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大中小學設立什麼教育為必修課程

大中小學設立什麼教育為必修課程

發布時間: 2021-02-15 15:38:48

⑴ 把法制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中小學設立什麼課程

法治教育進課堂 將被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人民網北京12月4日電 (熊旭
實習生胡少雄)昨日下午,由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主辦的「12.4」國家憲法日主題教育活動在清華大學舉行。來自三里河三小、國際關系學院等學校的學生,通過童謠、微視頻等方式展示了今年北京市各級學校的法制教育情況。

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黃興勝表示,要鼓勵教師積極講法,學生們自覺學法,積極構建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校園氛圍。憲法教育是法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從青少年抓起,從學校抓起,讓2億多中小學生普遍知曉憲法,牢記憲法的基本原則和核心內容,為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憲法的理解,增強並鞏固憲法意識奠定基礎。

據悉,教育部正在抓緊研究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中小學設置法治知識課程的實施方案;抓緊研究在高等學校加強法學基礎理論研究,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具體舉措。將從教材編寫、課程安排、教學評價、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抓緊完善憲法和法治教育的保障機制;抓緊研究將憲法及基本法律內容納入升學考試的辦法,進一步突出憲法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⑵ 我國為什麼要把武術列為大中小學必修課程

這個是來發揚自己的國術,假如源每個人都這么想,都這么做,那百年後,還會國術的有多少,如果光是愛好武術的去練習,那遠遠不夠,強身是有很多方法,我相信這樣做的目的最重要的還是讓國人記住自己的國粹。跆拳道和空手道為什麼能涉及到世界各地,我想大多原因還是他們自己發揚的好,如果都不練自己的國術,那以後還會有誰練呢,別談傳播出去了。

⑶ 為了撕掉中小學「高分低能」的標簽,教育部將再新增哪門必修課

2020年教育部發布通知《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全國各大中小學新增一門必修課“勞動教育課”。

⑷ 我國為什麼偏偏把武術列為大中小學必修課

最根本國家窮。抄
武術不是添加到中襲小學,而是代替,代替廣播體操,目的「了解傳統兼活動筋骨」。琴、棋等雖說也健身、健腦,但與活動筋骨還是不太相符,一個屬體育,一個屬文藝。
中國學生缺少剛毅,日韓空手道、跆拳道必修。有些國家男人不練武就太奇怪了,如泰國、以色列。
至於選擇學生喜歡的,中國是應試教育,不可能像歐美。再說師資力量也不夠,一切都是因為窮。
草莓小生方面您也不用擔心,那隻是武術操,既不壓腿,也不扎馬,更不對抗。日韓比中國猛多了,那些動作練武之人看不上的。
真要練格鬥武術的話,就太極拳雖說看似輕柔,腿累的直顫,很耗體力的。

⑸ 小學教育專業課程有哪些

(一)必修課程

1.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錄音課18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要求:明確處於小學學習階段的兒童的心理發展對教育實踐的意義,以及小學教育面臨的實際的心理學任務,使學生確立科學的兒童觀和科學的教育觀,並根據所學的理論總結和指導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本課程從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相結合的角度探索兒童教育的規律,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並重的課程。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課程圍繞發展是教育的依據和結果,教育是發展的動因這兩個主題,闡述了兒童的社會化和個性化過程,兒童在認知發展和個性發展中的基本特徵、個體和群體差異,以及基本的應對策略;闡述兒童的學習風格和教師的教學風格,以及兒童的學習差異與教師的教學差異的關系;闡述學習的准備,現代課堂教學模式,以及發展和教學的測量等問題。

2.人文社會科學基礎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人文社會科學基礎是"開放教育試點"教育學科教育學類小學教育專業的必修課。本課程的要求是:理解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主要區別和內在聯系,了解人文社會科學的概況,認識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闡述人文社會科學的具體內涵、內部結構和歷史脈絡;近現代世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內哲學、歷史學、文藝學以及經濟學、社會學、語言學、心理學、人類學等學科的重要突破;闡述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基本規律和主要趨勢,人文科學與人文精神的關系以及人文社會科學對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影響及應採取的對策。

3.自然科學基礎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與小學教材、教學以及課外活動有關的自然科學知識,擴大知識面,能兼教小學自然常識課程。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等學科的基礎知識,以及與之有關的科技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4.現代教育思想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學習要求是:了解現代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的最新成果,以及重要的學校教育及其他教育形式的新認識,理解教育思想發展的客觀規律、實施素質教育的理論依據和教育基本原理發展線索,掌握現代西方和我國基礎教育實踐的發展及一般理論研究成果在學校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方法。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簡介中外教育思想發展的歷史及當代教育思想的主要流派,分析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教育思想理論依據,討論我國教育改革中出現的新思想、新思路和教育科學研究領域的新成果及其實踐運用的前景。

5.教育研究方法
本課程5學分,課內90學時,其中錄音課20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目的要求是:培養學生的教育科研意識,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驟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礎知識及應用技能,初步具備進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本課程主要內容:確定研究課題的方法,教育科研的設計,文獻法與內容分析法,調查法,觀察法,實驗法,研究結果的定量描述,研究假設的統計推斷,研究結果的解釋和研究報告的撰寫和研究的評價。

6.閱讀與寫作(1)(2)
本課程6學分,課內學時108,開設一學年。
本課程將現代閱讀理論與寫作理論有機整合、貫通,是一門體現當代課程改革精神的綜合性、應用性、基礎性課程。本課程的要求是:學習和了解現代閱讀基本理論與寫作基礎理論,了解和掌握各類文章的特點和基本的文章解讀方法與寫作方法,增強學生自身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提高學生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水平。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學習閱讀與寫作基本理論的意義,懂得閱讀與寫作的內在關系,了解閱讀心理與寫作心理,初繼續步掌握閱讀的基本規律、特點與方法,掌握寫作的基本規律和特點,掌握各類文體的基本特點、寫作方法和文章的修改與評改。

7.現代教師學導論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要求是:了解現代教師的職業特點,理解並具備現代教師的職業道德、基本素質和創新能力,認識現代教師的歷史使命和重大責任。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闡述現代教師的職業特點、歷史使命、地位和作用;闡述現代教師的職業道德、基本素質(包括適應時代的教育理念、寬廣深厚的知識背景、教育教學技能、課堂教學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更新知識和創造的能力、教育教學研究能力、人格魅力、身心素質等),以及現代教師繼續教育的任務;同時介紹國際視野下的教師現狀和未來發展。

8.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
本課程7學分,課內136學時,其中錄像課20學時,開設一學年。
本課程的基本要求是:了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的基本內容,樹立現代教育觀念和改革意識;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具有使用計算機進行文本、圖表和演示文稿的製作能力,具有使用計算機上網和製作簡單網頁的能力,初步具備把計算機應用到教育實踐中去的能力;了解教育傳播理論、教學媒體理論和教學媒體的選擇方法,能正確選擇教學媒體和在教學中的使用方法,了解教學軟體製作技術;初步掌握教學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會進行課程設計;為提高教學技能,使教學科學化、規范化和現代化奠定基礎。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信息技術概述(概念、地位和作用);計算機文化、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Windows);辦公應用軟體(Word、Excel、PowerPoint或Wps2000);網路知識和相關軟體(Internet Explorer、FrontPage);教育技術概述(概念、簡史和方法);教育傳播理論和教育媒體理論;教育媒體(宏觀、中觀、個人);教學設計(理論、過程、方法);教育媒體應用實驗。

9.美學與美育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美學與美育是教育學科教育學類小學教育專業的必修課。本課程是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美學與美育理論知識、較高的審美鑒賞能力和審美塑造能力、較高的實施美育的能力的課程。本課程重視美學、美育理論向審美實踐與審美教育實踐能力的轉化,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滲透性和復雜相關性。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是美學;美及其形態;美感;什麼是美育;形式美與美育;藝術美與美育;審美文化形態與美育;青少年發展與美育;教師角色與美育。

(二)限選課程

1.高等數學(B)(1)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有網路資源,VCD及文字教材等媒體,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微積分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能夠解決簡單的應用問題。
高等數學(B) (1)是小學教師進修高等師范專科小學教育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本課程供小學教師進修使用。主要內容是:前言、緒論、初等數學知識、函數、極限、導數、微分、不定積分、定積分、微積分簡史、微分方程。
後續課程:統計與概率,數論初步等。

2.基礎英語(1)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英語語音、語調,能流利地朗讀所學課文,掌握和運用基礎英語語法及500個左右詞彙,包括約50個常用句型和30個常用短語,能借用詞典閱讀淺易英語讀物。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基礎英語語法及500個左右詞彙,包括約50個常用句型和30個常用短語。

(三)選修A類課

1.中國古代文學(1)(2)
本課程8學分,課內學時144,其中電視課36學時,錄音課18學時,開設一學年。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比較系統地了解中國古代文學,基本掌握古代漢語以及有關文化知識,提高閱讀、鑒賞古代文學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學和語言修養。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分作品選和理論知識兩部分,比例約為4:1。作品選部分有說理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駢文、詩、詞、曲、短篇小說等各種文學體裁,不求面面俱到,也不強調各時期的比例;理論知識部分,以文學知識為主,適量介紹古代漢語、古代文化等知識,有些知識安排在作品選的注釋、習題中,可不受上述比例限制。
本課程與文科中國語言文學類漢語言文學專業開設的中國古代文學(1)(2)(3)課程不同,授課對象是小學教師,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有所不同。

2.中國通史(1)(2)
本課程6學分,課內學時108。開設一學年。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中國的原始社會;夏、商、西周奴隸制王朝;春秋戰國;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時期;明清時期。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和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從邊疆危機到瓜分危機;戊戌維新和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成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抗日戰爭;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新中國的建立與鞏固;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歷史性的轉折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3.中國現當代文學
本課程6學分,課內學時108,其中電視課36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要求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概括了解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發展過程和主要成就,選讀各個歷史時期優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理解其思想藝術特色,提高對現當代文學作品的鑒賞和評析能力。
本課程主要內容:"五四"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文學;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文學;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文學;新中國成立後十七年文學;新時期文學;港台文學。其中文學史知識與作品選讀部分的比例約為1:3。

4.現代漢語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小時,其中電視課18學時,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比較全面地掌握文字、詞彙、語法、修辭的基礎知識,提高對漢語的理解水平,提高運用現代漢語知識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能力。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漢字結構,漢字規范化、標准化;詞彙的構成、發展和規范化;詞類,短語,句子,復句,句群;語言表達中的修辭方式。

5.文藝理論基礎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電視課18學時,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基本的文藝理論知識,提高理解、鑒賞文藝的能力。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以文學為主,兼及書畫、音樂、影視各類藝術,鑒賞部分比重較大。

6.兒童文學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學時,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提高小學教師分析兒童文學作品的能力,能編寫一般的兒童讀物。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訓練小學教師獨立分析兒童文學作品,學習兒童文學的理論知識和創作兒童文學作品。作品分析、創作練習和理論知識學習的比例約為4:1。

7.外國文學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外國文學史的基本知識,提高閱讀外國文學作品的分析及鑒賞能力。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簡明系統地介紹外國文學的發展過程,重點介紹從古代至現代各個歷史時期歐美主要國家的文學發展的基本狀況和特點,並簡析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從目前實際出發,簡要介紹亞非文學。

8.創新教學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錄像4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以當前中小學教學實踐為基礎,通過教學促進教學改革,培養和提高教師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教學創新能力,變傳統教學為創新性教學。使教師的教學更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慾望和社會責任感,開發學生的創造力,為培養適應新世紀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緒論-創新教學的時代意義;教學創新與素質教育;教學創新的探索與實踐;創造性思維與教學創新;創新型教師的教學特色;創新型學生的學習特色;創新教學環境。

9.基礎英語(2)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電視課時30,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和運用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以及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從而達到小學師資應具備的整體知識、文化水平和相應的業務素質。熟練掌握1200個左右詞彙,認知2000-2500個英語單詞,包括約300個常用句型和短語,能借用詞典閱讀淺易英語讀物。了解兩種語言的差異。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基礎英語語法及2000-2500個英語單詞,約300個常用句型和短語。

⑹ 勞動教育已成為大中小學必修課,各學校應如何正確的安排課時

勞動教育課在規定中表示大中小學每周不少於一課時,可以在學期內或者寒暑假的時候自行安排,以集體勞動為主,可以安排勞動周或者勞動月進行安排。這一次的要求是以集中勞動為主,以前也有這種勞動的要求,但是大部分都是讓孩子在家裡面勞動,然後家長進行拍照,很多時候很多家長都不捨得幫孩子去動手,都只是把把只是做做樣子而已。現在很多孩子上了幼兒園還在喂飯,有些孩子上了小學,有些家長還在給孩子喂飯吃。真的非常的誇張,很多孩子離開父母生活都沒有辦法自理,更不要說幫忙做家務。

父母們要學會放手,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讓孩子越早能夠獨立,能夠生活自理,對孩子來說有很多的幫助。不能讓孩子只會讀書,其他什麼事情都不會,連吃飯穿衣都需要幫忙,東西不會整理,等孩子們出了社會怎麼辦?


⑺ 小學教育專業課程有哪些

1、主要課程

主要開設課程有:教育通論、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教育測量與評價、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育管理學、教育經濟學、教育哲學、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課程與教學理論、教學設計、小學語文教學法、小學數學教學法、小學英語教材與教學研究等。

2、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能適應基礎教育改革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施素質教育能力的,從事小學教育教學、科研、管理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3、培養模式

為了更好地滿足基礎教育對小學教師的人才需求,在院、系辦學思想的指導下,積極實踐以人為本、整體教育、目標培養、實踐體驗的教育理念,構建2111人才培養模式。2111即可擔任小學語文、數學2門主課的教學,兼顧1門其它課程,指導1門活動課程,專長1門課的教學。

在構建課程結構體繫上堅持體現「三性一體」的特徵,三性指高等教育的共性、高師教育的特性、與小學教育專業的個性,一體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全面發展為一體。

在培養工作中堅持大學通識課、基礎專業課、學科專業課、公共選修課、活動課、社會實踐課六個課程平台以小學教育專業實踐和小學教育研究一線貫穿,並充分體現小學教育專業綜合培養、學有專長的2111人才培養特色。

(7)大中小學設立什麼教育為必修課程擴展閱讀:

小學教育的作用

從人生發展歷程來看,小學階段是最重要的,是長身體、長知識最旺盛的時期。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思維敏捷,對什麼問題都要問個為什麼,他們像海綿吸水那樣,不斷地吸收各種知識。小學生記憶力強,善於背誦,對感興趣的事物,能夠牢記在心。

小學生模仿力強,容易做到習久成性,在兒童時代養成的好習慣,可以牢固地保持一輩子;相反,小學階段養成的不良習慣,到中學和大學時糾正起來就很困難。因此,在小學階段,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發展智力,還要在學習上對他們進行嚴格的訓練,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思想品德上要有嚴格的要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小學的基礎打得好,會影響到學生以後的學習和成長,甚至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

⑻ 小學教育重要課程有哪些

(一)必修課程

1.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錄音課18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要求:明確處於小學學習階段的兒童的心理發展對教育實踐的意義,以及小學教育面臨的實際的心理學任務,使學生確立科學的兒童觀和科學的教育觀,並根據所學的理論總結和指導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本課程從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相結合的角度探索兒童教育的規律,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並重的課程。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課程圍繞發展是教育的依據和結果,教育是發展的動因這兩個主題,闡述了兒童的社會化和個性化過程,兒童在認知發展和個性發展中的基本特徵、個體和群體差異,以及基本的應對策略;闡述兒童的學習風格和教師的教學風格,以及兒童的學習差異與教師的教學差異的關系;闡述學習的准備,現代課堂教學模式,以及發展和教學的測量等問題。

2.人文社會科學基礎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人文社會科學基礎是"開放教育試點"教育學科教育學類小學教育專業的必修課。本課程的要求是:理解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主要區別和內在聯系,了解人文社會科學的概況,認識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闡述人文社會科學的具體內涵、內部結構和歷史脈絡;近現代世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內哲學、歷史學、文藝學以及經濟學、社會學、語言學、心理學、人類學等學科的重要突破;闡述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基本規律和主要趨勢,人文科學與人文精神的關系以及人文社會科學對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影響及應採取的對策。

3.自然科學基礎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與小學教材、教學以及課外活動有關的自然科學知識,擴大知識面,能兼教小學自然常識課程。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等學科的基礎知識,以及與之有關的科技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4.現代教育思想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學習要求是:了解現代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的最新成果,以及重要的學校教育及其他教育形式的新認識,理解教育思想發展的客觀規律、實施素質教育的理論依據和教育基本原理發展線索,掌握現代西方和我國基礎教育實踐的發展及一般理論研究成果在學校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方法。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簡介中外教育思想發展的歷史及當代教育思想的主要流派,分析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教育思想理論依據,討論我國教育改革中出現的新思想、新思路和教育科學研究領域的新成果及其實踐運用的前景。

5.教育研究方法
本課程5學分,課內90學時,其中錄音課20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目的要求是:培養學生的教育科研意識,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驟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礎知識及應用技能,初步具備進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本課程主要內容:確定研究課題的方法,教育科研的設計,文獻法與內容分析法,調查法,觀察法,實驗法,研究結果的定量描述,研究假設的統計推斷,研究結果的解釋和研究報告的撰寫和研究的評價。

6.閱讀與寫作(1)(2)
本課程6學分,課內學時108,開設一學年。
本課程將現代閱讀理論與寫作理論有機整合、貫通,是一門體現當代課程改革精神的綜合性、應用性、基礎性課程。本課程的要求是:學習和了解現代閱讀基本理論與寫作基礎理論,了解和掌握各類文章的特點和基本的文章解讀方法與寫作方法,增強學生自身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提高學生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水平。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學習閱讀與寫作基本理論的意義,懂得閱讀與寫作的內在關系,了解閱讀心理與寫作心理,初繼續步掌握閱讀的基本規律、特點與方法,掌握寫作的基本規律和特點,掌握各類文體的基本特點、寫作方法和文章的修改與評改。

7.現代教師學導論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要求是:了解現代教師的職業特點,理解並具備現代教師的職業道德、基本素質和創新能力,認識現代教師的歷史使命和重大責任。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闡述現代教師的職業特點、歷史使命、地位和作用;闡述現代教師的職業道德、基本素質(包括適應時代的教育理念、寬廣深厚的知識背景、教育教學技能、課堂教學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更新知識和創造的能力、教育教學研究能力、人格魅力、身心素質等),以及現代教師繼續教育的任務;同時介紹國際視野下的教師現狀和未來發展。

8.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
本課程7學分,課內136學時,其中錄像課20學時,開設一學年。
本課程的基本要求是:了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的基本內容,樹立現代教育觀念和改革意識;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具有使用計算機進行文本、圖表和演示文稿的製作能力,具有使用計算機上網和製作簡單網頁的能力,初步具備把計算機應用到教育實踐中去的能力;了解教育傳播理論、教學媒體理論和教學媒體的選擇方法,能正確選擇教學媒體和在教學中的使用方法,了解教學軟體製作技術;初步掌握教學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會進行課程設計;為提高教學技能,使教學科學化、規范化和現代化奠定基礎。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信息技術概述(概念、地位和作用);計算機文化、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Windows);辦公應用軟體(Word、Excel、PowerPoint或Wps2000);網路知識和相關軟體(Internet Explorer、FrontPage);教育技術概述(概念、簡史和方法);教育傳播理論和教育媒體理論;教育媒體(宏觀、中觀、個人);教學設計(理論、過程、方法);教育媒體應用實驗。

9.美學與美育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美學與美育是教育學科教育學類小學教育專業的必修課。本課程是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美學與美育理論知識、較高的審美鑒賞能力和審美塑造能力、較高的實施美育的能力的課程。本課程重視美學、美育理論向審美實踐與審美教育實踐能力的轉化,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滲透性和復雜相關性。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是美學;美及其形態;美感;什麼是美育;形式美與美育;藝術美與美育;審美文化形態與美育;青少年發展與美育;教師角色與美育

⑼ 教育部要求中小學必須開設的課程有哪些

低年級設品德與生活、語文、數學、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

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小學低年級設品德與生活、語文、數學、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小學中高年級設品德與社會、語文、數學、科學、外語、綜合實踐活動、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

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語文、數學、外語、科學(或物理、化學、生物)、歷史與社會(或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積極倡導各地選擇綜合課程。學校應努力創造條件開設選修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藝術、美術課中要加強寫字教學。

(9)大中小學設立什麼教育為必修課程擴展閱讀:

基礎教育課程設置要求規定:

1、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

2、農村中學課程要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服務,在達到國家課程基本要求的同時,可根據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因地制宜地設置符合當地需要的課程,深化「農科教結合」和「三教統籌」等項改革。

3、普通高中課程標准應在堅持使學生普遍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選擇性,並開設選修課程,以利於學生獲得更多的選擇和發展的機會,為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