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新課程七年級下冊答案人教版答案人教版

新課程七年級下冊答案人教版答案人教版

發布時間: 2020-11-28 13:50:05

1. 新課程七年級下冊文言文專題訓練答案(人教版)

文言文閱讀訓練 一.閱讀課文《傷仲永》片段.回答問題。 ⑴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②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③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④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⑤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⑥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⑦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⑵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日:「泯然眾人矣。」 ⑶王子日: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1. 給加點的字注音並釋義。 ①稱( )___________ ②泯然( )_____________ 2. 指出「之」在下列句子中的用法。 ①於舅家見之 之:________ ②不能稱前時之聞 之:_________ 3.「余聞之也久。」 ①用「/」表示句中的停頓; ②在文中起___________作用。 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世隸耕 (2)父異焉 (3)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4)固眾人 5.下列句中加點詞古今意義沒有發生變化的一項是( ) A.稍稍賓客其父 B.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C.卒之為眾人 D.從先人還家6.王安石認為方仲永由天才變為「眾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寫) 7.翻譯句子。 從先人還家。譯為__________________ 8.補充括弧里省略的成分,並釋說添加詞語的意義。 ( )令( )作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⑵段文字分為兩層意思,分別寫了_______和_______。段中「又七年」呼應「________」,「於舅家」則與「____________」照應。 10.文題中的「傷」應理解為___________________,文題里飽含著____________的感情。 11.方仲永的故事給我們什麼啟示? 二.《木蘭詩》閱讀訓練 ㈠、積累整合。 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可汗( )( ) 機杼( ) 軍貼( ) 燕山( ) 朔氣( ) 金柝( ) 紅妝( )胡騎( )傍地走( ) 2. 找出並解釋句中的通假字。 1)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通( ),_______ 2)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通( ),_______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寫木蘭深明大義,代父從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木蘭出征前緊張周密准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戰爭激烈緊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詩中描寫邊塞戰地夜景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突出木蘭不圖功名利祿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贊頌木蘭謹慎、聰明、勇敢、能力不遜男子的議論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思考與探究 1、《木蘭詩》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說一說木蘭是怎樣一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結尾一段是吟唱,以兔為喻,贊揚了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對木蘭從軍一事是如何評價的?請簡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認為木蘭替父從軍,千百年來這一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原因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㈢、閱讀下列文字,回答後面的問題 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至黃河邊。不聞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所用的修辭方法是_____________,這句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軍書十二卷」這里的「十二」是表示多數,請聯系所學內容再舉兩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這幾句運用修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現了木蘭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 4.解釋下列句子。 1)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2)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3)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出自本文的成語________,並解釋在現代漢語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6.「壯士十年歸」和「同行十二年」會自相矛盾嗎?為什麼? [參考答案] 一. 1.①chèn 相當 ②mǐn 消失,泯滅 2.①他,指代方仲永 ②的,結構助詞 3. 余聞之也/久 過渡4.(1)屬於。(2)感到詫異。(3)同「攀」,牽、引。(4)本來。 5.A 6.不使學7.跟著父親回到老家(或「隨父親回家鄉」)8.吾(或「余」,「先人」、「舅」也可) 之(或「其」) 「令」的施動者是作者或親戚中的人 「作詩」的施動者或說是「令」的受動者是仲永 9.見聞 明道中 復到舅家10.哀傷 痛心惋惜 11.後天的學習對一個人的成才非常重要。 二.《木蘭詩》同步練習答案: ㈠、略 ㈡、1、寫木蘭的從軍緣由,離別和思親、辭官不就,團聚的歡樂等,都比較詳細;對於出征前的准備和軍旅生活則寫得比較簡略。 理由:敘述的詳略,是由主題的需要決定的。請的重點不在於謳歌主人馳聘沙場,克敵建功的英雄行為,而在於頌揚勇於獻身不圖榮華的高尚情操,所以對從軍緣由,辭官還家詳寫,而對征戰的艱辛,生活的寒苦,便幾筆帶過。 2、木蘭是一個雲鬢黃花的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勝利歸來後,又謝絕高官,返回家鄉,重新從事的和平和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感融合到一起的。木蘭的形象,集中了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勇敢、剛毅,淳樸的優秀品質。 3、贊頌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長期征戰的謹慎和機敏。 4、略5、木蘭是一個普通的紡織女郎,在國家危難之際,她能沖破種種阻繞,毅然代父從軍,這種精神令人敬佩。她既有女性的情懷,又有英雄的氣概;既有為國家獻身的精神,又有不慕名利的純潔品格,她的形象光彩照人,這也正是這個故事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原因。 ㈢、 1.對偶 木蘭停機嘆息,表現異常,設置懸念。 2.策勛十二轉,壯士十年歸 3.對偶 當機立斷。 4. 1) 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 2) 只願騎上千里快馬,送我早早回到故? -

2. 七年級下冊歷史新課程學習輔導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
第1課 繁盛一時的隋朝
一、南北重歸統一
1、隋朝的建立
時間: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楊堅 都城:長安
2、隋朝的統一
時間:589年
思考:聯系南北朝歷史的特點,想想為什麼在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的大分裂後,隋朝能實現重新統一?
①長期的分裂和戰亂,人民渴望統一
②北方:經過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縮小,為南北統一創造了條件。
南方:江南經濟的發展,南北人民要求結束分裂局面,加強雙方的經濟交流;
③隋朝勵精圖治,國力強盛。陳朝統治腐敗,力量衰弱。
二、「開皇之治」
隋文帝的統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 ②發展生產 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展,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
三、隋朝大運河
1、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四五千里。
2、開鑿的目的:①遊玩江都; ②加強南北交通; ③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3、意義: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

第2課 「貞觀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時間:618年 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 都城:長安
二、貞觀之治
1、注重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
2、注重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
3、崇尚節儉;
4、任用賢才、虛心納諫。
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三、女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為什麼歷史上稱武則天的統治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武則天當政期間,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為開元盛世開辟了道路。

第3課 開元盛世
一、開元之治
唐玄宗勵精圖治的表現:
(1)任用賢才(姚崇) (2)重視吏治 (3)崇尚節儉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1、農業
(1)農耕技術的發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葉生產的發展
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3)農業工具的改進:曲轅犁、筒車
2、手工業
(1)絲織業
(2)陶瓷業: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
3、商業
(1)著名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
(2)長安城
①城市布局:
宮殿、衙署、坊、市分置,宮殿區位於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東西對稱分布;全城街道整齊,樹木成行。
②人口:百萬人
③邊疆各族和各國人士雲集,商業繁盛。
唐都長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唐玄宗統治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第4課 科舉制的創立
一、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
二、科舉制的誕生與完善
人物 貢獻
隋文帝 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 誕生階段
隋煬帝 正式設置進士科,科舉制正式誕生
唐太宗 擴充國學的規模,增加考試的人數 完善階段
武則天 增設殿試、武舉
唐玄宗 豐富考試的內容: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
三、科舉制的影響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2、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
3、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

第5課 「和同為一家「
一、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風俗習慣
①生活的地區:青藏高原一帶。
②生產:游牧為業,有的以農耕為生。
③崇尚戰功,以戰死為榮。
2、文成公主入吐蕃
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和親有什麼意義?
①維護了和平,增強了友誼
②密切了雙方經濟文化交流
3、金城公主入吐蕃
二、唐朝周邊的少數民族
民族 活動地區 與唐朝的關系 今何族的祖先
吐番 西北 和同為一家: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尺帶珠丹與金城公主通婚。 藏族
回紇 西北 唐玄宗封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 維吾爾族
靺鞨 東北 唐玄宗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車書本一家」。 滿族
南詔 西南 唐玄宗封皮羅閣為「雲南王」。 彝族白族

第6課 對外友好往來
一、對外友好往來
主要的對外友好往來城市:長安、洛陽、廣州、揚州。
二、唐朝與日本的友好往來
1、遣唐使
2、鑒真東渡
3、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政治制度、文字、建築、錢幣、習俗等。
二、唐朝與新羅的友好往來
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的首位;朝鮮的音樂傳入中國,豐富了中國的文化。
三、玄奘西遊

為什麼唐朝與世界各國保持頻繁的友好往來?
1、唐朝的強盛、繁榮、先進,對世界各國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比較開放的政策和比過去發達的對外交通,給唐朝與各國友好往來提供了條件。

第7、8課 輝煌燦爛的隋唐文化
一、高超的建築水平
1、趙州橋
設計者:隋朝李春
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2、唐長安城
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二、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1、隋唐時期,已發明雕版印刷術
2、《金剛經》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三、光耀千古的詩壇
詩人 代表作 特點
李白 《早發白帝城》《蜀道難》 豪邁奔放,想像豐富。 詩仙
杜甫 「三吏」「三別」 反映社會現實。 詩聖
白居易 《秦中吟》《新樂府》 通俗易懂,反映社會現實。

四、燦爛奪目的書法和繪畫
1、書法
書體 書法家 代表作
顏體 顏真卿 《多寶塔碑》
柳體 柳宗元 《玄秘塔碑》

2、繪畫
閻立本 《步輦圖》
吳道子 《送子天王圖》 畫聖
五、藝術寶庫莫高窟
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六、盛大歡騰的樂舞
著名的歌舞大麴有歌頌唐太宗的《秦王破陣樂》、唐太宗參與編創的《霓裳羽衣曲》。

第9課 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
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907年,唐朝為藩鎮所滅。
一、遼宋西夏的並立
1、契丹的興起
(1)契丹的生活習俗:游牧為主,唐末開始逐漸有了農耕生活。
(2)契丹國的建立
2、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
(2)杯酒釋兵權:用設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統兵大將的兵權。
3、西夏的建立
4、北宋與遼的和戰
(1)宋初,對遼用兵失敗,只好採取防禦政策
(2)宋真宗時,遼宋澶淵之盟:遼撤兵,宋朝給遼歲幣。
5、北宋與西夏的和戰
宋與西夏的和議:①元昊向宋稱臣;②宋給西夏歲幣;③雙方在邊界開放貿易。
二、金與南宋的對峙
1、金的建立
2、金滅遼和北宋
3、南宋的建立
4、岳飛抗金
5、紹興和議
南宋向金稱臣,並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河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

政權 建立民族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
遼 契丹 10世紀初 遼太祖阿保機 上京
北宋 漢族 960年 宋太祖趙匡胤 東京(今開封)
西夏 黨項 11世紀前期 李元昊 興慶
金 女真 12世紀初期 金太祖阿骨打 會寧,後遷到中都
南宋 漢族 1127年 宋高宗趙構 臨安(今杭州)

第10課 經濟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農業的發展
1、江南農業發展的表現:
(1)農作物品種的引進(占城稻)
(2)以水稻為主的糧食產量的大幅提高(「蘇湖熟、天下足」)
(3)茶葉、棉花等經濟作物種植的推廣(棉花:從兩廣、福建到長江流域)
2、江南農業迅速發展的原因?
(1)經濟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遷,增加了南方的勞動力,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經驗;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氣候變冷,南方相對適宜農作物的生長;南方自然條件保持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戰亂較少,為經濟發展提供較為穩定的社會環境。

二、南方手工業的興旺
1、絲織業水平的提高(蜀地絲織業「號為冠天下」)
2、棉織業的興起(海南島發展到東南沿海)
3、制瓷業的成就(哥窯的冰裂紋瓷器;瓷都:景德鎮)
4、造船業的發展(宋朝的造船業成當時世界首位;廣州、泉州造船業發達)
三、南方商業的繁榮
1、南方商業都市的發展(商業都市:開封、杭州)
杭州改為都城臨安後,繁榮程度遠遠超過了北宋時的開封。
2、海外貿易的發展
(1)聞名世界的大商港:廣州、泉州;
(2)中國商船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
(2)市舶司的設立(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
3、貨幣制度的變化(四川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第11課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
一、衣食住行等習俗的變化
衣:宋初崇尚節儉;勞動者多穿小袖狹身的短衣;婦女纏足的陋習逐漸傳開。
食:北方以麵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北宋肉食以羊肉為多,南宋吃魚多;
住:茅屋、瓦房、宅第。
行:牛車,驢車;乘轎,騎驢騾。
二、熱鬧的瓦子和歡樂的節日
1、瓦子: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
2、節日:春節、元宵、端午節、中秋節。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一代天驕」統一蒙古
1、馬背上的民族——蒙古
2、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1206年,蒙古貴族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成吉思汗,蒙古國建立。從此,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實現了統一。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
時間:1271年 都城:大都 開國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2、元朝滅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三、元朝的政治與經濟
1、元世祖恢復和發展農業的主要措施
2、水路交通運輸的發展
(1)漕運
(2)海運
3、繁華的大都
當時元朝的首都大都成為繁榮的大都市,以大都為中心,元朝的對外往來十分頻繁。
4、頻繁的中外往來
元朝時對外往來的一個著名使者就是馬可波羅。
5、行省制度的建立
蒙古帝國空前遼闊,為了實行有效的統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中央:中書省、宣政院
西藏——宣政院轄地
地方:行中書省 台灣和澎湖列島地區——澎湖巡檢司。
廣州——江西行省
元朝,最大的行省是嶺北行省。
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於元朝。
四、民族融合的發展
1、漢族外遷邊疆
2、邊疆各族遷入中原、江南
3、契丹、女真同漢族融合
2、回族的形成

第13、14課燦爛的宋元文化
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和火葯的應用
1、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1)隋唐時期,我國人民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2)北宋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3)15世紀,歐洲出現活字印刷術,比中國晚約四百年。
2、指南針的應用
(1)戰國時期,製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司南;
(2)北宋,指南針開始用於航海事業;
(3)南宋,指南針廣泛用於航海事業;
(4)指南針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
3、火葯的應用
(1)唐朝中期,已有火葯配方的記載,
(2)唐朝末年,火葯開始用於軍事上,
(3)宋元,火葯武器廣泛用於戰爭,
(4)13、14世紀,火葯及火葯武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二、史學成就
《資治通鑒》——「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史學上的「兩司馬」
史學家 年代 著作 體例 敘事范圍
司馬遷 西漢 《史記》 紀傳體通史 黃帝到漢武帝時期
司馬光 北宋 《資治通鑒》 編年體通史 戰國到五代
三、宋詞
宋詞的代表人物:
詞人 代表作品 風格
婉約派 李清照 風格委婉,感情真摯,善於運用口語,顯得清新自然。
豪放派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 慷慨激昂,氣勢豪邁。
辛棄疾
4、元曲
(1)由雜劇和散曲組成。
(2)最優秀的劇作家:關漢卿,其代表作是《竇娥冤》。
5、繪畫
(1)宋代繪畫,突出表現在:山水畫、花鳥畫和風俗畫的創作中。
(2)李公麟,人稱「宋畫第一」。
(3)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
(4)趙孟頫的畫,人稱「神品」
6、書法
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第15課 明朝君權的加強
一、明朝的建立
時間:1368年 都城:應天 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秋天,明軍攻佔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
二、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
1、改革行政機構,加強君主權力
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掌民政
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掌刑獄
都指揮使司(都司)——掌軍政
在中央: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
2、特務統治
錦衣衛成立於洪武年間,由皇帝親自主持,負責保衛皇帝安全,偵緝官員和百姓言行,不受法律約束,可直接實行緝捕。
3、八股取士
命題范圍:四書五經。
答題要求:根據指定的觀點答卷,不能有個人見解。
文體:「八股文」。

三、靖難之役和遷都北京
1、明太祖的分封藩王
2、建文帝削藩
3、靖難之役
4、明成祖強化君權
(1)1421年,遷都北京,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
(2)削藩政策;
(3)增設特務機構——東廠。

第16課 中外的交往與沖突
一、鄭和下西洋
1、 鄭和下西洋的概括
人物 鄭和
時間 1405—1433
次數 7次
人數 27000多人
船數 200多艘
到達范圍 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設備 羅盤針
2、鄭和下西洋的條件
(1)明朝前期國力的強盛;
(2)指南針的廣泛使用;
(3)鄭和個人氣概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4)明朝造船技術的發達。
3、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強與海外的聯系。
4、鄭和下西洋的意義: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和友好關系。

二、戚繼光抗倭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沿海居民稱他們為「倭寇」。
1、倭寇騷擾中國沿海
2、戚繼光抗倭
戚繼光抗倭為什麼能夠取得成功?
(1)戚繼光進行的抗倭斗爭是反抗外來侵略的正義事業,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
(2)戚繼光率領的戚家軍作戰勇敢,紀律嚴明。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1、16世紀歐洲殖民者開始侵略活動;
2、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3、1557年後,長期居住,但澳門主權屬中國;
4、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了對澳門行使主權。

第17課 君主集權的強化
一、滿洲的興起和清朝的建立
1、滿洲的興起
(1)明朝前期,女真屬奴兒干都司管轄
(2)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16年)
2、清朝的建立
建立時間:1636年 開國皇帝:清太宗皇太極 都城:盛京
2、 山海關大戰和清軍入關
附表:滿洲發展的歷史
時間 族名 政權 建立者
唐朝 靺鞨 渤海
1115年 女真 金 完顏阿骨打
1616年 女真 後金 努爾哈赤
1636年 滿洲 清 皇太極
二、君主集權的強化
1、設立軍機處
(1)雍正帝時設立
2、文字獄
文字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從知識分子的詩詞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語,加以歪曲解釋,再借題發揮,羅織罪狀,製造了大批冤獄。
目的: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
危害:(1)造成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
(2)使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從而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

第18課 收復台灣和抗擊沙俄
一、鄭成功收復台灣
1、荷蘭殖民者侵佔我國台灣(1624年)
2、鄭成功收復台灣(1662年)
3、清朝設置台灣府(1684年)
二、雅克薩之戰
1、沙俄侵佔雅克薩和尼布楚
2、雅克薩之戰
3、中俄《尼布楚條約》(1689年)
(1)《尼布楚條約》是中俄平等協商的基礎上簽訂的第一個邊界條約;
(2)意義: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葉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第19課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一、加強對西藏的管轄
1、確立冊封達賴、班禪的制度
(1)順治帝賜予五世達賴「達賴喇嘛」的封號;
(2)康熙帝賜予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
(3)以後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
2、設置駐藏大臣(雍正時)
二、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亂
1、粉碎回部貴族大、小和卓的叛亂(乾隆時期)
2、設置伊犁將軍(乾隆時期)
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
三、土爾扈特重返祖國
1、土爾扈特西遷伏爾加河下游(明末)
2、渥巴錫領導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1771年)
四、清朝的疆域

清政府鞏固多民族國家的措施:

第20課 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一、明清經濟的發展
1、從國外引進的農產品
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
2、棉紡織業從南方推向北方
3、絲織業的發展
(1)絲織業中心:蘇州、南京
(2)絲織業的規模:南京的絲織業到清代已擁有三萬多台織機。
4、制瓷業中心:景德鎮
5、商品經濟空前活躍
(1)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北京、南京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晉商和皖南的徽商最為著名。
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最早出現在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三、「閉關鎖國」的政策
1、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
(1)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為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
(2)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
(3)為抵制國家的領土主權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

2、「閉關鎖國」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將沿海居民內遷數十里,不許擅自出海貿易。
(2)清朝統一後的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前階段: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並對出口的商品種類和出海船隻的載重量作出嚴格的限制
後階段:只開廣州作為對外通商口岸,規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
3、「閉關鎖國」的影響
(1)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
(2)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
(3)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礙了中國掌握世界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使中國落伍了。

第21、22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一、雄偉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長城
1、明北京城
2、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全長六千餘公里。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現
作者 著作 價值
李時珍 《本草綱目》 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葯物學巨著,被譯為多國文字,成為世界醫葯學的重要文獻。
宋應星 《天工開物》 「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
徐光啟 《農政全書》 農業網路全書,農學史上最早傳播西方近代科學知識的書籍。

三、古典小說的高峰
年代 著作 作者 題材 價值
元末明初 《三國演義》 羅貫中 三國時期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 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
元末明初 《水滸傳》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民起義 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明朝中期 《西遊記》 吳承恩 唐僧取經的故事 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
清朝 《紅樓夢》 曹雪芹 古典小說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四、戲劇的繁榮
1、明朝後期最負成名的戲劇家:湯顯祖,其代表作為《牡丹亭》。
2、京劇的形成:在徽劇、漢調的基礎上,融合吸收了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
五、書畫的成就
1、書法:
董其昌:兼有「顏骨趙姿」之美。
2、繪畫
山水、花鳥畫居統治地位。
徐渭:善於潑墨
「揚州八怪」

3. 新課程課堂同步練習冊七年級下冊英語答案(人教版)

第幾單元的

4. 七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新課程學習輔導答案 急急急

答案: 一、選擇題:(共30分) BCCDD,CBBCD 二、填空題:(共24分) 11.±7,7,-2 12. x≤6 13.三 14.垂線段最短。 15. 40 16. 400 17. ①②③ 18. x=±5,y=3 三、解答題:(共46分) 19. 解:第一個不等式可化為 x-3x+6≥4,其解集為x≤1. 第二個不等式可化為 2(2x-1)<5(x+1), 有 4x-2<5x+5,其解集為
x>- 7. ∴ 原不等式組的解集為-7<
x ≤1. 把解集表示在數軸上為:
20. 解:原方程可化為 89627170xyxy  ∴ 8960 828680xyxy 兩方程相減,可得 37y+74=0, ∴ y=-2.從而 32 x. 因此,原方程組的解為 322 xy   21. ∠B=∠C。 理由: ∵AD∥BC ∴∠1=∠B,∠2=∠C ∵∠1=∠2 ∴∠B=∠C 22. 解:因為∠AFE=90°, 所以∠AEF=90°-∠A=90°-35° =55°. 所以∠CED=•∠AEF=55°, 所以∠ACD=180°-∠CED-∠D =180°-55° -42=83°. 23. A′(2,3),B′(1,0),C′(5,1). 24. 解:設甲、乙兩班分別有x、y人. 根據題意得810920 55515 xyxy -7 1
- 7 - 解得5548xy 故甲班有55人,乙班有48人. 25. 解:設用A型貨廂x節,則用B型貨廂(50-x)節,由題意,得 3525(50)15301535(50)1150xxxx 解得28≤x≤30. 因為x為整數,所以x只能取28,29,30. 相應地(5O-x)的值為22,21,20. 所以共有三種調運方案. 第一種調運方案:用 A型貨廂 28節,B型貨廂22節; 第二種調運方案:用A型貨廂29節,B型貨廂21節; 第三種調運方案:用A型貨廂30節,用B型貨廂20節.

是這個嗎,請仔細查對

5. 領航新課標 七年級數學下 人教版 答案

2x減去y的差乘以2x 加上y得和加上2x減去y的差乘以y減去4x的差加上2y乘以y減去3x的差等於多少

6. 跪求數學七年級下冊新課程學習與測評參考答案(人教版)

精英家教網就有 慢慢找吧

7. 新課程學習輔導七年級英語下冊的答案

就是不給,自己寫,連個作業都不會

8. 誰有2013人教版《芝麻開花 領航新課標英語練習冊 七年級下冊》答案 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2017年英語領航答案

9.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新課程學習輔導答案

我只能給你提供每課練習 如果需要 我再發給你
這里是第一課和最後一課的練習 你可以看一看是否有用
初中第1課
典型例題
學完這節課,假如有人問你:「什麼是生物?」你該怎樣回答呢?請舉例說明。
小狗是生物。小狗能呼吸,小狗需要吃食物,小狗對外界刺激能做出反應,小狗能長大,還能繁殖後代,能遺傳等等。人是生物、小麥是生物等等。
每一種生物都應具有生物的全部特徵。
問:一個蘋果、一個雞蛋、一粒小麥種子、一棵小樹苗,它們都是生物嗎?你判斷的依據是什麼?
蘋果、雞蛋、種子都是生物體的一部分,而不是生物;樹苗是生物。
蘋果、雞蛋、小麥種子是生物體的一部分,單獨存在時不表現出生命的特徵。只有雞蛋孵出小雞,蘋果籽、小麥種子長出幼苗時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徵。因此小樹苗是生物而蘋果、雞蛋、種子不能稱其為是生物體。
當我們來到樹林里或公園中,周圍的景色迷人,有山、有水、有河流,有人、有樹、有小草,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蟲子,河中或小池中時而有小魚游動,天上時而還飛過幾只小鳥。
請你靜下心來找一找,哪那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你分類的根據是什麼?
樹、人、草、小蟲、小魚小鳥都是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徵;山、水、河流不是生物,因為它們不具有生物的特徵。
樹、人、草、小蟲、小魚小鳥都是生物,因為它們具有生物的特徵,例如能呼吸、能繁殖、能生長等;山、水、河流不是生物,因為它們不具有生物的特徵。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提高練習

1.下列詩句都描述了當時的自然景觀,從中可以看出,生態環境最差的是:( )
A.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B.探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蜒款款飛
C.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D.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2.某小組同學們通過調查活動,提出了若干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措施。其中一條是把人們日常產生的生活垃圾進行分類,以便回收再利用。能夠比較好地達到這種目的的做法是把垃圾分成( )
A.可回收類,不可回收類
B.動物類,植物類,非生物類
C.食品類,外包裝類,玩具類,建材類,其他類
D.金屬類,玻璃類,塑料類,紙張、竹木類,廚余(廢棄食物)類,土石類,其他類
3.請你對下列做法作出評價。對於有利於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項目,在其後面的括弧中打「√」號;對於不利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項目,在其後面的括弧中打「×」號。
(1)建立沼氣池,把人糞尿收集起來生產沼氣,供人們使用,
沼氣渣做肥料。 ( )
(2)實行「封山」,禁止砍伐一切樹木。 ( )
(3)禁止一切捕撈活動,好讓江河、湖泊中的魚長得又肥又大。 ( )
(4)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禁止使用劇毒、殘留期長的農葯;禁止
使用氟利昂作電冰箱、空氣調節機等電器的致冷劑。 ( )
(5)建立污水處理廠,把污水處理後再循環得用。 ( )
4.以舊報紙或用過的紙製造再生紙,在做紙漿時要加一些澱粉,澱粉在其中起________作用。

參考答案
1.C 2.D
3.(1)√ (2)× (3)× (4)√ (5)√
4.粘合作用
9月

10. 七年級下《新課程成長資源》答案人教版

每本題應該都有答案的,要摸就是老師撕了,你可以再買一本嘛。(*^__^*)
嘻嘻……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