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的組織與實施
1. 日本學前教育課程的組織與實施方式
學前教育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兒發展為本。課程應滿足每個幼兒對安全與健康、關愛與尊重的基本需要,並為幼兒提供平等的學習與發展機會;課程應與幼兒階段的學習特點與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激發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課程應尊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個體差異,體現個別化教育。
1、確立以促進幼兒和諧發展為取向的課程目標
促進所有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諧發展是學前教育工作的目標,因此,要從生活習慣、規則意識、學習能力、情感與自我意識、審美情趣等方面為幼兒終身發展奠定必要的基礎,同時也要為幼兒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礎。
2、構建以整合、開放為特點的課程內容
根據幼兒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過程中直接的、整體的體驗,將課程內容整合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達表現等領域,並以幼兒參與的多種活動,包括生活活動、運動、學習活動和游戲活動為核心,設計、組織課程的具體內容,同時,充分注意不同活動之間的相互作用與滲透,增強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系,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各種教育資源,從不同的角度運用多種方式、方法,發揮課程的整體效應,關注課程的動態生成。
3、凸現以活動、體驗為特點的課程實施
教育內容和要求,融於幼兒生活、運動、學習、游戲等多種活動中,課程實施強調活動性和體驗性。強調活動的教育價值,注重活動的過程體驗,優化教與學的方式。整體地考慮活動的預期目標與活動的展開過程,使幼兒在獲得經驗的同時,發展認知能力,豐富情感體驗。課程實施強調計劃性與靈活性的統一,集體、小組與個別活動相結合,教師要充分發揮教育機智,抓住最佳教育時機,以適應幼兒個體差異。
4、實施以發展為導向的課程評價
充分發揮課程評價的反饋調節功能,多渠道收集有關幼兒發展狀況、教師教育行為及幼兒園課程建設的信息和意見,並與改進措施相銜接,逐步形成通過評價促進幼兒發展、教師發展和幼兒園發展的有效機制。根據課程目標,改進和完善原有的幼兒發展評價體系和方法,著重探索過程性評價和個別化評價,發揮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的不同作用,突出質性評價在學前教育中的優勢。要建立教師發展性評價的體系,重視教師評價內容的全面性,強調教師對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態度、教育行為和教育效果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多方參與的評價制度。
5、落實以民主為原則的課程管理
要發揮幼兒園和教師在課程建設上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強調規范要求的基礎上,更突出民主性,依據新課程理念的要求,為幼兒園和教師開展個別化教育創造條件。要增強課程選擇性,賦予幼兒園和教師合理的自主權,允許不同條件的幼兒園根據實際情況和本園幼兒的特點對課程進行園本化的設計。要調動教師與幼兒積極的互動中,促進課程的生成,形成有效的課程運行機制,為引導幼兒園個性化的發展,滿足幼兒與教師自我發展的需要提供相應的保障。
2. 幼兒園課程內容的組織形式主要有哪些
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主要有 3 種,即分科課程、核心課程和活動課程。 1)分科課程,是以科目為單位對課程內容進行組織的一種方式。 (2)核心課程,又稱為生活中心課程或單元課程,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幼兒的學習有一個中心,所有學習活 動都圍繞著一個中心來進行。 3)活動課程,又稱經驗課程,在課程內容組織方面,強調以幼兒的活動為中心,以幼兒的興趣、需要和能 力為課程內容組織的起點,重視依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能力的變化不斷調整和組織課程內容。
3. 怎樣提高組織和實施幼兒園課程的能力
目前,示範幼兒園的層級管理分明,但課程管理的相關制度不夠健全。這是因為,近年來幼兒園業務管理制度調整較多,在以往基礎上的補充往往只是口頭傳達內容並加以執行,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沒有匯總整理到相關制度中,造成了「工作做了,資料呈現不出來」的現象。同時,確實也存在著一些職責分工上的不均衡與漏洞,造成幼兒園層級管理人員的職責不明確,對各類課程計劃的審定流於形式,無實效性地跟進指導。從管理人員職責評估結果顯示出各層級管理人員對課程實施缺乏有效的調控與調整。
4. 幼兒園組織與實施教育教學活動要求有哪些
教育的基本途徑有:學習活動,游戲活動,生活活動。
5. 幼兒園組織與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的要求有哪些
一、教育的途徑
課程的實施是一個多層面面的運作過程,包括顯著性課程、理想課程、潛在課程和隱性課程,顯著性課程是指幼兒園在實際中實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教學活動,飲食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教學方法或策略,教材內容、物資環境、管理、規章制度等因素,這些因素也可以隱性在課程標准、大綱之中;理想課程是顯著課程的理論應該努力的方向。隱性課程所蘊涵的教育觀、兒童觀、知識觀、學習與發展觀等在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理論取向,並制約著整個課程的運作。潛在課程是指學習者從學校的組織形式,學校環境及教師教學方法中得到的經驗,包括一系列的態度、感覺、傾向和價值。隱性課程是指有意識地迴避那些不符合教育目標、不能教給學習者的知識、技能或過程。這四個層面的課程是相互聯系和影響的。「沒有理想課程則教育過程無統整和方向,」流於雜亂縣城支離破碎;沒有顯著性課程則原則和計劃變得好高騖遠,不能實現;沒有潛在課程則課程變成一個愚人天堂,只有學習活動,而沒有人在接受教育。
因此教育的途徑應該是多種形式的,並縣城有機地整合在教育過程之中。從我國的教育現狀來看教育的基本途徑有:學習活動,游戲活動,生活活動。這些活動在幼兒的發展中都具有特殊的價值,起著特定的作用,也是幼兒園課程實施不可缺少的環節。因此,幼兒園課程的實施應關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類活動,並注意各類活動之間的有機聯系,發揮這些活動的互補作用,做到在生活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學習聯系生活、利用生活,游戲反映生活,反映學習,使一日生活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整體。組織好幼兒一日生活是招待教育方案、實現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保證。幼兒園教育方案中體現的觀念、教育要實現的目的、任務、內容和要求,主要是通過幼兒的一日生活的各種活動來實現的。
1、教學活動
我們強調教育過程中幼兒的主動性,但並不能削弱教師對幼兒的積極影響,幼兒由於其身心發展的不成熟,使得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和教育兒童,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是幼兒教師從幼兒的興趣和實際水平出發,根據幼兒園教育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按照《綱要》提出的教育內容和基本要求,採取靈活多樣的活動組織形式,循序漸進地向幼兒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強調教師、幼兒雙主體作用,主張教與學、活動與指導的有機統一。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教師不敢提教學,忽視必要的知識學習;在選擇課程內容時完全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既不考慮哪些知識是幼兒必須掌握的,也不考慮如何幫助幼兒整理、擴充、提供其自然、零散的日常經驗,使之概括化、系統化。雖然幼兒園課程不以傳授知識為目的,不強調系統知識的學習,但一些生活必需的知識還是需要掌握的,幫助幼兒將其已獲得的知識經驗更加系統化。
2、生活活動
生活活動是幼兒在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入園、進餐、睡眠、盥洗、間歇活動、自由活動、離園等與幼兒的生活直接相聯的活動。對於幼兒來講,身體的發展、基本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形成是最為重要的目標,因此生活活動在幼兒課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同時活動中飲食了多領域的豐富的教育內容。生活活動是幼兒獲得經驗、體驗生活、學習社會技能的重要五一節。幼兒園的教育目標和內容有很多是通過日常生活完成的。尤其是各種生活能力的培養和習慣的養成等。幼兒在園的生活必須使幼兒感到安全、快樂。
3、游戲活動
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游戲就是課程,課程就是游戲」,這是幼兒教育區別於學校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對於幼兒來說游戲不僅是玩,也是一種學習、工作和生活。幼兒通過各類游戲,不僅可以發展動作技能、語言能力、解決總是的能力以及想像和創造力,而且游戲時是幼兒感到最快樂的時候,在游戲中幼兒可以了解個人與環境的關系,緩釋情緒,促進情感與社會性的發展,游戲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游戲都對兒童的發展有利,這就需要教師在游戲中幫助幼兒,成為幼兒的游戲夥伴,幫助他們做出恰當的選擇,發揮游戲的教育功能。我們應該給予幼兒充分的游戲時間和游戲空間,為幼兒良好的游戲條件,使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獲得自我的發展。
4、學習環境
環境的教育作用是潛在的,兒童的發展是在其主動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獲得的。對於兒童,環境是會說話的,什麼樣的環境就會引發相應的行為模式,「環境是我們的第三位教師」,經過精心設計的環境對於幼兒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可以誘發幼兒積極的行為。
5、家庭與社區
早在1927年,陳鶴琴先生就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物,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發揮優勢互補,充分調動家庭的因素以補充教育資源。使家長和教師在合作的過程中,共同接受教育。
二、活動形式
1、集中性的活動
主要指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活動,依靠教師通過教學把內容傳授給幼兒,教師可以通過介紹、解釋、演示、表演等形式,將所要講授的內容展現給幼兒。
2、分散性的活動
分散活動是多種多樣的,也應該是我們研究的重點。兒童大部分時間是分散性的活動,而根據《綱要》精神要把教育的內容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之中,要發揮各領域之間的事例作用,還有幼兒的養成教育、習慣的培養,對幼兒好奇心的滿足,能力的培養等,單靠集中性的活動是秀難做到的。要對兒童進行個性的培養,我們更應該發揮分散活動的作用。分散性的活動更能體現幼兒的個性,更能發揮教師對幼兒的個別指導作用。
3、獨自活動
當幼兒自己在一個他認為安全的狹小空間里,他會發揮自己自言自語及想像的能力,做著自己最高興的事情。滿足幼兒的這種需要也體現出對幼兒的尊重。
4、區角活動
為了幼兒的充分活動,在區角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在幼兒自願的情況下自主選擇,給幼兒充分的自主權,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學習、去發展。在活動區里,幼兒的個性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各種需要得到滿足,容易形成對未知事物積極的探索態度,有利於幼兒形成自信心,讓幼兒的個性品質得到發展。
5、自由活動
為幼兒自由活動的空間和時間,讓幼兒能根據自己的意願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滿足孩子自由交往的需要,對於成長中的幼兒也是一種教育活動。
三、教學方法
「教育正在日益向著包括整個社會和個人終身的方向發展」,而且正逐漸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擴展到它的真正領域--人的各個方面。在這樣一種全新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活動,越來越重視學生,改變過去教育「無人」,而重視人在教育過程中地位,人的感受,人的收獲,怎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要培養學生把學習當成對知識的征服,而不是記憶那些符號。過去我們研究教學方法更多的是研究教師如何教,而很少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學方法的要領應該包括教的方法和學的方法。應該站在兩個角度去研究教學過程。
四、幼兒園教育活動過程組織的程序
找到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方法與幼兒的發展切合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教師要在幼兒的生活、幼兒的需要、幼兒的發展特點的基礎上設計符合幼兒的教育內容以實現幼兒教育的發展目標。我們的教育要通過幼兒真正參與社會生活來進行,在生活中發展幼兒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識,形成習慣,鍛煉思想,並激發他的情感和情緒,這種不知不覺的教育,使幼兒逐漸積累經驗並獲得發展。因此,教師必須跳出過去對教育的狹隘理解,好像只有孩子正襟危坐,老師將一知識內容在課堂中向幼兒講清楚才是教育。
首先,教師要把幼兒的發展目標融化在自己的教育思想中,有自己對教育的獨特理解,有自己對教育的理想,有自己對教育持久的追求,並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其次,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興趣點,並將幼兒的興趣與我們的教育建立連接。引導幼兒主動地去探究、去發展,當幼兒對周圍的環境產生興趣時,不要因為計劃里沒有,而漠然視之。應該把幼兒隨時表現出來的興趣作為教育的契機,進行有利的引導,並根據幼兒的需要設置情境,發揮環境對幼兒的影響作用。
再次,教師要根據內容的特點和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尋找有效的組織形式,使教育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
最後,教師要幫助幼兒形成和總結他所獲得的經驗,教師的畫龍點睛往往會幫助幼兒提升他的收獲,並將零散的知識納入他的認知結構之中,促進幼兒的發展。
幼兒園教育的實施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不論怎樣去劃分幼兒在園的活動,最終是要作用於幼兒身上,幼兒在園的每一個五一節都會為幼兒提供不同的學習經驗,我們應當有效地發揮各個環節的作用,合理而科學地安排幼兒一日生活,並將我們的教育理念滲透到幼兒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
6. 影響幼兒園課程實施的主要因素
一、教師因素:學前教育課程實施的主要執行者
學前教育課程實施效果的衡量標準是課程活動是否能夠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教師作為學前教育課程的主要執行者,在幼兒課程實施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幼兒園課程設計與課程目標實現等多個環節的重要聯結者。幼兒教育的理念必須通過幼兒教師進行實踐,幼兒教育的目標也必須通過教師的努力得以實現。一般而言,受過良好教育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更容易實現園本課程的開發。所以,幼兒教師的敬業精神、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等都是影響課程開發成功和實施的重要因素。
然而,幼兒教師的素質高低是決定課程實施有效與否的重要因素。由於目前國家對幼兒園課程沒有頒發統一的標准,更沒有組織編寫統一的教材,幼兒園在確立了本院所開設的課程後,主要是按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精神,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課程設計、目標劃定、選擇課程內容與方法等。因此,幼兒教師在課程上的時間安排、課程計劃、教學方法上的選擇都有著相當大的自由度。
當前,我國幼兒教師的理論與實踐水平偏低。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理論水平不足日漸顯露出來。因此,要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切實提高幼兒教師入職前的教學質量,二是強化教師入職後的職業培訓,幫助他們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成長。
二、幼兒因素:課程實施的重要參與者
幼兒是幼兒園課程的主要實施對象,所以幼兒對課程實施的參與度直接影響了課程實施的效果。一個真正符合幼兒發展規律、滿足幼兒需求的課程,必然能夠吸引幼兒參與其中。幼兒是一切課程設置和實施的基礎與目標,也是最佳的課程設計者,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生成性與多變性是課程發展的重要源泉。
傳統教育強調家長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兒童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十分低下表現為教學圍繞教師展開,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體,而幼兒在教學過程中則完全處於被動地位,常常被當做是知識傳輸的客體,其主體地位和主體性常常被忽略。在現代幼兒教育中,我們應鼓勵從「教師中心」到「兒童中心」。所謂「兒童中心」就是要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境遇出發,引導兒童熱愛和參與生活,激發兒童潛能的全面發展,啟發兒童的智慧,培養兒童的生活實踐能力以應對外部環境的種種機遇、挑戰、挫折等。
三、園長:課程實施的關鍵指導者
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幼兒園園長作為課程領導的第一負責人,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園長對課程質量的把關,是決定課程活動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也對幼兒、教師和幼兒園都起著長遠發展的影響。
首先,幼兒園的領導者要有獨特的教育理念。目前,國家對各級各類幼兒園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都有統一的規定,但這些規定只是最基本的原則性要求,千篇一律的培養目標已經不能滿足如今各地、各類、各級學校的特殊性。這就要求幼兒園的關鍵領導者要有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要根據自己幼兒園具體的師生特點、教育資源與環境,確立獨特的幼兒園發展方向。例如,有的幼兒園是以突出身體鍛煉為辦園宗旨;有的幼兒園則強調文藝,發展兒童的個性與特長為主;有的注重興趣培養等等。我國有些地方的幼兒園在辦園特色方面已經走出了關鍵的一步,但還不成熟。但在教育理念方面,我國的幼兒園還是呈現出千篇一律的窘境,「灑向孩子的都是愛」「一切為了孩子」等,都顯得十分空洞,讓人產生空中樓閣之感。這樣延伸到幼兒園的課程開發,就會顯得沒有特色。
另外,園長作為幼兒園的主要領導者,不僅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還要把握科學的課程觀,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決策者和引領者。課程的實施必須是根據國家和地方的規定,並結合學校的本身特點,由眾多的參與者共同完成的,而非決策者的個人行為。這就要求幼兒園的管理者有民主、開放的組織結構,而不是「一個人說了算」或「閉門造車」,它需要幼兒園園長從縱向和橫向兩方面來協調,不僅需要幼兒教師廣泛積極地參與,同時力邀家長們的配合和社會的有力支持。
在面對幼兒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時,園長應該積極地參與到課程中來,通過組織教研活動,與教師們共同探討實施課程的有效途徑,真正參與到學前教育課程的實施中。
四、家長因素:課程實施的重要支持者
家長在幼兒園教育的中一直扮演支持者、配合者的角色,而今,教師們需要轉變這個觀念,真正讓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課程實施中來。為了讓家長了解現代幼兒園的管理制度與家園合作的相關信息,我園通過結合實際來達成共識,使教師與家長之間能夠分享新的理念。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要廣泛徵集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家園合作的效應。同時,讓家長參與到課程教材的選取,認真聽取他們對幼兒園課程的意見,讓家長代表參與幼兒園課程的決策,這都能為幼兒園課程實施營造良好的氛圍。
幼兒園課程實施是復雜、動態的過程,幼兒園應該配有相應的制度和人員對其進行管理,監督課程實施的各個環節。目前常見的情形是,雖然園長會定期查看各班課程實施的情況,但更多的是只流於形式,沒有真正地從教師、園長、幼兒、家長的層面深入分析課程實施中出現的問題。
7. 如何合理組織實施幼兒園五大領域課堂教學
一.導入 教師以故事導入,引起幼兒興趣(教師:今天,長頸鹿媽媽帶著它的寶貝小長頸鹿要去超市買東西,他們看見了很多有趣的東西,那寶貝們想不想知道他們看見了什麼有趣的東西啊?) 二.知道物體有長有短,學會比較長短 (一)利用故事中出現的長短不一的褲子、金箍棒、絲帶等物體,讓幼兒知道物體有長有短 (二)通過談話法,引導幼兒說出生活中還有什麼長短不一的物體,進一步鞏固知識,知道物體有長有短 (三)通過觀察、談話等方法,讓幼兒學會比較長短 (四)教師總結 知道物體是有長短的,比較長短時,要使物體的一端對齊 三.活動延伸 教師帶幼兒到戶外發現還有什麼長短不一的物體 兩只老虎 活動領域:藝術——音樂—歌唱 活動名稱:兩只老虎 活動班級:小班 活動目標: 在教師引導下,逐漸熟悉並能記住《兩只老虎》的歌詞內容 能夠用自然的聲音大膽的歌唱歌曲《兩只老虎》 通過游戲活動體驗與小朋友共同游戲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能夠用自然的聲音大膽的歌唱歌曲《兩只老虎》
8. 如何進行幼兒園課程的整合
說到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整合,我們首先要明確什麼是幼兒園課程整合。即將幼兒園課程的各個部分、要素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的課程,它更能讓幼兒全面和諧地在自主的活動中發展,有計劃、有步驟的培養幼兒成為主動積極有效的學習者。其次我們還要明確信息技術的內涵意義,明了現代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整合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為它們的整合打下堅實而牢固的基礎。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幼兒教育界逐步認識到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對兒童學習的重要性,給兒童提供「整合」的課程成為了國際國內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基於對幼兒園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解,我簡單地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起。
1 有效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多角度的課程整合
1.1 利用信息技術在課程內容上實現整合
課程改革中的幼兒園課程具有兩大特色:一是突出經驗性,強調幼兒更適宜於運用多種感官,以直接體驗和自主操作為主的活動性的學習方式;二是強調各種活動的總和,即幼兒園課程應指向幼兒園的一日活動。
我們的課程活動在內容的整合上也完全體現了這兩大特色。利用多媒體設備開展多樣性的主題教學活動,這種活動不僅是指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有計劃地引導幼兒從事一系列學習活動,更包括以幼兒的自身興趣、經驗和需要為出發點所創設的有教育潛力的多媒體情境,讓他們在這種情境下自主生成的各類活動。比如,在「我最喜歡的汽車」的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現實生活中的馬路忙碌的場景,讓幼兒身臨其境地觀察畫面中來來往往的各種汽車;利用便捷的互聯網與幼兒一起收集整理各類汽車玩具和圖片資料。通過播放動畫影像資料給幼兒介紹有特殊用途的汽車,如消防車、救護車、警車等。由此可見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既幫助幼兒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促進了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又擴大了教師教學范圍,使之不局限於書本教材。
1.2 利用信息技術在課程形式與方法及手段上實現整合
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可以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進行,也可以在教育活動展開的過程中進行,但較為重要的是在現實的教育活動中進行的整合。這種整合需要教育實踐的經驗,需要對幼兒活動水平的洞察能力,還需要教育活動組織的應變能力。而這些經驗能力恰恰是確保整個教育整合取得成績的關鍵。
幼兒的一日活動包括了多種多樣的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大致分為專門的學習活動、游戲活動以及生活活動。他們在幼兒的發展中都具有特殊的價值,也是幼兒園課程實施不可缺少的環節。因此,幼兒園課程的實施應該聚焦於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類活動,此時我們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即時性、相關性等特點來加強各類活動之間的有機聯系,發揮這些活動的互補作用,做到在生活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學習聯系生活、利用生活,使一日生活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整體。
2 利用信息技術走進家庭社區,在課程資源上實現整合
幼兒園、家庭、社區都有豐富教育資源,應充分地加以利用,並進行有機地整合,使他們真正協調、一致地對幼兒成長產生積極、有效的影響。
首先,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的便捷性,開辟網上家長園地,我園在網站的顯眼位置集中向家長介紹了最新的教學動態,以及對課程改革的精神、具體內容作詳細地宣傳說明,以便家長能隨時隨地地了解到我園發展狀況,而這些說明有助於獲取家長對教學工作的理解與支持。
其次,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的即時性,密切家園聯系。通過QQ、家園聯系卡等與家長進行實時聯系、交流,更有利於家長獲取有關的信息,及時反饋幼兒在園學習生活情況,充分發揮家庭的教育力量。
再次,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的廣泛性,了解社區,走進社區,融入社區。我們為了進一步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的能力,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設計了主題活動「我們的菜市場」。首先,老師在教師播放相關視頻讓幼兒了解市場買賣的簡單過程,其次帶小朋友去參觀幼兒園附近的菜市場,讓幼兒到菜市場去體驗一下生活,加深對菜市場的了解。對此小朋友感到非常有趣,他們親眼目睹了買主與攤主間的討價還價,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場面,覺得十分好奇。回到幼兒園後,老師組織幼兒交流,孩子們興奮起來,提議自己動手搭一個「娃娃菜市場」。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室創建一個菜場情境,看著孩子們為買賣商品起名稱、搭建賣菜台,設立收銀台,准備商品標簽和模擬錢幣……在這個模擬社會活動的過程中,孩子們不斷產生新的需要,並學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構建起對社會更深層的認識。
3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應堅持的四個原則
3.1 整合課程內容要堅持系列性
首先,要從互聯網中眾多的日常生活經驗里,選擇出適用於孩子的日常生活經驗,然後進行合理地整合,才能引導孩子對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加以關注、概括和交流,以此激發孩子進行探究、發現。
其次,利用信息技術選擇孩子可以理解的社會信息。現代社會中的孩子已不再生活在一個狹隘和封閉的空間里,社會信息通過電視等各種現代信息手段和渠道,不斷滲透到孩子的生活中並影響著孩子。教育工作者不妨由此引導孩子開展積極地討論,這類整合活動不僅能使孩子的語言得到充分發展,而且也會使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得到培養。
再次,依靠網路資料庫的力量選擇孩子可接受的科技發展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使孩子有機會感受或了解到許多科技信息。他們不再拘泥於拼插積木、電動玩具,而更多地對新的科技現象產生極大的興趣,想去了解、去探究、去發現。這類內容整合無疑能大大幫助孩子積累有益的生活經驗,為孩子的將來打下扎實基礎,促進孩子和諧、全面的發展。 3.2 整合課程參與要堅持全員性
整合課程應當是師生共同參與探求知識的過程,教師不再作為知識權威的代言人全面控制課程的組織與開展,而更多的是以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幼兒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成為課程發展的積極參與者,他們的需要、興趣、經驗、探索和體驗將被受到高度重視。整合課程作為很重要的課程改革運動,也必須得到家長的了解、認同和支持,從而讓他們也能做個積極的參與者。在這個過程中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才能讓家校間得到即時的溝通,確保家長能夠在空閑時間帶著孩子一起去大自然中去探索延伸主題活動,從而觀察孩子在活動過程中不斷豐富的學習經驗及創造性表現,甚至為主題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收集准備各種資料,給予孩子有關知識方面的准備,以及發揮自己的特長參與某些教育活動等。這樣做的話,才能使整合課程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3.3 整合課程實施要堅持多樣性
幼兒是在自身與周圍環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過程中獲得發展的。教者從主題選擇、內容規劃到活動設計,必須有機整合集體、小組、區域活動,引導幼兒在探索中發現並學習,在樂趣中得到發展。從而促使我們在實施整合課程時必須改變以上課為主的傳統觀念,而是要以活動為主,以游戲、參觀、製作等多樣性活動作為基本的組織形式。因而,在整合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一定要合理利用好信息化教學設備,將生活活動、戶外活動、參觀活動、野外活動等都有機結合到課程整合的范疇里。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設備創設一些以幼兒為主體的、優化了的活動情境,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自實踐,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去體驗、探索、發現,全方位地獲取有關物質世界和人際社會的各種經驗,從而使知識在情境中生成構建,社會生活在情境中顯現意義。
3.4 整合課程評價要堅持主體性
現階段幼兒教育的突出問題表現在:面對激烈競爭的社會,成人把自己的競爭壓力,延伸給了孩子。因此,幼兒不再是以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生活,而是在成人的控制下、以成人社會的需要取代了充滿童真和情趣的需要,「為未來生活做准備」,使得各種訓練顯得那麼名正言順。這時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讓幼兒愉快、健康地生活才是整合課程的目的所在。整合課程評價要堅持主體性,主要是指:一評價是要適應學生的認識和實踐能力;二是評價能滿足學生個人的主體需要。新《綱要》在教育內容與要求中指出,「要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凸顯幼兒「自主、自信」這樣一種主體精神,為幼兒創設寬松自由的環境,從興趣和需要出發,引導幼兒主動參與,自主選擇,這是檢驗整合課程評價堅持主體性的重要標准。面對這種標准,充滿多樣性、趣味性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整個教學活動就顯得尤為必要了。
4 引入計算機信息技術優化課程教學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引入以計算機為核心的新型教學模式,它對優化教育過程,提高教學質量,鞏固教學效果等方面也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總之,在當今的幼兒園課程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教育理念滲入幼兒園的課程編制與實施過程中。就我國的幼兒園課程改革而言,對其進行大規模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時間不過是在近二十年,信息技術真正進入幼兒園中參與到幼兒園整合課程也只是近幾年的事情,因而其理論與實踐研究都還需要不斷地探索與完善。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自覺幼兒信息技術課程整合教育任重而道遠,希望通過我們自己的不斷努力,能夠讓每一個孩子在幼兒階段為以後的長遠發展而打下堅實的基礎。
9. 幼兒園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有哪些
①幼兒園教育教學的方法:觀察;實驗;游戲操作;參觀;談話、討論;講解、講述。 ②幼兒園教育教學的手段:實物;圖書;掛圖、圖片、照片;幻燈片、錄像帶;自製教。 ③幼兒園教育教學的途徑:專門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日常活動與生活;學習環境;家園合作。 ④適當地選擇教育教學的形式、方法、手段及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