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幼兒園本土課程

幼兒園本土課程

發布時間: 2020-11-28 14:24:25

❶ 幼兒園應怎樣把本土教育運用到教學中

隨著《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頒布和實施,以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運用,要求幼兒園教育活動及環境的創設上要有自己的特色,這就要求幼兒園充分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本土資源,促進幼兒園形成自己的特色課程,拓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使幼兒活動充滿生機。「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生活教育理論強調「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這告訴我們,教育要面向實際生活,正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和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我園地處黃河之濱,幼兒人數多、教玩具缺乏,給教育活動帶來了極大不便。但是,周圍有泥土、大海、田野……有幼兒唾手可得、豐富多彩的自然資源,這些鄉土資源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娛樂性和可操作性。要深挖本土教育資源,立足本園實際,以五彩繽紛的農村生活為背景,探索出具有本土特色、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一、本土資源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
幼兒常常被周圍的事物和現象所吸引,表現為對周圍環境的關注、跟蹤、操作、觀察、提問等,而好奇心又驅使幼兒去探索、發現、了解周圍事物,形成對周圍環境的積極態度。種子就是一種鄉土資源,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把各種各樣的種子投放在區角內,孩子們立刻對形狀、顏色、大小不同的種子產生極大的興趣:「老師,種子怎麼不一樣?種子有什麼用?種子從哪裡來?種子長在哪裡?種子會發芽嗎?」……面對孩子們的提問,教師啟發幼兒探索,帶著孩子到田邊採集種子。孩子們還從家裡收集了各類種子:菜籽、黃豆、扁豆、蠶豆、紅豆、黑豆、豌豆、小麥、稻子、苦蕎、玉米、花生、芝麻、西瓜子、南瓜子、葵花籽……面對種類繁多的種子,孩子們邊觀察邊交流:「它們的顏色不同,有紅色的,黑色的,黃色的,綠色的……菜籽是最小的,絲瓜子是扁扁的,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哪些種子會發芽,哪些種子不發芽……」從孩子們的交流中可知,種子激發了幼兒的探究慾望,使他們能主動探求知識。
二、本土資源陶冶幼兒的情操
大自然是五彩繽紛的,幼兒在大自然中可以感受歡快的鳥鳴、柔柔的風、泥土的芬芳、大海的聲音,感受人們的辛勤勞動以及家鄉的變化,等等。孩子們耳濡目染著:小兔的耳朵豎著在聽什麼呢?小兔的眼睛都是紅色的嗎?大公雞擺弄著姿勢在和誰比美?魚沒腳怎麼會在水裡快活地游來游去?孔雀為什麼會開屏……這一切,都在幼兒腦中留下美好的印象,構成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帶給他們無比快樂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創設的區域游戲中,有孩子、家長、老師共同收集的各種自然材料,如:用採集來的柳條編小辮子、帽子、小花籃,用稻草做小草人,用棕櫚葉編織小蚱蜢,用蘆葉編織口哨、小風車,用泥做月餅、糖塊。讓幼兒邊做邊玩,在游戲中提高幼兒對美的感受,提高對美的表現力和創造力,從而培養幼兒愛家鄉、愛生活的情感。
三、本土資源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在區角,讓幼兒與材料進行互動,盡情表達,大膽想像。如:提供土豆、番芋、洋蔥、生薑、南瓜、金瓜、絲瓜、毛豆等,讓幼兒進行觀察、想像。經過他們的充分觀察和想像,這些材料便成為一件件生動活潑的物體。如孩子想像出洋蔥像娃娃、番芋像小豬、生薑像大山等。在想像的基礎上,再為幼兒提供一些輔助材料,如:牙簽、橡皮泥、彩紙等,讓幼兒與這些材料進行互動,自由探索,製成各種有趣的造型,如:對蠶豆,孩子們用牙簽製成了不同動態的小人;對番芋,孩子們給變成了小胖豬;對蘿卜,變成了小老鼠。把這些栩栩如生的小動物展示在自然角,給孩子提供了展示的空間,增強了孩子對區角活動的興趣,發展了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四、本土資源使幼兒增強自信心
孩子們在操作本土材料的過程中,通過玩、想、做,能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教師把棕櫚葉編織成的蚱蜢、花籃、青蛙、手鏈等投放到區域時,幼兒們立刻被這些棕櫚葉製品吸引了。然後,教師再提供干凈的棕櫚葉,引導孩子們積極地與棕櫚葉互動。不久,各種各樣的棕櫚葉製品成了班級中一道亮麗的風景:棕櫚葉風車、棕櫚葉項鏈、棕櫚葉地毯、棕櫚葉扇子……然後,把孩子們的作品布置在教室里,孩子們激動不已,自豪地向同伴介紹,向客人老師介紹,向家長介紹,極大地滿足了幼兒的心理需要,使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到了成功和快樂,在快樂中增強了自信心。
五、本土資源美化了幼兒園環境
環境的創設彰顯了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採用豐富的本土資源:稻草、麻袋、竹片、草席、貝殼、麥稈、草繩,進行主題牆和班級特色的創設。如:用貝殼拼成各種各樣、不同姿態的魚、蝦、螃蟹、水草等,來創設美麗的大海;用草席創設森林;用麻袋做火車的一節節車廂並裝滿果實,體現豐收的秋天。幼兒園的西北側用稻草製作了一男一女的稻草人,每天迎接著進園的每一位朋友。草繩、草墊製成各種小動物貼在走廊的牆壁上,麥稈編成一個個的蟈蟈籠,棕櫚葉編成的蚱蜢、青蛙,以及蘆葦葉編成的風車等都懸掛在活動室。幼兒園到處散發著濃濃的本土氣息。
六、本土資源使區域活動豐富多彩
幼兒園的區域是幼兒學習和游戲的主要場所。玩具與材料是幼兒進行區域活動游戲的物質基礎。教師們收集各種材料,進行製作與創新,把它投放到各個區角內,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盡情玩耍,自得其樂。比如:設立了農家樂、工藝坊、五穀豐登、海邊人家、娃娃家、豆腐坊、養雞場等主題場所。大一班是以「農家樂」為主題創設的:牆面上掛著斗笠、蒸籠、竹籃等;用紙箱製成鍋灶、風箱、毛房;把葫蘆劈開製成舀水的瓢;蒸籠里是用海綿製成的栩栩如生的餃子、饅頭等;老師們親手編織的繩網上懸掛著許多農作物與水果。櫃子里擺滿了操作材料,充分體現了農家一派豐收的景象。中三班的「工藝坊」,用幾塊網搭成一個大框架,架頂上掛滿老師和小朋友一起製作的工藝品:涼帽襯和中國結製成的小燈籠,編織的手套、襪子,納好的鞋底,織出花紋的布,彈好的棉絮,編織的籃子,等等。櫃里擺滿了供幼兒繪畫、雕刻、編織、製作的材料。小一班的「海邊人家」,有體現海邊生活的漁網、漁船、紫菜、魚、蝦等,孩子們扮成漁民在海邊織網,航船在海邊捕魚。豆腐坊里的豆腐是用白紗布做的,白白嫩嫩;炒米機里爆出白白的炒米、玉米花,還有香香的蠶豆,讓人回味無窮。擠滿了客人的海鮮特色小吃更是豐富多彩:文蛤、海螺、海蟶、蝦、梭子蟹、魚等,應有盡有;吊橋游戲,孩子們玩得可歡了:用收集來的直筒進行壘高,加上輔助材料紙板,拼搭出吊橋,在橋的一端用滑輪控制,孩子用手拉滑輪繩,能將吊橋高高地懸在空中;海上迪斯科,孩子們光著腳在沙坑裡踩貝殼,隨著歡快的音樂不停地扭動著身體……這些豐富多彩的本土特色的區域活動,賦予了孩子們奇思妙想,讓孩子們學會了與同伴合作,提高了大膽表達的能力。
同時,在各個區域投放不同的本土材料,豐富多樣的玩法深深吸引著每一個孩子。根據材料的特性,使用同種材料在各個區角活動中創造出豐富的玩法。比如,(1)貝殼:巧手區中幼兒用貝殼做蝸牛;數學區中用貝殼數數,為貝殼配對以及利用貝殼進行大小排列;音樂區中有貝殼打擊樂器;益智區中有貝殼拼圖、貝殼棋、貝殼轉轉;體育區中有跳貝殼格子、過貝殼河;美工角中有貝殼黏貼、用水彩筆在貝殼上畫畫;自然角中有花束插在貝殼里。(2)豆類、谷類:把它們放進瓶子或布袋裡,製成沙球,投進音樂區,幼兒就能持著「樂器」敲出歡樂的節奏;體育區可以玩沙袋,拋、接、投擲、夾沙袋跳、頂沙袋、運沙袋;把豆類投入數學區,幼兒可以進行分類、數數、排序等;把豆類投入科學區,孩子們即沉迷在「沉與浮」「種子發芽」的探索中;把豆類、谷類投入美工區,孩子能用它們拼出一幅幅富有童趣的畫。(3)玉米棒:益智區用玉米棒拼成鳥巢,製成金魚、長頸鹿、青蛙、鱷魚、兔子等各種動物;數學區用玉米棒數數、拼圖、高矮排序;體育區用玉米棒投擲、跳格子。(4)麥稈、稻稈:編織區可以用來編織、做風車;益智區做游戲棒、拼圖;體育區做草樁、草墊、草繩、草尾巴。(5)蘆葦葉、棕櫚葉、玉米葉:編織區可以編蚱蜢、青蛙、涼席、手鏈、風車、口哨;表演區可以用這些葉子製成時裝,進行時裝表演。這些活生生的本土資源,極大激發了幼兒的創作慾望,區角游戲更豐富了:編織的、製作的、剪貼的、刺綉的、交往的……各種游戲油然而生。孩子們的藝術創作生動了,創意、造型、用色、布局變得更有想像力,更有創意和童趣。平面的、立體的藝術品豐富多彩,各具特色,不僅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也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實現了多領域的整合。
七、本土資源充實了園本課程
教材中,有部分內容和農村幼兒園存在差異。為了立足幼兒園實際,研發園本課程,應以本土課程開發為切入口,利用周圍的鄉土資源,設計一些貼近農村幼兒生活的教學活動,以豐富幼兒園課程。比如:教師共同設計了園本課程——「有趣的漁網」。活動中,用網和鐧帶製成大小不同的漁網(大小不同的方塊,四周是鐧帶,中間是網,鐧帶可以彎曲,可平放,也可立著放),引導幼兒體驗漁網的多種玩法。同時,教師與幼兒一起探索游戲規則,不斷創新和拓展新的玩法,相繼開發多種游戲:有「鑽山洞」「跳圈」「過障礙物」「車輪滾滾」「跨欄」「走小路」「過獨木橋」「過小河」「梅花樁」等。又如:各班自製打擊樂器,都是用貝殼、廢舊的空盒子做的,為開展音樂活動提供了材料。還有,在活動室和走廊上為幼兒擺放了滾筒、獨輪車、毽子、扁擔、水桶、梅花樁、沙包、高蹺、草繩、草墊、篩子、鐵環、轎子、皮筋等。這些自製玩具,都是教師和家長共同收集本土資源製作而成的,它們既能豐富幼兒的生活,增強幼兒的體質和技能,使幼兒在玩中學到本領,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資源能讓傳統游戲得以傳承與發展。而且,這些本土資源都是孩子們最喜歡、最感興趣的。把這些鄉土資源融入到幼兒園課程中,給了幼兒以「活」的知識,且促進了幼兒園形成自己的特色課程,從而推動園本課程的發展。
八、結束語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論,讓農村的本土資源走進了幼兒園,讓幼兒在大自然中去感受本土資源帶來的無窮魅力,讓幼兒在大自然中主動去觀察、去發現、去探索,從而豐富自己的感性經驗,激發探索的慾望,發展孩子的動手能力、想像能力、創造能力。同時,拓寬了教師教學改革的思路。因此,要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合理運用本土資源開展活動,讓本土資源在幼兒園教育中發揮最大的作用,使每個幼兒在充滿探索與快樂的自然環境中主動得到發展。

❷ 你對幼兒園開開設家鄉本土民俗文化民間藝術課程有什麼好的意見建議

創設本土文化特抄色環境,營襲造鄉土氛圍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是幼兒園課程內容的主要來源。創設環境的過程,也是我們開發課程的過程。環境的滲透即再現文化的過程。因此,我園注重環境的細節創設,在每一處均體現本土文化的氣息,讓幼兒時刻感受本土文化的多樣和內涵,讓每個角落都會「說話」,為幼兒提供主動學習的動態環境。例如,在幼兒園各個功能室的環境設置中處處都體現了石獅本土文化,結構室的走廊張貼閩南古厝、番仔樓、古衛城等具有石獅特點的圖片;生活坊的內外環境展示各種家鄉名小吃;美術室里呈現出濃濃「獅情畫意」的師幼作品;創設本土游戲館,有「南音館」「永寧煎包」「燈謎閣」「妝糕人」等。
班級環境也根據本土文化主題內容進行布置,「我和鞋子做游戲」,體現石獅聞名的富貴鳥的鞋品牌文化;「服裝加工廠」體現石獅服裝名都的品牌……通過與環境互動,激發幼兒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情感,促使幼兒主動去學習,在環境的潛移默化中得到更多方面的發展。同時,幼兒的活動表現又為環境的再建設提供了依據。

❸ 幼兒園園本課程的活動設計包含了哪些

為什麼必須要在主題活動前做好適當的設計和充分的准備工作呢?原因是,現行的主題活動既不是以前的單元主題教學,也不是正在被界內借鑒的項目教學或生成課程。「主題活動的特點一方面既要保留原有單元教學活動的特點,另一方面也要吸收項目教學的特點。」這一論斷涵蓋這樣的內容:在現行主題活動中一方面要學習項目教學追隨幼兒興趣需要而形成的動態設計特點,同時也要適當保留原有單元教學活動的計劃性。既然主題活動中存在著幼兒的動態設計,就意味著活動中更大的不確定性和隨機性,所以在做主題活動前作好更充分的准備,才能夠與幼兒的自然學習特點吻合。這一點對年輕教師尤其重要。對於具有多年工作經驗的教師來說,多年的工作經驗可以作為很有利的准備工作的補充,但年輕教師正缺少這一點,准備工作就是積累。
如何做好主題活動前的設計與准備呢?
一、主題活動前的宏觀設計
在開展主題活動前,教師首先要做好主題活動的宏觀設計,關於這一問題基本上要考慮到以下四點:
(一)這個主題怎樣開展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會引起幼兒的興趣。
例如,「給地球媽媽一點愛」的主題,設計的內容偏重於實踐活動,這是因為該班幼兒的年齡層偏大,幼兒能夠從實踐中感受活動的意義和價值。活動中設計了做幼兒園保潔員、揀垃圾、植樹、社區宣傳的活動等,這些實踐活動提供給幼兒優質的學習內容。例如該班一幼兒吐吐本是個粗枝大葉、做什麼事都不在乎的孩子,在環保教育「做垃圾清潔員」活動後,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垃圾就撿起來扔到垃圾箱里,最後撿了一塊臟臟的冰棒紙,因為馬上就上公共汽車了,沒時間找垃圾箱,所以吐吐就一直用小手緊緊攝著這張冰棒紙,一直下了車到家裡認真地扔到了家裡的垃圾筒。吐吐就是「我做了,我理解了」的典型。
(二)活動所涵蓋的教育價值,有助於達成什麼樣的教育目標。
在「給地球媽媽一點愛」的主題中,有一個大型環保宣傳活動的設計,這一活動來源於該班幼兒家長對孩子所提出的期望日標。一直有家長和該班教師談:「為什麼孩子見了陌生人那麼不愛講話?」,「我的孩子遇到困難不善於向人求助。」「孩子一遭到拒絕他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鑒於家長的想法,這次活動確立了鍛煉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表達能力、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的活動目標,實踐證明了這一活動的教育價值。在環保宣傳活動中,班上有一最小的幼兒小小,他就是爸爸提出來的遇到問題不善於求助,不願意主動與人交往的那個孩子。當天,其他小朋友都在邀請叔叔阿姨簽名時,他就藏在別人後面。爸爸鼓勵他,他不肯去,但後來他從小夥伴那兒感受到了力量,與爸爸商量他也去當邀請員。爸爸提了要求,請到5個人就回家。小小經過努力,向同伴學習並完成了任務,高高興興回家了。
(三)合理的設計要考慮活動的可行性。
即有沒有相應的材料和機會實現活動設計。因為有時候教師的設想很好,但真正實施起來時卻經常因為某些原因實現不了,這樣一方面增加了年輕教師的挫折感,另一方面也會造成活動的不連續性。該活動設計之初,原本包括一個參觀有用垃圾回收站的活動。教師和該中心聯系了兩次,但實施的可能性不大,就及時把這一活動刪掉,換成了「垃圾分類」活動作連接。否則到時活動斷檔,很容易造成脫節,因此說考慮到資源得失、可利用性是很重要的。
(四)合理的計劃也包括活動之間的關聯性。
教師要把握主題中每一個活動之間的聯系,這樣才不至於導致整個活動象「一日幾游」的旅遊團。在主題「給地球媽媽一點愛」的設計上,每一小主題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例如,水污染,空氣污染與幼兒所感興趣的垃圾,是有一定聯系的,並且都是為後面的大型環保社區宣傳做准備的。
二、主題活動前的微觀設計
在微觀活動設計中,教師要考慮到以下幾點:
(一)隨時抓住教育契機,不拘泥於原有計劃。
「給地球媽媽一點愛」的主題原來是從「保護母親河,從我做起」的一則新聞開始,但正巧當時一個下午趕上沙塵暴,教師及時地把幼兒帶到戶外,讓幼兒直接體驗了由沙塵暴帶來的不良感受。這樣,環境問題自然引出該環保主題。
這樣修改了原定計劃,更靈活適當地抓住了教育契機,教育效果更好。因此,不拘泥於原定計劃,教師善於抓住契機是在每一活動前的要求。
(二)盡量照顧到不同興趣需要的幼兒,尊重幼兒的個性特徵。
在「大型社區宣傳」活動中,教師在做活動細節設計時考慮到了這一點。分配幼兒工作角色時,教師根據幼兒情況安排了簽名板前的工作人員、邀請員、宣傳畫講解員、剪報講解員等崗位,還有一個小朋友提出要做發筆的服務人員,這些角色由幼兒自由選擇,教師主要協助幼兒完成這一過程。這種由幼兒自主完成、教師參與的形式極大地照顧到了不同需要、不同興趣的幼兒,使活動開展得很順利。在宣傳時,一直有兩個大班年齡段孩子在旁觀,我們不反對,因為他們的旁觀可能是更好的學習體驗。
(三)對幼兒的表現給以及時反饋。
幼兒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興趣,教師及時給以反饋,就能生成更豐富而生動的內容,這些內容又是最吸引孩子的。例如在環保活動進行到電池污染這一環節時,幼兒在清潔幼兒園的同時發現了很多被隨手扔掉的舊電池。午後的一個起床時間,教師聽到了這樣的一段對話:
「亂扔電池的人真環!」
「也許他們不知道電池危害有多大呢?」
「那我們去告訴他們吧。」
「我們怎麼去告訴他們呀?」
教師順勢作了思路調整,下午與幼兒繼續討論起電池一事,按照幼兒的思路想出了可以做的幾件事,即生成了以下的幾個活動:設計電池娃娃的家,回收廢舊電池等一系列與電池相關的活動。可見,對幼兒的所思所想作及時的反饋使主題進一步豐富、細致起來。
總之,無論是什麼內容的主題活動,有關活動設計所應考慮到的幾點都是很基本的。
三、主題活動前的充分准備

❹ 幼兒園有哪些特色課程

簡筆畫、剪紙、貼畫、彩泥、腦開發、英語、珠算等

❺ 幼兒園特色課程都有哪些幼兒園特色課程都有哪些

現在幼兒園特色課程強調的是課程本身的特色,一定要適合該段年齡段的孩子,而且操作性和娛樂性要強。同時教材的使用一定要簡單符合老師的習慣!俐文教育和南京中華路幼兒園聯合編寫的《幼兒快樂數學》很符合孩子的特點,同時教材的本身簡單易學,操作也很簡單,讓老師輕松的教學,孩子輕松的學習!

❻ 什麼是幼兒園的園本課程

根據本幼兒園的辦園特色及幼兒園的辦園理念,也可結合當地的一些特色融入到幼兒園的日常活動中,是活動有條不紊的進行,從而形成一種屬於幼兒園自身的一種課程體系。

❼ 民辦幼兒園特色課程有哪些

民辦幼兒園特色課程有以美術活動豐富幼兒想像、啟迪幼兒智慧,以英語口語教學切入「幼兒語言發展最佳期」,以健康人格培養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❽ 幼兒園有哪些特色課程

比如表演,舞蹈,奧爾夫,珠心算,快閱。。。。。。。。。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