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精品課程表
『壹』 在線課程免費開放電子表格製作
1、課抄程建設之初,襲為課程組提供專業化的在線課程設計與開發培訓,這一階段,重點解決的是在線課程是什麼,和以往的課程有什麼區別,應該怎麼組件團隊,應該如何建設,應該如何設計與開發,與傳統課程的區別在什麼地方,主要是幫助課程組明確目標,設計課程建設方案。,
2、教師團隊在完成課程內容腳本,我方完成分鏡腳本,在進行課程錄制之前,我司會針對如何進行課程錄制,有哪些注意事項,為教師再次提供相關培訓和演示,目的是幫助老師適應演播室環境,拍攝最好的效果。
3、課程資源建設完畢之後,我們會配合教師團隊進行平台上線,將各種課程資源,活動和考核評價都精心組合後,發布到平台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再次提供相關技術培訓,主要針對平台如何操作,如何使用,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4、在實施過程中,我司會定期按月提供課程實施過程大數據分析及相關報告,幫助教師解讀,在各個大數據背後的隱藏的教學規律,提供問題和建議。
5、在總結評估階段,我司會結合學校申報國家級精品在線開發課程的需要,結合過往多次參加評選的經驗,對擬參評課程進行針對性輔導,目的是幫助老師解讀評審指標,做好評審准備。
『貳』 精品課程要求
國家精品課程評估指標
(2006)
目錄
一、精品課程評估方案說明
二、評估指標內涵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二○○六年四月
一、精品課程評估指標說明
1.本評估指標根據《教育部關於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號)精神制定。
2.精品課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學水平的優秀課程。精品課程建設要體現現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學性、先進性和教育教學的普遍規律,具有鮮明特色,並能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方法與手段,教學效果顯著,具有示範和輻射推廣作用。
3.精品課程的評估要體現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引導教師創新,並正確處理以下幾個關系:①在內容體系方面,要處理好經典與現代的關系。②在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方面,以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學方法的改革;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協調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並做好與課程的整合。③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並重,重視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4.本指標採取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以提高評價結果的可靠性與可比性。評估方案分為綜合評估與特色及政策支持兩部分,採用百分制記分,其中綜合評估佔70%,特色及政策支持項佔30%。
5.總分計算:M=∑KiMi,,其中Ki為評分等級系數,A、B、C、D、E的系數分別為1.0、0.8、0.6、0.4、0.2,Mi是各二級指標的分值。
二、精品課程評估指標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主要觀測點 評估標准 分值(Mi) 評價等級(Ki)
A B C D E
1.0 0.8 0.6 0.4 0.2
教學隊伍20分 1-1課程負責人與主講教師 學術水平、教學水平與教師風范 課程負責人或主講教師師德好,學術造詣高,教學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教學特色鮮明。 8分
1-2教學隊伍結構及整體素質 知識結構、年齡結構、人員配置與中青年教師培養 教學團隊中的教師責任感強、團結協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並根據課程需要配備輔導教師;中青年教師的培養計劃科學合理,並取得實際效果。 4分
1-3教學改革與教學研究 教研活動、教改成果和教學成果 教學思想活躍,教學改革有創意;教研活動推動了教學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有省部級以上成果;發表了高質量的教改教研論文。 8分
教學內容23分 2-1課程內容[1] 2-1-A理論課程內容設計 教學內容符合學科要求,知識結構合理,注意學科交叉;及時把學科最新發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學;課程內容經典與現代的關系處理得當。 11分
2-1-B實驗課程內容設計 課程內容的技術性、綜合性和探索性的關系處理得當,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教學內容組織與安排 教學內容安排 理論聯系實際,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於一體;課內課外結合;教書育人效果明顯。 8分
2-3實踐教學[2] 實踐教學內容 設計的各類實踐活動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培養要求;實踐教學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有顯著成效。 4分
教學方法與手段24分 3-1教學設計 教學理念與教學設計 重視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協作學習等現代教育理念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徵,對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進行設計。 8分
3-2教學方法 多種教學方法的使用及其教學效果 重視新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能靈活運用多種恰當的教學方法,有效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促進學生積極思考;開展研究性學習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 8分
3-3教學手段 信息技術的應用 恰當、充分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促進教學活動開展,並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果方面取得實效。 8分
教學條件15分 4-1教材及相關資料 教材建設與選用 選用優秀教材(含國家優秀教材、國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有高水平的自編教材);為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和自主學習的開展提供了有效的文獻資料或資料清單;實驗教材配套齊全,滿足教學需要。 5分
4-2實踐教學條件 實踐教學環境的先進性與開放性 實踐教學條件能夠滿足教學要求;能夠進行開放式教學;效果明顯(理工類課程,能開出高水平的選作實驗)。 5分
4-3網路教學環境 網路資源建設、網路教學硬體環境和軟體資源 網路教學資源建設初具規模,並能經常更新;運行機制良好;在教學中確實發揮了作用。 5分
教學效果18分 5-1同行及校內督導組評價 校外專家及校內督導組評價和聲譽 證明材料真實可信,評價優秀;有良好聲譽(根據申報表4-5和5-2中所列材料)。 6分
5-2學生評教 學生評價意見 學生評價材料真實可靠,結果優良(根據申報表4-5中所列材料)。 6分
5-3錄像資料評價 課堂實錄 講課有感染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啟迪學生的思考、聯想及創新思維。 6分
特色及政策支持 專家依據《2006年度「國家精品課程」申報表》5-1中所報特色打分 80分
所在學校支持鼓勵精品課程建設的政策措施得力 20分
[1] 根據課程類型,在理論課程內容設計和實驗課程內容設計中選擇相應部分
進行評價。
[2] 實踐教學含社會調查、實驗、實習及其他實踐教學活動。
『叄』 北航國家重點學科列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成立於1952年,由當時的清華大學、北洋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並組建,是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現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學校分為學院路校區和沙河校區,佔地3000畝,總建築面積150餘萬平方米。自建校以來,北航一直是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是全國第一批16所重點高校之一,也是80年代恢復學位制度後全國第一批設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首批進入「211工程」,2001年進入「985工程」。經過六十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基本形成了研究型大學的核心競爭力,內在凝聚力和國內外影響力得到顯著提升,躋身國內高水平大學的第一方陣。
學校學科繁榮,特色鮮明。現有27個學院,涵蓋工、理、管、文、法、經、哲、教育、醫和藝術10個學科門類。有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並列全國高校第7名),28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9個北京市重點學科,28個國防特色重點學科,排名全國前十名的學科共11個。有57個本科專業,14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4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學校已形成「優勢工科、扎實理科、精品文科」綜合發展、融合互動的高水平學科發展態勢,在航空、航天、動力、信息、材料、儀器、製造、管理等學科領域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國防科技主幹學科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工程學、材料科學、物理學三個學科領域進入ESI,空天信融合正逐漸成為北航的新特色和核心競爭力。
學校學科繁榮,特色鮮明。現有29個學院,涵蓋工、理、管、文、法、經、哲、教育、醫和藝術10個學科門類。有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並列全國高校第7名),28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9個北京市重點學科,28個國防特色重點學科,排名全國前十名的學科共11個。有57個本科專業,14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4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
一級學科:力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二級學科:人機與環境工程,系統工程,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航空宇航製造工程,車輛工程,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飛行器設計,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系統結構,導航制導與控制,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通信與信息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精密儀器及機械,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固體力學,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管理科學與工程。
特色專業
航天工程:
學院是北航最有名的學院,下設飛機系、人機與環境系、流體力學研究所、固體力學研究所4個系所,他們在相應的領域都取得了重大的成果,支撐起了北航的學術高峰。在這個學院學到的知識我們都可以在飛機上得到運用,如飛機的整體結構是什麼樣的?人在飛機上是什麼狀態?等等,這些問題都可以在課程里學到。
材料學:
學院學生主要是和飛機、航天材料打交道,設有材料科學系、應用化學系、高分子復合材料系、材料加工工程與自動化系、環境工程系五個系,擁有大量省部委材料學重點實驗室,如民航安全技術重點實驗室等。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還是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大家千萬不要以為他們研究出來的材料僅局限於應用在我國的航空航天領域哦,這些材料還可以廣泛應用於建築等行業轉為民用呢,所以這個專業的就業范圍是非常廣闊的。
能源與動力工程:
學院原名動力系,我們都知道飛機的心臟就是發動機,而這個學院也可稱得上是北航的心臟,因為這個學院擁有一批獲得國內同行業公認的高級學術帶頭人作為本院的師資主體,這些專家才是北航的真正動力中心。
宇航:
學院堪稱航天人才的搖籃,有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和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三個本科專業,其中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兩個專業還是國家教育部批準的第二批特色專業,這些課程設置的特點都是以「平台課方向課」的模式構建,大大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專業能力。
計算機:
學院是一個特別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展現自己的才華的地方,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也是國家的一級重點學科。學院代表隊曾經在2001年微軟公司舉辦的亞洲大學生軟體開發.Net大賽中獲得冠軍;全球GSM和Java智能卡應用開發大賽獲得金獎等,他們用一個個的殊榮證明了自己。
『肆』 怎麼建設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
【熱心相助復】
您好!
建設國家制精品資源共享課的要求及過程:
1.明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技術要求
http://www.moe.e.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288/201206/137333.html
2.建設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的過程
(1)前期基礎建設(國家級獲獎成果、視頻、網站等達到要求)
(2)整改提高完善(「五個一」達到示範作用和影響力)
(3)申報獲批
『伍』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的精品課程
環境學 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中「面向21世紀環境科學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研究」對環境學課程發展歷史沿革作了系統闡述(參見《環境科學類專業教學改革研究報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中國的環境教育起步於20世紀70年代,當時高等學校中一批教師積極參與環境保護的研究與實踐工作,隨後又在國家教委、原環保總局、各部委環保部門的支持下,逐步在若干文、理、工、農、醫等類高校中建立了許多環境保護方面的專業。多年來這些專業培養了大量環境專業人才,在我國環境保護事業和環境科學學科建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這些專業受其各自傳統「母」學科的制約較重,普遍存在基礎不廣、培養口徑過窄的問題,難以在培養規格設定和課程內容安排上體現環境科學的綜合性和可持續發展思想,而綜合性正是環境科學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其源頭是引發環境問題的原因和解決環境問題所需採取的社會、經濟、技術手段幾乎涉及了人類及自然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多數方面和眾多層次,沒有綜合就沒有環境科學。
在原國家教委的領導下,1987年和1998年兩次全國高校本科專業目錄調整中,環境科學類本科專業實行以綜合性整體化為主,加強基礎,拓寬口徑,淡化專業方向,最終在1998年形成了包括環境化學、環境生物和環境規劃管理等方向的環境科學專業。1999年本項研究在對部屬11所重點高校環境科學類本科生專業設置的調查中,發現不少學校原屬理科性質的環境科學專業已向工科「延伸」,或增設「環境工程」本科專業;另外也發現通過理工人文社科相結合的途徑來培養環境科學復合型人才這一觀點已被廣泛接納。近年來,雖然新修訂的教學計劃中人文和社會科學類課程有所增加,但是「環境經濟學」、「環境倫理學」等的教材建設仍然滯後,課程體系較為零散。這一方面表明傳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還遠未根除,有待更為深入的教學改革;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環境科學作為一門獨立的新興綜合性學科,其學科體系還不夠成熟,用以指導環境科學建設和專業教學實踐改革的理論基礎尚未建立。
作為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環境科學尚未建立起自己的理論體系,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環境科學的學科建設和發展。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科學教學指導委員會自1990年成立伊始就十分關注環境科學基礎理論的建設,期望出版一本系統闡述環境科學基礎理論的教科書,並將之定名為《環境學》,環境學課程也同步確定為環境科學類專業基礎課程。十年來環境科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其後於1995年成立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項目研究組始終關注這方面的研究,尤其重視環境科學與可持續發展基礎理論體系及專業課程體系整體優化的研究,組織和支持專業基礎課「環境學」教材的編寫,特別是對環境科學基礎理論的探索性研究,作為全國第一本具有創新體系的《環境學》(左玉輝著)已於2002年7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該書作者長期從事環境科學基礎理論研究,《環境學》是作者歷時十餘年的一本力作,曾先後入選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等國家級出版計劃,2002年再次入選「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環境微生物學 在1984年由原來的南京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生物學、環境化學和環境規劃與管理為主體成立了環境科學系,環境微生物學從生物系微生物方向分離出來,該課程即作為環境科學系專業核心課程,由馬文漪老師講課,面向環境生物學、環境化學和環境規劃與管理專業大三學生開設,已有20多年的歷史,1993年以後,由馬文漪老師和楊柳燕老師輪流授課。1999年環境學院成立以後,共有環境生物、環境化學、環境規劃與管理和環境工程四個專業(方向),為適應學科發展的需要,培養高素質人才,2002年起,經過課程調整,該課程成為環境學院全院的專業核心課,對環境生物學、環境化學和環境工程專業的本科生開設,由楊柳燕老師和肖琳老師等輪流授課,楊柳燕老師和蔣麗娟老師擔任實驗指導老師 。
在本課程的開設中,先後編寫出版2本教材和1本實驗教材。該課程在開設之初,選用武漢大學和復旦大學的《微生物學》和王家玲先生的《環境微生物學》兩本教材進行授課,1998年,為了適應環境微生物學面向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背景學生的授課需要,馬文漪、楊柳燕編寫的《環境微生物工程》於1998年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使用至今,仍然受到好評。
2002年,楊柳燕、肖琳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擴充了大量近年來在環境微生物學研究的進展,編寫的《環境微生物技術》由科學出版社出版。2004年,又在南京大學「985工程」一期的資助下,編寫並由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環境微生物學實驗技術》作為配套的實驗教材,同時,對於基礎微生物學部分採用「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9TH」(Prentice Hall,1999)為參考教材。2007年《環境微生物學》課程被評為南京大學精品課程。
經過十餘年的努力,該課程已在教學體系和內容、教學模式和方法、配套實驗教學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教學體系,形成了一支穩定的教師隊伍和教學梯隊。形成本校具有特色的課程結構、知識點和授課系統。經過數年的實踐教學和改進,該課程新的框架基本成熟,已經編撰出版了具有本校特色的《環境微生物技術》教材及配套的實驗教材《環境微生物實驗技術》。
『陸』 國家級數學特級教師資料
吳正憲
女,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部主任,北京市優秀教師,市政協委員,特級教師。多年來,吳正憲致力於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在教學中善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並取得顯著效果。她曾在我國二十多個省市作觀摩教學課,得到專家和教師的好評。
她還作為原國家教委首批推薦的優秀教師為中國教育電視台《名師講壇》節目攝制教學錄像片,通過衛星向亞太地區播放。《小學數學教師》編輯部等單位為她聯合舉辦過教學藝術研討會。她發表教學論文三十餘篇,專著有《吳正憲數學教例與教法》等。
李 烈
女,蜚聲國內的小學數學特級教師,現在是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兼黨總支書記,是第七、八、九、十屆北京市政協委員,兼任教育部「全國教育幹部培訓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全國教師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理事、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等;她也是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院、北京教育學院的兼職教授和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她還獲得過全國和北京市勞動模範、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專家、北京市首屆十大傑出青年、首屆首都楷模、香港柏寧頓孺子牛金球獎之傑出獎等榮譽。
華應龍
男,1966年6月出生,江蘇南通人,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教導主任,2001年參加了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1995年,獲江蘇省中青年小學數學教師優秀課評選一等獎;。1992年、1995年、1998年三次獲得江蘇省「教海探航」徵文一等獎;2000年,獲《北京教育》「素質教育徵文」一等獎;2002年,獲北京市教育學會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研究會評審論文一等獎。先後被評為江蘇省優秀中師畢業生,江蘇省教書育人先進個人。近年來,經常應邀到全國各地上觀摩課、做講座,中國教育電視台曾播放我的教學錄像。先後在《光明日報》、《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江蘇教育》、《北京教育》等20多家省級以上報刊上發表了300多篇文章,主編、參編了20多本教學用書。先參加了「蘇教版」、 「北師大版」的編寫和實驗指導工作。
錢守望
男,1967年4月出生,河北唐山人,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數學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國家級骨幹教師,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現任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副校長。先後榮獲市、省小學數學教學大獎賽一等獎第一名,1993年代表河北省參加在江西南昌舉辦的「首屆全國小學數學優化課堂教學觀摩課交流會」榮獲二等獎,2000年在全國小學數學說課競賽中榮獲一等獎,2002國家級研究課題《小學數學教材呈現策略研究》榮獲全國一等獎。近年來,應邀赴全國各地做課百餘節,作報告60多場,特約為河北省電教館、全國義務教材研討會、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單位錄制了多節示範課。在全國多家教育刊物上發表論文一百五十多篇,所寫論文多次獲各級論文評比一等獎。在全國多家小學生課外讀物上發表輔導性文章近200篇,主編和參與編寫各種教學輔導用書二十幾本。
劉可欽
女,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第三屆全國「十傑」教師。現任中關村四小校長,同時兼任海淀中心學區副校長、國家義務教育教學課程標准研製組核心成員,新世紀版小學數學教材編寫組核心成員,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院兼職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等職。
潘小明
男,1960年生,中共黨員,現任上海市寶山區實驗小學校長,上海市數學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學高級教師。曾獲全國優秀教師等稱號,連續三次被中共寶山區委、區政府命名為「寶山區青年尖子」。他專注於「小學數學課中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研究」。自主探究學習專輯在中國教育電視台《名師講壇》欄目播放。他曾獲上海市小學數學青年教師教學觀摩一等獎;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教學專業委員會年會論文評比一等獎,在省、市級刊物上發表文章70餘篇。還應邀去全國十多個省市講學。98 年被命名為「寶山區首批小學名師」,出版有《潘小明論文教案選》。
曹培英
男,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學院教師,特級教師。上海市教育學會中小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多年來,單獨編著或參加編寫的已出版的數學教學專著、教材、輔導書有《計算教學》、《小學數學教育學》、《小學教師之友.數學卷》等15種,先後在多家教育報刊上發表數學教學研究文章38篇,累計逾百萬字。參與研究的教改課題曾獲全國首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評選一等獎,並有論文獲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論文評選一等獎。
黃愛華
男,1966年生,江蘇金湖人,廣東省特級教師、深圳市十大傑出青年、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特等獎)、全國優秀教師等稱號。中學高級教師,現任深圳市福田區教研室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數學教育研究中心多媒體教學研究部副主任。1985年從教,一直從事小學數學教學與研究工作,應邀在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的近百場學術研討會上上觀摩課、示範課並做專題講座。曾三次獲全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比一等獎,參與編寫少兒讀物計15冊約100多萬字,編寫教學論著和教學參考用書120多萬字。策劃小學數學專業網站-華博士小學數學熱線在國內有一定影響。
錢金鐸
男,41歲,特級教師,浙江省舟山市小學數學教研員。從教20多年,曾獲得「全國優秀教師」、省「電化教育先進工作者」、舟山市「十佳新人」等榮譽稱號。多年來,錢金鐸老師一直在教學第一線從事教學工作,致力於小學數學教學研究。八十年代他就注意到學生課業負擔偏重,思維機械,能力不強,因此他開始了「愉快活動操作,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能力」的教改實驗。6年的汗水換來豐碩成果。畢業成績人均96.4分,優秀率100%。在輔導學生參加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也取得明顯成果。近年業,他20多次去省內外進行學術交流和示範課,聽課教師達幾萬人次,在省內外有較高知名度。
朱樂平
男,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特級教師、從事數學教育和教師教育研究20餘年。主要業績:國家《教學課程標准》研製組核心成員,浙江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工作組成員。數十篇教育研究論文發表和多項科技課題獲獎。
朱德江
男,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教研室副主任、數學教研員。他擔任過10多年的一線教師和班主任,也擔任過校長。嘉興市首批名師、嘉興市新世紀專業技術帶頭人、浙江省優秀教師。近幾年來,他在各級各類活動中上公開課30多節,曾獲嘉興市中小學「高質量、高效率」課堂教學評選一等獎、浙江省小學數學錄像課評比一等獎等;先後在省「名師名校長論壇」和全國新世紀第三屆課程改革研討評比活動中執教觀摩課;多次應邀到外地上觀摩課或作講座,並獲一致好評。
徐 斌
男,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副校長,著名特級教師。曾獲江蘇省小學數學優質課評選第一名,國小學數學觀摩課評比獲一等獎,應邀為全國第五屆小學數學年會上觀摩課,先後到北京、浙江、上海等20多個省市作公開教學100多次,在《小學數學教師》等省級以上教育刊物發表論文160餘篇。
夏青峰
男,1971年出生,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江陰市華士實驗學校副校長、國際部主任、黨支部書記。先後被評為江陰市十佳青年、江陰市第十三屆人大代表、無錫市師德高尚好園丁、無錫市學科帶頭人、無錫市名教師。1997年獲全國第三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會一等獎第一名,應邀到北京、廣東等地上課講學60餘次,課堂教學實錄多次在中國教育電視台播放。在省級以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近百篇,曾4次榮獲省級以上教育論文評比一等獎,參與了新課程標准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的編寫工作,參編教育書籍幾十萬字。2003年在《江蘇教育》連續發表了十篇《全國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學習輔導講座》的進修文章,引起了一定的反響。
朱玉如
女,1959年12月出生,特級教師。1980年畢業於南通師范學校。現任江蘇省南通市實驗小學副校長。二十多年,她默默耕耘,在小學數學教學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研究和改革,把知識、智能與情感編織成一堂堂科學而富有藝術魅力的數學課。早在1988年,朱玉如就在市小數年會上上了觀摩課,在「雛燕杯」競賽中奪冠,在省創新教育研討會、省「現代小學數學」優課評比中兩次摘金。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實驗課《求相差數應用題》得到人教社張衛國主任、著名特級教師盛大啟的贊許和評析,並作為典型課例推介到《小學數學教師》展示。她還多次在國家、省、市數學骨幹教師培訓班上示範課,作了二十餘場講座,並應邀去浙江、陝西、上海、徐州、揚州上課、講學,參加全國精品課展示。
羅會元
男,1952年6月出生,湖南邵陽人,全國知名小學特級教師,湖南邵陽縣梽木山中心完小校長,羅老師長期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和教研工作,他重視對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提倡"在後退中前進"和"跳出數學教數學",逐步形成了"自然而不隨便,規范而不死板"的課堂教學風格。2001年參加了湖南省省級骨幹教師培訓。1995年,獲湖南省中青年小學數學教師優秀課評選一等獎;1997年、1999年先後榮獲市、省小學數學教學大獎賽一等獎第一名;2000年,獲《湖南教育》「素質教育徵文」一等獎;2002年,獲邵陽市教育學會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研究會評審論文一等獎。先後被評為湖南省優秀小學校長,湖南省邵陽市教書育人先進個人。
吳金根
男,1961年出生,大專學歷,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小學數學特級教師。1980年12月,畢業於江蘇省洛社師范學校。81年1月,分配至東山實驗小學任數學教師工作。2000年7月,調任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木瀆實驗小學,任校長、書記工作。曾獲得「蘇州市青年教師『雙十佳』、蘇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蘇州市數學學科教改帶頭人、蘇州市教育科研學術帶頭人、蘇州市名教師、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江蘇省師德模範」等30多項榮譽稱號。得到過《江蘇教育》、《蘇州教育》等報刊雜志和電台、電視台多次先進事跡的報道。在省、市、區級數學評課選優中5次獲獎,應邀赴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山東、廣西、河南、陝西、江西、內蒙古、新疆等省內外講課、講學和師資培訓等100多次。曾赴澳大利亞教育考察,為「香港教師赴大陸培訓團」作「課堂教學的評價」學術報告。
張齊華
男,1976年出生,江蘇省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教導處副主任,小學一級教師,曾多次獲南通市和海門縣數學教學評比一等獎。2003年獲江蘇省小學數學評比一等獎。連續三次在「教海探航」徵文評比中獲一等獎,50餘篇教育教學論文發表在省級以上刊物,參與蘇教版數學國標本教材的編寫。曾獲「南通市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海門市學科帶頭人」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