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學生實踐創新課程
1. 開展實踐活動課程的原因是什麼_
綜合實踐活動課,由於沒有現成的教材,普遍反映不好組織教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它是基於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為特性的一門新課程。它的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是課程改革中的一類新型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著眼於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能力,創新精神和探索能力。要想有效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在教學中應體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以下特性:
一、綜合實踐活動過程的實踐性
活動課程的實踐性,是使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得成為可能,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親身經歷
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親身經歷,親自感受,從而直接獲得經驗,真實感受自然和社會。例如:組織學生遊玩家鄉的「西海」。「西海」的水聲、鳥鳴聲、孩子們的歡呼聲,奏出一曲美妙的「大自然之聲」,孩子們徜徉海畔,盡情的領悟大自然的美。再如,在低年級我設計的《我們的學校》,帶領小朋友在校園里四處走走,看看,讓學生真真切切地了解自己學校關於成長的校園文化,感受校園的美,體驗學校生活。
2、角色扮演
讓學生在模擬的環境中,扮演一個新的角色,以一種新的身份來從事活動。例如:《我的一家》,請學生扮演一家人是如何生活的。有的小組扮演:爸爸、媽媽下班回家,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晚飯後又輔導孩子功課,一家人其樂融融。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爸爸、媽媽的辛勞,也感受到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也有的小組扮演:爸爸、媽媽一回到家就吵架,給自己的學習生活帶來了許多的麻煩,也給自己的幼小的心靈烙下了傷痕,自己渴望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幸福的家庭對自己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3、合作交流
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同時也是合作交流的過程。它能夠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社會活動結合起來,把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結合起來,把個人行為與群體要求協調起來。讓學生學會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學會與他人溝通,形成民主意識和團隊精神。例如《我們的小菜園》,六人一組,大家分工合作。在活動中,有一些力氣活,如翻地、整地,需要男同學做,男同學們特賣力,女同學在一旁加油鼓勁;有些活兒,如播種一些細活,就由女同學來操作。活動中,男女同學得到了很好的調節分工,促進了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
4、自主探究
保證學生個人或小組有足夠的自主探究的機會,這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項重要目標。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品嘗了自己動手動腦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愉悅情緒,獲得探究問題的初步經驗,激發了學生對自然與社會問題的研究興趣。例如:在《讓雞蛋浮起來》的實踐活動中,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動手自我探究以下幾個問題:1、把雞蛋放入水中會出現怎麼樣的結果?2、往水裡加糖、小石子、沙,雞蛋會不會浮起來?3、加上鹽以後雞蛋為什麼會浮起來?學生積極探究,尋求問題的答案,然後自行設計實驗表格,將研究結果歸類。
除了以上活動方式外,還有觀察、調查、訪問、實驗、製作……事實證明,活動中讓每個學生親自參與實踐,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高了,而且活動的效果非常好,使學生真正做到自主地活動起來。
二、綜合實踐活動方式的開放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同於其他學科,它應具有開放性特徵,集中體現在活動內容的開放,活動時間的開放,活動空間的開放及師生關系的開放。1、活動內容的開放。活動課程的內容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學科知識的鞏固,運用和驗證的活動,有來自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的活動,還有來自社會問題和學校常規教育等等方面的活動。這些活動完全開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呈現出多面的生活,充分滿足學生的各種需要。2、活動時間的開放。活動內容的開放,使得活動時間的開放成為可能。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按自己的學習需要,學習速度和計劃,適時的選擇參與活動的時間。盡管課程計劃對學生參加種種活動的時間有統一的計劃和安排,但由於不同學生選擇的活動項目及活動方式因自身具體情況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學生活動的時間實質上就由於不同的活動內容而不同了。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如有的學校可以將常規活動為每個學生必須參加的活動,這樣,活動的時間變得相對固定。但是,相對學科課程而言,活動課程顯然擁有更為開放的時間。3、活動空間的開放。學生可以把教室、乃至社會作為自己的活動空間,如室內活動、各種體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參觀、游覽活動等,都不像學科課程那樣以教室作為活動空間。即使是室內進行活動課程教學,也可以沒有固定的桌椅,可以以「學習區」、「興趣區」、「學習中心」等彈性空間取代固定功能的學習空間。4、師生關系的開放。教師不採用專斷式的教學,師生彼此尊重,實行教學民主。在活動課程的教學中,師生情感和諧,合作進行教與學的活動。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活動性
「活動促發展」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指導思想。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從而獲得參與研究社會實踐與服務的體驗。在活動中學會了分享、尊重與合作,從而養成了實事求事的科學態度,增強服務意識與奉獻精神。因此,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主要呈現方式。沒有了學生親自參與的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也失去了意義。因此,教師在活動前,要創設活動條件。我們一定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已有的生活經驗,設計活動。利用學生熟知的班級、學校、家庭、社會環境為學生提供有利的活動空間。
四、綜合實踐活動後評價的全面性
活動後,教師應對學生的活動作出全面積極的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要反映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各方面的個性表現。不但要關心學生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關心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和變化,關心學生合作與交往能力的提高,關心學生社會化的發展。評價的內容應該包括學生在活動中的行為、情緒情感反應、參與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在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我評價的意識,增強學生富於個性的自我表達方式。在處理外界評價和自我評價的關系時,要更加註重學生的自我評價。當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活動中,評價的重點應該是整個小組的表現與實際活動經歷。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施,向師生提出了新的挑戰,尤其是對我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真正服務於學生,真正成為學生喜歡上的課程。我們要在實施中,通過不斷探索、總結、反思,進一步完善實施策略,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更加行之有效。
2. 中學生創新課程都有哪些
創業創新課程類型
船業創新課分為理論課和實踐課
開展動態的創新思維訓練是為了培養同學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把原本是教師講解的內容設計成問題,讓同學們尋找生活中的例子進行理解,然後替代教師來講解,教師起引路的作用。這類歸為理論課。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設計問題和情境,由同學們以團隊為單位自己進行創新或創業方案的設計,並完成自己所設計的方案,為學生提供創新實踐的機會。這類歸為實踐課。
(三)創業創新課程學習要求
動腦、動手、動口相結合,變單純接受知識為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積極開展創業創新的團隊訓練。
躍躍欲試 腦力激盪
心有靈犀 一點就通
感悟夢幻 超越自我
體驗創造 放飛心靈
.八仙過海 各顯神通
快樂分享 回味無窮
學有所得 課後拓展
(四)創業創新課程需要轉變觀念
WTO的學習觀、就業觀、智慧觀
學習觀的新視野:教師的職責是一張「地圖」,真正去游覽、欣賞、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的是學生自己。
就業觀的新視野:國際大市場。向大學生呼籲「創造新職業,何必守著現有的職業群!」WTO就是一個全球就業的大市場。
智慧觀的新視野:系統科學方法論。方法論給人以智慧,但卻缺少創造技法課程,創新思維訓練的教學活動就是在追求這個目標。 與此同時要更好的學會合作。
————(21世紀中國教育論壇)
3. 如何在綜合實踐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出能思考會創造的人。」 當今時代,知識的獲得已經不能單靠教師的傳授,知識需要靠自己一生不斷努力、學習、探索、發現。因此,教師的任務不僅停留在傳道、授業、解惑,而是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主動參與學習是創新學習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能力。只有主動參與,才能充分發揮主體的能動性,才能激活思維,發揮潛能、創新學習。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前提和保障
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傳遞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融、人際交往、思想共鳴的過程,創造一種師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寬松的課堂氣氛是促進師生自主創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方式。
1、明確告訴學生在上綜合實踐課老師是一個參與者、引導者和組織者。實踐中,我重視建立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
2、實踐活動課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形式,小組成員可以自由組合,組長和記錄員代表小組的發言人由他們自己選出。
3、師生平等參與,在《我會欣賞音樂》一課中,讓學生了解了音樂給人們的好處以後,針對學生膽小,鍛煉他們的膽量,我就給了學生表現自己的一個平台,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自由上台唱一首歌。同時我向學生保證,由我第一個開始,當我唱完後,同學們都熱烈鼓掌,緊接著馬思危、魏明辰、張澤明……上台唱,男同學起初有點怕,後來給這種和諧、寬松的環境感染,也上台演唱。一節課下來,不少同學還要求下午繼續,由於有了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環境,學生就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4、教師根據活動內容,預先提出思考性問題讓學生課前思考。在期末學生寫的感受中全部學生都寫我喜歡上綜合實踐課,因為上這樣的課輕松、自主,希望以後還有這種課上。
二、學生的想像力是創新能力的乳名
豐富的想像力是產生創新能力的必要條件,黑格爾說:「最傑出的藝術表現本領便是想像。」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著世界的一切。可以說,一個人的想像決定了他們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所以在實踐活動中,在讓學生動手的基礎上,充分鼓勵學生去大膽想像。如在《我的小天地》的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和創造性,由學生自已獨立設計,然後在小組講出自己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各組再選出代表在班上交流介紹。又如《未來汽車》活動也是如此,學生們想出各種各樣的汽車,有的可以水陸兩用,有的可以飛過障礙物,有的可以在冰上行駛,甚至有的想像到可以飛……盡管學生們想像設計出的社區和汽車,不一定能實現,但他們敢於想像、敢於創新的精神,使學生們變得更聰明、更富有創造力。
三、親身體驗是創新能力的前位
綜合實踐課顧名思義就是實踐,不讓學生去實踐,去親身體驗,就只是有名無實。因此,在《小廚師》活動中,我讓學生定好菜名列出做菜的材料,然後在父母陪伴下負責購買、洗、切、炒、照(寄宿制學校)等。周一上課,學生們把做飯菜過程的照片展示出來,通過演說把自己親身實踐的過程講清楚。那栩栩動聽的語言,彷彿置身於新奇有趣的學習環境中,他們彷彿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大廚師。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設計出多種美食,讓教師和學生觀看。那一盤盤獨具特色的菜,真讓人垂涎欲滴。特別有趣的是,在這次活動中設立三個獎:一個是實踐獎,一個是菜色獎,一個是解說獎。得獎的同學更是高興極了,沒得獎的同學也非常高興,他們決心課後認真學習有關烹調方面的知識,日後再見高低。
四、體驗成功,激發思維,把創新推向高潮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經常獲得成功,可以使孩子振奮精神、情感愉快,在心理上得到滿足,思維活躍,創新能力得到發展。
在《簡易電風扇》製作中,同學們都按照說明書的說明動手去做,陸寬、宋文謙開始製作時,線圈就是轉動不了,後來老師告訴他,線圈的漆包線還沒刮開,通不了電。經這一提示,他們很快做好,線圈不停地轉,他們高興極了,其它同學也為他們獲得成功高興,不少同學圍過去問這問那,很快就做好了。又如《小廚師》中,當他們把做的菜展示出來,並請求老師品嘗,這是讓別人給予他們的肯定。
總之,新課程條件下,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自己已經習慣了的教學方式,有意識地給學生一定機會,讓他們親身體驗學習過程、鼓勵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真正使學生獲得全方位的發展,教師應以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身份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營造出活躍、積極的課堂氣。
4. 如何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綜合實踐活動是創新之源,小學設立綜合實踐活動課旨在讓學生把語、數、外、社、美、英、科學課程的書本知識綜合轉化為內在素質,即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主挖掘體驗、整合感悟資源獲得新知。但這門課程無現成教材可用、無固定模式可循、無科學的評價體系,致使一些教師無所適從。在此,我就開放活動時空,打破教材、課堂、學校的局限性,將學生的書本知識與自然、社會、生活、事物以及評價過程相聯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六點做法與同事交流。 一、挖掘書本資源,突出內容綜合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無現成教材做參考怎麼辦?千篇文章各有套,看你用得妙不妙。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年齡個性及認識特徵,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將學生已有的書本知識綜合運用於實踐中,不斷探究出新成果。而綜合性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最基本特徵,它的內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學習、社會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領域,內容豐富多彩,重在學以致用。 二、挖掘自然資源,突出目標開放性 自然是創意的基礎。人們常見的經典建築、奇山異景、鄉村特產等耳聞目睹的主題素材數不勝數。 讓學生選擇身邊摸得著、看得見的自然資源為主題,進行開放性的交流,把活動推向主題的高潮。在此,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創造性和靈活性,預設開放性的目標,使學生巧妙地利用交流資源的互補性,實踐創新過程。 三、挖掘社區資源,突出活動自主性 學校、家庭、社會分別是社區的一個組成部分。學生所彰顯文化習俗在很大程度上帶有社區的風情,這種風情是長時間自主的定式延習而成的。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社區的節日文化,民間風情資源預設目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選擇活動主題,進行自我設計、自我組織和自我評價,通過自主實踐的過程,達到本人的意願和要求。 四、挖掘生活資源,突出實踐性 人們的實踐活動是從生活實踐開始的。實踐性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主旋律,其素材無所不有。教師要利用社會生活大舞台,為學生活動提供詳盡、生動、具有人情味的環境,讓學生動腦想、動口說、動手做,用心體驗和感悟新知識新技能。從社會生活中選定感興趣的主題,使學生關注社會、體驗角色、熱愛生活,學會健康愉悅的、自由而負責的、理智而有創意的生活。 五、挖掘事物相互聯系資源,突出整合性 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豐富的想像是靈感的階梯,事物之間的秘密需要想像中的靈感去整合與創新,就能獲得新的成果。而綜合實踐課正好為教師引領學生凝聚事物間的優勢原理進行整合開發,實現資源最大效能化的創新思維搭建了平台。教師如何抓住機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如了解自行車、摩托車、電動車的動力進化史時:①說說這三種車的動力來源(人力傳遞、內燃機動力、電磁波動力)。②太陽能動力運用正在開發之中,以上三種車的主動力朝著省力、節能、環保型更新。預測下一步車的動力朝著什麼方向發展(太陽能動力)?③試描述自行車發展為摩托車到電動車主要更新哪些方面(動力機和制動設備)抓住某些事物發展間的聯系,明確整合目標,分層遞進,產生新奇感、成就感,激發創新興趣。 六、用好激勵資源,突出評價的多樣性 激勵是調動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性、能動性的一種手段。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參與活動過程的作為上的質的肯定。學生是綜合實踐活動學習的主體,是評價激勵的對象。而評價過程的本身就是學生學習、體驗、發展的過程。因此,評價要面向全體的學生,堅持客觀、真實的原則,一方面既把目光投放在全過程考量,又要重視在環節的閃光點上下注。另一方面,當教師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態度、情感和價值觀進行綜合評價時發出的寄語,要具有肯定與期望的親和力和感召力,使評價達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綜合實踐活動、增強自信心的作用,並用激勵資源為創新推波助瀾。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最具有活力的學科,它取材廣泛,開發性強,富有實踐內涵和創新之韻。只要我們多方思考、合理挖掘資源、明確活動目標、精心組織,綜合實踐活動的三無課程一定會上的有聲有色,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將會真正得到發展。 教育的目標使人聰慧,博學注重傳承,創新突現發展。
5. 如何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一、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意義
21世紀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科技化、多元化的知識經濟時代。世界范圍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已由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的資源、資本競爭演變成當今科學技術和民族素質的競爭,而這些競爭聚焦於一點就是教育的競爭。
縱觀新中國教育的發展,直至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後,整個教育事業才步入正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了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並愈演愈烈。過重的課業負擔使學生們不再有一個美好的童年,壓抑了學生們創造的熱情和創造的能力。我國的現行課程結構存在著很多缺陷。第一,它忽視了知識的整體性,把科學、藝術與道德割裂開來。第二,他過於注重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第三,他以整齊劃一的方式出現,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第四,他過多依賴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第五,他過於封閉、陳舊,忽視了人的社會經驗的獲得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發展人的創造潛能,培養人的創造力,是教育的當務之急。1999年6月,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規定「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改變課程脫離社會發展和學生實際的狀況,加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收集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實際操作的能力,熱愛勞動的習慣以及必須的生活技能等等」,標志著我國的素質教育進入了全面推進的歷史階段。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推進學生對自我、社會和自然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經驗,謀求自我與社會、自然的和諧發展;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積極實踐,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既順應了世界課程改革的整體走勢,又體現了我國課程改革的現實要求,有著偉大的現實意義。
二、採取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一)營造民主氣氛,激發創新靈感
愛因斯坦說過:「人是靠大腦解決一切問題的。」人腦中的創新思考活動使人的創新實踐中的「骨髓」、「基石」。沒有思考中的創新,就沒有實踐中的創新。
無論哪一門課,課堂氣氛很重要,綜合實踐活動課上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無拘無束地發言,無拘無束地思考是開啟創新思維的鑰匙,特別鼓勵提出獨特新穎的設想,即使是荒唐可笑的,或根本不可能實現的,教師都要給與支持和鼓勵。一個人的思維是有限的,而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在課堂上營造民主氣氛,營造創造性思考的整體氛圍,有利於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考能力。一次,我在課堂上提了這么一個問題:「核桃,人人都愛吃,可是要敲碎核桃殼取出完整的核桃仁卻十分麻煩。你有什麼好辦法?」同學們提出了許多奇思妙想,有的說:「讓農民伯伯改良核桃的品種,使核桃成熟時自動裂開。」有的說:「發明一種機器,專門去核桃殼。」還有的說:「足球的氣打得太足就會炸,如果往核桃里打氣,讓核桃也炸開,行嗎?」我和同學們聽著,都不由得為這些富有創造性的想法兒激動起來,集體的指揮調動了個人的智慧,大家暢所欲言,開闊了思維。課堂氣氛活躍,思維也處於活躍狀態,激發了同學們的創造靈感。
(二)鼓勵大膽想像,誘發奇思妙想
在日本某鄉村,有一次幾個人一起在池塘里挖藕。不知誰放了一個響屁,逗得大家大笑起來。有個人開玩笑說:「好響啊!真夠分量!像這樣的重屁再來幾個,乾脆把這些藕都沖出來,那就免得我們在費勁了。」聽他這么一說,大家笑得連腰都直不起來,有一個人卻止住笑而思考起來:「要是用氣筒把壓縮空氣灌進池子里,靠壓縮空氣的強大力量,不就真的可以把藕沖出來嗎?」後來,他經過多次試驗,把用氣沖改為用水沖,終於成功了。可見大膽想像對創新思維是多麼重要。聽了這個故事,我想:成人尚且如此,孩子們不是更富於想像力嗎?兒童對想獲得的東西都容易感到滿足;做錯了事勇於重新開始;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慾、豐富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探索精神、無所畏懼的闖勁。這些優秀的品質,既使他們蘊藏著五窮無盡的創造力,也使他們的幼稚天真的想法能成為誘發奇思妙想的一種重要源泉。印度物理學家拉曼,在從英國返回印度的輪船上,聽到一個小孩無意中提出的問題:「海水為什麼那麼藍?」這一創造性的提問讓他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經過不懈地深入研究,終於提出了:「光散射效應」,這一發現還使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想像力,讓他們創造性的提問,創造性地提出問題,是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最好抓手。例如綜合實踐活動課關於《圖形組合》的教學主題,是讓學生進行創造性想像和思維的一個好機會,我讓同學們大膽想像,在頭腦中對一些事物形象加以分解、組合。有的同學將手帕和地圖組合起來,設計出繪有一個城市的主要道路和旅遊景點的地圖手帕;有的同學將彈簧和電腦組合起來,設計出可以按預定時間將人的腦袋從枕頭上彈起的彈簧枕;有的同學將垃圾箱和肥料製造機組合起來,設計出倒入垃圾便能造出肥料的垃圾肥料箱。教師將主動性給學生,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思維活躍,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就會源源不斷的湧出。
(三)注重傳授方法,學會創新思考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特色是在「活」中「學」,在「動」中「活」,「活而不亂,動中有序」,通過讓學生在主動、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創新思考。創新思考有一定的規律,掌握和運用創新思考方法,需要熟悉一套新的思路,培養起一種新的思考習慣。例如上文提到的大膽想像就是一種方法,此外,教師要教給學生多種思考方法,例如逆向思維法,孩子們都知道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其實這就是一個倒過來想的例子。別人都只會從「如何讓人離開水」這個方向去想,理所當然地認為「從水裡救人」,司馬光成功之處在於他急中生智地調轉了思考方向,想到了「如何讓水離開人」,理清思路後再想出用石塊砸缸就不難了。用同樣的方法上《沒理找理》一課就不難了,課本要求學生解釋「大風把井刮到院子里」這一怪事,並講道理。看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不過用逆向思維法就簡單了,倒過來想:不是風把井刮到院子里,而是風把柵欄從井的右側刮到井的左側。老師教給學生方法,教他們把問題倒過來想,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一條捷徑。此外,引導學生跳出框框思考、換個角度思考、順藤摸瓜思考、激發靈感思考都是培養創新思維的方法,可見,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每一位教師肩負的神聖而艱巨的任務。
實踐活動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每一位教師肩負的神聖而艱巨的任務。
三、聯系生活、社會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實踐,注重體驗。他強調以學習者的經驗、社會需要和問題為核心進行課程資源的整合,在「動手做」、「考驗」、「試驗」、「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既包含了自然世界也包含了社會生活,體現了科學與人文的整合。
(一)走進自然,學會發現問題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綜合程度很高的一門獨立形態課程,綜合實踐內容來自於無限空間。平時的課堂學習較易使學生落入死記硬背的窠臼,被人稱之為「高分低能」,只會因循守舊缺乏創新意識。綜合實踐活動倡導學生親近自然,為學生打開了廣闊的知識視野,使學生在體驗和感受生活中,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如學習《探索物質世界》這一單元,為了讓學生在與大自然的接觸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活動及研究性學習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我讓學生自己採集標本;觀察植物與生長環境的關系;了解植物的種類、用途及生長過程,調查植物在當地的土名;了解植物與當地老百姓的關系。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充分發表自己的所作所為,所見所聞,提出了許許多多的深刻的問題。例如:清晨,為什麼茂盛的樹葉吐出滴滴清水?我們吃的肉、蛋、奶是不是間接來自種子植物?為什麼居民小區、道路兩旁種柳樹、榆樹的灰塵就少一些?學生們不僅體驗到實踐的辛苦,也增加了熱愛家鄉、自然的情感,更體驗到保護自然就是保護我們人類生存的家園。
(二)關注生活,學會分析問題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突破傳統教學的框架,使學生與生活、與社會、與世界的發展信息相通。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中有許多內容都是傳統教學、包括現今的電化教學所無法傳授的。只有讓學生靈活地適應實際生活的需要,到真實的世界中進行各種體驗,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平時比較重視對學生們進行問題教育,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比如我讓學生觀察合肥的南淝河,學生們通過觀察,提出了「南淝河水質污染問題」,並決定調查中淝河污染的狀況,尋找造成淝河污染的原因,尋找改善淝河污染狀況的對策。通過探究活動,他們不僅學到了知識,培養了能力,學會了怎樣開展研究,培養了嚴謹的科學態度,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了保護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心裡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感。
綜合實踐活動改變其單純從書本學習知識的傳統,讓學生通過自身親身體驗了解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給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間。為密切學生與生活、學生與社會的聯系,架起一座橋梁。
(三)融入社會,學會解決問題
我們經常聽到有的教師抱怨:「我們的學生不象歐美學生那樣動手能力強,他們學得太死,全憑自己根本搞不出東西」。其實不然,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其實我們的學生有相當大的潛質,當他們融入社會,了解生活,他們的興趣被激發出來後會釋放出令人刮目相看的能力。以「紙的世界」主題活動為例,許多平時學習中成績一般的學生都能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有的同學對紙的用途了解甚廣。從生活中常見的紙製品,到我們安徽涇縣的宣紙的製作,以及數字化與紙等,都了如指掌。而有的同學特別喜歡紙的藝術,什麼剪紙、折紙、撕紙、貼制、集郵、放風箏等,無所不知。還有的同學精通造紙技術,古代的、現代的、將來的,說得頭頭是道……每位同學身上都能找出或多或少的閃光點。因為他們關注生活,從事自己喜歡的問題的實踐研究,所以都能積極投入進去,絲毫不需要教師的強制督導。可見我們的學生並非是高分低能的死書生,只要我們教師適當引導,給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間,他們完全可以自己去實踐研究並有所收獲。
「社會即學校」,在綜合實踐課中,努力爭取校外人才的共同協作,形成整體共同指導的局面,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通過「請進來」、聘單位與聘個人相結合的方法拓寬引入師資的渠道。比如,我校就聘請晨報的記者定期到學校進行寫作指導,,還聘請了學校附近的交警擔任輔導員,請他們定期到學校給孩子們上課,多方有機結合,形成了開放的多層面的教育人才資源。
四、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教師應具有的素質
隨著時代的發展,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創造型人才已經成為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一項重大舉措。擔負著培養任務的一線教師更是任重道遠。
(一)創新性的教師,是激發學生創造活力的源泉
新的世紀迫切需要高素質的人才,而高素質的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育學研究表明,只有教師本人是創造型的,他才會發現、重視並有目的、有計劃地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因此,教師首先要具有獨創精神,樂於從事創造活動,能夠隨機應變地進行創造性教學。其次,教師要有旺盛的求知慾和強烈的好奇心,以形成積極進取和從事創造性活動的動力。再次,教師要寬容和理解學生,在活動中,不要擔心學生的失敗,要鼓勵他們去探求未知世界,鼓勵他們向權威理論質疑。教師還應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善於從各種渠道獲取最新信息,以自身廣博的學識、開闊的思路、靈活的教法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活力。
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經常會遇到疑惑,困難和挫折,也會遇到來自內心的惰性和動搖思想的阻擾。這時,教師要用自己態度的穩定性去影響學生,成為學生的直接榜樣,既表現出勇於進取、堅定自信、執著追求等精神。用自身創造性的思維方式、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為學生的創造行為提供示範,在直到過程中給與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開掘學生的創造能力,使實踐活動升華為創新活動。
(二)新型的師生關系,是營造自由而安全的課堂氛圍的前提
美國創造力研究專家托蘭斯認為,創造力的發展必須在自由而安全的氣氛中才能進行。對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而言,自由,就是盡量減少對學生的行為和思維的無謂控制,給其自由表現的機會;安全,就是不對學生的獨特想法進行批評和挑剔,使其消除對批評的顧慮,鼓勵其大膽表述個人的獨特意見,獲得創造的安全感。如,在二年級下學期《一蛋「孵」百鳥》這一課時,我要求學生在課前搜集了大量關於鳥的資料。課堂上學生們介紹了自己所了解的各種鳥的信息。其中,有一名學生介紹了一種叫「鵜鶘」的鳥,這種鳥體長可達兩米,先老師非常感謝這位同學給大家帶來如此新奇的信息,這讓我們都增長了見識。至於鵜鶘會不會游泳,我們可以通過課後查閱資料來解決。」課後,我查閱了相關資料,直到鵜鶘不僅會游泳而且還是游泳高手呢。事翅膀很大,嘴下有一個皮質囊,擅長游泳和捕魚。他介紹完畢,立即有學生反駁說,鳥一般只在空中飛翔,是不會游泳的,因此他說錯了。隨後,就有許多學生跟著附和。坦率地說,鵜鶘是否會游泳,我也十分懷疑。但是我又不能根據自己的主觀判斷和部分學生的意見就簡單地否定那名學生的觀點。因此,我說:「實事證明,在實施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有民主意識和平等觀念,師生之間應彼此尊重,教師要努力營造一個輕松自由的氣氛,讓學生展開思路,各抒己見,成為學生創造力的激發著、培養者和欣賞者。
五、結合學科學習,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
綜合實踐課程在內容的選擇上要十分注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的結合,做好相鄰知識系列、相近學科的整合工作,使教育內容與學生的需要及文化發展緊密配合。既讓學生學習科學知識和方法,又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注意興趣、動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在影響一個人成功的各種因素中,智力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情感因素。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查自秀曾對我國部分兒童的心理素質和教育成果作了15年的研究,其結果也顯示:學生的學習成既取決於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協調發展,其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更大。所以,學生在學習時,既要重視科學知識和方法的獲得,也要注意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的形成。使綜合實踐活動在各學科中具有可操作性,從而達到有機滲透的目的。只有十分重視各學科間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相互溝通,使各學科教師能齊頭並進、相互聯通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才能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例如,科學教師和美術教師合作,組織學生創作葉貼畫,科學教師指導學生採集識別植物葉子,美術教師指導學生利用葉子的天然形狀組合成巧奪天工的圖案,語文教師為它寫歌詞,音樂教師為這幅畫譜曲。綜合實踐課老師根據學科的特點激發學生動手、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樣各科聯合進行綜合實踐活動,這樣不但豐富了學生的綜合知識,也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培養。
結束語
活動課程以它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以及新興開放、因地制宜的活動渠道,既陶冶了學生的思想感情,訓練了學生的行為規范,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鍛煉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又錘煉了學生的意志毅力,提高了學生的知識能力;發展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極大的培養。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利於學生個性養成的發展,有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智慧創造潛能的開發、知識的整合、能力的遷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最大的優勢在於培養學生綜合能
力和創新精神。綜合能力的發展 ,也就是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實踐證明: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可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載體。
6. 學校綜合實踐課程如何開展
綜合實踐活動課不是一項活動,而是一門課程。是一門集知識性、實踐性、活動性、專自主性為一體的課程;屬是一門基於學生經驗、知識基礎,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自然與社會生活,強調對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一同參與的課程;是一門多學科整合、多樣體會結合、多種方法運用、多種能力聯合的課程。這門課程的目標不是要求教師交給學生多少知識,而是指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鞏固運用已有知識,不斷進行實踐、反思、學習、再實踐。教師開發、利用好這門課程,不僅是對教師的新挑戰,也是實施素質教育對學生學習、思考、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和提高的有效途徑。
2、基於農村學生實際如何開發、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新課標積極倡導的一門課程,同時也是當今農村教師素質技能的軟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塊兒短板。如何開發、實施?
筆者認為,教師首先要樹立大教育觀,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通過不斷學習增強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