了厭學對家長的影響和學習的必要性。剩下的問題就是,家長和孩子平等而互相尊重的協商並且尋找解決厭學問題的辦法,制定出解決厭學問題的方案。


尊重孩子 關心孩子


父母不要總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不要老誇獎別人的孩子,也不要老是說自己的孩子有多笨。不要總認為自己講的話是對的,孩子是錯的。在與孩子接觸時父母應盡可能找孩子的優點,多鼓勵孩子,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父母要給孩子發言權、自主權、表決權、時間支配權。

還要做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要少說多看,不要只講道理,還要給出方法。要給予孩子成長的機會,以尊重、疏導為主。不要只看學習成績,可以讓孩子每天運動一小時,讓孩子承擔家中一定的事務,讓孩子在賦予責任中學習自律、自覺。


營造家庭學習氛圍指導學習


在解決厭學問題之前,家長們必須首先樹立一種信心:自己的孩子仍然是優秀的,厭學只是他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暫時現象,孩子厭學並不意味著孩子的失敗,少一些指責,多一些賞識。

其次,沒有不愛學習的孩子,厭學只是孩子在學習上缺乏正確引導而導致的一種結果。家長可以建立學習型的家庭,即便是一個厭學的孩子,當他置身於一個學習氛圍非常濃的家庭中時,也肯定會積極地改變的。還有問題可在艾方威爾咨詢和查看;(北京艾方教育 提供)

2. 求一個中學的心理健康的長期發展方案

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1)、學習方面:
因學習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是中學生主要的心理問題。表現有精神萎靡不振, 壓力越來越大,從而導致食慾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思維遲鈍、學習效率不高等。
①、厭學,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願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出現厭學情緒,甚至可以說「厭學心理」在中學生中已經有一定的普遍性。
②、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甚至出現焦慮泛化現象。一些學校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指導思想的影響下分好班、差班,考試排名次,張榜,搞題海戰術,使學生的心理整天處於一種超負荷的高度緊張狀態之中。另外不當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學方法不靈活,帶有懲罰性等,也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種種問題。
(2)、人際關系方面:
①、與老師的關系不和諧產生對抗心理。在中學時期,老師仍然是學生心目中的公正代表。他們希望得到老師的關心理解與愛護。如果老師對學生缺乏理解,缺乏耐心與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學生指導幫助,就會降低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度,影響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
②、同學間的關系不夠融洽。學習任務越來越重,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同學之間也缺少了交流和溝通。如果老師疏於引導,同學之間就會產生隔膜,缺乏應有的同窗情。
③、與父母的關系不夠親密。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能給中學生一個溫暖的歸屬港灣, 而專制式家庭中的父母與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會造成這樣的家庭中的學生孤僻、專橫的性格。加上「單親」家庭等問題的存在,使他們會認為是自己的父母給自己帶來或製造了痛苦,會因此憎恨父母、家庭。
(3)、青春期方面:
①、自卑情緒嚴重 。
青少年時期處於由幼稚的童年期向成熟的成人期過渡的階段,認知特點是天真、浪漫、理想化的成分多,現實性的成分少,正如「初生牛犢不怕虎」。一旦將他們的主觀想像放到社會實踐中去檢驗時,他們驚訝地發現,理想是如此的脆弱。天真想像的破滅,給他們帶來了嚴重的心理壓力。有自卑傾向的人就會難以忍受,把失敗歸因於自己無能,因而灰心喪氣、意志消沉,使自卑的心理深入內心。
導致中學生形成自卑的直接因素有:成績落後、交往受挫、生理原因、家庭背景等因素。
②、逆反心理普遍。

中學生無論是經濟上,還是在許多問題的認知上,都對家長和教師存在一定的依賴性,可是,他們的潛意識里將自己看作大人,迫切要求獨立。但是在家長和教師的眼裡,他們還是個孩子,還很幼稚,惟恐他們上當吃虧,於是對他們關愛有加,喜歡過多干涉他們的生活。
另外,中國傳統 「師道尊嚴」、「父為子綱」的觀念對人們的影響十分深遠。於是許多家長和教師無論正確與否,都要求中學生接受他們的觀點,這引起中學生的強烈反感。於是,部分中學生就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家長和老師的觀點無論對錯一律拒絕。以免家長和老師對自己進行干涉,這樣就形成了較強的逆反心理。
③、性困擾頻繁。
性早熟的女生因為發育較快,在班上找不到交往的對象,性晚熟的男生因為較同齡人發育緩慢,在班上也找不到交往的對象。這兩種人在班上好象被孤立起來了,於是,他們很痛苦,就有可能出現心理問題。\

性沖動是人的一種本能要求,這是自然的東西,可是,在許多情況下,自然性不得不服從於社會性。如果中學生不能正確看待這個問題,勢必會帶來許多社會問題。

方案:

加強當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1)、更新教師的觀念。
盡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當前教育界的共識,但仍有一些傳統的教育觀念和錯誤認識嚴重阻滯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開展。有些學校在應試教育模式的左右下,視心理健康教育為無關緊要的事情,有些學校簡單地以思想政治工作取而代之,甚至採取簡單粗暴的手段壓服了事。因此,要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大力做好宣傳工作,提高學校領導和教師的認識,更新教育觀念。
教師要認識到學生不是裝知識的容器,而是一個處於發展期的人。給予學生應有的人文關懷,在解決了他們精神上的困惑和痛苦之後,再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以促使他們更好的發展,這才是素質教育的本意,也是當前課程改革的目的。
(2)、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學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課程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一部分是開展心理健康調節訓練。訓練活動操作內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詢問、人際交往訓練等。掌握一些轉移情緒、宣洩痛苦、發泄憤怒、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心的心理調節手段。
(3)開設心理咨詢室。
心理咨詢與治療服務已不僅僅是個別中學生的要求,而是一種時代的趨勢。心理咨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關鍵在於咨詢老師要信任理解學生,同時遵循聆聽、保密、疏導等原則,這樣才能建立起一種信任關系。 信任關系是咨詢取得成功的基礎。在進行心理治療時,心理咨詢老師要有意識地和困於心理問題的同學建立起關心、尊重、了解和指導的關系。
(4)深化學生心理教育研究。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還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大量的實踐問題迫切需要理論指導。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教材、研究資料以及評價機制的構建還欠缺;心理素質與其他素質、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科教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關系等也有待進一步明確。中學一線教師應結合實踐,深入研究,推動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3. 中學生怎樣做到心理健康

(一)要注意科學用腦 大腦是聰明才智的基地,也是心理健康的基礎。科學用腦對中學生來說,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1、不要用腦過度。連續用腦時間不要太長, 一般學習一小時左右就要休息,不要等到「腦袋發木」才停止學習。如果長時間用腦,消耗過程逐漸超過恢復過程,就會產生疲勞。 疲勞是大腦皮層的一種保護性抑制,當大腦長時間工作而發生疲勞時,如果得不到應有的休息,疲勞就會積累,產生保護性抑制,這時大腦中的強迫性的興奮過程與保護的抑制過程就會發生矛盾。這種矛盾如果持久地繼續下去,不僅會使學習能力降低,而且還會引起神經衰弱或神經官能症。研究發現,中學生用腦過度,會導致大腦兩半球非常頑固的慢性充血現象,它不僅使人感覺遲鈍,動作不協調,思維緩慢,理解、記憶力減退;還會造成頭疼、失眠、食慾不振、情感淡漠等,極易引起各種身心疾病。2、有節律用腦。興奮與抑制是高級神經活動的兩個基本過程, 人的智力與大腦皮層的神經過程有密切關系,學習活動只有在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有節律地交替進行的情況下才能提高效率。俗話說「動靜相依」就是這個道理。學習、休息要交替進行,使得腦機能得到調節,消除疲勞。3、合理休息,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 就是在大腦中建立起合理的「動力定型」 ,使腦 神經細胞的興奮與抑制保持平衡、協調,做到有效學習,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腦細胞的機能。因此中學生應自覺的遵守學校的作息制度,每天按時睡覺起床,學習和鍛煉,養成一套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二)要注意智力活動中的心理衛生 在有效的學習和智力發展過程中,心理健康是基本條件之一。 首先,智力活動有賴於大腦的機能,大腦的機能水平是智力發展水平高低的保證。如果某個中學生長期過 度緊張、焦慮、煩惱或抑制、憤怒,就會使其大腦神經活動失調,腦功能不能正常發揮,從而影響智力活動的進行,阻礙智力的發展。反之,一個身體健康、精力充沛的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他的大腦三個系統,即保持清醒狀態的系統,受納和加工活動系統以及額外運動系統的功能就能得到正常的發揮,大腦皮層神經過程的靈活性、強度、平衡性也能得到提高,從而就能加強其人腦皮層的分析、綜合能力,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第二,健康的情緒。情感能強化智力活動,促進智力的發展。心理學家澤爾勒曾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他 讓甲乙兩組學習能力相等的學生都學習無意義音節,同時讓他們做排列方塊實驗,然後測驗他們對所排圖形的記憶效果。當測驗甲組時,給予贊美的評語,接著讓他們繼續學習無意義音節;而對乙組學生卻給予非常嚴厲的批評,然後也讓他們再學習無意義音節。結果發現,乙組學生受到批評後心情沮喪緊張,方塊測驗的成績愈來愈差,無意義音節的學習效果也大大降低,而甲組學生卻積極高漲,學習效率明顯優於乙組。 第三,堅強的意志和優秀的性格對智力發展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困難,如果 沒有堅強的意志,就不可能有學習上的進步和智力的發展。愛因斯坦指出:「優秀的性格和鋼鐵般的意志力比智慧和博學更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性格的偉大,這一點往往超出人們通常的認識。」柯克斯對公元1450年至1850年這四百年間所出現的301位偉人進行研究,發現他們不但智商高,而且青年時代 都具有自信、堅強、樂觀、進取心強、百折不撓等優良性格。 另外,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中學生的智力發展也具有很大的影響。許多研究證明,在中學時的相容、接近、 融洽、親切等健康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情緒愉快和穩定,並且容易形成高尚的情感(集體感、榮譽感),從而有助於智力發展;相斥、疏遠、摩擦、沖突等不健康的師生關系則往往容易給學生心理上造成壓力和挫折,使之產生焦慮、煩惱、忌妒,抑鬱、灰心、反感等不健康的情緒和情感,從而阻礙其智力發展。 (三)要加強思想修養1、要培養好的情緒、情感。 長壽學者胡夫蘭德指出:「一切對人不利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滅亡的就要算是不好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如憂慮、頹喪、懼怕、貪求、怯懦……。」心理學家巴甫洛夫也曾說:「愉快可以使你對生命的每一跳動,生命的每一印象易於感受,不論軀體和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體發 展,身體強健。」培養開朗的性格和樂觀、愉快的情緒是身心健康的基本條件,也是一種受用不盡的抗病力量。 培養良好的情緒,就要增加積極的情緒體驗。例如,從心理健康的觀點來說,應該把「苦讀書」變成「樂 讀書」 。因為「苦讀書」帶有一種消極情緒,把學習當作一種負擔,在心理上形成一種壓力,而「樂讀書」則帶有快樂的積極情緒,它形成一種內驅力,這時全身輕松,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智力活動效率高。 培養良好的情緒,還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情感。中學生正處於「心理斷乳期」 ,他們的情緒波動性大 ,特別是在激情狀態下。例如,在狂喜、暴怒、痛苦、失望或恐怖時,往往伴隨著劇烈的內部器官的活動以及外部行為表現的顯著變化,有時會失去理智的控制,做出一些非正常舉動。這種情況的產生,雖然與人的神經過程有一定的關系,如興奮和抑制過程不平衡的人容易產生激情,但是,過度的激情多發生在那些思想品德修養差、意志力薄弱的人身上。只有那些意志堅強,對自己的行為表現出高度責任感的人,才能用理智的力量去控制情緒的沖動,不做情緒的俘虜。當然,控制情緒,必要時要設法給予「疏泄」 ,即把心靈中的積郁吐出來。因為激烈的情緒長期郁悶在心中,就會影響大腦的正常功能,就如積食會影響食慾和消化功能一樣,而最好的辦法是用一劑清瀉葯。這樣就要求校長和教師在做中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時,要採取疏導的措施。2、調節自己的抱負水平, 抱負水平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成就的心理需求。實驗表明,中學生 在自我觀念中對自己的成就所預期的水平是不同的,有的過高,有的中等,也有的過低。中學生在確定自己的抱負標准時,應根據個人的條件,一定要適度。如果抱負水平訂得過低,雖然比較容易達到目標,但並不能帶來滿足感,如果抱負水平過高,超過了自己的能力限度,又會因失敗而產生苦惱和焦慮。因此,只有從實際出發,確定自己的奮斗目標,才能夠一步一個腳印走上成功之路。3、樹立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對自己都有比較明確的了解,有著正確的自我觀念。每個人 是按照自我觀念去行動的,一個人如果自我觀念不正確,那麼根據他的自我觀念所表現的行為,當然也不會適當。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的人,是往往也不能正確對待別人的。中學時代是自我完善的重要時期,樹立正確的自我觀念,對於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健康成才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中學生要做到「自知之明。」所謂「自知」 ,就是說能正確地認識自己。既不能只看重自己的優點 ,自滿自負,強調獨立性;也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缺點,自卑自責。 。由此可 以看出,他人或集體對自己態度,好象一面鏡子可以用來觀測自身的情況,發現缺點和偏差,及時主動調整。 再次,要認識適時變換自己角色的必要性,角色創始人米德非常重視角色扮演在自我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他認為一個人從小透過扮演他人的角色就能一定程度地了解社會上各種行為規范及習俗。自我觀念就是個人對自己所擔任的角色的認識,正是這種角色互動才能不斷增強一個人的自我觀念。一個人在復雜變化的社會環境中,往往要經常變換自己的角色,按照角色不同的要求,來調節自己的行動。每個學生都應該隨著情況的變化,及時恰當地進行角色變換,這樣就能比較順利自若地適應社會,避免造成心理壓力和行為失誤,做一個成功的學習者,為將來的事業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4. 如何正確引導中學生的心理健康

正確引導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可以通過:敏銳地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和學生交朋友,進行傾心談話用遠大理想的推動作用增強學生的抗挫折能力用無限的愛心感化學生,促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等等。

一是要敏銳地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觀察應該在學生沒有覺察的情況下,利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去感知學生的行為。在平常的教學過程、課外活動、學生的交往過程直至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注意觀察學生的精神面貌、言談舉止、行為動作、興趣愛好、待人接物的表現。

二是要和學生交朋友,進行傾心談話。有經驗的老師,經常通過與學生的促膝談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學生的心理或思想問題。談話可以最親切、最直接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還可以察言觀色、隨機應變,獲得或發現學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

三是用遠大理想的推動作用增強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中學生的心理挫折大部分來源於成績的不理想和同學相處不好。老師要對學生的挫折心理給以正確的指導,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風。初一入學時,很多學生一時不適應初中階段的學習,有的甚至產生了厭學情緒,心理受到嚴重的挫折。針對這種情況,就要用遠大的理想來激勵學生。

四是用無限的愛心感化學生,促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熱愛學生是形成教育藝術的基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對愛撫情感的渴求是每一個青少年學生的心理需要。老師只有把愛的情感投射到學生的心田,師生間才能產生心心相印的體驗,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藝術之樹只有植根在愛的土壤里,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

(4)中學生涯心理輔導擴展閱讀:

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不健康的因素的原因:

一、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漸增加,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服從長輩的意識淡薄,喜歡獨立思考,不願別人把他們的意志強加在自己身上,有些青少年過分強調自我,唯我獨尊,對於老師家長善意的批評、幫助不願接受。

二、脆弱、孤獨的封閉心理。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而他們的父母因忙於事業,大多無暇顧及他們,有些孩子就會形成內向孤僻的性格,不願與老師同學談心裡話,把自己的心理封閉起來。

三、應試教育下的繁忙學業、激烈競爭,也是學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激烈的升學競爭,家長們都望子成龍,這種迫切的願望使學生心理負擔日益加重。頻繁的測驗、考試使學生經常處於一種高度緊張的狀態,超負荷的學習強度使學生精神緊張,心情壓抑。

5. 成為一名中學心理健康老師,需要哪些條件

一、要有中學的心理健康教師資格證
二、素質條件:
1、要有心理學知識
2、要有愛心和耐心
3、要有良好的溝通技巧
4、在學生中有信任度

6.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有哪些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1、學習類問題:因學習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是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部分。

(1)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慾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

(2)厭學是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願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出現厭學情緒。 大多是因為作業多、上課拖堂等。

(3)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

2、人際關系問題:人際關系問題也是中學生反映較多的問題。其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與教師的關系問題。其主要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學生產生的對抗心理,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學生造成的壓抑心理,攻擊行為等問題。

(2)同學間的關系問題。中學生除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

(3)與父母的關系問題。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給中學生一個溫暖的歸屬港灣,專制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其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兒童孤僻、專橫性格。家庭的種種傷痕,會給中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

(6)中學生涯心理輔導擴展閱讀:

1、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他們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充分開發他們的心理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可持續發展,為他們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礎。

2、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使學生學會學習和生活,正確認識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強調控情緒、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有心理困擾或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心理輔導,及時給予必要的危機干預,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3、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

減少和避免各種不利因素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培養身心健康、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心理健康水平的標准,有以下十項:心理活動強度、心理活動耐受力、周期節律性、意識水平、暗示性、康復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會交往、環境適應能力。學校要按照「全面推進、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協調發展」的工作方針,不同地區應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積極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7. 如何抓住中學生心理發展的關鍵階段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抓住中學生心理發展的關鍵階段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現代經濟的飛速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壓力的增大,對人心理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21世紀,又是一個競爭十分激烈的社會,每個人都想取得成功,而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是否具有健康的成功心理,但健康成功的心理是通過從小培養出來的。幾年來,隨著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不斷增多,考試焦慮、社交恐怖、人際交往障礙、性心理障礙等導致自殺、離家出走、犯罪等事件的頻繁出現,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高度重視。特別是現在,我們面對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學習困難、情緒不穩、孤獨膽小、懼怕挫折、缺乏毅力,進而存在著懶惰、怯懦、自私等缺點。這就要求學校教育應充分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方法,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通過多種形式及途徑,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和人格魅力,引導學生掌握「自我意識、自我激勵、情緒控制、人際交往、承受挫折」的基本方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充分運用學校教育資源,通過激勵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生活和交往中能以積極的心態、滿腔的熱忱、平和的心理做好自己該做的每一件事情,從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所以培養中小學生健康的成功心理不僅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責任,更是當務之急的工作。怎樣培養中小學生健康的成功心理呢?
一、創設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良好的環境直接塑造著學生的心理素質,直接影響和決定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創設良好環境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必要途徑。
1、聯系學生的心理實際,編寫系統的校本課程。實踐證明,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學生的思想實際不可能完全相同。如何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是有效培養學生主體意識的關鍵。為了系統的引導學生進行人格的自我評價,情緒的自我調節,性格的自我塑造,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從事學習、生活和交往,研究及編寫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課程,既能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心理知識教育又能開展心理素質培養,是值得倡導的現代教育研究課題。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無論是物理的,還是人文的,對人的心態有很大影響。生活和學習在整潔、衛生、綠化、美化的校園,能使人心情舒暢、愉悅;教室里張貼的科學巨匠畫像,能激發人積極向上、奮發進取;文明禮貌語言的使用,能營造和諧融洽的人際氛圍;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校園廣播、壁報,能使學生汲取更多的營養。反之,生活在一個惡劣的、充滿視覺聽覺上污染的環境,必然使人厭惡、焦慮、煩燥、緊張不安,甚至會導致行為上的偏差。所以為了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充分利用校園文化的積極影響是很有必要的。
二、 開展各項心育活動,提高學生心理品質
現在的學生遇到的心理問題都有其共同特點,主要有:1、學習問題,包括學習困難,成績落後,考試焦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2、人際交往問題,包括人際關系問題,異性交往問題和家庭關系問題。由於自身的某些原因,性格上或是沒有掌握好人際交往技巧,和同學之間相處不和諧,要麼關系冷淡,凡人不理,要麼關系緊張,劍拔弩張。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獨生子女從小養成的自我中心的心理,別人都要圍著自己轉,沒有學習和別人交往的技巧,容易和人發生沖突或交往不當。異性交往似乎是青春期階段學生和教師的永恆話題,現在也是一樣的備受學生關注。家庭中和父母的關系也越來越多的被學生們提出,認為父母不了解自己,干涉自己太多,從一系列的由於父母監管過嚴,孩子殺父母的事件中我們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更多的探討家庭教育存在的弊端。3、自信心、自製力、情緒控制等問題,這些應該算是一些常見問題,是學生們成長的一部分,反映出他們更多的關注自己,感受自己,渴望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質。
針對這些共同的心理特點,教育工作者應改變以往工作總結式的班會特點,逐漸滲透心理輔導內容,以學生關心的心理問題為主題,互相探討。
一是定期召開主題班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如主題班會《欣賞和贊美別人》,從為什麼欣賞別人,如何欣賞別人等方面進行討論後,讓學生通過分析、討論得出結論,引導他們正確的認識他人,對待他人,與他人和睦相處,向他人學習,克服妒忌等不良心理,樹立正確的心態。從學生的感性問題入手,諸如學習問題、交往問題、自我保護等,分層次設計問題,設置特殊情境,讓學生分組討論,使學生對自己關心的問題有一定的了解。
二是定期舉辦心理講座的開展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針對學生開展的教育。主要為高一年級的學生講青春期教育,側重於生理方面,對於一些青春期身體保健,應注意的常見病症應有詳細的講解。心理老師為高一年級的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講座,包括有生理方面,性意識方面及自我保護等內容。通過講座形式,使學生們了解更多關於青春期不同階段的知識,揭開一些困擾自己又難以開口請教的問題,起到青春期教育普及的目的。第二部分是針對教師的培訓。作為一名教師應如何看待學生,如何尊重學生的人格、獨特的個性,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和學生成為朋友,加強師生間溝通等,使全體教師樹立現代學生觀,如何從心理角度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第三部分是對於家長的教育。為了使家庭教育能更好的配合學校教育,對家長的心理教育指導也是非常關鍵的,為此我們可利用學生家長會為家長們作心理指導講座,指導家長正確認識孩子的心理問題,如何和孩子溝通,怎樣從心理角度做孩子的教育等等,使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了解,為學校的心理教育工作的更好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輔導
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輔導是團體咨詢在學校教育的擴展,它可以是以講座的形式面對全校或某個年級的學生進行輔導,也可以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是以班級授課制為組織形式進行的,有利於列入學校教育工作安排,有利於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它面對的是絕大多數心理健康的學生,可以根據學生學習與生活實際,有計劃地安排教育內容,就心理健康的知識及學生中可能出現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進行指導,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又能有效地有針對性地解決一些現實問題,維護學生的健康心理。由於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具有上述優勢,所以它成了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主要途徑。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不同於其它學科課程,它不是心理學的教學,掌握心理學的有關名詞概念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是心理學的運用,即運用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根據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和心理發展實際,以課堂教學的形式,直接影響和干預他們現實的心理狀態。一方面要講授一些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讓學生了解什麼是健康的心理,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惑怎樣進行自我調適以及怎樣維護自己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已經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帶有普遍性的困惑與問題進行指導和幫助,既要解決學生中的現實問題,又要有效地防止新的問題產生。所以我們強調在教育實踐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必須防止學科化的偏向。
同時我們還應看到,人的感受與體驗是在實踐中獲得的,心理狀態是人的內心世界與外部世界的碰撞的反映,心理狀態的變化和改善也只能在實踐和活動中實現。所以在教學進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教學要以實踐和活動為基礎展開,除了一些必要的知識需要講解外,主要是以群體參與性的活動形式為主。在教學內容上,一方面我們強調心理素質各個方面的水平都要呈螺旋式上升與提高,內容要有一定的系統性;另一方面每堂課的具體內容要具有針對性,要針對學生中帶有普遍性的典型的問題或困惑,即貼近學生實際,因為我們並不強調學生應得到什麼結論,而是改善他們的心理狀態。在教學組織上,學生是積極參與的主體,教學效果如何取決於學生的參與度,取決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是否真正地調動起來;教師是指導者,以正面引導為原則,組織學生在活動中感受與體驗。通常以個案導入引發學生的內心活動,可創設某種模擬情境,讓學生實際感受;也可以組織討論,讓學生充分訴說或在辯論中明理。
以活動的方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必要途徑,也很受學生歡迎,但如何提高其實效的問題應認真考慮。活動課上熱熱鬧鬧,課後學生一無所得,這不是我們所希望的結果。作為指導教師,准確地把握活動目的和有效組織活動進程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著眼點必須放在學生的感受和體驗上,感受與體驗越深,教育效果越明顯。同時要營造一個群體互動的情境,就學生切身關心的問題或可能出現的問題充分地傾訴並展開熱烈的討論,在互動的情境中溝通、分享,從而使學生的心理狀態得到調節與改善。
在學校里,由於最熟悉最了解自己學生的人是班主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組織和教學一般由班主任承擔,但也有由專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承擔的。一般每周一節,利用班會、思想品德課或思想政治課、社會實踐或活動課時間安排,課時可長可短。
除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外,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要充分利用校園環境中的宣傳陣地,如在校園廣播、黑板報、壁報、校園期刊(學生手寫小報)等,開辟心理健康園地,讓關心心理健康成為全體學生自己的事。
四、面向學生個體進行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學生面對學習的壓力也隨之增大,可能出現青春期躁動和一系列青少年常見心理問題,他們迫切需要專業心理輔導來擺脫這些不良情緒。學校的心理咨詢工作應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開設電話咨詢、信件咨詢、學生個體咨詢及家長咨詢。在心理咨詢過程中,我們力求相互信賴,注重情感,並在十分融洽的氣氛中診斷症結,擬訂解決問題的方案。通過引導學生進行人格的自我評價,情緒的自我調節,性格的自我塑造,以獲得心理疏導的圓滿成功。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從事學習、生活和交往。
面向全體,照顧差異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原則之一。當個別學生在自我發展、課業學習、人際交往等方面碰到心理障礙,感受到強烈的心理困擾時,或個別學生因心理障礙困擾而出現行為偏差傾向時,就需要學校專門的咨詢人員進行咨詢和指導。
心理咨詢,一般要求由專業人員擔任,他們具有必需的心理科學和教育科學知識,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教育技巧,了解學生熟悉學生,在學生中有較高的威信。
在心理咨詢中,教師必須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待學生,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的心情,體察他們內心的苦惱,協助他們解除心理困擾,解開心頭的疙瘩,跨過障礙,恢復情緒上的平穩,順利度過當前的心理危機,從而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學校心理咨詢和社會醫療機構的心理治療不同,後者的主要對象是精神性疾病患者和心理疾病患者。而在學校心理咨詢中,前來尋求幫助的學生絕大多數是心理基本健康並關心自己心理健康的,只不過現在遇到了難題,心頭的疙瘩解不開,對周圍的人以及對自己又不相信,持有一種懷疑和否定的態度,故而前來尋求幫助。所以從觀念上講,教師不能把學生當成「病人」,防止心理輔導醫療化的傾向,要把來訪學生看成是心理基本健康的人,滿腔熱情地關心和接納。反之,學生可能會心存疑慮而不會來,或者即使來訪,他所抱的希望也不會多大。
以同情、理解、體諒的態度傾聽學生傾訴自己的苦惱是關心和接納的第一步。心理咨詢的指導效果如何首先取決於學生是否完全地、完整地向教師吐露心中的困惑與苦惱,如果教師能熱情關注,以同情、理解和體諒求得共感後,學生的親近感更為強烈,從而把教師當作知心人,毫無保留地敞開內心世界。有時學生的訴說不完全、不完整,或者只說了一些表面現象而未觸及心靈深處,這不利於教師針對性的指導,因而又需要耐心的啟發和引導。一方面可以採用開放式的提問,廣泛收集有關信息,另一方面也要作出必要的承諾,隱私保密,不向外傳(對有可能出現惡性變化傾向的需要向有關方面轉達或通報)。要幫助學生解除顧慮,讓學生勇敢地坦誠地談論自己的問題,這樣才能了解學生真實的內心世界。
教師在心理咨詢中起主導作用。為了保證咨詢的方向性、實效性,教師要運用教育機智有效地把握咨詢進程,即在傾聽時要迅捷地思考,如採取什麼方式幫助學生分析問題的成因、如何設計咨詢會談過程、如何通過會談幫助學生澄清問題解決問題、根據實際准備安排幾次會談等,並隨時調控咨詢進程。
心理咨詢是一種雙向活動,當學生傾訴內心困惑後要和學生一起分析困惑或苦惱的成因。學生心理困惑的成因有的比較單一、明顯,有的比較復雜、隱蔽;有的是現實引起的,有的則有歷史淵源。對單一的明顯的成因,可直接讓學生自己說出來;對比較復雜的也不明顯甚至有其歷史淵源的成因,教師和學生就要共同分析。教師的分析要因勢利導,逐層深入。同時要掌握學生的一些背景材料,如學生是否在單親家庭生活的、以前是否受到過傷害、家長對他的學習壓力怎樣、社區環境的影響如何、最近有無遇到突發事件等,這樣能使成因分析透徹,使學生口服心服,有利於下一步的指導。
指導是以會談形式進行的。根據學生的問題,在分析成因的同時就可以提出或和學生一起探討如何澄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案與策略。在幫助學生作出抉擇前,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解決抉擇過程中的內心沖突,因為這個解決過程需要學生自己反省,這種反省就是追根溯源,實際上仍然是成因的分析。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的各種影響可能是產生心理問題的成因,但作為主觀方面,心理問題總是由個體的一些不合理的認識引起的,改變認識的過程就是調適過程。學生只有通過自省後才能看清自己心理問題中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和認識,從而在教師的指導下建立自己的合理的正確的認識,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態。所以在會談中啟發學生展開積極的思想斗爭,引導他們作出正確的抉擇,是心理咨詢的關鍵所在。
咨詢效果的觀察也十分重要。會談過程中要通過對學生語言、表情和形體動作的觀察來分析指導效果,控制咨詢進程;同時在咨詢後也要通過對學生言行舉止的觀察來看他的心理狀態改善得如何,如果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教育成效,就要繼續安排咨詢指導。
總之,中小學生正處在自我教育力量逐漸增強,他人教育力量作用逐漸減弱的「換檔」關鍵期。抓緊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他們健康的成功心理,使他們具有健康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對待生活積極主動,樂觀向上,自尊、自信、自律、自強,不怕困難和挫折,具有適應各種生活環境的能力,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天職。

8. 要成為一名中學心理健康老師,需要哪些條件

先說一下硬性的要求吧:一般的學校都會需要教師資格證,其中有中學心理教師這一類,也就是筆試過了以後,試講是單有心理教師這一環節的。如果你有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證書,一少部分學校可能會聘請你,但要求你在一定時間內考取教師資格證,或者至少是參加教師資格證的考試。如果你是師范專業畢業,已有教師證了,那就相對容易一些了,基本上還需要哪些手續就是根據各學校自己的要求了。
至於說哪些素質,個人認為這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才能有所體會。中學生其實是很特殊的一個群體,心理健康老師又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職業,所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除去一般都能想到的面目和善、善於傾聽、樂於助人等等方面以外,心理老師自身的心理調節能力也很重要,在面對問題的時候要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在維持教師形象、職業道德的同時,要盡可能的贏取學生的信任,同時也要有堅定的原則。
事實上,如果你只是想找一份清閑的工作,那麼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每天在辦公室里做一做,上一上選修課,就幾乎沒事兒了。如果你想真正為學生為學校為自己做些什麼,這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這里,有識之士大有可為。
祝你成功。

9. 如何進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有關研究表明:心理發生變化的高發區在青春期,中學生存在問題令人觸目驚心,學校里學生各種不良現象屢禁不止,各種失控越軌行為時有發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與學生素質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質較差有極大的關系。我們如果只重視學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視心理健康的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就目前狀況而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作為教育者應怎樣注重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呢?一、心理教育課程化,幫助學生認識自我。 現在的《思想政治》新編教材,以人為本,開設了心理知識內容,注重心理品質,以促進心理健康化,另外,還應提倡進行有關的心理講座,如《健康的心理是成才的基本條件》、《增強承受能力,克服考試焦慮》、《讓良好行為化為習慣》、《學會控制情緒,培養積極心態》等,以明確心理健康的標准或調節情緒的有效方法等。但心理教學或講座務必要在愉快的氛圍中使學生得益,該課的開設不應該增加學生的負擔,更不能增加學生的心理壓力,否則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心理教育課應注意以下特點:1、趣味化。針對學生的實際,熱點、不良心理反應等問題,以故事、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測試等方式提出,激發學生的表現欲,讓學生在輕松、熱烈的心境下,打開心扉,注重自我心理修養能力的培養。如講意志時,針對學生"計劃訂起來生動,讀起來感動,過了三天不動"的現象,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如何適合個人特點及實際,做到有始有終,磨練自己的意志。2、行為化。強調行為作業,把教育要求及時轉化為行為訓練的要求,並注重從行為角度評價心理素質的變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美國心理學家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說:"大膽去做你所怕做的事情,並力爭得到一個成功的記錄。"因此,針對學生的耐挫力差,討論如何對待挫折時,除對各種心理情況做出種種對策,讓學生走出自我的"怪圈" ,找到自我外,還要求必須付諸行動,讓實踐時時考驗自己能否經得起挫折,能做幾回還是最終勝利者。3、個別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個別問題需個別指導分層指導。因此,可指導學生制訂自我心理修養計劃,分步實施,並定期進行自我對照檢查,以解決心理問題。 二.心理教育環境化,幫助學生養成自我。 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和影響,因此,優雅、潔凈、文明、舒適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校園中名人畫像、書畫長廊、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種植園里生機盎然,校園里繁花點點,綠樹成蔭,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看書,這些自然風景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創設育人情境,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優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為問題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受良好心理素質的支配,同時,良好行為習慣又可內化、積淀為一定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單純的口頭說教,更應該創設各種情境,在行動中促使學生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質。如現在一些學生自製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強。教室里有紙屑箱,他偏把紙屑往窗外丟,看見瓶罐偏要用腳去踩和踢,隨意攀折花木等。曾聽過這么一件事,有一個學校的學生老喜歡用腳踢門,為改變這個壞毛病,學校安裝了一扇玻璃門,結果玻璃門完好無損。我們從中得到了啟示,於是在校園內各個角落安放了40多個環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園地上豎起木板,寫上"請愛護我們吧!"等懇請的話語,果然學生不忍心破壞,過去的壞毛病也改了。可見,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能表現出最佳的行為效果。因此,創設各種情境,通過心理認知暗示,能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三、心理教育檔案化,幫助學生分析自我。 心理檔案一般可分為這樣幾項:家庭成員情況、個人簡歷(學習動機、學習能力、思想行為、疾病史等)個性心理(性格)、特長、智力測試及分析、非智力因素測試及分析、心理咨詢記錄等。建立心理檔案,便於教師從內到外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特徵,做到有的放矢,易於開展心理工作。 心理咨詢主要是藉助語言、文字,給咨詢對象以啟發與教育的過程,即教育者讓學生訴說自己的煩惱、痛苦、疑懼使學生在得到情感宣洩和凈化的同時,讓教師因勢利導,促進學生找到解決心理問題的有效辦法。一些具有自私、自卑、嫉妒、孤獨等心理的學生,大多是在感到不受人們歡迎時,才喪失自信心,表現出心理缺陷的。咨詢活動可通過兩種方式進行:一種是學生與咨詢老師直接面談,如設立心理咨詢室進行咨詢,根據學生的實際,當面暢開心扉,擺問題,談認識,以求得老師的疏導。從而引導學生自覺進行心理調運另一種是進行簡接咨詢,如電話咨詢、信件咨詢,讓學生把難以啟齒的問題通過不顯名的方式傳達給老師,以避免尷尬情境,教師則可通過講座、黑板報、心理衛生櫥窗等方式解決其中的典型問題,如討厭某位老師,不願與他合作,甚至不願聽他的課該怎麼辦?如何處理早戀現象?如何與父母相處得好?等。 積極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本校建立了心理咨詢室,還配備專職的心理咨詢師。學生通過咨詢、傾吐和宣洩,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據了解,咨詢的學生反映出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壓力重造成考試的自卑、抑鬱、狂躁、恐懼等情緒情感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無法自製的不良行為問題,青春期困惑的問題等。行為咨詢方法的先驅者克羅姆布魯茲指出"咨詢的中心目標就是要幫助每一個當事人解決他之所以來尋求幫助的那些問題。"學校心理咨詢師要給予咨詢學生溫暖,指導他們自我調控,還要詳細了解咨詢學生的各種情況,尊重、理解學生,保護學生的隱私,做到既是學生的傾訴者,又是學生的咨詢顧問,努力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我們的學生很多是需要幫助的,除了求助於心理咨詢師外,學校還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等。 四.心理教育家庭化,幫助學生創造自我。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只能在極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社會環境和家庭影響也尤為重要。可以說,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都與其父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取得家長的合作,幫助家長發揮他的教育功能,對於改善和預防孩子的心理障礙,幫助孩子成才極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養,學校要與家庭緊密配合,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加強溝通,時刻關注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對家長給予適當的指導,對學生給予及時的疏導。如學生應試心理差,教師可引導家長要以平常心態看待考試,家長的嘮叨、在意、期望高,都會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壓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際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養等都需要發揮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學生有社交恐懼心理,少與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納,或嫉妒別人,或看不慣別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長應鼓勵孩子多交友,在擇友上加以指導,培養社交技巧,過多指責、約束孩子反而會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孩子,加強交流,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需要,應引起高度重視。家庭和社會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學校更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個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 澆樹要澆根,育人要育心。培養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是對學生的心理結構進行改造、重組、升華的過程。中國的未來正充滿希望地注視著新世紀的一代新人。培養學生自尊自愛、善於交往、樂於奉獻、具有較強的反省能力;能正確對待挫折,勇敢面對現實,有一定的忍耐力;能勇於負責、獨立思考、不盲目沖動。這是當前素質教育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願我們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中去辛勤耕耘、播種、採摘、並長期堅持,系統規劃,總結經驗,成為心理教育領域的拓荒者。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