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走進新課程高一英語

走進新課程高一英語

發布時間: 2020-11-28 13:04:09

『壹』 英語教師應如何走進新課程

在傳統教育教學情境下,教師處於核心地位,直接以文化權威的身份出現,而學生則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信息的容納器。豐子愷先生有一幅漫畫:「一雙大手把著一人形木模,將一個學童模樣的孩子,往木模里按壓,使之中規中矩,孩子痛苦得淚雨滂沱。」這種「千人一面、削足適履」的教育方式就是傳統教育的一種真實寫照。學校教育要完成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全面轉變,學生就應當成為學習的積極主動的構建者、參與者,成為成功的、愉快的和合作的學習者。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形成語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發現和歸納等方式,掌握語言的規律,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通過交流與合作發展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改變「啞巴英語」的怪現狀。
因此,《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中特別指出: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運用能力培養的傾向,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並建立形成性評價和綜合性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實現從單一的針對語言知識掌握程度的知識性測試向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多樣化評價方式的轉變。由此可以看出,課程的變革,不僅僅是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變革,也是人的變革。作為實施《英語課程標准》的主動者和執行者的教師,就成了英語教育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教師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並進行必要的角色調試以適應改革的大潮。下面,就英語新課標下教師角色轉變的問題,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教師即促進者,指教師要從過去僅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自主學習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在新課程實施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正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探究式學習轉變,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傳授知識的角色向學生發展的促進者轉變,要變「牽著學生走」為「推著學生走」,要變「給學生壓力」為「給學生動力」,用鞭策、激勵、賞識等手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其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著力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課標下,我們要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方式,關注學生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的差異,採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由於學生現有的語言能力和學習方式等方面差異的存在,教師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學生水平上的差異,採取啟發性講授,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動手實踐,交流辯論,自主合作等多種方式教學,使教學的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實現由被動接受性學習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的多樣性轉變。凡是學生能懂的,引導學生去聽去看;凡是學生會講的,鼓勵學生開口講;凡是學生想得出的,鼓勵學生去想;凡是學生能發現的問題,鼓勵學生去找;凡是學生能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一律不得包辦代辦。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那麼,教師促進者的角色,就在學生的潛能向現實素質的生成過程中,得以充分發揮。
第二,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高中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逐步形成階段,這就要求教師尊重個性差異,創設融洽的師生情感溝通渠道;尊重學生的不同意見,鼓勵學生有創建的思想,特別是在有爭議的問題上更要培養學生多元思維能力,促進創新精神的形成和發展。允許學生的缺點存在,將學生的缺點當作財富來施教。教師不能僅僅是向學生傳播知識,應該給學生的成長引路,給學生的人生導向,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並且不斷地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設置不同的路標,引導他們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前進。

教師應該從居高臨下的權威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新課標下,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不再是教師的表現,而是師生互動,學生自主學習,同學間合作的行為表現,學生的參與熱情,情感體驗與探索,思考的過程等等。這就要求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索、思考為主。學生不是承納知識的容器,教師也不再作課堂的統治者,而應該從統治的「神壇」上走下來,與學生融為一體。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爭論中做「首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學會做學生的謙虛的傾聽者和真誠的賞識者。讓學生,尤其是基礎差,性格內向的學生,在親身參與、體驗、合作和交流中感受成功,增強自信,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英語課程的積極情感,挖掘其自身及學習英語方面的潛能,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營造民主開放,融洽和諧,積極互動的教學氛圍。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語言環境和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在經歷問題的提出到自主設計方案解決問題並獲取結論的過程中,滿足學生的成功欲。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知識來源多元化的背景下,教師不再以知識的唯一擁有者和化身自居;形式不再是含有強加性意味的施予而是充分尊重學生自主地位的共享型「對話」。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 「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方案)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課程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教師應該是謙虛的學習者
新課程標准中,教師角色的重要變化之一是教師將成為終身學習者。教師要不斷提高專業化水平,提高自身素質,英語教師需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能夠自如地駕御教材和課堂教學過程,了解新教材特點,才能恰當地制訂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活動。
多年來,學校教學一直是分科進行的,英語教師的角色一旦確定,不少教師便畫地為牢,把自己禁錮在英語學科壁壘中,不再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這種單一的知識結構遠遠不能適應新課程的需要。新課程具有鮮明的跨學科性質,集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為一體。新課程呼喚綜合型教師,給教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適應新課程,英語教師必需擁有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具有較廣博的世界人文地理知識,自覺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補充必要的學科知識,轉變傳統的單科教學的做法,努力在多學科的視野之中豐富學生經驗。

新課程需要教師作為緊密的合作者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面對學生外、還要與周圍其他教師發生聯系,。新課程倡導課程的綜合化,淡化學科界限。這就使得教師之間的合作成為必然。因為任何教師不可能具備所有學科的知識和技能。現行的高中英語新教材,涉及的話題很多,文化知識面很廣,具有較強的跨學科的性質。其中滲透的學科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有信息技術、航天技術、環保、宗教、法制、文學、音樂、醫學、體育、美術,以及工、農、商等等。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發揮群體的力量,既要強調同一年級,同一學科教師之間的合作,又要加強不同年級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相互配合。通過教師的溝通與合作來豐富學生經驗、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此外,教師還要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與配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師必須處理好與家長的關系,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與合作,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教師應該做扎實的研究者
英語教師角色的另一個重要轉變是教師成為研究者。教師本身必須是一位積極有效的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新課程鼓勵教師搞科研、搞創新。教師要在新課程改革中不斷反思自我,提升自我,要盡快使自己從「教書匠」邁入「研究者」的行列。傳統的教學活動和研究活動是彼此分離的。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研究被認為是專家們的「專利」。教學與研究的脫節,對教師的發展和教學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它不能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教師自己就應該是一個研究者,這就意味著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之中,能夠主動對教育教學現象進行科學的分析研究,通過不斷的觀察、反思、研究、實踐,作出各種教學決策,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如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用不同的激勵方式激勵不同個性特徵學生的學習動機等等。

總之,英語教師角色的單一性已經不能適應當今中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學校、家庭、社會、時代都呼喚教師向多重角色轉變。作為一名好教師,應積極適應素質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轉換 ,順應改革的潮流,在更高的起點上不斷實現對自我的超越!各位老師,最後讓我們用著名教育學家傅道春教授的一段話共勉:「新課程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新課程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新課程中的學生可能會改變他們的一生,新課程中的教師也將煥發出新的生命。教師將與新課程同行,將與學生共同成長。」

『貳』 高一英語第一學期走進新課程答案

第一部分:聽力(共兩節,滿分30分)
1-5 BBCAB 6-10 CBBBA 11-15 ABCAC 16-20 BAACA

第二部分:詞彙知識運用(共二節,滿分40分)

第一節:多項選擇(共10小題;第小題1分,滿分10分)

21---25 DACDC 26---30 CABBC

第三節:完形填空(共20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30分)

31. D 32. B 33. A 34. B 35. C 36. A 37. C 38. D 39. A 40. A

41. C 42. B 43. A 44. C 45. D46. C 47.A 48. B 49. D 50. D

第三部分:閱讀理解(共20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40分)

51---55 CABCB 56---60 ACCDA 61---65 BBADB 66---70 CADDB

第四部分:書面表達(共兩節,滿分40分)

第一節: 完成句子

71. bring it back to you

72. to prevent the river from being polluted

73. being made fun of

74. couldn』t help laughing

75. It was in 1920

76. have been stolen

77. came across

78. too strong for me to hold up

79. singing an English song

80. What he said

第二節:短文寫作(共1題,滿分25分)

One possible version

Is daily homework necessary?

Recently,our school students have had a discussion about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daily homework.Different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Seventy percent of the students are willing to accept daily homework.They think homework helps them review what has been taught in class.Besides,by doing daily homework,students can better understand and memorize their lessons.Furthermore,their skills in managing time can also be improved through homework.

However,about thirty percent of the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ideas.They believe that homework reces their amount of leisure time with their families,not to mention the time for other activities.What』s worse,they can』t get enough rest time.

From my point of view,daily homework is necessary,but it must serve a purpose and be fit for a student』s ability.Also,the amount of homework should be considered,for a student』s all-around developmen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nything else in his or her life.

『叄』 走進新課程《英語課課練》 (七年級第二學期NJ版)答案

什麼意思啊??要什麼的答案啊?

『肆』 《走進新課程》六年級第一學期答案

六年級英語學科校本教研的實踐與反思
一、校本教研的理論依據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朱慕菊副司長指出,以校為本的教研,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理論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保證新課程實驗向縱深發展的新的推進策略。
小學英語「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促進小學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學生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我校六年級校本教研的實驗背景
我校位處河北區與紅橋區交界的席廠下坡,全年級120名學生、3個教學班。絕大部分學生來自小王莊、東於庄一帶,近2/3以上學生是外來打工人員的子女。從學生的家庭環境、經濟條件、父母的文化程度,到學生的智力水平、學前教育、行為習慣等方面都與其他學校存在很大差距。本學期開學初,我們就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狀況進行調查,發現了一些問題:
⒈大部分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
⒉大部分學生課後不聽錄音、不讀課文,個別學生甚至不完成作業。
⒊啞巴英語現象普遍。學生不能用英語進行實際交流,即使是能夠背誦下來的簡單口語也不能熟練地運用。
針對發現的問題,我們進一步學習新課程理念,深入鑽研各年級教材,在整體規劃一至六年級各學段的教學整體框架和教學指導思想的前提下,積極進行校本教研,探索新形勢下更為有效的英語教學之路。本文將以《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英語(新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校本教研為例進行介紹。
三、校本教研的預期目標
本單元的話題是Whats your hobby? 通過本單元的教學應達到以下目標:
言語技能目標
1.能夠用英語向別人簡單介紹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2.能夠詢問和簡單介紹他人的興趣和愛好。
語言知識目標
1.能夠正確聽、說、認讀以下詞語:collect, toy, stamp, card, table tennis, fishing, tool, raising, I'll, first, then, get, house, cut
2.能夠正確地聽、說、讀、寫以下單詞:hobby, football, basketball, grandpa, enjoy, farming, flower, paint, yellow, green, blue, red
3.能夠正確地聽、說、認讀以下句子:I'm interested in collecting stamps.My grandpa's hobby is fishing.I'll show you how to do it.
4.能夠正確地聽、說、讀、寫以下句子:I like listening to music.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My grandpa enjoys farming.My hobby is painting.
5.能夠正確熟練地說唱3個chants,了解字母組合au, ar和ow在單詞中的發音規律,對/ au /,/ : /,/ : / 三個音素的發音準確、清晰。
情感態度目標
1.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幫助他們形成更加穩固的學習興趣。
2.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大膽開口,主動模仿。
3.培養有益健康的興趣和愛好。
學習策略目標
1.通過解決問題的途徑學習語言,以解決問題的愉悅促進學習熱情。
2.培養良好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審美能力。
文化意識目標
通過不同的愛好,如集郵、收集火花、收集錢幣等,了解世界各國不同的風土人情。
四、具體做法
(一)整體設計教學思路
我校英語教師對去年使用該教材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改變逐課進行教學的模式,制定具有我校特色的整體教學思路:
⒈以教材為藍本,突出單元話題功能,重新進行結構和內容的組合,將13課對話和14課句型編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將15課對話和16課句型也編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內容做到源於教材,高於教材。
⒉跳出舊的教學模式——學對話背對話,學句型默句型,總在應試教育的包袱下逼著學生死記硬背,而違背了外語教學的原則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本著聽說領先的原則,突出語言的實用性。讓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情景中,從聽、理解、說、認讀新單詞、新短語,到實踐運用Whats your hobby?以及所引出的I like…. I enjoy…. I am interested in….I am good at…. My hobby is….等句型以及各種人稱的變化、名詞所有格的運用、以及否定句、一般疑問句、反意疑問句、選擇疑問句、特殊疑問句。
⒊在學生能夠真正理解、並自然運用本單元的詞彙、句型等語言知識進行交流的基礎上,學習單詞的拼寫和讀音規律、學習短語的拼寫並進行歸納和擴展、總結本單元句型及變化規則。
⒋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努力讓每一個學生喜歡英語、感受英語的魅力,在教師創設的課堂教學活動中,真正體驗到學英語有用又有趣。我們將Fun story作為學生自學材料,讓學生編排課本劇,鼓勵學生在課本基礎上進行再創造。
⒌加強學科整合,通過動手實踐習得語言,並展現學生的不同愛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⒍加強教師間的合作。採用教師全體參與教學,輪流作主講的形式,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使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效性更強,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⒎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關注學生的發展,發揮過程評價及多元評價的作用。
⒏通過本單元的新型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學習策略的形成。
(二)教學安排
本單元的教學採取教師合作教學形式。本單元的教學分七講進行。一至四講中的每一個部分由一位教師做主講,其餘教師做助教,到各教學班授課。五至七講,由各班任課教師自己進行教學。具體教學內容及安排如下:
第一講:Lesson13、14語言學習實踐課 (沈英梅主講)
第二講:Lesson15、16語言學習實踐課 (劉錚主講)
第三講:語音、詞彙、句型總結課 (李文鴻主講)
第四講:Lesson17、18動手操作及過程展示課 (羅生喜主講)
第五講:作業指導課——重點進行本單元四會內容和認讀內容的鞏固、檢查,及時查缺補漏。(任課教師指導自己教學班)
第六講:課本劇排練及表演——可在Fun story 基礎上進行擴展(任課教師指導自己教學班)
第七講:作業指導課——指導學生完成質量監測解決學生存在問題(任課教師指導自己教學班)
(三)教學中生成的新方法
1. 校本教材的編寫
在本單元教學中,教師結合六年級所用教材進行了結構和內容上的重組,並製成多媒體課件,形成了圖文並茂的有聲教材。
如:根據13和14課改編的第一講校本教材:
Everybody has hobbies. Collecting stamps, picture cards,listening to music, playing basketball, table tennis, volleyball, football…, these are all hobbies.
Peters hobby is collecting toy cards. He likes toy cards. Theres a toy shop near his home. He often goes there. Theres a new type of toy car in the shop. Hes going to buy one.
Bob is interested in collecting stamps. He collects many stamps.
Yang Ming has an interesting hobby. He enjoys collecting candy paper. Look, this is a book of candy paper. Its super! There are so many types of candy paper in it. They are so colourful and so nice.
My name is Mary. I enjoy listening to music, and Im good at singing. But my brother Gao Wei doesnt like it. Hes interested in playing ball games. He enjoys playing football very much.
Whats your hobby? Can you tell me?
此校本教材的編寫意圖是為了讓學生整體感知13、14課的語言項目,並在多媒體課件(每一句話都有一幅畫面)的輔助下,在視覺和聽覺的刺激作用下,使學生自然聯想語言的意義,促使學生對新語言項目的理解。
2.思維導圖的運用
思維導圖的原理來自高雲的圖憶原理,直觀地表現了課文內容,使學生無需用大量時間刻意記憶課文結構,可以在圖中直觀地看到圖和key words,從而達到快速而深刻的記憶目的。
本單元第一講和第二講中設計了思維導圖。
如:第一講思維導圖(見附頁)
3.話題活動的擴展
①回答問題
如:根據以上校本教材,在教學中設計許多問題,句型包括一般疑問句、選擇疑問句、反意疑問句、特殊疑問句。回答這些問題避免了學生不理解地死背書,因為教學內容是老師自編的這些問題學生無法預先准備。由此,問題是新鮮的,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語言運用也是有實際意義的。同時,這些問題也包含在多媒體課件中,點擊問題後將出現相關的畫面和文字提示,以便學生驗證答案是否正確。
②自由提問
如:讓學生根據以上校本教材進行自由提問和回答。主講教師及助教參與學生的活動,並解決課堂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指導學生更好地運用新舊語言知識。因此,不但完成了13課出現的對話,而且將13、14課中的語言知識進行了全面的聽說、認讀和大量的實踐運用。在此過程中,還自然地把以前學習的各種句型與本單元句型相結合,這一環節促進了書面語言的准確性。比起以前單講每一課,學生詞、短語、句型,枯燥地講解句型變換規則、做大量的筆頭練習的效率更高。
③話題運用
如:第一講中,讓每一個學生運用I like…. I enjoy…. I am interested in…. I am good at….等句型表達自己的愛好,與其他同學或老師進行有實際意義的交流,使每位學生都能掌握本講所學重點內容。
④運用新知完成任務
如:第一講中,讓學生進行調查,教師發給每位學生一張調查表。
Name Hobby

教師告訴學生,如果你不能用文字形式表達Hobby一欄中要填寫的內容,可以用繪畫形式來表達。讓學生運用所學語言完成任務,促使學生應用英語,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解決啞巴英語的問題。此時,課堂氣氛形成高潮,主講及助教老師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活動,並且在活動中充當熱心的幫助者,及時解決學生交流中出現的問題,真正體現出新課程理念提出的教師角色的轉變,真正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領者和促進者。
4.注重動手實踐與語言實踐相結合
本單元的第四講,在動手實踐過程中讓學生介紹自己的愛好、介紹樹葉畫、手指畫的製作步驟。教師還讓學生利用本講所學到的技能創作一幅以Beautiful Autumn為主題的圖畫。學生在合作小組進行創作的過程中,教師和「小記者」進行現場采訪;創作結束後,各小組展示作品並用英語介紹。這一講的教學深受學生歡迎,學生對教學內容和形式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學生的英語表達積極性也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5.課堂評價的完善
我們在教參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課堂評價表,更有效地發揮過程評價和多元評價的作用,使評價不流於形式。我們根據每講內容制定了學生評價表,包括學生自評表、學生互評表和教師評價表。並將它們匯入學生的學習成長記錄袋。
如:第三單元第一講評價表
⒈學生自評表 學生姓名_____
評價項目 A(優秀) B(良好) C(繼續努力)
我對今天英語課的喜歡程度和學習熱情
我對教師說的英語和錄音內容的理解
我能根據思維導圖來復述今天的課文
我已經會表達自己的愛好了
我已經會詢問別人的愛好了
我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程度
⒉學生互評表 被評價學生姓名______
評價人_____
評價項目 A(優秀) B(良好) C(繼續努力)
他對今天英語課的喜歡程度和學習熱情
他對教師說的英語和錄音內容的理解
他能根據思維導圖來復述今天的課文
他已經會表達自己的愛好了
他已經會詢問別人的愛好了
他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程度
( 學生互評可以在每個小組中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進行,也就是每個學生給下一個學生進行評價,而不是按照學生間的友好程度和親疏去自由結對子,盡量做到評價的公正合理。)
⒊教師評價表 被評價學生姓名_____
教師_____
評價項目 A(優秀) B(良好) C(繼續努力)
學生喜歡本節課的程度
學生能根據思維導圖復述課文
學生理解課文並回答有關問題
學生根據課文自由提問並回答他人問題
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
(為了給每個學生做好日常的學習情況記錄,並作為資料保存,我們把以上三個表放在一張紙上。)
五、校本教研後的教學反饋及反思
(一)教學反饋
通過對本單元進行校本教研,在教學思想、授課形式、教學方法、評價方式等多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認真的研討和實踐。並且進行了如下反饋:
⒈對學生進行綜合測評
2.對學生學習興趣的變化情況進行反饋
3.對學生合作意識和行為表現進行反饋
4.對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進行反饋
5.對教師專業技能的提高情況進行反饋
(二)反饋結果
從學生層面看:
1.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有明顯的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參與課堂活動的狀態有了明顯的改善。
2.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有了明顯提高,會使用本單元語言知識進行交流,改變了啞巴英語現象。學生對語言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閱讀能力也有所提高。
六年級英語綜合測評情況一覽表
班級 第一單元班平 第二單元班平 第三單元班平
六年一班 68 72 80
六年二班 70 72.5 82
六年三班 70 73 80.5
3.在新的教學模式下,促進了師生的互動。從以往小范圍擴展到大范圍。以前通常是教師一人與少數學生尤其是基礎較好的學生的互動,不能有足夠的時間與更多學生乃至全班學生進行互動。那麼教師對學生的理解情況、掌握情況、和對學生的評價都是模糊的。本單元一至四講的授課均有一名主講,三名助教。教學互動中師生的比例是1:10,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及時地指導,促進學生學會新的語言項目、教師還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到學生活動中,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狀態、積極程度觀察得更仔細,因此,對學生的評價也就更有說服力。
4.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從教師層面看:
1.校本教研促使教師深入鑽研業務、真正使教師跳出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動腦筋,探尋科學的、高效的英語教學方法。
2.加強了教師間的學習與合作,充分發揮每個教師的效能,使整體教學水平上升到一個新的平台。
3.培養了教師的研究意識,教師學會了調研、帶著問題去想辦法、改變學生的現狀,提高教學效益。
4.校本教研促進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和落實,使得教師自覺自願地學,而不是應付領導檢查,加快了教師自身素質和專業技能的提高。
(三)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本單元結束後,教師自身進行本單元教學反思並徵集學生對教師教學的意見和建議,我們覺得有以下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
1.如何使本單元的整體教學思路更廣泛地運用到其它年級的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記憶效果,使得學生能把抽象的文字與形象的圖像或符號建立聯系,構建學生自己的記憶單詞、短語、語法和語篇的學習策略。
2.能否在其它單元的教學上也採取本單元的教學模式,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進一步推動我校的校本教研,加快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3.如何構建新穎、獨特的評價體系,使其始終給學生以新鮮感,從而科學地運用評價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評價的效能,使評價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
4.如何進一步研究、落實我校低、中、高各學段的校本教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益,並形成我校的特色。
5.如何利用我們的校本教研,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六、結束語
校本教研是新課程對教育、對學校、對教師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是今後需要長期研究的。我們將以新課程標准為導向,以解決教師們課堂教學所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繼續探索校本教研的最佳途徑,努力實現小學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進而促進小學生英語學習的全方位發展。
參考文獻:
1.《走進新課程》 教育部基教司組織編寫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英語課程標准》 李力教授主編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英語(新版)(六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 人民教育出版社
4.圖憶世界

『伍』 走進新課程高一英語答案在線等!!

unit2 基礎卷Task1
1、regard 2、master 3、imagine 4、fascination 5、admire 6、outstanding

1.craftsman 2.sculpture 3.satisfactory/satisfying 4.ceiling
5.generally 6.overseas 7.masterpiece 8.upwards

1.satisfy 2.fascinate 3.impatience 4.create 5.ambition
6.modesty

Task2
1.regard as 2.belong to 3.turn down 4.by the time
5.go through 6.leave with 7.can't help but do
8.年紀還小時 9.隔離某人 10.仰卧 11.由於 12.習慣於
13.許多 14.除了 15.使......有序

1.belong to 2.turn down 3.became used to 4.could't help but
5.went through 6.except for 7.A number of 8.By the time
9.As a result 10.left......with

『陸』 英語教師如何走進新課堂

,也包括語感積累,才能更好地適應當前教育新變革、概括性,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二。為了填補文本留下的「不確定的空白」,甚至多年不看教學大綱。2、獨特的理解和體驗參與解讀文本,以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是冷冰冰的教條,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價值觀的載體。能理解的則理解。在這樣的情感氛圍里、充滿濃郁感情色彩的關系。結構上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只有這樣。無論是安排教學內容,還應是師生互動、評價。新的課程改革帶來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在實踐中學習,就語文教學而言,作為執教者對教材的認識也要變、具有教材及其呈現形式新的認識長期以來,使閱讀活動如此豐富多彩,師生是「同一個戰壕里的戰友」。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們不僅關注學生的共性,以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為目標、實施、徹底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新的課程在功能。5、體驗為中介。教師只有發自內心地關愛自己的學生,教材表面呈現的只是典型案例的具體材料。新課改的教材要變、仔細觀察,引發兒童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師生和教材的關系、態度,還要研究課程標准。在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裡,也不要輕易否定,還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個性,而是以一個引路人的角色來幫助、設計教學過程。新型的師生關系應當是和諧融洽,才能換來學生愛的回報。能夠設身處地地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當師生心心相印、能力、僵化的各種符號的堆砌,著力解決學生學習語文的獨特性、篇章積累,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綜合性和選擇性,許多實驗區的老師手裡仍沒有課程標准,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為契機。三、管理等方面都有較大改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則需要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來獲得,學生當然也可以對老師的失誤給予指正.重感悟,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策略包括學習策略,敢於獨立思考。4。教材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憑借:1,應針對教學現狀。在功能上,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策略,教師與學生的人格完全平等。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勇於暴露自己的錯誤、獨特的理解和獨特的體驗,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張揚,從而得出不同的結論,暫時不能理解的,教學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引導學生反復嘗試、學生的智慧潛能將得到最大程度地發揮.重探究、獨立思考的素質才能得到培養、點撥學生,還可以減少學生心理疾患,教育事業就能閃爍出動人的生命光彩,鼓勵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對課文的感受。在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裡,我們可以批評學生的種種錯誤。注重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減輕學生各種心靈負擔,並以兒童的經驗.重積累.重讀書。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勤於動手、平等對話的媒體、劃一性之間的矛盾,魅力無窮。3;自我教育就變成現實、獨特性的矛盾,良好的師生關系、互相尊重的關系。教師不再是以「師爺」的身份居高臨下地教導學生。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具有合作意識的學生在課堂上會認真傾聽、感情融洽時,也只有在這種民主平等的氛圍里。例如,更無法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正是文本解讀的獨特性和結論的多樣性。所以,師生之間應當是民主平等。直至近兩年。即由教師為中心轉移到以學生為中心,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結構、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是知識,把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重語感培養、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新課改的主要內容。如果教師不看課程標准,就不可能知道每節課的教學目的,著重注意以下幾點,每個讀者都以自己獨有的經驗,不知道該抓什麼。教學策略的變,其要點是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教學不但要看課程標准,在實踐中提高,不是不容懷疑的「聖經」、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學生自主自信,即讀者和文本的關系,都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教材不是凝固。同時,甚至主要教學內容也抓不住。即使是學生發表了一些「異想天開」的看法,敏銳地發現自身和別人的問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情感不但是師生關系的潤滑劑,勢必會使教學陷入典型案例的具體材料之中,引導兒童進入課文的想像世界、內容。這些都要求教師要徹底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可「不求甚解」,保持開放的心態。從上述教材的變化來看,很多老師習慣於拿著教材教學、人的心情處於愉快輕松狀態時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合作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學習潛力也可以得到更大發揮,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樂於探究,包括詞語,發表與眾不同的意見、情感。另外,教材以對某典型案例的分析來實現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創造性和教師要求的規范性。所以,還是選擇教學方法、多樣性,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重合作、情感世界,走進新課程,如果不看課程標准。當人際關系和諧融洽,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助推劑。我們必須隨時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行評估

『柒』 《走進新課程》《陋室銘》的答案

【年代及作者】

唐·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詞人,洛陽人。畢生從政,曾官至監察御史,後貶官為多處刺史,雖其時其宦途不順,然這段時間的經歷,卻為他後來的文字,打下了廣博的基礎。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劉禹錫返回洛陽,宦途始告平穩。晚年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洛陽),加檢校禮部尚書。有《劉夢得文集》四十卷。

劉禹錫自幼好學,攻讀經典之外,於九流百氏,乃至書法、天文、醫學,亦廣泛涉獵。其文學創作,以詩歌最著,白居易說他「文之神妙,莫先於詩」(《劉白唱和集解》)。在古文運動中,他佔有重要地位,當時李翱、韓愈主盟文壇,引之以為倫輩。劉說自己「長在論」,他的論文條分理析,論證周密,文采沛然。散文則思路清晰,簡潔曉暢。(此節引自於劉禹錫小傳)。

劉禹錫生活在唐代中後期,由於安史之亂,唐朝形成了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朋黨之爭的社會局面。他對於這樣的社會現實頗為不滿,曾參與了王叔父領導的改革運動,但遭遇失敗,以致仕途坎坷,多次受貶。但是,他沒有屈服於權貴,而是以文明志,表現了他剛直不阿的品格和對達官顯貴的蔑視態度。本文可以說是作者對當時世風的辛辣嘲諷與心態的自明。

【內容及注釋】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③,往來無白丁④。可以調素琴⑤,閱金經⑥。無絲竹之亂耳⑦,無案牘⑨之勞形。南陽⑩諸葛廬,西蜀子雲〔11〕亭。孔子雲:「何陋之有?」〔12〕

【注釋】
(1)斯、是:均為指示代詞斯,這。陋室:陳設簡單而狹小的房屋。
(2)惟:同介詞「以」,起強調作用。德馨,意指品行高潔。馨,能散布到遠方的香氣。
(3)鴻儒:這里泛指博學之士。鴻,大.儒,舊指讀書人。
(4)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這里借指沒有什麼學問之人。
(5)素琴:不加雕繪裝飾的琴。
(6)金經:即《金剛經》(《金剛般若經》或《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略稱),唐代《金剛經》流傳甚廣。
(7)絲竹:弦樂、管樂,這里指的是奏樂的聲音。此處泛指樂器。亂耳,使聽力紊亂。
(8)案牘:官府人員日常處理的文件。
(9)南陽:地名,今湖北省襄陽縣西。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廬中隱居躬耕。
(10)子雲:漢代的揚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稱「揚子宅」,據傳他在揚子宅中寫成《太玄經》,故又稱「草玄堂」。文中子雲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紀念他的子雲山、子雲城。
(11)何陋之有:之,表賓語提前。全句意為「有何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有人說:「那地方非常簡陋,怎麼好住?」孔子說:「有君子去住,就不簡陋了。」
(12)勞形:使身體勞累.形,形體、身體。

【出處】
陋室銘選自《全唐文》卷六零八(中華書局1983年版)。

【譯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龍居住就靈異了。這雖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簡陋了)。青苔碧綠,長到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子中。與我談笑的是博學的人,往來的沒有不懂學問的人。可以彈奏樸素的古琴,閱讀珍貴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揚子雲的玄亭。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作品主題】

從主題看,《陋室銘》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銘》一文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和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

【立意】
從立意看,《陋室銘》以襯托手法托物言志。並以反向立意的方式,隻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寫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為"德馨",從而自然地達到了抒懷的目的。

【表達方式和寫作手法】
從表達方式看,《陋室銘》聚描寫、抒情、議論於一體。通過具體描寫"陋室"恬靜、雅緻的環境和主人高雅的風度來表述自己高潔隱逸的情懷。

《陋室銘》的寫作技法運用繁雜,在區區八十一字內運用了對比,白描,隱寓,用典,借代等手法,而且壓韻,韻律感極強,讀來金石擲地又自然流暢,一曲既終,猶餘音繞梁,讓人回味無窮。

從句式看,《陋室銘》以駢句為主,句式整齊、節奏分明、音韻和諧,給人一種視覺上的齊整之美。但《陋室銘》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銘》是駢散結合,使文章節奏明快、語言錯落有致,讀來抑揚頓挫,和諧悅耳,在聽覺上給人音樂的美感。同時,文章又重在五言,間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參差,文章一韻到底。

從線索看,《陋室銘》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貫穿全文的始終:開頭引出"惟吾德馨",而後又以居室環境、往來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後又以"諸葛廬","子雲亭"的"何陋之有"映襯"惟吾德馨"。這都是作者的主觀感受。

文章藉助陋室說理,以抒情的筆調表明作者高潔的品格,事中見理,景中顯情,誠可謂「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生」。這樣就把作者的閑情逸事,居室美景寫得含蓄生動而意韻悠遠。

文章巧於用典。如借「諸葛廬」、「子雲亭」以自況,且引孔子之語——「何陋之有?」 說明陋室「不陋」,從而增強了文章說理的可信性和說服力。

總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標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業律已,表現為一種對人生失意與仕途坎坷的超然豁達和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惟其如此,我們與其視其為一篇闡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說這是一首贊頌陋室以顯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詩。

【作品賞析】

根據文章的內容,我們可以將這篇短文分為三部分:

一、(1—3句):
《陋室銘》即開篇以山水起興,引入正題,既顯得出手不凡,也為以後的陋室歌功頌德埋下了伏筆。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淺,只要有了仙龍就可以出名,那麼居處雖然簡陋,卻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說陋室因為有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存在當然也能出名,聲名遠播,刻金石以記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龍而生靈秀,那麼陋室當然也可借道德品質高尚之士播灑芬芳。此種借力打力之技,實為絕妙,也可謂作者匠心獨具。特別是以仙龍點睛山水,構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龍入題,作者筆鋒一轉,直接切入了主題,看似有些突兀,但回頭一看,卻又渾然一體,因為上面的對比句恰好為這句的引論鋪下了基礎。

在此點看出,作者寫此隨筆是經過反復思考的,絕不是一時的靈感沖動。絕句可以是靈光乍現,而連接無暇卻是平時的功底積累與反復推敲了。

二、(4—7句):
這幾句寫陋室環境與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完全是作者對於道德品質高尚之士的生活總結。在前面幾句的生花妙筆明了作者的志趣後,讀者的思緒也進入了佳境,此時明理,讀者更易接受作者的思想。他以苔痕上階綠的淡雅之色,隱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馬上以青色入簾青的生機盎然點明恬淡中充滿生機的仙活生活狀態,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交朋識友,皆是同道高潔之士,撫琴研經,生活從容多滋味。遠離嘈雜的音樂,遠離傷神的公務,這種閑暇的生活實在讓人羨慕。這種既像隱士,又存在塵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羨慕的,也是凡夫俗子們嚮往的。通過這幾句的描寫,我們看到了是一幅神仙的生活畫卷,表達了陋室主人雅緻澹泊的生活情趣。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作者借這南陽的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雄的舊居來對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諸葛亮與揚雄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這二人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們一樣擁有高尚的德操。實際上劉禹錫這樣寫還有另一層深意,即諸葛亮是閑居隆中草廬以待明主出山。而揚雄呢?卻是淡薄於功名富貴,潛心修學之士,雖官至上品,然他對於官職的起起落落與金錢的淡泊,卻是後世的典範。劉禹錫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達的意思是:處變不驚、處危不屈、堅守節操、榮辱從容的意思。既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負,若無明主,也甘於平淡的那種志向吧。這結合劉禹錫官場的起起落落,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

三、(8—9句):
結句引用「孔子雲: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說明陋室「不陋」。表達了他對當時封建禮教的最高道德品質的追求。用聖人肯定的操守來規范要求自己,也許就是劉禹錫對自己的道德品質的最高要求。這樣的結句,不說其中的內容是何種意思,但結合題意,卻是妙手天成。因為封建禮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標准為最高道德標準的,孔聖人的肯定,也就為他道德品質的論注下了最好的定論,論文當有論據,而引孔聖人言作為論據,無疑在當時是最好的論據,充分而不可辯駁。

可以說,這篇短文表現的主題就是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歌頌,表達了作者甘於淡泊、不為物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與權貴同流合污的高潔清峻的品格。

思想內容
全文81字,可說是字字寫陋,又字字透著不陋。開篇16字,為全文寫不陋奠定了基調。「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從表面看來,「仙」與「龍」是為山、水增色彩,實則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卻那般富有充實:「鴻儒」、「金經」、「素琴」,不單從交往、學習、愉悅幾方面描寫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鴻、金、素」三字內涵之豐富,也是與陋無緣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氣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祿(無案牘之勞形),也不是榮華富貴(無絲竹之亂耳),而是心之潔,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將其陋室比作「諸葛廬」、「子雲亭」,我們說這不但不過分,更突出了陋室主人「安貧樂道」之心,所以說「何陋之有」。

不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寫陋室的詞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也讓人體會不到一點「陋」意,給人更多的則是鬱郁蔥蔥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滿了勃勃生機。真是陋室不陋。

【寫作背景】

劉禹錫的《陋室銘》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戶曉的「名文」,但其實這篇名文卻是被「氣」出來的。劉禹錫因參加過當時政治革新運動而得罪了當朝權貴,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規定,通判應在縣衙里住三間三廂的房子。可和州知縣看人下菜碟,見劉禹錫是從上面貶下來的軟柿子,就故意刁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對聯,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道後很生氣,吩咐衙里差役把劉禹錫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於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境也還可心,劉禹錫仍不計較,觸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閑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想想這位勢利眼的狗官,實在欺人太甚,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並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文體介紹】

銘本是古代刻於金屬器具和碑文上用以敘述生平事跡的一些贊頌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於歌功頌德與昭申鑒戒。後來逐漸發展演變為一種獨立的文體。由於這種文體獨特的歷史淵源,使這種文體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簡約、寓意深刻等特點。 根據古文體的分類, "銘"是應用文。明白了銘的意思,也就明白題意,即對陋室進行歌頌,內接內容,即對陋室內的人的高尚品德進行歌頌。實際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頌道德品質之實,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闡明作者的生活態度和人生觀。這一點與《愛蓮說》頗為相似。

【劉禹錫的「陋室」】

《陋室銘》流傳千古,陋室亦因之而名聞天下。如今,劉禹錫當年的陋室位於安徽和縣城中,3幢9間呈品字狀的房屋,斗拱飛檐,白牆黑瓦,典雅古樸,靜謐靈秀。石鋪小院綠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蘊秀,令人似乎嗅到濃郁的翰墨馨香。院內東側小巧精緻的亭內,立有「《陋室銘》碑石」,上刻流傳千年的《陋室銘》全文,字為書法家孟繁青所書,風骨端凝,清秀悅目。主室正中,有劉禹錫立像一尊,瀟灑莊重,上懸「政擢賢良」匾額。陋室佔地不廣,踱步其間,似覺人與自然在此得到凈化。

陋室銘
〔唐〕劉禹錫
【作者小傳】劉禹錫(772—842),字夢得,號賓客,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人。唐德宗貞元九年(793)進士,同年登博學宏詞科。貞元十一年以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書。後歷任監察御史、屯田員外郎。順宗永貞元年(805),王叔文集團的革新運動失敗,劉受牽連被貶為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赴任途中再貶為郎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馬。憲宗元和十年(815)應召回長安,旋又貶出,歷任連州,夔州(今四川省奉節縣)、和州(今安徽省和縣)刺史。文宗大和元年(827)返回洛陽,宦途始告平穩。晚年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洛陽),加檢校禮部尚書。有《劉夢得文集》四十卷。
劉禹錫自幼好學,攻讀經典之外,於九流百氏,乃至書法、天文、醫學,亦廣泛涉獵。其文學創作,以詩歌最著,白居易說他「文之神妙,莫先於詩」(《劉白唱和集解》)。在古文運動中,他佔有重要地位,當時李翱、韓愈主盟文壇,引之以為倫輩。劉說自己「長在論」,他的論文條分理析,論證周密,文彩沛然。散文則思路清晰,簡潔曉暢。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1〕,惟吾德馨〔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3〕,往來無白丁〔4〕。可以調素琴〔5〕,閱金經〔6〕。無絲竹之亂耳〔7〕,無案牘之勞形〔8〕。南陽諸葛廬〔9〕,西蜀子雲亭〔10〕,孔子雲:「何陋之有〔11〕?」
——選自《全唐文》卷六0八
【注釋】
〔1〕斯、是:均為指示代詞。陋室:陳設簡單而狹小的房屋。〔2〕惟:同介詞「以」,2起強調原因的作用。德馨(xīn新):意指品行高潔。馨:能散布到遠方的香氣。〔3〕鴻儒:這里泛指博學之士。〔4〕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這里借指不學無術之人。〔5〕素琴:不加雕繪裝飾的琴。〔6〕金經:即《金剛經》(《金剛般若經》或《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略稱),唐代《金剛經》流傳甚廣。〔7〕絲竹:弦樂、管樂。此處泛指樂器。亂耳:使聽力紊亂。〔8〕案牘:官府人員日常處理的文件。〔9〕南陽:地名,今湖北省襄陽縣西。諸葛亮出山之前,曾在南陽廬中隱居躬耕。〔10〕子雲:漢代揚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稱「揚子宅」,據傳他在揚子宅中寫成《太玄經》,故又稱「草玄堂」。文中子雲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紀念他的子雲山、子雲城。〔11〕何陋之2有:之,表賓語提前。全句意為「有何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捌』 教師如何走進新課程

教師如何走進新課程 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關鍵在於教師的素質能否適應要求,因此,當務之急是加深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師盡快走進新課程.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這場改革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不可多得的機遇,可以說,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使我國的中小學教師隊伍發生一次歷史性的變化.每一位教師都將在這場變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此次課程改革所產生的更為深刻的變化,將反映在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教學行為的改變上.因為任何一項課程改革的設想,最終都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種新觀念的確立,都是對舊觀念的一種變革,而變革的往往是那些我們已經駕輕就熟的東西,這對許多人來說,不是沒有痛苦的.本次課程改革,不僅要改變千百萬教師的教育觀念,而且要改變他們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其艱難性是不言而喻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一場攻堅戰. 教師的角色將發生哪些改變 ●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師生關系,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多年來,教師已經習慣了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他們總是千方百計地將學生雖不大規范、但卻完全正確、甚至是有創造的見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據專家分析,在未來的課堂上,知識將由三方面組成: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提供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新課程將改變教科書一統課堂的局面,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也將被激活,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將大大增加.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必然導致師生關系的改變,使教師長期以來高高在上「傳道、授業、解惑」的地位發生變化,教師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我們知道,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是不能被淘汰的,但與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師惟一的角色. 教師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作為學習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那麼,促進者的角色如何扮演?據專家分析,促進者的角色有幾個特點:一是積極地旁觀.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二是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三是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 教師需要哪些新的工作方式 ●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地合作●要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要學會開發利用課程資源 教師職業的一個很大特點,是單兵作戰.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數是靠一個人的 力量解決課堂裡面的所有問題.而新課程的綜合化特徵,需要教師與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間、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從事工作,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地合作.可以說,新課程增強了教育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將引發教師集體行為的變化,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師的專業分工. 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靠教師集體智慧的發揮.因此,必須改變教師之間彼此孤立與封閉的現象,教師必須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不同學科的教師打交道.例如,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將打破班級界限,根據課題的需要和興趣組成研究小組,由於一項課題往往涉及到語文、地理、歷史等多種學科,需要幾位教師同時參與指導.教師之間的合作,教師與實驗員、圖書館員之間的配合將直接影響課題研究的質量.在這種教育模式中,教師集體的協調一致、教師之間的團結協作、密切配合顯得尤為重要. 新課程呼喚綜合型教師,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變化.多年來,學校教學一直是分科進行的,教師的角色一旦確定,不少教師便畫地為牢,把自己禁錮在學科壁壘之中,不再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教數學的不研究數學在物理、化學、生物中的應用,教語文的也不光顧歷史、地理、政治書籍.這種單一的知識結構,遠遠不能適應新課程的需要.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學校和教師應該成為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力量,教科書不應該也越來越不可能成為惟一的課程資源了.那麼,哪些是課程資源呢?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內的課程資源,如實驗室、圖書館及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二是校外的課程資源,包括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工廠、農村、部隊、科研院所等廣泛的社會資源及豐富的自然資源;三是信息化課程資源,如校內信息技術的開發利用,校內外的網路資源等. 課程資源需要教師去組織、去開發、去利用,教師應當學會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教師還應該成為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源,在社會的大環境里學習和探索. 教師需要哪些新的技能 ●具備課程開發的能力●增強對課程的整合能力●提高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教師很重視教學基本功的練習,如朗讀、板書、繪畫等.傳統的教學基本功是一筆寶貴的教育財富,應當繼續保持和發揚.為適應新課程的需要,教師新的技能將應運而生,比如,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課程開發和整合的能力、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廣泛利用課程資源、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等等.比如,地理課程增加了電子地圖、遙感技術等最新科技發展的成果,教師對這些新知識、新領域、新發展要有所了解. 過去,中小學課程統一內容、統一考試、統一教材、教參、統一標准,教師過分依賴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影響了創造性的發揮.如今,新課程使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彈性加大,教材、教參為教師留有的餘地加大,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採用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決定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為此,教師要具備一定的課程整合能力、課程設計能力和課程開發能力,而對教科書的依賴程度將越來越低.長期以來,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講授別人編寫成的、甚至連教學參考書也備齊的教科書,而學校課程的開發要求教師不僅會「教」書,還要會「編」書,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創造性發揮教育智慧的空間. 新的學習方式帶來哪些挑戰 ●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探究性學習●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改變原有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 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自然成為這場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 走進中小學課堂,不難發現,課堂教學模式基本是灌輸──接受,學生學習方式基本是聽講──背誦──練習──再現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教師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識結論准確地給學生講清楚,學生只要全神貫注地聽,把老師講的記下來,考試時准確無誤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學習任務.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是傾聽.聽,成為學生最重要的學習方法,教師在課堂上不斷提醒學生:「注意聽.」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方法機械、呆板,靠死記硬背完成學業,當他們進入大學或參加工作後,明顯地帶有被動學習的特徵,難以適應新的環境. 反思我們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一些教育專家和教育工作者發現,人們的學習主要依賴於兩種方式,一種是接受式學習,另一種是探究式學習,兩種學習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我們的基礎教育過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學習,忽略了探究性學習在人的發展中的重要價值,使探究性學習如觀察、實踐、調查、實驗等在教學中處於被忽略的地位. 通過對前人經驗的總結及對國際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此次課程改革在繼承傳統的接受式 學習的基礎上,增加了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實現了學習方式的多樣化.這一改變,自然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出新的要求.有人說,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是對未來教師最大的挑戰.比如研究性學習,學生要進行有效的研究,就要求作為「參與者與指導者」的教師首先應該是研究者,而恰恰在這一點上,我們的中小學教師是有差距的.比如,課程標准不僅有知識和技能的目標,還增加了體驗性目標.體驗性目標分為經歷 (感受)、反映(認同)、領悟(內化),每一階段都有具體要求,教師該如何在教學中實現這些教學目標呢? 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新觀念,將深刻地影響、引導著教學實踐的改變.教師將隨著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學方式.當教師以知識傳授為重點時,他的基本做法是,將知識、技能分解,並從部分到整體,有組織地加以呈現,學生通過傾聽、練習和背誦,再現由教師傳授的知識,回答教材中的問題.而在未來的探究性課程中,情形就大不一樣了.例如,《陽光透過樹陰成像的探究》的具體步驟是:1.提出問題,觀察陽光透過樹陰產生的現象,你看到什麼現象?能提出什麼問題?2.猜想與預測,可能是透光的孔近似為圓形,可能是陽光透過水孔形成的光斑(像),究竟哪一種猜想是正確的呢?3.收集事實依據,學生分組觀察陽光透過紙片上的小孔在屏上所成的像.4.得出結論與解釋.5.反思評價.6.報告與交流.這就是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是從學科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解決問題,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在這樣的學習中,教師的職責是什麼呢?很顯然,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不斷地提出問題,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並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體驗等,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而有個性;營造支持學生學習的積極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 新課程還強調體驗性學習,學生學習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生命活力、促進學生成長的需要.基於此,課程標准提出了體驗性目標,強調「活動」、「操作」、「實踐」、「考察」、「調查」等活動,而且重視學生的直接經驗,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以數學課程為例,在學習《生活中的數據》一節時,讓學生設計一個調查表,記錄自己家庭一周內每天丟棄的塑料袋數量;統計本小組一周內每個家庭每天丟棄的塑料袋的總數量;根據統計數據製作統計圖,並根據收集的數據,估計全校同學的家庭一周內丟棄的塑料袋數量,一年內丟棄的塑料袋數量,讓學生計算,如果將全班同學的家庭在一周內丟棄的塑料袋全部鋪 開,大約佔多大面積?可以鋪滿一間教室嗎?這樣的數學學習,貼近學生生活,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學生不僅學會了數學知識,而且掌握了學習方法,增強了保護環境的意識. 通過知識學習和教學過程,幫助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是新課程的顯著特徵,這一特徵在各科教材中得到了充分體現.比如,生物、化學、物理、地理課程,許多內容本身就是由問題引出,讓學生邊學邊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設想,引導學生用所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而且,每一部分知識學習之後,都設計了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的知識,向課外拓展.由此看來,怎樣幫助學生實現由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教師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教學策略將發生哪些變化 ●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 根據新課程觀念,教師的教學策略將發生改變,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 現代教師所面臨的挑戰,要求教師隨時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行評估,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把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才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

『玖』 教師應該如何走進新課程

新課程體系的實施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較之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新課程體系給教學實施帶來了新的挑戰,賦予教學實施新的理念。教學的本質是一種「溝通」與「合作」,這里的「溝通」,「合作」指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師不應充當「領導者」「權威者」的角色支配課堂教學,而應當成為「學習共同體」中的學習夥伴,是溝通與合作過程中兩個主體之一。
新課程體系的改革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不可多得的機遇。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使我國的中小學教師隊伍發生一次歷史性的變化。每一位教師都將在這場變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此次課程改革所帶來的深刻變化,將反映在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教學行為的改變。任何一項課程改革的設想,最終都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實現和完善。然而任何一次新觀念的確立,都是對舊觀念的一種變革。此次課程改革,不僅需要改變千百萬教師的教育觀念,而且需要改變他們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