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新課程新高考
A. 試析新課改下怎樣有效應對新高考
一、學習教改理論,轉變教學觀念在課程目標上,強調讓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的發展;在課程實施中,強調學生探究學習方式的養成,關注學生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促使教師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以及改善自己知識結構。這就要求教師認真學習研究與新課程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迅速更新教學理念,全面落實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努力促進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機融合。課堂教學的著眼點應該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引導學生通過提出問題,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們在選擇中學會選擇,在學習中學會主動發展。如過去講社會保障制度時,我們只是引導學生系統歸納出相關的知識要點,使學生被動接受。新課改後,同樣講這個問題,我創設了一個情境:某國企在市場經濟中,由於各種原因陷入困境,為了生存,實行轉制,把富餘人員分離出去,部分下崗職工怨聲載道。要求學生思考討論:為什麼會產生上述現象?這些現象說明了什麼?應如何正確面對?這樣的情境創設增強了學生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課堂教學氣氛活躍了,很自然地達成了對相關知識建構。二、夯實基礎知識,強化基本技能新的高考改革雖注重考查能力,但縱觀近幾年高考試題,盡管背景千變萬化,設問的角度層次多樣,但通過答案的分析不難看出,這些題目大多是命題專家對相關基礎知識的重新排列組合。因而這種能力考查仍是建立在對基礎知識更高要求基礎之上的,要想取得理想成績,必須注重基礎,強化基本技能。1、夯實基礎,構建知識框架夯實基礎,應重在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因而,在復習過程中,構建知識框架工作十分重要。首先要宏觀在胸,構建網路要胸懷全局,構建全新的知識框架;其次要中觀成線,在復習中要掌握一系列基本理論,以充實對學科基本思路的理解;再次要微機在握,學生做到准確、清楚、透徹地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做到運用自如。新課程實施中,要求關注學生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提高;考綱能力要求上也明確要求學生提高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能力。針對文綜試題設置的情景取材廣泛,設問的角度靈活多變,因而一定要培養學生對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教學中,對於習題處理,我首先引導學生分析設問的角度、層次、要素、抓住問題的關鍵詞,然後根據對設問的分析結果把試題所提供的背景材料進行分析。其次要求學生能迅速准確地確定材料與知識的結合點,整理思路深入分析解決問題。三、倡導研究性學習,構建和諧探究課堂德國教育家洪堡曾說過:教育必須培養人的自我決定能力,不是培養人去適應傳統世界,不是首先要去傳播知識和技能,而是去喚醒學生的力量,培養他們自我學習的主動性、抽象的歸納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們在目前無法預料的種種未來局勢中自我作出有意義的選擇。因而,這次新課程理念提出以人為本就是要求在教學設計中善於從學生實際出發,營造教學情境,設計教學問題並引發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新課改要求大力倡導有利於掌握科學方法,孕育創新精神的研究性學習方式。結合相關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學會選擇,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選擇空間和交流機會,富有個性地發展自己見解,以利於培養求真務實的態度和勇於創新的精神。教學中,我認識到研究性學習大致有創設問題,處理信息,得出結論三環節,它讓學生的思維經歷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三種狀態。例如:講樹立正確消費觀時,我結合學生實際認識水平,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探究:當前黨和政府提出的要建立節約型社會,與如今努力擴大消費要求的宏觀經濟政策是不是矛盾?提倡艱苦奮斗是不是就認定學生穿用名牌屬於奢侈的消費?然後引導學生就這一問題結合課本知識逐層探究,讓學生提出具體看法,進行交流驗證,把自己結論與別人進行交流,以求達成對這一問題全面認識和有效解決。這樣,通過構建平等、和諧、互動、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通過交流溝通,合作互動,自主探究等方式,激發了學生思維,活躍了課堂氣氛,推動探究活動取得良好效果。四、突出一點兩練,提高分析探究能力1、一點即問題情境創設尋找高考考點與學生生活實際和時事熱點的結合點。高考試題緊扣時代脈搏,突顯時代特徵。新課程也強調政治課教學把理念觀點的闡述寓於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結合,因此,在學生訓練題目情景的設置選擇中,教師要在深刻把握高考考點的基礎上,精心選擇符合學生生活實際和針對性強的國內外重大時政熱點作為背景材料,這樣既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又能提升學生分析探究問題的能力。2、兩練即課堂利用近幾年高考試題進行針對性的練習,自習精選最新模擬題進行限時訓練。為避免大題量,長時間訓練給學生帶來的練習疲勞感,在課堂練習中我針對本節考點的重難點,精選近幾年高考試題進行針對性練習。一方面,練習後讓學生結合答案進行分析,特別關注答案中的關鍵詞句,通過比較和反思自己解答過程中的知識盲點,來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通過一些試題的條件,設問方式、答題范圍轉換,實現一題多解,老題新做。如在講析2007年高考文綜全國卷(Ⅰ)39題時,我依託材料設計了兩個問題:①針對材料一二中所看出的問題,從政治常識角度說明政府的舉措。②運用哲學常識觀點分析材料三。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又訓練了多角度思考分析能力。自習時間,結合當天教學內容,精選最新模擬試題,進行限時訓練,由於題量不多,使學生能快樂訓練,同時教師也能及時批閱試卷,了解學情。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政治高考命題將會繼續突破傳統的考查學生知識點記憶情況的做法,堅持以知識為載體,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落腳點,通過考試來影響與引導教學,推進課程改革。我們只有迅速轉變教學理念,構建和諧探究課堂,幫助引導學生夯實雙基,提高分析探究能力,才會使新課程理念下的政治高考真正成為學生展示才華的舞台。贛撫大地高中教師政治遠程研修,在前面幾期的基礎上穩步推進,金秋時節、碩果累累行將結束。這是我市教育發展的又一偉大壯舉,更是我市教育發展的一座豐碑,影響深遠,成效顯著,必將載入我市教育發展的史冊。在這短短的一個月中,我聚精會神聆聽專家講座,認認真真參加網上討論,仔仔細細完成作業,兢兢業業寫文章,一絲不苟參加遠程研修。專家的講座千金難買,站得高,看得遠,高屋建瓴,切中肯綮,既具有深厚的理論水平,又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既符合高中教學實際,又具有鮮明的操作性;既指出了高中政治教學的不足,又指明了改正的措施。專家就是專家,水平真不一般,猶如醍醐灌頂,振聾發聵,啟發很大,受益匪淺。專家的講座使我根深蒂固的的錯誤教學理念得到了及時扭轉,使我自以為是的錯誤的教學做法得到了認真反思,進一步明晰了什麼是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從更高層次上真正理解了教學理念。還有一些聞所未聞的新東西,使我視野大開,耳目一新,知識的盲區得到了彌補充實,教學的長久迷惑恍然大悟豁然開朗。作業的及時完成,使我的領悟進一步加強。與同行的交流,互通了有無。文章的發表,使我的理念進一步明晰。專家的點評,獨具慧眼,使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當然,參加遠程研修,使我受益最大的是頭腦如沐春風得到了洗禮,理念盪污滌穢,革故鼎新。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念是教學的指針。我信心十足在未來的教學中運用新的教學觀展現新的自我教學風采,與學生和諧相處,激發學生激情,點燃起學生胸中的青春火把,照亮出政治教學的一角洞天福地。下面我談談幾個問題視為反思:考什麼,教什麼,學什麼,就對嗎?隨著新課改的如火如荼,政治教學的確也在隨之而變。但毋庸置疑,變是在變,但變不大。原因方方面面,深層原因,令人深思,值得探究。政治教學的功利性太強,導致教學的路子越來越窄;政治教學的趣味性太差,導致學生的主動性不夠。現在,高中政治教學基本狀況是:高考考什麼咱就教什麼,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把課本教;高考考什麼咱就學什麼,兩耳只聽老師講,咬定課本不放鬆。乍聽這很有道理,學生上學不就是為了取得好成績嗎?但細細想來,經不起推敲。高考取得好成績,固然是我們的所願,但我們學生的實際你了解嗎?我們學生的心態你了解嗎?我們學生的興趣你了解嗎?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考考什麼咱就教什麼,勢必導致教學方式單一機械乏味,久而久之學生興趣喪失殆盡。沒有興趣何來動力?沒有動力何來激情?沒有激情何來活力?沒有活力何來效率?沒有效率何來成功?有的同志會說此言差矣,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君不見學生談起政治就覺得重要,君不見學生課下抽空就學咱政治。捫心自問,如果高考不考,誰人問津?如果分值不高,誰覺重要?一言以蔽之,還是功利性在後面硬推著學生干。這種學不是自覺的,不是主動的;這種學是無奈的,是被動的;這種學缺乏激情,缺乏活力;這種學是沉重的,事倍功半。同樣是教,為什麼非要這樣教?同樣是學,為什麼非要這樣學?為什麼我們不去樂教?為什麼學生不去樂學?新課改來了,時機到了,我們又何樂不為?更新觀念,與時俱進,貫徹新課改精神,開放教學,開創政治教學新局面。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創新精神,新高考的考查貫徹新課改的精神,以能力立意為主。通過此次學習,收效良多。是為總結
B. 新高考改革,「新」在哪兒,到底「改」了什麼
與現在一樣,新高考改革後,學生要學的科目變化不大,一共是13門:語文、數學、外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與健康、藝術(包括美術和音樂)、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
學生在學完所有13門課程之後,都要參加一個叫做「合格性考試」的測試,可以理解為之前的會考。
所謂合格性考試,顧名思義,就是檢查高中是否合格了,合格了就證明滿足了高中畢業的基本條件,可以獲得高中畢業證書了。
TIPS:
如果說高中期間沒有通過考試拿到畢業證,也可以在離校2年之內,再參加合格性考試,考試合格,其他各方面條件也滿足的情況下,是可以補發畢業證的。
合格性考試的分數並不呈現具體成績,而是以「合格」或者「不合格」的方式呈現。
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和生物六門課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90分鍾。
語文、數學和外語都是100分為滿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鍾,如果參加統一高考,而且高考分數達到了一定的標准,就可以直接認定合格性考試合格,這樣就可以省去一次考試。
為了不影響高考,佔用學生過多精力,合格性考試採用隨教、隨考、隨清的方式。也就是說,在學完之後,會盡快安排考試,考過了就沒心思了,能拿更多精力准備高考。
具體的時間安排來看:
每年會統一組織兩次考試(以浙江省為例,是放在1月和6月),放在每個學期期末,學生最早可以在高一第二學期末參加。
除了以上以「考試」形式結課的科目之外,體育與健康,是放在高三第二學期,考核方式是考察;藝術類(包括音樂與美術),放在高三第一學期末,方式也是考察。具體的時間安排,請參考屆時的政策發布。
考試新形式:等級性考試
除了合格性考試之外,還有一種叫做「等級性考試」的考試。
它是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課中,根據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自由選取3門作為自己的科目參加考試。(浙江省還加入了「技術」學科,所以是「7選3」,不排除在今後有些省份將採用浙江的模式。)
這種考試有什麼用呢?
作用老大了。
因為新高考改革之後,學生的高考成績,除了統一考試中全部考生都必須參加的語文、數學、外語之外,還要加上等級性考試的成績。
於是,到這里,我們就能發現新高考與原有高考的本質差異了。
新舊高考的對比與變化
01.科目組成組成變化
之前高中是要文理分科的,學生只有兩種固定的搭配可以選擇,要麼理科學習物理、化學、生物,要麼文科學習政治、歷史、地理,只要選擇某一類,就要學規定好的科目,未改革前的高考,很像是固定的套餐一樣。
高考舊套餐:文理兩種選擇
而如今新高考則大不一樣。
不再分文理了,語數外之外,學生可以在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或7門)課中自由選擇3門,此時,新高考改革後,高考科目更像是自助餐,任君挑選。
新高考自助餐:更自由豐富的選擇
除了科目的變革外,部分統一性考試科目中(即通常講的主科)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因為現在沒有了文理,所以數學科目不再分開命題,所有學生使用同一套試卷。
外語不再是一次性考試,新高考改革後,外語一年有兩次考試機會,可以取其中最高成績。(請注意甄別兩次機會是指聽力兩次,還是指筆試兩次。從目前來看,大多省份都是聽力兩次機會,而筆試只有最終的一次。)
雖然高考的主科並沒有變化,還是語文、數學和外語,但是由於考試科目的變革,造成三門主科的考試趨勢有一定的變化。
02.語文、數學、外語的命題趨勢變化
▼語文:
國家如今越來越重視我們自己的母語和傳統文化,對語文的重視將成為長期的政策傾向,所以在高考中,語文的重要性將會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未來高考中,閱讀能力將成為語文考試的核心,閱讀的能力、閱讀量將會提高,閱讀材料的涉及面擴大,閱讀題將更加註重考生的思辨性,形式也將更為復雜。
此外,寫作能力也將得到進一步重視,創作多種體裁形式文學作品的能力,將成為考核的方向。而且,對於獨立思考能力和個人觀點的考查,也會逐步走進語文的命題中。
▼數學:
由於取消了文理分科,改為統一命題,所以數學的難度相對來說將會有所下降。
現在,數學將會著重考查所有考生一般性的、共同的數學素養與數學思維能力,同時,可能會將數學與文化交融起來,例如將史料與考題結合,考查數學的文化價值。
注重數學思想的發掘,在綜合問題的解決中,要找出其所蘊含的數學思想,例如函數與方程、數形結合、分類與整合、特殊與一般、化歸與轉化、有限與無限、或然與必然。
此外,數學將會重視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加入探究活動、數學建模活動,以及數據分析與處理的實際應用。
▼外語:
在新高考的改革中,可以看出聽力是單獨考試,在未來還要加入口語的測試,聽力與口語的比重將會不斷提高(例如北京將會聽力和口語將會提高到50分,也就是說卷面成績只有100分了)。
所以,要重視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卷面考試中,閱讀能力的考查是不斷加強的,同時寫作與翻譯也會增大比例。
但總體來看,高考的長期趨勢,是降低外語的重要性和難度。
等級性考試的時間
了解完了新高考的科目之後,讓我們再具體了解一下等級性考試。
考試時間上,新高考是放在高三的第二學期,統一組織,每個考生只有一次機會。(具體安排,各省稍有差別,各省都會有具體政策。)
參考:上海的等級性考試時間(圖片來源於網路)
賦分新規則與新機制
等級考試賦分新規則
高考改革後,與之前大不相同的是,等級性考試成績將不再是簡單的卷面分數了。
此時,將會採用一種叫做「等級賦分」的方式。
學生考試時會有一個原始的卷面分數,根據這一分數,進行由高到低的排序,分出A、B、C、D、E五個等級,再把等級轉化為具體的分數(浙江和上海在試點中已經有精確的方案,截止目前北京等部分省份還沒有出台具體的細則)。
為什麼要採用等級賦分制呢?
我們可以先從一個看似不太正式,但很生動形象的例子講起:
小明,某次數學考試考了95分,回到家父母一看,哇,成績很好,於是給他做了一頓大餐以作獎勵。後一次還是數學考試,小明只考了75分,父母一看覺得他考的太差了,氣不打一處來,訓斥一頓以示懲戒。對於唯分數論的父母來說,分數的高低是判斷成績好壞的唯一標准。然而,事實卻是,在第一次考試中,題目非常容易,全班的平均分是97分,小明的95分只排在全班倒數第十;而第二次考試中,題目難度非常大,全班的平均分是70分,小明的75分已經排到了全班正數第十名。
從這個例子就能看出來,考試的難度不同,使得分數的高低比較,變得沒有實際意義,這也是新高考引入「等級賦分」方式的初衷!
類似的情況還有不同科目的比較。
假設在新高考中,小剛和小麗高考都選考了物理和化學,而且在高考中兩個人的語文、數學、外語和物理、化學的成績之和相同;小麗另外選考了生物,成績是90分,最終以優異成績順利進入了北京大學;但小剛另外選考的地理只考了65分,最終只能進入一個獨立學院。如果按照這種傳統的記分方式,可以看到,因為選考科目不同,二人的命運走向完全不同。然而事實卻是,在這次高考中,生物試卷的難度很小,小麗考的90分只排在全省50%的名次,而地理試卷的難度很大,小剛考的65分卻能排在全省前10%的名次。按照傳統記分的話,公平嗎?很明顯,一點兒也不公平。
因此,在新高考下,不同的人選考科目不同了,倘若只是按照各自選考科目的原始分數進行加和而得出高考分數,選考科目容易就能取得高分,選難了就得不了高分,顯然是十分不公平的。
此時,受考試難度和科目性質等因素的影響,分數已經是不同質的了,不能進行簡單的加和操作,只有轉換為同質性的標准分數,才能進行科學的比較與求和。
從前面的案例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只有通過排名的方式,才能比單純的分數更能顯示出一個人真實的水平。
而通過各科的排名,我們就能在各科目之間進行分數的比較,這便符合了統計學原理。
而且,高考是一種選拔性考試,它的目的是在一群水平不同的人中間選出優秀的人才,單純的分數對高考來說其實沒有多大的意義,所以,等級排名也更加符合高考的初衷。
那等級賦分怎麼操作呢?
每年的考生那麼多,動輒上萬甚至十萬、百萬,只是個排名,那肯定不行。百分制等級就能簡化這種排名。
按照所有考生成績從高到低,按照百分制去排位次,前3%就代表只被3%的考生超過,即全體考生的前3%;50%就代表被一半的人超過,以此類推。
只有百分等級,也不行,因為最後成績出來了,告訴你物理成績是5%,很奇怪,統計成績和錄取等也會不方便。
所以,還要將百分等級再轉化為分數。此時的分數就與最開始的卷面分數完全不同了,因為已經通過排名給標准化了,各個科目之間也可以直接比較與加和了。
新高考改革後,在錄取方式上也有新的改變。
高考錄取將採用「兩依據,一參考」的原則。
可以看到,與以往很明顯的變化是,不再只是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准,而是加入了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
根據《教育部關於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文件要求,以後的高考將不斷完善關於綜合素質評價的方式,以確保學生全面發展。
很多同學以為綜合素質評價只是一個輔助參考的因素,所以就放鬆了「警惕」。
但實際上,它還是值得我們去注意的。
像是綜合素質評價中的「學業水平」,目前浙江就做了規定,高校可以定自己的錄取要求,如低於C就不予錄取。
因此,新高考改革以後,綜合素質評價標准會越來越規范,從而會打破只以分數論英雄的單一局面。
科目選擇新要求
在新高考以前,是文理分科制,志願填報是文理分開、各自為營的。
而現在,不再分文理科,轉而是學生自主選擇科目,所以在志願填報時,高校的專業,會根據本校特色對選考科目提出要求和限制。
近期教育部對此下達了新的文件,詳細分析,請參考本號前幾天發表一篇《關於新高考選科要求,教育部有了新精神與新舉措》。(具體要求,高校會提前公布,考生可以在網上查詢到相關信息)
不同學校相同專業的科目限制差異
在這里,需要提醒考生和家長注意的是,即使是同一專業(類),不同的高校對選考科目的要求也有可能存在差異。
比如,以目前公布的數據統計看,同為臨床醫學專業,上海交大要求的選考科目為物理、化學,南開大學要求為化學、生物,南京大學則要求物理、化學、生物。
因此,如果考生想要報考臨床醫學專業,如果沒有選考物理、化學,而是選擇了生物和其他兩門,就不能報考上海交大。
所以,在學業規劃中,准備選擇某個專業之前,一定要在自身意向的基礎上,了解各個高校的要求,做出合理的選擇。
C. 高考新課程改革究竟改了什麼
這個問題我問過專門負責過這個的老師。
因為我對課改的意見很大,我知道高一學生現在課改課改改的不是課,是讓人更累了,還不如不課改呢!
老師給我的答復就是,其實課改就是讓學生減輕負擔,只是有的學校還沒有掌握好,自己亂弄,所以才這樣,讓學生很累。
所以說,學校沒有個統一的做法確實讓人很郁悶!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有繼續反應!
我所知道的課改就是所有高中都改成了學分制度,修夠多少學分你就畢業,出去玩就叫社會實踐,這也給學分,假期會有一次的社會體驗學分,就是說你到社會幫助別人打工啦之類的東西,這樣就給你學分,但是這個東西根本就沒有得到社會的支持,很多都不收未成年人,所以有時候很尷尬。
而且現在高中都有很多系,跟大學差不多了,你根據自己喜歡的,比如這個學期你修美術,下個學期你修音樂依此類推你都可以修學分。
而且期末考試什麼的,每科考試都有學分。
課改就是這樣,不但要用業余時間完成修的那些學分還要考好分,還要用3年的時間學完4年的知識,恨不得一天是原來5天的量!這個就是課改。
課改根本目的其實沒有達到,因為現在才剛剛開始,所以07年高中的成了小白鼠,不過以後以後的學生就會享受到優惠了,因為越來越成熟了,規劃更統一了,這樣就好了。
現在,其實就是瞎胡鬧。
D. 新高考改革後如何讓課堂教學富有意義
1、高中教育要主動適應高考改革,按照高考改革方案確定的方向調整課程設置和師資力內量。 2、新一輪容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勢必要求高中教育理念有一個較大轉變。高中教育要從過於偏重文理向全面打好文理基礎轉變,切實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但取消文理分科,全面打好文理基礎,並不意味著學生回到以往所有學生都學同樣課程的老路上去。按照高考改革的總體思路,學生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基礎上,選擇三門符合自己興趣特長的學科計入高考總分,也就是從原先基於文理分科的「3選1」變為如今的「6選3」、「7選3」,既兼顧到了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同時也顧及到了學生個性成長的需求。
E. 新課改後的高考和以前的高考有什麼區別
本質上都是考試,但是在內容上有所變革,新課改的課本比以前的更具有科學性,課本內容更貼近生活,新課改主要改的地點是教材和教育方法而不是考試。這是個人觀點
F. 新高考改革有哪些變化
(1)轉變我抄們的觀念。襲
新高考為我們學校學生的發展提供了選擇空間。我們就要用足這個空間,我們一直抱怨,基礎教育這樣走下去路會越來越窄,但真正改革方案來了,雖然改革方案不完美,有問題,但至少也相對地為我們提供了空間。在這樣的空間之下,一個真正有教育理想的人,必須用自己的教育理想把這個空間拓寬,而不是在這樣一個方案之下,怎麼樣去想到更加功利的應對,獲得更高的高考分數。
(2)針對新高考改革,我們在學校內部要啟動師資建設改革,課程建設改革,教育教學模式改革。
因為一切都在改變。我們學生每年的選科情況不同,真正要實行選科走班,我們師資是動態的,課程安排是動態的。而且我們的學生管理也是要從原來班主任管理走向以社團為主體的學生的自主發展、自主管理。
在新高考之下,所有的學校必須認真重視生涯規劃教育,讓我們學生增強自我認知能力,增強對大學,對專業的了解,提高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主規劃能力。從上海和浙江情況來看,雖然今年的高考錄取比較平穩,但在高考志願填報期間是出了學生失誤的,有的學生根本不知道大學具體的專業設置,當一本、二本全部融合之後,有的學生出現了選專業的失誤,這是需要我們關注的。
G. 如何適應2017年開始的新課程改革和高考改革
1、高中應按照課程標准的要求組織好相關教學及評價工作,為高校選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2、 任何一項改革的推行,觀念的轉變是首要前提。對於一線教師、教育工作者而言,首先要轉變那種高考不改革,新課程改革就無法推動的錯誤觀念。要認真學習課程改革的精神,自覺接受新課改的理念,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和課程實施方案組織教學工作。摒棄那種高考考什麼就教什麼,高考不考的就不教或不認真教的思想。作為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普通高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與掌握,使他們具有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為他們今後升學、就業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為高校輸送優秀人才只是普通高中教育的目的之一,畢竟並非所有的高中畢業生將來都能進入大學繼續深造,相當一部分人將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因此,應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教學,落實各學科課程目標。
3、 有一種觀點認為,並不是中學不想按照課程標准組織教學,而是受現實所迫,很難真正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教學。這里所說的現實,實際上是指那種只以高考升學率作為評價中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思想。當前,個別地方領導更多的是關注眼前利益,看重北大、清華等名牌大學在本地區的錄取人數,甚至用高考升學率作為衡量地區、學校教學質量的唯一指標。受這種價值導向的影響,學校便出現了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象。學校的課程設置圍繞高考,教師的課堂教學針對高考,學生的學習、訓練為了高考。為了改變這種現象,地方領導要切實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應以升學率作為衡量學校教學質量的唯一指標,而是應以素質教育為准繩,檢查、監督一個地區、一所學校的整體教育教學質量。唯有如此,才可以為課程改革的順利推進營造良好的外部氛圍。
4、 此外,為了確保課程目標的實現,學校要建立多元化的、多樣性的評價體系,尤其要運用好成長記錄評價和綜合素質評價這些新型的評價方法。當前大家關心的問題是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在高校錄取中如何使用。目前的現實狀況是,對大多數學校而言,如果高校錄取沒有實質性地採用綜合素質評價的結果,他們將不重視甚至應付綜合素質評價工作。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是沒有弄清楚為何要實施綜合素質評價。實行綜合素質評價的初衷並不是為了高校選才的需要,而是為了素質教育的需要,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H. 什麼是新高考
目前全國有兩個地方在試點新高考改革,分別是浙江和上海,在今後會推廣到版更多的省市。
新高權考有選考和學考之分,選考為7選3(浙江),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七門中選出三門做高考科目,剩下的科目將作為學考,學考就是高中結業考試,只要及格即可畢業。
選考的考試時間不再只是每年的6月份,在高中階段,你都可以你參加選考考試或學考考試。
反正規則好復雜,我也是研究了挺久了,查了好多資料,最後發現一個很好的規則講解文章才搞懂的,如果你要我可以發給你。
I. 關於新高考方案下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29號)和《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資源建設的實施意見》(蘇辦發〔2020〕15號)文件精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推進人才培養模式轉型,深入實施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切實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江蘇省就普通高中完善課程與教學管理提出如下制度。
[推進學生選科評估與指導制度]
各普通高中要制定包含全部組合類型的選科指南,明確實施辦法,指導學生根據興趣、特長、志向、學習優勢和職業傾向,結合高校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理性自主確定選擇性考試科目。
學校選科指導方案要廣泛徵求師生和家長意見,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後實施,杜絕強制代替學生確定選考科目,嚴禁高中一年級結束前選科分班。
J. 新課改高考:帶來哪些新變化
高考改革
1、高考命題杜絕繁難偏舊,基本以2013年的試題難度為標准;
2、2016年,英語將正式退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兩天將沒有英語考試), 但是學生的會考成績計入高考總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學生可以多次報考會考,最終以最好成績為准; 3、在2016年之前,高考英語分值逐年降低:2015年,英語120分,相應的,語文將提高到180分;2016年,英語100分(會考),語文提高到200分;
4、除了少數民族加分政策以外,其它加分政策都將取消;
5、志願填報也有微調:考前填報,但從明年開始執行平行志願,第一志願可以同時報2個,第二志願可以同時報3個。
中考改革:
1、增加市級示範校名額;
2、擴大市級示範校的招生計劃,不鼓勵小班化;
3、不鼓勵市級示範校辦國際班;
4、擴大市級示範校向普通初中的招生分配指標,從今年的12%,逐年遞增,三年內漲到
50%;
5、取消「三限」擇校生,逐步取消中考加分(三年之內);
6、大幅度調整中考內容,重新制定課程標准,降低難度,刪除繁難偏舊,突出
核心知識與能力的考察;
7、中考英語從120分到100分,其中聽力要增加到40分;
8、語文從目前的120分要增加到150分;
9、物理、化學和卷考試,逐步體現科學綜合,總分160分,其中物理約100分,化學約
60分;
10、取消一切特長生的加分政策,特長生入學必須達到學校的最低分數線。
近日教育部在官網公布《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稱將據此適時調整課標,修訂教材,並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中考、高考升學考試中的比重。
這是繼北京教委宣布降低高考英語分值,提高語文分值之後,再次明確提高母語在學校教育的重要程度。小學熟練書寫正楷,初中要臨摹名家書法
《綱要》對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做了明確要求:
小學低年級初步感受漢字美,誦讀淺近的古詩,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了解家鄉習俗、傳統禮儀,學會待人接物的基本禮節,初步感受經典的民間藝術;
小學高年級熟練書寫正楷字,體會漢字優美的結構藝術,誦讀古代詩文經典篇目,培養學生對傳統體育活動的興趣愛好;初中階段要臨摹名家書法,初步了解古詩詞格律,
閱讀淺易文言文,欣賞傳統音樂、戲劇、美術等藝術作品,感受其中表達的情感和思想,參加傳統禮儀和節慶活動;
高中階段要閱讀篇幅較長的傳統文化經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學和傳統藝術鑒賞能力。增強民族自信;
大學階段,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為重點,培養學生的文化創新意識,增強學生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