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程建設
⑴ 需一篇關於小學數學學科建設策略方面文章,請多支持!
為進一步全面落實數學課程改革和新課標教材的要求,增強教師實施課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總結過去經驗與不足的基礎上,以課程實施為中心工作,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具體制訂我校數學學科發展規劃,努力提高我校數學教育教學質量和研究水平,促進學校內涵的提升、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持續、全面、和諧的發展。
一、課程理念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小學數學課程應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基於新課程的理念,我們學校教師樹立「以人為本,育人為本」的基本理念,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遵循以下幾點:
1、強調教學與課程的整合,突出教學改革對課程建設的能動作用。
2、改變單一的教學目標,強調「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個方面的整合。教學中努力做到兩統一:結論與過程的統一,認知與情意的統一。
3、改變教師中心觀,樹立師生互動、交往的平等觀。
4、樹立學生自主發展的教學觀,構建致力於改變學生學習方式課堂教學模式。
5、改變傳統評價方式,以多元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發展,樹立「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的評價觀。
二、現狀分析
新課程實施以來,在上級主管部門、學校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我們橫林實小數學課程改革,取得了不少的進步,為學校數學學科的再發展奠定了基礎。
1、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目前,我校有32個教學班,一、二年級老師語數包干,三至六年級數學分設,有專職數學老師11人,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有 10人,其中本科5人,5人本科在讀。具有小學高級教師職稱的有5人;常州市學科帶頭人1名,常州市骨幹教師1名,常州市教學能手1名,武進區骨幹教師1人;數學專職教師的平均教齡達13年(最短的5年),師資隊伍基本已進入成熟期。
2、教師的教育理念新。通過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們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以學生發展為本」,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重視培養學生多角度、多層次的思維等理念,都付諸實施於課堂中。從教師們的論文、隨筆和課堂上得以體現。
3、評價方式趨向多元。我校教師在「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的評價觀下,除了傳統的知識技能考核外,嘗試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如建立學生數學檔案袋、引導學生撰寫數學反思日記等多種評價方式。
4、扎實的教科研水平。全體數學老師均參與過課題研究,已結題的數學教科研課題有市級《自主建構性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獲武進區教科研成果一等獎;區級《發展學生的學習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獲武進區教科研成果三等獎;區級《採用嘗試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的研究》。現在研究的課題有《數學反思性學習的研究》和《數學活動化的研究》。每位教師每年都有論文在區級以上評比中獲獎。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還面臨著一些問題。
1、教師由於缺乏專家的引領和參與,只能自囿於同水平的反復,邁不開實質性的步伐,甚至有的教師停滯不前。在這樣的狀況下,師資培訓、新生力量的補充對數學課改發展有相當的促進作用,對教師素質的提高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2、學生現有學生1376人,其中外來工子弟316人,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生活經驗和自身思維方式差距大。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也是數學學科發展規劃中不容忽視的問題。
3、數學學習主要是以課堂為主陣地、以獲取知識和技能為主要目標,目前還是以卷面考試來評價學生為主要評價手段。教師也在嘗試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如何把這些評價方式有效的結合起來,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是大家關注的問題。
4、教與學之間存在的幾對矛盾:聯系生活實際學習數學與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匱乏的矛盾;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與學生不良的學習態度、習慣和意識之間的矛盾;縮短學生數學學習的差異和提優補差不能兼顧的矛盾;急需校本化的數學教材的開發與數學資源庫的建設、課程計劃的矛盾。
總之,我校的數學學科發展既面對良好的機遇,又面臨嚴峻的挑戰。因此,我校數學學科發展,必須全面規劃,多方位、多層面落實課程改革精神,並利用教師素質這一能動因素,促進數學教育全面而穩定的發展。
三、發展目標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我校數學教育的實際情況,我們將在:課程實施、課程建設、資源建設、課程評價、教師發展等幾方面制定發展目標。希望通過這些發展目標的實施,加強數學學科基礎建設,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促進教師素質的進一步提高,進一步推進並深化課程與教育教學改革。
(一)課程實施。
1、正確把握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
《數學課程標准》根據社會發展對數學課程提出的新需求,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個方面提出了數學課程的目標,這幾個目標相互交織,構成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共同奠定每一個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在各個學段中,《標准》安排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與以往課程內容比較,每個領域內容都有一定的變化,各學段的要求不盡相同。課程內容的學習,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課程內容和課程目標的實施,需要教師樹立正確的數學教學觀,掌握合理的數學教學策略。
⑴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特點組織教學,形成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第一學段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感興趣的事物為背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驗、感悟、掌握數學內容,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初步感受到數學的作用,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第二學段以引導學生從數學角度去觀察問題、思考問題,以發展思維能力為重點。結合實際問題,在認識、使用和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生初步體驗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⑵數學教學將由「關注學生學習結果」,轉向「關注學生學習活動」,重塑知識的形成過程。
課程設計將由「給出知識」轉向「引導活動」,倡導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學習,合作討論,側重於體現數學再發現的過程。數學教學以鼓勵學生「觀察」「操作」「發現」為重要形式,並通過合作交流,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發展個性品質,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我們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學習興趣的培養在教學中需要通過介紹我國數學領域的卓越成績,介紹數學在生活、生產和其他科學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出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通過設計情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讓學生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快樂。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他們的求知和好奇心,從而培養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還應當對學生意志的培養和訓練。如注意力的培養,長期反復思考同一問題的意志品質的培養,獨立思考精神的培養。使學生形成不怕困難堅韌不拔,刻苦鑽研,頑強拼搏的優秀品質。
注重數學思想方法教學在教學中應當挖掘由數學基礎知識所反映出來的教學思想和方法,設計教學思想方法的目標,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反復強化,及時總結,用數學思想方法武裝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的主人。
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我們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使學生的思維既有明確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見解;即有廣闊的思路,又能揭露問題的實質;既敢於創新,又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應用數學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①重現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從實際事例或學生已有知識出發,逐步引導學生對問題原型加以分析、綜合和抽象、概括,理解數學結論,並應用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形成對學數學、用數學所必須遵循的途徑的認識。②加強建模訓練,培養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在教學中,我們可根據教學內容選編一些應用問題對學生進行建模訓練,也可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生產、科技和當前商品經濟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如利息、股票、利潤、人口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為數學模型,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③創造條件,讓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中,聯系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運用數學的環境,如引導學生測量、簡單的社會調查和分析、核算等。把學數學和用數學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用數學的價值,學會用數學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2、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數學課堂運行機制。
⑴形成「為學習而設計」「為學生發展而教」的教學理念。
任何教學活動都要以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為學習者服務,以教學引導、促進學習者學習;數學教學設計,應當以學生為依據,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講學生之所缺,練學生之所需。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分析教學內容、選擇教學策略、設計有效的教學程序,力求使有效學習發生在每個學生身上。
⑵建構致力於改善學生學習方式的教學模式:
低年級:趣味教學模式。
趣味導入—發現問題,親歷學程—自主探究與交流,游戲應用。
中年級:嘗試教學模式。流程如下:
啟疑
—
嘗試活動
—
變式訓練
—
歸納總結
—
回授調節
高年級:自主建構性教學模式。流程如下:
提供素材,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匯報交流,總結歸納——拓展應用,形成技能。
3、優化課外學習活動。
為了幫助學生全面認識數學、了解數學,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課堂上數學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興趣,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數學課外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與綜合應用能力。
(1)營造學校數學文化氛圍。利用板報,開辟數學活動角。
(2)數學小調查。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調查專題,主動獲取信息、分析信息並做出決策的學習活動。
(3)各年級有所側重開展數學興趣小組活動。
(二)課程建設
1、轉變教師的課程實施取向,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加工。
教學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改變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 「忠實取向」問題,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倡導教師走向相互適應取向、課程創生取向。
轉變教師唯教材教教材的觀念,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對教材加工處理,使教材內容實現「五化」,即心理化、問題化、操作化、結構化、最優化。
2、開發數學校本化課程。
由於生源復雜,為了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差異性,在具體實施國家課程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的評估,開發可供學生選擇的數學校本化課程,課時設置在校本課時里。
3、開發數學綜合性學習課程
為了努力體現數學「從問題情境出發、建立模型、尋求結論、應用與推廣」的基本過程,開發數學綜合性學習課程,逐步發展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
第一學段:《我發現了數學》,突出綜合活動,建立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第二學段:《我們動手做數學》,突出數學的綜合應用,學會數學的思考。
(三)資源建設。
1、建立核心資源庫。核心資源用於配合教師現有的教學工作,內容有:
⑴配合國標版教材的便於使用的內容豐富的多媒體教案或課件,提供可操作的主要實踐環節的方法和配套材料,符合課標要求、反映課程特點的具有特色的教案。
⑵利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建設有利於促進學生學習、有利於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體系。建立數學學科網頁,每位任課教師盡可能建立起用於教學的個人主頁,進行網上輔導答疑、網上批改作業的網路輔助教學活動。
⑶ 提供教學實施的組織和管理過程的質量監控的量化指標體系,提供可供師生自主選擇的作業設計、試題、錯題分析集錦 。
⑷提供完整的反映課程教學活動、教學質量的教學文件檔案一套。
2、建立拓展資源庫。拓展資源庫的建設用於提升師生的數學素養,按階段收集簡單的數學史、數學家故事、古代數學成就與有價值的數學古典問題。
資源的建設不僅利於教師的教學,還利於學生的學習,所以除了教師全員參與,更要引領和指導學生參與建設,真正發揮其效用。
(四)課程評價
1、課堂教學評價
課堂教學評價方式首先必須把課堂教學評價體系與課堂教學的改革目標統一起來。其次,這個教學評價不是終結性的,應該是診斷性、形成性的,不但要對課堂教學的價值作出判斷,而且要對課堂教學增值的途徑提出建議。第三,評價者與教師在課堂觀察中應有共同關注的焦點,這個焦點就是課堂上學生的狀態。因此,從觀察教師和學生的狀態兩方面提出課堂教學評價標准:
⑴觀察學生的狀態。
①參與狀態。一是觀察學生是否全員參與學,二是看有的學生是否還參與教,把教與學的角色集於一身。
②交往狀態。一看課堂上是否有多邊、豐富、多樣的信息聯系與信息反饋,二看課堂上的人際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圍。
③思維狀態。一看學生是否敢於提出問題、發表見解,二看問題與見解是否有挑戰性與獨創性。
④情緒狀態。一看學生是否有適度的緊張感和愉悅感,二看學生能否自我控制與調節學習情緒。
⑤生成狀態。一看學生是否都各盡所能,感到踏實和滿足,二看學生是否對後續的學習更有信心,感到輕松。
⑵觀察教師課堂教學行為。
①組織能力。它包括教材的組織、語言的組織、教學活動的組織能力。核心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能力。
②注意中心。教師在課堂的注意中心應從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轉移到全班學生的思維。除了觀察教師在自己講授時是否把自己的注意中心放在學生身上,還要觀察當學生自主活動時,教師的注意中心是否在於學生活動的反饋與調節。
③教學機智。必須觀察教師敏捷快速的捕捉教學過程中各種信息的能力,而且還要觀察他是否靈活果斷地採取恰當有效的策略與措施,推進教學發展的進程。
④教學態度。我們強調對學生的交往,一是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對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負責;二是呼喚課堂上教師的熱情與寬容,鼓勵學生的好奇心、坦率與自發性。
⑤教學境界。教學水平有三個相互貫通的層面:授受知識、啟迪智慧、人格生成。觀察教師對這三者整合發展的關注與自覺性,鼓勵教師向更高的教學水平努力進取。其二,把主動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時間,作為一種教學境界去追求。
2、學業評價
⑴積極進行新課程理念下的命題改革,做到基礎性和靈活性、開放性和發展性、層次性和差異性、激勵性和啟發性相結合。
⑵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他們情感和態度的形成和發展,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注重個體縱向的比較,強調學生個體過去和現在的比較,著重與學生成績和素質的增值。
①建立學生學績折線圖。我們提出 「在評估中學習」的理念,准備廣泛開展「低起點,小步子,快反饋」的形成性測驗,將評估與學習過程有機結合,縮短評估周期,邊學習邊評估,使教師更快地獲得學生學習情況的信息,及時調整教學行為,因材施教為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計劃;同時設置形式多樣的「折線圖」,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學習情況,選定合適的奮斗目標,不斷努力,不斷進步。
②建立學生展示台。對學生數學學習成果的展示(包括成果、進步情況等),例如學生數學小日記展示,學習一得展示,數學實踐活動成果展示等。以學生評學生的方式公開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
③建立成長記錄袋。將學生各個階段的數學學習情況匯集在記錄袋中,作為綜合評價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依據。
④鼓勵學生撰寫數學日記和數學學習反思,學會反思性評價。
(五)專業發展
促進學科的發展,關鍵是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以教師主動發展為核心,以校本培訓為載體,通過2—3年的努力,所有教師在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及個人素質上均得到全面提升,培養出一批區、市級的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
(1)40歲以下教師本科率達100%。
(2)有1—2名獲得區級及以上骨幹教師或學科帶頭人稱號。
(3)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為本校學生或教師舉辦一次學術講座;
(4)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申報並主持完成一項區市級以上課題;
四、 推進措施
1、完善常規管理制度
學校已有一系列的常規管理制度,我們將進一步建設和完善「備課組、教研組評價制度」、「學科組評價制度」、「教師考核評價制度」。在實踐的過程中要對這些制度進行實踐和檢驗,更有力地促進和保障我校數學學科規劃的實施。
2、教科教研
(1)開展高效、務實和可持續發展的教師培訓體系
擬定發展性師資培訓體系,提高培訓質量,促進教師自主的可持續發展,達到觀念先導,能力為本,教學相長,評價科學的目標,使教師能成為一個合乎時代需求、基本把握新課程、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的研究型的教師。
(2)開展校本研修活動
①以鑽研教材為主要內容的集體備課活動。以備課組為單位,每一單元內容集體備課一次,總結交流上一單元的經驗,並開展下一單元的備課,由備課組長負責
②每位教師在本學期以數學組為單位上一堂專題性公開課,並評課交流。有教研組長負責。
③每學年組織開展一次數學文化節,為全體師生搭建了一個數學文化的大舞台。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多途徑、多方法、多角度地了解數學、獲取數學知識的舞台,在校園里形成濃郁的數學文化氛圍,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魅力。初步設想以「愛數學,數學有無盡的樂趣;學數學,數學有無窮的奧妙;用數學、數學有無限的未來」為活動主題,力求做到既面向全體又凸顯個性的數學學習氛圍。活動內容包括了講數學家及數學故事、數學技能競賽、班級數學特色報展、年級特色實踐活動等項目。我們的目標是讓學生深入數學文化,拓寬數學學習的廣度與深度,讓數學學習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學習。
④學校組織實施「六個一計劃」。即是每位教師每個學期做到:至少讀一本好書,上一節好課(公開課),寫一篇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教學設計,寫一篇教學論文,至少一篇課堂教學教後感,評一節課。
(3)舉辦教育教學、教研交流活動
①組織教學能手和骨幹教師參加區市級以上的聽課考察交流小組。
②與兄弟學校舉辦聯合教學研討活動,加強區域合作,相互溝通課改經驗,實現區域聯合,資源共享。
③開展中小銜接和幼小銜接活動。
(4)開展課題研究活動
結合個人申報的課題與問題研究,形成主動反思、自覺實踐的意識,提升教科研水平。研究過程不走過場,不搞形式主義,活動的設計與推進考慮可行性與實效性。課題研究以新課改的理論為依據,以學科專題研究為抓手,以「問題」解決為起點,實實在在進行課堂實踐。
3、設施建設
我校有較為完善的網路管理機制,數學教育教學設備齊全,並逐年增加投入和更新,有健全的常規管理制度和教育教學績效獎勵制度,骨幹教師佔一定的比例。
4、規劃評價
本規劃從2006年9月1日起實施,每學期邀請教育局領導和專家開展一次評估活動,對規劃實施進行總結評價,我們將對規劃進行反思調整和提升。
五、分階段計劃
2006.4—2006.7(啟動階段):
調查分析本校數學學科教育現狀,學習前沿教育理論,確定我校數學學科發展目標,制定學科發展規劃。
第二階段:2006年9月——2007年7月
實施學科規劃,重點放在「課程實施」、「課程建設」與「課程評價」上。
第三階段:2007年9月——2008年7月
實施學科規劃,重點放在「資源建設」與「教師發展」上。
第四階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
反思規劃實施過程中的成敗得失,發揚優點,彌補缺失。
第四階段:2008年12月——2008年6月
總結學科規劃的實施成果,並計劃制定下一輪的學科規劃。
⑵ 如何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小學數學課程評價
對於來小學數學的學習評價源,目前,人們主要是通過考試得到的分數來衡量,這主要是由於人們長期受應試教育觀念影響造成的。其實,對於學習的評價是一門藝術, 它伴隨著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全過程,發揮著其特有的功能,對促進教學質量和學生全面發展有不可低估的貢獻,2011年版新的《數學課程標准》也對小學數學學 習的評價標准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學生的全面發展就是人的體力和智力的發展,包括人在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和諧發展,全面發展旨在為和諧社會提供符合建設者 的人才,小學教學課程的功能絕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應當通過課程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使學生得到全面和諧的 發展。另外,全面發展,也可以說是文理不分家的學習過程,很多文學家需要依靠理化來汲取靈感,大部分科幻小說、偵探小說也都以理科的論理為依據,然而,理 科也需要文學藝術的陶冶、熏陶和感化,比如鍾擺的發明和很多科學的創造都是以宗教為基礎,全面發展更有利於我國與國外先進教育的接軌,培養出更具實力的人 才。
⑶ 如何開展實施小學學科課程建設的策略研究
本課題於2008年11月以《構建新課程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體系的研究》為題向教育主管部門提出申報,同時被確立為晉江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第二批)立項課題(晉教綜[2008]15號文件)。同年11月15日召開課題組工作會議,確立研究方案,形成研究格局,探究課題研究思路,明確研究方向,精心制訂研究計劃,同時提出各年級的研究子課題,明確課題組成員職責,整個研究步驟井然有序,課題研究有序有效推進。[鑒於2009年8月學校人事變動,課題組重新分工調整。]2009年9月7日課題組重新分工,形成新的課題研究機構,同時報送上級審批。研究過程中我們得到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得到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在全體教研組成員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如今課題研究已開展將近兩年,研究方向有效推進,研究策略初步凸顯,教師業務水平明顯提升,學生學習質量有效提高。
在研究中,我們以「落實課改精神,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目的,走「求實、求精、求新」的科研之路,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主動、學得有效;使教師教得自信、教得輕松、教得有效。以科研求發展,以質量樹品牌,有效調動數學教師投身教育科研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營造良好的課題研究氛圍,開創我校數學教學研究新局面。
一、加強課題研究管理,圍繞「嚴」字下功夫。
1、建立求真務實的課題研究集體。課題開題初,成立以校長為課題組組長,教研組長、數學骨幹教師為成員的課題研究集體。各成員職責明確,分工到位,充滿很強的科研能力和信心。研究中課題組長身體力行、率先垂範,不僅擔任學科教學工作,還能積極參與各項研究活動,深入課堂聽課、評課,同時還為課題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協調各方面的工作,保證教研經費的投入。
2、制定切實可行的課題研究制度。為更好地規范學校的課題研究工作,2010年3月學校結合實際情況和時代要求,制定了《課題學習制度》、《瑤瓊小學教育科研課題管理制度》、《瑤瓊小學教育科研課題考核、獎勵制度》等,制度的建立不僅使課題研究工作逐步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還刺激了全體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激情,為課題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課題研究的落實提供了管理的依據和保障。
二、強化課題研究培訓,圍繞「需」字抓落實。
針對教師的工作實際和課題研究的需要,我們緊緊圍繞「需」字做文章,想課題教師所想,做課題教師所需。
1、加強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學校投入大量資金,重新配置電子備課室電腦,充分利用班級多媒體,發揮遠程教育的巨大優勢,讓老師下載課件、教學設計、教育心得等,與全國各地的教師討論一課甚至一題的教法,讓最新的思想佔領陣地,最現代化的教學技術走進課堂。同時選派陳珊珊、張小林、曾健勇等老師參加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
2、加強課題研究新理念的培訓。對教育教學理念的學習和培訓,學校在充分挖掘校內資源的基礎上,還採取「請進來、送出去」的方法。學校充分發揮校內的網路資源和「本土專家」資源,採取網上學習、骨幹教師講座、上示範課、課標知識學習等方式,學習有效性理論及課改環境下的課堂教學。2009年11月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姚永寧副校長到校作課題檢查指導;2009年12月磁灶鎮教委辦張貽發、陳清傳兩位教研員到校指導課題工作。建立外出學習「二次培訓」制度,凡是參加鎮級或以上的研討活動回校必須作主旨發言,時間段主要設置在每周一教師論壇或每周三教研時空。近兩年來,學校共選派課題組成員外出聽課、學習、培訓達50人次。
3、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學校充分利用「本土專家」進行輔導講座,兩年來骨幹教師主持和主講的培訓活動近10次,有張阿育校長主講的「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數學教學思想」等;吳春燕老師主講的「怎樣參加『UC』網路教研」;組織觀看著名特級教師華應龍老師主講的《課堂因差錯而精彩》專題講座光碟。
三、豐富課題研究活動,圍繞「精」字促發展。
1、積極承辦各級各類教學研究活動。磁灶鎮開放日教學研討活動;磁灶鎮數學說課比賽;輔導區數學研討活動等。
2、努力參加各級各類數學教學比賽。學校盡其所能為教師創造條件,幫助、支持老師參加各級組織的各種比賽和交流,為他們創造展示自我的舞台。課題實驗教師吳春燕《善用評價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文榮獲晉江市基礎教育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張阿育《關注課堂生態構建和諧生態數學課堂》一文入選晉江市青陽片論文匯編;張阿育《讓數學課堂盪漾生活氣息》一文入選晉江市教育局論文匯編;吳春燕《小學數學低年級計算的有效策略》一文入選鎮級論文匯編;吳春燕老師參加磁灶鎮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優觀摩活動榮獲一等獎。
3、積極開展校際教研聯誼活動。積極與張林中心小學開展校際研討活動:朱玉玲老師執教《買玩具》、曾健勇老師執教《組合圖形的面積》等。
4、扎實開展校內課題研究活動。研究中我們先後開展了「教育技術競賽」、「同備同上一節課」、「教學開放日」等活動。
四、規范課題研究流程,圍繞「實」字作文章。
課題研究工作是一項長期、嚴謹、科學的工作,它需要不斷的努力和開拓。在課題研究中,我們要求課題研究教師要抓好三點:熱點論壇——各位老師均舉行「怎樣構建有序、有趣、有效課堂」的論壇;難點探究——開展「學困生」轉化策略細化探究活動;亮點展示——每學期期末舉行優質教案、優秀學習心語展示活動。做好四項: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選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親歷數學化的過程;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捕捉巧用教學資源——預設與生成;落實三維目標——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達成五度:1、注重目標達成的有效性;2、增強情境創設的有效性;3、強化學習過程的有效性;4、重視學習方式的有效性;5、關注學習情感的有效性。完成六種:即讀一本教育教學理論並完成讀後感;寫一份優質教案;上一節優質研討課;寫一篇質量較高的論文,案例或教育敘事;組織和參與開展一次有意義的教研活動;參與一節研討課。按照「整體規劃、專題研究、分項實施、滾動發展、逐步深入」的策略,不斷完成課題研究工作。
⑷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讀後感(1.)張建設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讀後感(1.)張建設]《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讀後感(1.)張建設近年來,隨著世界整體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我國整體經濟的增長,教育事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因此,各學科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讀後感(1.)張建設。由此,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准》為適應整體教育事業的發展要求陸續出台。在讀完整個《標准》後,我對其有了深刻的認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共同發展"表述了教師的自身價值。數學教學活動,不僅促進了學生的發展,教師自身也得到了發展,讀後感《《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讀後感(1.)張建設》。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是對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反思和研究,開展創造性的教學,使自己的教學更適合學生發展的需要。教學是科學與藝術的統一。一方面,教學是一種科學。教學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科學基礎上。因為教學的根本任務是促進人的身心全面而充分的發展,而人的身心發展有它的規律,所以要完成教學的根本任務就必須對這種發展規律有充分的認識。另一方面,教學又是一種藝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人,這就決定了教學要涉及人的感情、精神、價值觀等。教學過程充滿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在認知、情感、價值觀方面的沖突。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勇於實踐,不斷加深對數學規律及學習心理的研究。新的課程呼喚創造性教師,新的課程也必將造就大批的優秀教師。〔《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讀後感(1.)張建設〕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⑸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施有哪些方面
一、課前准備
1、熟悉《數學課程標准》和大綱的要求,深入鑽研教材,領會編寫的意圖,弄清「雙基」的具體內容,挖掘「智能」的可培養因素,掌握重點、難點和關鍵,研究各單元、章節、知識點在全書的地位、作用和內在聯系。每學期開學前,要認真訂好學期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應包括全學期的教學總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簡析、教學措施、教學進度等。
2、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狀況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等,以利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3、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要全面而具體,既要有知識技能方面的目標,又要有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方面的目標,不僅要使用「了解、理解、掌握、靈活運用」等刻畫知識技能的目標動詞,而且使用「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動詞。
4、認真寫好教案。教案要提前兩天寫好。教案要體現自己的教學特色和備課個性,提倡兩次備課。採用電腦備課的老師要在備課本上留下第二次備課的痕跡。教案的內容一般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教具學具准備、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等。教案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擬寫,要結構合理、詳略適度、層次清楚,要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得照抄參考教案,提倡寫教後感。要加強集體備課,原則上一個單元集中活動一次,並填寫好集體備課活動記錄。
5、精心設計練習。不管哪種課型,練習設計都要有層次,有坡度,難易適度。課本上的練習題教師要先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數。
6、教學媒體的運用。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校教學設備的實際,認真准備學、教具。考慮如何有效地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發揮教學媒體的作用,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有條件的學校,每位教師一學期要上一節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研究課。
二、課堂教學
1、教案處理。正確對待教案,一般情況下要按教案實施教學,根據學生實際和發展的需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注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在教學重點相關問題上展開學生的智力活動,為學生的反思留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講解正確,沒有錯誤,但不能生搬硬套,要注意課堂教學的靈活性,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案。
2、教法選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法靈活,能夠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形成過程,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關注個性差異,重視對教學的反饋與評價,滿足對各類學生的學習需求;及時根據學情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將傳統教學媒體與現代教學媒體進行優化組合,在重視學生知識與技能學習的同時,關注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的發展,重視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科學技術的新發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學法指導。注重學法指導,體現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倡導主動探究不斷創新的學習方式;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實際操作,注重
學生的親身體驗;以學生為主體,貫徹自主學習的原則,教師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4、課堂結構。課堂結構科學,安排合理,層次清楚,過渡自然。
5、教學效果。學生思維活躍,學習興趣濃,對學科學習具有自信心,大部分學生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課堂作業,作業錯誤少。
6、面向全體。能面向全體學生,使全班每個學生都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特別注意關照學困生、鼓勵學困生,在學生練習時,重視個別輔導。
7、教態。教師全身心投入教學,教態自然、得體,愛護和信任學生,發揚教學民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激勵學生建設性地批判和對已有思想、觀點的質疑,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
8、語言。講普通話,語言簡煉,語氣親切,生動有趣,條理清楚。
9、板書。板書有計劃、美觀、書寫格式符合規范。
10、時間。各教學環節時間安排合理科學,按時下課。
三、課後活動
1、認真批改。(1)用紅筆逐條批改,改筆工整,提倡用簡潔的批語激勵學生;
(2)批改及時,不搞突擊,督促學生訂正作業錯誤並及時復看批改。凡教師布置的作業都要批改,不得讓學生代替教師批改,或只打一個「√」;(3)作業評分,採用優、良、及格三個等第,對錯誤太多的學生作業採取訂正後再給等第的做法。
(4)提倡做批改筆錄。把學生作業中的特殊解法和典型錯例摘錄下來,以啟發和教育其他學生。
2、認真輔導。(1)承認差別,分類指導。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排隊,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採用不同形式進行輔導。可個別輔導,可小組答題、補課,可組織課外活動等,(2)適量安排時間,不得超過規定要求。
3、認真組織學生參加課外閱讀、參觀訪問、實際測量、實驗操作等活動,以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充實課堂教學內容。
四、評價與測試
1、積極改進考查和評定辦法。對學生的成績考查重在平時,不要一味採用閉卷筆試的方式,要結合考查內容注意口試、筆試、實際操作等多種方式的配合使用。通過改進成績考查和評定的辦法,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
2、嚴格控制考試次數。每學期一般只舉行期末考試。
3、成績考查的依據。成績的考查和評定要以《數學課程標准》和《大綱》所規定的教學目的和基本要求為依據。
4、成績考查的內容。既要考查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情況,又要適當考查能力。命題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難易適度題量適當,不要出偏題、怪題和死記硬背的題目。命題可按7:2:1的比例編制(基本題和中等題約佔70%,稍靈活的變式題約佔20%,綜合性的題目約佔10%)
5、考查前後的工作。考查前要認真組織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復習,不得搞「突然襲擊」;考查後要對考查情況進行一些有關統計,作出恰如其分的評析,肯定成績,提出存在問題,採取補救措施。
6、成績評定。學生的成績評定採用等第制(分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第)。
重點摘抄:
深入鑽研教材,掌握重點、難點和關鍵,明確教學目標。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法選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法靈活,能夠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形成過程,關注個性差異,在重視學生知識與技能學習的同時,關注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的發展,
3、學法指導。注重學法指導,體現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倡導主動探究不斷創新的學習方式;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實際操作,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以學生為主體,貫徹自主學習的原則,教師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4、課堂結構。課堂結構科學,安排合理,層次清楚,過渡自然。
5、教學效果。學生思維活躍,學習興趣濃,對學科學習具有自信心,
6、面向全體。能面向全體學生,使全班每個學生都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特別注意關照學困生、鼓勵學困生。
7、教態。教師全身心投入教學,教態自然、得體,愛護和信任學生,發揚教學民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8、語言。語言簡煉,語氣親切,生動有趣,條理清楚。
9、板書。板書有計劃、美觀、書寫格式符合規范。
⑹ 對於我校小學現有的數學課程項目建設該如何規劃
結合國家教學大綱,和本校孩子的學習情況,作出合理安排,循序漸進
⑺ 如何構建「小學數學課程文化建設」
課程是一種文化,課堂教學活動實際上是一種文化活動,課堂教學作為一種組織,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應該是這種文化交流、傳播的主場所,加強數學課程文化建設能充分發掘課堂教學的文化意蘊,弘揚數學學科的人文性,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效性。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生理和心理特點,「小學數學課程文化建設」更被視為一種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發展學生數學觀念、完善學生數學思維的必經之路。所以,在新課標實施以來,我在教學中關注著數學課堂文化的建設。
一、滲透數學思想,體驗數學
與顯性的數學知識不同,數學思維方法往往隱身於知識的發生、發展和應用中,有經驗的教師不僅恩能夠看到數學知識中所蘊含的主要思想方法,而且能根據知識本身的特點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具體又恰當的滲透要求和策略。比如在《認識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中,一名教師是這樣設計的:從一個桃的二分之一→一盤桃的二分之一(一盤蓋好的桃)→如果這盤桃是6個,如果是8個→如果有一筐桃,這筐桃有30個有31個……從一個桃的二分之一到一盤桃的二分之一,學生很容易由「把一個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個桃的二分之一」類推出「把一盤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個桃的二分之一」,認識得以豐富的同時,也真實經歷了一次由此及彼的類推過程。從一盤桃到一盤桃有6個,突出把6個桃看成一個整體,把它們平均分成2份,接著又8個桃,一筐桃,數量變化盡管更大,但只是內在的一致性卻在此過程中得到進一步體現。顯然,上述過程也體現了抽象、改過對於建立數學概念的作用,有助於學生提高數學抽象、概括的數學思想方法。
二、營造人文環境,感悟數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民主、和諧融洽的氛圍,有利於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和信息交流,使學習在較長的時間內處於一種亢奮、高效狀態。由於小學生注意力易分散,所以這應是小學課堂文化建設的首要內容,是學生健康、和諧發展的重要\保證。數學課堂應讓學生潛移默化地交流、對話,在學習中體驗,在探索中進取,在活動中薰陶。如四年級「小數加減法」的教學時,教師創設「藍貓過生日買水果請客」的情境,引導學生列出算式:125.5元+234.7元。接著探究125.5+234.7的演算法,四年級的學生,在老師的積極引導和鼓勵下,想出了不同的辦法,有簡潔的,也有巧妙的,當然也有幼稚的,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一個成功者的地位,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教師是課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營造人文性的數學課堂環境,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信任、關愛和尊重,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人際關系。
作為基礎教育的小學數學教育,努力營造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學習環境,構建數學課堂文化,讓孩子的主體作用得到最大地調動,讓孩子們喜歡數學,喜歡用數學,讓每一位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具有生命的活力!
⑻ 小學數學課程建設說明什麼意思
小學數學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1、數學課程生活化 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內有的知識出容發,以學生從體驗的和容易理解的現實問題為素材,並注意與學生已經了解和學生過的教學知識相聯系,讓學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體情境中,通過自主活動理解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