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語文課程
1. 小學語文新課標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小學語文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語言課程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從語文課程致力於學生語言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這個角度,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理解語文素養,語文素養這個概念是這次課程標准所提出的一個核心理念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從六十年代以後,我們語文課程當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就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這次課程改革提出了語文素養,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作為核心概念,轉變到我們現在將語文素養作為核心概念,它是有的演變的內在的原因的,也就是說,我們語文課程重在培養孩子的語文素養,強調語文素養的提高,從以下幾個維度來解釋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的內涵:1、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語文的興趣、習慣;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在這些方面,語文課程都有它的獨特的價值的功能。2、知識與技能: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文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這樣的一些內容,在這個維度來看,和我們原來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這樣的一個年代是比較穩合的,所以大家更多的熟知這樣的一個維度,也就是說,從知識與技能的維度來看,我們更多的是從學生對語文基礎、語文知識的掌握、語文技能的培養來看的。3、過程與方法:語文學習策略;語文學習過程的體驗和反思。這是我們這次課程改革所強調的,也就是讓孩子能夠學會學習,自己能夠形成合作探究的這樣一種學習,同時我們還語言學習過程的體驗和反思,因為語文學習在這種對於文學作品的理解也好,很多文學作品反映的是對於社會、對人生、對自然的理解、感受和把握,因此,學習這些內容的過程本身就是對孩子的一種教育、對孩子的一種培養,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強調語文學習過程的體驗和反思。
這是從第二個方面對於語文課程致力於學生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作了一個理解,第三方面也就是語言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我們應該強調,也就是說語文素養形成與發展的途徑,或者是我們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過程當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整體推進、全面發展、簡化頭緒、突出重點。(不追求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的自身序列)也就是說,在語言素養的發展與形成過程當中,我們應該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應該整體推進、全面發展,而我們在語文教育的過程當中,我們的教訓就是,我們過分的強調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忽視了其他的方面,認為應該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恰恰相反,因此我們在這里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應該整體推進,全面發展。
第二方面,整體推進、全面發展還強調的是聽、說、讀、寫整體推進、全面發展,我們在這方面,有的時候過分的強調了聽的訓練的體系、說的訓練的體系、讀的訓練體系、寫的訓練的體系,而忽視了聽、說、讀、寫之間的相互促進的作用,由於我們過分的強調了每個體系的自身的規律和自身的特點,因此在教材的編寫過程當中,或者是我們的課堂教學當中,就走了很多的彎路,另外一個方面,我們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過程當中,我們還要在教材編寫和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應該簡化頭緒,突出重點,語文課不應該上得那麼復雜,也不應該上得那麼繁瑣,語文課應該讓孩子通過這種直接的和文本的,直接閱讀文本,通過這樣的最直接的一些活動,我們能夠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寫作的興趣,這是最重要的。現在有的時候,我們在這方面的教訓是,我們的語文課搞的特別繁瑣,特別的復雜,因此學生淹沒在繁瑣的、復雜的、重復的、頭緒特別繁多的題海之中,而沒有時間真正去讀一點書,真正去寫一點東西,因此我們在這次課程改革當中,不追求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的自身的完整的序列,我們更多的是從學生語文實踐的角度,引導孩子能夠多讀好書,多讀書。
2、學生語文實踐活動。(面非灌輸、講解)
我們知道,老師的講解固然重要,但是,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要通過自身的語文實踐活動,才能夠形成與發展,而我們原來語文課堂上 ,卻恰恰出現的問題就在這方面,就是老師過多的占據了課堂的時間,剝奪了孩子語文實踐活動的機會和權利,所以,整個語文課堂,老師戰勝了大量的時間去講解,但是這個講解的內容和講解的過程本身,沒能給孩子更多的語文實踐的機會和權利,因此,學生缺乏這種機會,他就不可能在各種各樣的實踐過程當中能夠形成素養,因此,我們在這次的課程改革當中強調語文實踐活動,主為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根本途徑。
在教學中老師應該為學生學服務,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根據這種個性的差異和不同的需求,來制定相應的不同的對策。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讓孩子保持學習的激情。倡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其他人之間的合作。在教學中引發學生的興趣,注重學生個性化的認識和情感體驗。
只有體驗才能將活生生的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挖掘出來。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老師首先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只有挖掘課文,把情感為,才能打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老師要加強學生的主體情感體驗,使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真正體驗學習的愉悅情感。「你能通過朗讀把這種情感讀出來嗎?」「能用你的身姿表現出來嗎?」「能用你的動作表現出來嗎?」從根本上講,小學語言閱讀教學是學生主體生命的投入,是他的生命的全部展開。學生不應該是課文的旁觀者,而應該與課文融為一體。
2.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五大領域指什麼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五大領域指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2)小學生語文課程擴展閱讀
課程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
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 學好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的方法是什麼
學好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的方法是什麼?我覺得如果要在小學教學中有所建樹,當然必須要有好的教育方法,但是最起碼一條,對孩子必須有愛,愛是教育的基本必須全身心投入。
4.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四大理念是什麼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四大理念是: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繼承語文教育的優秀傳統,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並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
(4)小學生語文課程擴展閱讀: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語文學習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
5.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有哪些版本
我了解的有2011版,新出來的有2013版,以前的不叫課程標准,叫教學大綱。
6. 人教版小學語文課程標准
要人教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修訂版, 搜「一點通教學網」, 有下載
7.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
第一部分 前言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鑒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課程性質與地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盡可能夠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並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言語課程的變革和發展。
三、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1.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2.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年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3.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小學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4.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對教材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評價等,提出了實施的原則、方法和策略,也為具體實施留有創造的空間。
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階段目標
第一學段(1~2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6.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7.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8.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9.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10.喜愛圖書,愛護圖書。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學段(3~4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00個左右會寫。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9.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10.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領會要點,並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對方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體主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第三學段(5~6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
3.能藉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4.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5.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6.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7.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10.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11.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三)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5.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6.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
7.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鍾能完成不少於400字的習作。
(四)口語實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
4.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做簡單的發言。
6.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五)綜合性學習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