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發展能力課程
㈠ 幼兒園中大班各以什麼為主題發展能力
幼兒園大班能力開發(值得收藏)
閱心老師
2017年04月16日 · 中學教師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優質心理領域創作者
交流能力:根據給出的主題進行交流;講述自己的一段經歷;回答問題並進行評論
語言組織能力:組織一個符合句法的句子(從詞語到句子,從簡單的句子到復雜的句子);注意語調;掌握更多的詞語並學會靈活運用
書面理解能力:想像一個故事的可能結局,或是一幅畫和一段文字的含義;了解名詞和字母的作用;了解字母和音節的關系;辯認單詞;根據一系列圖畫編故事
觀察能力:了解人類;動物和植物的不同生長階段;比較各種假設並提出結論
動手能力和技巧:了解物品的構成特性和功能;認識一周中的每一天的名稱,並安排不同的活動
時間意識和空間想像力:指出自己和物品的空間位置;沿著路線走,說出沿途遇到的每個東西的名稱;編排簡單的時間表;了解簡單的家庭關系
書寫能力:認識各種線條(直線、折線、圓圈和螺旋線等);觀察圖畫的各個部分(從哪裡開始到哪裡結束);畫出各種線條;抄寫字母和數字
數學能力:學習一首關於1~10或者更大數字的兒歌;數出5~10件物品;認識數字0~9;認識物品上的點數;學習簡單的加法;認識使用和描繪幾何圖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長方形和菱形);做拼圖練習;給4~6幅圖排序;觀察一組有固定組合規律的物品(珍珠、小紙片等)並在打亂順序後按照規律重新組合;根據給出的標准,按照形狀、大小和顏色給物品分類
㈡ 幼兒園教育的五大領域有哪五個
1、健康
2、生復活
3、社會
4、語言
5、藝制術
㈢ 淺談在幼兒園期間如何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如何促進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給幼兒創設一個想說的語言氛圍。 作為老師,我們要給孩子創設一個想說的語言氛圍。每當早晨來幼兒園的時候,很多小朋友都喜歡把自己在家裡發生的奇聞趣事講給老師聽,他們願意與人分享自己的快樂,作為老師我們可以蹲下來認真聽孩子講述。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喜歡聽他們說。同時還可以利用晨談的時間,組織幼兒一起講述自己的故事。比如:放國慶回來,讓幼兒說一說自己在假期都到哪些地方遊玩,遇到了什麼有趣的事情。對講述好的幼兒用鼓勵、小貼紙或者獎大拇指的形式激發幼兒講述的慾望,還有一些膽小、內向的孩子我們就要多鼓勵。哪怕他們只有微笑的進步我們也不要忘記鼓勵他們!同時讓他們感受到能夠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事情是一件很快樂的事,體驗分享的快樂,同時也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提高了幼兒表達能力,樹立了幼兒的自信心。 1、讓孩子敢說、不怕說錯。 老師要給孩子創設輕松無壓力的語言環境。讓幼兒產生敢說的慾望。特別是哪些性格內向,膽小的孩子。他們害怕自己說錯,從而產生緊張感。面對這樣的幼兒,我們用微笑、用肢體動作,撫摸孩子,消除內心的恐懼感,從而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積極性。幼兒和教師要平等對話,讓幼兒感受自己和老師是朋友,逐步消除幼兒獨立表現的恐懼,增強幼兒大膽表現的慾望。作為老師要為他們創造自主表達與自由發揮的機會,使他們在自由的氛圍中,有話願說,有話敢說,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和參與者,而非被動的接受者。 二、創造良好的家庭語言環境。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搖籃,是孩子溫暖的、最重要的、最安全的、最自由的、快樂的港灣。家庭成員的講話水平及語言表能力直接影響幼兒語言水平的發展。因此作為家長,在家裡應盡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中幼兒的語言教育,家長樹立榜樣,培養幼兒興趣。 3―4歲幼兒正是語言接受能力最強的時刻。這時,對幼兒進行普通話教育與培養,孩子比較容易接受。家長以身作則,用普通話與孩子交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使孩子樂於講普通話。特別圍繞在孩子身邊的學習與生活談一些符合孩子語音特點,孩子比較感興趣的話題,讓孩子樂於講,並時時要求他使用普通話。從小培養孩子說普通話的興趣。同時家長應用規范語言跟孩子進行交流。 2、充分利用各種環境激發幼兒說的願望。 雙休日,家長帶孩子去公園、書店、游樂園等,充分利用周圍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在玩的過程中讓幼兒認識事物,鼓勵幼兒勇於交談。如與其他小朋友、售貨員、管理員等進行交流,有時也讓幼兒與小動物、植物講話。這樣,家長可以了解孩子內心在想什麼。孩子大腦中有了內容自然迴流露出想說的慾望。這樣就為幼兒的想像插上了美麗的翅膀。 三、幼兒園的語言教育。 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教師應積極為幼兒創造一個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也就是說,教師應注意調動幼兒說的積極性。教師與幼兒建立良好關系,使幼兒有什麼說什麼,把自己的見解表達出來。因此,教師應採用多種方式來給幼兒創造語言環境。 1、讓幼兒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 在幼兒園這個階段,我們要盡可能多的讓幼兒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兒童文學是語言的藝術,用准確、鮮明、生動、簡潔、流暢的語言寫成,讓幼兒初步感受文化的熏陶,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比如故事《小熊請客》,故事中有很多相似的語言,通過讓幼兒學習,復述其中的對話,讓幼兒感受角色故事帶來的樂趣,孩子也會利用課余的時間和朋友結伴講述,這樣孩子的表達能力就得到了發展和提升。還有就是兒歌《我長大以後》,裡面的語言很優美,通過學習之後,小朋友帶著感情去朗讀,讓孩子的語言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發展! 2、注意兒童的個別差異,給予針對性的個別教育。 《綱要》中特別指出: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及幼兒間的個別交流都很重要。因此,教師要注意創造適當的條件,根據兒童的具體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的發展指導。同時,教師也要給有語言障礙的幼兒特別的關注。例如:就本班而言。幼兒語言水平差異很大。有些兒語言成人化、語言連貫、表達清楚、用詞豐富。針對這樣的幼兒我們對其的要求更高一些。而對於個別語言能力較差的幼兒,我們從發音開始慢慢促進他從字到詞,再到句,環環進步。實踐證明我們的方法是有效的。幼兒的進步明顯。 3、注重創造多樣化、生活化的學習情景。 近年來,幼兒園教師採用講述活動、談話活動、聽說游戲、早期閱讀和文字活動等形式,為幼兒創造了豐富多彩的語言學習環境。但這些只有和幼兒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才能使語言教育充滿生命和活力。 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要讓幼兒從生活中通過使用語言來學習語言。為此,教師應積極提供能激發和支持幼兒有意義的語言使用的生活情景,引導幼兒在生活中樂意與人交談,注意傾聽對方的語言,重視幼兒交際能力培養。 總之,在兒童學習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更新教育觀念。家長也要積極配合。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用使用的有效的方法激活幼兒學習語言的內在動力,及時鼓勵,積極引導,將其培養成能適應新世紀的有用人才。
㈣ 淺談如何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㈤ 大班幼兒能力發展的特點及培養
大班幼兒園動手能力還是需要老師引導和家長的培養才可以。
㈥ 幼兒園綜合能力發展課程
(1)面向全體幼兒,使每個幼兒都得到充分的發展。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幼兒,根據每個幼兒的實際情況和身心發展特點,尋求教育對策和教育方法。
(2)使幼兒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強調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和諧發展,強調把幼兒園辦成人人講道德、處處見精神的家園,開啟智慧、豐富知識的學園,提高體質、增強體魄的樂園。
(3)要加強對幼兒個性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
㈦ 幼兒的能力發展和知識經驗的增長是成正比關系的嗎
幼兒語言表達是學前兒童語言學習和語言發展的主要表現之一.只有懂得表達的作用、願意向別人表達自己的見解,並且具備表達能力的人,才能真正地與人進行語言交流,因此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應考慮到從豐富幼兒的詞彙量和鼓勵幼兒說句完整話等多方面進行:
(1)豐富幼兒的詞彙量.因為詞彙量的豐富與否,直接影響幼兒口語表達的能力強弱.然而,幼兒詞彙量的積累,並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而是在幼兒在長期的語言學習中,周而復始地學習與運用的過程豐富、積累起來的.它根本就沒有捷徑可言,完全依靠教師在語言教學中,與幼兒一起成長,一點一滴地積累和鞏固.因此,平時我很重視幼兒詞彙量的積累,不僅在各科教學中豐富幼兒的詞彙,還把幼兒要掌握的詞彙進行歸類:名詞、形容詞、動詞、量詞等,在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地進行滲透.例如:在《誰會跑》兒歌里的幾個動詞:馬會跑,蟲會爬,鳥會飛,魚會游中,我就請四名幼兒分別做跑、爬、飛、游的動作,使幼兒初步理解這幾個動詞的含義,然後又通過游戲的方法,將「跑、爬、飛、游」進行消化.我還通過其他方式讓幼兒掌握一些詞彙.就是這樣循序漸進,日積月累,幼兒的詞彙量不斷增多,口語表達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
(2)鼓勵幼兒說完整話.幼兒不僅需要掌握許多詞彙,還要學習運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從完整地說一句話到連貫地說一段話,逐步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如何引導幼兒說完整話呢?這關繫到教師本身的語言教學習慣,假如教師本身上課時就不注意對幼兒提出說完整話的要求,幼兒在回答問題時往往是運用簡短的詞表達自己的意願,一旦形成習慣,就不利於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因此,我非常重視對幼兒提出說完整話的要求,從小班開始,堅持要求鼓勵幼兒學說完整話.幼兒在回答問題、表述自己的意願的時候,我總是耐心地引導他們,「請你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講述,好嗎?」對於口語表達能力較差的幼兒,他們總是斷斷續續地講,有時根本就不能表達清楚,於是,我就利用一些游戲來耐心引導他們說完整話,如:在角色游戲《買東西》和《小醫院》利用具體地問題引導幼兒的思維,「請問你要買什麼?」「我要買……」,「請問你哪裡不舒服?」「我肚子痛……」等等.就這樣,幼兒在說完整話的基礎上,不斷得到鍛煉,口語表達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了.
(3)談話活動.
雖然我們的幼兒都是來自農村,語言鍛煉少,但只要方法得當,重視學科本身的特點,應該能夠達到《綱要》中語言教育的目標.因此,我們將實踐後的以談話活動為主題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作為研討,並在各班級組長帶頭討論下,設計出適合幼兒說話的課程,力求有所收獲.
(4)通過閱讀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我還經常利用一些復述故事、仿編詩歌,如《幫媽媽》《小兔找朋友》《圓圓》等等.在這些有趣的故事裡,首先讓幼兒理解故事裡面的重點詞、重點句,然後自由的說出來.在其他活動中,當幼兒願意談論自己的發現、繪畫的過程、演唱後的感受或者主動發問時,教師給幼兒自由提問以及和同伴、教師平等交流的機會卻很少.因為孩子在任何一個領域的活動中都需要運用語言,都需要交流,都需要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也需要使用初步的類似書面語言的方式來呈現自己對某些問題的認識.另外,在比較接近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中,如果我們不是把重點放在學習字詞句上,而是放在語言的表達上,那教師就會鼓勵更多的孩子說話,同時營造更好的語言教育氛圍,給孩子在語言教育活動中習得語言,反映經驗,獲得鍛煉語言運用能力的機會.
本學期通過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我們發現幼兒對語言的敏感度和語言的表達願望增強,我在實踐探索中也積累了一些寶貴的經驗,但是,由於一些客觀原因,我們需要利用原有的優勢和經驗尋求突破,我們從當前幼兒園幼兒語言發展的現狀上看到了契機,隨著幼兒語言敏感性和表達願望的增強,如何更好、更完善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如何在掌握口頭語言表達的同時,向書面語言過渡等成了幼兒當前語言表達的內在需要,我們以重點突破的方式開展「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探索」的研究.
以上是我的一些做法和總結,當然,這就要靠教師不斷地在教學中去發現、去總結.因此,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應從小開始,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培養.
㈧ 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專業知識:這包括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學前教育教師在就職前,必須了 解和掌握學前教育的基礎知識, 了解學前教育發展動向和最新研究成果。 學習這 些知識有助於教師掌握學前教育規律, 提高工作目的性計劃性和工作效率, 也有 助於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還有技能, 學前教師對幼兒的教英語內容涉及到 自然社會語言藝術健康的等各個領域,教師需要有廣闊的多學科知識和教育藝 術,才能勝任。簡單說就是三學六法。 還有專業實踐能力。包括觀察和了解幼兒的能力,組織管理班級的能力,溝通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等
㈨ 幼兒園搭建發展孩子那些能力
這個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習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認識能力、分析能力、創造能力等等綜合能力。
㈩ 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包括:環境的創設與利用、一日生活的組織與保育、游戲活動的支持與引導、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激勵與評價、溝通與合作、反思與發展。
1、環境的創設與利用: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讓幼兒感到溫暖和愉悅。建立班級秩序與規則,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讓幼兒感受到安全、舒適。
創設有助於促進幼兒成長、學習、游戲的教育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為幼兒提供和製作適合的玩教具和學習材料,引發和支持幼兒的主動活動。
2、一日生活的組織與保育:合理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將教育靈活地滲透到一日生活中。科學照料幼兒日常生活,指導和協助保育員做好班級常規保育和衛生工作。充分利用各種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有效保護幼兒,及時處理幼兒的常見事故,危險情況優先救護幼兒。
3、游戲活動的支持與引導:提供符合幼兒興趣需要、年齡特點和發展目標的游戲條件。充分利用與合理設計游戲活動空間,提供豐富、適宜的游戲材料,支持、引發和促進幼兒的游戲。
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游戲內容、夥伴和材料,支持幼兒主動地、創造性地開展游戲,充分體驗游戲的快樂和滿足。引導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獲得身體、認知、語言和社會性等多方面的發展。
4、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制定階段性的教育活動計劃和具體活動方案。在教育活動中觀察幼兒,根據幼兒的表現和需要,調整活動,給予適宜的指導。
在教育活動的設計和實施中體現趣味性、綜合性和生活化,靈活運用各種組織形式和適宜的教育方式。提供更多的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達表現的機會,支持和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5、激勵與評價:關注幼兒日常表現, 及時發現和賞識每個幼兒的點滴進步,注重激發和保護幼兒的積極性、自信心。有效運用觀察、談話、家園聯系、作品分析等多種方法,客觀地、全面地了解和評價幼兒。有效運用評價結果,指導下一步教育活動的開展。
6、溝通與合作:使用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語言進行保教工作。善於傾聽,和藹可親,與幼兒進行有效溝通。與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經驗和資源,共同發展。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發展。協助幼兒園與社區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關系。
7、反思與發展:主動收集分析相關信息,不斷進行反思,改進保教工作。針對保教工作中的現實需要與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制定專業發展規劃,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10)幼兒園發展能力課程擴展閱讀
基本理念
貫穿《專業標准》的基本理念是:師德為先、幼兒為本、能力為重和終身學習。
1、師德為先
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依法執教。關愛幼兒,尊重幼兒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兒健康成長的啟蒙者和引路人。
2、幼兒為本
尊重幼兒權益,以幼兒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幼兒的主動性;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保教活動規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保障幼兒快樂全面健康地成長。
3、能力為重
把學前教育理論與保教實踐相結合,突出保教實踐能力;研究幼兒,遵循幼兒成長規律,提升保教工作專業化水平;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
4、終身學習
學習先進學前教育理論,了解國內外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