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引導學生認識
❶ 作為一名輔導員如何理解和認識在學生黨員中開展四史學習的意義
要學習嗎,今天干這個家長是十日起,要連一起工作實際學是最好的。
❷ 大一新生,輔導員該如何輔導
一、充分了解學生信息,做好迎新准備
學生入學報到時以飽滿的精神與學生第一次接觸,努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在學生面前,樹立老師的形象。力爭早日記住或熟悉大部分學生的名字,這樣對於學生來說是最基本的尊重。同時,向家長介紹學校的概況、學校的規定,回答家長的各種疑慮,讓家長放心地把孩子交給學校。等新生安排好學生住宿後,利用休息時間到各學生寢室走訪一下,查看學生入住情況及通知相關事宜。
二、抓好入學第一關—軍訓
軍訓期間,輔導員全程陪同,是和新生建立感情和相互了解的最佳時期。抓住軍訓的契機,一方面要頻繁進出宿舍,多與學生聊天,了解學生的適應情況和身體情況,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上的困難等,通過關心學生,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盡快消除彼此的陌生感;另一方面,要注意觀察每一名學生,盡快掌握每個學生的特點,物色班級幹部人選,並給予適當地鍛煉和培養。
三、抓好學前教育
新學期伊始,常規工作是對學生進行專業課學習前教育。
首先,幫助學生了解學校,包括校園環境、校園建設和發展,和學生一起學習學校的規章制度,闡述學校制定這樣的規章制度的原因何在,並通過例舉實例等形式的學習,讓學生對規章制度的認識不再停留在表面上。這樣一開始就能讓規章制度深入人心,盡量減少違規違紀的現象。
其次,對學生進行理財教育。其目的不是讓學生學會經商或是攢錢,而是教會學生學會合理支配自己的生活費用,並合理計劃成為金錢的主人而不是金錢的奴隸。同時對學生進行優良傳統的教育,真正在生活上做到勤儉節約。生活上向低標准看齊,學習上向高標准看齊,也讓他們懂得感恩,學會體諒父母的艱辛。
第三,開展安全教育。教育學生們一定要有安全防範意識,避免因為大意而丟失財務。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特別是在緊急情況下能採取適當措施,保護個人及集體的利益不受侵害。
四 幫助學生抓好學習
引導大一新生盡快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學習目標是教育的根本所在,也是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核心。工作中我們應通過各種方式、途徑,從新生入學時的案例教育到成才系列講座,從與老生交流會到與老師談心,從校園文化到宿舍文明,從職業生涯規劃到就業指導等,都要用滲透的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學習目標,讓學生成才有一個堅實的思想基礎,學習有一股持久強勁的動力。
五 積極開展校園活動,培養能力
根據大一新生的特點開展一系列活動,如新生文藝匯演、特色班級活動、各專業的學術活動等,培養大一新生在人際交往、克服困難、團隊協作、自理自立和自我控制等方面的能力。
六 及時溝通,積極了解
大一學生一定程度上較為依賴老師,希望得到老師的關心與指導。我們應不失時機地有重點地開展談心活動,了解學生的最新思想動態,給予及時的關心幫助與指導,使新生感到有一種依靠,有一種親切感[3]。在做好大一新生工作的過程中還應該多次與家長、任課老師取得聯系,能使家長與老師一起做好大一新生工作。這樣做,效果可能會比較理想,也能避免新生出現心理問題。
作為新生輔導員,應多重視生活中的小細節,無論是學習、休息還是和與人交往或生活習慣,都應是輔導員們關注的焦點,這樣才能與大學生們更好的溝通、深入他們的心理,也有利於更好的將學生工作做細、做實、做好,關心學生的實際困難,幫助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困惑,通過自己真心的、真誠的關懷和愛護,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❸ 求問談輔導員該如何促進性格內向學生的自我發展
摘要近幾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凸顯,人們也越來越關注高校中的一些特殊學生群體,如,
家庭困難的學生,或者有各種心理障礙的學生等等。文章關注的焦點是性格內向的大學生。文章分析了高校中性格內向學生的主要心理特徵,從輔導員工作的角度出發,討論做為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大學生的「人生導師」,輔導員應該如何幫助性格內向的大學生正確認知自我,掌握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走出內向自閉的心理小屋,坦誠地與他人交流,從而促進性格內向學生的自我發展。
關鍵字性格內向自我發展人際交往一、性格內向大學生的心理特徵心理學家榮格①根據人的心態是指向主觀內部世界還是客觀外在世界把人分為兩種類型:內向與外向(也稱內傾與外傾)。內向性格的人心理活動傾向於內部世界,他們珍視自己的內在情感體驗,對內部心理活動的體驗深刻而持久。他們的感情及思維活動傾向於內,感情比較深沉,待人接物小心謹慎,喜歡獨處或單獨行動。這類人喜愛思考,常因為過分擔心而缺乏決斷力,對新環境的適應不夠靈活,往往會出現自我評價偏低,缺乏自信心,有怕交往、怕講話的封閉心理,
人際交往能力
較差等特徵。在大學生群體中,性格內向的學生表現出來的以下幾點特徵
1、孤獨、敏感。性格內向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較差,他們喜歡或者習慣於獨處或單獨行動。這就容易產生「孤獨感」。孤獨感在青年期有其心理上的獨特性.隨著心理的逐漸成熟.大學生們越來越發現自我與眾不同的特點,於是產生了與他人交往、了解別人內心世界並希望被其他同齡人接受的需要.當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他們便容易感到空虛.產生孤獨感,進而自我封閉、不願交往.這類學生缺乏交往的願望和興趣.在學習生活中往往獨來獨往.有意遠離集體,自我封閉.甚或孤芳自賞②。
但實際上不管怎樣,他們也是做為大集體的一份子存在於一個個團體圈中的,不管他們願不願意,都必須與人交往,建立人際關系。而在這過程中,性格內向的學生表現出來的另一個特徵就是特別敏感,特別在意別人對他們言行舉止的看法與評價,特別容易受到心理創傷---別人一句不經意的玩笑,也許就會傷到他們的自尊,別人對他們的不認同更是會使他們產生自卑甚至自我否定的心理。
2、自卑。看著其他同學積極參與各種各樣的活動,在不同的舞台上盡情的展示自我,看著別人的成功,性格內向的同學體會到的是自卑和無助的心理。面對對手,他們不敢去競爭,不敢去嘗試,覺得失敗註定屬於自己;或者,有的想去嘗試,但對自己缺乏信心,沒有勇氣跨出自己心裡內向的小屋,覺得自己就是做不到,覺得無助,最後甚至放棄,久而久之,使得自己在自我認識、自我評價上的產生偏差,導致自卑而喪失信心形成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
3、沉默、不積極。這是他們內向性格導致的結果,也是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受挫或受傷後,形成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性格內向的學生比較不善於表達自己,雖然他們對身邊的人和事有自己的想法,但他們不敢或者不善於去表達,深怕自己說錯話、做錯事,於是他們選擇了沉默。對於集體活動,他們或者默默地支持,或者表現出無所謂、逃避或不參加等消極抵抗心理。
二、輔導員該如何關注性格內向學生的自我發展做為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大學生的「人生導師」,輔導員要帶好一個集體,做好性格內向學生的思想教育引導工作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能否轉化性格內向學生的內向、自我封閉的心理傾向,能否引導他們走出自我的小圈圈,走出內向的小屋,這關繫到學生的個人健康發展問題,也關繫到整個學生大集體的團結和凝聚力問題。輔導員應該從他們的特徵入手,幫助學生克服性格內向的心理,正確認識自我,發揮自己的優點,大膽地去交際交流,在實踐中不斷發展自我。
1、幫助性格內向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
性格內向的學生比較不善言談與交際,常常處於一種孤單的狀態之中。但是人的社會屬性又使他們希望被他人接納、肯定、尊重、贊賞。其實,他們也渴望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融。因此,內向的人表面看上去很拘謹、很閉鎖,其心理願望也有開放的一面。於是內向者常處於一種矛盾和痛苦之中。其實,就內向性格本身而言,它應算是缺點,但也有其優點,而內向者的問題的產生許多時候都是來自於他們對內向和自我的否定,這使他們越想克服內向反而就更加內向更加自卑。相反,如果內向者能首先接納自己的性格,明確自己的位置,在平穩踏實的心態下積極努力,找准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方向,不斷提高自己的人生實力,充實豐富自己的生活,就會自然地與人交往,自如地表現自我。
因此,輔導員在做性格內向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時,首先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幫助他們找到比較良好的自我感覺,因為「人們的自我感覺組織著他們的思想、感情和行動。自我感覺使人們能夠回憶過去,評估現在,計劃未來DD並因此做出適應性的行為③。」所以,輔導員老師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自我」包含物質自我(如外貌、體型、體能、經濟狀況等等)、精神自我(如性格、人格品質、思想信念等等),還包含社會自我(如個人素質、能力等等)。首先,輔導員應該在交流中幫助性格內向學生正視自己的缺點弱點。就像作家RichardBach說的「直面你的局限性吧,毫無疑問他們是屬於你的」④,要讓學生明白有些東西是無法選擇的,比如說人的長相、身材,以及其家庭出生背景、性格特點等等,這些有的是無法改變的,那就勇敢地面對、接受,但有些方面通過努力是可以改變或改進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但不管怎樣,要相信每個人身上都會有自己的亮點。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優點和閃光點,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優勢,也就幫助他們找到了自信心,找到了走出自我封閉小圈圈的突破口。只有學生逐漸轉變自己內向的性格,大膽地去和其他同學交往交流,才能融入到大集體中,才能鍛煉自己的社會人際交流能力,以及自己的表達和表現能力,從而更好地發展自我綜合素質。1/4頁1234評論(0篇)
❹ 輔導員應如何正確引導大學生入黨
在優秀大學生中發展黨員,不斷壯大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做好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工作,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
現階段,部分學生入黨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而是或多或少把這個政治面貌當作日後找工作、考公務員、留校任教的砝碼。即使少數學生帶有功利目的,也不能將他們積極爭取入黨完全視為「褻瀆」,追求美好和幸福畢竟不是一件壞事,黨組織可以通過教育和感染糾正某些不良動機。研究者指出,大學生的入黨行為需要正確引導,明確責任義務,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各級組織應經常組織黨員活動,吸納入黨積極分子參加,用黨員的親身經歷告訴學生,入黨可以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提高自身整體素質。引導學生把入黨當作提升
境界、學會奉獻的新台階。
所以,在新生入校時我作為輔導員更要重視入黨啟蒙教育,鼓勵新生班級成立黨章學習小組,由班、團幹部牽頭指導,建立聯系人制度,組織進行黨的基礎知識學習,幫助同學認識黨,了解黨,引導同學申請入黨,用實際行動積極靠攏黨組織,使立志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作為同學們大學生活追求的目標之一。學校黨組織努力為同學們入黨創造條件。在學生人數年年增長的同時,及時吸納更多接近入黨條件的積極分子進黨校學習,掌握黨的基本理論知識。按照初選培養對象、重點培養對象、優選培養對象等程序,為黨選拔、培養、輸送優秀幹部人才培養苗子。
作為輔導員承擔著引導大學生入黨的重要工作,嚴格規章制度,從而提升學生黨員骨乾的責任意識、創新意識,黨校成為提升學生黨員綜合素質的重要載體。雖然要求入黨的學生很多,但入黨動機呈現多元化和功利性。當前大學生的入黨動機歸結為以下幾種:
(一)理想型動機。理想型動機類型的學生入黨動機純正,他們的政治覺悟高,具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對黨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和濃厚的感情。這類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能按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是入黨動機價值取向正確且思想境界較高。
(二)進取型動機。追求上進型的學生雖有一種較為純朴的上進心,但他們將入黨作為自己追求學業上的成功與完美的重要附加因素。這部分學生要求入黨,主要是受新聞媒體的宣傳,受社會輿論的激勵,受家長或親友的鼓勵而產生入黨動機的。嚴格地說,他們的入黨動機是不夠端正,這類動機者必須端正思想和態度,培養樹立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正確理想。這些學生應該是黨組織爭取的主要對象,他們的價值取向屬於基本正確,但有待於進一步從政治角度提高對黨的性質、宗旨目標等黨性認識,樹立正確的政治價值取向。
(三)從眾型動機。從眾型申請者,一般出於從眾心理,看到周圍很多同學都寫了申請,唯恐自己「落後」,跟不上「潮流」,在從眾心理的驅使下遞交入黨申請。他們把入黨動機非常盲目,對待申請入黨的問題往往缺乏認真嚴肅的態度,所以爭取入黨的行為往往有始無終。在現實生活中,持有這種入黨動機的同學往往都不太熱衷於公益活動和集體生活。這部分學生提出入黨申請,是政治上要求進步的表現應當肯定。但一個人要求入黨,首先應該有堅實的思想基礎,明確自己肩負的歷史責任.如果僅僅是為入黨而入黨,就根本不夠入黨條件。
(四)虛榮型動機。在高校中,能夠加入黨組織的往往是少數優秀學生,因此,「共產黨員」這一稱號變成了榮譽的象徵。少數大學生為了滿足虛榮心而追求入黨。他們希望通過入黨來體現個人的價值,但思想認識膚淺,對入黨的終極意義認知不明。此外,這類學生本人的入黨意願並不強烈,但父母卻很重視,通常是在父母的規勸甚至壓力逼迫下,被動地遞交了入黨申請,這類學生一般缺乏自主精神和內在積極性。
(五)功利型動機。現在的學生大多把入黨定位為提高能力和鍛煉自我的機會,或異化為追求個人發展,打造擇業就業競爭資本的功能性手段。他們為了達到盡快實現程序上的組織發展,具體表現出行為上的「入黨前搶著干,入黨後揀著干」的特點。這就是我們輔導員通常所稱的「兩拍黨員」——入黨之前拍胸脯、入黨之後拍屁股,為取得黨票,表現為在某一階段追求動力較足。他們認為,入黨可為自己未來的名、利、權等方面獲取政治資本和實惠,把入黨當成日後找工作的敲門磚,作為就業競爭中的砝碼。受社會腐敗風氣的侵擾,入黨從政謀利的成長思維路徑,或多或少地在他們腦中根植。另一方面,在他們看來,入黨更有機會被選拔為主要學生幹部,能在評優評先評獎時得到實惠,在學生操行評定時能得到特殊加分等,這樣的復合功能更加激發了其追求入黨的願望。
鑒於大學生入黨動機多元化價值取向的復雜性,加強大學生入黨動機的教育是高校黨建工作當務之急。輔導員更要加大工作力度,改進工作方法,加強教育和引導,加深大學生對黨的認識,端正入黨動機。
要充分利用大學生積極要求進步的入黨熱情,通過黨校、學習小組等形式,對他們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教育。加強在大學生中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黨的優良傳統與作風的教育,使他們了解並逐步深入領會黨的性質、綱領、任務、宗旨和紀律。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不斷提高申請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政治素質,並在此基礎上,加強對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引導,這是端正入黨動機的重要前提。對積極分子的理論培訓一定要講求實際效果,要有針對性,通過創新形式、寓教於樂的辦法使教育的內容能入耳入腦。要注意把集中培訓和經常性的個別教育引導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逐步樹立起正確的入黨動機。
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努力。一個人的入黨動機是否正確,往往同他對共產主義事業和無產階級政黨的認識有直接關系。大學生是否具有正確的入黨動機,極大的依賴著高校基層黨組織的教育與學生黨組織建設。因此,建立真正完善健全的學生基層黨組織,在新時期,對於保持黨員隊伍的純潔性,保障黨的事業後繼有人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綜上所述我認為,根據我所帶班級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用點穿線,以現代面』。這其中『點』是關鍵,『線』是主體,『面』是目標。培養重點的先進黨員對象,然後再帶動一部分同學作為入黨先進分子,最後做到全班所有同學都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黨員!
❺ 大學中輔導員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的指導意義是什麼
如何幫助新生適應大學生活 摘要:大學第一學期是新生的重要時期,很多新生對大學生活不適應。本文對新生容易出現的問題做了闡述並就輔導員如何幫助新生適應大學生活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輔導員;新生;適應;對策 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中的一分子,輔導員工作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對滿懷好奇剛剛踏入大學校門的新生,其工作顯的更加重要。通過幾年大一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實踐,感覺到大學新生在適應大學生活方面存在越來越多的問題。加強大學新生的教育管理和輔導,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成為了輔導員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一、 大學新生在生活中出現的問題 1.學習方面 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後,由於各地的教育水平有差距或是沒能掌握大學的學習方法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從而造成自信心下降等系列問題。大學生的學習,在內容上、難度上要比高中的拓寬和加深了,學習方式以自學為主,更強調學生學習的自我調空,要求學生不僅僅單純的接受,還要創新,在思維上強調更高的邏輯性。同時允許學生有批判的自由和反思的權利。所有這些要求與高中相比有了更大的提高,如果學生不能靈活應對,及時的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來適應新的學習任務,就會遇到學習上的困難。大學的學習活動和中小學教育活動有明顯的區別,學生在中學對老師和書本的依賴性比較強。而大學的教學節奏要比中學快的多,帶課教師和學生的接觸時間比中學少的多,大學的學習活動表現為自主性、選擇性、多元性、專業性和探究性,因而需要學生主動學習,往往大一新生缺乏這一點,不能針對大學學習特點及時調整學習方法,在學習上處於被動狀態。 2.人際關系方面 學生在脫離了熟悉的人際環境轉入新的環境後,面對眾多的老師和同學,由於缺乏交往的技巧和薄弱的集體意識而不能很好的建立協調穩定的人際關系,時常耍小孩子脾氣,不能很好的處理同學關系,不習慣集體宿捨生活,不能很快的結交新朋友,加之高校教學的特點,學生不能與教師進行積極交往,不免使學生產生迷茫和失落,對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持懷疑和保守態度。 3.生活自理能力缺乏 ,部分新生心理問題不同程度的出現 許多新生特別是一些獨生子女在中學時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一心只讀教科書。生活自理能力嚴重缺乏,就連基本的生活常識都不懂,甚至出現了不會洗衣不會疊被子的現象。年輕的大學新生初次離開父母開始一種新的生活的時候,心理上會發生強烈的震盪。性格外向、獨立性強的學生對新環境充滿新鮮感,常能夠主動探索,積極適應,愉快、振奮等正面情緒多於孤獨、焦慮等負面情緒;性格內向、膽小、依賴性強的學生,在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出現適應不良性心理障礙,或多或少的感到惶惶不安,失眠、食慾不振、神經衰弱隨之而來。 4.環境適應方面 由於大學新生在入學前對新環境的期望值過高,憑空想像大學生活應該是天之驕子生活的地方,是神聖的「象牙塔」,每個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的十幾年裡都曾經無數次的在心裡描述心目中的「象牙塔」,並設計著「象牙塔」中的完美自我,對很多學生來說,「報答父母厚望」、「對大學美好生活的嚮往」、「謀求地位、職業、自尊心」是他們升入大學的理想。當這個夢想秒經過了幾年的拼搏終於實現了之後,對許多的大一新生來說,不知道干什麼,沒有了生活的目標和努力方向,倍感茫然。有的學生認為自己都已經考上大學了根本就不用學習了,而現實與想像的有些差異,所以學生本人不能很好的認識這種差異而產生消極的感受,加大了失落感,不免懷疑自己所在的大學是否是真正的大學從而對自己的處境表示不滿和抱怨。 二、解決大學新生生活問題的對策 1.用榜樣引路的方式引導大學新生,幫助大學新生適應大學學習生活,提高自學能力 通過開展優秀學生學習經驗交流會,讓學習標兵做新生輔導員助理的方法,給新生送去生活上的向導,學習上的指南及心靈上的啟示錄,使他們盡快適應大學的授課方式,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的方式方法,使學生明白「學無定法貴在得法」的道理,從而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對專業產生興趣。同時教育學生每一件事情都有一個熟悉適應的過程,對待自己學習上的困惑和迷茫要積極主動的和輔導員老師溝通,拓寬自己獲取知識的渠道,虛心向適應快的同學請教,在生活學習中注意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❻ 輔導員如何引導新生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
從中學時代走來的每一個大一新生所面臨的都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無論是自然環境還是學習方法,無論是個人目標還是社會期望,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由於環境的變化,青春期還未結束,知音難覓的孤獨、中心地位的失落和強烈的自卑心理是導致大學新生適應困難的重要因素。
作為輔導員,應以預防為主,積極主動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動向。充分理解新生的狀況,認識到一些不適應狀況是在中學或更長時間內養成的,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
要接納由於歷史和在新環境里的不適應所表現出來的偏常行為和言語,相信他們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事情,針對個別新生的具體問題要分別進行輔導,千萬不能一概而論,在此基礎上,要從生活方面幫助新生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