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輔導學生閱讀理解
『壹』 怎麼輔導小學生做語文閱讀題
有可能你正在為怎樣提高小學閱讀水平而覺得苦惱,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提高小學閱讀水平重要的就是多讀,注重讀書的方法和步驟。下面就帶你了解小學閱讀輔導提高閱讀水平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從小開始)以上的五次閱讀法以及閱讀的三個步驟都是非常實用的提高語文水平的方法,如果能夠拿去實踐,那麼學生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小學閱讀輔導其實並不難,只要用對方法,學生就會在一段時間後得到提高。
『貳』 如何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
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
《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常言說,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教師在努力提高課堂閱讀教學效率的同時,必須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使課內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教師必須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引導學生大量進行課外閱讀,在閱讀實踐活動中學習、掌握各種讀書方法,具備處理各種信息的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
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呢?我們學校的語文老師們就此問題曾進行了深入地探討,許多老師都談了自己的寶貴經驗,並針對「有效」二字展開了討論。下面就將我校老師們的一些具體做法和成功經驗總結如下,以備我們互相學習和借鑒。
一、激發閱讀興趣,讓書籍成為學生的好朋友。
研究表明,9—12歲是孩子養成讀書習慣,培養閱讀興趣的關鍵時期。孩子們每天願花兩個小時看電視,卻不願花30分鍾看書,這是我們現在教育的危機,對許多孩子來說,學習閱讀是一個緩慢、困難的過程。我們教師應肩負一個重要的責任,那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有了興趣,就為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提供了內因條件。怎樣才能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使課外閱讀變成學生自覺自願的行為呢?老師們認為:
1、尊重自主閱讀權,激發閱讀積極性。我們要准確把握選擇的尺度,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還不具備獨自一人讀書的能力,所以我們提倡的是親子共讀,由父母陪同一起,目的是引領孩子進入書的世界。進入三年級,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獨自欣賞圖書。不過他們還缺乏選擇合適書籍的能力,就需要我們教師進行適當的推薦。我們應推薦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小學生讀課外書,與一般成年人的喜好不同。我們在為孩子們選擇課外讀物時,應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以孩子的興趣為中心,因為愛,所以愛,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課外閱讀的源頭活水。枯燥之物,誰也不想領教,嚼蠟之味,誰也不肯品嘗。我們不能指望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去背誦老學究的「之乎者也」。只有《天方夜譚》才是他們一千零一夜的美夢,只有葉聖陶的《稻草人》才是他們最親密的朋友。
2、創設合作閱讀的氛圍。在學習夥伴間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讓閱讀成為像游戲一樣的童年生活,這是一種多麼美好的境界。一個共同閱讀的氣氛,一種共同閱讀的集體輿論,勝於老師的無數教育。例如,我們進行課前3——5分鍾的讀書活動。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去讀,或默讀、朗讀、小組合作讀、師生合作讀、好夥伴比賽讀……此時,哪怕平時不大喜歡課外書的同學,也會被感染了。另外,教室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陣地,我們應善於利用這個學習的陣地,讓學生這個的輿論的氛圍中進行共同的閱讀。例如,在教室里,我們進行讀書方面的特色裝飾,張貼讀書方面的富有啟發性的名言及班中喜歡課外閱讀的同學的鼓勵語。在教室有限的空間里,引導學生自發建設小小圖書館,合作創設書香環境,增進閱讀氛圍。第三,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交流,定期召開家庭讀書交流會。讓家長的讀書興趣及熱情給孩子以最佳引導。
3、保證課外閱讀交流的經常性。課外閱讀交流活動,能激活學生的心理狀態,滿足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的交際性情感需求,為學生提供表達自己讀書收獲的機會。所以,我們要保證課外閱讀交流的經常性。在課外閱讀實踐中,我們的交流活動,既有在全班進行的交流,也有分組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個人發言(或將書拿回來,讀一段和大家分享),或由發言者向其他同學提問,或組織讀書演講比賽,組織讀後感徵文比賽……讓學生主體唱主角,自在地、愉悅地表達讀書心得與體會。教師只在交流過程中必要的時候進行簡要的、肯定性的評價,從而使學生在交流活動中獲得知識、情感、審美、思維方法等多重收獲。其次,課外閱讀交流活動可以形成濃厚的讀書氛圍,使那些本沒興趣參與課外閱讀的學生受到感染,產生共鳴。此法得益於美國的「讀書俱樂部」:假如一本書被引進青少年俱樂部,一個孩子說好,大家即刻會跟上先睹為快。如果一個孩子沒讀過熱銷的圖書,當別的孩子就這本書談得熱火朝天時,這個孩子就會產生孤陋寡聞、被冷落之感,便也會趕快去買本來一飽眼福。這樣,學生在交流中提升了自己對閱讀方法的認識,從而增強閱讀的興趣。
4、與影視作品同步閱讀或比較閱讀。聯系生活,抓住閱讀機遇,利用影視作品營造閱讀氛圍,是一個很投機的辦法。因為現在已經有很多的名著被搬上銀幕或電視了,比如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隋唐英雄》、《封神榜》等,還有動畫片《藍貓淘氣3000問》、《大鬧天宮》等,孩子們都會特別喜愛的。看這些電影電視對閱讀興趣很有幫助,但如果能和熱播中的影視作品同步閱讀或比較閱讀,效果會更好。
二、注意方法指導,培養閱讀習慣
過去孩子們讀書,多數在家長的陪同下進行,更多的是關注故事。現在自己進行整本書的閱讀。如何讀一本書,在方法上我們應為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除了讓學生通讀全書,精讀精彩片斷外,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勾畫圈點、做讀書卡片,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1、指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
就目前的狀況而言,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不容樂觀,學生自由閱讀的時間極為有限,引導學生學會合理安排有限的閱讀時間,顯得尤為重要。讀什麼書,什麼時間讀;零碎的時間讀什麼,整塊的時間讀什麼;文學名著什麼時間讀,報刊雜志什麼時間讀;要有長計劃、短安排。制定長計劃,是為了有一個長遠的目標;短安排,是為了適應可能隨時變化的情況。有了閱讀計劃,就能大大提高閱讀效率。
2、引導學生投入真情實感。
讀書時,能否將自己的情感投入進去,是能不能讀好書的關鍵。因為語言文字,除了「達意」,還有「傳情」的功能。大量文質兼美的文章里,既有鮮明生動的形象,又凝聚著強烈的感情,滲透著深刻的理性。學生從認知入手,藉助形象,引發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中,展開想像,啟動思維,從中感受、體會、感悟、理解並獲得一定的語文能力。由情感驅動,引導的情感共鳴從而產生物我兩忘,如痴如醉的境界,反過來也可以深化認識。
3、引導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
在閱讀過程中,對於一些精彩片斷中的好詞佳句,可讓學生進行圈圈點點,完成讀書筆記。筆記中「本書主要人物」、「我學到的詞彙」、、「我最喜歡的段落」、「本書值得討論的要點」、「我配的插圖」、「我為本書設計的廣告語」等欄目使學生在積累的同時,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再通過讀書筆記的互相點評、借鑒學習,既培養了學生的積累運用能力,又鍛煉了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
三、鼓勵學生多讀,重視閱讀積累
多讀,是我國學習語文的傳統經驗。只有多讀,才能「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只有多讀,才能形成「獨特的閱讀能力」。
多讀,首先閱讀的品種要多。從語文的角度看,古詩詞的神韻,有怒發沖冠的報國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鄉情;有獨上西樓的長相思,也有草長鶯飛的夢江南;有春光乍泄的蝶戀花,也有斗霜傲雪的一點紅……詩歌中的韻律美、節奏美以及優美的意境、深邃的哲理,讓人餘音繞梁,回味幽長;散文中的詞藻美、意趣美給人的精神喜愛;小說中的人性美、人情美以及情節伏跌的美,給人的心靈以陶冶。常識性文章中,作者以形象生動的筆調描繪科學奇觀、自然奧秘給人的思想的啟迪。凡是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的古今中外各種文體,各方面內容的報刊書籍都可讓學生多讀多看。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閱讀這些作品,就可以拓寬學生閱讀的視野,從多方面吸收營養,從而增加學生人文素養的底蘊。
多讀,還要特別強調誦讀。誦讀,也是我國古代語文學習的優良傳統。與朗讀比,它更強調個人體驗,更強調內化。葉聖陶先生說:「吟誦的時候,對於研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語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學習語文學科,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所以,葉聖陶先生要求我們:「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作一種享受而不看作一種負擔。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一遍比一遍體會親切,並不希望早一點能夠背誦,而自然達到純熟的境界。」因此,對於一些精彩片斷,名篇佳作,要鼓勵學生多吟詠、誦讀,這樣才能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語感,形成富有成效的語文能力。
四、檢查閱讀效果,推動閱讀深入
有檢查才會落實,有測評才會促進。如果放任自流,效果肯定不好。定期測評可採用讀書報告會、故事會,閱讀心得交流會、優秀讀書筆記展評、手抄報、知識競賽、查閱資料比賽等形式。既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又能激發閱讀興趣,調動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
引導學生廣泛進行課外閱讀,是課程資源開發的必需,也是提高語文學科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更是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需要。「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作為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積極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主動幫助他們選擇課外閱讀的內容,經常性地圍繞課外閱讀組織形式多樣的閱讀交流,給處在記憶黃金時期和人格形成時期的孩子們,播下最好的種子,提供最好的養料,留下最好的回憶,從而讓學生在書籍的海洋中浸潤,享受崇高精神的滋養,不斷充實自己的文化底蘊、豐富自己的氣質涵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叄』 如何指導學生閱讀
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在讀寫的關繫上,他強調了讀的重要性,「惟有先讀書,打好基礎,才能搞好寫作。」古人說的「勞於讀書,逸於作文」,也是這個道理。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增長學生的知識,啟迪學生的智慧。「當兒童跨進校門以後,不要把他們的思維套進黑板和識字的框框里,不要讓教室的四堵牆壁把他們跟氣象萬千的世界隔絕開來,因為世界的奧秘中包含著思維和創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蘇霍姆林斯基的忠告,提醒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要重視課堂以外的世界。其中課外閱讀是語文活動中最經常,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它對於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提高學生素質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如何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成了擺在我們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在教學實踐中我積累了一點經驗,我把它總結出來,以就教於之家。
一.明確開展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語文課程標准》中強調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鼓勵學生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書。具體要求是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45萬字。積累背誦古今優秀詩文160篇(段)。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必要組成部分。課外閱讀是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學生只有在課外通過大量的閱讀才能滿足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目前看,學生閱讀能力普遍不高,說話作文語言貧乏,語文水平普遍低下。因此說,開展閱讀是非常必要的。
二.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是「學習的最佳動力」,是「學習的摯友」,是「發展智力的原動力」。 有了它,才能使學生的智慧放射出奪目的光輝。那麼在教學中應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首先要形成良好的班級讀書氛圍。
做為語文老師在班上要經常大力宣揚讀書的好處,激情地講述名人熱愛讀書的軼事,而且教室內的標語、黑板報的內容盡量書寫有關催人奮進的讀書名言,比如:「一個人不讀書,命運懲罰他,一個民族不讀書,歷史懲罰她」、「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讓學生一走進教室就好像融入到了「書」海之中,從而激發起學生發奮讀書的慾望。
第二,書寫友情的提示語言。
我們面對的小學生比較頑劣,往往會把讀書的事忘得一干二凈甚至拋之腦後而不顧,這就特別需要老師的溫馨提醒,比如可以在黑板的上邊寫上這樣的話:「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打開智慧大門的鑰匙!今天你讀書了嗎?每天堅持讀書,每天堅持寫讀書筆記,只有堅持不懈才會有所收獲,成功就是在堅持之中誕生的!」學生來到教室只要一睜眼、一抬頭,就會看見這句友情的提示語,自然就不會忘了讀書的事了。
第三,布置具體的閱讀任務。
有人說:「有了理想才有動力。」是啊!如果做什麼事都渾渾噩噩,像一隻無頭的蒼蠅到處亂撞,那麼自己又何來動力呢?閱讀也是一樣,假如教師只站在遠處且不布臵具體的任務,讓學生自學,由於學生年齡的限制,再加上各種能力也有限,他們根本不知道為了什麼去學習,更不知道從何處入手,一連串的問題將縈繞在他們的腦海里,使他們揮之不去,要他們專心地去閱讀根本不可能。所以,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一定要布臵具體的閱讀任務,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有了目標才會去努力呀!
第四,制訂有效的獎勵機制。
人人都有自我表現的慾望,小學生更愛表現自己,他們都想在班裡甚至學校里小有名氣,因為那可以當作炫耀的資本。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一特點制訂有效的獎勵機制,去激發他們的讀書興趣。當然獎勵機制的制訂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最終的目的,所以在制訂時要權衡利弊,(既能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又不能讓學生為了得到獎勵而肆無忌憚,不顧一切。)一定要和「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區分開來。這樣才能達到我們的目的。
三.閱讀方法的有效指導。
古人說的好:「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須,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因此,對於閱讀方法的指導,我主要集中在課堂上。要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由於學生手中的閱讀資料很缺乏,而且又不統一,所以我將每一篇課文都當作一個載體,交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具體做法如下:
一要做好預習:預習時要朗讀;要結合課後題理解課文;要寫出自己的感受。在預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文中或作勾劃、或作批註、或寫提綱、或抄錄名言警句和佳句,感受較深的可寫讀書筆記、或寫讀後感,指導學生養成用「心」讀書的習慣
二要學會思考,讀而不思則惘。法國思想家盧梭在談自己的讀書經驗時說:「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這樣的讀書使我獲益不少。」讀書就是要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如果沒有思考,不加辨別,「你從肯定開始,必將以問題告終」,相反,如果勤於思考,善於質疑,「從問題開始,則將以肯定結果」。只讀書而不作思考等於吃飯而不消化,讀得再多也不會有所得,反而成為書的奴隸。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講的就是要把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有所收獲。
三要學會吸收,不動筆墨不讀書。哲學家培根認為:「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面對上代傳送下來的「珍貴的貨物」,我們絕對不能草率地對待,而應積極地加以吸收。如果只求一目十行,不求學有所得,只是盲目地追求知識的數量,而不重視學習的質量,那些暫時掌握的東西,那些最有用的東西,往往很快就會忘掉。因此,我們一定要幫助學生樹立「讀書須動筆,無筆不讀書」的理念,養成隨時提筆在手,及時地劃一劃(劃精彩處)、摘一摘(摘精美句)、寫一寫(批註、評點或讀後感)的好習慣。
四要學會運用,死書讀活長精神。書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讀死書,應該把書讀活。所謂讀活,就是要讀而有記,讀而有思,讀而有疑,讀而有悟,讀而致用,讓閱讀成為知識的發酵劑,讓書籍成為靈魂的營養液,並最終將其轉化為生命行走的能量,讓人生變得更加輕靈、豐潤、華美、高尚。把自己在讀書過程中的所讀,所思,所疑,所悟,用自己的筆寫下來這就是寫作。
『肆』 如何指導小學生進行閱讀
看到這個話題,讓我想到一個小故事:扁鵲三兄弟:
一次,魏文王問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扁鵲答:「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放血,在皮膚上敷葯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我們班的孩子最近開了讀書角。他們最喜歡看這些書,家長們可以讓孩子都讀一讀,我覺得很不錯的幾本:
《少年讀史記》
干貨滿滿的書,讓孩子也看得進去的歷史書,很有趣味性還能漲知識,大人都愛讀。
《胡小鬧日記》
這套書是近年出版的,在小學生中間人氣很高,同時也是我家孩子最愛,感覺讀過之後確實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類型是比較新穎的校園成長小說,文筆不錯,故事有趣,主題正能量,講一群孩子學習、成長的校園故事。推薦閱讀。
冰心經典作品集
非常經典的合集,收錄了《寄小讀者》、《小桔燈》和《繁星春水》,是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推薦愛閱讀的孩子讀一讀。
『伍』 怎麼輔導孩子做閱讀理解
怎樣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題差怎麼辦
2018-11-14 11:19:26
文/葉丹
閱讀是一項最基本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從小去培養,也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去訓練,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差,家長該做些什麼呢,如何幫助孩子提高這種能力?
1選擇合適的書目
閱讀理解能力需要不斷去培養才能日漸提高,但是也不能隨便讀什麼書都對閱讀理解能力有大幅度提升,比如經常看網路小說的人語文未必就好,考試也不一定能考高分,就連閱讀題也很難說沒有答題障礙,所以家長在輔導孩子閱讀時要選對書目。那麼讀高難度的文學作品就一定好嗎?也不是這樣的,有些作品雖然是經典,但是不適合小孩子去讀,因為內容太艱澀難懂,孩子理解能力根本不到位,要想讀懂很困難。
閱讀書目的選擇最好是一些比較經典的作品,但是有是一些簡單、通俗易懂的白話文,理解起來難度又不大,這類散文、記敘文最適合孩子去讀了。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語文水平選擇適合孩子年齡段的閱讀素材,就是所謂的因材施教。
2選擇恰當的讀書方法
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去讀書,利用周末時間去書店看書是一個很好的習慣,最好堅持每周都去,這樣對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及閱讀能力都有幫助。而且書店讀書氛圍很好,每個人都會在哪裡安靜的看書,孩子也會選擇他感興趣的讀物去讀,這種課外閱讀能力訓練也很重要。
家長還可以在每天睡覺前陪孩子看書,挑一兩本孩子喜歡的書放在床頭,每天晚上讀幾頁,也是一個不錯的習慣。當然,因為閱讀能力的培養關鍵還在於孩子,可以買一本好的閱讀書,然後每天做一兩篇閱讀題目,日積月累語文閱讀能力就會逐漸提高。
在做題的過程中,要仔細去讀文章,把答案寫出來,然後再去對照標准答案更改。遇到做錯的要認真反思,總結經驗,把易錯的題目都做會,並整理出一些答題模板。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要不斷進行強化訓練來獲得。
『陸』 如何指導小學生做好閱讀理解題
閱讀是關鍵
先看閱讀材料,(做閱讀題,最少讀三遍)因為仔細研讀閱讀材料,整體感知閱讀材料內容,這是解答閱讀題的至為關鍵的第一步。
2.抓重點詞句的解讀
當出現對關鍵句子在文中作用的分析時候,可從兩個方面來思考,第一是結構方面,第二是內容表達方式方面。從結構方面,要明確句子所處位置不同,其作用也往往不相同。
3.循序漸進來解題
按照試題的順序一一來做答,這樣不會漏題,還因為試題的安排,一般都是先易後難,先理解後感悟,因此,拿到試卷可以按試題的前後順序去做。
拓展資料:
閱讀技巧:
1、弄清問題,巧用「原話」。對於一些題目,原文中有明顯的准確答案,要善於利用閱讀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進行回答。
2.想像說話,聯系生活。答題時注意聯系自己的生活,不可空談。
3.在答題時候要規范語言,認真書寫。語句通順不可以有錯別字。
『柒』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
《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常言說,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教師在努力提高課堂閱讀教學效率的同時,必須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使課內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教師必須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引導學生大量進行課外閱讀,在閱讀實踐活動中學習、掌握各種讀書方法,具備處理各種信息的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
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呢?我們學校的語文老師們就此問題曾進行了深入地探討,許多老師都談了自己的寶貴經驗,並針對「有效」二字展開了討論。下面就將我校老師們的一些具體做法和成功經驗總結如下,以備我們互相學習和借鑒。
一、激發閱讀興趣,讓書籍成為學生的好朋友。
研究表明,9—12歲是孩子養成讀書習慣,培養閱讀興趣的關鍵時期。孩子們每天願花兩個小時看電視,卻不願花30分鍾看書,這是我們現在教育的危機,對許多孩子來說,學習閱讀是一個緩慢、困難的過程。我們教師應肩負一個重要的責任,那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有了興趣,就為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提供了內因條件。怎樣才能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使課外閱讀變成學生自覺自願的行為呢?老師們認為:
1、尊重自主閱讀權,激發閱讀積極性。我們要准確把握選擇的尺度,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還不具備獨自一人讀書的能力,所以我們提倡的是親子共讀,由父母陪同一起,目的是引領孩子進入書的世界。進入三年級,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獨自欣賞圖書。不過他們還缺乏選擇合適書籍的能力,就需要我們教師進行適當的推薦。我們應推薦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小學生讀課外書,與一般成年人的喜好不同。我們在為孩子們選擇課外讀物時,應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以孩子的興趣為中心,因為愛,所以愛,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課外閱讀的源頭活水。枯燥之物,誰也不想領教,嚼蠟之味,誰也不肯品嘗。我們不能指望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去背誦老學究的「之乎者也」。只有《天方夜譚》才是他們一千零一夜的美夢,只有葉聖陶的《稻草人》才是他們最親密的朋友。
2、創設合作閱讀的氛圍。在學習夥伴間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讓閱讀成為像游戲一樣的童年生活,這是一種多麼美好的境界。一個共同閱讀的氣氛,一種共同閱讀的集體輿論,勝於老師的無數教育。例如,我們進行課前3——5分鍾的讀書活動。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去讀,或默讀、朗讀、小組合作讀、師生合作讀、好夥伴比賽讀……此時,哪怕平時不大喜歡課外書的同學,也會被感染了。另外,教室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陣地,我們應善於利用這個學習的陣地,讓學生這個的輿論的氛圍中進行共同的閱讀。例如,在教室里,我們進行讀書方面的特色裝飾,張貼讀書方面的富有啟發性的名言及班中喜歡課外閱讀的同學的鼓勵語。在教室有限的空間里,引導學生自發建設小小圖書館,合作創設書香環境,增進閱讀氛圍。第三,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交流,定期召開家庭讀書交流會。讓家長的讀書興趣及熱情給孩子以最佳引導。
3、保證課外閱讀交流的經常性。課外閱讀交流活動,能激活學生的心理狀態,滿足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的交際性情感需求,為學生提供表達自己讀書收獲的機會。所以,我們要保證課外閱讀交流的經常性。在課外閱讀實踐中,我們的交流活動,既有在全班進行的交流,也有分組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個人發言(或將書拿回來,讀一段和大家分享),或由發言者向其他同學提問,或組織讀書演講比賽,組織讀後感徵文比賽……讓學生主體唱主角,自在地、愉悅地表達讀書心得與體會。教師只在交流過程中必要的時候進行簡要的、肯定性的評價,從而使學生在交流活動中獲得知識、情感、審美、思維方法等多重收獲。其次,課外閱讀交流活動可以形成濃厚的讀書氛圍,使那些本沒興趣參與課外閱讀的學生受到感染,產生共鳴。此法得益於美國的「讀書俱樂部」:假如一本書被引進青少年俱樂部,一個孩子說好,大家即刻會跟上先睹為快。如果一個孩子沒讀過熱銷的圖書,當別的孩子就這本書談得熱火朝天時,這個孩子就會產生孤陋寡聞、被冷落之感,便也會趕快去買本來一飽眼福。這樣,學生在交流中提升了自己對閱讀方法的認識,從而增強閱讀的興趣。
4、與影視作品同步閱讀或比較閱讀。聯系生活,抓住閱讀機遇,利用影視作品營造閱讀氛圍,是一個很投機的辦法。因為現在已經有很多的名著被搬上銀幕或電視了,比如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隋唐英雄》、《封神榜》等,還有動畫片《藍貓淘氣3000問》、《大鬧天宮》等,孩子們都會特別喜愛的。看這些電影電視對閱讀興趣很有幫助,但如果能和熱播中的影視作品同步閱讀或比較閱讀,效果會更好。
二、注意方法指導,培養閱讀習慣
過去孩子們讀書,多數在家長的陪同下進行,更多的是關注故事。現在自己進行整本書的閱讀。如何讀一本書,在方法上我們應為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除了讓學生通讀全書,精讀精彩片斷外,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勾畫圈點、做讀書卡片,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1、指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
就目前的狀況而言,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不容樂觀,學生自由閱讀的時間極為有限,引導學生學會合理安排有限的閱讀時間,顯得尤為重要。讀什麼書,什麼時間讀;零碎的時間讀什麼,整塊的時間讀什麼;文學名著什麼時間讀,報刊雜志什麼時間讀;要有長計劃、短安排。制定長計劃,是為了有一個長遠的目標;短安排,是為了適應可能隨時變化的情況。有了閱讀計劃,就能大大提高閱讀效率。
2、引導學生投入真情實感。
讀書時,能否將自己的情感投入進去,是能不能讀好書的關鍵。因為語言文字,除了「達意」,還有「傳情」的功能。大量文質兼美的文章里,既有鮮明生動的形象,又凝聚著強烈的感情,滲透著深刻的理性。學生從認知入手,藉助形象,引發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中,展開想像,啟動思維,從中感受、體會、感悟、理解並獲得一定的語文能力。由情感驅動,引導的情感共鳴從而產生物我兩忘,如痴如醉的境界,反過來也可以深化認識。
3、引導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
在閱讀過程中,對於一些精彩片斷中的好詞佳句,可讓學生進行圈圈點點,完成讀書筆記。筆記中「本書主要人物」、「我學到的詞彙」、、「我最喜歡的段落」、「本書值得討論的要點」、「我配的插圖」、「我為本書設計的廣告語」等欄目使學生在積累的同時,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再通過讀書筆記的互相點評、借鑒學習,既培養了學生的積累運用能力,又鍛煉了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
三、鼓勵學生多讀,重視閱讀積累
多讀,是我國學習語文的傳統經驗。只有多讀,才能「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只有多讀,才能形成「獨特的閱讀能力」。
多讀,首先閱讀的品種要多。從語文的角度看,古詩詞的神韻,有怒發沖冠的報國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鄉情;有獨上西樓的長相思,也有草長鶯飛的夢江南;有春光乍泄的蝶戀花,也有斗霜傲雪的一點紅……詩歌中的韻律美、節奏美以及優美的意境、深邃的哲理,讓人餘音繞梁,回味幽長;散文中的詞藻美、意趣美給人的精神喜愛;小說中的人性美、人情美以及情節伏跌的美,給人的心靈以陶冶。常識性文章中,作者以形象生動的筆調描繪科學奇觀、自然奧秘給人的思想的啟迪。凡是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的古今中外各種文體,各方面內容的報刊書籍都可讓學生多讀多看。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閱讀這些作品,就可以拓寬學生閱讀的視野,從多方面吸收營養,從而增加學生人文素養的底蘊。
多讀,還要特別強調誦讀。誦讀,也是我國古代語文學習的優良傳統。與朗讀比,它更強調個人體驗,更強調內化。葉聖陶先生說:「吟誦的時候,對於研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語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學習語文學科,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所以,葉聖陶先生要求我們:「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作一種享受而不看作一種負擔。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一遍比一遍體會親切,並不希望早一點能夠背誦,而自然達到純熟的境界。」因此,對於一些精彩片斷,名篇佳作,要鼓勵學生多吟詠、誦讀,這樣才能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語感,形成富有成效的語文能力。
四、檢查閱讀效果,推動閱讀深入
有檢查才會落實,有測評才會促進。如果放任自流,效果肯定不好。定期測評可採用讀書報告會、故事會,閱讀心得交流會、優秀讀書筆記展評、手抄報、知識競賽、查閱資料比賽等形式。既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又能激發閱讀興趣,調動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
引導學生廣泛進行課外閱讀,是課程資源開發的必需,也是提高語文學科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更是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需要。「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作為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積極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主動幫助他們選擇課外閱讀的內容,經常性地圍繞課外閱讀組織形式多樣的閱讀交流,給處在記憶黃金時期和人格形成時期的孩子們,播下最好的種子,提供最好的養料,留下最好的回憶,從而讓學生在書籍的海洋中浸潤,享受崇高精神的滋養,不斷充實自己的文化底蘊、豐富自己的氣質涵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捌』 如何有效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需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以及性格偏好,還有學習狀態而定。課外閱讀的目的是需要是為了考慮幫助學生的學習。
『玖』 如何指導學生做好閱讀題
轉帖 現在考試,題型的變化基本上是三大塊:一、基礎知識二、閱讀理解三、作文。除了作文之外,重頭戲就是閱讀理解。所佔分數很多,是學生答題的難點,學生的采分點很難把握。因此,在這里和我們所有語文老師,共同來研究與探討,如何指導學生做課外閱讀理解題。 語文新課標語指出:閱讀是一種復雜的思維過程,它是閱讀者對閱讀材料進行篩選、加工的過程。要出色地完成閱讀作業,尤其是課外閱讀,需要學生思維、感悟、表達等多方面的能力。才能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那麼,如何答好這類具有開放性特點的閱讀題呢?一、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態度。 目前就六年級學生來說,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缺乏的是一種嚴肅認真嚴謹的閱讀習慣。在平時閱讀批閱中,學生存在的問題有: 1、有些學生一見閱讀題有畏難心理,空白不做。在練習或做題過程中有時會遇到些難題或比較復雜的問題,是知難而而進,敢啃硬骨頭,還是逃避、退縮,是對每個人學習態度的一種檢驗。要想真正學到本領,只有主動攻克難關,才能有大的進步。攻克一道難關,學習就會上一個新的台階,思維和智力才會得到更好的鍛煉和提高。因此每位學生都應樹立知難而進的勇氣和精神,向閱讀題挑戰。 2、態度浮躁,不能靜心閱讀,隨意而答。語文新課標要求「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相當部分學生不重視這一點,匆匆瀏覽一遍後就開始回答有關問題,結果造成不必要的失誤。在我們學校,聶校長一直強調靜心閱讀,讀書靜,才能去煩躁,多一分寧靜,就會減少一分焦慮。我們常對學生說,做閱讀題,最少讀三遍,可在做題過程中,一個班最少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做不到。如果學生從態度上端正了,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保證閱讀的質量。 3、答題不全面。這大概和我們平時批卷有關吧,我們總是不忍心扣分,只要答了沾邊就送分。而在初中,老師打分很嚴格,什麼觀點,有幾點,有幾層意思,表述是否准確而簡煉。語文是開放性的,不能像數學答案那樣死,但我們一定要培養學生做學問嚴謹的態度,准確、規范、從嚴要求,克服差不多思想,用高標准要求自已。二、提高學生解答閱讀題的能力的策略。 隨著「大語文」觀念的漸行漸盛和閱讀分析題比重的不斷加大,如何提高學生解答閱讀分析題的效益,已經成為廣大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一個實驗課題。本人以為,如果在日常教學中注意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對學生的訓練,也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反復閱讀選文 平時講解課文之前要求學生要預習、閱讀課文,其目的在於讓學生熟悉課文、讀通課文、讀懂課文。要答閱讀分析題,自然也不例外,讀是基礎。何況現在的選文大多是文質兼美的文章,它們或注重思辨、啟迪學生智慧,或展示科技新貌、開拓學生視野,或寓理於情、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有的還代表著新的文化觀念等,這些材料對大多數同學而言是陌生的,因此引導學生對材料進行瀏覽、細讀、品讀是必不可少的。 瀏覽,即引導學生學會快速閱讀包括標題和檢測題在內的所有文字資料。通過瀏覽,大體知曉材料的內容和命題的方向,形成初步印象。 細讀,即在瀏覽的基礎上,讓學生帶著檢測題細細閱讀選文,深入了解文章立意、寫作思路、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等,在充分理解全文的基礎上,再去回答有關問題。這樣視野寬闊,整體感強,答題才不會有失偏頗,對選文中有些問題才能歸納到位,做到重點明確、胸有全局。 品讀,就是要求學生帶著對材料的初步理解,首先重點品讀檢測題的題目,揣摩出題者的意圖,在有所思考的基礎上再讀選文,同時對那些答題要求較高的題目做到有的放矢、重點關注。 2、准確把握材料 每篇選文都是有血有肉的。但是閱讀過程中,如不能很快地抓住主要內容或主題思想,而被一些具體瑣碎的材料遮住視線,答題就會吃力不討好。怎樣很快地抓住文章的主幹和靈魂呢?大體有以下三種方法: a、抓題目。標題是文章的眼睛,讀懂了它,文章大概意思也就知曉了三分之一。有些文章題目交代了文章的文體或寫作的方向,抓住了題目,答題一般就不致於產生太大的偏差。例如:《李時珍夜宿古寺》,從題目中我們了解到人物是(李時珍),時間是(夜晚),地點是(古寺)。說說題目的意思:李時珍夜晚住宿在一座古寺里。通過對題目的擴展,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種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叫題目擴展法。 再如《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通過質疑,「我」指的是誰?為什麼要把他的心臟帶回祖國?通過讀課文,知道課文講波蘭音樂家肖邦身在異國他鄉,不忘忘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姐姐把他的心臟帶回祖國,表達了對祖國強烈的愛。課文的題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b、抓住中心句。中心句是文章內容的主要基石,常常是文章題目的闡釋和延伸。抓住它,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認識就會更准確更具體。可以從文章的開篇、中篇、結篇來抓。如《詹天佑》一課開篇首句是「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這一句直接點明課文的中心思想。再如《船長》一課,結尾這樣寫道:哈爾威船長一生都要求自已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這句話是對哈爾威船長一生品德的贊頌,謳歌了船長忠於職守、舍已救人的高尚品德,及尊重婦女、愛護兒童的人性美。 c、抓議論、抒情句。議論、抒情句往往起突出中心、深化主題的作用,是作者感情傾向最鮮明的體現之所在。因此,抓住這類句子,往往能明了文章的立意,有助於理解文章的中心。例如:在《輪椅上的霍金》一課,品讀課文第八自然段: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動了大家。感受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學家,贊揚了他的偉大人格,表達了我們敬仰之情。「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表現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抓重點段落和詞句就能捕捉和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 3、區別題型作答 讀懂文章、明辨文體及基本概念,其目的還在於運用,在於答題。學會區分不同題型,巧妙處理也很重要。 a、選擇題。通常採用排除法。閱讀分析題的內容涉及到的不僅僅是內容,有時對課內知識也多有勾連考查。因此對課內掌握的知識如能或排除或選擇,就無形中降低了知識的選擇難度。 b、延伸題。如根據有關內容默寫名句等,對此要避難就易,寫自己最有把握的答案。否則容易吃力不討好。 c、基本概念題。要做到抓住語段的主要內容來答題,不能撿芝麻,丟西瓜,更不能一頁障目,不見森林。 d、綜合分析題。對於這類題,則要在整體認知的基礎上扣住命題內容解答,不能斷章取義,更不能答非所問。這類題往往是最能見學生語文能力高下的題,答題應努力做到:簡明扼要,言簡意賅,一般不超過30字;句子要通順,語言表達沒有漏洞,符合邏輯推理;要圍繞文章內容,突出重點,不能信馬由韁,胡亂扯談。 4、抓住文體特徵 閱讀是解答題目的前提,要答好題,如果僅是讀懂選文,而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不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可能也會無從下手。各類文體的特徵就是必須掌握的知識。因為許多閱讀材料一般都有較明顯的文體特徵,只有掌握各類文體的基礎知識,答題才容易「上路子」。例如,記敘文常涉及的是記敘的六要素、記敘的線索、敘述的方式、表達的方式等;說明文常考的是說明方式、說明順序、說明對象及特點、說明方法等;議論文則側重對議論文的三要素考查,如文章的論點、論據的類型、論證的方法等。這些都涉及到相應文體的基本概念,有共性的內容。如果學生對選文的文體類型辨別無誤,基本概念認識清晰,那麼答題時就不會張冠李戴,這樣基本分就不會丟失了。三、在平時教學中對閱讀能力的訓練。 常言道:功在平時。在平時閱讀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訓練,結合課文特點,有針對性的一課一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能大大提高。
『拾』 怎樣指導學生課外閱讀
目前在對待課外閱讀上,許多學校和家長還存在不少誤區
(一)、對課外閱讀缺乏興趣,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難以形成。在家中,家長很少去閱讀書籍,也較少督促子女去博覽群書。在他們的心目中能自覺完成家庭作業的孩子,就是一個乖孩子。其次,學校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一些教師還是難以打破圍著教科書轉的模式。他們認為,早自修看課外書就是不務正業,浪費時間,很少去鼓勵學生看一些有益的書籍。這樣的理念也直接導致了語文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脫節。
(二)、課外閱讀涉及的范圍較小。在家長和小學生的頭腦中,一聽說要買課外書,80%的家長、學生買的是優秀作文籍。形成了優秀作文等於課外書籍這樣一種狹隘的概念。學生課外閱讀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優秀名著、民間傳說、科幻讀物。
(三)、課外閱讀習慣難以養成。學生閱讀書籍囫圇吞棗,粗粗瀏覽一遍即是閱讀。很少做讀書筆記,既是做了筆記,也無非是幾句好句,幾個好詞。
既然課外閱讀對提高小學生語文水平和獲取生活知識經驗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我認為在平常的教學中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一、創設良好的班級讀書環境,促進閱讀
學生的閱讀世界是無限的。每個學生都有交流閱讀成果和展示獨特發現的需要。教師必須成為學生閱讀的「知心人」,採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和措施,多創設激勵性的環境去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1、組織圖書角。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裡,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也可採用「流動圖書箱」的辦法,由各班幹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為了介紹圖書,也可以組織學生舉辦圖書展覽,把被介紹的圖書陳列出來,同時展出學生整理編寫的宣傳圖書的資料。資料可包括圖書內容提要,作者簡介,時代背景等,這樣就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閱讀條件。
2、保證閱讀時間。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及時推薦合適的讀物或文章,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同時減少書面練習,增加閱讀作業,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空間和時間。除了允許學生在「早讀」或「自習」時,既可朗讀所教的課文,也可翻閱課外的書報,還可每周劃出一、二節課時,保證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及指導。
3、幫助選擇讀物避免盲目性。小學生求知慾旺盛,但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面對浩瀚的書山文海,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思想狀況,年齡特點,興趣愛好 和教育需要 ,認真地幫助他們選擇有益的讀物,避免他們不加選擇、不辨優劣地進行課外閱讀。課外讀物的選擇應以思想內容好,語言文字好,適合青少年閱讀為標准。堅決杜絕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書刊在學生中傳閱,
二、課內訓練,掌握讀書方法
葉聖陶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因此,我們要把讀書方法的指導寓於課堂閱讀教學中,以教材為依託,向學生現場演示科學的閱讀方法,把教材變為學材,強化基本讀法的訓練,「授人以漁」,做到「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
1、精讀法。我們的學生拿到一本書以後,急於想知道的是文章的情節和內容,很少有人關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當然談不上去體驗。所以,我們要教會學生逐字逐句精研細讀、咬文嚼字的閱讀方法,體會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用什麼語速、語調、語氣朗讀最能體現這種感情。朱自清先生曾說:「閱讀有時候不止於要了解大意,還要領會那話中的話,字里行間的話──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讀得太快,得仔細吟味,這就需要咬文嚼字的工夫。」精讀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知識,提高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增強語言修養,提高語文能力,也是培養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2、略讀法,或稱瀏覽法。它的特徵是翻看讀物,首先要先看序言、目錄,後開頭、結尾,然後從頭至尾地瀏覽,力求迅速准確地從全局上把握讀物的脈絡和主旨,明確主要內容。略讀的目的是把握全篇的大意,得其要領,因此,在閱讀中,對某些難點,只要不影響對整體的把握,可採用「一繞為進,以避為進」的辦法,不在一處多耗時間,對於長句,要善於抓主幹,遇到難詞、生字,只要不影響對大意的理解。可以跳過去,以免影響進度。讀書要善於抓住關鍵性詞句,抓線索,抓文眼,撥冗去繁、提綱挈領,搜取自己需要的知識和信息。
三、培養閱讀興趣,讓學生愛讀書
興趣是閱讀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孩子讀書的慾望增強,產生閱讀的內部動力,才能開發心智,主動去了解、研究,漸漸培養學習的持久性,提高讀書能力,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
1、「以講誘導法」
孩子不愛課外書,從根本上說是對課外書缺少了解。老師可以利用各種契機,用自身的語言描述給孩子建立一個有趣的課外書表象,讓孩子產生對課外書的一種嚮往。每周三的閱讀課,我們根據不同的年級學生特點,適當安排一定的時間,引讀部分童話故事、成語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動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發學生強烈的看書慾望,激發孩子閱讀類似書籍的興趣。
2、「以身示範法」
古語道: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每次讀書時間,老師也和學生一起讀書、筆記;每次讀書展示周,老師和學生一起撰寫讀後感、共編閱讀小報。我們用自身閱讀的狀況、頻率、習慣等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以師道的示範作用帶動孩子,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愛上課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