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整合課程音樂
⑴ 多元整合幼兒園教育活動資源包《獅王歌》音樂課件
活動目標: 1.在森林Party的情境中感知左上、左下、右上、右下這四個方位,發展空間方位知覺。 2.活動中能有序,細致地進行觀察,清楚、響亮地表述自己的見解。 3.感受聖誕聚會的快樂,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⑵ 幼兒園大班整合課程下冊兒歌(為什麼)
世上只有媽媽好 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投進媽媽的懷抱 幸福享不了
沒有媽媽最苦惱 沒媽的孩子像棵草
離開媽媽的懷抱 幸福哪裡找
世上只有媽媽好 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投進了媽媽的懷抱 幸福享不了
世上只有媽媽好 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投進媽媽的懷抱 幸福享不了
世上只有媽媽好 沒媽的孩子像棵草
離開了媽媽的懷抱 幸福哪裡找
沒有媽媽最苦惱 沒媽的孩子像棵草
離開媽媽的懷抱 幸福哪裡找
世上只有媽媽好 有媽的孩子不知道
要是他知道 夢里也會笑
⑶ 如何將幼兒園主題教育與課程進行整合
為了進一步深入貫徹新《綱要》精神,我園於2001年起開展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的課題研究,該課程貫穿了綜合、主題、多元等思想來進行幼兒園教育教學,能進一步促進幼兒整體、和諧的發展,為新課程的研究和實踐提供有效的途徑,這是一個頗具理論價值、現實意義以及發展前景的課題。在三年多的時間里,我們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並將如何體現新《綱要》精神,探索融生活、游戲、學習為一體的整合課程做為課題研究的重點。 一、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的研究背景 第 一、順應國內外學前教育改革的潮流。 近十多年來,國外學前教育改革中,出現了許多教育課程改革方案如美國的「早期開端」、紐西蘭「新課程方案」,特別是義大利的「瑞吉歐方案教學」,它強調的是從兒童出發,選擇符合兒童天性的主題來實施活動整合課程,並在預設的計劃中,根據兒童發展的需要允許生成課題。國內如南京、上海、台灣在幾年前就開展了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的研究,是以「活動」、「整合」來建構課程的主要形式,依據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該理論主張尊重每一個兒童的獨特性,而不能將他們單一化。在新教材實施近兩年來,各地幼教研究會及幼兒園也紛紛對「主題活動課程整合」進行探討與研究,這些教育改革的共同點就是「以兒童發展為本」,將課程改革的研究視為教育研究、視課程為聯結實踐與理論的一個橋梁。偉大教育家陳鶴琴說過:「我們不能把幼稚園里的課程象大學的課程那樣獨立,什麼音樂是音樂、故事是故事,相互間不發生影響。應把幼稚園的課程打成一片,成為有系統的組織。」因此,為順應當今教育改革的潮流,立足於國際視野,推動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步伐,我園不失時機地提出「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的研究。 第 二、符合新《綱要》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啟蒙性的。各領域的內容應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各方面的發展。「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注重趣味性,寓教育於生活、游戲之中。以上論述反映了幼兒教育課程整體觀的導向。而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強調的是健康、語言、社會、認知、藝術五大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有機結合,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樹立一日活動都是課程的整合觀,將課程融入幼兒一日生活、游戲、學習之中,使幼兒在學習、生活、游戲過程中整體、和諧、全面的發展。
⑷ 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新版本3月份主題是什麼
包括語言、健康、社會、數學、美術、音樂、科學這七大領域
⑸ 如何整合幼兒園體育活動與音樂活動幼兒園論文
1.課程整合的基本理解。
1.1 整合的界定。整合從哲學的角度上說,是指由系統的整合性和系統核心的統攝、凝聚作用而導致的使若干相關部分的因素成為一個新的統一整體的構建和虛化過程。整合的實質是採用各種有機結合的方式,使教育系統之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內部各成分之間有機聯系,核心是課程價值的整合理念。
1.2 課程整合的范圍。
1.2.1 把一日生活看做是一個教育整體。幼兒的一日生活包括了多種多樣的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大致區分為專門的學習活動、游戲活動及生活活動。這些活動在幼兒的發展中具有特殊的價值,也是幼兒園課程實施不可缺少的環節。因此,幼兒園課程的實施應關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類活動,並注意各類活動之間的有機聯系,發揮這些活動的互補作用。在生活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學習聯系生活、利用生活,使一日生活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整體。
1.2.2 在現實的、多樣化的活動過程中實現整合。真正的整合在現實的、多樣化的活動中加以實現。首先,要注重對活動的開發創新。在了解幼兒需要和興趣的基礎上,鼓勵幼兒自主選擇、主動參與,避免只站在領域知識的基礎點上,無視幼兒的需要和興趣,選擇和組織活動的現象。其次,注重活動目標、內容和方法等的生成。把計劃的目標、方法、內容、形式及手段等非計劃的、即時性的目標、內容、方法、形式及手段整合起來。師幼不斷發現新的活動線索,並把活動不斷引向深入。
1.2.3 注重教育內容的整合。教育內容的整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領域內的整合,即領域內相對獨立的內容盡可能相互聯系,有機結合。二是領域之間的整合,即不同領域之間的整合。三是超領域的整合,即綜合課程。在此,我們著重探討領域之間的整合。
領域是對課程內容的相對劃分,領域的劃分必然要割斷不同領域間某些固有的聯系。我們在課程設計和實施的過程中,要注意恢復不同領域間新的、更多的聯系線索。這種聯系的發現和利用是更大的整合性功效。領域之間的整合有多種水平,有兩個領域之間的整合、多個領域之間的整合;有領域之間的零星聯系、多點聯系和密集聯系。
2.音樂活動與體育活動的整合策略。
2.1 目標的整合。目標整合是教育整合的基礎。目標整合直接影響教育內容和方法的整合。
《綱要》指出:「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在此,以《綱要》中藝術領域和健康領域的目標為依據,以幼兒健康發展為核心,從動作技能、情感態度兩方面對幼兒園音樂活動和體育活動目標的整合作一點探討。
2.1.1 動作與技能健康發展:動作協調、靈活,發育正常,體質增強。
2.1.2 情感與態度健康發展:喜歡並主動參與各項活動(包括音樂活動、體育活動),有自信心;能初步感受生活和藝術中的美,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以往的音、體活動都過分注重技能技巧的訓練、過分注重結果,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結果壓抑了很多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意識,以致幼兒失去對活動的興趣。現在的音、體活動目標更注重幼兒積極情感態度的培養,通過創設情境,讓幼兒喜歡主動參與活動,並積極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更加人性化了。
2.2 教育內容的整合。音、體活動內容各有特點,但也有相通之處。整合主要表現在使它們之間產生有機聯系,甚至可以突破領域這一內容組織形式。音樂活動主要包括唱歌、韻律活動、打擊樂、欣賞四項內容。體育活動主要包括動作技能、基本體操、隊列隊形、形體訓練四項內容。音樂活動注重幼兒的審美體驗,體育活動關注幼兒的運動體驗,力求使它們之間互生互補、相互融合。例如,在體育活動中滲透審美教育內容,讓幼兒感受到體育運動是力與美的結合;也可在音樂活動中鍛煉幼兒體能,提高幼兒的柔韌性、平衡能力等。韻律操就是韻律活動和基本體操相結合的產物。
2.3 教育方法的整合。音樂學習活動的基本方式是體驗和表現。所以在音、體活動中應給幼兒充分的體驗、感悟和表現空間,這樣才能引導幼兒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才能在活動中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下面簡單介紹兩種整合方式:
2.3.1 聽音樂進行體育活動,如:聽音樂追逐跑。
2.3.2 動作聯想。兒童通過模仿海軍作隊列練習想到歌曲《小螺號》。
音樂活動和體育活動都淡化對知識、技能的傳授,強調以兒童生活和體驗為中心,自由表達體驗和感受。我認為,不是不教技能技巧,而是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教給孩子。在幼兒有需要時融入技能技巧教育。有些技能技巧不一定是幼兒當前的需求,這就需要我們尋找教育契機,把要求幼兒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幼兒的需求。另外還可讓幼兒通過同伴間的分享、交流,互相學習技能技巧,最終提高自己的表現能力。
⑹ 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
上大地方的圖書店看看去吧
⑺ "怎樣使幼兒園音樂課程游戲化與園本特色有效結合
一、 《課程指導》的現實意義
新教材是以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為綱,根據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提供了一套包括課程目標、內容及活動組織等較完整的課程框架和實施方案,對我們實施課程、提高教育質量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課程指導》還簡明扼要地給我們分析了不同年齡段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的重點,將課程設計建立在兒童發展的基礎上,並創造性地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五大領域目標分解為四個年齡段的各領域目標,構建了不同年齡幼兒的發展目標。這讓我們在實施新教材過程中更有目標性和針對性,也是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的關鍵。放棄了原來的以學科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和統一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備課方式,開始逐步形成以本地區、本園實際的園本課程模式。更好的促進孩子的發展。此外新教材在尊重兒童方面、充分利用幼兒園、家庭、社區教育資源方面都有很明確的要求。通過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我的收獲
1.預設活動的內容與要求應更貼近和適合班級的孩子。
我現在能將近階段主題與本班幼兒現有認知能力、生活經驗互相銜接,選擇確定適合本班孩子發展的內容與形式。
2.活動中根據孩子的興趣需要生成活動內容。
以前,我們總是認為生成活動很難把握,因此只能盡量避免涉及,在新教改理念的指引下,讓我們深切的體驗到幼兒的生成活動,他無時不有,無所不在。我們要從孩子的角度去關注理解他們的生成活動,了解他們的需求,判斷生成活動的價值,及時予以支持和提升。使孩子在與環境材料發生交互作用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新的體驗和需求,形成自發生成活動。
3.將課堂教學與學習性區域活動有機結合。
在實踐中我們還意識到幼兒的任何一種知識經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區域游戲同樣是幼兒學習的重要途徑,所以我們有意識的將主題活動的內容和學習性區域活動的內容有機整合,促進孩子多種知識經驗的積累和各種能力的發展。
4.學會了反思和調整。
同樣,在園本課程的規范下,通過反思我們習慣了每日活動之後的反饋,主題活動的「生成與預設」,教育教學案例與教師成長反思筆記的撰寫讓我們看到了幼兒行為,教師行為背後的原因,懂得怎樣來運用新課程理念調整我們的教學行為。教師預設與幼兒生成活動更應相互交融,有效滲透。
5.確立了正確的教育觀。
新教改讓我更深刻認識到要注重個別引導,要實施有差異的教育,盡可能為孩子們提供豐富而有層次性的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促進幼兒有差異的發展。
三、新教材實踐中的問題
在實施中,我們也遇到了許多實際的問題和困惑。
1.教學內容方面的問題。
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新教材還存在局限性,沒有充分考慮到文化背景和地域鄉土特點,有的與實際跟不上。它的主題教材的設計更多的針對了城市的幼兒園,甚至很多更適合大城市幼兒園的教育環境和氛圍,部分教材內容與實際情況不適合。有些語言故事、音樂歌曲內容不及原有教材中傳統故事和少兒歌曲。
2.教師實施方面的問題。
理念與行為的脫節。教師們無論在思想上和理論上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們還不能運用自如,常常感到無所適從。朱家雄教授對幼教改革的評價也曾說過:「如果說這場改革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麼主要還只是表現在教育理念的轉變方面,在教育實踐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3.硬體設施及家長方面的問題。
多媒體等許多現代教學設備的運用,不同幼兒園場地綠化,種植園區,活動場地的大小和設施也是截然不等,其它還有許多包括周邊的教育資源,更多的教育信息和教材培訓,教學具的資源等等,還有就是新教材更多的需要家長的配合。某些主題方面的資料收集,全都要靠家長的支持和幫助。雖然家長的參與能更有利於促進孩子的成長,但是過多的要求和收集,也會給工作繁忙的家長帶來很大的壓力。
4.班級人數的問題。
新教材明確指出:教育的本身就表現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沒有互動的教育是難以想像的,更談不上是有效的。幾年來,隨著我們對新教材的不斷深入理解,教育行為不斷改善,尊重幼兒、熱愛幼兒的觀念在教育實踐中有了一定的落實,我們也在逐步有意識地通過積極的互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可是,在實際操作中,要進行師生互動有相當的困難,原因是幼兒人數多,很難做到面向全體,而且無關因素的刺激也大大降低了教育的效果。而且班級人數還影響到了教師對不同幼兒的關注程度,以及對個別幼兒的指導。對減少幼兒間的差異增加了難度。
還有新教材以主題網路的形式來開展課程,可是每一主題中的五大領域分配不均勻,有時一主題中音樂活動很少而美術活動很多,有時社會活動很多而語言活動很少。
⑻ 幼兒園小班都學什麼歌曲
小班孩子注意力保持時間較短,上課只有15分鍾。
現在各幼兒園採用的課程無非是整合、綜合、單元、滲透、分科課程,但實際教學中有語言:簡單兒歌,故事,音樂:歌曲、律動(隨樂動作),數學:感知5以內的數量,辨認顏色等,美術:學畫長短直線,螺旋線,圓圈等。
⑼ 幼兒園整合式課程
幼兒園整合式課程就是 把活動課,或者是五大領域課程統一考慮, 上成游戲呀等活動類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