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的特徵
1. 簡述幼兒園教學游戲化具有哪些特徵
幼兒園教學游戲化具體有四個特徵其分別是:主動性、虛構性、愉悅性、具體性。
1.游戲具有主動性,是一種自發行為。表現為兒童自發進行游戲。
2.游戲具有虛構性,是一種假裝行為。以過家家為例,兒童扮演爸爸媽媽。
3.游戲具有愉悅性,是一種娛樂行為。兒童通過游戲獲得快樂。
4.游戲具有具體性,是一種具體行為。兒童通過具體的活動行為進行的。
以上這四個特徵是根據相關的學前教育游戲理論總結得出的(譬如生活准備說、社會建構主義關於游戲的學說、認知發展論關於游戲發展的學說等),其中尤以皮亞傑為首的認知發展理論在游戲上的體現為側重。
(1)幼兒園課程的特徵擴展閱讀
皮亞傑將游戲分為三階段:機能游戲階段(又稱練習性游戲)、象徵性游戲、規則性游戲。其中象徵性出現在自我中心的表徵活動時期(約2~7歲也就是學前教育階段),特點是:能運用表象把當前事物當作另一個不在眼前的事物使用。以兒童自我經驗為基礎,通過想像構建虛假的情景如」過家家「
2. 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特點及幼兒教育的性質決定了幼兒園課程具有哪些性質
幼兒園課程的性質與特點是由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特點以及幼兒教育的性質所規定的。明確幼兒園課程的性質和特點,有利於把握幼兒園課程的大方向。 性質 ①基礎性。 幼兒園課程的基礎性可以從教育體制和人的發展這兩個角度來認識。從教育體制的角度來看,幼兒園教育是學制的最初環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這就非常明確地說明了幼兒園教育和幼兒園課程的基礎性。 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和載體。幼兒園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位置,也就決定了幼兒園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位置——是整個基礎教育乃至學校教育課程體系的基石。 從人的發展的角度來看,幼兒園課程的對象是3.6歲的幼兒。幼兒正處於人生發展的起始階段,在這個時期,他們的身體迅速發育,心智逐漸萌發,個性開始萌芽。他們的自然生命正在接受人類社會文化的熏陶,進行著社會化的過程。這一階段所獲得的學習經驗不僅影響幼兒當時的發展,更會影響幼兒今後乃至一生的發展。因而為幼兒提供學習經驗的幼兒園課程,其基礎性不言而喻。 ②非義務性。 幼兒園課程雖然是基礎性課程,但是由於學前機構教育的非義務性質,幼兒園課程也具有非義務性。也就是說,幼兒園課程不是所有適齡幼兒都必須學習和完成的「任務」,不具有強制性和普遍性。幼兒園教育以及幼兒園課程的非義務性,使得幼兒園課程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雖然這種靈活性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以國家有關的教育政策為指導,以幼兒學習發展的規律為依據,但畢竟給教師和其他課程工作者留出了巨大的創造空間。 ③啟蒙性。 幼兒園課程的基礎性,尤其是它在人一生發展中的奠基地位,與幼兒園課程的啟蒙性息息相關。幼兒園課程的對象是3—6歲的幼兒,處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身體發育迅速,好奇好問,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望,這些都為他們探索周圍奇妙的世界提供了基本的條件。但是對於這個神秘而且復雜的世界,幼兒畢竟是懵懵懂懂,一個睿智的引導者是不可或缺的。幼兒園教育應該成為這樣的引導者,幼兒園課程也就自然擔負起啟蒙的任務——開啟幼兒的智慧與心靈,萌發他們優良的個性品質。 特點 ①生活化。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需要,決定了幼兒園教育目標和內容的廣泛性,也決定了保教合一的教育教學原則。對於幼兒來講,除了認識周圍世界、啟迪其心智的學習內容以外,一些基本的生活和「做人」所需要的基本態度;和能力,如衛生習慣、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都需要學習。但是這樣廣泛的學_習內容不可能僅僅依靠教師設計、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來完成,也不可能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來實現,兒童只能在生活中學習生活,在交往中學習交往。即使是認知方面的學習,也要緊密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才能被幼兒理解和接受。因此幼兒園課程具有濃厚的生活化的特徵——課程的內容來自幼兒的生活,課程實施貫穿於幼兒的每日生活。 ②游戲化。游戲符合幼兒 的年齡特徵,能夠滿足幼兒的各種身心需要,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教育的基本原則之一。游戲從本質上來看,是幼兒自身的一種自由自發的主體性活動,對幼兒的發展有著多方面的價值。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也是幼兒基本的學習方式。所以,游戲在幼兒園課程當中居於非常重要的位置。 ③活動性和直接經驗性。 幼兒主要通過各種感官來認識世界。只有在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幼兒才能理解事物,才能對事物形成相對比較抽象概括的認識。幼兒的這種具有行動性和形象性的認知方式和認知特點,使得幼兒園課程必須以幼兒主動參與的教育性活動為其基本的存在形式和構成成分。對幼兒來講,只有在活動中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學習,只有在直接經驗基礎上的學習才是理解性的學習。 ④潛在性。 從本質上講,幼兒園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過程,幼兒園課程也有明確的課程目標和基本的學習領域,但是由於幼兒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使得幼兒園課程不是體現在課表、教材、課堂中,而是體現在生活、游戲和其他幼兒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中。雖然怎樣創設環境,怎樣支持幼兒的探索學習,都是教師根據幼兒園課程的目的、內容要求精心設計的,但這些內容、目的和要求僅僅存在於教師的意識和行動中,幼兒並不能清楚地認識到。幼兒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環境、活動、材料和教師的行為,而不是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和期望。也就是說,幼兒園課程蘊含在環境、材料、活動和教師的行為中,潛移默化地對幼兒起作用。 總體來看,幼兒園課程基本以活動課程為主要形式,同時隱性課程的特點非常突出。「通過環境教育幼兒」、「保育與教育相結合」、「寓教育於一日生活當中」、「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以及「在生活中、在游戲中、在幼兒的自主活動中指導幼兒的學習」等等提法都反映了幼兒園課程的這兩個特點。
3. 從幼兒園的學科課程與綜合性課程的內涵,特徵教育活動的設計和實施方面比較兩者課程的優勢與不足
從幼兒園的學科課程與綜合性課程的內案 我知道的肯定還
4.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特點有哪些
一、廣泛性
不同於其他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科教學,幼兒園教育活動涉及幼兒的一日活動,包括教學活動、生活活動、體育活動、游戲活動和其他常規性活動。因此,從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範圍而言,幼兒園教育活動具有廣泛性的特點。
二、整合性
從幼兒心理發展的內容看,它涉及幼兒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各方面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孤立的發展。因此,為適應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幼兒園教育活動應具有整合性,以綜合全面的整合性教育活動內容來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
整合,也稱綜合,是指把不同類型、不同性質的事物組合在一起,使它們成為一個整體。幼兒園教育活動整合性的特點集中表現為幼兒各學習領域的內容是綜合的,而不是彼此割裂的。幼兒園教育活動整合的方式多以貼近幼兒生活的某一「主題」為核心,將健康、語言、科學、社會及藝術等各領域的教育內容有機聯系有機滲透,以此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
三、啟蒙性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園是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的機構。另外,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還不夠完善,認知發展水平低。因此,學前教育的地位以及幼兒的思維和認知特點決定了幼兒園教育活動應具有啟蒙性。具體而言,幼兒園教育活動所傳授給幼兒的知識經驗必須是淺顯的,難度不宜太高。
如在大班「我是中國人」主題活動中「了解我國各個民族」的內容與要求,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啟蒙性特點決定了教師不需要追求幼兒完全背出所有民族的名稱,而只要知道幾個主要的民族,了解這些主要民族的有趣風俗和典型特點即可。再如「了解中國地圖」、「去祖國各地旅行」的內容與要求,並不要求幼兒掌握全國各省市在地圖上的准確位置,而只要了解中國主要城市和地方的名稱及地理位置即可。又如小、中班「數概念的認識」要將數字和形象(如:實物、數字卡片等)相結合,而不是單獨認識抽象的數字。
四、趣味性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因此,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既有幼兒自主、自發、自由開展的游戲活動,又有教師運用游戲化的手段進行的生活、運動、教學等活動。
自主游戲活動自身的愉悅性特點,以及各類教育活動中游戲成分的插人和滲透,使幼兒園教育活動生動活潑,從而具有趣味性的特點。
5. 幼兒課程活動形式的特徵教育價值和局限性
(1)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需要,決定了幼兒園保育和教育二者合一的教育原則,因此也決定了幼兒園課程內容需要廣泛地包括日常生活活動。 (2)幼兒的年齡特徵和學習特點決定了幼兒園課程內容要與幼兒的生活相關聯,而日常生活活動包含了潛在的、豐富的教育內容,具有對多領域課程內容的滲透和綜合作用,因而是幼兒園課程設計和實施的重要背景和來源。 幼兒園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應該既能適合的兒童發展,又能對兒童的認知具有挑戰性。 幼兒園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應不僅只是去評價兒童的獨立行為水平,而且能夠發現兒童在各種幫助水平下的能力。 幼兒園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應特別強調教師在互動中應起到的作用,特別強調鷹架教學。 幼兒園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應能正確地組織情景,創造兒童的最近發展區,即課程應有足夠的彈性,要根據兒童的實際情況,能及時地變化課程內容和方法。 (1)幼兒園課程最為核心的方面是該課程所依據的教育哲學以及所反映的教育目的,這是幼兒園課程的價值取向也即教育理念之所在,幼兒園課程的其他成分都是在此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 (2)各種幼兒園課程之間的差異首先也主要反映在所依據的教育哲學和所確定的教育目標上的不同上,主要表現為「相對更對兒童自然發展和一般能力」,還是「相對更強調對教師教學的學業知識、技能」,以及強調的程度如何等方面。 (3)課程的理念一旦確定,課程的目標、內容、方法和評價等各種成分就有可能在課程理念的統合下形成一個協調的整體,並發揮其總體的功能。
6. 認知理論的幼兒園課程具有哪些共同的特點
1、啟蒙性:
3至6歲的兒童雖然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但他們仍需睿智的引導者的引導。幼兒園教育就應該成為這樣的一個引導者。因此,幼兒園課程自然也就擔負著啟蒙的基本任務。所以,幼兒園課程的關鍵就在於我們能否去開啟幼兒的智慧和心靈、萌發他們優良的個性品質。
2、生活化:
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需要,決定了幼兒園教育目標內容的廣泛性,也決定了保教合一的教育教學原則。兒童只能在生活中學生活、在交往中學交往、在做人中學做人。所以,幼兒園課程帶有濃厚的生活化特徵,課程內容要來自於幼兒的生活,課程實施更要貫穿於幼兒的生活。
3、游戲性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也是他們的一種重要的學習途徑。在幼兒園課程中,學習與游戲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幼兒的游戲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能讓幼兒在其中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與發展。因此,幼兒的游戲活動本身就是幼兒園課程結構中的重要形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即使在教師專門設計、組織和指導的學習活動中,「游戲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即要符合幼兒的興趣,讓他們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地學習,並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為此,《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則之一,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7. 幼兒教育的特點
1、基礎性、啟蒙性:從教育體質的角度看,幼兒園教育是學制的最初環節,是整個學制的基礎。幼兒園課程作為學前教育的載體,直接影響幼兒現時的發展,為幼兒今後甚至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從人的發展角度看,幼兒正處於人生發展的起始階段,是從懵懂邁開腳步走向社會的開始,因此幼兒課程不尋求傳授知識的高深、系統,只需讓幼兒體驗關於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最淺顯的知識和觀念,幫助幼兒認識她們周圍的世界,開啟幼兒的智慧與心靈,萌發他們優良個性和品質。
2、全面性、生活性: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教育目標的手段,是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的中介,因此,幼兒園課程應以實現幼兒在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和諧發展為目標,要具有全面性。
3、幼兒在現實生活中,通過與大量的人、事物相互作用,從而獲得知識、習得態度;體驗情感,形成個性。因此,幼兒園課程必然帶有濃厚的生活特性。課程內容要來自於幼兒生活,課程實施要貫穿於幼兒生活。
4、活動性與直接經驗性: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幼兒主要是通過感官來認識世界。在豐富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幼兒才理解事物,對世界形成相對抽象的認識。幼兒的這種行動性和形象性的認知特點,使得幼兒園課程必須以幼兒主動參與的教育性活動為其基本的構成成分。在活動中幼兒獲得的直接經驗是幼兒發展的根本是幼兒理解世界的基礎。
5、潛在性:與中小學課程相比,幼兒園課程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課程的潛在性和隱蔽性的特徵。當然,中小學課程也存在隱性課程,但畢竟顯性課程的力量要強大的多。
8. 幼兒園課程論的特點
幼兒園課程的主要特點: 1、啟蒙性: 3至6歲的兒童雖然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但他們仍需睿智的引導者的引導。幼兒園教育就應該成為這樣的一個引導者。因此,幼兒園課程自然也就擔負著啟蒙的基本任務。所以,幼兒園課程的關鍵就在於我們能否去開啟幼兒的智慧和心靈、萌發他們優良的個性品質。 2、生活化: 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需要,決定了幼兒園教育目標內容的廣泛性,也決定了保教合一的教育教學原則。兒童只能在生活中學生活、在交往中學交往、在做人中學做人。所以,幼兒園課程帶有濃厚的生活化特徵,課程內容要來自於幼兒的生活,課程實施更要貫穿於幼兒的生活。 3、游戲性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也是他們的一種重要的學習途徑。在幼兒園課程中,學習與游戲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幼兒的游戲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能讓幼兒在其中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與發展。因此,幼兒的游戲活動本身就是幼兒園課程結構中的重要形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即使在教師專門設計、組織和指導的學習活動中,「游戲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即要符合幼兒的興趣,讓他們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地學習,並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為此,《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則之一,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4、活動性和直接經驗性 兒童心理學表明,兒童主要通過各種感官來認識周圍世界,他們只有在獲得豐富感性經驗的基礎上,才能形成對世界的理解和認識。幼兒的這種具有行動性和形象性的認知特點,使得他們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活動成為其心理發展的基本條件,也使得幼兒園課程必須以幼兒主動參與的教育性活動為基本的存在形式。 對幼兒來說,只有他們在活動中的學習,通過直接的經歷、感知和相互作用,他們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學習,他們才能理解這種學習的價值。離開兒童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具體、生動的活動,幼兒園課程往往就缺乏了鮮活的生命力。所以,脫離了兒童的活動和直接經驗,教學就會變成記憶力的訓練。 5、潛在性 上述幼兒園課程的種種特點,決定了它與中小學課程的另一個不同點,即課程的潛在性或隱蔽性,即通過環境影響幼兒的的發展。有人甚至將其視為幼兒園課程與中小學課程的最根本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